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语文教师要善于经营班级循环日记(五篇模版)
编辑:海棠云影 识别码:21-38734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1 23:51: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语文教师要善于经营班级循环日记

语文教师要善于经营班级循环日记

河北省县城学区南岭中心小学 王淑双

一谈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想很多语文教师都可能会脱口而出,“没别的招儿,多引导学生读书,多练笔呗!”是的,练笔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确实很有帮助,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以及繁杂的教学工作的干扰我们却常常感到此话说起来容易可要想落实得扎扎实实却谈何容易?既然练笔就应该有批阅,有鼓励,有交流,然而我们只要某个环节没做好,学生就会“趁火打劫”,应付了事,作文指导一旦流于形式便会失去意义,更起不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了。那么如何另辟蹊径找到一种真正能契合学生坚持练笔,教师又能及时指导的方式,使学生能通过练笔切实提高习作水平呢?我觉得班级循环日记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用、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提高学生练笔水平的好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我原来所在学校——回民小学中许多平行班语文教师都运用的一种练笔方式。

说起写循环日记,我们最初是从二中学来的,因为一段时间里我们很多语文教师都苦于学生作文难提高,让学生写日记吧,又总因不能及时批阅而半途而废,正在我们为此而困惑时,听有的学生说二中的很多班级的学生都在写一种特殊的日记,叫循环日记,学生们特喜欢这种方式,我们听到这个点子后,也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就纷纷效仿,结果半学期下来,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很快。那么究竟怎样引导学生写好循环日记呢?下面我就重点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经营班级循环日记的,首先我们要把学生六个人分成一组,(组员习作水平最好搭配合理)选出一位习作水平较高,责任心又较强的学生任组长,负责收钱,买笔记本,设计好日记的封面,然后由各组组长带头先写第一篇日记,可以注上作者,写一些个性化的激励语,再配点小插图等第二天老师批完后再传给同组的第二个同学,这样等于一个学生一周只写一篇日记,学生不但很有热乎劲,而且写时还带着一份为集体争光的责任感而写,尤其一想到自己的日记还要被同组同学带到家中,甚至可能被其家人传阅,自然倍加重视,和平时各写各的感觉太不一样了!同时老师更减了负,一个班60人的话,一天只批十本,且日记的批改不必向批作文一样,重在赏识、鼓励,好的句段勾一下,写得不太理想处打上问号,给一些提示,然后给出等级,或简明扼要地写一些中肯的评语就很好了。半个多小时几本日记就足能批完,如果班容量较小的班级,批阅起来就更快了。然后我们应把重点放在激励和交流上,也就是教师在批完日记后要即时地反馈,我通常先让组长把得“A”级以上的日记摆到教室前面的空桌上,便于学生下课欣赏,然后利用下午的某节语文课占一少部分时间请写得好的同学读,大家赏评,半学期下来,还要根据各组学生得的等级计算出本组学生写日记得的总分数,从中评选出优秀小组,这一策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学生们对这种方式非常喜欢,每当轮到自己写的那天都写得很认真,而我在批的过程中还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笔下的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比如有的学生记录了自己当了一天临时班长后的快乐与烦恼,有的学生诉说爸爸妈妈吵架自己为此很痛苦,有的写自己偷着印英语试卷的答案后的懊悔,有的描写自己看妈妈杀鸡的惊险场面等等,句句饱含真情实感,比习作训练时的作文质量高了很多,而且我们也恰恰通过这种形式潜意识地帮学生们把生活中一些珍贵的记忆即时地记录下来,积累了真实的习作素材,等到考试时,学生们自然就能得心应手,而不至于由于考试时时间短,心情紧张而写不出好作文来。记得每次一考完试,总有学生美滋滋地向我汇报,“老师,我就把那天我写的日记中的那件事写上了!”我便顺势夸她说,“嗯,不错,肯定能得高分!”记得又一次学区中心校举行六年级作文竞赛,题目是“我做的这件事你不知道”对于六年级学生,又都是优中选优的尖子生,各学校主任都反映题目简单了点,可一批卷却发现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并不多,且还出现了许多假大空的习作,当时李主任很感慨,其实,我觉得真正的原因还是学生没有良好的记日记的习惯,很多珍贵的往事早已记不起来了,以至于到比赛时乱了阵脚。当然,任何事情如果想做好都需要我们经常给它修枝剪叶,循环日记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写循环日记时,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是一定要鼓励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和想法。一旦发现有抄袭的现象,要做好该生的思想工作,以免使这种行为扩大化。

