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幼儿发展评价》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21-268210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1 17:35: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幼儿发展评价》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幼儿发展评价》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发展

2、评价

3、幼儿发展评价

4、形成性评价

5、幼儿发展评价指标

6、终结性评价

7、绝对评价

8、相对评价

9、内差异评价

10、观察法

二、简答

1、幼儿发展评价与教育科研的联系。

2、按照评价的基准来区分,幼儿发展评价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3、按照评价的内容来区分,幼儿发展评价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4、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儿童发展评价的原因。

5、按照评价的方法来区分,幼儿发展评价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6、事件抽样观察法的操作要点。

7、时间抽样观察法的适用条件。

8、建立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9、按照评价实施的时间来区分,幼儿发展评价可以区分为哪几个类型?

10、建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11、幼儿发展评价的原则。

12、运用作品分析法时要注意的地方。

13、编制发展评价问卷要注意的问题。

14、评价幼儿观察能力的指标。

三、论述题 1、现在很多家长衡量幼儿发展的状况,就是看孩子能识多少字,是否有特长等,却很少关 注幼儿的身体发展状况。请你从评价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2、绘人测验经常被用来测试儿童的智力。测验时只需要儿童画一个人像,请谈谈你对这种 评价方法的认识。3、如何调查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水平? 4、分析幼儿园当前科学领域儿童发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5、分析幼儿园当前艺术领域儿童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6、分析当前幼儿教师在评价幼儿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7、有人用同伴提名法来研究幼儿在同伴群体中被接纳的程度,请对此方法进行评论。8、如何分析在评价中所得到的关于幼儿发展的资料和信息?

一、名词解释

1、发展泛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展开和运动的过程。

2、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自身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3、幼儿发展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个体或者群体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价值 判断,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4、形成性评价指的是是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对象的变化、身心条件的利弊等进行适时的 评价,为教育者提供反馈信息,使其能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有效地调整所预设的目标、内容、方式手段等教育要素,使教育进程更适宜于幼儿的发展。

5、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也就是幼儿发展状况的衡量标准。

6、是在某一个教育单元、阶段、主题或学期结束时,对被评对象作出鉴定、区分等级,预 计被评对象未来发展。

7、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即客观标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 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进行价值判断。8、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对象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 对 象与基准相比较进行价值判断。9、内差异评价是把被评价集合中的各个元素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把一个元素的若干 侧面相比较而进行的价值判断。10、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 获得幼儿发展信息的方法。

二、简答题

1、两者的最终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儿童发展;教育科研的方法也可用来对幼儿进行评价; 幼儿发展评价可以为科研提供素材并进行验证;二者相互促进。

2、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内差异评价。

3、分析评价和综合评价。

4、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有助于教师了解班级中 的每一位幼儿,为因人施教提供依据;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情况;有助 于改进教育过程。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教师可以从中发现自身工作中成功的方面和需要改进 的问题。

5、数量化评价和非数量化评价。

6、根据评价的需要,确定要观察的事件;要确定出可以观察的行为项目;要做好必要的观 察准备。

7、适用于观察评价经常出现和发生的行为;适用于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8、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实施评价提供了条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对幼儿发展进行客 观评价的需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为最终的“价值判断”理清思路。

9、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10、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选择理论依据,确定一级指标;根据幼儿发展理论等将一级 指标分解,即确定评价的角度;对二级指标进行分解,是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

11、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幼儿的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12、从评价的需要出发分析作品;选用幼儿自然状态下的作品;与观察相结合。

13、问卷要注明家长和幼儿的姓名;问卷的问题要切合评价的需要和主题;问卷中问题要简 明扼要。

14、有益性、细致性、、顺序性、观察中的理解程度。

三、论述题 1、要点:儿童发展涉及诸多方面,诸如身体、心理(包括认知、情感、人格等);家长对于 儿童发展理解过于片面和肤浅,将一些浅层次的知识技能作为评价儿童发展评价的主要指 标,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观。2、要点: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结果并不见得可靠。因为评价结果受到幼儿绘画技能水平和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误差比较大,也不能反映幼儿的全面发展状况。3、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法、问卷法(向幼儿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幼儿的作品并进行 分析。4、评价的指导思想没有完全统一到儿童发展上面来;评价的内容集中于知识技能层次,探 究的兴趣、对科学的态度等很少得到评价;评价的方法比较主观和单一;评价的结果没有得 到很好的运用。5、评价的指导思想没有完全统一到儿童发展上面来,功利主义严重;评价的内容集中于知 识技能层次,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等高级能力很少得到评价;评价的方法比较主 观和单一;评价的结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6、要点:教师对于儿童发展理论和儿童发展的状况缺乏了解,没有形成自己关于儿童发展 评价的理论框架;没有掌握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于评价结果的运用不够主动。7、这种办法比较可行,得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可靠,基本能够反映出孩子在集体中 的社会地位和被接纳的程度。为了让结果更加有效,必须结合自然观察法所得到资料,进行 验证和分析。8、要点:整理评价所得资料,将结果与同龄幼儿的常模进行比较,看这个幼儿的发展状况; 将评价的结果同幼儿以往的发展资料和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看这名幼儿在特定时期内的发展 状况。

