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度解读: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青岛第九人民医院专家提醒--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心是自闭症
青岛第九人民医院专家提醒:身为家长或老师的你,是否经常发现孩子有如下表现:上课爱走神、答非所问、刚背会的内容很快就忘记、字迹总是歪歪扭扭、不爱与人交流……这些孩子常常顶着差生的称谓和别人异样的目光,在莫名的困境中苦苦挣扎。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只是不知道该怎样摆脱这种无奈的状态。事实上,这些孩子的问题在医学上被称为“有学习障碍”,他们是一群被贴错标签的孩子,渴望着我们的重新认识和正确对待。
现实生活中,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遇到过不少这样滥用标签的例子:有的孩子活泼好动,不是那么规规矩矩,弄不好就会被老师贴上“多动症”的标签;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于是被贴上“自闭症”的标签;还有的孩子比较孤独,就被贴上“孤独症”的标签……这些被随意贴错的标签让人哭笑不得,而那些乱贴标签的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一个标签很可能会对那个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多负面影响。这些年来,我从事儿童发展和自闭症的研究工作,接触到很多发育正常和异常的孩子及其家长,尤其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对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我感同身受。
我进入自闭症研究这一领域的时间并不算太长,202_年,因为一个研究项目需要到孩子的家里进行录像,恰巧遇到一个朋友的孩子。他只有15个月大,我发现他和父母玩耍的时候缺乏与父母的互动交流,尤其是眼神的对接。我当时心里一紧,因为我知道这些行为可能意味着什么。为了避免自己的唐突给朋友带来压力,我跟踪调查了这个孩子近6个月。一天,当我小心翼翼地、委婉地告诉朋友什么是自闭症的时候,我看到了朋友眼中闪过的恐慌,这让我非常难受。我随即陪着朋友的孩子接受了专业医生的诊断,孩子果然有自闭症倾向。从那时开始,我便帮朋友搜集资料,试图找到治愈孩子的办法,可结果令人非常失望,国内的自闭症研究刚刚起步,很难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经过认真思考,我决定开始自己的探索之路,把研究方向转向自闭症,而朋友则带着孩子四处求助,寻求治疗和矫正训练。就这样,一个两岁的孩子把我们两个平时很少来往的人联系在一起。至今我们还不时地感叹,是孩子让我们成为了一辈子的姐妹。
如今6年过去了,我的朋友艰难地带着孩子,一边工作一边四处求治。而我自己为了探索这个领域的奥秘,远赴美国和加拿大进修,一去就是近3年。再次相聚的时候,朋友非常感慨,对我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我和先生都觉得,如果孩子将来能够自立的话,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对儿了。”她的话让人觉得心酸,不幸的遭遇改变了他们的幸福观。接触多了这样的家庭,我会时常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慢慢地,我发觉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我比以前更坚强、更乐观、更豁达了,对身边的弱势群体更加关心和包容了,对所从事的事业也更加坚定执著了。
然而,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仅有同情和关爱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专业的指导,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接纳,当然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目前,虽然国内没有国际标准化的自闭症患病率报道,但是粗略估计的数字也在国际报道的患病率范围内。然而,国内对相关研究的投入相当不足,基础研究薄弱、专业人员匮乏、参与训练的机构更是缺乏专业化的指导,这就不难理解当家长们在获悉孩子有自闭症倾向时会感受到怎样的打击了,而打击才仅仅是开始,随后的求治之路则更是艰辛而孤独,甚至是无助。
作为专业研究人员,我不仅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为这些不幸的家庭带去一丝希望,更希望全社会的人们都伸出友爱之手,因为即使自闭症儿童也有自己的强项,比如他们的视觉加工能力较强,有些孩子会有百科全书般的记忆力,只要训练得当,有些人甚至还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因此,无论发育正常的孩子,还是发育异常的孩子,作为一个人,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尊重孩子、科学地教育孩子,其生命之花一定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成为一名家长或教育者不难,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或教育者,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心态,尊重孩子,做一个永远信任他、支持他的师长,这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礼物。另外,我们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强项和弱项、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怎样利用这些强项和弱项去制订帮助孩子学习的教育计划,以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这是我们能够给孩子提供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家长观点:孩子你的眼睛别再躲避我
当青岛第九人民院注意力康复中心的医生告诉我儿子有轻度自闭症时,我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以前虽然怀疑过,但医生的结论还是让它成了确凿的事实,我必须接受!
