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1、解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要提升消费,重点在增加中西部以及农村的收入水平,我国中西部和农村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较低的拥有率,使同样的收入增长能够撬动更大的消费量。
2、扭转区域发展不平衡,重点在于鼓励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进而带动城镇化加速发展。东南亚20世纪70年代经济奇迹的主要助推力在于国际产业转移,同样,我国也需要通过产业转移来加速城镇化。一些制造业厂商正向重庆、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布局扩张。纺织服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沿海地区的雇佣人数正在下降,而在内陆地区增长显著。这些均说明微观产业转移和城镇化互动已经初显端倪。
3、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大量是贴牌产品,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很低,导致利润大量流失。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总体上也缺乏核心技术和领军人才。与此同时,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而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又面临就业压力大、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制约。不仅一些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而且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4、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一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很大;二来,农业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尚不健全,其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不足;三来,粮食连续6年实现增产,粮食生产基数不断提高,农业种养的比较效益又偏低,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亦较大,粮食持续增收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都在加大;四来,农村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还很滞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保护耕地问题、保障农民权益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等。
5、要不断完善国内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与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的战略新兴产业与带动大量劳动就业的服务业。要加强研发投入,通过增加对智能电网、高铁、新能源网等的投资,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升级;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宏观上看,产业技术升级和转移,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各种矛盾,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其问题的核心是,如何选择国民经济今后发展的方向、模式;产业技术升级的突破口如何选择;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当前,根据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下一步经济发展经将由过去的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导向型转变;产业发展将以发展服务业为龙头,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但情况恐怕不会如此简单。以上发展思路恐难获得学界和产业界的共识。根据两年前国家相关学术机构(具体的记不清了)的调查。我国当前整体工业化程度偏低。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型以上城市当中,基本完成工业化的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城而已。绝大部分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及以下水平。而广大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大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以这样的经济基础,发展内需和服务业,恐怕只能建设空中楼阁。发展服务业,是后工业化的新兴产业。即使服务业发达如美国、英国,也难挑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梁。今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不能达成有效地全民共识,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
从微观上看,由于加工业逐渐衰落,而其他产业又没有马上顶替上来,造成社会新增财富的缩水。使得原来长期存在的社会分配不公,垄断经济寡头掠夺社会财富,贫富差距过大,政府管理失序,机构臃肿,空耗社会财富,政府与民争利,等一系列问题、矛盾全面、集中爆发。进而又造成官民对立,贫富对立,社会稳定基础受损,民心涣散等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信心,严重受挫。经济和社会的恶性互动,产生了严重的社会综合症。其实这是长期以来,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政府的管理水平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爆发。因此,从微观上看,实际上就是政府的管理水平,全面地不适应应急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宏观和微观的两大问题。至于其他技术上的问题,都是枝节末梢,在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之后,假以时日,不难解决和消化。
第二篇:农民工进城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哪些问题
农民工进城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哪些问题
农民工问题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已经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满足了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列与之相关联的问题:社会治安与管理,城市人口严重超载,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农村土地闲置和留守老人儿童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障碍。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是社会治安和管理问题。有关调查显示,五年来农民工得犯罪率上升了21.7%,而且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较高。当然我们也不能将犯罪率的提高简单地归因于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低,也应该反思一下城市所给予进城务工人员的是不是已经做够让他们安分守己。随着我国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剧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收入水平最低的社会阶层越来越感受到社会不公平,再加上城市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居无定所,漂泊不定,缺乏归属感,另外社会保障的不健全,都容易引发犯罪事件。
