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食用菌产业层次
编辑:水墨画意 识别码:21-779050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1 18:36: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食用菌产业层次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食用菌产业层次

沈秀法(开化县农科所)

《开化黑木耳》和《金针菇》两部省级地方系列标准,先后于1999年6月11日和2000年10月25日顺利通过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审定。“标准”实施一年多来,开化黑木耳、金针菇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均有了明显提高,标准化效应开始显现。实施食用菌标准是项细致复杂的工程,涉及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各部门和环节,只有严格把关,才能使标准充分发挥作用、产生效益、体现质量水平。

首先,实施标准要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对质量标准的认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广大干部和菇农往往就生产而生产,视野局限于生产数量,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方式和经营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许多干部和菇农之中,甚至有的干部和菇农错误地认为,他们生产食用菌几十年来没有标准也同样卖了出去。而忽视了当前及今后食用菌市场日趋激烈的质量竞争,即标准化竞争,忽视了品质的提高,致使食用菌发展出现一波三折。所以必须转变观念、依靠科技,加强食用菌质量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菇耳的生产质量,应将加强食用菌标准化建设作为振兴食用菌产业的重要举措。

其次,实施标准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宣传工具广泛宣传食用菌标准化的意义、作用和内容,及时总结食用菌标准化典型经验,通过比较效益来引导广大菇农学标准、用标准。强化食用菌标准宣传和抓好对菇农的培训,是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菇农标准意识、保证菇耳生产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快“标准基地建设”,扩大标准影响,一方面可在重点乡镇和产区建立标准示范园,在大户中设立示范户;另一方面在重点乡镇农技站设立黑木耳、金针菇标准技术推广组,形成县、乡、村户三级技术推广网络。通过培训和宣传,使广大菇农熟练掌握科学、先进、规范的高产栽培技术,使标准化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第三,实施标准要加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基层干部、广大菇农和经营者是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的主要力量,是最讲求实际的,所以,应十分注重用典型来引路。通过示范园的带动,既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又提高菇耳的品质,使示范园既成为样板园,又成为技术推广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课堂。实践证明,抓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可以促进标准内容的落实,使标准化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实施标准化的目的。

第四,实施标准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载体作用。农业标准化或食用菌标准化不同于企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其标准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都由同一主体来完成,标准化受益也属同一企业;食用菌标准化有其特殊性,食用菌的标准制定一般由农业龙头企业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同完成,而实施过程中计划、准备、执行、检查和总结却属不同的主体,特别是执行则由千家万户的菇农和经营者来完成。要使食用菌标准化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生产经营效益的目的,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的载体作用。开化县农科所是市、县两级科技型食用菌龙头企业,下联3600多户菇农,为使《开化黑木耳》、《金针菇》两部标准发挥作用,实现标准化的目标,我们从摸情况、分析问题、选择方法、编制计划、各项准备、宣传贯彻,到检查总结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步骤,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在规范菇农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菇农收入等标准化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五,实施标准化要加强领导和部门配合。食用菌标准化活动从计划制订、内容起草、组织论证、发布实施、宣传执行、检查督促到修订提高,一个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必须由相关部门配合协作。还需要政府领导的重视,才能使食用菌标准活动取得成效。

第二篇:城厢镇特色食用菌标准化高效产业(修改定稿)

关于青白江区特色食用菌标准化高效产业

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汇报

城厢镇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是四川省和成都市传统食用菌重要产区之一。近年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乡镇一园区,一区域一主业”产业发展思路,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城厢镇农业主导产业,于2006年启动了“成都市特色食用菌示范园区”建设,通过不断总结完善,现已形成一定的生产和加工能力,在此基础上,今年,我镇紧紧抓住成都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机遇,于今年8月编制完成了《成都市特色食用菌产业园区规划》,拟建设“青白江区特色食用菌标准化高效产业示范园区”项目,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培育农业产业支撑,打造青白江现代农业亮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对于做大做强青白江区食用菌产业,实现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及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当地群众提供充分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青白江区特色食用菌标准化高效产业示范园区”项目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现状

