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新内涵
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新内涵
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吴献华摄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自1981年以来,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判断与表述。一经提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探索与实践的历程充分证明,我们党对主要矛盾的判识和把握,不仅直接决定着我国发展战略的选择,而且决定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十九大科学把握了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阶段性特征,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并对今后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全局性、历史性新要求。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新表述,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必将引发我国治国理政思想战略的转变。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新内涵,需要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双方即生产方与需求方,分别予以认识。一方面,从矛盾的社会生产方而言,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超速发展,我国已彻底改变了落后的社会生产局面。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业化:我国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产值超过了全球的三分之一;交通运输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铁已达2.2万公里,超过全球总和。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从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仍将维持6.5%以上中高速经济增长水平,在世界上较大规模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由此可见,从矛盾的社会生产方而言,在新时代背景下,仍旧沿用传统的“落后社会生产”表述显然与事实不相符,有失之偏颇之嫌,更与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精神相违背。另一方面,从矛盾的社会需要方而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重大的阶段性特征变化,人民群众社会需要发展变化更加迅猛、更加显著、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具体来讲,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从需要内容上看,更加突出非物质需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基本物质财富得到满足后,越来越注重非物质精神层面的满足,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第二,从需要层次上来看,生存温饱型需要得到满足后,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要。告别短缺时代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后,人们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烈,民主参与、诉求表达、利益维护、尊重、发展、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突出。第三,从需要的结构上看,综合性需要更加突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需要往往是单一且容易满足的。而在财富丰富的时代,人们的需要则变得越来越复杂且难以解决。如对生态产品的需要,就既包括了维持生存最基本的生态条件,又包括提高生活质量所需的高端生态享受。第四,从需要的主体上看,个性化需要更加突出。在社会财富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后,人们的需要不再是一个群体一种需要的单一主体单一需要,需要主体的分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多,靠提供单一产品满足很多人需要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个性化、多元化需要越来越突出,甚至每一个人都会代表一种需要。总体上看,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目前我国社会需求已经发生了结构改变:从总体性需求与供给矛盾转变为结构性需求与供给矛盾,从短缺社会中的生存型矛盾转变为丰裕社会中的发展型矛盾,从单一以物质为主的矛盾转变为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多元化矛盾。通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已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社会生产局面。但从生产发展水平上看,还不能满足日益多样化、高层次化、综合化、非物质化社会需要,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突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均衡发展。逐渐由不均衡战略向均衡发展战略转变,逐渐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发展不充分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发展质量。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精准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周松强(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市情研究中心主任)
第二篇:深刻领会发展内涵做好自身本职工作
深刻领会发展内涵做好自身本职工作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观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发展观就是科学发展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世界各国发展经验作出的最新理论概括,是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标志性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一个人,一个民族,是需要有一种精神寄托,需要有一种精神信仰的。这种信仰,就像树木庞大的根系,可以给树干源源不断的提供养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限信仰马克思共产主义,带领劳苦大众建立了新中国。今年适逢伟大的祖国建国60周年。举国上下都为六十年来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自豪。社会发展了,祖国进步了。而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每个人的适应与付出。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先进的科学思想来指导。今天的我们需要什么来支撑我们的精神?需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思想知识,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思想觉悟,这样才能与时代同步,与岁月同步,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如此。
一、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因为无论教育规模如何发展,但最终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是能否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完善育人体制,在学生管理上做好大与小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堵与疏的结合,逐步形成管理的纵横网络,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式管理育人模式,使得育人环境没有死角,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教师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是一个慢的艺术,是一个需要时间来检验的活动。作为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建设者的重任。因此,这需要教师有远大的目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也就是确立新的教育本质观、生活教育观,理解和关怀学生的生命世界,为学生的将来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和道德基础。
在不断的学习中,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开启着我的智慧,在告诉着我,要牢固的树立联系的、辩证的马克思哲学观,认真系统的学习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观点做到心中有数,以科研能力来促进观念的更新,以科学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在这一学习阶段,更加使我认识到一切都在发展中,一定要做好今天的工作,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师应该传授 “科学”的知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习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习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教师应该拥有良好的师德。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教师这一职业只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把科学发展
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有人把老师比作灯塔,是因为教师在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有人把老师比作灵魂的工程师,有人把老师比作太阳。这么多美好的比喻,实际上是因为老师肩负的责任太重要,所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来不得半点马虎。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党员,都时刻把自己的品德修养放在首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遇到问题,学会换位思考;遇到荣誉,不争不要,遇到困难,勇于承担。
五、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勇于创新。毛主席说:“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即使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已经了解得比较多的人,无产阶级立场比较坚定的人,也还是要再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新的世纪面临众多的挑战。新的世纪需要创新的人才。教师的创新素质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而要成为具有创新素质和有效实施创新教育的教师,就必须坚持不断的学习和勇于创新。作为教师,只有孜孜不倦的从社会实践和知识中汲取养分,不断拓宽知识面,才能出色的完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责任。此外,教师不要仅仅满足于学习现成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还要勇于在实践中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提出新见解,创造新途径。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同时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