第二篇:《教学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教学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交往说:是师生间知、情、行、意相互作用的过程,认为教学活动中没有师生共享的教学经验及成果,就没有交往,就称不上教学活动。

2.分科课程 :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3.课程编制: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

4.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5.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就是由一定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的学生组成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6.教学认识方式:教学认识方式,是指教学论研究主体在思考教学问题时的思路与策略。它是教学论研究者在思考教学问题时创造或选择的,规范了研究的基本思路,提供了研究的策略。

7.教学论:教学论,是从动态的教学整体出发,综合研究教学活动和教学关系,探索教学最一般规律的一般学科。

8.复式教学:是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的时间里向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9.师生双主体说:第一,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学过程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师生双方互为主客体。第二,在教的过程中以教为主,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活动的客体;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第三,从广义认识论看,认识活动包括“主——客”与“主——主”双重关系。

10.认识实践说:教学过程是在相互联系的教和学的形式中进行的,以传授和学习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健全的个性为目的。由学校精心组织起来的社会认识、实践的过程。

11.泰勒原理: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我们应该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才能确定我们正在实现这些目标?

二、填空题

1.西方目前主要的课程模式有

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环境模式

。2.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有

学生固定、教师固定

、内容固定、时间固定

、场所固定。

3.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是

华虚朋

。4.程序教学模式是

斯金纳

提出的。

5.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

前苏联

巴班斯基

(人)提出的。6.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包括

经验的事实

经验的过程

两层含义。7.范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基本性

、基础性

、范例性。

8.杜威的思维五步法是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占有资料

、假设

、检验。

9.赞科夫实验教学论的主要原则有

高难度原则

、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10.韦尼格教学计划的三个层次是

教育理想

、智育的基本方向、知识与技巧。

三、简答题

1.如何评价概念获得的教学模式

答:第一,可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要求,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因为当学生面临教师所提出的新异未知的情景时,他们已有的思维方式往往被打乱而产生混乱。第二,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并可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第三,它对各门学科并非具有同样的价值(较适用于数理学科,以情感为基础的艺术学科,则不太适用)。第四,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先行经验的准备。

2.凯勒教学系统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答: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是一种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自己定速来适应个别差异的个别化教学理论。从许多实例研究来看,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益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因此,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对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如何评价贝尔——兰卡斯特制

答:这是由英国人贝尔和兰喀斯特(A.Bell,J.Lancaster)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始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以班级为基础,但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先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成绩较差的其他学生。这里所谓的“导生”类似于在我国曾出现的“小先生”角色,但“导生”责任更大,而且“小先生”与其他学生是一道接受教师授课的。这种组织形式是在需要大规模培养学生又师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出现的,“导生”现买现卖的这种状况是很难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的。因此,这种形式作为一个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没有生命力的。4.文纳特卡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①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对每个教学单元都有详细说明; ②应用各种诊断测验检查学生每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③通过自学及诊断测验后可自行转入另一个单元教材的学习,不受其他同学的牵制; ④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因人、因时、因事进行个别辅导。

5.对话教学对传统教学提出的挑战有哪些 答:①教学目的上的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知识为目的的。而对话教学从人性出发,沿着人性的道路,走向人性,从根本上结构了传统的教学。②教学伦理上的变化

传统的师生关系,由于受传统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规定,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对话教学需要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的互动交流。③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对话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变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④教学思维上的变化

教学的基本要素在对话教学中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教师的权威被消解,学生的个性被解放,教材的中心被打破了。

6.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以掌握为指导;②学生自定学习速度;③教师用少量几次讲课来激励学生;④使用指导性教材;⑤安排学生助理。7.简述教学认识特殊说的优缺点

答:①观点:特殊认识说认为人类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一致性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一致性;认识过程顺序的一致性;认识结果的一致性等等。但是,教学过程作为一种认识过程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有领导、有教育性”三个特点。优点:第一,以马克思主义认识为指导,把教学过程看作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按照认识的普遍规律来把握教学的一般过程,找到了一个有价值的组织具体教学活动的制高点,确定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方法论前提。第二,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为后继有关教学理论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确定了一个基本的维度和初步的基础。