项目区所在地——城厢镇区位优势明显。城厢镇是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也是青白江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大镇。镇域地处成 1 都平原东北部,与金堂县、广汉市相邻,距成都市区31公里。镇内交通便利,有唐巴公路、城太公路和达成铁路穿境而过。目前,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已在城厢境内启动,青白江物流园区建设也将顺势而上。

项目区生产条件优越。城厢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279天,常年气温16-17.5℃,平均降雨量911.8毫米,日照率29.5%,大于0℃的积温4912℃。城厢镇属川西平原地貌,都江堰自流灌区,地势平坦,大气、土壤、灌溉水指标经成都市农业质量监测中心检测,符合优质农产品生产条件。

项目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良好。一是生产规模较大,2008年全镇袋装食用菌1500万袋,总产1万余吨,年销售收入为5100万元;二是菌种生产培育方面,具有菌种场数多,技术含量高,品种丰富的特点,质量享誉全川;三是加工企业发展好,项目区内有数家食用菌加工企业和加工业主,其中成都市润辰食品有限公司是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是销售渠道畅通,有一定的食用菌加工能力。目前全镇年加工食用菌能力6000余吨,2008年产值3000万元。

二、项目内容及规模

以城厢镇现有食用菌种植园区为基础,规划在十八湾村和壁峰村的部分区域建设特色食用菌标准化高效产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为3000亩。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特色食用菌加工园区,占地面积为500亩(一期规划300亩)。主要分为特色食用菌加工中心(400亩)、研发中心(50亩)、食用菌菌渣处理制肥(20亩)、食用菌基料配送中心(30亩)。

2、特色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含特色食用菌良种繁育转化区),占地面积为2500亩。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政策依据

食用菌产业是市、区确定重点发展和扶持的农业产业之一,建设食用菌标准化高效产业示范园区,发展食用菌产业,是我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抓手,有利于打造现代农业亮点、开拓农业新局面、实现我区食用菌产业新突破。2009年7月,成都市政府出台的《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城厢镇特色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发展基础好。城厢镇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菌种生产基础好,农民群众因长期种植食用菌而总结和积累生产经验,多家食用菌加工企业能提供稳定的加工、销售渠道。

2、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国内食用菌产值在种植业中居第六位,人均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日本的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是29.9公斤,美国是25.2公斤,国內人均年消费食用菌 3 不足6公斤。有限的野生菌资源已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工培育、种植的食用菌已经成为消费时尚。目前国内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有260多种,已形成商品化生产的有52种,但在人工栽培的几十个食用菌品种中,普遍栽培的是香菇、平菇等普通食用菌,附加值相对较低。总体来看,食用菌种类偏少,尤其是珍稀品种比例偏低,致使综合效益不高。国内食用菌市场:深色平菇鲜品每公斤在1.5元内,白色平菇鲜品每公斤在2元左右,而同期的杏鲍菇、阿魏菇等高档特色品种,其鲜品每公斤在20元至30元之间,在广州、深圳等地,稀有食用菌售价保持在每公斤25元以上,最高达50元。在国外超级市场,高档特色品种的价位因季节不同约为平菇的5倍到50倍。因此,本项目发展潜力较大。

3、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丰富。项目区有丰富的稻草、麦秸、玉米芯、木屑等食用菌生产原料。同时,食用菌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不大,适合于解决当前农村就业困难的中、老年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项目区城厢镇有4万多农业人口,劳动力资源,完全能解决项目建设所需4000余个的劳动力。