儿子已经3岁了,平时很安静,总是一个人关上门摆弄玩具汽车,很专注的样子。他不像一般孩子那样喜欢看动画片,甚至不让大人看电视。令我们烦恼的是,他从不和我们进行语言的沟通,却喜欢自言自语。他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耍,甚至连我上下班回家时都很冷淡。
尽管有数据说中国有65万自闭症患者,我仍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是其中的一员,难道他将一生与世人隔绝,甚至连生活都难以独立?我和他爸爸一想起这些,就免不了唉声叹气,但儿子能依靠的只有我们,我们是他的整个世界。
我准备马上辞职带儿子治病,但领导很好,答应先给我假。把工作彻底放下之后,我像陀螺一样转起来。首先是对自闭症的了解:自闭症又叫孤独症,主要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以及行为兴趣和活动方面的刻板和重复性。难怪儿子上谁家都只找电扇和抽油烟机。我知道3岁至6岁是治疗的最好时期,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催促自己:赶快,赶快!时间不等人!我决定好好安排时间,白天考察专业的治疗机构,晚上逗孩子说话。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是沟通障碍,那么尽量沟通该是对症下药的方法吧。
首先是选择治疗机构。当时正是6月,我怕孩子热着,就一个人带瓶水到处跑。记得有一天跑了望京的小海龟和天通苑的刘氏,再加上知春路的现代艺术幼儿园,光路上就花了六七个小时,但情况都不太理想:这些所谓的专业机构都不能对孩子的问题作出科学的测定。如果对孩子的病情没有科学的了解,怎么对症下药呢?虽然这些机构都声称会针对个人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但实际上对所有孩子的治疗都大同小异。据我观察,声称专业治疗自闭症的机构收治的很多孩子并不是自闭症患者,他们最为自豪的是让孩子有了语言,但我儿子一岁多就能说话了。我考察了一二十家机构,最终下决心选了一家,可孩子的爸爸看了以后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儿子去,他说没有窗户的房间能对儿子有什么好处呢?我想想也是,黑暗的房间,和比他更为病态的孩子在一起,人人都封闭在自己寂静的世界里,能有什么好处呢?
我决定放弃对专业机构的盲目信赖,另寻他法。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阅读专业书籍以寻找科学可用的方法,出于对国内研究现状的失望,我在收集资料了解病理方面首选国外的著作,其中《面对孤独症》和《贴错标签的孩子》两本书对我帮助最大。前者通过一个母亲的相似经历给了我感动和勇气,让我知道自己能够、也应该坚持下去,而后者详述了自闭症的成因,还以神经学习的科学结论给了我无比信心:儿童的神经系统具有巨大的可塑性,通过精密地控制大脑接收的信号(教学、治疗或游戏),大脑功能可以改善,原有的神经堵塞(致病原因)可以通过发展新的学习通路而得以弥补。如此看来,自闭症并非不可救药!
我按照书上教的方法自己实践:捧着儿子的脸,让他看着我说话,训练沟通和对视;让他反复练习传话,比如“妈妈叫爸爸去吃饭”之类;和他一起玩拔萝卜的游戏,让他不得不目光追随着萝卜使劲爬……同时,在同事的热心介绍下,我选定了协和医院的一个附属机构进行感统训练。他们进行了11年的感统训练,训练师经验丰富,能哄着孩子开开心心地做完所有的训练项目。一个疗程下来,儿子在运动和语言两个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然而,自闭症的治疗不是短期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中途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在孩子有了些改善之后,我把儿子送回普通幼儿园,以为只要多关注多沟通,儿子会一步步朝好的方向走,但结果却不是这样。我不得不再次放下工作,决定带儿子回农村。这几个月的煎熬和奔波让我精疲力竭,果然如一位睿智的长者事前所言,最先吃不消的是我自己。可我是儿子的母亲,是儿子的依靠,我怎么能先垮呢?
农村里新鲜的空气和众多的玩伴对儿子很有好处,我们在那里住了将近3个月,儿子开朗活泼了不少。现在有时会拿着一张纸到处跑,假装那是一架飞机,有时还会大声招呼我过去陪他。看着儿子的表现,我很知足。我深知自己是幸运的,儿子只是轻微的自闭,甚至可能只是具有自闭的倾向,而我又及早地关注到这一点并进行了努力。这种努力可能还要持续很长的时间,但我知道,自己以后会更从容地去努力、去面对。
是孩子教育了我们,还是我们教育了孩子?是教育在孩子身上施展了力量,还是孩子的心本来就具有非同寻常的力量,而我们却毫不知晓?