不足:第一,重手段轻目的表现为重视知识技能的活的,轻视获得认识的结果及发展。第二,见特殊忘普遍

表现为在教学目的上重视条件性、直接性目标;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学科体系忽视社会生产生活的普遍需要和活动课程;在教学形式上,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与其他可行教学形式的有机联系;在教学方法上,过分强调传递与接受,而忽视其与探究、体验的联系,进而导致教师满堂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现象。第三,以局部代替整体,以认识代替实践。

8.简述泰勒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泰勒认为,设计任何一种课程,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①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课程目标)? ②我们应该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③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④我们如何才能确定我们正在实现这些目标?相应地,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也就是课程设计的基本环节。泰勒的目标模式在美国流行很广,对英国等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

9.简述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答:①在一切可行的场合下,教师都应该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使儿童时刻体验到一种受尊重、受信任的情感。

②教材的重点要精心编制,使学生通过多渠道的活动来牢固地掌握知识。③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由教师“教”,在学生的“学”中也要渗透教、自教、互教的因素。④要用实质性评价来取代传统形式的评价,使评价起到鼓励、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10.简述潜在课程与显在课程的关系

答:其一,潜在课程并非与正规课程相对,也不属于非正规课程的范畴。其二,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是依据课程的不同属性对课程所作的分类,它们之间不是对应关系,而是交叉关系。其三,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区分的关健点是课程的呈现方式。一是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认为学生在潜在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二是在计划性上,认为潜在课程是无计划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其中的经验的,而显性课程则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的成分很大;三是在学习环境上,认为潜在课程是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的,而显性课程则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知识传递进行的。潜在课程界说为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把显在课程界定为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11.简述罗杰斯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答:创设情境:教师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的情境。开放性探索:“开放性”的含义是指这种探索不受任何束缚,学生可以尽情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教师只应他们的要求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对学生的观点作任何评价。个人或小组鉴别:主要是对探索过程结果的反思和讨论。

四、论述题

1.教学交往的特殊表现有哪些

答:教学特殊交往的表现:第一,交往目的教学交往的最终目的明确指向于一点: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交往主体双方——教师与学生目的的一致性,因而作为目的实现者的一方是相对稳定的。第二,交往主体

在教学交往中,交往主体是具有特定社会角色、担负不同社会期望的人——教师和学生。这就决定了他们自身属性的特殊之处,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平等与不平等的统一。第三,交往媒介

教学交往中的交往媒介作为交往内容的物质载体与其合而为一。它主要是教材或其他知识载体,它是从人类历史所积累大量知识经验中精心挑选的,并结合主体认识特点而经过加工改造的易于学生掌握的中介物,也是学生借以社会化的工具。第四,交往机制

教学交往的组织形式更为严密,机制更为精细,尤其是教育经历了由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转变之后,其特殊性更为明显。第五,交往方式

教学交往属于非日常交往的范畴,它具有自为、自觉和理性化的特征。

2.简述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答:实现条件:在一切可行的场合下,教师都应该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使儿童时刻体验到一种受尊重、受信任的情感;教材的重点要精心编制,使学生通过多渠道的活动来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由教师“教”,在学生的“学”中也要渗透教、自教、互教的因素;要用实质性评价来取代传统形式的评价,使评价起到鼓励、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3.试述教学认识方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①对哲学——思辨教学认识方式理解的偏颇。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它理解的窄化。在教学论研究中,我们长期关注的是简单概念的界定与细化,忽略了教学理论体系化的形成。二是对它理解的泛化。这一点是导致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教条、片面的批判,不自觉地导致教学理论的发展往往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②对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运用的简单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存在试图把教学论沟建成物理学、生物学那样的学科倾向。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学论中人的本质被扭曲了。教学过程成了单一的物质生成过程,受严格的实验控制。第二,存在用自然科学代替科学之嫌。生搬硬套的使用自然科学方法必然导致教学论窒息、僵死。在教学论研究中,精确的量化是做不到的,如果精益求精,教学论中人的研究都是值得怀疑的。第三,存在过分追求价值中立性,忽视了对情感、态度、意志、伦理等带有强烈价值倾向性的因素的分析。③对待诠释——批判教学认识方式态度的极端化。这主要从两个极端表现出来。一个表现是对诠释——批判教学认识方式的不屑一顾。另一个表现就是对诠释——批判教学认识方式的盲目崇拜。

4.试述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 答:①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

综合课程是对分科课程的改进。在内容上,综合课程仍然以间接经验知识的传递为主,只是提供的知识更为完整;在课程编制上,综合课程依然追求知识自身的系统性,但比起分科课程的严密逻辑性,它的系统性则具有相对开放的特点;在教学活动方式上,综合课程继续保持着分科课程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但开始注重学生运用多方面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②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