(三)项目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食用菌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条不可多得的“短、平、快”有效捷径,投入产出比在1:2至 4 1:8之间,最高达1:15。同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多行业(贮藏、加工、运输、销售和中介组织等)的发展。目前园区加工区已引进2个投资3000万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其中正在实施的成都宜家公司投资的年产5万吨食用菌加工及调味品生产项目,年产值3.5亿元,利税在3000万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500个。下一步将通过引导本镇食用菌加工企业入驻和对外招商等形式再引进10-15家食用菌加工企业,力争食用菌加工中心投资强度达到100万元/亩,园区年产值达到25-30亿元。

2|、社会效益:通过园区建设,实行规模化、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将对青白江区食用菌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食用菌的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标准化生产,能确保食用菌质量安全,保证消费者的消费安全,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园区每年至少可解决4000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务工收入4000万元,全镇人均增收800元。

3、生态效益: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通常被废弃或焚烧的农业副产品和秸秆资源,可防止焚烧秸秆造成空气和环境污染。3000亩食用菌园区建成后每年可利用3000万公斤以上的农作物秸秆,5000亩玉米园区秸秆问题可得到解决。同时,种菇后的下脚料——菌渣还可加工成生物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是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农村环境建设。

四、项目推进思路

1、加强良种选育和用种监管。依托省、市食用菌科研单位,建设特色食用菌研发中心,加大食用菌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力度,改善现有菌种生产条件,推广优质菌种生产。并在研发园区内配套建设特色食用菌菌种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和良种繁育转化基地,强化菌种质量监管,保障用种安全。

2、依托特色食用菌研发园区和龙头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推行统一培养料、统一菌种、统一标准化菇房(棚)、统一废弃物利用、统一产品加工销售的封闭运行模式,打造特色食用菌标准化高效产业示范园区。

3、大力推进特色食用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标准,对现有食用菌基地进行改造;新建基地要做到工厂化栽培,并严格按照欧洲农业良好标准(EUROPEGAP)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组织生产。

4、推广使用稻草、麦秸、玉米芯(秆)、麦麸、米糠、豆饼粉、棉籽壳等农副产品做袋料,在研发园区内配套建设食用菌基料配送中心,引进食用菌培养料生产企业,进行食用菌培养料专业化生产和集中配送。

5、在规划特色食用菌加工园区内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品质冻干产品、干片产品、罐头食品、速冻产品、方便食品、即食食品和调味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鼓励特色食用菌加工新产品研发和食 6 用菌产品精深加工,延伸特色食用菌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特色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6、引进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和优势企业,在研发园区内配套建设食用菌菌渣处理制肥厂,建立食用菌废弃物无害化利用体系,充分利用菌渣生产有机肥,解决菌渣污染问题,变环境污染为环境友好。

五、项目建设时限

项目于2009开始建设,2011年全部完成。

六、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预算

园区建设按照城厢镇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由政府统一基础设施(水、电、路)建设,协会、龙头企业进行生产设施(标准菇棚、堆料场、加工产房等)建设,目前主要进行的食用菌研发和加工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概算如下:

1、铺设园区主干道2公里,设计标准为8米宽沥清砼路面,按200万元/公里计,需投入400万元;

2、铺设园区辅道4公里,设计标准为3.5米宽水泥路面,按50万元/公里计,需投入200万元;

3、整治渠道5000米,按120元/米计,需投入60万元;

4、铺设园区管网6000米,设计标准为Φ800mm管道,按500元/米计,需投入300万元;

5、安装100千伏安的变压器1台、架设用电线路等电力设 7 施配套,需投入40万元。

6、架设2公里通讯线路,需投入8万元。共计1008万元。

七、恳请解决的项目建设问题

1、土地指标问题:500亩特色食用菌研发加工园区需用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恳请区委、区政府从城厢镇土地整治增减挂钩指标中调剂500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予以解决,并利用二调的有利时机对园区内土地进行优化布局,便于龙头加工企业入驻;

2、建设资金问题:因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需统一投入,所需资金量较大,而城厢镇本身财力有限,恳请区委、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资金和价调基金中重点予以扶持。