其二是反馈要及时,让学生及时地修改,评析。

其三是注意多表扬后进生。后进生由于其语言基础和智力因素等较弱的原因,习作水平自然比优生落后一些,所以我们评价他们的日记时更应降低标准,以激励和帮助为主,捕捉他们日记中每一处微小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小的片段、句子写得好,也可以请他到前面来读一读。为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也只有这部分学生的习作兴趣被激发了,循环日记这种练笔方式才会收到更高的成效。

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如果想在教学上投机取巧,那他永远不会取得成功。”我想,这句话更适用于语文教学,作为最基础最工具性的母语学科,只有我们扎扎实实地付出,才会收获一颗颗硕果!

第二篇:班级循环日记

班级循环日记

六 年 级

班级循环日记写作以及点评安排1、2、3、4、5、6、7、8、9、陈妍冰 陈文彬 江秀霞 李榕辉 何玉飞 江伟强 江炜琪 陈孙坚 江彬棱

10、江旭

11、廖梅

12、龙玉婷 要求:

1.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按以上顺序,当天完成,第二天交给第二个人,第二个同学点评后,并写当天日记,交第三个同学,以此类推。2.每个周末不安排写作和点评。附:

作文点评标准

六年级作文批改标准

以下5个方面,每个方面给10分,一篇作文满分为50分。1.格式是否正确

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2.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3.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10分,不再多减。

4.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5处,不再多扣。

5.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第三篇:班级循环日记

循环小组的日记我要求写在同一个本子上(便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每个小组都给日记本取名,自行设计扉页,这就给了学生展示艺术才华的绝好机会。小组长带领大家给自己的的日记本取名字:《小脚丫》、《蒲公英》、《蓓蕾》、《印痕》、《江花》、《小闹钟》、《雨点儿》、《星语》、《梦之声》、《萤火虫》、《远航》„„一个个鲜活的名字让我深感:后生可畏!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一般的硬面抄都有些许的花纹,但学生不满足,总要想办法在某处添些草啊、花呀,甚至还会粘贴一些自己心中的偶像:姚明、周杰伦„„扉页上更是激情飞扬,总有本组写字最优秀的同学的笔墨:

笔迹将记录我们的成长。——《小脚丫》 写下心灵的足迹和梦的去处。——《蒲公英》

小小日记/里面秘密/谁要偷看/我就生气。——《小闹钟》 嘿,你写日记吗?用眼泪还是蜂蜜?用钢笔还是打字机?——《星语》

不识路,却留下成长的足迹,童年的天真,少年的梦幻,还有秋天的成熟。——《梦之声》……

“循环日记”循环法

今天,我与大家重点交流“循环日记”操作方法,这其中一定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循环日记”的操作模式

循环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小组成员之间轮流写日记。写循环日记有什么要求?很简单,它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人数在3~5人之间,好、中、差搭配,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轮流写作,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醒、监督、学习、提高。

1、“循环日记”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分组:

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如当时我们的六三班全班共60人,每组4名成员,那就分成15组,竞选产生出15位组长,进行组织管理。(最好是四人一个组,因为学生在校每周学习时间是五天,每天安排一个人写,最后一天要将小组循环日记交给老师计算总分;对于小组人员组合,可以是前后桌,也可以是自由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有意搭配。但教师一定要本着互相促进、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进行编排。)。

成员的搭配遵循好、中、差相结合的原则(设定他们分别是 A、B、C、D),假设周一由A同学写日记。第二天周二,A将日记本传到B的手中,B对A的日记进行评改,这是AB两位同学的第一次交流。交流时先要真诚地肯定习作者的优点;然后用商量的口吻指出存在的小毛病,如错别字、病句等,或与他商讨怎样修改会更好。评点时一定记住必须从帮助对方进步角度出发,第二次交流是在教师复批之后,不过这次在一起交流的人员是教师、A和B,交流以教师为主,教师对A写的情况进行评讲,再对B的“小老师”角色扮演进行评价。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在规定时间内,教师将每天批改过的近15篇日记总体情况进行小结,并将日记中写的好的方面加以表扬,实际上是给全班学生一个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机会。教师点评完毕,将日记返回给B写日记,第三天周三,B将写好的日记传到C手中,C对B的日记进行修改,并且写出评语,再上交给教师批阅。以此类推,到第五天周五,小组中最后一位同学D正好完成一轮日记的写作,一轮回一评比,周五下午教师对各组进行一周作文内容、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语等各项分数的累加,而后根据分数高低进行奖励。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表达是否顺达。评比的项目是全班最佳小组若干个,最佳作者若干名,最佳读者若干名。

