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21-99832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7 12:48: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作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在载体,世界范围内对跨国公司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我国作为20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重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的跨国公司都已经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来,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因此选取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作为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通常整体性的策略是通过各个局部策略来具体化执行的,为了更好的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经营投资策略的使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跨国公司;经营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rends are becoming evident, as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major multinationals in the carrier, the study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the world are in the ascendant.China, as one of the fastest economic growth in 20 years in the country, is being more and mor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ttention, almost all of the world's maj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have been involved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and becom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ew impetus.So select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as a research strategy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ulti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in China is an organic whole, but usually through a holistic strategy is specific to each local strategy execution,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live opportunity to meet the challenges, the use of operating investment strateg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Key words: multinational;business strategy

引言:

20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跨国公司的扩张同步加快。跨国公司能够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部分地转化成公司内部的联系,再强化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在这一过程中寻求着新的发展机遇。

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跨国公司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一方面,跨国公司的采购活动使一批国内企事业单位得以迅速融入国际产业链,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标杆,大大加快了我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过程;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技术优势,经营模式也使得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够大规模地占领中国市场,挤占了许多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甚至在一些领域中占据了垄断地位。但无论如何,我国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走向世界,就必须深入学习跨国公司的经营之道,包括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

受到公司内外环境变化的驱动,许多跨国公司在华的经营策略始终处在调整、变化之中。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五个:首先,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成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市场的增长也不同,所以就有一些地区发展很快,一些地区发展比较慢。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正在明显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中国的资源优势喝市场潜力也日益受到跨国公司的重视。第二,世界经济竞争强度不断加剧。企业要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做出一些策略和计划改变。第三,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突破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扩散和专业化发展引发了企业业务外包的需求,新旧技术的交替改变了许多企业竞争哟朴实的构成。第四:中国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制度环境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第五: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跨国公司自身也做出了战略转型,调整了产品结构、全球布局乃至总体战略与组织架构。这些调整不仅对跨国公司自身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市场竞争的演化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持续变化的背景下,本文多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了跨国公司战略变革的内外部动因及在华经营策略的变化;在华营销策略由产品营销转向强调技术、品牌与服务的差别化营销,技术策略、创资源配置及知识转移模式等问题,从而勾勒出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及实施机制的特征。

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演进与现状

(一)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华投资动机 1.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讲国外直接投资(FDI)定义为一个公有或者私有企业的至少10%的普通股或者投票权被非本国投资者获得。直接投资包括通过对企业的管理获得持续的利益以及对利润的再投资。跨国公司对国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是为了享受较低的企业税、收入税、特惠关税,利用投资国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建立海外子公司、享受土地租赁和人员薪酬补贴、获得研发支持和贷款优惠等。2.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跨国公司需要降低总成本、扩大产品的市场销量、制定有利的产品价格以及充分利用我国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概括来说,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发掘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华投资的一些发达国家自然资源相对匮乏,我国丰富的各种资源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原因。跨国公司通过对华投资可以获得稳定的资源供应,并通过廉价的原材料加工和产品再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高的利润。第二,为了抢占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成为任何一个跨国公司不能忽视的消费市场。第三,为了利用我国相对廉价的生产要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劳动力价格低廉,跨国公司更愿意在华投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第四,为了分散和降低企业的风险。第五,为了实现企业的全球发展战略,取得最佳经营效果。近年来,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纷纷落户中国就是最好的实证。

(二)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1年,是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初步阶段。这一阶段,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跨国公司凭借优惠的投资政策、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利的交通运输等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开放的经济特区及沿海城市吸引了大批的外商投资者,极大地促进了开放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2_年,外商直接投资到了快速发展得阶段。这一阶段,外商对我国的整体投资环境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对我国的经济环境有了更大的信心,跨国公司纷纷扩大投资领域,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拓展。第三阶段:从202_年至今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阶段。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商投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加大了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力度,引导外商向符合我国产业发展规划的领域投资,自此外商投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从1978年的起步发展阶段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快速发展阶段,经历了30余年,从初期的试探性投资演变成投资领域覆盖到我国各个地区的各个产业。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充分利用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廉价的生产要素,实践证明,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实现业务全球布局的极其重要的海外市场。