其次,大量农民工进程使城市人口超载。城市是人口和物资的集中地,这也是城市之多一位城市的原因。如果农民工进城之后,能够相对均匀的分布到不同的城市,或许不会有现在的城市农民工问题。然而我国大量的流动人口被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四个城市所吸引。大量人口涌入少数城市,使其超过原有的承载能力,可能会导致这些城市不堪重负。这些地区的人均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拥挤的交通,住房等,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降低生活的舒适度,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过多的人口不利于城市良好环境的维持和城市文明的建设,降低对人们精神需要的满足。另外,拥挤的环境无形中增大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加压抑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再次是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从法律上确定了流动人口子女居住地政府要为他们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然而,农民工的子女是否真的能够像向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同样的待遇。既使外部环境相同,他们能够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更好的教育,这些背景离乡的孩子是否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教室里享受学习的快乐。由于家庭条件的差距,在于城市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创伤,这就容易引发他们内心的不公平感和自卑感,这也是造成新生代犯罪率高的原因之一。
最后是农民工进城给农村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影响。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是必然的趋势。但由于我国相应的农村土地制度尚不健全,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土地荒废或者耕种效率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另外,除去外出务工人员,留在农村的一般只剩下老年人和儿童,产生了老人无人照料,孩子无人教育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老人和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农村的受教育水平原本就落后,再加上缺乏家长的教育,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当然农民自身的发展也受到影响。另外,农村壮年劳动力的外流,也不利于农村乡镇经济的发展。如果农村乡
镇企业能够很好的发展,不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减轻了外出务工人口的数量,缓解了城市压力,农民工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上述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我国经济认出在快速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农民工问题仍将突出,并且随着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这一问题或许会变得更为棘手。因此,在加快经济转型的同时要加快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以保证经济发展能够顺利进行。而解决这一问题键就是大力支持农业经济产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各就各位”,一方面经济转型释放的剩余劳动力可以回到原本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企业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缓解了城市压力,农民工进城后给城市所带来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第三篇:关于珠海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调查报告珠海
关于珠海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7月28日~8月15日
地点:珠海
对象:珠海的工业和旅游业
方法:实践调查
人数:1人
珠海,浪漫的海滨城市。它是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和谐的人文环境,发展了旅游业、以高科技为主的工业、以及以加工为主的轻工业。纵然如此,发展中的珠海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修正。以下是我就珠海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的概况。
首先,我想谈的是工厂问题。珠海的产业主要是以经工业为主。比如说:包装、加工等等。位于珠海市白蕉镇高新科技园中的冠泰制衣厂便是这种性质的工厂。它主要负责缝纫、剪线、包装。从外观上看冠泰,它具备员工所需的宿舍、员工饭堂、娱乐场所以及宽大的工作场所。理论上讲,这家制衣厂给予了员工一定的自由和工作氛围。但是事实却截然相反。开始,我以兼职的身份进入厂内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践调查。在这里,我先介绍下员工的作息时间。早上八点开始要全部到位,除了中午和下午给予员工各两个小时吃饭休息,再就是晚上十点下班,这可是稍微好一点的作息时间。随着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比如说货物的出仓时间比预期的提前等,于是员工的工作时间也会随之增加。工厂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不间断的要求员工工作,原本合同上签订的合理的工作时间被当作废纸。员工之所以不敢上诉,大部分是担心被老板炒鱿鱼。剪线工的工资是极其低微的,这还要求在不剪坏一件衣服的基础上,否则被罚的金额比挣去工资高上几倍。很 1
不幸,我进入了剪线这个流水线。剪线布料的工资高低是没有人提前告知的,而
那些货物都是员工自己抢来的。道理很简单,要是员工一天都抢不到货,意味着
他今天的收入为零,并且还要求员工必须在岗位上,否则记为早退。既然是轻工
业,则其劳动价值几乎回归到资本主义社会,员工的剩余价值极其的微薄。厂里
规定,每周日放假,可就于货物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员工的周日是照常工作的。厂里还规定,如员工在工作时间里早退或请假,其当天被扣金额为日常工作
金额的两倍。这便是所谓的规定,可是因于生计问题,很多的员工只能选择沉默、忍耐,少数人则选择离开。
这便是我所接触到的冠泰制衣厂。像这种企业在珠海还有很多、很多。既然
它们所属的性质是轻工业,所以它们基本上回归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与我们一
直所提倡的和谐珠海格格不入,那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体制固然重要,但是以上诉实例为例,很多老板根本不把体制当回事,他们都以企业利润、利益优先,以员工的利益为后。个人认为,如员工遇到不合理时间安排、不公平待遇以及拖欠工资、不合理扣除罚金的时候可以选择向上级
反映。如果事情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理论上可以越级请示。再或是将企业投诉
到劳动局。员工的个人利益、生命安全理应受到保护。就珠海本身而言,应加强
对这些企业的管理,而不应该让步于社会上的“潜规则”。理应对员工的利益加
以保护,而不应该予于忽视。
以上建议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所以我希望珠海
市政府可以就此问题进行强有力的探讨。只有这样实事求是的为员工着想,和谐
珠海才能和谐发展。
第二,我想谈的是旅游业。珠海是个环境优美的浪漫城市,这一点在这里我不加以 描述。于是发展旅游业便成了珠海主要的经济发展方向。主要著名的旅游景点,诸如珠海渔女、圆明新园、梅溪牌坊、沙滩等等。这些景点不仅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也是值得一游的佳景。可是,当我们亲临现场的时候,不难发现,天壤之别。为了证实这种病态,我从拱北的风景区走到香洲。在此,就这些沿途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解剖。拱北是人流量较高的区域,其中有大型的地下商场、繁荣的莲花路等,可供游客消遣、购物。但是其中却掺杂着病态的特征。如: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珠海早在几年前就有文件规定不准在市区开摩推车。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人流量拥挤的地方我们依旧可以看到飞车一族,有的车主竟然用自行车拉客。这些都是交通方面的病态。似乎早已成为惯例。殊不知,却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对发展旅游业来说也很不利。珠海渔女,珠海的十大景点之一,被视为珠海的象征之一。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走在情侣路上,向着渔女迈进,却不禁叹气。路上尽是被游客丢弃的塑料瓶、果皮,就连海面上也浮着一片一片的垃圾。难道这就是优美的珠海吗?路边是一家一家的走鬼摊,它们占据着行人道,于是游客的线路与车道连为一体。行道上都是些销售员,他们会往游客手里塞满红红绿绿的商品单。不耐看或不中看的都被游客丢弃在街头巷口。访问过环保工人,他们对这种行为都十分反感,因为这既加重了他们的劳动量也对珠海的环境造成一定得影响。大多数行人对此的看法是厌倦。是啊,本来有很好的心情游玩,却被一张商品单扫了兴致。
