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家庭教育论文 张娟丽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21-63606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14 21:53: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家庭教育论文 张娟丽

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重要的摇篮

张娟丽 摘要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小学生 健康成长

引言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触与长期生活的场所,孩子的吃、穿、住、用都是由家庭供应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都是在家庭里解决的。孩子在每日每时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家庭经济条件富裕对孩子的成长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对待与安排。家庭对金钱的态度和对花钱问题的处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他的理想与志趣。家庭的环境布置、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不可忽视的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社会化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1、父母的文化水平。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 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民主型;(2)权威型;(3)放纵型。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3、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自己,疏远对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还可以带孩 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 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与理智结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除了重视学习外,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二、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验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

1、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我们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正是这种倾听。许多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他们认为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浪费时间,是没有必要的。知心姐姐在她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通过母子间的交谈,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平等,是心理上的平等,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人的尊严。父母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可以减少孩子的烦恼,更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2、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

每一天,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聋了?听见没有?”“当初我就不该生你!”“闭嘴!你这个小混蛋!“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杀了你。”“天呐,你快”把我累死了!”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殊不知你的这些言行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理带来了什么。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对孩子不够尊重,却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家长对孩子很少赞扬,却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3、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

如果家长不转变原来那种只注重学习成绩的观念,孩子的压力只会越来越重,“徐力杀母”事件还可能会发生。因此,笔者认为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长以自身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让孩子在家里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健康的、积极的情绪。

4、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现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的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到后来他的孩子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就怕自己做不好,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对别人成绩的嫉妒。其实,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哪怕天下所有的人最后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这是一位聋童父亲在为改变女儿命运的坎坷途中发现的一个奥秘。

五、结束语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当务之需。应该说,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充分的情感内化及熏陶。传统的文化家园模塑了各民族青年的深层气质,时代不断塑造着青年的共时个性。正是深层气质引导着个性,才使民族文化在各个特定时代各呈异彩。

第二篇:张丽娟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我叫张丽娟,女,汉族,1975年2月出生,广饶街道颜徐学校教师,1995年7月中专毕业,96年开始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

我热爱少先队工作,“在少先队园地能充分地找到自我的价值,我无怨一辈子当辅导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端正教育思想,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时代的脉搏,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同时,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充电”。2004年11月我毕业于潍坊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 2007年1月毕业于济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同时,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教育。抓好少先队阵地建设,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及各班“队角”、“荣誉角”、等活动阵地,使队员在自我服务中发展能力。有人把辅导员看作一种头衔,也有人把它看作一项职务,而我把它看作今生的事业和追求。我爱学生,爱事业,以满腔的热情在教书育人这片热土上谱写着自己的人 生篇章。

一、用爱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我一直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第一位,我认为少先队工作与学生的德育工作是融为一体的。她把少先队工作与德育工作融为一体,在工作中,尝试着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变智育为重心的应试教育为以德育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工作时,热爱每一个学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并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允许学生犯错,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随时要把自己摆在儿

童的新立场上: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与他们一起进行科技制作,组织他们参观游览并作社会调查,指导他们设计有趣有益的活动,从而得到了孩子的信任,与每一位孩子分享着生活中的苦恼与欢乐,而这一切使自己迅速而准确地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洞察其本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深受家长的好评。

二、积极开展特色活动,探索少先队工作新思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寓教于活动中,利用学雷锋日、劳动节、母亲节、儿童节、国庆节、见队接等有利契机,举行队活动、黑板报、校宣传栏、国旗下的讲话、班队活动等形式生动的活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父母,热爱鲜艳的红领巾,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等情感,树立起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同时,也开展了读书系列活动,一本好书会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努力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到读书活动中来,学校还利用教室书柜摆放由学生自己带来的书,让学生在课间时也能学到有用的知识,通过这样一个组织活动,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并从中获得教益。通过读书,写读后感,发表读后感,将读书活动步步深入。

三、用真情浇灌花朵

因爱孩子而爱红领巾,爱星星火炬;又因爱星星火炬,爱红领巾,才更爱孩子。在工作中,我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朋友这一角色中,办公室里,经常有学生进进出出,孩子们把快乐与我分享,把烦恼向我倾诉。同事们常戏说我太纵容学生,但我却理解为那是宽容和信任,因为宽容能吹开迟放的花朵。给学生一