二、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转型的动因和特征

(一)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转型的动因 战略变革是每个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议题。从跨国公司内部看,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战略的变化是两级战略决策的结果。一级是跨国公司整体的战略变革,另一级是由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或事业部制定,由在华分支机构直接实施,目的在于使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更能适合中国的区域特征。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转型的动因分为五个:首先,是因为高级生产要素的不断积累。初级要素主要是指一些自然资源、廉价的非技术工人、地理位置等,这些要素的可替代性较高,因而其在FDI中的重要性也日渐降低。中国吸引外资只要是依靠初级要素的吸引力,而高级生产要素主要指的是人才和资本,它对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获取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积累,中国在人才和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上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知识及知识型员工正在成为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内部来源。当前,中国丰富廉价且素质不断提高的人才资本是跨国公司升级在华机构角色的重要诱因之一。第二,中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又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热潮,以高速铁路为重点的客运专线网正在加快推进。以202_年底开通的武广高铁为例,将原本11个小时的行程缩短到现在的3小时左右,对于促进物资、人才的流动以及区域经济的分工协调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航空业的迅速发展不仅方便了人员的移动,大量的中国或者外资的快递公司的货运航班进出,也为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原料、产品等物资的流动提供了人便利。第三,由于国内需求日益增长。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国内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吸引了不少外资的投资。第四,中国集群化成长条件的完善。改革开放30年来,在企业自发行为的促动和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下,我国在很多地方形成了各具特色和规模的产业集群,这些集群也往往是被各级政府看作是城市的名片和招商引资的法宝。第五,中国政府的积极推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利用外资、GDP等经济数据也早已成为衡量各级政府官员业绩的主要指标。

(二)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转型的特征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转型的特征主要从四个方面考量。第一,跨国公司保持或追加在华投资,更多区域性总部迁入中国。尽管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不少的跨国公司还是不断将在中国的投资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投资。第二,跨国公司新产品与新技术的首发实验基地向中国转移。越来越多的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新产品全球发行的首发地,它们认为赢得了中国市场就等于赢得了世界市场,因此,新产与技术首发地的转移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第三,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集聚,功能投资升级。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数量和投资规模不断增加,研发中心的功能地位不断升级,同时也加强了与中国本地研发机构的合作,逐步改变研发模式。第四,跨国公司由差异化战略向降低成本的方向转变。不断延伸现有的产品线,增加低端产品,同时也加大了在华的采购,降低了一些原有的成本。

三、跨国公司在华营销策略

(一)跨国公司在华的不同阶段的营销策略 1.探索性进入阶段

在此阶段,跨罔公司所进行的合资或独资一般都是为协助母公司以贸易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跨国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把它们的产品出口到中国市场,一方面让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和最终用户认识自己的产品和公司;一方面借此认识中国市场,积累对中国市场的机会、风险和经营的知识与经验。它们在以贸易的方式进入中困市场时,实行两种产品策略,一是不改变产品,二是对产品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中国的消费者需求。由于刚进人中国市场,大多数的跨同公司采取的目标市场战略为标准化营销,即在中国策划和实施与在世界其他同家相同的营销组合,此阶段的产品定位一般为奢侈品或高档品。在初始阶段,由于产品新颖且稀少,跨国公司一般采取市场撇脂定价策略,制定一个较高的产品价格,以吸引高端顾客。2.战略扩张阶段

当中国市场的潜力一旦被确认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后,有战略眼光的跨国公司就会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该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家公司对关键对手在中国的进展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作出反应。由于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剧增,所面对的市场广大而且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多数跨国公司在目标市场战略中主要是采取差异化营销战略,即跨国公司将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子市场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消费的需求和爱好加以满足。强大的品牌具有增加销售额和提高赢利的作用,跨国公司在此阶段主要以品睥为核心来制定营销战略,通过品牌塑造和集中生产,以扩大其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削弱或消灭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力,培育、提高中国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并刻意塑造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以巩固其在中国长远发展的地位。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跨国公司往往会实行多品种产品战略,通过加快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和市场化速度来取代竞争对手的成本和价格优势,这一点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争夺市场的重要竞争手段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3.调整创新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跨国公司,其同一个产品在中国已有多个生产点,具有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它们的战略重点是加强经营合理化和组织结构科学化的调整、进行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决策失误和降低成本,并逐渐扩大本地采购和本地制造的比例,以此提高各个点的效益。可以说,实行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是跨国公司在调整创新阶段在华营销战略的重点内容,它们主要通过销售高档产品获取高额利润,以中低档产品扩大市场份额,试图在为广大工薪阶层消费者服务的过程中建立和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

四、跨国公司在华的生产发展策略

(一)跨国公司在华的不同阶段生产发展策略 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组织从早期的来华设立办事处,并结合中国对外开放政策进行试探性投资开始,逐步转变为战略性投资。1.试探性投资阶段

