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中小学生德育目标与模式探讨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21-40267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3 08:51: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小学生德育目标与模式探讨

中小学生德育目标与模式探讨

作者 钟雯怡

摘要

“心理—道德教育”模式是把心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在实际操 作中,应正确认识心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坚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导向,以心理教育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现状/

方式

最近,教育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 理解接受能力,对德育进行整体规划,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逐步提高要求标准,使德育要求更加系统化。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同学们只有了解和牢记德 育目标要求,明确努力方向,才能更加主动、自觉地接受德育教 育,深刻理解德育的内容和要求,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大多似乎已经变成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就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有带卡会扣分;发型不合乎要求要扣分;校服穿着不配套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在教室休息时,大声说话或下棋也要扣分;饮料带进教室要扣分……扣分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同时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一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级评比就倒数。总而言之,学生累,老师也累。

我常常想,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紧张,让老师喊累?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什么是德育?

导致这种有令难行,或令行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反思这种现状:为什么学生有抵触心理?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还是我们的要求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是我们不了解学生,还是学生真的难管?是学生的思想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方式太陈旧?是我们对学生要求得太多,还是学生太过自我?德育是应该做在问题出现之后,还是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德育到底是什么?它是关于人的科学。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那么德育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事、以任务为本,把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客体的模式,改变学生一切服从老师、服从学校的局面,就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说话和辩解的机会;就要建构把理解、关心、尊重、自主作为活动准则,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

三、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有这样一份调查可以显示出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并且不少是以个人为中心。

有69%的学生赞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说法,而只有2%的学生赞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13%的学生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在对待学校中的作弊现象时,有34%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不诚实的道德问题,而有42%的学生则认为作弊是出于无奈并不一定是道德问题,有19%的学生认为最好不作弊但偶尔有一两次也无妨,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可能作弊,为此没有什么大错。

2、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

在讲究人与人的对等关系时,有些学生则更多地认为是等价交换、是相互利用。15%的初中学生和19%的高中学生认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有的学生还认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是渣滓;而多讲奉献,少讲索取,则是傻子。

四、对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的分析

1、理论上空谈、操作上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行为机械练习。这个应该是我们一贯的通病:重理论而轻实践。

2、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足,造成德育效果不理想。国外一些学者曾经作过统计调查,认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外界对学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同学和媒体;而从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影响顺序则逐渐转变为: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家庭。当前的教育工作者,还是过多地强调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这种教育是成效不大的。

3、德育过多地成人化,学生的主体被忽视。德育被过多地以成人的观念、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中小学生,使德育要求不切合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他们自己的成长需求,非常的空。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一直是出于被动的地位,学什么,怎么学,甚至为什么学都是由大人、社会和老师来决定,学生成了等待加工的产品。

4、只偏重学校德育,而且途径方法单一呆板。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但不是唯一的,还有家庭、社会、同学群体等,也都可以成为德育的辅助方面。

5、德育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反思我们的学校德育,其实只是在教授和推广社会伦理,还不能说是进行德育教育。这样的教育排斥了生活的偶然性、掩盖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压抑了学生的需要。它远离了生活真实,与生活严重脱节,它不是为了学生的生活,只能称是为了社会目的进行的伦理教育。

五、德育工作急需转变

中小学德育工作有它的规律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遵循其规律,采取科学的态度,重视过程,使德育教育入心入耳达到预想的目的。

一、学科渗透,拓宽途径,全方位育人。

挖掘中小学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科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教材中挖掘德育资源,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拓宽途径,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面向全体,课堂渗透。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要增强意识,时刻牢记思想政治课在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语文课是特殊的潜隐课”,在思想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教育性优势。语文课:

(一)以人育人。如云周西村的刘胡兰,三九一高地的邱少云,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从他们身上可以体中华民族精神之博大,爱国思想之精神。

(二)以事育人。如阿累的《一面》是写鲁迅先生送书给青年卖票工人的故事,让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卖票青年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

(三)以理育人。如《劝学》一文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以及学习可以改变人性的道理。

(四)以景育人。如《天山景物记》通过写景状物,激发读者萌生爱国之情,无形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五)以情育人。如《百合花》一文开启学生感情闸门,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产生一旗高树万旗红的效果。

(六)以文育人。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人生真谛、自我价值、理想情操、社会公德等教育因素无所不容,这些都是借助语言文字凝结在人、事、情、景之中,从而具备了思想教育、净化灵魂的潜在可能。理科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艺术课程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学校必须改变课堂教学重智轻德的倾向,寓教育于教学之中,逐步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完美境界。

二、常抓不懈,推陈出新,加大教育力度。

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更新观念常抓不懈,方法思路要推陈出新,加大教育力度和广泛,要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为了配合德育教育,学校和家庭要紧密配合,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学生家长会,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娇、懒、任性等坏习惯,要求中小学生在家里起 “道德品质监督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上找到结合点。克服中小生在家不听话、任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敬颠倒等坏习惯,使中小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融洽和密切两代人的关系。