附:特色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规划

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十八日

第三篇:食用菌产业规划

丹麻镇锦州村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2010年—2015年)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深化,丹麻镇锦州村计划依据其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积极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为锦州村民致富奔小康探索一条新的途径,为加速发展锦州村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推进锦州村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目的意义

可充分利用锦州海拔比较高,气温相对低,小麦种植面积大,秸杆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畜禽粪便充足的自然优势,发挥食用菌生产用水少,生产条件要求低,技术简便易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对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持续、高产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性意义。

二、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发展现状

锦州食用菌生产已有多年历史,主要以平菇、香菇等品种零星种植为主,从2007年开始引进和试种双孢菇,取得了初步成效,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后来由于所种植品种产量低、病害严重、销售渠道不畅等多种因素,严重挫伤了菇农种植积极性,致使现在锦州无农户种植食用菌。

(二)发展条件

1、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锦州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8℃,极端最高气温为30.3℃,极端最低气温为-26.9℃;年相对湿度63%。而双孢菇发菌的温度为23℃左右,出菇阶段适宜温度为16℃左右,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

2、技术简单易行,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双孢菇生产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原料充足、生产成本低、投入少、效益高,50米长度的大棚年收入达10000元左右,可实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同时,双孢菇生长期一般都在当年夏秋或秋末至第二年春,正值锦州农闲时间,种植双孢菇可以变农闲为农忙,实现周年生产,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3、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锦州是粮食主产区,小麦秸秆和牛粪资源丰富,小麦秸秆和牛粪等又为双孢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同时,双孢菇生产后的废弃物可以用来作沼气填充料,沼渣、沼液又可作为农作物有机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

4、科技服务体系健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村上成立了食用菌专

业合作社,合作社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同时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有农科岗位工作人员3名,村有农民技术员,技术服务体系健全,为双孢菇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市场前景分析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无污染、具有良好保健与药用价值的微生物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WTO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食用菌将备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据中国食用菌行业规划测算,到2012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将达到650万吨,人均消费量达到3公斤,食用菌将成为新兴的农业产业。但是,目前国内生产的食用菌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且国内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食用菌少,食用菌产品也因此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水平低。目前来看,锦州双孢菇生产还处在起步阶段,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水平低下。

2、生产规模小。近年来,锦州种植双孢菇生产总面积不到20亩,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3、无加工能力。锦州食用菌生产目前以外销、鲜食为主,村内尚未建起食用菌加工企业,制约了食用菌的规模化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食用菌生产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为突破口,狠抓菌种生产、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和示范基地建设三大重点,在生产布局上以锦州滩为主,以示范基地为示范点,坚持生产设施简易化,生产规模连片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适当集中、稳步发展、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认真做好生产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使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成为带动锦州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的特色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循环经济“3R”原则。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走绿色、生态、清洁的食用菌生产发展之路。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推动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3、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食用菌产业发展要按强化政府引导,突出开发主体,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实现产、销一体化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食用菌产业发展,要抓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试

验和推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提高食用菌种植的技术水平。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5年,计划建成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温室大棚100座,大棚占地面积达到50亩以上,按照一座大棚平均食用菌产量1000公斤计算,2015年总产量达到200吨,按照每斤食用菌按照2元计算,实现总产值40万元。示范基地总产值达到10万元。锦州村菇农人均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收入达到1200元。

(四)产业布局

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把重点应放在市场占有率高、农民易接受、成本低的食用菌产业开发项目上,以中低档菇为突破口,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真正起到示范辐射带动效应。高档菇要打好时间差,抓好反季节生产。要以双孢菇、香菇等菇类为重点发展品种,同时进行金针菇、木耳等各类品种的推广。锦州村应重点发展双孢菇、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和产品区域布局,在生产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加速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五、建设重点

1、示范基地建设:本着优质高产原则,建成1—2个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分之一左右的农户户均建成一座双孢菇大棚。