跨国公司在这一阶段主要以设立办事处、外贸公司把产成品销往中国,通过驻华办事机构收集市场和经济形势方面的情报,试探性的惊醒外贸合作业务。通过把价值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以合资方式进行组织运营,充分利用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方面的比较优势。区位选择主要以沿海开放城市为主,并且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为制药的生产方式。同时选择与本地企业合资或者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本土企业原材料采购、销售渠道等低成本优势,为打开市场做好准备。2.大规模投资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各种利用外资政策的出台让跨国公司坚定了在华发展道路,大批的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项目增多,规模逐步扩大。投资区位不断向东部沿海城市集中。这些城市及地区在工业基础、资金和人才方面要比其他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跨国公司尤其是北美、欧洲及日本等国的跨国企业纷纷在这些地区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的投资,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扩展其在华的价值链环节,并占领中国不断发展得服务市场。3.战略性投资阶段

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经过多年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华的企业也比早前有了更大的发展,并且在某些区域形成了聚集效应,与跨国公司具有上下游供求关系的外国企业和本土企业也在不断向该区域集中,这样加大了企业间的竞争。为了更好地对市场做出反应,加大企业在华的竞争优势,各大跨国公司将独资和并购成为投资的主导方式,集中在智力资源丰富的产业中心城市发展。同时,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生产水平就和能力的不断提升,跨国公司将部分业务外包给通过认证的企业,而自身把重点放在核心环节的研发和下游的销售等环节。

五、跨国公司在华的技术创新策略

作为跨国企业能够保持基业长青的手段,便是依靠领先的科技、先进的营销手段、强大的实力。尤其在近年来,跨国企业加大了科研投入,促进科技成功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变,跨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先进技术和大多数前沿科技的创新者。

(一)跨国公司在华技术创新的突破性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加大了在华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进入21世纪初,中国已经在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网络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不但拥有大量优秀的本土技术研发人员和科学家,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使得跨国公司在华建立全球研发中心的大大降低。近年来,无论与全球竞争者还是本土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程度都非常高,采用的产品技术的先进性都非常领先。

(二)营销资源与技术资源的整合

随着跨国公司创新研发过程的推进,创新项目必须顺利地通过由项目开发到业务运行的转移。在项目转移的过程中,技术和市场问题仍然困扰着创新团队,跨国公司仍需要为创新项目配置大量的技术和营销资源。技术人员在开发创新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着来自市场方面的挑战;找到新技术最好的应用领域;评估新产品的市场价值;设计市场进入战略等。跨国公司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需要采取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又能够为企业赢得利润。为了顺利进行这一过程,跨国公司需要将他们的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1.何智蕴,姚利民等.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结构研究.科学出版.202_年 2.林康.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_年

3.毛蕴诗,李敏,袁静.跨国公司在化经营策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_年 4.赵春明.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机械工业出版社.202_年 5.赵景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2_年 6.王迎军.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南开大学出版社.202_年

第二篇: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趋势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趋势

1、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2_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3664家,分别比202_年增长6.29%。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450多家已在华投资。据初步统计,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机构已经近700家。

2、投资地点集中化——跨国公司投资地域的调整。据商务部研究院对《商业周刊》全球1000强跨国公司的调查统计来看,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将是跨国公司未来三年直接投资的首选地区。研究还表明,92%的跨国公司选择在开发区投资,这说明开发区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投资方式从合资向独资转变,对原来合资企业争取控股权。随着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外商独资限制逐步减少,政策和法律等外部环境等更加优化,加之跨国公司积累了在中国市场投资经验,对中国市场的驾驭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独资或控股的方式投资。

4、加大在中国的研发力度,成立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据商务部研究院统计,截至202_年9月,著名跨国公司以各种形式在华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约有750家,其中仅202_年1-9月份就设立了298家,同比增幅达到48.2%。

5、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从新建投资到并购投资。二是从单个项目到产业链投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不只是单打独斗,而是带动整个产业链一起来华投资,或者在中国建立健全的产业配套体系,这样在群体竞争中就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6、对投资环境的认识发生改变,优惠政策的吸引作用逐渐降低。对着眼于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跨国公司而言,更为关注的是当地经营条件。对有利的投资环境的理解,已从最早的“三通一平”的硬件环境和优惠政策,转变到当地产业配套能力、人力资本、资金和服务、协调能力的提高,进而扩展到当地经济、政治、制度、政策、法规和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三篇: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战略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战略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跨国公司目前在全球设立28万余家附属企业,创造了全球经济1/3的产值,这些成绩与跨国公司对品牌战略十分重视是分不开的。