点宽容,让他有自我反省的余地,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十几年来的辅导员生涯使我爱上了少先队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少先队事业,少先队是一座舞台,让我体验了各种角色。少先队是一个炼炉,使我练就出一身本领。少先队还是一所学校,让我的智慧,在这里碰撞、能力在这里提高。

个人主要获奖情况:

1997年,获得镇优秀班主任。

1999年,撰写的《让壮美歌声充满校园》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

2000年,被评为镇优秀教师 2002年,获地理优质课县一等奖。

2008年,音乐论文、音乐案例分别获市一等奖。2008年,指导的鼓号队获县一等奖。2009 年,指导的节目获县一等奖。2009年,鼓号队比赛县二等奖及优秀组织奖

2010年,获音乐优质课一等奖;镇优秀教师;健美操市级二等指导奖及优秀组织奖;少先队论文县一等奖。

2011年,指导的表演唱《春晓》获市二等奖 2011年,获县教学能手。

2012年,广饶街道颜徐学校少先队大队在山东省少工委、山东省少先队工作协会组织的 “珍爱红领巾,向往共青团”山东省少先队献词大赛中获优秀奖。

在17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大队辅导员工作中,我既有幸福和快乐,也有苦恼和痛楚,但我无怨无悔。让我觉得幸福和快乐的是:我选择了教育事业,选择了奉献,特别是有幸选择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记得97年在给希望工程捐书、捐衣送暖活动中捐出衣物1500多件,书本500多本;98年为发生特大洪灾的灾区人民举行捐款义卖活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大地震。灾难后,全国发出倡导“情系灾区,献爱心”活动。于是,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号召,迅速组织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或多或少捐出了钱献给灾区。2010年3月,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我校全体师生为灾区捐款四千余元。

总之,在17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大队辅导员工作中,我赢得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好评,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尊敬,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和称赞。往后,我会倍加努力,不断创新,用理论去推动工作纵深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批又一批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第三篇:家庭教育优秀教学设计正定四中张丽娟

正定县第四中学家庭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河北省正定县第四中学 张丽娟

一、指导对象:初一新生

二、教育目标:指导刚入学的初一新生适应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形成崇尚荣誉、自信自强、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指导家长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沟通、理解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的学生,家校合力,共同把学生教育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育内容: 活动主题:《家长小小改变 孩子大大不同》 具体活动方案: 宣传发动阶段:

1、正定县第四中学首先开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明确家长会的主题,培育家长的目标,领取《家长的一封信》,准备家长会时每位家长人手一份。

2、班主任发“校讯通”,邀请家长2014年11月7日星期五上午八点到正定县第四中学。

3、请校长及主管家长学校的梁书记和政教主任安伟主任学习家庭教育专家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刘澜老师的专家培训资料,经过张丽娟老师的整理,形成一篇文章《成长只有一次 且行且珍惜》。全面实施阶段:

(一)正定县第四中学在教学楼前召开家长学校动员会,家长来后签到,找到孩子所在班级的位置,做好聆听领导讲话。家长动员会的讲话稿中涉及初一新生适应初中生活的内容,针对本校实际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案例,培训家长,使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家长要小小改变,比如,回家后不打麻将,不看电视,多读书,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就会大大不同。

(二)家长学校动员会后,家长观看学生课间跑操,班主任跟操。

(三)家长进入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聆听班主任老师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开展的家长会,首先由跟班的领导发言,然后每班有一名热心家长学校工作的任课老师,提供服务。

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听得认真,有的家长做着笔记,家长会结束时,家长填写反馈表,将自己学习培训的所思所想和收获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写下来,并留下自己的姓名、联系电话、住址等信息,便于日后和教师联系,家长将各位任课教师的姓名和联系电话记下来,为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提供便利。教师的工作设想:

第一学期:教会孩子生活,教会孩子劳动,教会孩子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二学期:培养孩子们诚实、朴素、宽容、要强的品格,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进取心。逐步树立起团结奋进、力争上游的班风。