2、菌种繁育体系建设:以示范基地为依托,进行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重点建立以菌种选育、分离、培养、灭菌为核心的菌种试验,规范菌种生产市场,为菇农提供优质菌种。

3、流通体系建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立一支强大的营销队伍,保证食用菌销售渠道畅通,增加鲜菇外销量。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规划全面实施后,到2015年,预计种植专业户累计达到100户,年产鲜菇达到200吨,实现产值40万元,种植户产业人均收入达到1200元。

(二)社会效益

规划的全面实施,将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使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增强生态建设后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使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长期稳定。

(三)生态效益

规划的实施,不增加新的有害物质。食用菌生产虽有药剂的运用,但只是为消毒灭菌,创造适合食用菌生长环境条件,不会残留,也不会带入环境中,属绿

色食品生产。生产中消耗的主要原料是作物秸杆、牛粪等,可减少燃烧量,减少烟量排放。同时食用菌生产后的菌袋为优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净化了农村环境,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镇政府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的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周密安排。镇上成立以镇政府镇长为组长,涉农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2、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锦州村群众收入水平低,做大做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帮扶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建设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基地。

3、强化技术培训,加强食用菌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菇农进行培训,建设一支懂技术的高素质菇农,帮助菇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材料,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科技服务体系作用是及时推广食用菌优良品种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提供食用菌生产及市场信息,提高菇农的科技素质,促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一是建立食用菌培训中心。二是建立食用菌技术服务与信息中心。三是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四是培育食用菌消费市场,形成食用菌文化。

4、借鉴外省先进经验。要走出去,不能局限于本辖区内的生产水平,要到外省去考察学习,特别是关注整个国内市场的需求变化。站的高,才能看的远,不仅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更要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要站在国际化、市场化、高科技化的思维高度来统领和谋划锦州村食用菌产业的宏伟蓝图。

5、完善标准和检测、监测体系建设。(1)建立食用菌菌种培育标准化规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规程,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并实施全程监控。(2)建立食用菌产品检测监测体系,实现食用菌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要求。主要内容为建立质量监测中心,保证食用菌生产从环境、水源、种子、操作规程、加工、包装整个过程达到无公害标准。

冯天英 2010-10-15

第四篇:加强标准化建设 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标准化建设 提升管理水平

——***供电公司“四个中心”建设工作汇报

根据省市公司安排和部署,我公司按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四个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即:客户服务中心、电费管理中心、电能计量中心、抄表中心,深化营销“五分离”工作,规范营销管理,努力提高集约化、精益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一、基本情况

***地处河北南部,太行山东麓,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全县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共有***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供电公司***年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一流县供电企业。全县境内拥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4座,35kV变电站14座,主变***MVA;35kV线路***km;10kV线路****km;辖区高压客户***户,低压客户****户。公司下设八部一室一工会,辖***个供电所,现有正式职工***人,农村电工***人,2010年购电量***亿kWh,售电量***亿kWh。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严格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四个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了以经理任组长,主管副经理任副组长的标准化“四个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营销部,负责“四个中心”建设组织实施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营销部主任兼任。

二是抓好组织学习,制定实施方案。为切实做好标准化“四

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是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我公司坚持把标准化“四个中心”作为不断提升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的实践过程和手段,通过标准化倡导一种积极向上优质服务的文化,更是让标准化这个“种子”在营销的“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使人员素质提升,使工作变得清晰、透明、简洁和规范。

三、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四个中心”建设 公司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努力加强“四个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

1、客户服务中心建设方面

客户服务中心使用面积200m,营业面积106平方米,环境舒适、宽敞明亮,营业大厅配置了方便客户了解用电常识和办理业务的大型电子滚动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及宣传资料,上墙公布“三个十条”“电费电价”“高低压业扩流程”“服务监督台”等项目。营业大厅还配备了客户休息处、写字台、饮水机、便民服务用具等,极大的方便了客户。按标准要求还设有档案室、更衣室、VIP大客户接待室等场所。营业大厅现有员工8名,设班长一名,负责营业大厅的日常管理和疑难咨询服务,另设收费岗、业扩报装岗、业务咨询岗等。按照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要求,前年实行了“95598”与营业大厅分离,成立了“95598”呼叫中心,使用面积***平方米,配备了***名工作人员和4条中继线,其中一条打国内长途,24小时受理客户的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投诉举报和故障报修服务,从受理业务、派单处理到回访客户全部实现了闭环管理。

