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说课稿
2016-06-19 来源:易公教育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选自语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2课,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地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接受一次“爱”的教育;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表达真情实感的。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母亲的良苦用心包含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教学难点: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通过“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说教学思路
(一)上课之前,老师请学生们欣赏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然后抓住母爱是一堆细节,导入新课。
(二)了解儿子绝望的心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母爱,我以领读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史铁生绝望的心境中,为更好地品味母爱做铺垫。
(三)感悟母亲伟大的爱
这部分教学是重点,在此阶段,我围绕“从哪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母爱?”让学生去文中找、圈、画,然后抓住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几个重点句子去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让学生明白,爱就是一个个平凡的动作,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就是一堆细节。
(四)升华主题悟人生
抓住描写菊花的语句,引导学生品悟母亲“好好儿活”的内涵。
(五)拓展延伸
出示史铁生的成就,让学生品味母爱的伟大!再播放歌曲《母亲》感受母爱,赞美母爱。同时引导学生走进史铁生的作品,拓展学生阅读。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形象,又突出了中心:是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的爱心感召了绝望中的儿子,让儿子走出了绝望,好好儿活!
五、教后反思
(一)在这节课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他们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我主要采用接读、自由读、诵读、指名读、配乐读等读书方法,如体会语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抓住“扑”“抓”“忍”三个表示母亲动作的词,先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学生读得不到位,我激情描述,营造氛围,“此时的母亲身患绝症,已病入膏肓,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此时,她心里所经受的痛苦,远比肉体上的疼痛痛苦千百倍,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啊!”“可母亲没有你们说的那么精彩,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那万箭穿心的“忍”哪!所有语言都化作了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好好儿活”!真是意味深长啊!”,在我的激情描述下,让学生再来读这句话。我相信通过我的引导,学生能够走近这位伟大的母亲,感受母亲的崇高母爱,将自己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读书声告诉给大家。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书不是讲懂的,而是读懂!
(二)营造有利个性充分发展的情感氛围,形成共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自己分析,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在他们谈自己的理解时,我虽然也有引导,但同时又尊重了他们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使得他们从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三)评价产生激励,评价创造情境。课堂上,我始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当学生发言时,我并没有保持沉默,而是首先肯定他的大胆发言,继而努力、迅速地掌握发言者见解中的关键点进行评价,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评价不仅及时,而且形式多样。在评价的方式上,除了采用传统的语言鼓励外,我还采用了掌声鼓励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有可能是我预设的问题有点难度,让学生望而却步,以至于课堂发言还不够积极。
(四)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了现代技术的作用,多次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为课堂创设了良好的气氛。上课伊始,《母亲》的旋律在教室中响起,让学生能尽早地走进情境中,在音乐中,品味母亲广博深沉的爱。课堂上,理解母亲临死前的那些自然段时,我用悲伤的音乐《殇》作衬托,深深地打动师生的心弦。
总之,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的一些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集
六年级语文上册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秋天的怀念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章(组)
三、《温暖的记忆》
学习内容
《秋天的怀念》
学习内容
分
析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把生活中的小事串联起来,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作者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越是细细品味,我们越是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因自己的残疾而忽视母亲病痛的追悔,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由此而重燃生命的勇气与信心。
学情分析
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非常的自私冷漠,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更是漠不关心,不懂得感恩。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甚至仇视父母,仇恨生活,仇恨一切。看到这种情形,我觉得非常痛心。六年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能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的伟大与无私,及时的给学生进行一次爱的洗礼。同时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在感恩中理解爱,在感动中滋润心田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瘫痪、雁阵、侍弄、捶打、絮絮叨叨、豌豆”以及“暴怒无常、淡雅、烂漫”等词语。(课前预习完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的伟大的母爱。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热爱生活。
4、初步领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领会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的伟大的母爱,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热爱生活。
学习方式
方
法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学习准备
师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及作品的资料。教师:教学课件
学习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质疑,感情诵题。
1、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写的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师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3、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是呀!作者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他的母亲?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
4、感情朗读课题。(感情不够到位,再来一次)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正音、学字读词。
出示词语:瘫痪
捶打
雁阵
侍弄
絮絮叨叨
豌豆
暴怒无常
憔悴
翻来覆去
注意“痪、侍、捶、豌”的读音和“痪、捶、絮”的写法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展示互动。
走进作者,深入内心。
作者为什么会这么怀念他的母亲:要了解母亲,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
(一)了解作者,感受内心:(板书:我)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史铁生的资料。
2、师配乐(沉思曲)出示史铁生的照片。师深情旁白:这张照片上的人就是文中的“我”——史铁生。就是这样一个精神焕发的人,命运对他是残酷的,21岁那年,史铁生身患重病,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同学们,21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21岁,正是如花的时节,可以四处周游,可以到处玩玩,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二十一岁,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他的心里会怎么样?