教师声音:倾听花朵绽放的声音
一个教师,要习惯在热闹的环境下安静地注视孩子的表现,在纷繁的书写中察觉到某个孩子的变化,在高高低低的诵读里捕捉到那个胆怯的声音,在孩子对你说“再见”的时候,从他掠过的眼神里感觉到孩子是否快乐地度过了这一天。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正在绽放的花,只是花开的方式不同而已。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你会发现他们都很动人。
新学期,看到新班级的学生名录,原班主任老师在“晓辰”这个名字前画上了一个大大的、红色的叉。我想这一定是一朵奇特的花,果然,这朵小花毫不掩饰地绽开了。
晓辰不喜欢听讲,朗读困难,连一段话也不能顺利地读下来。他用左手写字,有很多字不会写,作文索性就不去完成了。和他交流的时候也要努力与他对视,他习惯把头侧向一边,目光不自信。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奋笔涂画:小汽车、小马、刀、枪、很多小小的人……有空白的书本上都是他的作品,活灵活现,那支黑色笔诠释着这个男孩子的内心。他的语文成绩不及格,名字前面醒目的红叉似乎是他最恰当的标签。
我仔细端详他的图画,一遍又一遍看那些小人,有趣地发现图画中的人物很少有相同的样子,他们都在自由地做着自己。周末学校大扫除,晓辰一跃成了主角,告诉伙伴该如何把玻璃擦干净。我在一旁静静地听他讲,居然发现他把一项工作分解得清清楚楚,既具体又明白,讲话的态度和声音充满了快乐和自信。他代替老师指挥同学干这干那,井然有序,原来,他是一个热爱劳动、很会干活的孩子。课间10分钟,我参与了有他在其中的游戏,他的反应和协调能力超越了所有人,还握着我的手带领我左右逢源。那一刻,他充满了智慧和满足。尽管如此,他在班里仍是一个被帮助的落后对象,大家已经习惯了远远地看着他。
我迫不及待地见到了晓辰的母亲。原来,晓辰的父亲因为他的学习“迟钝”和不努力常常愤怒地打骂他,很多时候不等他解释其中的原因,父亲的情绪就爆发了。在学校,他也是老师和同学指责的对象,没有人愿意为他倾听,不管怎样做都是落后的。母亲一边讲述,一边啜泣,爱和恨交织在她的脸上,深深地刺着我的心。他那样如饥似渴地涂抹,原来不仅仅是喜欢,更是在宣泄。不听讲,是在逃避更多学习上的困难。
我买了一支专业绘画笔,放在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里,蓝色缎带耀眼地系在上面。我把它郑重地送给了晓辰:“你的画老师很喜欢,你将来很可能成为一个画家,老师会是第一个欣赏你作品的人。另外,你愿意帮助老师为班级的《假日文学读本》画插图吗?”他好像被吓住了,不敢抬头望我的眼睛,沉默了一会,猛地冲我点头。我欣赏并信任他,这一点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比金子还珍贵。
读本完成了,所有同学和家长人手一册,还小范围地在校园里流传。晓辰和我的名字并列最显要的位置,他是当之无愧的“美术编辑”。第一幅插图是他用那支红盒子里的笔为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散文《母狼的智慧》所绘制的插图,在没有听过任何文章讲解的情况下,晓辰以4幅连环画的手法再现了故事中的几个精彩瞬间。细腻的线条、生动的画面,让你很难相信一个11岁孩子居然可以如精灵般潜入了大作家的灵魂!他还是那个标有红叉的男孩子吗?他对文字的理解力让人惊讶!受到鼓舞的他在数学课上也显露了空前的潜质,数学老师将他的作业放在投影仪下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图A先向上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4格,再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180°,得到图B。”老师表扬他思维严谨、表达准确、书写干净,这一次他的头没有侧向一边,而是涨红了脸。
很多时候,因为工作繁杂和忙碌,我们仅仅把眼光落在孩子的表面行为和成绩上,没有时间将那些浮在眼前的东西沉淀下来思考,或是拿出时间安静地用心倾听孩子成长中的弦外之音。不问为什么的教育,会遗漏太多教育深厚的内涵,使它变得简单粗糙。教育就是这样,你对孩子怎样描述,他们就怎样以你描述的样子成长。你说他是个落后生,他就会慢慢变得像个落后生;你说他聪明,他就可能真的变得十分聪明。许多成人在不断用自己的偏见扼杀孩子的美质,而自己却一点儿都不知道,这是多么可悲的教育啊!
