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推荐五篇)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21-40547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3 14:58: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学 院:专 业: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2014 届)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

心理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

徐 飞

袁 媛

南京师范大学 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上河镇中心小学

摘要:近年来,大批农民进城务工,造成“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部分留守儿童会受社会、学校、家庭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又缺乏父母及时有效的教育,会造成一些心理上的问题。社会、学校、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应给予关注和关爱。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便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我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本文描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简要的说明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并研究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心理学界有专家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和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1]。迫于生活,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数逐渐增多,很多农村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已有研究显示他们的心理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人格发展偏差、孤独、抑郁等方面[2],但有关其心理干预的报道少见。我校地处苏北农村,据调查,现有小学生 494人,留守儿童有250人,约占学生总数的一半,而且这个比例还有增长的趋势。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隔代家庭里,这样就可能造成了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他们的需要和情感常常无法得到父母及时的关注。在情感缺失和心理的失衡的影响下,那些留守儿童产生了一些不良心理。因此,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也在尝试着如何与这些学生沟通,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如何设计一些活动,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抗压能力等。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我们长期一线观察,发现在留守儿童群体中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心理逆反

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孩子难教、难沟通,是因为有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安全感,对身边的人包括老师、同学等缺乏信任,逆反心理会增强,表现出对抗情绪。这些学生常常表现为“不听话”、“恶作剧”,好与同学争吵,与老师顶嘴。

2、情绪消极

经过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不少留守儿童的情感不稳定,且时常处于消极状态。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情绪,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情绪不平衡的占42.4%,其中焦虑的26.3%,抑郁的24.2%[3]。

3.性格孤僻

一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又不愿与他人沟通,整天把自己闷在教室或房间里,对同龄伙伴的游戏不感没兴趣。这样的学生,常常是父母离异、父母病亡、或家庭经济困难等,他们大多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心理自卑,以为别人都用有色眼镜看他,行动上自闭,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导致了留守儿童极易产生心理焦虑,他们很敏感,经常无端感到恐惧、紧张,遇到提问、考试、比赛,心理容易出现异 常。近年来,儿童的孤独感越来越成为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有些心理学家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个性、行为、意志等方面。据湖北一些基层妇联的调查反映,留守儿童在受到挫折时,有4.7%的孩子感觉生活没意思,甚至有0.5%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严梅福则把留守儿童看成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4]。

4、电视、网络成瘾。

常期缺乏父母监护,爷爷奶奶又管不了,一些留守儿童渐渐成了“小电视迷”,随着网络的发展,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还会受社会环境影响,迷上网络游戏,并且成瘾。认为只有在网络世界中,他才是主人,得到关注。这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伤害了眼睛。

5、缺乏上进心。

有的孩子是在爷爷奶奶溺爱中长大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家里就是小皇帝,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在学习上有惰性,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思考解决,指望别人,主观上也没有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欲望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差。

6、行为道德问题

在农村,爷爷奶奶多数是文盲,缺少正确教育孩子的经验;如果是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或过重管教;而农村学校,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及时关注教育。

有些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结交坏朋友,沾染恶习,如吸烟、喝酒、上网吧;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如偷窃、打架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原因:

1、个人原因:

小学生生理、心理、人生观没有成熟,依赖性强。生活上得不到照料,学习上监督力量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散漫,自觉性差[5]。也有疾病、遗传因素的原因,如残疾、弱智等。

2、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隔代教育存在缺陷,如溺爱,娇生惯养,衣食住行全部包办。有些父母只能靠电话与子女沟通。孩子长期得不到父爱,母爱,在心理上必然有缺失。

3、学校教育存在问题:

现在学校虽然也重视了留守儿童,但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如:建立一定的制度,订立一个完整的辅导计划,通过一些活动,实实在在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农村小学,经济条件差,师资簿弱。小学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学校中任课的老师中接受心理学方面专业知识培训的也少,老师不能及时的发现心理有问题的留守儿童,也不能给予以正确的心理疏导。大部分是依靠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另外,在农村,应试教育现象依然严重,在师生眼里,只要成绩好,这个学生一切皆好。一些问题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表现又不令老师满意,于是有些老师对他们冷眼相待,使他们完全丧失学习兴趣,导致恶性循环。

4、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网络游戏,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孩子们心理,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近几年各地政府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关注其教育问题,但大多停留在形式上,实际解决其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不多,而且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关注较少。

三、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教育对策: ㈠、社会支持。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社会重视,政府支持。在农村,各乡、村级政府部门可以定期进学校,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妇联、团委等部门组织一些关爱活动,给予学校经济上的支持,给予孩子们生活学习上的关爱,来弥补他们感情上的缺失。如定期安排派出所干警走进校园,宣讲法制故事。文化局可以每学期到学校播放学生适宜的影片,进行亲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㈡、家庭重视。