外勤办公室等。使用面积450平方米,基本满足各类计量装置的校验、检定等工作。电能计量中心设主任1人、班长1人、计量外勤2人、内勤4人,检定人员全部取得《计量检定员资格证》,实现定责、定岗、定员,对电能计量装置和电能信息采集终端强化过程控制,实现全过程管理。电能计量中心按功能划分为:收发室、客户休息室、耐压室、电能表智能表库、电能表互感器检定室、计量外勤室、主任办公室等。区域划分合理,营造了现代管理氛围。

电能计量中心现有三相0.1级12表位电能表检定装置1台,三相多功能电能表0.1级12表位电能表检定装置1台,三相电能表0.1级12表位耐压走字检定装置1台,单相电能表0.1级24表位电能表检定装置1台,全自动互感器检定装置1台,装置全部实现微机化管理,所有的校验点由计算机自动设置,并同时保存校验数据。为达到现场检验率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周期受检率100%,购置0.05级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装置1台,PT二次压降及综合误差校验仪一台、相位伏安表一台,满足了电流、电压互感器的现场检验。

电能计量中心建立了电能计量装置的电子档案,实现了电能表运行位置的跟踪管理和各类计量资产帐、卡、物的实时动态管理,使电能计量装置从购入、内部流转、运行直到报废的全过程,实施了闭环式的管理,使计量装置每个环节都处于系统的监控之下。

计量中心于2007年8月15日取得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专项计量授权证书。为巩固计量授权成果,我中心严格

立了组织机构,进行了人员配备;完善了基础设施,宽敞明亮的核算室,划分为五区一室。核算工作区配置核算专用计算机与核算服务器网络交换速度为1000Mbps;加强业务管理,制定了岗位职责,明确了各岗位工作标准,重新规范了工作流程。

实行了电量电费集中核算、统一打印发票。电费管理中心统一打印发票,各供电所到电费管理中心领取发票,按发票金额向客户收取电费。开展电价管理及稽查工作。及时现场核实高、低压客户用电类别、执行电价、定量定比,定期组织电费电价专项检查,定期召开电费电价分析会。

日常工作强化职责,落实考核,建立、健全了各岗位的责任、管理、考核办法,并严格考核。针对电费管理中心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公司组织人员按照《县供电企业标准化电费管理中心标准》对电费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自查,电费管理中心基础设施配置、人员配置其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工符合《河北省电力公司县供电企业标准化电费管理中心标准》要求,拥有完善的电费管理业务工作流程及监督稽查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电费管理模块符合省公司统一要求,电费电量已全部实现集中核算,并且在电费管理中心集中统一发行票据,、月度电费回收率达到100%,经查,必备条件、人员组成、规章制度建设、工作流程均符合标准要求。

4、抄表中心建设方面

***电力局抄表中心以提高营销集约化、精益化、专业化管理水平为主线,以建设标准化抄表中心为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推动营销业务“五分离”工作向纵

过创建“四个中心”标准化工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让大家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学到了经验,增长了才干,尝到了甜头。员工们按照岗位工作标准,执行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同一个任务多人干,一人一个样的时候少了,工作结果近似的时候多了。同时我局以标准化创建工作为抓手,促进优质服务工作,加强优质服务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电力客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第五篇: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