接下来的日子,我时常默默地观察晓辰,在他笑眯眯的眼睛里寻找更多独一无二的东西,也许那些在别人看来无所谓的表现,会在晓辰身上闪烁光芒。
秋天到了,晓辰的心打开了,因为努力学习被同学们推选为升旗手,这意味着要在全校1400名同学和全体教师面前上台讲话,并伴着国歌亲手升起五星红旗,这是多少同学在母校6年都难以实现的愿望,可想而知,他会多么的快乐和不安。直到现在,我的耳边还萦绕着他颤抖的声音,眼前还浮现着他严肃的神情,还有站在所有人后面他那泪流满面的母亲。
这一切让我觉得无比幸福。是孩子教育了我们,还是我们教育了孩子?是教育在孩子身上施展了力量,还是孩子的心本来就具有非同寻常的力量,而我们却毫不知晓?让那些“他是这一类孩子”、“像这样的孩子都会如何如何……”之类的教育标签消失吧。如果你是一个教师,那就蹲下来---倾听花开的声音,等待每一朵花慢慢绽放。
精彩书摘:那些所谓的问题儿童
签能够给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也可能使我们误入歧途。它可以让我们关注那些有可能没有觉察到的事实,也可能让我们对所看到的重要事实视而不见。标签甚至可以迷惑人们将标签当作事实,却把孩子当作抽象物,而不是相反的方式。这就是悲剧所在。
随着多动症、感统失调等术语进入大众的视野,人们对“学习障碍”一词已经不再陌生。在《贴错标签的孩子》一书中,作者根据多年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揭示了那些经常困扰家长和老师们的诸多问题---孩子的阅读困难、记忆力问题、自闭、多动等背后的真正原因,给出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并提供了科学实用的训练方法。
请慎重给孩子贴标签
迈克尔是一名11岁的男孩儿,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小学低年级时,他通过努力还能得A,但到了四年级的时候,迈克尔发现自己逐渐应付不了阅读和写作。学校对他的负面评价多了起来,他也反复说自己没用,甚至在烦恼时打自己的头,说自己太愚蠢了,应该受到惩罚。可想而知,迈克尔的父母伤心欲绝,但他们拒绝接受儿子身上被贴的标签---懒惰、粗心、不太聪明……他们认为迈克尔远比成绩所体现的要聪明得多,他们的质疑得到了校外测评的验证:迈克尔的言语智商接近140。事实上,迈克尔既不懒惰,也不粗心或拖拉,学习成绩差是因为他有诵读困难。
迈克尔的经历说明:贴标签非常重要,特别是给孩子贴标签。如果被贴错了标签,孩子所面临的学习困难不仅不会得到理解和正确对待,而且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同时,就算所贴标签是对的,仅仅一个“他是多动症”之类的判断也是不够的,要想有效地帮助他们,就需要对孩子的学习弱项和强项进行全面评估,用强项去弥补弱项。
事实上,有学习问题的孩子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新的经验来帮助他们发展学习能力和改善大脑功能。因为大脑发育是一个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治疗或游戏,大脑的功能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原有的障碍可以通过发展新的学习途径而得以弥补。
儿童的阅读困难
波特今年9岁,读三年级,智商高达140,但他难以完成该年级所要求的阅读和拼写等方面的任务。波特的言语发展稍微滞后,但口头语言的其他方面却在加速发展。他总是喜欢别人读给他听,5岁时就迷上了妈妈的长篇读物,但他对独自阅读几乎不感兴趣。阅读时,波特除了难以对单词进行发音外,还经常会漏读单词或跳过整行。同时,他书写的字母极不规范,很难辨认。尽管他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却难以将自己的任何想法转化为文字。因此,波特的学习成绩总是很差,父母和他自己都非常沮丧。
这是典型的阅读困难的表现。这类孩子往往在视觉上容易分心,如果在他的视野中一下子呈现太多信息,他们通常无法接收。有个小学生说:“如果老师在每张纸上只留4道数学题,我能完成10张纸的作业量;如果一张纸上放了40道数学题,我就一道都做不下去了。”这类孩子其实可以从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改善情况,如把字体放大、加宽行距、减少视觉拥挤,或者阅读时借助手指或其他作标记的工具。这类孩子也通常会感觉纸张晃眼或难以辨认字母,彩色滤光纸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因为它能让字母更好地从视觉背景中“突显”出来。另外,降低背景亮度,或者调整电视或电脑屏幕的色彩也能减轻他们眼睛的疲劳,将电脑显示屏调成浅黄色或浅蓝色通常会很有效。
天才儿童也存在学习问题
萨曼塔只有5岁,但她已经把《哈利-波特》看了好几遍。在数学方面,她早已厌倦了简单的加减法,仅仅为了好玩,要求妈妈教她乘法。在测验中,我们问她:“stop这个单词里共有多少个音节?whistle这个单词又有多少个音节?”她轻蔑地看了看我们,答道:“aborigine这个单词有多少个音节?那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这个单词又有多少个音节呢?”