给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由于每一组几个成员共用一个日记本,为了更好的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可以要求每一组为自己小组起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日记本的选择和扉页设计:

我认为循环日记本的选择及扉页设计很重要。对于日记本的选择我作了统一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出资购买物美价廉两元钱一本的梅兰竹菊系列封面的日记本,循环日记本经手人多,为了做好循环日记的保管,一定要让孩子们用透明胶带处理好封面和封底。

接下来就要对日记本的扉页进行设计,每个小组要对扉页进行一番创意的设计,可以制定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写上积极向上的口号,也可以写一写激励自己小组前进的前言。然后把自己的组名用彩笔写在扉页上。通过这样的运作,一本本花花绿绿的循环日记本也在孩子们的心中诞生了。淡雅的的封面、漂亮的扉页,充满着诗意、童趣,蕴含着孩子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更体现着一种合作精神。

2、“循环日记”的运作模式

“循环日记”遵循的是“自主习作——评议修改——家长参与——教师评价——习作展示”的运作模式,注重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循环日记”的习作指导

解决问题

(一):帮助学生“找米下锅”

人,只有在最想表达的时候,语言才最流畅。要想让学生有话可写,就要让学生时时处于最想表达的状态。因此,教师要揣摩学生的心理需求,抓住情感主线,因势利导。

首先,教师在引导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用真情打动学生。如,课前三分钟,教师就要观察每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运用描绘的语言表达自己特别欣赏哪些同学的举动,理由何在;对那些不合规范的言行举止,真切地表达出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用幽默的语言点出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只有全身心的进入学习状态,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后,让学生抓住这三分钟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把刚才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感触,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下来,以培养学生处处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其次,让学生说说最近自己对班级、学校、家庭、社会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并学会陈述理由;还可以让学生口述某些细节,看看谁说的最精彩,利用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时时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再是,让学生学会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如,上学路上,看到哪些值得关注的人、事、物;在课堂上,注意观察老师是如何教,自己是如何学,同学的哪些举动或学习态度值得借鉴;课间,同学们喜欢参加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对身心健康有多大益处;放学后,同学们又是怎样安排写作业和兴趣爱好的,等等,值得探索,值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

这样,学生的思维常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对身边的事物越来越有兴趣,自然笔下就有话可写,习作素材也就源源不断。

解决问题

(二):循环日记的批改评价方式

“循环日记”倡导师生共改、生生互评互改的评价方式。要把“改”和“评”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从批改别人的日记中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互批,重在教给学生批改方法。

1.看卷面是否整洁,字体是否工整,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

3、用﹏画出日记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说说好在哪里。

4、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然后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句,怎么修改。

5、找出标点符号的使用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6、评价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感受,如内容叙述是否具体详细,层次是否清晰,写得最好的地方在哪里。

7、总结评价同学的日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批改重在发现学生的童真童趣。

我在批改中积极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童真童趣”上,多发现其情感和态度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话,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循环日记”交上来,一天只有15本,我就有时间细致批改。如遇到错别字,就用红笔圈画出来,错字改正确,别字在本子的下边写上区别字加以组词辨别。对于病句,一般采用画横线提示,让学生自己改的处理方式。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将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闪光点。例如用得好的一个词,写得好的一句话,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们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对学生语言方面的缺陷,只作渗透性、点拨式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已寄予很大的期望,从而激起学习作文的积极性。

★循环日记的批改,还有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1、反馈要及时,才能达到效果。

2、新课标提倡教师要有资源的开发意识,作文评价也一样,要将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尽量挖掘家庭教育的评价资源,努力使家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快乐作文的另一种动力。一般来说,家长都比较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容易看到别人孩子的优点,而对自己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总是揪着不放,让被评价的孩子很没面子。这是对孩子进行评价时最大的忌讳。因此,让家长了解体会孩子为完成这项任务所付出的努力,所花费的心血。写下瞬间,感动自己,也感动孩子。真正达到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所说的“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境界。