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是从不同方面对学生发展的统一促进过程,但二者也有区别:在知识选择上,活动课程以现实中的经验知识为主,强调对现实知识的学习,分科课程以人类发展的优秀文化成果知识为主,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在内容编制上,活动课程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顺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开放性等,分科课程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生成体系,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在知识获得途径上,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直接经验的获得,鼓励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发现,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分科课程侧重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得,主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习人类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精粹,强调对这些知识的反复练习与巩固;在学习性质的界定上,活动课程是一种注重过程性的学习,而分科课程是一种强调结果性的学习。

③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

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打破了分科课程的统治地位,优化了学校课程结构。在知识传递上,活动课程让学生获得即时信息和直接经验,综合课程虽也提供直接经验,但它主要还是传递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和间接经验;在组织成分上,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综合课程则以间接经验为主;在学习性质上,活动课程是过程性学习,综合课程虽也要求过程性学习,但主要还是结果性学习。5.试述批判教学论的特征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意义

答:①批判教学论主要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把解放、自治与参与、人道主义等等作为教学的目标。强调学生自决能力、参与能力与团结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是开放的教学。吸收学生参加教育决策;教学应该照顾到学生的经验,重视他们的问题,听取他们的要求;考虑学生不同的起点水平,不能歧视某些后进学生;增进师生相互关系,促进合作行为。②对教学实践的意义:第一,借助批判的教学论可以深入地把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其条件,揭示在社会条件下可能造成的教学困难。第二,强调教学的开放性,这将给教师灵活的执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等方面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教师有了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余地。第三,强调社会文化条件的批判,促使教学计划的编织者在编制教学计划是尽量考虑多种具体条件,提出一些可供教师教学时参考选择的备用方案,这将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6.试述教学过程论的新发展理论及其实质与表现

答:①教学过程新发展的主要理论是教学交往理论。认为,教学是主体间文化的传承,是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启迪,并由此使个体自由生成和展示,使其各方面钱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亮与对话,需要双方精神的交流与契合。在教学实践中,师生通过教学交往传递信息、增进了解、交流感情,同时,在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人格力量的示范和感召下,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受到触动,从而才会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结构或转化为实际行动。②交往实质上是说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过程。实践的主体是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各种认识,用许多的认识去指导新的实践。从而促进交往向更和谐、更完善、更有利于主体成长的方向发展。教师无法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身心,他所能做的只是与学生建构起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文本,至于学生是否接受,这就需要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主选择。教师要保证自己所创设的文本被学生了解,就必须认识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身心特点。学生在教学交往中并不只是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教材,掌握人类历史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了使这种交往顺利进行,他必须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对教师人格的审视和考察。

③教学特殊交往的表现:第一,交往目的教学交往的最终目的明确指向于一点: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交往主体双方——教师与学生目的的一致性,因而作为目的实现者的一方是相对稳定的。第二,交往主体

在教学交往中,交往主体是具有特定社会角色、担负不同社会期望的人——教师和学生。这就决定了他们自身属性的特殊之处,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平等与不平等的统一。第三,交往媒介

教学交往中的交往媒介作为交往内容的物质载体与其合而为一。它主要是教材或其他知识载体,它是从人类历史所积累大量知识经验中精心挑选的,并结合主体认识特点而经过加工改造的易于学生掌握的中介物,也是学生借以社会化的工具。第四,交往机制

教学交往的组织形式更为严密,机制更为精细,尤其是教育经历了由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转变之后,其特殊性更为明显。第五,交往方式

教学交往属于非日常交往的范畴,它具有自为、自觉和理性化的特征。7.试述教学模式新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

答:第一,维柯的“新科学”。人与生具有一种本能的、独特的“诗性的智慧”,指引他们以隐喻、象征和神话的形成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永恒的人形式不存在的,每一种文化都必须关心人类的创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曾经指出,人们只能清晰的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第二,康德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集中的体现了主体能动性思想,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启发康德确立了“对象必须与认识符合”的根本原则,创建了以主体能动性为中心的批判哲学。因此,康德哲学的价值在于全面提出主体性问题以及他对主体性的主观结构(理性的内化、理性的凝聚、理性的积淀)方面的分析。第三,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把经验看作现实世界的基础。他的经验包括两方面:(1)经验的事实(经验的主体或有机体所面对的对象或环境),即人们做些什么,遭遇些什么,追求什么,爱什么,相信和坚持什么。(2)经验的过程(主体对对象所起的作用),即人们如何生活,如何操作和如何经历各种事件以及人们的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等。显然,杜威的经验是一个兼收并蓄的整体,是经验者和被经验的对象的相互作用,或者说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三篇: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及发展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及发展作业题

一、简述题

1.什么是精细农业?

2.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是什么?

3.精细农业的技术支撑有哪些?简要说明

4.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有那几部分组成?

5.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

6.什么是专家系统?

7.农业信息技术?