面对这种过头了的习惯,我们又该如何做?首先是交通问题。我想这对于发展旅游业而言极为重要,也只有在井然有序的情况下,珠海才有基础谈和谐,谈发展。珠海的十字路口有待改进。举个例子,华发新城巴士站向前两百米左右有一个十字路口,却没有斑马线也没有红绿灯。可它却是交通要道,它连接
着住宅区和建筑工地,是工人必经的路口。由于这里的不规范导致交通不好,对司机和行人都是一件头痛的事。为此,交通局如果仔细研究好珠海路况和人口密集度,多设几个灯口,便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交通事故。
我们知道珠海的外来人口多,因与人口压力与就业问题,大部分没有一技之长的外来工会选择做走鬼生意。一些很简单的道具便是他们持家的家产。但是却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其中有食品的不安全性、卫生差、嘈杂的吆喝声等。建议珠海相关部门为这些摊主制定相关的体制,让它们得以正常的发展,进一步保护游客的身体安全。
另外一个便是人文素质问题。珠海的旅游业要想有个良好的发展势头,要具备很多因素。如创新意识、诚信度等等。其中在创新方面,斗门的“御温泉”是个不错的例子。所谓的创新包括旅游宣传、方式等。大陆的广告力度不算浅,但是其力度远不够深。所以我们应当加深宣传的深度、广而告之。另外旅游业中的诚信相当重要。在香港,打假行动向来很注重,香港商人因此具备了高一等次的素质,所以外地游客进入香港往往以相当放松的心态购物。如果珠海商人也拥有这种信念,那么对于游客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珠海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帮助,就单拥有信念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实际行动。所以我希望珠海相关部门可以真正行动起来,为珠海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
这便是我对于珠海的工业和旅游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简单概况。我认为我们应当勇于面对自己在发展中的缺陷,吸取其它城市的精华,去掉自己的糟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谈发展。
第四篇: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党的建设目标中提出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想要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首要需要改善的就是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我国农村的经济在近30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过快的发展也为农村经济带了许多的不便利。怎样才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村经济是我们现在探讨的重点。本文针对这一现状进行讨论,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字:农村;经济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迅猛,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底子较薄,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不能毫无阻碍的前进。发展过程遇到如下几方面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想要发展好经济的先决条件就是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然而我国面积广大的农村显然无法做到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一些村镇道路交通还没有修葺,无法保证24小时的供电。并且没有完善的水利设施,水利设施的老化造成了施工困难,无法抵挡水灾。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无法产生高效益高回报,并且都是小作坊式经营很难形成大规模。最后一点农村很难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换成为经济优势。农村的现代化设施刚刚起步很难跟上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高度发展信息化并没有给农村发展带来优势。薄弱的基础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农村的发展。这同时也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干部的职能。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进步我们发现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的定价不符合市场,过于低廉很难从中获取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土地承包的不稳定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短期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土地流转问题明显存在,不利于农业生产上规模,影响土地使用效率。
4.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农产品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然而发展较为迟缓的农村农业结构在高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越来越不合理。
(1)要从农村经济的全局考虑,农村的农业化发展比较单一,东北大部分的城镇均以种植水稻为主,并不涉猎于其他农副产品,并不向其相关产业转型,单一的种植一种农产品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很难提升农村的综合效益。
(2)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把握不够,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当今许多城镇已经开始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旧无法与农村经济完美的接轨,在一些区域调整上做的不是很到位。土地连片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也没有实际的突破,农业生产分散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形成凝聚力,没有得到既得利益,规模效益不如期望值。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面对现今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与实际状况相结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现今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状况,各政府部门应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对其的建设各级政府应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做重中之重。调整支出结构,将更多的支出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此同时,也要强化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与后续的收尾作用。合理使用每一笔资金,争取做到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利益。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
想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需要扩大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这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民的经济意识。在这种环境下更需要我们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强有力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强化管理方式,激发农民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要发展合作制经济,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强化新型产业模式,是加大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的力度,引导村集体与基层农技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展。