3、教师还要在这赏析课中,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性练习。如,当发现他们语言比较罗嗦时,就要摘取相关的语言片段,进行语言精练训练;当发现重点内容写不具体时,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利用众人之智慧,弄清写作策略与表达方法;当发现文章结构比较凌乱时,就要引导他们学会选择一个重点来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循环日记”的习作展示

★每天诵读学生的精彩句段。

每一天,我都会挑选15篇日记中精彩的句段,在语文课上诵读。

每周一次优秀日记展评。

循环日记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每周一次精彩日记本展示就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我觉得“循环日记”这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值得提倡,它打开了孩子一扇扇心灵之窗,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孩子的心潮上吹起波澜,吹出了写作教学的一片生机,也为孩子构建了一个“心灵的家园”。众里寻它千百度,它就是我一直追寻的作文教学模式

第四篇:语文教师要善于布置语文作业

六、语文作业要渗透开放性。将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1、让思维开放。目前,在我们的学生作业题目中出现了许多生活新名词“组词”已被“找伙伴”“最佳搭档”代替;“扩句”已被“枝繁叶茂”“缩句”已被“瘦身运动”所代替;找错别字则变成了“火眼金睛”这样一来,学生对作业就会产生别样的兴趣。

2、向生活开放。一是作文课上的“实物”搜集,名言警句的积累,从书报杂志上、精彩广告等的“语言”搜集;二是小组合作的调查、访问报告;三是观察积累,学生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家人干活、聊天的情景„„

3、向个性开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自由大胆地想象。写出自己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如《穷人》一课的续写„„

总之,教学是艺术,作业设计同样是艺术,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地探索和实践,我们就能不断把新的教育理念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家庭作业要具有多样性这里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形式的多样。也就是说,家庭作业既要有书面的,也要有口头的;既要有动脑思考的,也要有回忆与记录的;既要有个人独立完成的,也要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既要有亲自实践的,也要有大胆想象的;既要有模仿的,也要有创新的。这一点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已经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如英国中小学的作业就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实践作业(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的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书面作业(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主要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而《美国孩子放学以后干什么》这篇文章则记载:“美国学校普遍重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老师要求学生每天晚上睡觉前读二十分钟的书。读什么书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到自家附近的图书馆去借阅。每天所读书的时间、书名及页数都要记录,每周五交给老师。老师每周做一次统计,然后给予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以物质奖励。”而我们平时布置作业时,也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作业形式。如:学了一些寓言、童话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去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学了一些有关某地风土人情的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当小导游,向“游客们”作精彩介绍;学了一些写景的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学了一些课本剧,我们可以让学生担任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等等。

二.家庭作业要有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剂,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因此,老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也要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在今年国庆放假期间,就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第一,在假期里认真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学一学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时的声音,看谁学得最像?第二,搜集各种素材,出一期“国庆小报”,看谁出得最好?”等到国庆假期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课堂上便争先恐后地要学毛主席讲话的声音,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而“国庆小报”也是办得有声有色。这么一项充满趣味性的作业,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已不把作业当作负担或任务来完成,而是把它当作一件自觉自愿的事来看待了。

三.家庭作业要有创造性

即在家庭作业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因为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高压”的影响,语文家庭作业中单调统一的东西太多了,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机会,与此同时,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富有创造性的作业肯定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如:学了《司马光砸缸》之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除了用石头砸缸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缸里的小朋友吗?;学了《凡卡》之后,我们可以布置一篇想象作文――《信寄出以后„„》,让学生续写课文。这样的家庭作业,可以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

四.家庭作业要有探究性

新课程特别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就包括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家庭作业当然也不能例外。如:上周五在教完《两小儿辩日》之后,我就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两个小孩子的问题难倒了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你能在课后查找有关资料,帮孔子来解答这个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了:乘着双休日,有的到书店找书,有的询问家长,有的上网查询,有的翻阅自然书„„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同学们在交流时分析得头头是道,还谈到了地球的“公转”与“自转”、“直射”与“斜射”、“地球绕太阳运行时的轨道是椭圆形的”等一些科学术语。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学到的不止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五.家庭作业要有层次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设计家庭作业时要有层次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教完《学弈》以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结合书上的注释,把课文的意思写出来;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写出你学了课文之后的体会;

3、把课文的内容用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来选择相应的作业。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布置相同的作业,然后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位低年级教师是这样布置抄写作业的:会写的字可以不写,不会的字一个写三遍,第一遍要写正确,第二遍要写好,第三遍要写得又快又好。这对我启发很大,虽然是同样的作业,但层次性却很明显。