第四篇:(0424)《植物生物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根据所担负的主要生理功能的不同,薄壁组织可分为哪几类?它们的细胞各有何特点?分布于植物体的什么部位?

2、试比较C3植物和C4植物叶的区别点。

3、利用植物学的知识,说明&uot;老树中空还能生存”及&uot;树怕剥皮”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的内容极为丰富与深刻。在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师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论述。《学记》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它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如在教学中,当一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完后,作一次测验,以检查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调整和改进整个教学工

第五篇:《幼儿园管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2

《幼儿园管理》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一、填空

1.管理的核心是______人与人的行为_____,管理的实质是________追求效率___。2. 1802年,______欧文_______在世界上创办第一所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

3.幼儿园的工作概况起来主要包括两大部分:_保教工作____和_行政后勤事务___。4.幼儿园组织机构的核心人物是_____园长_______。

5. ________幼儿园管理体制或领导制度______对幼儿园管理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问题。

6. _____岗位责任制_______是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的核心。

7.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实行、检查、总结四个环节构成的管理学家是________代明_______。

8. _______组织实施_____是贯彻管理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目标的关键。9.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实行、检查、总结四个环节构成的管理学家是______代明_______。10.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总务工作的最大不同或特点就在于它的_________服务性__。11.教务工作是关于保育和教育的行政工作,是对保教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具有一定的______规范性____,并体现出_______阶段性_的特点。

12.幼儿园必须贯彻“___预防为主________”的卫生工作方针。

二、名词解释

1管理:是对一定组织系统的人,财,物,事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从而高效率地答道组织的目标。

2幼儿园管理: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的,为幼儿园定位,确立开办功能。

3有效性原则:是指管理要在正确的目标指导下,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讲究经营,高质量,高效益地实现培养目标,完成幼儿园双重任务。

4社会协调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时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机构管理要注重于社会的联系,通过协调沟通,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尽力排除不利因素,在内外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于影响下,不断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面向社会,开拓发展。

5岗位责任制:是通过明确的规定,使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明晰化,并将它落实到具体负责人的一种制度

6园长负责制:是指幼儿园在上级宏观领导下,以园长对园内工作全面负责为核心,同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为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领导职能的三位一体管理格局。7“代明环”:代明提出的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管理过程理论被称作‘‘代明环’。

三、简答

1.简述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则。答:1方向性原则2教养为主的整体性原则3民主管理原则4有效性验证5社会协调性原则。2.简述幼儿园制度建设的要求。答:1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2规章制度的科学性3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体现教育性4规章制度具有严肃性

3.简述贯彻民主管理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答: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2在组织和制度上为员工参与管理提供条件 4.为什么说岗位责任制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核心。答:可以使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和组织中的每个成员,保证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抓好岗位责任制,其他制度的执行才有保障。5.简述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

答:保护幼儿的生命与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论述

1.什么是管理?如何理解“1+1>2”? 答管理的实质是追求效率,使受分制约的各个人的活动产生一种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即1+1>2.2.论述幼儿园管理五条基本原则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制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幼儿园的管理过程。3.如何理解园长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

它意味着幼儿园要在上级宏观领导下,以园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同党支部保证监督,教工大会民主管理有机结合,为实现幼儿园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行政领导职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

五、案例分析 案例内容见教材(《幼儿园管理》张燕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P66案例2.2 本案例中,刚开始教职工为什么不接受这项制度,后来为什么又接受了?园领导在这中间发挥了什么作用?改园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

答:许多老师认为,自建园以来还没有为擦桌子这样的销售扣过钱,个别老师情绪激动,较为不满园领导没有立即作出反应而是进行调查分析进行了大量的个别谈话,在充分肯定教职工在思想上认同的基础上,园领导同她们一起分析了事情发生的症结,并希望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行事,把一切为了孩子落实在日常行为中,通过大量的细致分析,说服工作,教职工们终于认识了问题所在,主动提出来相应的整改措施。《幼儿园管理》形成性考核作业

(二)一、填空

1、幼儿园物质环境的首要标准就是必须保障儿童的___安全。

2、幼儿园要注重户外活动场地的绿化美化,绿化面积应占场地面积的5%。~_50%_。

3、幼儿园幼儿活动室面积以人均_1.5平方米左右为宜_。

4、幼儿园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_保教_工作这个中心进行,这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

5、幼儿园社会资源的最大来源是_家长__。

6、_班级__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幼儿园保教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单位,__班级保教人员是保教活动的主体。

7、班级保教计划是以_幼儿园计划_和___课程模式_为依据。

8、班级日常生活管理有两大要点,即__幼儿的身心养护__和__生活指导_。

9、在幼儿园,保教人员每日应坚持对幼儿进行晨间检查和全面观察,通常要求做到一摸、__二看__、__三问_、四查。

10、幼儿园保教工作主要是按照幼儿发展和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对幼儿园__保育,_和__教育教学_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等管理活动。