一、三星集团在华的品牌战略

“三星”是一个亚洲品牌,具备强烈的东方企业特质,这点与我国企业有较大相似性,其成功经验也值得我国学习。三星集团下属有很多产业,但“三星”品牌的成功主要来源于三星电子的成功。

(一)三星电子在华的发展历程。中国三星电子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香港、台湾等地设立了数十家生产和销售部门,主要生产半导体、移动电话、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电冰箱、空调、DVD、数码摄像机及IT产品等。另外,中国三星电子还设立了北京通信技术研究所、苏州半导体研究所、杭州半导体研究所、南京电子研发中心、上海设计研究所等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产购销的本地化。特别是在202_年,中国三星以进驻中国十周年为契机,提出在中国建设第二个三星的目标。以“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为志向,运用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三星在致力于研发、选材、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本土化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集中力量在发展教育事业、援助弱势群体、参与环保、支持农村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投人,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另外,中国三星还赞助北京奥运,并为此作了积极的准备。

(二)三星电子在华的推广战略。体现品牌新战略与新识别最好的载体是产品,而三星的品牌价值取得的这一巨大进步主要是因为适时调整了产品战略并实施了全球性的统一营销和广告战略。“产品新颖、设计时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为三星的鲜明特色,全球性营销战略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展现三星产品多姿多彩的特点。在广告战略上,韩国家电企业在华的广告主要是由其在韩国本部的广告公司完成的。三星广告有限公司主要为三星电子提供全球化服务。按韩国人的说法,我们熟悉的不仅仅是自己产品的特点,我们更能掌握三星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文化。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品牌管家”——忠实、专一和投入。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三星广告是成功的,它们走出了一条与欧、美、日不同的道路。

(三)三星电子在华渠道战略。在渠道方面,三星电子对产品采用营销管理者责任制,对各地区采用营销员责任制。将城市、城镇、农村分为一、二、三级市场,针对不同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及采用不同的营销战略。在开始进入中国时,多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布点,在取得市场主动权之后再向二、三级市场扩张,以点带面稳步发展。除采用传统的销售形式外,在一些较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建立自己的专营连锁店,在一些地区采用非常灵活的中间商和百货商厦两条渠道战略:以中间商为主经销,以百货商厦为产品展示地,以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

(四)三星电子在华创新战略。1998年至今,三星电子共获得17项由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工业设计奖”(简称为“IDEA”),202_以5项大奖与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平分秋色。202_年,实现销售额552亿美元、净收入103亿美元,在“世界最受尊敬企业50强”评选中位居全球电子行业第4位;202_年,以719亿美元销售额位居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39位;202_年,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INTER-BRAND品牌价值排名中,以15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20位,成为品牌价值上升最快的公司之一。202_年,三星电子的CEO尹钟龙说道:“对于目前的三星电子来说,有许多事情需要做。但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事情,都是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制。”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催生的“移动时代精神”,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不断追求新事物,不断革新、创新,咬定高端手机市场不放松,力求功能和设计最完美的组合,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二、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竞争战略

(一)研发战略。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跨国公司将以往企业主导型的技术开发战略转为市场主导型的研发战略,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以便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使科技创新更具本土化特点。202_年12月10日,“LG电子”在中国设立韩国以外地区的最大科研中心;202_年12月11日,“安捷伦”在中关村设立安捷伦中国通信技术与发展中心;同时,“三星”也在沪、京、津设立研究设计中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全球500强中的两家企业都将自己的研发中心与我国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早已进人中国的“惠普”、“宝洁”、“松下”、“飞利浦”、“摩托罗拉”、“微软”、“爱立信”等跨国公司纷纷加强在中国的研发力量,使产品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二)持之以恒的品牌本土化经营战略。跨国公司把我国低成本的劳动力与国外相对便宜的资本和技术资源等相结合,大量吸收我国各类高质量人才,从而形成自身独特而强大的竞争优势。跨国品牌本土化的人力资源链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的政治、人文环境,使企业获得成本竞争优势。它们通过直接聘用中国员工,开设研究院、培训中心或管理学院,与研究型人才合作,开展各种比赛、奖学金、赞助等活动实施人才本土化。跨国公司进军国际市场,首先通过收购本地品牌的办法,直接经营当地品牌;其次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利用当地市场的品牌,或创立本土品牌,在短期内实现品牌本土化。可口可乐公司出巨资协助中国合作者开发当地品牌的饮料,如“津美乐”、“天与地”、“醒目”等都给人一种“本土化”很强的亲切感。其实,利用当地品牌及经营当地品牌都是跨国公司进入他国市场的缓兵之计和障眼法,在不知不觉中渗入自己的力量。