六、家庭作业要有时效性

即在适当的时机,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时事、政事有关的作业,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我在斧山亚运会期间,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每天记下中国队获得奖牌的情况,用简短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每天晨会课上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对此当然是乐此不疲;在十六大召开期间,我又给学生布置了另一项作业,每天阅览报纸或收看《新闻联播》,记下十六大的有关情况,然后在教室板报上开辟“关注十六大”专栏,每天轮流让学生撰稿、誊写,结果学生谈起十六大,还颇有一股“学者”味儿呢。

七.家庭作业要有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将它们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因此,语文家庭作业也应该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我在教完《荔枝》一课,便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要求在日记中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于是,有的学生帮助妈妈干家务,有的学生帮爸爸卖菜,有的同学帮爸爸妈妈做饭„„通过这次作业,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父母平日里的辛劳,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家庭责任感。我想,这不光是一次家庭作业,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总之,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家庭作业,并不断优化,将学生从单一的“抄写”中解脱出来,采用多种方式与手段,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能动、愉快地完成语文家庭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强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说明了语文练习的重要性。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很多人显然曲解了新课标精神,讲“练”不讲“效”,于是乎试题、练习、同步训练、同步检测,铺天盖地,打开网络,更是题海汹涌。于是随着课改的深入,反而逐渐形成了“语文课本+教辅资料+大量练习+频繁考试”的急功近利、快餐式的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建立在题海战术上的语文练习显然是低效、无趣的。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练习的意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笔者认为所谓语文有效练习,就是能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学生成绩而又不增加学生负担的练习,显然,练习不在多,而在有效。具体表现为:对学生答题和应试能力的提高有效;对减轻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有效;对语文学习的知识构建有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有效。

有效练习就必须优化练习设计,减少练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这是“减负”的关键,是有效教学理念的最明显体现。如何优化?笔者以为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目标明确,能够达成这里的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标的要求,一是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该熟悉课标,对初中阶段全部教材体系、课程标准有明晰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教学的方向,并就此展开教学设计,这样的课才会是重点突出、有效的课。其次教师应该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设计练习。练习设置和课堂教学目标一致,这是有效的前提。教师首先应保证教学目标的可达成性,能够实现,“然而我们的教师对此研究得不够,往往误把„目的‟当作„目标‟,导致一堂课的任务也要写上„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这些对得不明、错得不白的语言,或者说是„正确的废话‟”。

二、精选内容,重点突出

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有效率”,因此有效练习必须是以改变过重的练习负担为目标的,必须以减少学生练习量为标志。有效的练习贵在举一反三,训练精要而答题能力有显著提高。反之,练习做得再多再难,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与能力提高。当然,减少练习内容并不是简单的做减法,而是做精心的筛选,根据教学目标,从大量的练习内容中挑选出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让学生练习,以保证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努力开发、生成好的练习题。

精选练习,因为重点突出,没有照顾到所有的“考点”,很可能使学生在某一次的考试中分数下降,但长远来看,减轻学生负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办法。何况“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4]题海战术,并狠抓落实,让学生因为怕老师而写练习,可能会马上提高学生的分数,但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是纯粹的为老师而学,“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 [5]那么所谓兴趣,所谓学生的发展终究是不可能的。

三、关注差异,有层次性

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设计练习,照顾学生的发展水平,力争让每个学生在获得轻松、愉快、满足、成功的心理体验。

笔者认为教师每布置一份练习最好能够身体力行,“下水”先做,或者自拟题目。每一份练习都有它的特点,教师“下水”了,才会从整体上把握所布置练习的难度系数和这一份练习设计的优缺点,才能明白题目的指向性是否明确,以便及时修正。也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精到讲评。自拟题目更是好办法,“经过我们的研究,会编试题的教师如果心态正常,一般说来,他的学生课业负担就不会太重。否则,教师自己很少或几乎不编试题,他所教的学生往往负担就过重。”