二、名词解释

1、幼儿园保教工作:指按照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等管理活动.2、保教结合原则:体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整体性影响,幼儿是身心发展的统一,整体。教育也是整体性的。要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保育:指的是保护幼儿健康,为增强其体质,促进生长教育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4、幼儿园教育工作:是指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专门设计的影响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

5、正面教育原则:指教师要突出对正面行为的鼓励,避免对不正当行为过多注意。

6、保教常规管理:对保教工作的时间和程序和内容要求加以规范,这对于建设良好的保教工作秩序具有重要意义,确保保教工作能够正常操作和有序运转。在此前提下,保教质量才有可能逐步提高。

三、简答

1、简述幼儿园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一般原则。

答1.确保安全,合乎卫生要求。2.环境条件要为保育和教育服务。3.环境创设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4.建设与管理并行,使用与维护并重。2简述实施幼儿保教常规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 1.科学安排孩子各类活动的时间。2.建立健全必要的保教工作制度并认真加以执行。3.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4.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关系,相关部门给予配合服务。3简述幼儿园班级保教工作的特点。

答 1.班级保教工作具有更直接的目的性,教育性。2.班级保教工作具有全面整体性。3.班级保教工作具有集体性。4.班级保教工作具有主导性。5.班级保教工作具有创造性。6.班级保教工作具有开放性。

4简述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

答 1.幼儿健康状态的观察和检查。2.注重对幼儿的生活护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氛围。4.确保户外活动时间,开展经常性体育运动。5.密切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与配合。6.班级用品的保管和维护。四论述

1、幼儿行为管理的原则是怎样的?请提供一个有关教师管理或辅导幼儿不当行为的实例,并作出分析。

答 1.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2.正面教育原则。3.及时性和适度性原则。4.宽严相济原则。

2、2谈谈你对班级保教工作中必须密切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与配合的看法。

答 1.班级保教工作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与幼儿家庭,家长密切联系,教师应了解家庭教育的意义与特点,主动做家长工作,指导家庭教育。2.保教人员在对幼儿的生活管理方面。通过与家长联系,沟通,以便及时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家园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身心养护和指导作用。3.保教人员特别是在对新入园的幼儿要以关切的态度,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向家长了解。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五.案例分析案例内容见教材(《幼儿园管理》张燕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P204案例6.1问题:案例中的教师对明明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园长对她的这种行为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 1.案例中的教师对明明的做法欠妥当。首先,教师没有坚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原则。教师如果对明明进行一对一的纠正。不但不能减少幼儿的不正当行为,反而有助于的可能。起到负强化作。幼儿处于学习文化和社会规范的阶段,教师作为环境中的重要他人,可以通过肯定和鼓励行为表现良好的儿童,引导大家的注意力,暗示和提供模仿。其次,教师应该对幼儿运用宽严相济原则。教师要帮助儿童发展行为的内在控制力,学习接受教师的指导,对幼儿的管理,重点在于激发适宜行为。一是要认识发展差异在教育上的意义,二是掌握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2.园长对她的这种行为应采取的措施:首先.组织教师多学习,讨论班级管理问题。其次,密切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与配合。《幼儿园管理》形成性考核作业

(三)一、填空

1、幼儿园管理从整体上来说,也承担着两大任务:一是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二是促进人员_的发展,帮助保教人员在本单位取得较高成就,尽可能发展其职业能力。

2、选用人员的根本要求是__求知人善任_,使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3、教师所从教的学校_或_幼儿园的环境_,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的环境和外部条件。

4、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主要是_行动研究。

5、“学习型组织”是美国管理学家___彼得.圣洁_在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的新概念。

6、教师常用的反思性策略和方式主要有__反思日志_、教学观察、_个别访谈_和督导会议,以及_行动 _研究。

7、在我们国家,最基层的社区单位就是城市中的_街道里弄,和农村的_乡镇村庄_。

8、美国当代著名管理学家_E.戴尔认为,“真正的管理人员永远是一个创新者。”

9、领导者的影响力由两部分构成,即___权力影响_和非权利影响。

10、园长的素质能力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德和__才_两个方面,其中最基础的是德才。

11、园长是一园之长,其首要任务是__对全员进行教育思想方面的领导_。

二、名词解释

1、幼儿园家长工作:指教师或园方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育儿支援,家园双方相互配合,共同保育教育好幼儿

2、社区:指共同地域范围生活的人群,这是在相对独立的地域中,以一定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共同生活的人口群体,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即社会区域共同体.3、学习型组织:指共同地域范围生活的人群,这是在相对独立的地域中,以一定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共同生活的人口群体,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即社会区域共同体.4、园长的领导方式:指园长用来对职工行使权力和发挥领导影响力的行为表现,它体现了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三、简答