实际上,萨曼塔的心理年龄和生理能力都已经达到9岁孩子的平均水平,而她现在还在上幼儿园。萨曼塔疏远同班同学,认为别人都是笨蛋,同学对她的评价是非常专横、好斗,而萨曼塔的老师认为她可能患有多动症。
萨曼塔所遇到的问题都源于她的天赋,人们通常认为天才存在的问题没那么重要,但事实恐怕未必如此。比如,天才往往会有超强的记忆力,但若不加引导却可能阻碍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在于发现事物之间新的联系,但如果他们总是轻而易举地通过记忆解决问题,就可能不会寻找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法。这样的天才儿童,可能在大学以前都学习优良,但上大学之后就很可能会面对挫折和成绩不佳,因为大学里许多问题合适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创造性地综合,而不是简单地回忆出来。
青岛第九人民院注意力康复中心专家提醒: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拓宽课程内容,如教授有关历史背景的知识,甚至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如将科学引入历史,或将历史引入语言艺术中。同时,应花更多的时间关注“为什么”及“如果……那么”的假设,换句话说,就是帮助他们拓展已知事实的含义。(摘自《贴错标签的孩子》)
第二篇: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前段时间和朋友在一起谈心,聊到孩子,她的孩子和我们家多多一样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有时放学后问今天学的什么都记得乱七八糟,最近我还被叫去开家长会,这件事情让我真的很头疼,但是我现在有了有效的对策,分享给大家。
多多第一次被“请家长”
开学大约两个月的一天,多多人生中的第一次 “请家长”。
老师反映多多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他拿着橡皮,在课桌上擦,把大半块橡皮,都擦成了黑黑的泥末,然后再把它们团成各种黑乎乎的恶心形状。他的举动吸引了周围同学的注意,于是他前面的同学也开始搓橡皮„„
老师发现后批评了他,他竟然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但如此,平常上课他也喜欢说话,玩文具,做小动作„„
回去的路上,我试着向他了解情况:“好像你的课堂表现不太好,是吗?”
“是啊,我上课喜欢走神,爱想些事情。”他一字一顿地说。
“思考是人很重要的能力。你能思考是好事情,但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地方,老师讲课时要专心听;课堂也有一些行为要求,不能随便违反„„”被请家长后,多多一直低着头。我感觉到了他的紧张,所以也尽量小心地处理,我没有指责他。
和他玩“木头人”游戏
多多课堂上有那么多的小动作,是他没有认真听课,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思想溜了号,注意力不集中。我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上学前孩子的主要生活是玩,上学后则要长时间听课,他缺乏这样的习惯。
我决定对他进行训练。训练以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为主,同时还能在听的过程中保持专注。我选了几个游戏,并和他一起玩。
我们利用时间间隙做小游戏,常玩的是木头人游戏,看谁可以坚持长时间不动。这有助于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还有一个是大西瓜和小西瓜:大小西瓜分别用不同的手势来表示。说名称时要做相反的动作,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专注力的训练,就用和他在路上的时间做。我们轮流说一句话,对方听完要一字不漏地复述出来,然后逐渐从纵向或横向增加句子长度。一般我们会用路上看到事物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比如:我和多多走在路上——— 我和多多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我和多多高
聚优
1对1
400-8900-599
兴地走在放学回家的林荫路上。偶尔有其他人来加入时,是多多最开心的时刻,因为不管对方是谁,年纪多大,包括他老爸也会败在他的手中。
睡前故事,我也做了调整。在故事讲完后,我会问他问题,并且开始要他能够复述故事的内容。
要求他学会管理自己
训练是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需要孩子自己能客观认识,并承担起责任来。所以我决定和他沟通,让他能够重视问题积极改变。于是,在睡觉前,他情绪最好的时候我问他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对于我的提问,刚开始,他想快速解决掉。
“可是,这是你需要改变的习惯,妈妈也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有用。”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我的坚持,不让他逃避解决问题的责任。
多多想了下说,“最好是身边有人提醒。”
“那要谁来提醒呢?”