三、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营销战略

跨国公司在实施营销战略时,它所有的活动都是为其品牌服务的,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围绕品牌而进行,其产品战略、服务战略、渠道战略及本土化战略和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体系的设计、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建立,都是围绕品牌的建立和推广而设计的。

(一)产品战略。无论在哪个市场上,产品都是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4P营销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早在1960年就将产品(Product)视为营销4P中的首要元素,其他三个要素分别是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在麦卡锡看来,每个企业都应不断尝试开发产品的独特卖点,同时把产品的功能性诉求放在第一位。因此,产品是营销的一个重要要素。

(二)促销战略。成功的跨国公司除开发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给予一个有吸引力的定价之外,还非常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保持这种欲望。因此,促销战略也是品牌营销的重要一环。当然,针对不同特性的产品和服务,促销战略也有很多种类。而通常的企业促销战略包括三个基本战略,即推动战略、拉动战略及组合战略。对于推动和拉动两种战略而言,给予各种促销工具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推动战略涉及到把产品通过销售渠道“推动”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生产者将营销活动(主要是人员销售和销售促进)对准销售渠道成员,引导他们赊购这种产品并将它推销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拉动战略则是生产者将其营销活动(主要是广告和消费者激励)对准最终消费者,引导他们购买该产品。如果拉动战略行之有效,消费者就会向销售渠道成员求购该产品。这些渠道成员也会向生产者求购。因此,使用拉动战略,消费者的需求将通过各种渠道“拉动”产品的销售。组合战略则是推动战略与拉动战略的综合使用,在实际的促销战略中,一般使用的是综合战略,单纯使用推动战略或拉动战略比较少见。

(三)渠道战略。多数跨国公司的品牌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由于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加之要为市场的拓展支付巨额费用,所以利润很小。通常跨国公司也会通过对我国市场的深入调查研究,逐步营造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渠道战略。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之初,会通过吸引当地的合作伙伴与其合作,充分利用本土的合作机构,来与消费者进行快速便捷的沟通,使消费者对品牌认识、理解和认可。通常来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渠道战略有三种:一是普遍战略。这种分销战略是由可口可乐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戈伊苏塔针对其旗舰品牌提出的,即“要使可口可乐品牌的产品到达每一个角落”。这个战略让这个130年的老品牌在中国取得了极大成功。二是专卖战略。与普遍战略相反的是专卖战略。它限制产品由指定的销售场所或者一家特定的零售商销售。专卖战略通常会界定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来营造一种特殊的消费的档次和品牌,会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消费者更喜欢专卖店的方式,它们会认为更安全、更可信。三是混合战略。就是同时实行普遍战略和专卖战略。迪士尼是同时实行普遍战略和专卖战略的典范。如,迪士尼录像到处都可买到,在超级市场、杂货店、飞机场等等。但迪士尼知道,在创造需求的同时,抑制产品的分销,可保持更高价格。一些品牌(如小熊维尼)针对不同的渠道,已进行了市场细分,分成不同的版本来进行销售。优雅的、更抽象的“经典版”的模仿故事书里的原始水彩作品就只能在高级专卖店才能买到。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品牌战略的成熟,市场竞争使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不断地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之争,未来的市场必将是品牌的天下。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品牌能像“可口可乐”、“雀巢”、“耐克”那样着名,这些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国际知名品牌,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除因为这些企业有先进的技术、一流的质量等作为后盾以外,它们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注重品牌战略的运用,其品牌战略也得到了系统地实施。跨国公司的全球品牌战略及其本土化管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品牌全球化、运作本土化”的处理模式,其关键是依靠一套系统的全球品牌规划和管理体系,在品牌的运作实施方面灵活、辩证地融合标准化和本土化于一体。

第四篇: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战略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战略分析

摘要: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各种品牌战略,不断冲击我国企业。本文以“三星集团”的品牌战略为例,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的各种品牌战略,得出跨国公司的成功在于品牌全球化、运作本土化的结论,以期能给本土企业制定品牌战略有所借鉴。

关键词:跨国公司;品牌战略;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2_)05―0095―0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跨国公司目前在全球设立28万余家附属企业,创造了全球经济1/3的产值,这些成绩与跨国公司对品牌战略十分重视是分不开的。

一、三星集团在华的品牌战略

“三星”是一个亚洲品牌,具备强烈的东方企业特质,这点与我国企业有较大相似性,其成功经验也值得我国学习。三星集团下属有很多产业,但“三星”品牌的成功主要来源于三星电子的成功。