初二:侧重培养孩子勤奋、认真、多思的品格,提高学习成效,促进学业进步。使每个孩子的成绩进一步提高,实力大大增强,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

初三:培养孩子们坚韧执着、刻苦努力的品格,使他们能够胜任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取得优异的成绩。

班主任教师对于家长在家培育孩子的要求:

1、对孩子决不溺爱、娇惯、纵容。家长要有坚定的原则、坚定的立场和坚定的意志。

2、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自理自立,懂得承担责任。

3、教育孩子追求上进,培养孩子争强好胜的品格,鼓励他们力争上游。

4、教育孩子艰苦朴素,不穿华丽服装,不佩戴首饰,不涂脂抹粉,不乱花钱。

5、教育孩子交友慎重,选择品行良好的孩子交朋友,逐渐远离品行不好的孩子。

6、尽可能暂时切断孩子和小学同学的联系,必须切断孩子和社会上人员的联系。

7、不许上网或允许有监管(知道内容、限制时间)的上网,全面了解上网情况。(qq号、昵称、空间、说说、日志、聊天内容、网友等)

8、不许买、玩、带手机。

9、假日一定要督促孩子安心学习,认真完成作业,最好是全程管控孩子学习。

10、尽量控制孩子的零用钱,和上学、回家的时间。课后反思: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终生的老师。建立与孩子的沟通很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首先从小事上做起,家庭教育的失败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小事的疏忽大意。如果母亲把自己变成仆人,那么女儿或儿子就会在母亲劳动的基础上生活得像个老爷一样,应该教会孩子劳动,该孩子收拾屋子、洗衣服等就让孩子去做,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节俭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措施,爱惜粮食,不浪费,俭以养德,也是家长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

正确的教育就是在组织幸福。爱,需要限度,需要分寸。家庭教育坚持的只要原则是:找到教育孩子的尺度,找到培养孩子积极性和克制性的尺度。不能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没有责任感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掌握了教育尺度这一技术,家长就能永远很好地教育你们的孩子。家长小小为孩子改变,孩子就会大大不同。

第四篇:黄娟丽论文

学科__初中英语_

论学生主体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实现

黄娟丽

(浦江县堂头中学,322203)

[摘要]英语课程改革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自己应该体现出教学引导者的作用,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笔者认为教师转变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前的精心备课、合理的课堂引导、教会学生学习、完善的评价反馈体系和及时的反思整改,是实现以学生学为主的关键。

[关键词] 精心备课教会学生学习课堂引导 反馈和整改

《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教学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著名学者斯宾塞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发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没有办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现状分析:所以轰轰烈烈的课改进行了,在课改的大潮中,学生主体思想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大家心里想的就是要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往往主体性发挥的不是很理想。教师还是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课上着上着教师就很自然地又成了学生的全权代表,上课代表学生读,代表学生做,代表学生思考,甚至还代表学生回答并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要改变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相矛盾的教学方式。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逐步培养并增强学生主体性的过程。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是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

一、精心备课

我们不应该把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解为学生的单边活动。其实,它就是在老师巧妙的课堂设计和课堂上灵活的穿针引线下,全面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口等智能器官,来发展他们存在事实的发现能力,解决现存问题的动手能力,延伸课外的拓展能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课,备课是关键。教师是平等师生关系中的首席,即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所以备课要实现三备。

一备学生。我们要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学生的功底和兴趣应该首先要考虑的,课程中的活动设计应在学生意愿的情况下进行,难度应在学生主动要求的条件下提高。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对学生的能力做充分的了解和估计。课程设计太简单,会让学生认为太简单而失去求知欲,内容太难,会让学生失去探知的兴趣。因此,课程教学设计中应该有基础性目标和提高性目标之分。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表现,每节课都有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定在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备老师。老师上课时的言行举止也要列入备课的行列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协调、促进和指导,学生的主体性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老师应该考虑到自己在不同的活动和语境中应该说什么。怎么样进一步的去启发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和求知欲。鼓励性、期望性、引导性和原谅性的语言能够引起学生和老师心灵上的共鸣。老师外部表情的流露,眼神的交流对情感和意向的传递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学生回答对时,可以说 clever,well done , I am proud of you.What a bright boy等。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时,我们可以从语言上给学生一步一步做铺垫,切不可一刀切说sorry, no等。例如:当前五水共治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贸然问孩子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可能会让学生有些茫然。我们可以用一些引导性的话语来减轻学生的难度。如提示性单词:reuse, educate student, pass on the knowledge to , create the better habits, make the laws , save , government 等等,就会让学生感觉有依据可循。然后可以把这些句子通过适当的连词,加入优美的句例提升到作文档次,教师可适当引导他们来实现教学的提升性目标。如:可以从以前的模板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urselves中,帮助学生说出:saving water is saving ourselves.The last drop ofwater will be our tearIt’s quick time for us to „等句式。