完善政策和措施,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对村级经济发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要从政策上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帮扶力度,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3.实行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农村农业想要得到长远发展,一定要保持土壤的鲜活。要充分利用土地的使用权,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只有用足用活土地使用权,才能使土地等资源增值。只有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才能更好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应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的新路子,采取土地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既挖掘了土地资源的潜力,又增加了农民和集体的收入。一要将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土地有序流转有机统一起来;二要出台一些政策和制定一套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程序、手续进行规范,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三要结合农村城镇化,鼓励农民放弃土地经营,转移到小城镇,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4.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扬长避短,着重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劣势产业。我们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多层次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提高。
5.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强化基层干部经济管理能力。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提高,强化对职员的培训。我们可以主要采取集中培训、针对培训等方式来加强干部的个人素质。具体方式可采取集中培训、定期培训、个别培训等多种形式。同时,干部自身要加强自觉学习,学习经济和管理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本领。
第五篇: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面临的问题
(一)业务拓展难。吸收存款有限而贷款需求无法满足。一方面,公众认可度低,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没有保障,加之营业网点较少,办理业务极不方便,影响存款业务的增长。另一方面贷款需求较大。很多在原有银行业机构贷不到款的涉农企业和个人纷纷转向村镇银行,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根据人民银行的最新规定“宏观调控意愿贷款”规模不得超过机构的注册资本金,凡超过的,人民银行将对其新设机构暂停一切金融接入服务,影响了其网点的建设和可持性续发展。
(二)竞争压力大。一是支付结算网络不畅。村镇银行没有自己的征信系统,尚未申请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同城票据交换也由中国银行代理,不能代扣代缴税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资金结算。二是业务类型单一。村镇银行业务范围仍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尚未推出有特色的区别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缺乏核心竞争优势。三是因政策鼓励各银行纷纷加快县域网点的布局步伐,新生的村镇银行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三)运营成本高。一是网点建设、日常开支大。村镇银行尚处于创业阶段,网点的租赁费用及装修开支成本高。二是服务成本偏高。村镇银行主要服务对象在县域以下的乡镇和农村地区,与其它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结构相比,业务笔数多、额度小、服务半径大,服务成本高。加之大多数农户缺少有效抵押物,贷款风险大,投资成本高昂,回报周期长。
(四)防险能力弱。一是内控体系薄弱。目前村镇银行尚未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仍照搬母行的制度办法,没有对关键风险环节进行标识和区分,风险控制措施缺乏操作性。员工也大多无银行从业经验。二是风险隐忧大。机制和人员的制约导致村镇银行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控压力大。同时,声誉不高,资本实力弱,一旦资金紧张,头寸不足,极易诱发流动性风险。
二、对策建议
(一)加快金融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以有影响力的方式,突出亮点,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增强公众信心,稳固存款资金来源渠道。二是丰富金融产品。不断探索研究“三农”金融产品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实现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差异化定位。三是打造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渠道。通过设立自助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等服务设施和提供流动性服务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加强与其他银行机构的战略合作,共享其他银行(包括发起行)的网点资源,提高自身的服务范围和能力。四是拓展金融服务产品品种。如代销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理财产品销售,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着力增加储蓄存款、提高村镇银行的知名度优化村镇银行经营结构、提高利润水平。
(二)完善内控建设,提高抗风险力。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切实防范各类风险。村镇银行必须按照“内控优先、提高效率”的原则,建立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内控机制,强化内部经营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各项业务经营的稳健安全运行,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同筹兼顾。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对员工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合规意识、尽职意识、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
(三)优化经营环境,提高政策扶持力。一是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出台相应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做到既“发展”,又“持续”。税收方面,建议在成立后的五年内减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并允许在税前多提坏账准备,减轻村镇银行外部负担。财政方面,对支持“三农”的贷款进行适当的风险补偿,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为村镇银行坚持支农导向、改善经营管理提供空间。二是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综合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适度放宽利率等货币政策,缓解村镇银行的经营压力;适当放宽金融服务系统的准入条件,促进村镇银行尽早直连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征信系统等金融服务系统。三是完善相关机制建设。加大法律和信用知识的宣传力度,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积极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加快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民专合组织等的信息采集与信用评级机制;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升村镇银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