(一)三星电子在华的发展历程。中国三星电子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香港、台湾等地设立了数十家生产和销售部门,主要生产半导体、移动电话、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电冰箱、空调、DVD、数码摄像机及IT产品等。另外,中国三星电子还设立了北京通信技术研究所、苏州半导体研究所、杭州半导体研究所、南京电子研发中心、上海设计研究所等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产购销的本地化。特别是在202_年,中国三星以进驻中国十周年为契机,提出在中国建设第二个三星的目标。以“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为志向,运用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三星在致力于研发、选材、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本土化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集中力量在发展教育事业、援助弱势群体、参与环保、支持农村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投人,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另外,中国三星还赞助北京奥运,并为此作了积极的准备。

(二)三星电子在华的推广战略。体现品牌新战略与新识别最好的载体是产品,而三星的品牌价值取得的这一巨大进步主要是因为适时调整了产品战略并实施了全球性的统一营销和广告战略。“产品新颖、设计时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为三星的鲜明特色,全球性营销战略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展现三星产品多姿多彩的特点。在广告战略上,韩国家电企业在华的广告主要是由其在韩国本部的广告公司完成的。三星广告有限公司主要为三星电子提供全球化服务。按韩国人的说法,我们熟悉的不仅仅是自己产品的特点,我们更能掌握三星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文化。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品牌管家”――忠实、专一和投入。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三星广告是成功的,它们走出了一条与欧、美、日不同的道路。

(三)三星电子在华渠道战略。在渠道方面,三星电子对产品采用营销管理者责任制,对各地区采用营销员责任制。将城市、城镇、农村分为一、二、三级市场,针对不同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及采用不同的营销战略。在开始进入中国时,多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布点,在取得市场主动权之后再向二、三级市场扩张,以点带面稳步发展。除采用传统的销售形式外,在一些较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建立自己的专营连锁店,在一些地区采用非常灵活的中间商和百货商厦两条渠道战略:以中间商为主经销,以百货商厦为产品展示地,以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

(四)三星电子在华创新战略。1998年至今,三星电子共获得17项由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工业设计奖”(简称为“IDEA”),202_以5项大奖与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平分秋色。202_年,实现销售额552亿美元、净收入103亿美元,在“世界最受尊敬企业50强”评选中位居全球电子行业第4位;202_年,以719亿美元销售额位居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39位;202_年,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INTER-BRAND品牌价值排名中,以15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20位,成为品牌价值上升最快的公司之一。202_年,三星电子的CEO尹钟龙说道:“对于目前的三星电子来说,有许多事情需要做。但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事情,都是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制。”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催生的“移动时代精神”,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不断追求新事物,不断革新、创新,咬定高端手机市场不放松,力求功能和设计最完美的组合,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二、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竞争战略

(一)研发战略。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跨国公司将以往企业主导型的技术开发战略转为市场主导型的研发战略,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以便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使科技创新更具本土化特点。202_年12月10日,“LG电子”在中国设立韩国以外地区的最大科研中心;202_年12月11日,“安捷伦”在中关村设立安捷伦中国通信技术与发展中心;同时,“三星”也在沪、京、津设立研究设计中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全球500强中的两家企业都将自己的研发中心与我国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早已进人中国的“惠普”、“宝洁”、“松下”、“飞利浦”、“摩托罗拉”、“微软”、“爱立信”等跨国公司纷纷加强在中国的研发力量,使产品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二)持之以恒的品牌本土化经营战略。跨国公司把我国低成本的劳动力与国外相对便宜的资本和技术资源等相结合,大量吸收我国各类高质量人才,从而形成自身独特而强大的竞争优势。跨国品牌本土化的人力资源链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的政治、人文环境,使企业获得成本竞争优势。它们通过直接聘用中国员工,开设研究院、培训中心或管理学院,与研究型人才合作,开展各种比赛、奖学金、赞助等活动实施人才本土化。跨国公司进军国际市场,首先通过收购本地品牌的办法,直接经营当地品牌;其次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利用当地市场的品牌,或创立本土品牌,在短期内实现品牌本土化。可口可乐公司出巨资协助中国合作者开发当地品牌的饮料,如“津美乐”、“天与地”、“醒目”等都给人一种“本土化”很强的亲切感。其实,利用当地品牌及经营当地品牌都是跨国公司进入他国市场的缓兵之计和障眼法,在不知不觉中渗入自己的力量。