三备教材。这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课程设计中,首先,应明确地告诉学

生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学后应掌握哪些技能,获取什么信息。因此老师既要有对教材钻进去,又钻出来的精神和本领。更要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点。通过通读整册书本以及与书本相关的课外参考书籍来广泛摄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法。既要灵活运用教材,又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有一种可以把教材放出去又收的进来的本领。例如,我们一直提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那么,八年级上册Module One中,有个话题是关于提建议。我们可以把这个话题提升到我们实际相联系的事情上来。我的话题就是:I want to be the most popular teacher in your class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请你用提建议的句式给我提些建议:1.How about doing ? 2.It’s a good idea todo?3.Why not do?4.Let’s do.5.Don’t forget to do.等。一些学生说:You should always smile.Why don’t you make English interesting in class.Try not to be strict with us.等。可以让学生感觉有趣又有话说,没有唯一限定的答案,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挥他们的拓展能力。同时既灵活运用了提建议的句型,又知道了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可以更好地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从学生的建议中知道自己太严格,不太爱笑,课后没有与学生进行更近一步的交流等缺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启示。

二、教会学生学习

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习成功的基础,但仅仅有此一点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否则,再好的一节课,也只能成为学生大眼瞪小眼的。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两种。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现在所要转变的也不是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而是要变以前上课主要以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同时在课堂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发现性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前提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可以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出发,形成善于发问,善于探索、勇于尝试的能力,运用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料自学的能力。最后,使学生能够做出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

例如九年级上册Module 9,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先介绍了自己最喜爱的cartoon character.My favourite cartoon charater is Monkey King.He has so many skills, he can change into anything or anyone.He always fight with bad men or monsters.He can win the fight perfectly.Can you find your cartoon heroes? Can you try to describe them? 自然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喜爱英雄角色的想象,从而会自觉地去寻找一些词汇来描述他们。也会有学生自觉摘录课本中对Nemo Tintin Snoopy Shrek等角色同时会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重组这些知识点。如:Nemo is a cute orange-and-white fish,he wants to find his happy life.Shrek is a huge green monster.But he is very kind,they have won the hearts of people.我们又可以让学生去阅读Workbook P146中两个卡通角色,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描述他们。

三、课堂引导

体现学生主体性要求我们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并不等于学生有无限制的选择自由。学生只有做什么和怎样做好它的自由而没有不做它的自由。所以在上课时应该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应该形成什么样的技能。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到心中有数。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会偏离课堂的主要方向。设计问题时,应该对学生有启发性的、提示性的。可以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在课堂中我们不应该照本宣科,满堂灌。而是通过有效的任务设计,让学生根据我提出的主题,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总结出语法规则,语言知识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探索和创造,可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和归纳,独立追求问题的答案。如在九年级上册Module 6中第一题两张图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

1.Where does the pollution come from?Where does it go?

2.What is the result of pollution?

3.What are the workers doing ? Is it bad or good for our earth?

4.From your piont of view ,what should we do to stop pollution?

5.What else can we do for the environment?