学校要利用家长会,引导监护人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要让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温暖,建议父母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次数和时间。平时监护人要定期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

㈢、学校工作:

1、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习、了解儿童心理规律,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培养心理健康教师,使学校逐渐有专业性较强的心理辅导老师。这样遇到问题,可以争对性的有效解决。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资料。

要求各班主任建好留守儿童档案,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外出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家庭状况等;临时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住址联系电话、家庭状况等。

3、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要求他们多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多和孩子沟通,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建立班主任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定期互动制度。可以通过QQ、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并且要有互动记录。定期召开家长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科学教育方法,推广那些富有经验而又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让他们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和整个社会负责。

4、要定期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学校可以利用儿童节、国庆节、元旦、中秋节等重大节日举行校园文艺表演,让他们接受审美、荣誉教育的同时,还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5、对一些行为表现特殊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发现问题学生,不能讽刺挖苦,老师要结合家庭情况综合分析原因。对学校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成立“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对应的帮扶老师具体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订帮助计划,明确帮助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手牵手”活动。各班要求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一起成长。让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留守儿童”真诚的帮助,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让他们体会到不是兄妹胜似兄妹的同学情,感受到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亲情。

6、重视感恩教育。

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就应该对他们关心、爷爷奶奶就应该疼爱他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理解父母的辛酸,尊重老年人。学校可以分班举行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说说爸爸妈妈的工作,回忆他们对自已的爱以及应该怎样报答他们。

7、加强法制教育。

农村孩子法律意识淡薄,学校重视力度不够。班主任对学生宣传比较多的是《小学生日常规范》和学校的各向规定。目前单纯的法律课农村学校还没有开设。我认为应该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听法制小故事,看影片,读法制报等。

8、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各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思品课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行为偏差 3 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同时,学校还要聘请校外专业心理辅导人员来校,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平时的表现,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学校都会有心理咨询室,这是大势所趋。因此,学校要结合教师的兴趣特点,重点培养一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学培训,提高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客观看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留守儿童都有心理问题的,而是少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一些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的形成因素也错综复杂,比如,出生和遗传、家庭成员关系等同样适用于留守儿童。

目前,在心理学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某一个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我国人口众多,生活习惯、风俗习惯有差异。单一地区的取样不能充分证明这些儿童的心理问题是由留守带来的还是由地区差异造成的。鉴于我国农村较为普遍的儿童留守现象与其心理健康乃至社会稳定之间的重要联系,未来的研究应考虑多地区取样以增大“留守儿童”取样的代表性,开展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专项研究,以便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指导,为国家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准确详实的依据[6]。

当前,部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负面描述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不良环境的消极作用,忽视了个体发展的积极性和留守内部的差异性。同样环境下,有些留守儿童发展不良,而有些却发展良好。我们知道,是否受逆境的不良影响同个体的认知与人格有关,明事理、乐观、坚强坚韧等特点能够使个体把逆境当作机会和动力,奋发向上,这就是心理发展的“弹性”或“韧性”现象[7]。以往研究也表明,这些积极的情感可能会成为一种保护因素或发展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平衡、战胜环境的消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个体因素,例如智力、性格特征、认知风格、韧性、主观感受等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留守儿童并不是一个不分化的群体,他们中间有适应不良的个体,也有适应良好的个体。所以,不是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心理问题,我们更不能把留守儿童当问题学生,而应将他们视为一个需要关注及帮助的弱势群体。

总之,研究和探索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途径已经成为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任务之一,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不断创新,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给留守儿童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一、发生在我们学校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

王某,男,今年11岁,读五年级,父母离异,父亲长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已病逝。王某一至三年级是在县城寄宿制学校就读的,因其在学校各方面表现极差,被学校退回原学区学校,转到我们学校,寄宿在姑妈家。他很消极,没有朋友,喜欢恶作剧,做危险动作,上课经常不专心,学习成绩差,经常被老师教育,是学校的“名人”。他很少主动与父亲打电话,父亲对他也不太关心。

案例二:

高某,男,今年12岁,读六年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没有文化,又很少与他沟通,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一个人在房间里看电视,玩耍。不和其他同龄人交流,在学校也是喜欢独处,对他人有敌意,学习成绩一般。偶尔说话,全是用“怪调普通话”。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研究部课题组.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2004,10:15-18 [2]高亚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卫生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7-919 [3]张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1 [4]李宝峰. 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 教育探索,2005,5:82-83 [5]范方、桑标. 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 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6]张若男,盖笑松等.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6: 426-430 [7]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1:35-36 5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为了更好地让那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们提出了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进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的做好工作。