“在学校我告诉同桌,在家你来提醒。”
“这样啊,那你的同桌要在上课时分心看你,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她听课。老师也不会允许学生上课讲话,你说是吗?”
“也对啊。妈妈,其实,我现在已经开始注意了。”
“那你的意思是说,你会在学校管理自己?那你会怎么做?”
“我现在想不到好的办法,但如果又想别的事了,我会赶快回来。”他看着我,小脑袋猛点以表决心。他能够有改变的意识,就达到谈话目的了。
按他的意见,在家里,我们把写字改在餐桌上。每天他写作业时,我在他对面看书,发现他玩铅笔或走神时,就立刻提醒他„„这样完全做到一对一的监督和帮助,一段时间后,爱走神的多多上课终于变得会专心了。
一个活泼好动、倔强自我的小家伙要规规矩矩坐在教室听讲,按时认真写作业的难度,可能会超过你的想像。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是非意识已经开始形成。多多犯了错误,我督促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需要承担改变的责任,但没有因此指责他,只是和他就事论事。改变的方法也尽量和他平等沟通,尊重他的意见,发挥他的主动性。
聚优
1对1
400-8900-599
对孩子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必须是他能力可以达到的。如果需要对孩子进行训练,应该以游戏为主,家长不要只是以教育者的身份,而是做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和他一起感受游戏的快乐。
希望我陪伴多多成长的经验能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要着急,要好好的引导和帮助,相信孩子总会好起来的。
聚优1对1 400-8900-599
第三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怎么回事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怎么回事?
孩子已经七岁了,老师反映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可是孩子在家做手工也很专心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孩子做喜欢的事很专心,但在课堂上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分为三种原因:一是注意力直接相关的大脑神经系统的重度失调,导致孩子接受外界信息障碍,形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
原因二:是由于儿童综合学习能力障碍,儿童在课堂上无法跟随老师教学引导思考,从而在学习中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中这一类儿童表现为:感觉学习苦闷、乏味、没意思;
原因三:是由于家长对学习及儿童期望,在生活中对儿童学习意识的影响,孩子不了解学习是为什么?有时候家长与孩子聊天,讲学习重要性时,通常与孩子自己的愿意相违背,或者与孩子真实生活完全无法联系,也是孩子所不理解的;
关于儿童学习意识的引导,家长的思想观念起决定作用:
家长的思想与孩子现实生活完全不相符,教育引导失败,如以下交流:
妈妈:你学习认真,学习好,老师就喜欢你呀,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你;
孩子心想:老师喜不喜欢关我什么事;(我又不要老师喜欢。我还不喜欢他呢)
妈妈:你学习好,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没有知识,以后怎么生活?
孩子心想:XX没上大学,人家也一样工作呀,我觉得很好;、、、、、、符合孩子真实想法的学习意识引导,才能得到孩子认同,真正开启孩子学习的动力;
妈妈:你喜欢多一些时间玩,对不对? 孩子点点头;
妈妈;你认真地做作业,很快就做完作业了,就能多一些时间玩。
(与孩子思想一致时,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妈妈:你长大了当什么? 孩子:我要当宇航员;
妈妈赞许道:哦,当宇航员很棒哦,那是要学很多知识才可以的。孩子:嗯;
妈妈引导:那你要好好学习哦,以后每天回来看看书,学好多好多知识,长大了就可以当宇航员了。
孩子很开心。(因为孩子意识到学习是可以实现自己愿望,自然会好好学习。)
美希提示:好的学习动机决定孩子学习的目的性,家长的信任也是孩子学习动力;
第四篇: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方法一:
1、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这是针对由于学习心理疲劳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
2、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帮助孩子提高信心,调节情绪,让孩子学会身心放松、缓解、克服孩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
3、帮助孩子抵制“诱惑”,增强自制力,孩子学习时分心,通常是由于他们受到“诱惑”的源头,使孩子平心静气的学习。比如说不想让孩子看电视,想让他写作业,那么家长也不能打开电视。这样,“诱惑”的源头就堵住了。针对孩子上课不集中的源源,具体原因具体分析,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
方法二:
孩子写作业慢:家长应少说“慢”字。经常批评孩子“动作慢”,会给孩子心理暗示:每次学习都是很漫长的,久而久之很容易出现一些“小插曲”,如发呆、上厕所等。父母要改变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你可以“快”起来,只要学习时不做其他事就可以了。另外,要让孩子“快得值得”。有些家长给孩子额外增加作业,这会让孩子觉得: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快任务越多。所以,节约出来的时间,应该让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孩子不爱动脑怎么办:孩子做作业不爱动脑,遇到难题就喊:“这道题怎么做?”这时家长别着急讲解,学会对孩子说:“我不会”,这并非不管,而是坐下来与孩子共同研究。孩子思考后仍做不出来时,家长可有意无意地透露其中少许窍门,却假装不知后面该怎么做,孩子经提示完成后会很兴奋,再借机让孩子给自己上课,千万别忘夸奖一下小老师。
孩子不爱看书: 很多孩子写不好作文,与不爱看书有一定关系。要孩子爱读书,首先要创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兴趣,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环境氛围教育,家庭的学习氛围是关键。家长常看书,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会与书交上朋友。自主摘抄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学会看书时对感兴趣的部分写下简要体会,可帮助提高理解能力;看完后家长可及时与孩子交流,可提高其概括能力。平时作文课有个口头作文练习,让学生先将准备写的内容说一说。有孩子能说会道,可写时五句合成了一句,完全失去了生动感。建议家长在孩子写作文或日记时先让孩子说,并用录音机录下来,再听录音写,最后修改时将口头语改成书面语即可。
孩子做题爱出错怎么办 :有些题目简单孩子会很粗心,经常出错。此时让孩子自己总结弱点,比家长说教有效得多。建立“错题集”是种不错的总结方法。将曾犯过的错误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借鉴;辅导孩子时要耐心让他们逐题、逐字、逐句都看清,让他们告诉你从题目中收集到的信息,养成习惯后就会有改观。
第五篇:怎样纠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据调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使许多父母头痛的问题,要矫正此毛病,可从孩子的健康情况、个性及家庭环境入手。研究显示,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因此,判断孩子是否孩子不专心,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日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后者其实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将注意放
错。只要家长用心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会有惊人的表现和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体不适,警力或知觉发展不良,天生好动,以及神经系统或大脑微功能发生问题时,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些情况都必须由医生检查和治疗。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这些情况大多数是教育方式和成长的环境所造成的。除了解决生理上的问题外,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埋怨孩子不专心的同时,亦要反省自己有无不对之处。例如,孩子玩游戏时全身投入,正是在培养聚精会神的习惯,此时家长切不可任意打扰、干涉和打断。平时家长可以将游戏时间与日常生活配合恰当,并指定一个固定的玩游戏的角落,将环境安排得有条不紊,以减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家长亦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兴趣或超过能力所及的事。以免他们借着不断变换活动来逃避大人的责备。
此外,家中的气氛亦必须稳定,避免经常搬家及家中太多的人出入。亦切忌同时买太多的玩具及图书给孩子;使他们左顾右盼,不知所措,而无从培养仔细、有耐心、反复和专注一件物件的习惯。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专心、坚持和耐心的榜样。一但发现孩子有专心的表现,更应加以鼓励和称赞。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可从说一则故事开始,不断地增加数量来加以训练。至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则鼓励他们做有兴趣和可胜任的工作,并且做完一件以后再开始做另外一件,投入的时间逐渐增加。除了要他们自已提醒自已不分心以外家长亦要表现和善的态度。只要采取这些方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即可改善。
值得家长注意的一些信号
一般而言,有了爱他们的父母与和睦的家庭,大部分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适应学校的环境。不过,你还不能就此以为万事大吉。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容易发生变化,所以父母还得经常留意,特别要时常注意那些足以引起麻烦的信号.“恨学校的表现”是一种极值得注意的信号。或许所有的孩子都会说一些学校不好的话,如“我们学校的操场真差常劲!”“那个电脑教室实在是太小了,两个人合用一台电脑真没劲。”和“学校发的作业本的纸张太差了。”等。如果说,孩子只是由于偶发的一些不愉快,或是由于不这样说,别的学生会觉得他奇怪,这是没什么关系的。但是,如果他时有这样表示,而且表示得非常痛苦,那就非常值得家长注意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赶快找出其中道理,以求补救。例如,一年级学生玲玲在上学的开头一个月显得很高兴,放学回家后经常对父母说“我今天又和某某同学成了朋友”、“今天老师又请我回答问题了”、“老师表扬了我”等等。一个月后,有一次在吃晚饭时候,她突然说:“象奶奶这样多好,用不着去上学了!”开始的时候,她父母没有在意。可后来发现玲玲几乎每天都会讲一些这类的话,而且对学校的事情明显地表示出不高兴。对此,玲玲的父母不敢怠慢,马上与学校的老师进行联系。通过联系,他们知道了孩子不高兴的原因是拼音过关考试的成绩不理想。于是,他们就为玲玲买了一盒汉语拼音的磁带,在家里辅导她读写拼音。不久,孩子的拼音就过关了,她也恢复了原来的快乐。