三、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营销战略

跨国公司在实施营销战略时,它所有的活动都是为其品牌服务的,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围绕品牌而进行,其产品战略、服务战略、渠道战略及本土化战略和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体系的设计、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建立,都是围绕品牌的建立和推广而设计的。

(一)产品战略。无论在哪个市场上,产品都是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4P营销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

早在1960年就将产品(Product)视为营销4P中的首要元素,其他三个要素分别是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在麦卡锡看来,每个企业都应不断尝试开发产品的独特卖点,同时把产品的功能性诉求放在第一位。因此,产品是营销的一个重要要素。

(二)促销战略。成功的跨国公司除开发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给予一个有吸引力的定价之外,还非常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保持这种欲望。因此,促销战略也是品牌营销的重要一环。当然,针对不同特性的产品和服务,促销战略也有很多种类。而通常的企业促销战略包括三个基本战略,即推动战略、拉动战略及组合战略。对于推动和拉动两种战略而言,给予各种促销工具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推动战略涉及到把产品通过销售渠道“推动”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生产者将营销活动(主要是人员销售和销售促进)对准销售渠道成员,引导他们赊购这种产品并将它推销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拉动战略则是生产者将其营销活动(主要是广告和消费者激励)对准最终消费者,引导他们购买该产品。如果拉动战略行之有效,消费者就会向销售渠道成员求购该产品。这些渠道成员也会向生产者求购。因此,使用拉动战略,消费者的需求将通过各种渠道“拉动”产品的销售。组合战略则是推动战略与拉动战略的综合使用,在实际的促销战略中,一般使用的是综合战略,单纯使用推动战略或拉动战略比较少见。

(三)渠道战略。多数跨国公司的品牌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由于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加之要为市场的拓展支付巨额费用,所以利润很小。通常跨国公司也会通过对我国市场的深入调查研究,逐步营造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渠道战略。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之初,会通过吸引当地的合作伙伴与其合作,充分利用本土的合作机构,来与消费者进行快速便捷的沟通,使消费者对品牌认识、理解和认可。通常来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渠道战略有三种:一是普遍战略。这种分销战略是由可口可乐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戈伊苏塔针对其旗舰品牌提出的,即“要使可口可乐品牌的产品到达每一个角落”。这个战略让这个130年的老品牌在中国取得了极大成功。二是专卖战略。与普遍战略相反的是专卖战略。它限制产品由指定的销售场所或者一家特定的零售商销售。专卖战略通常会界定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来营造一种特殊的消费的档次和品牌,会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消费者更喜欢专卖店的方式,它们会认为更安全、更可信。三是混合战略。就是同时实行普遍战略和专卖战略。迪士尼是同时实行普遍战略和专卖战略的典范。如,迪士尼录像到处都可买到,在超级市场、杂货店、飞机场等等。但迪士尼知道,在创造需求的同时,抑制产品的分销,可保持更高价格。一些品牌(如小熊维尼)针对不同的渠道,已进行了市场细分,分成不同的版本来进行销售。优雅的、更抽象的“经典版”的模仿故事书里的原始水彩作品就只能在高级专卖店才能买到。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品牌战略的成熟,市场竞争使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不断地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之争,未来的市场必将是品牌的天下。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品牌能像“可口可乐”、“雀巢”、“耐克”那样著名,这些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国际知名品牌,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除因为这些企业有先进的技术、一流的质量等作为后盾以外,它们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注重品牌战略的运用,其品牌战略也得到了系统地实施。跨国公司的全球品牌战略及其本土化管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品牌全球化、运作本土化”的处理模式,其关键是依靠一套系统的全球品牌规划和管理体系,在品牌的运作实施方面灵活、辩证地融合标准化和本土化于一体。

(责任编辑:晓轩)

第五篇: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

202_-08-03 15:14:25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

跨国研发机构凭借其资金、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的优势,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形成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用意不在“研发”

数据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资中,有52%投入到了应用研究方面,只有33%投入到开发活动中。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恰恰相反。

在很多外资研发中心里,研究和开发部门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门,职能和规模也相差很大。IBM中国研究中心有上千人的研发队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从事新技术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人从事的是本地化和项目开发。这一点可以从每年IBM的技术专利中看到,几乎90%以上的技术专利都出自IBM在美国的研发中心,而中国的研发中心则不到1%。

松下研发中心的人士曾公开表示,其基础性研究机构多设在日本本土。在西门子的研发体系中,设在美国普林斯顿的研发中心主要承担了基础性研究的工作,为西门子探索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在德国的5个研发中心,则是把这些技术变成现实;而中国的研发中心则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开发,验证这些技术成果的可行性,再反馈给其他的研发中心。