2、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

3、培训“留守儿增设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第三篇:论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策略

【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在生存、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越发突出。当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心理现状、教育现状以及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策略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含义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 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二、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与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在代理监护人的照顾下生活,远离传统式的家庭生活,使得留守儿童在生存、心理、教育问题上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生活状况不如人意

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在家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家庭过上稳定富裕的生活,所以才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如若不然,他们当然也想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不平衡的,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开支方面很节约。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儿童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更是十分重要的。其次,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往往有较差的生活习惯,由于父母给他们多寄零花钱,再加上代理监护人的管教不力,留守儿童用钱自由度大,禁不住零食的诱惑,常用零食代替主食,这也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发展。

(二)、安全存隐患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基本上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由于年龄、生活等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安全看护。因此在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成了绝对自由的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知道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自控、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很有可能做出极其危险的举动,从而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不久前,江西宜春发生一起五名留守儿童溺水死亡的事故,求救过程中,在全村竟然找不到一个青年人,这可以说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悲哀。

(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

据调查显: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代理监护人无法代替父母完整的监护职责。当留守儿童遇到成功、失败、困惑、孤独时,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代理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缺乏自信。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2)对父母产生不理解的情绪,每当看到其他的同学都有父母陪伴的时候,会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表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可能会疏远他们。不久前,我对我校四年级212名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测验以及游戏测验,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比较孤独、内向、缺乏自信,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这说明留守儿童远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更渴望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学习问题。

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留守儿童无法在学习上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体现的很明显,很多留守学生的作业经常是做不完整,书写也不够工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

三、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大的工程,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试着去改变留守儿童身上的顽疾,我们也许会有希望再看到孩子们那纯真的笑脸。于此,我有以下几点策略:

(一)、给留守儿童多一分关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要从内心关爱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举动倍加关注,经常与他们交流,使教师成为值得留守儿童信任的朋友。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他们一些鼓励,有助于他们自信心的培养。我班有个留守,父母在外打工,他经常迟到,不做作业。找他谈话时唯唯诺诺的,转身却又我行我素。后来我让班长陪他一起上放学,在他生日的那天,我们全班还给他买了蛋糕„„慢慢的他变了,各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想,我们教师只要有诚挚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走进他们心里,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二)、耐心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

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作为教师,就应该像朋友一样去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想其所想、晓之以理,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益友。在工作中,留守儿童那躲闪的眼神、胆怯的声音说明了一切。我走近学生,和他们亲切交谈,无所不谈;课间,我还会和留守学生一起做游戏,如:下棋、猜谜语等。通过我这样的举动,让其他的孩子看到老师“特别关爱”留守儿童,也主动关心他们了,并和他们交了朋友。现在,整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彼此亲如兄弟姐妹。

(三)、搭建心灵的桥梁。

作为班主任,应当主动联系留守儿童的家长,敦促家长尽量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有条件的还鼓励他们进行电脑视频,以此来沟通感情,拉近了家长与留守儿童的心灵距离。此外,学校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思念、理解与问候。在这样的活动之前,班主任要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工作的不易,让他们懂得自己的安逸是由父母艰

辛的付出而得来的,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爷爷奶奶的监管不到位,自制力差,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吵架,甚至会动手打架,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从当地派出所请来专家为留守儿童开展一到两次的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经常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全班一家亲”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有时候班主任会带领学生,为留守学生过集体生日„„作为班主任,我还会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学生如何自我保护,并从电视、报纸、网络上搜集一些案例,讲给他们听,引起他们的警戒,从而加强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

总之,老师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也是他们思想道德进步的引导者,更是他们生活的保护者。

[参考文献]

[1]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

(11):156-157.

[2]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3] 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

[4]阮梅·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5]潘璐 叶静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第26卷第2期

[6]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第四篇:论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策略

“留守儿童”问题当前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在生存、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越发突出、严重。所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心理现状、教育现状便成了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一、“留守儿童”的含义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 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二、留守儿童在生存、心理、教育问题上出现的许多问题。

(一)、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在家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家庭过上稳定富裕的生活,所以才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其实,他们当然也想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不平衡的,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开支方面很节约。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儿童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更是十分重要的。其次,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往往有较差的生活习惯,由于父母给他们多寄零花钱,再加上代理监护人的管教不力,留守儿童用钱自由无度,禁不住零食的诱惑,常用零食代替主食,这也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发展。

(二)、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基本上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亲戚,由于年龄、经济、等其他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安全看护。而且他们普遍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就是孩子学校的事情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我们知道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自控、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很有可能做出极其危险的举动,从而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不久前,浙江某县发生一起2名留守儿童溺水死亡的事故,在整个求救过程中,在附近村子里竟然找不到一个青年人,这样的无奈,这样的悲哀就此发生了。有关留守儿童的案件比比皆是,种种安全隐患随时随时地都存在。