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能基于书本又跳出书本。引导优秀的同学扩展课外知识,与同学们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在课堂转型的教学中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键是课堂中的“导”,切不可什么也不管,也不可越位。

四、反馈与整改

记得有这样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表明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在教学后,我们要善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再进行反思和整改。反思是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过程。一节课下来,学生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向老师提出。可能是学生没有听懂的或思想上存在误区的,有些则是学生对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再进行再次教学的修改和改进,以便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以九年级上册Module10 健康为例,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话题作文不太好下笔,写了之后错误较多等),课后进行了如下整改:结合所学话题设计了以下词汇运用练习来巩固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及作文中易错的语法,在语篇中把单词挖空再回归语篇,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难度和题型不易超出中考的要求。

Everyone knows the ______(重要)of the health.How can we keep it becomes the ______(最热门的)topic.First ,you should go to bed early and get up earlyso you can have a good ____(睡眠)during the night and listen to the teacher ____(认真)during the day.And do remember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_____(健康), wealth and wise”.Second, you’d better take an active part in sports, such as ball games, ____(跑步), table tennis and so on._____(做)these sports can make you ___________(原来越强壮).Third, why don’t we eat_____(健康).Eating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s and _____(少量的)meat is good for our health.Fourth, it’s very important to have ____(健康)eating habits.For example, we must eat our breakfast on time._____(喝)a lot of water is also a good way to keep fit.Last but not least, try to make ____(我们)happy every day.Because it is the best way to stay fit and healthy.And the secret is doing something good for others who are unhappy or in trouble.同时又让学生以How to be healthy?再次进行写作训练。通过这样对学生易错题的加强训练,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中多一份反思,那你一定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在课改让我们为之一震,给我们教学带来新的突破,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不断的尝试、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课后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注重课堂教学任务设计的引导性,目的性和提高性,定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敏《教师使命内涵及特征探讨》,期刊《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

【2】陈泽诞:《确立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k12教育网站 教师论坛

【3】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4】网络。

第五篇:论贫富差距张丽娟

论贫富差距张丽娟.txt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论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这一社会现象是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然而贫富差距的出现却要追溯到人类的童

年时代即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其低下,在生产资料的t占有_方面,、只能是共有和平均分配。

原始社会的未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品有了剩余,这样人类历史上就出现了最早的阶级——奴隶主阶级。正如列宁给阶级下的定义: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是统治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是被统治阶级。从原始社会未期开始直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始终存在着,而且差距越来越大。~.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是阶级社会产生贫富差距的主要根源

所谓阶级社会是指存在着对抗阶级的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

会。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占有着生产资料,自然拥有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的社会财富。作为被统治阶级。只能通过暴动、起义、革命去夺取政权,获得生产资料。在奴隶社会未期,奴隶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暴动震憾着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最终实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在封建社会未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极力主张“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口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的革命推翻了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新型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每一次革命或斗争都或多或少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因而,阶级斗争始终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被统治阶级最早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到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都说明了被统治阶级早已意识到,贫富差距存在根源。在阶级社会,无论社会形态如何更迭,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存在。虽然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被统治阶级被剥削的程度却始终没有改变。在美国摩尔根、杜邦等价10大财团控制了全国30%的总资产,大的垄断财团已经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一方面财富不断聚积到少数富人的手里,另一方面由于工人队级丧失了生产资料而不断加剧贫困,造 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在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贫富差距始终存

在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究其根源在于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阶级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概念。阶级表明的是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一个集团才能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因此必然会出现贫富不均。所以,在阶级社会是不可能消灭贫富差距的。

二、贫富差距的出现除了阶级根源外,个人能力的差别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案

贫富差距除了它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外,还有其它因素的存在。生产力因素,是产生贫富差距的另外一

个原因,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生产力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要素。由于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细胞个体的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受智力水平、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出身、宗教、职业、反映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改造社会的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每一个人获取物质资料、社会财富的能力当然有所不同,这就必然会出现贫富差距。即便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剥削阶级,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不会被消灭的,如同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剥削阶级已被消灭,但贫富差距却依然存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尚有阶级现象存在的社会。由此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只是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三、我国虽然消灭了剥削阶级,然而贫富差距却依然存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从理论上讲应该不会有贫富差距,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中国社会改革前后发生的巨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我们借鉴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