2、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叙述儿子心里痛苦的句子。读出作者的心声吧。(注意评读)
作业: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互动。
一、直面母亲,感悟母爱。
(一)、师:就是这样一个长到二十一岁忽然截瘫了的唯一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关心照顾他的呢?画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学生找出以下句子,教师相机引导体会。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1)、这句话对母亲进行了什么描写?(动作、神态)
(2)、从悄悄地躲”、“偷偷”、“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请通过朗读,读出母亲的宽容和关心。(注意重读关键词语,融入感情去读)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这句话对母亲进行了什么描写?(动作、语言)
(2)、从“扑”、“抓”你体会到了什么?
(3)、从“忍”这个字,你体会到母亲仅仅是忍住了哭声吗?还忍住了什么?
(4)、母亲此时也是身患重病,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关于描写病重的句子,通过朗读读出母亲的疼痛、难受吧!
(5)母亲得的是什么病吗?你知道肝癌的疼痛会是怎样的?
课件配乐(沉思曲)补充:(肝硬化,人体内的水份不能外排,堆积在体内,肚子会越来越大,可见其疼痛难忍的程度。得这种病的人,脸色发青,生命不超过三个月。)
(6)、母亲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并且明白他活不了多久,儿子知道吗?他为什么有没有告诉他儿子自己的病情?
师小结:母亲这样做,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儿子“好好儿活”。
(7)
出示课件:在史铁生的作品中写到:“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事实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8)、感情引读:
师:是呀,我们从一个“忍”字,读出了母爱的坚强。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重的爱,一起来读读描写母亲劝我的话: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我们从一个“忍”字,读出母亲的用心良苦,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大家想想,史铁生因为双腿瘫痪,心情烦燥而发怒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母亲因为各种各样的痛苦交杂在一起而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是:(生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儿子着想,所以(生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小结:母爱是坚强、是用心良苦。一个“忍”字,饱含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一个“忍”字,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母爱。
3、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一个“挡”字说明了什么?
(2)、从“憔悴”一词你看出了什么?
(3)、“央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母亲要央求我去看菊花?
师小结:可见母爱是细心。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母亲为什么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师小结:可见母爱是小心。
5、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1)、从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小结:母爱是担忧、牵挂。
(2)、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学生朗读。
生:我和妹妹懂得”我俩在一块,好好儿活。”
(3)、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你发现作者的人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是谁让作者的人生态度发生了变化?
(5)、是母亲的“好好儿活”,让作者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敢勇地前进,让有缺憾的生命不再缺憾。,他创造出大量的文学作品,用笔代替双腿走出了一条非常人能走的路。对于“好好活”他是这样理解的:在他的《病隙碎笔》中写的话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至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课件)
(5)、浓浓的母爱让他一次又一次地怀念起母亲。在他的作品中写到:出示:“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从这些文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6、学生自由交流: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让你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二)、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1、出示幻灯片:这篇课文通过对母亲的(语
言)、(动
作)、(神
态)描写,让作者体会到了母亲的内心,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2、师小结我们要学习这种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课外作业:片段练笔: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师:母爱是一句暖暖的话;母爱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学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母爱了吗?请大家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几句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2、父母健在,我们该做些什么?
师小结:我们要学会关爱父母,感恩父母要知道“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何等的无奈与遗憾呀!
3、同学们,除了史铁生以外,还有很多不幸的人(课件补充:配乐(天使的眼泪)出示画面,师深情补白)
4、看到他们,你想说些什么?
5他们用坚强、乐观抚平了生命中的伤痛,史铁生在母爱的滋润下明白要“好好儿活”,我们大家更应该好好儿活。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再次朗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作
业
设
计
1、课外搜集有关史铁生的其它作品如《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阅读。
2、片段练笔: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3、找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板
书
设
计
秋天的怀念
理解
母爱中有
忍耐
尊重
挂念
我怀念
母亲
第四篇: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学生调研
课堂再现
以下是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前所做的学生调研。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圆的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一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扇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部分的知识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提高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把握教学设计的特点,课前我对我们班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
调研内容及形式
(一)问卷调查(全班35名学生)
1、老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图形一个圆形、一个长方形,把你手中的长方形和圆形的信息
提供给大家。
目的:调研学生的知识基础。
2、如果让你拿一把剪刀,要求你把圆形能转化成长方形,你能吗?