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我们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六、教师应该关注后进生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个别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障碍。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学生作为我教育的对象,我是否以一个需要我尊重的“人”来对待他们?首先教师要多用微笑教育,让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鼓励他,感染他。本周二的下午,我向学生征求意见。一个孩子写到:“老师,多笑一笑。你的笑容是最美的。”是啊,我们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笑容不是我们最需要的吗?其次多用赏识教育。赏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赞扬、鼓励的语言,也可以是爱抚友善的动作,可以是欣赏赞许的目光。最后是理解教育。真正的理解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彼此相互理解,开辟出特色化的素质教育道路,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最终就是真正关怀学生,就像对待学生犹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要把学生真正的放在心上,走进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去认真的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在他们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努力学习,愉快生活,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简述我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准确把握我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国际地位的含义: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在过去30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或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准确地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客观说,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几个世纪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发展的道路,将现代化规律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08年,中国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三,2009年将超过日本,约5万亿美元,升至世界第二。(1978年中国GDP总量3645亿元人民币,到了2008年是30多万亿元人民币,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1978年只有百分之一点多,2008年提高到7.25%。人均GDP1978年只有381元人民币,到了2008年达到22698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1978年只有206亿美元,2008年达到2万多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1978年只有1.6亿美元,2008年底达到2万亿美元,已排世界第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首先取决于综合国力,所有这些数字都体现了中国实力的变化。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2007年首次超过美国。据联合国发布《2009年经济报告》显示: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能仅为1%,而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为7.8~8.9%,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由2008年的22%增至2009年的50%。(3)其他主要国际力量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
美国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质疑。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大,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增大。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决定性力量。
⑴中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
⑵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有关举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①在面临巨大困难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公司贸融资计划,首批提供15亿美元融资支持;③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地区金融合作和贸易发展;④组织海外大型采购团,显示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坚定态度;⑤承诺落实中非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各种援外举措,增加对外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等。
⑶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敢行动。展现了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与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样,中国成为重要的稳定力量;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认为危机后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将进一步提升。
变化
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牵动世界格局走向,正从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凸显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上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未来数十年里,中国将与美国并肩成为世界两强。” 变化
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新自由主义碰壁,西方主流媒体认为,当前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并主导世界后遭遇的最大一次挑战,集中暴露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深层次缺陷,呼吁对21世纪的资本主义进行重大改革。美欧日陷入同步衰退,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亮点。国际舆论普遍关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势头,认为中国政府采取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行动快、见效快。美国《新闻周刊》置评,中国是此次危机中“唯一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这彰显了“中国模式”强大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高盛公司称赞中国是在当前危机中“凭借自身政策第一个创造经济转折的重要国家,为世界经济绘制了一种蓝图”。
一些国际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展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萨克森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和做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肯定,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结论:总的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第四篇:新《党章》 新变化
新《党章》 新变化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它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我们党在1921年召开了一大,由于当时条件限制,一大提出并制定了党纲,但没有来得及制定党章。第一部党章是党的二大制定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二大以后的历次代表大会(五大除外)均对党章作出不同程度改。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五大未对党章进行修改,会后由中治局对党章进行修改。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30年来,在保持党章基本内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这样算来,党的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应是我们党诞生以来第16次修改党章。在保持党章基本内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 化对党章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把科学发展观明确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
《党章》修正案总纲部分第七自然段表述为: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人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二、新增写“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实完 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党章修正案总纲部分第八自然段开头一句表述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这一完整表述对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增写“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段落,把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四、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内容
突出强调了坚持改革开放。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增写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内容。
五、与党章总纲部分相衔接,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增写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新内容。增写“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内容。新形势下,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增写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的内容。
六、党章修正案总纲调整和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增写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增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充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增写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修改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党章修改的历史,是我们党91年伟大发展历程的缩影和展示。一是展示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伟大历程。二是展示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伟大历程。三是展示了我们党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的新创造、新经验,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伟大历程。
台前县委党校 牛红稳
2013年8月13日
第五篇:学习廉洁手册 深刻领会内涵
学习廉洁手册
深刻领会内涵
--谈对干净干事的几点体会
干事干净管理法在我矿实行已有半年的时间,经过认真的学习集团公司《廉洁文化手册》,深刻领会其内涵,扎扎实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下面谈谈自己对干干净净干事的几点体会:
“干事”,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想工作有思路、有点子,干工作有魄力、有办法,在工作中体现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种追求
“干净”就是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利不沾。“干事”,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想工作有思路、有点子,干工作有魄力、有办法,在工作中体现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种追求。
干净,讲的是廉洁奉公的问题,是领导干部的执政之德。干事,讲的是勤政为民的问题,是领导干部的执政之要。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以“干事”为“干净”开脱,或者以“干净”为不“干事”遮羞,都是错误的。
一个政党,如果经济搞不上去,就会失信于民;如果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蔓延,即便是经济一时搞上去了,同样也会失信于民。
一个干部,如果自身不干净,在干部群众中就没有威信,腰杆也硬不起来。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从,对歪风邪气也不敢理直气壮地抵制,这样的干部能干成事吗?我看不但干不成事,早晚有一天会出事。
干干净净干事就是要对国家法律、党的纪律心存敬畏,对人民群众心存敬畏。如果满不在乎,早晚要出事。
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世事怎么变化,灵魂不能浮躁;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再多,人生步子不能乱套。
没有矛盾,没有困难,一切都顺顺当当,这样的工作谁不会干?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干什么!各级领导干部要像打仗一样干事业,要有敢于在困难和强敌面前“亮剑”的精神。
要在解放思想中实现干干净净干事。坚决克服自我满足和盲目乐观,强化敢想敢干和敢为人先的意识;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懦夫懒汉心态,强化知难而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抢抓机遇的意识;克服因循守旧和思想僵化,强化勇于变革和敢于突破的意识;克服狭隘封闭和目光短浅,强化开放合作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努力做到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永不僵化、永不懈耽永不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