1、简述选聘人员应遵循的原则。

答1.因事用人2.用人之长3.用人唯贤,严格要求4.用人唯精,重视效绩.5.优势互补,合理结构。2简述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策略。

答 1.建立共同愿景,规划团队发展。2.注重师德培育,组织文化建设。3.将教师作为培训和学习主体,优化组织资源,营造研究氛围。3简述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内容和常用方式

答内容: 1.密切双方的联系沟通2.发挥教育机构主导作用,积极宣传引导3.为家长提供有效服务4.争取家长的配合支持,通过家长打开幼儿园通向社会的渠道。方式:1.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日常交流2.家长园地和家长宣传员3.家访4.召开家长会5.举办家长开放日6.家长参与活动

4简述园长的角色

答1.园长是幼儿园行政负责人,是行使管理职能办好幼儿园的关键。2.园长是幼儿园工作的带头人,要处理好与教职工的关系,发挥领导主体作用。5简述幼儿园领导工作的要点。

答 1.注重以教育思想领导保教中心的工作2.抓队伍建设这个核心问题3.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和联系4.园长时间管理的策略5.增强自我认识和进行幼儿园工作评价 四论述

1、为什么要将“坚持正确教育思想的领导”作为园长的首要任务?

答: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园长是一园之长,园长的任务就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办好幼儿园,培育好幼儿。对全体进行教育思想的领导,是园长的首要任务,园长是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过程和管理质量。园长明确这一首要任务,才能端正教育思想,保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求经济效益不顾及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热衷于办特色班,追求以营利为目的等现象要有清醒的认识,把握好幼儿教育机构的定位和方向。

2、园长应如何成为领导的内行?为什么说园长作为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答: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领导者的主要工作任务和领导管理能力涉及的内容。一方面,园长要了解幼儿园的整体情况,能做出正确分析判断,即统领全局,从总体上进行决策规划,拍板定筹;另一方面,还要善于用人,为完成任务,园长必须是好组织者,这意味着他们要尽可能使现有的资源得到最佳利用。园长的首要工作是学习把任务分派给他人,这样做可以使员工能更多地参与组织任务的落实之中。

五、案例题案例内容参见教材(《幼儿园管理》张燕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P238案例7.1 激励幼儿教师的精神需要问题:1.你对这个案例中“抢任务”的做法如何评价?

答1.在本案例中,园长抓住了有利的时机。开展“抢任务活动”满足了幼儿教师的精神需要,有效地激励了幼儿教师积极进取的行为,推动了工作的开展。首先,“抢任务”活动给每位幼儿教师以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业务能力的机会,使她们发挥了自我动力(内驱动)的作用。第二,“抢任务”活动为幼儿教师创造了进行公平竞争的机会。第三,“抢任务”活动激发并增进了幼儿教师的成就欲。第四,“抢任务”活动是幼儿教师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2.请就幼儿园工作实际,总结出三条鼓舞全体员工士气的具体措施。答:一是理解她们对其为社会应尽的责任,义务有深刻的理解。二是人际关系的影响。

三是了解她们对个人所需要的物质利益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形成性考核作业

(四)一、填空

1.领导者的权力由两部分构成,即权利影响和非权利影响。

2.幼儿园领导效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园长的非权利影响力。3.园长的角色具有多重性,但最重要的角色是工作的领导者。

4、园领导者的能力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能力,二是领导能力。

5、园长在选择领导方式时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考虑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二是考虑领导环境及领导者的具体条件。

6.公共关系活动服务于组织与公众的双方面利益,其实质是信息交流和教育宣传。7.“有为才能有位”强调了幼儿园公共关系活动应遵循信誉至上原则。8.在幼儿园运用较普遍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方式是家园联系簿。

9.工作环境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是管理活动面临的社会现实。

10.幼儿园公共关系活动的原则有:信誉至上原则、公开开放、互利互惠原则和全员参与原则。

11.公共关系的直接任务和目标就是为组织生存与发展建立有利的“__软环境___”。12.家长兼为幼儿园的服务对象与教育合作者,是幼儿的首要公众。13.“矮子里面拔将军”的评价模式指的是相对性评价_。14.综合评价是对幼儿园办园水平与绩效的整体性评价。15.评价主客体双方的统一是提高幼儿园工作评价信度与效度的一个基本前提。16.在工作告一段落时,为了把握这段工作的效果而进行的必要的评价,称为“总结性评价”。17.按参与评价的主体,可以将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外部环境两类。

18.实施有效评价的原则主要有:动态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客观性与全面性原则、评价目的性原则。

19.幼儿园工作评价的目的在于获得改进园所管理和保教质量的依据,促进教育改革,提高保教质量。

《幼儿园管理》模拟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美国的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动机有两类因素:一类是保健因素,另一类是激励因素。