孩子难免会在学校里做一些犯规的事,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学校的老师会用书面、电话或家访的形式及时地通知家长。对于老师给家长发出的“犯规通知”,必须予以重视。千万不要想理由来原谅自己的孩子,或是偏袒自己的孩子。老师发“犯规通知”,并不是想用此来威胁家长,也不是想让家长了解老师的苦衷。老师所发的“犯规通知”往往包含了孩子何以会如此和如何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的一些信息。例如,小辉的老师在家访的时候说:“你家小辉在学校里与同学打闹的时咬了人家一口。我问他为什么要咬人?他说,‘我妈妈说的,如果有同学打我就还打,打不过就咬’,我想这是孩子胡扯(这是老师为了照顾家长的面子)。不过,希望家长能够向孩子强调,有事找老师。”
“成绩差”也许用不着说,大部分家长都十分注意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幸的是实在太注意了。每当学校进行考试,家长遇到孩子的第一句分数而读书。成绩好的孩子志高气昂,成绩差的孩子显得灰溜溜的。对于孩子的成绩差,先要看孩子是否努力。如果孩子话就是“考了多少分?在班级里的名次是多少?”这种过分的注意,结果是使孩子们只是为了学习不努力,需要家长和老师配合,设法让他努力学习;如果孩子的确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了(这一点可从老师那
里得知),功课还是不行,那就得好好研究研究,找出原因,想法补救。以求补救。如果孩子根本不想学习,那必须赶快从各种可能的方面.掌握儿童学习心理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常采用加班加点、拼命灌输、打骂惩罚等手段,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究其原因,关键是不了解儿童学习心理的特点。下面列举几种学生学习成绩由差到好的例子,对某些家长或许会有所
启迪。
高强的父母每晚安排他做作业达三个小时之久。往往一吃好晚饭就开始,到11点还不一定结束。高强也不“争气”,人在书桌前,心在电视机上,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小便,心不在焉,忙碌不停,一小时能做完的功课,花了三小时还不能完成。父母怀疑他有多动症,高强却抱怨说:“反正做快做慢都要10点钟结束,干脆边做边玩。”为什么高强要马拉松似地做作业呢?原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最长时间仅2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限度,他们就不可能专心致志地连续动脑筋做作业。高强的父母了解了这个特点后,妥善地安排了夜自修时间。从此,晚饭后高强除了做作业,还可以休息、玩耍,甚至看电视。虽然做作业的时间短了,但自觉性提高,作业做得又快又好。
二年级的杨光,平时不愿动脑筋做作业,东抄西凑地向老师交差,父母对此视若无睹。到了临考前两天,父母才硬逼着杨光挑灯夜战。杨光还真聪明,一读就记住,不到10点钟就可以收兵了。谁知考试结果只有70分。父母长吁短叹,说这孩子忘性大。为什么杨光前一天晚上能背诵如流,第二天考试时却忘了一大半呢?原来,儿童的记忆有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只有通过反复复习才能强化记忆,减少遗忘。杨光的父母得知这个道理后,改变了过去“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注意平时的学习与复习,杨光的成绩很快达到90分以上。
李玲才二年级,父母就给她开“小灶”,每晚做完作业之后,就认真地教她学英语。父母教得很费劲,李玲却瞌睡得要命,学了一小时还记不住一个单词。是她太笨了吗?不,是因为她对枯燥的字母、单词根本不感兴趣。后来李玲的父亲改用形象、生动的教育方式,不到一个月,李玲就能用英语对客人作简单的应酬。
秦华四年级了,平时比较贪玩、任性,成绩不好,常挨父母打骂。这次考试前复习他很努力,约束自己,认真温习功课,结果得了85分。老师表扬他,同学们也称赞他。秦华兴冲冲地回到家,满心希望也能得到父母的好评。不料却遭到母的冷嘲热讽:“85分有啥稀罕,真没出息!”秦华一怒之下将课本撕得粉碎,忿恨地说:“为了读这些书,不知挨了多少打,好也不是,坏也不是,干脆撕掉。”后来通过咨询指导,秦华的父母懂得了在孩子的教育中,表扬和鼓励起着积极作用,而过多的批语指责,往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知错就改,秦华的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成绩节节上升。
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家长一旦掌握了儿童学习心理特点,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辅导孩子的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效果。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靠家长和老师,平时细心观察,因势利导,就能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