目的:调研学生遇到的困难后所采取的方法。
3、公园里准备在一块圆形花坛空地上铺草坪,要计算这块草坪的面积,你认为应该测量出
圆形的直径,半径这一组数据?还是测出这圆形一圈的长度即周长这一组数据? 目的:让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思考如何去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
(二)访谈(随机抽取10名学生)
1、老师出示两个图形,长方形和圆形,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圆形的直径是
4厘米,你能很快说出长方形和圆形的面积那个大一些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目的:调研学生对所学知识经验,以及遇到问题后所采取的方法。
2、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遇到困难时你愿意采取什么
方法解决困难(看书自学、询问他人、教师讲解、小组讨论、自己探索)?
目的:调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点。
学生调研分析情况
(一问卷调查(全班35名学生)
4、1、我们每个同学准备的两个图形一个圆形、一个长方形,把你手中的长方形和圆形的信息提供给大家: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课程:秋天的怀念
教学对象:七年级三班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生字词
二 能力目标: 正确 流畅 有感情的朗读散文,语句理解能力。
三 情感目标:体验伟大的母爱,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朗读 体验母爱 学会感恩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 作家生平,创作背景(导入课文)1 2 创作背景:在史铁生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秋天的怀念》为纪念多年关心体贴自己的却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课文。文中我的暴怒、对生活的无望和母亲的宽容、坚强形成强烈对比,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二 朗读课文
(学生互评,指出朗读中的语气,停顿和感情色彩)三 梳理全文
全文共七段,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事和议论。文章三次写到“看花”其背景和结果各不相同。
第一次是春天。因为我的暴怒无常,母亲力图让我快乐起来,提出去北海公园看花。我不但没有响应,还大发脾气,自暴自弃。
第二次是秋天。我勉强同意母亲看花的提议,但未能完成,母亲就突然病逝。
第三次也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公园看花,完成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我体悟到生命的可贵,决心坚强的的活下去。
注:文章写我的灰心丧气,任性无理,母亲的委曲求全,溘然长逝,两相对比。衬托了母亲的伟大,也流露出了忏悔的意味。这迟到的醒悟,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也是我坚持活下去的动力。
我与母亲的对话是全文的主体。作者善于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的表现母亲的情感。叠词的运用,口语化的叙述,是文章朴实自然,真挚感人。本文在结构上,用记叙与抒情交融的写法。在几次有关看花的记叙中穿插母亲生病,去世的内容,抒发了强烈的情感,从而生化了主题。
第二课时
一 朗读课文 二 问题探究
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表现?对此应该怎么样理解?
高兴不起来 心情不能平静。不管是什么都换不起我对生活的热情。
关键在于: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的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
本文写母亲提议在春天和秋天去北海公园看花,有什么深刻的意蕴? 1母亲提议春天去看花,是希望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驱散心中的阴影重新唤起生活的热情和信心;2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品质中得到启示,勇敢的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的活下去。3北海公园是我童年时经常游玩的地方,母亲希望这样的重游,能唤起我美好的记忆,让我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句子,体会其深层含义。
在一些反思和悔悟中变得成熟了。
找出第一段中叠词的运用,说说其表达效果。
悄悄地 :描写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
偷偷的 :表现母亲不想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的心理和情态。
红红的:含蓄的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痛苦 又无可诉说
去走走 : 口语化,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掩饰不住高度紧张的期待心情。
好好儿活:口语化表达,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朴实而真切,万千牵挂 与不舍,尽在不言中.5 文章标题“秋天的怀念”有什么寓意。
这是一个颇有诗意的标题,寓沉重与轻灵中。母亲在秋天病逝,带走了未能陪儿子去看菊花的遗憾,留下了对女儿的无尽牵挂。多年后的一个秋天,“我”在妹妹的陪同下,终于完成了母亲的遗愿,去北海看花,也以实际行动告慰母亲:她惦记的儿女都在按照她生前的愿望,坚强的活着。
三 课后感悟
四 板书
三次看花 1 春天 我 暴怒无常(砸玻璃 摔东西)
秋天 ↓
秋天 知道母亲病的严重
↓
为母亲去世而悔恨
↓ 多年后完全明白要坚持活下去
母亲 体谅宽容我的暴怒无常
↓
提议我去看花(病情加重了)
↓
再次提议去看花(母亲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