这些在华跨国研发中心没有一个涉及核心技术。王俊峰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他对记者说:“跨国研发机构在中国所解决的,往往就是产品中国化的问题。”

用友软件总裁王文京告诉记者,国外研发中心的研发重点基本上是本地化。他们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占领中国市场,很多核心技术实际上没有带来。

严防技术溢出

除了争夺市场以外,研发中心大举进入中国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控制。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是其技术垄断优势。外资企业不会主动外溢技术,培植自己的竞争者。相反,会牢牢控制住研发活动。商务部调查显示,有46%的跨国公司倾向于建立独资的研发中心,首要原因就在于技术控制。

“通过独资形式来投资,跨国公司可以自主管理,保护知识产权,根据市场情况及总公司战略决策来调整研发方向。”王俊峰说,即便是合资的形式,外方也注重控股权,或把中方的相关机构置于附属地位。

“很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成立知识产权部,设立知识产权专员,对其在华知识产权活动进行科学化管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的滕飞博士告诉记者,如摩托罗拉在北京成立了大中华知识产权部,IBM和西门子公司也相继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

跨国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多属跨国公司总部。滕飞说,跨国研发机构在华签署的技术合同大多以母公司的名义,研发机构在中国的研发成果也返回母公司,由母公司在境外申请专利,其技术转移主要在母、子公司和全球研发网络内部循环流动。最终的专利和技术成果体现在境外。一般40个月后才会在中国申请专利,而此时,此项成果已经在境外产业化了。

不利中国企业创新

不可否认的是,跨国研发中心的陆续涌入,将促使中国研发环境的变革。然而,跨国研发中心的强势进入,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

目前中国技术发展对外依赖性很大,新的先进技术产品,尤其是其关键元器件,严重依赖于进口,处于不断模仿创新的状况。同时,一些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把这些技术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加深了中国相关产业各环节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

例如,中国汽车合资已20年,几大巨型国家重点企业依然没有生产出一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的轿车,反而是最近这些年兴起的体制外的民营企业艰难地自主开发生产。

“跨国公司往往将最新技术在内部循环,把较陈旧的技术转让给合资或当地公司,有的合资公司将原有中方企业的研发机构合并或取消,削弱了中方的自主研发。”滕飞说。

由于中国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而导致的利润低下,又会影响其在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影响基础研究的投入,这又会进一步导致国内企业技术后劲的不足,从而在将来的研发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人才“境内流失”

前些年,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流出海外,一度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大量跨国在华研发机构的设立,人才表面上开始出现回流,但也出现人才在国内流向跨国研发机构的倾向。

王文京说,国外厂商在带来新技术和研发的同时,也带来了研发人才的流失。他建议,国家应该注意这些国外厂商同时带来的新一轮研发人才的竞争,加大对本土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扶持。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本土化的研发人员超过95%。杜邦高层告诉记者,杜邦(中国)所有的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全部是华人。有关统计表明,国内人才“最优秀”中的40%、“优秀”中的45.7%都流向了三资企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高级IT人才即已成为重点争夺对象。资料显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分别有82%和76%去了美国,这部分人才即便回流,也多数进入跨国研发机构。

据知情人士介绍,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需要大量汽车研发工程师,其中汽车标定工程师,目前国内仅清华大学有该专业。每年校园招聘季节,德尔福都必须赶在第一时间北上“抢人”。

(本版文字由《环球财经》杂志独家提供,本报有删节。原文请见《环球财经》202_年第7期。)

新闻延伸:全球研发投入 中国排第二

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司司长奥滕日前在202_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和最具吸引力的研发投资地。

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202_年至202_年间,跨国公司在中国和印度的研发投资增长了17%,在日本的增幅为3.8%,在欧洲增幅为5.2%。未来3年内跨国公司设立的3/4以上研发中心将落户中国和印度。

20世纪9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此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逐年增多,202_年以后增加较快。据王俊峰介绍,根据不完全统计,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已经接近一千家。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研发机构最多的国家之一。

跨国研发机构对华转移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计算机、通讯、电子、化工、汽车、生物和新材料等行业上。这些行业的产品在国外发达市场上的饱和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石油、建材等传统产业和技术密集程度并不高的一般产业,跨国公司也在建立技术研发机构。

专家认为,跨国研发机构对华转移的目的是适应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将在华研发视为全球研发网络的节点,充分利用全球研发资源,实现研发的全球一体化。(梁志坚)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