2018年4月

一、食用菌国内外发展综述

食用菌在国际上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植物性营养食品的顶峰”,一直被国际营养学界所推崇。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还具有抵抗疾强身健体的作用,因而作为健康食品,食用菌产品市场前景持续看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由于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菌物业三大产业之一,在农业总产值中,已成为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大宗农产品,许多地方甚至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全国食用菌产值超过千万元的具达98个,超亿元的县有12个。

据国家农业部的最新统计,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突破了千万吨,在国内种植业产值排名中,仅次于粮、棉、油油、菜、果,食用菌产业已跃居第6位,成为种植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另据来自国家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有关专家的预测,今后中国食用菌消费量将保持每年10%的增长,既意味着我国食用菌产量每年至少要增加100万吨以上,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正如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顾二熊所说,食用菌在全球流行是“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外食用菌的生产,一方面是在现有品种的生产上不断提高品质,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食用菌发掘利用新的品种进行人工生产,充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进入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不是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是由于经济之富有,食物之富裕,体力活动之减少而带来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而具有真核的菌类食品,以其能产生抗细菌、抗病毒作用,并对人体有保健功能而广受重视,受到越来越多人青睐,国际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不断上升,食用菌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食用菌栽培生产是一项本小利大,无污染、低能耗,市场前景广阔,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其生产原材料主要利用当地的农作物副产品资源,变废为宝,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并可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符合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

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思路,以基地建设和规模发展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通过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十农户”的开发经营模式,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品种,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化经营,采取“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果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方法,不断开发和延伸产业链。

当前我国菌类产品的供求关系已由数量制约,转变成品种、质量、市场制约为主,必须改变长期以来菌类产品的增长方式和租放的生产经营模式,适时地对菌类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开发新产品的基础上必须突出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竟争力。栽培生产珍稀食用菌,不仅及时占据了了市场,而且会给菇农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因此既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又深入分析了当地的特点和优势把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结合了起来,才会形成米坪特色,创出米坪食用菌品牌。

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一)、食用菌标准化的定义 在该规则的约束和指导下,我们在生产之初就要对生产场所及其环境,包括土壤、用水、原辅材料进行监测和选择,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还要对加入促其生长的营养、病虫害防治所使用的药物等进行严格控制,改种控制至少包括四个含义:及浓度问题、用量问题、肥料及药物的转化及其残留问题,使用的时效与实效问题等;在产品收获后,整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一系列的环节中,任需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总之,标准化是一个系列,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同一辆车的运行,需要合格的机械零部件的合理组合、适宜的燃料、、相相应技术水平的驾驶员以及较好的路况,才能使车子平稳运行,高速前进,这是密不可分的,应当环环相扣,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食用菌标准化是为了适应市场对食用菌食品的安全性,顺应国际食品消费潮流,促进国内食用菌产业化的正常发展而提出的,应是今后各级政府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工作重点。

(二)、食用菌标准化的作用

1、有效实施科学管理,为现代化生产创造条件: 无标准的生产结果,其后果必然是盲目发展,无序竟争。没有标准的产品必然是规格不一,质量不同,价格差异很大,甚至同一样产品因名称不同而使客商和消费者大受迷感。现代的产业要求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离不开标准化的贯彻执行,只有在标准化生产基础上,才有可能组织现代化生产。

2、确保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只有为市场提供安全的食用菌产品,才能维护消海费着利益,反过来才能促进消费。

3、合理发展生产,有效调整产品结构:

根据当地物质、地理、技术等情况,确定发展的适宜品种必须在标准化的前提下,才能使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4、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劳动效率: 在标准化生产条件下,资源才能得到合理利用,避免产品规格不质量不同造成的再加工间题,节约了劳力和时间。

5、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应变能力:

只要我们按照标准进行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就可使产品堂堂正正地进入市场,及时甲市场偶有不测,也完全可以去乙市场获丙市场,甚至在市场相对饱和时可以居货待售,而不必担心质量标准问题。

6、消除贸易障碍,提高竟争能力:

目前,尽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没有了过去那种明显的歧视性壁垒,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国为保护其本国农业,大都提高了贸易的门槛,亦即“绿色壁垒”(又称“技术壁全”),例如前几年我国出口口到日本的鲜香菇、出口到欧美的双胞菇罐头等遭受了较大损失。如果我们实行了标准化生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竟争能力自然提高,将不再成为出口口的障碍。

(三)、如何实施标准化:

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标准化的相关内容,并严格实施。目前,我国现有食用菌标准主要包括平菇、香菇、双胞菇、黑木耳、金针菇等品种,其它品种可参照这些标准进行制定和组织实施。其次,提高生产技术,改变传统操作,树立全局观念。在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无论作为生产者还是加工者,起初均会有“不习惯”的感觉,这是一个标准化贯彻的“适应期”,要想使食用菌产品长久占领市场,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必须有全局发展、持续发展的新观念,坚持标准化生产,才能使效益逐步提高。

最后,要主动接受相关检测和评价。不要怕检查,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标准化生产。

4、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一)菌种质量

(二)生产设施

(三)栽培材料

(四)管理措施

(五)病虫防治

(六)采收加工

(七)包装储藏

(八)运输销售

所谓种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菌种的“种性”,及菌种日身的生物学特性,这是菌种的基础。比如,一个在南方表现好的菌种,在北方不一定有好的表现,关键就是菌种的“种性”不应,当然,其中也包含着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二是菌种的制作质量问题,一个原本非非常优良的菌种,在设施设备不配,操作技术不规范等条件下,在埏级转接扩大生产过程中,或者感染病清、病菌,或老化、退化,在生产上就势必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轻则表现产量低低、品质差,重则表现抗性差、发病率高、甚至不出菇的严重后果。

(1)菌种种源的获取与标记

所谓菌种种源,顺名思思义就是指菌种源头,也可称之为原始种。产生原始种利用的于于实体或孢子、基质或菇木、以及子实体着生的土层土壤等,均统称为种原材料或原始材料。原始菌种般用F0为标记,由F0原始菌种再转接后培育出的试管种用F1标记,以此类推,由下F1原始菌种再转接后培育出的试管种用F2标记。F2~F3}{F3~F4}。从理论上来讲,原始种是可以直繁殖下去的,但是,在实实际生产中随着原始种的转代培育,其菌种活力会逐渐降低,即出现菌种的退化。一般生产上引进的原始种都在F2以后,这还要看从什么单位引进,有的菌种可能是F的无限代了。一般情情况下,F2到F3的菌种都是可用的,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品种F3代后便很难出菇,如北虫草等。

(2)生产用菌种级别划分

菌种级别的划分有三个级别:及一级种(母种)、二级种(原种)、三级种(栽培种或生产种),一般生产上习惯称为母种、原种、我培种。各级菌种的划分及其意义如下:

母种:作为种源形式出现,多以试管为菌种容器,作为种源,在生产上既可以进行多次继代(转管)培养,以几何级数扩大数量,又便于保存、携带、邮寄和运输等。一支母种试管,一般可继代培养转接试管50支左右,在保持其种性的条件下,可继续相同操作的继代培养,以几何级数迅速扩大数量,而且,母种制作较为简单,一般为7天左右,个别品种在20天左右。原种介于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一个级别,多以玻璃瓶或特制的聚丙烯型料瓶为容器,其种源为母种,生产上一般一支母种可转接原种5到6瓶,种源为大型试管时可转接6到8瓶或更多,栽培种:多为袋装,系由原种转扩而来,一般毎瓶原种可转接栽培种1020袋。载培种只可用于栽培播种,不可继续转扩。

母种必须经过原种扩大后才能用于生产,母种不可以直接用于载培种,但原种可以不经过栽培种直接用于生产。

(3)菌种质理要求

菌种必须通过鉴定和质检后才可投入生产使用,菌种质量标准如下:1用统一的或标准的菌种名称和编号。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食用菌产业层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