三、拓宽渠道,利用活动,寓德于教。

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班团活动、第二课堂、德育基地活动、远足、科技文艺体育节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内容、每周的主题班会和每天的课前谈话,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还可根据我国的重大节日,领袖和英模人物的诞辰或逝世纪念日,重大事件纪念日,大好河山,矿产资源等,编写演讲材料,读书报告会、罪行申讨会、宣誓会、演讲会等,根据形势和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德育教育。在蓝天白云下,面对庄严的国旗,使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在呐喊助威的赛场上,集体主义精神得于发扬,班级凝聚力明显加强;在长途跋涉的远足中,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花朵处处绽放

四、以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育人。

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起着一种持久的隐性教育作用。这种影响暗示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它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五、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培育他们的健全人格。

要对中小学生的进行抗挫折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创设一定限度的挫折情境,如野炊、夏令营、家务劳动等,让学生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对中小学生青春期教育要“堵”、“疏”并举,一方面要堵住污染纯洁心灵的“黄源”。另一方面加强对青春期学生的性教育和心理疏导,使他们破除对性的神秘感。教师还要经常教育中小学生注意培养自己的控制能力,让清醒的理智驾驭奔放的青春激情。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指导,让学生既敢于承认以往的失败,更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并尽量在人多的地方多表现自己。教师还应引导中小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科学方法来评价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发育水平进行评价测试,六、对学生实施德育评估,促进德育工作科学化。

可采用通过思想品德课着重考查“知通过德育评定活动着重考“行”,然后把“知”和“行”考查的结果综合起来,作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的评定。在评定活动管理上,既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管理自己,另一方面坚持以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不在 “惩办”上着眼。

总之,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教育是对人的工作,只要是对人的工作就是长期的、细致的。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中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此,应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倡导道德领导,建设精神家园,让全体成员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下,团结在一起,把学校的奋斗目标转化为大家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学校无小事,事事受教育;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能育人”的目标,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培养出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新世纪人才。【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纲要》--------------教育部1993年颁布

2、《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

3、《校访---一种新的家校沟通方式》-----------2005.5《教学与管理》

4、《将德育引入新境界》--------------徐吉志

5、《师爱的力量》--------------------朱先云

第二篇:中小学生安全目标责任书

学生安全工作责任书

为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安全工作的要求,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及学生和学校商议签订本责任书。

一、班主任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保护能力。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二、班主任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安全思想工作。

三、班主任在平时要加强教室、运动场、活动场所等地方的安全检查,随时向学校报告,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班主任应与学生共同商量,建立班级安全制度。

五、科任教师是学科时间内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每节课下课前一分

钟,应落实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六、家长是监护人,对学生的安全负有责任,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安

全,并加强安全教育,要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对学生的上下学的安全情况要经常和班主任取得联系,互通信息。

七、学生的校外安全由家长负责,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校内安全工作。

八、学生要听从老师、家长关于安全的教导,不做不安全的事。

九、学生应遵守安全制度,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

十、当安全事故发生后,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各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到班,责任到人。做到所有教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学校(盖章):家长(签字):

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签字):学生(签字):

年月

第三篇:中小学生安全目标责任书

学生安全工作责任书

为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安全工作的要求,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及学生和学校商议签订本责任书。

一、班主任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保护能力。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二、班主任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安全思想工作。

三、班主任在平时要加强教室、运动场、活动场所等地方的安全检查,随时向学校报告,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班主任应与学生共同商量,建立班级安全制度。

五、科任教师是学科时间内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每节课下课前一分

钟,应落实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六、家长是监护人,对学生的安全负有责任,要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

安全法规。

七、家长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加强安全教育。

八、学生的校外安全由家长负责,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校内安全工作。

九、学生要听从老师、家长关于安全的教导,不做不安全的事。

十、学生应遵守安全制度,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

十一、当安全事故发生后,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学

校,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十二、学生出了安全事故,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处理。

各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到班,责任到人。做到所有教职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学校(盖章):家长(签字):

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签字):学生(签字):

2011年9月

第四篇:《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东城区实验学校 耿璐

这学期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从中受益匪浅,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了小学中高年级的德育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深入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积极引导。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德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如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录片,还有关于国防、自然、科技题材的优秀影像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以及国防教育和环境教育。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第五篇:泰勒目标模式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的七个步骤

1)确定教育目标或课程目标

首先我们要确定教育或课程推进过程最后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这实际上是一个目标系统,这个目标系统在我们的课程计划中要有步骤地体现出来。课程的具体目标应当是在总体目标指导下提出来的能够使我们教学进行实际操作的目标。

(2)以具体行为和具体内容的方式阐述每一个目标

在教学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使每一个具体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就要提出我们所认可的行为目标(behavior objectives)。有了行为目标,我们才能在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才能在评价过程中依据这些目标实施具体的评价活动。

(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

目标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够体现出它的具体内容、目标指向和目标特点,所以我们要确定目标使用的情景,如在什么情况下实现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样的人参加,等等。

(4)确定情景呈现的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和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明确目标情景用什么方式呈现。(5)确定获取信息的记录方式

如何收集、提取和分析信息,以及在提取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目标,这些在我们的评价设计中要有实质性的设定

(6)确定如何赋分

我们要确定评价所使用的计分方法(scoring)、计分单位和计分形式,还要确定在赋分过程中的权重问题。

(7)确定获取样本的手段

在评价过程中,只有提取样本和证据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获取样本需要一定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是实施的措施,可以是收集信息的工具。

中小学生德育目标与模式探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