(三)、心理问题

据调查以及研究证明: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缘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缺乏”,而其代理监护人无法代替父母完整的监护职责。当留守儿童遇到成功、失败、困惑、孤独时,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往往只能独立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代理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缺乏自信。(2)对父母产生不理解的情绪,每当看到其他的同学都有父母陪伴的时候,会认为父母为了爱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表示不理解,不支持。即使父母回家了甚至也可能会疏远他们。不久前,我对本镇的几所小学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比较孤独、内向、缺乏自信,自控制能力及其较弱。这无不说明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呵护。更渴望与父母之间的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

(四)、学习问题。

我们都知道,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抚养,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低,所以留守儿童无法在学习上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本应在良好的家庭中接受全面的教育,在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迟到、旷课、甚至逃学上网等现象。都会屡屡发生在他们身上。

三、怎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我们要尝试着去改变留守儿童身上的种种顽疾,而此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导作用。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方面,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应学着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强化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厉害关系。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亲情关系是一种有力的教育资源,父母可以通过各种通讯方式,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之爱、家庭的温暖,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避免其滋生消极的不良思想。

(二)、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各中小学校是直接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载体,为了使我镇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呵护,我镇教育办认真实施《我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对我镇留守儿童将要做以下主要工作:

1、实行留守儿童动态管理。完善了各小学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创建了留守儿童档案联系卡制度,组织教师与留守儿童组合,并定期进行家访,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等。

2、开辟留守儿童活动空间。展示留守儿童的活动资料,张贴其书画作品等,开通“师长热线”,方便外出务工家长与班主任联系;各学校会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上的帮助。

3、实行同帮、同学、同玩制度。各学校从高年级学生中发展学生辅导员,利用课余时间为低年级留守儿童辅导作业,交流谈心,开展有意义的娱乐活动等。

4、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与留守儿童组合,各校通过设立爱心基金、捐助学习用品、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争取经费支持,给予留守儿童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关爱。

(三)、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1、积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村支两委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尤其要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建立村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

2、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总之,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留守少年儿童更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未来。解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更是希望学校、整个社会教育体系、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每一个爱心同胞都来共同努力,为留守少年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点在我县尤为明显,从学生在班上学习的状况和家访情况调查得出。本校学生家长80%外出务工,也就是说我校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在外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回大量资金为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回乡创业积累一定资本。但是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却出现了一系列大问题,发人深思。

一、调查结果

1、由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大多由年迈的祖辈代为监护,断代教育、生活自理。

2、祖辈教育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一是祖辈只负责孩子的饱暖,而对于如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重视。

3、很多老人过分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怕苦怕累,使她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4、是祖辈中文盲和文化程度低者所占的比重大,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帮助孩子的学习,无从过问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也从来不与老师联系、沟通,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大多数祖辈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起不到教育作用。

5、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完全依靠自身的自觉程度;

6、随便给孩子零花钱,有的祖辈甚至认为如果“亏待”了孩子会影响到子女将来对自己敬孝,因而造成很多留守生存在乱吃零食、打游戏等坏习惯,发展更甚者编造谎言,更多地索要零花钱;

5、是孩子与祖辈年龄悬殊在43-71岁之间,代沟很深,无法交流沟通,在和留守儿童的访谈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心事大多愿意和同学、朋友一起分享,在与祖辈的沟通上存在困难。

6、祖辈的封建思想严重,羞于启齿谈“性”,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这些孩子。

二、父母外出打工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影响明显

由于祖辈的文化程度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或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但却对子女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且本身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放任的管理是孩子学习成绩差或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低年纪的留守学生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成绩相对优秀的并不占多数,且优秀的成绩多是靠学生的自觉努力得来的。

三、单亲家庭教育对留守生的成长特别是完整性格培养不利

我班的留守生儿童中,有一半左右的留守生是父母双方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在家中,不少的家庭单亲在外打工,长期不归,同孩子间缺乏沟通。他们与外出父母的沟通上存在很大问题。另外,留守在家的单身父或母承担着养老扶幼的重任,身挑农活和家务活两副重担,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有的单亲外出两三年杳无音讯,有的干脆多次调换工作地点,从此断绝一切联系,留守在家的一方自暴自弃打牌赌博,不思进取,把孩子的冷暖教育丢弃一边。

最后,农村留守生,特别是我们这种边远外出率特高的农村留守生问题的改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它不仅仅需要家庭,需要学校,需要教师,更需要国家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他们应该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推荐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