为当时世界上只有一个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只能照搬照抄。结果企业成为了政府的附属物.国家对商品实行统购统销,人为地消灭价值规律地作用。市场中的价格不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也不是代表市场需求的信号。企业盲目生产.使生产与需求脱节。更为严重的是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即干多于少、干与不干、干好干坏都是一样,人们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平均主义的直接后果奖懒罚勤。人们在生产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根本发挥不出来,因而不可能有效率可言。

在1978年以前,不仅人们的行为受条件框框的限制,就连人们的思想也出现了僵化。在《金光大道》这部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是“越穷越光荣”,让人们刻骨铭心。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人们的思想被扭曲了,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以为贫穷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应该是共同贫穷。回顾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规律是不能被消灭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也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毕竟是否定了价值规律的存在。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所以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共同贫穷。这是一段人为地被扭曲的历史,让共和国为此付了了惨痛地教训,也使我们积累了32年的宝贵经验,为日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石。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抓住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在所有制、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

面进行大胆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一时间,从南到北,从农村到城市,从东沿海到西部边垂,处处都绽开了改革的鲜花,到处都是硕果累累。短短20的时间里,中国已发生了地履天翻的变化,令世界瞩目。外汇储备量越居世界第二位;世贸组织已向中国敞开了大门;中国足球走向了世界;奥运申办成功。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我们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不仅存在,而且已超过世界警戒线,基尼系数达到0.456。既然我国不存在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那么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这一现象呢?

四、我国存在贫富差距的社会根源

这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分析。中国是一个处于长期封建割据韵社会,同时还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而,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这是中国最大国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国情下实现现代化,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首先,中、东、西部各地区在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存在着差距,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人们的收入自然要有差距,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其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市场也不断走向成熟,尤其是竞争机制的引进,使价值规律在自觉地发挥着作用,有效地调节着生产和需求,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出现了优胜劣汰。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每一个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经营不善就可能亏本,这是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因而人们的个人收入不可能一刀切,出现收入上差距是极其正常的。再次,每个人的个人能力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内在规定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生产要

素参与了分配.比如:技术、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参与.就这一点而言.收入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分配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繁荣了市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了,对周围的人、周围的地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这种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客观的,是老百姓认可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贫富差距的存在,不仅仅有其阶级根源,还有为复杂的非阶级根源。如果人为地去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只能导致社会的倒退。经济的滞后。改革之前,我国从总体上讲几乎不存在贫富的差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共同贫穷。因此,邓小平多次指出,贫穷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绝不等于贫穷。他大胆地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同时也符合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国在生产资料分配过程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通过合法的正当途径取得的过高个人收

入,国家采取有效借施进行调节,防止个人收入过分悬殊。国家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入,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

五、贫富差距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既存在着本质区别

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与社会主义的贫富差距有着本质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是阶级剥削、阶级压迫、资本主义私有制度造成的必然结果。对于贫富差距的社会现象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比如缴纳遗产税、个人收入所得税等,但垄断的出现,已和国家政权相结合,同时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极少数的富人拥有绝大多数的社会财富,并且差距越来越大,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无法克服的。而我国出现贫富差距并不是阶级剥削的结果,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国情,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出现导致的结果,同时这种差距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缩小,经过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六、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所谓共同富裕,是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所达到富裕程度基本相当,而不是绝对一刀切,都达到一样的收入指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因为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是全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足以证明这一途径是可行的,它使中国走向了辉煌。尤其是西部大开发这一浩大工程的启动,缺少不了东部发达地区的技术、资金、人才的支持,国家从宏观上采取有效措施,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因此.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是手段和目标、途径和宗旨,是辩的统一。总之,贫富差距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社会现象。剥削制度的存在是贫富差距存在的根本原因。在非阶级社会里同样存在着贫富差距,但它的内涵、产生原因,乃至发展前途都有自已的特点。虽然表面上都存在着贫富差距的现象,但本质却有所不同。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两级分化极其严重,资产阶级已为自已准备好了掘墓人,当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已不能被私有制所容纳的时候,必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然而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贫富差距却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国家采取一定的措施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了先进,惩罚了懒惰,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使人的思想得到了彻底解放。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全面的发挥。因而贫富差距的存在具有带动、帮助和影响的作用,它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张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公教部马列主义教研室,讲师。

家庭教育论文 张娟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