2.幼儿园管理担负着较好地实现预期的教育培养目标和服务家长的双重任务。3.幼儿园逐步实行园长负责制,这是幼儿园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4.教育行政通过权力限制作用和非权力促进作用实现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

5.制定科学的管理原则主要应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依据教育与管理的基本规律;二是以基本矛盾、关系的分析与调整为前提。

6.幼儿目标管理是依照确定目标——目标展开——目标实施——目标考评的顺序运行的。它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阶段、四个环节、九项工作”。

7.幼儿园的活动室面积应达到人均1.5㎡_,并选择自然采光好的房间为宜。

8.幼儿园对事务的管理包括两大部分,即对一般事务的管理和对膳食管理的管理。

9.园长在选择领导方式时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考虑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二是考虑领导环境及领导者的具体条件。

10.公共关系活动服务于组织与公众的双方面利益,其实质是信息交流和教育宣传。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强调任何组织均应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这是(D)的观点。P16 A 社会系统理论

B Z理论

C XY理论

D 权变理论 2.幼儿园管理中经济方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P64 A 有偿性

B 启发性

C 复杂多样性

D 权威性

3.领导者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引导成员努力做好工作,这体现了管理的(C)。P48 A 开放与闭合统一原理

B 动态平衡原理

C 人本原理

D 合理组合原理 4.1996年9月发布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管理的幼教文件是(A)。P43 A 《幼儿园管理条例》

B 《幼儿园工作规程》

C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D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5.在管理要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关键要素是(C)。P229 A 物力

B 资金

C 人

D信息 6.“代明环”管理过程是(A)。P97 A 计划——实行——检查——总结

B 计划——检查——实行——总结 C 检查——计划——实行——总结

D 实行——检查——计划——总结 7.幼儿园为家长服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B)来实现的。

A 做好对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

B 做好对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C 做好对儿童的后勤服务工作

D 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8.幼儿园教研活动组织的三个层次是(B)。P167 A 教研组层、年级组层、教师层

B 园长层、教研组层、教师层 C 园长层、教师层、年级组层

D 园长层、教研组层、年级组层 9.幼儿园维护幼儿安全的首要原则是(A)。P190 A 预防为主

B 组织有序

C 充分的时空

D “管”“教”并行 10.保教队伍选用人员的根本要求是(D)。P237 A 优势互补、合理结构

B 用人唯精、重视效益 C 用人唯贤、严格要求

D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述梅奥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梅奥强调重视人的行为,提出人际关系基本原则,为日后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主要观点有:

1.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除了物理的、生理的、和经济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因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像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仅仅是经济人。2.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还有“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关系可以满足人的情感、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

3.领导者要具有与职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要能与非正式组织打交道,使之与正式组织之间保持平衡;通过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而激励其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2.简述幼儿园公共关系的作用。

(1)通过双向沟通,有益于调整幼儿园与公众的多边关系,使幼教事业获得社会支持,优化育人环境。

(2)公共关系有益于树立幼儿园的良好形象,提高声誉。(3)公共关系有益于引导和组织家长及社区公众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4)通过积极有效的公共关系,还有利于在幼儿园内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组织氛围,增强凝聚力,使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管理目标。3.简述班级保教工作的内容。

(1)保教结合,全面安排幼儿的生活和活动;

(2)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3)创造良好的、适合的并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4)班级卫生安全工作;

(5)家园联系配合,共同一致促进幼儿发展。4.简述幼儿园园长角色的主要表现。

(1)园长是幼儿园的行政负责人,也是幼儿园的法人代表;(2)园长具有与其责任相一致的权力;

(3)园长在幼儿园管理中处于领导地位,是管理的主体;(4)园长是上级领导者和教职工之间的协调者。

四、论述题(18分)

试述幼儿园实施目标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目标管理思想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他的管理思想后经管理学家施莱和孔茨等人的完善和具体化,成为很有价值的观念和具有实效的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和军事管理,而且被引进教育管理领域。含义在于:

(1)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围绕组织与个人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更新目标所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其内容是动员全体员工参与目标制定并保证目标的完成;(3)其目的是通过目标的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4)其核心是注重工作成果和成果评价,强调“自我控制”;(5)其标志是“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融为一体’;(6)其特点是以“目标”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指南,并以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价其贡献大小。意义和作用表现在:

(1)启动作用。目标对行动具有引发作用和启动作用。(2)导向作用。目标能够引导行动指向特定的方向。

(3)凝聚作用。充分体现教职工的共同利益的园所目标,能够极大地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激励作用。一个明确可行并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起到鼓舞人心、激励精神的作用,同时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5)衡量作用。目标在总结检查时起到标准作用。

《幼儿发展评价》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