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单一重复的习题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需要常变常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做好记,尤其在设计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时,要力求丰富、新颖。有人通过故事来要求学生填写虚词“而”的用法,故事说:某生丑而笨,故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晨则匆匆而起,昼则乡终日而思,功到而成绩优。师赞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也。”一日,某生正苦读于教室,一贵公子前曰:“君而有意,同去观电影?”某生决然曰:“而翁总经理,吾父一工人而已,吾须苦读而求功名!”学生津津有味地读故事,会心一笑地理解并记住了“而”的并列、递进、修饰、修饰、结果、转折、假设、你、语气、承接等多种用法。据此,教师可尝试创编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趣味习题:知识闯关、猜谜、对联等。实践证明,这样灵活多样的练习学生是很乐意做的,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诚然,这样的练习不可能每节课都出现,但偶尔为之,让学生在完成练习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增长见识,形成能力,无疑是非常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

有效的练习需要教师有创造性,还需要教师博览勤记,积累丰富的练习素材。练习题目的水平和出题教师的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五、贴近生活,延伸拓展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练习要适当向课外延伸,课内外结合,要体现“大语文教育”的思想。新课标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的语文课堂练习应充分伸展其触须,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延伸拓展,使课堂教学的节奏和社会发展的脉搏一起振动,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跨入广阔的社会语文空间的桥梁。

六、及时反馈,注重方法

练习和考试是手段,提高质量是目的,评讲是关键。练习完以后要及时讲评,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让学生纠正,避免重复犯错,使学生有限的精力进行有效的练习。对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要在订正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归纳,避免机械重复。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前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衔接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应该及时再巩固、再练习。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二次练习,实现方法的迁移,形成能力。比如作文讲评之后应该及时让学生把上次作文重写一遍,或者写一篇同类的作文,这样的讲才会落到实处,才有效果。

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尤其是需要识记的基础性内容、粗线条的精要的答题“规律”与“方法”,要整体清楚。教师应重视答题规范的指导。在做阅读练习时,很多学生都能理出答案来,通常字数还蛮多,只是不一定在点子上,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跟有些问题指向不明,出得不规范或答案本身不贴切有关,一方面跟学生答题不得要领或不合规范有关。因此,首先,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表述清楚,指向明确;其次,教师要认真听清学生的回答,并给出中肯评点,包括该问题求索的信息有哪些,回答时怎样注意瞄准问题怎样注意层次。必要时,教师应板书规范的书面答案,使学生养成力求答题思路清晰、表述完整成句的习惯。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能够培养学生的笔记习惯,并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和对学习的兴趣。

七、保证时间,活动充分

要保证适当的课堂练习时间,一节课上尽可能保证10-15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有足够的时间才能保证足够的练习量,课堂练习量少,对所学的知识只能停留在基础层面的练习,不能深入,课堂效率自然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重要的是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语文的练习大部分是思维的练习,没有足够时间,就会造成学生的浅尝辄止,无法完成知识构建。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不愤不启,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要营造安静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展开有效的思维活动。要和学生强调珍惜有限的课堂练习,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练习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并且获得方法后,兴趣更浓,学习的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当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有课堂练习,练习还是要根据课的内容来决定,练习毕竟只是手段,内容才是中心。也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有相同的练习形式,练习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提问、小测、竞赛……都可以成为练习的形式,而且练习也必须是多样性的,否则学生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设计练习,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练习。总之,有效的练习不在于多少,在于教师的“用心”。

新课程标准从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阅读途径。原有教材是按知识系统进行排列。

学生已有课堂练习较多地进行机械层面的操练,往往引起老师在课上为完成练习而上课,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不能真正达到二期课改的目标。

从理论上讲,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为途径,如何体现学生已经听清、读懂、会说,由于评价手段的滞后,大多都是放任自由。我们往往过多地注重写,忽略了其他几个方面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获得全面的发展。所以,此项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效练习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果与分析

1、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学生喜爱的作业

(1)开学初,我们先通读了两套教材,(H版和实验版)对教材有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课后练习进行深入研究:有的课文,我们从朗读的角度入手,朗读是获取信息、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理解语言的有效途径。在读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语言,吸收词汇,摸索语法习惯,感悟他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从而为运用创造条件。在读的过程中,由于吸收了他人的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这些方面的建构,学生可以将读到的感悟到的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将获取的素材迁移为口头表达材料,通过思维的逻辑转换,为说提供了内容和方式,从而能“出口成章”。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后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然而有时我们往往会因为朗读作业无法检查而忽视了对朗读作业的布置,老师们经过商量,决定借鉴英语老师检查口语的方法,通过朗读作业录音,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比如《桂林山水》、《十年后的礼物》等。

(2)平时对于古诗的学习,我们采用较多的方法就是通过自读,小组讨论,再到大组进行交流,然而每一个诗人在写古诗时,大多都是有感而发的,在古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我们何不在学习古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古诗改编成故事呢?于是,课题组的老师们决定从《赠汪伦》这首诗入手,进行有效练习的尝试设计。在课堂上,老师们将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在学生学习了这首古诗后,请学生把它改写成一个故事?由于是第一次尝试,学生都感觉很有趣,于是一个个故事便应运而生。

(3)我们还打破了教材中文章的体裁,从新教材《失去的一天》和《奴隶英雄》这两篇文章入手展开研究。由于这两篇文章浅显易懂,里面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而且也深受学生的喜欢。其中一篇是记叙文,另一篇是课本剧。将这两篇文章进行一下整合,在上完这两篇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两者的体裁进行互换,将《失去的一天》改为课本剧,将《奴隶将军》改为记叙文,由于这样的设想,打破了以往学生单一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自己来做做小编剧,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他们很快地就完成了这两份作业,我们趁着学生这份新鲜劲,紧接着又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要求学生将参与此次活动的过程、感受写下来,学生都感到有话要讲,因此不一会就洋洋洒洒地将文章写好了。

此外,以课本为载体,在课堂内设计有效练习,有的文章从写作的角度入手,进行有效练习,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扩写、叙写或改写

比如,《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粹,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增加文学底蕴,对其中政治风云,历史背景,人物形象都能有所涉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研读,喜爱研究政治风云的,以故事会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当时的风云突变;研究历史背景的,以知识打擂台的形式,让每个人都能较好地了解当时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研究人物形象的同学,有的给曹操提出了忠告,有的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而称颂,有的为鲁肃的忠心耿耿而赞叹,更有的为姜维的聪明才智而叫绝……

同时我们又对《三国演义》这部巨著的文学造诣上进行了初步的感悟。大家积累很多三国成语、歇后语、俗语、对联等,这样,对故事情节有了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这样,从课文研读到内容衍生,再回到作品,整个三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们纷纷那起手中的笔,与文章中的人物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结合教材中的写作要求,以《XX,我想对您说》为题,展开了对话。

第五篇:教师要善于推介自己-班级管理

教师要善于推介自己

文/严丽荣

新学期开学,一部分教师会任教新的班级,接触新的学生;学生都对新教师充满期待,渴望了解自己的任课教师。这时——

新学期开学,一部分教师会任教新的班级,接触新的学生;学生都对新教师充满期待,渴望了解自己的任课教师。这时,新教师做好自我推介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师生间的熟悉,迅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有利于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提高任课教师的感召力,激励学生上进。

可是,一些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很不重视,也极不情愿。他们给新学生上课,开始往往只说说自己的姓或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告知学生自己教某某科,然后就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愿向学生全面、深入地推介自己。新教师如此简单的自我介绍,苍白无力,不能满足新学生的好奇心,自然也不利于当下的课堂学习和今后的师生交往。

学校曾经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不知自己任课教师姓名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说老师的电话是多少、办公室在哪里;学生私下里交流,为分清楚哪一位老师,就在老师前面加上任课科目,如语文老师、音乐老师等;学生见到老师,不管是谁,都称呼为“老师”。

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曾说:“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担任这个或那个职务。”而几乎所有的营销专家都认为,“推销产品之前首先要推销自己。”

教师,教书育人,其实也是在向学生推销知识和信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等。学生往往因老师的尊重、信任、学识、人格等,敬慕老师,亲近老师,从内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进而喜爱某学科,并立志取得好的成绩。可是,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敬慕”、“亲近”的情感,来不得半点拖延,需要即时产生,以利于学生更快地投入任课教师所授课程的学习。一个连自我都不愿推介、不善推介的教师,如何能让学生了解你、接近你,并很好地接受你的教育教学呢?

在自我推介中,教师首先应报出自己的姓名(在黑板上书写出来)、电话号码、办公室位置、邮箱博客等;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提出自己的学科观念、学习理念、纪律要求,等等。必要时,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照片。这种坦诚的推介,能帮助学生建立对教师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进而产生独特的教育功能,给学生以成功的信心和力量。

教师也需要得到学生的肯定。作为中小学教师,应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主动出击,学会展示自己,推介自己,成为有威望的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师要善于经营班级循环日记(五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