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论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校园发展(汇编)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21-71483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5 21:10: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论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校园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校园发展

[内容摘要]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在建设校园文化时, 最重要的是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可以有效地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诸要素,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对影响学生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具体操作,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立足学校基础和社会发展现实,站在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做好校园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促进它们和谐、协调、顺畅地进行密切配合,促进校园文化的提升。

[关键词] 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故我们必须下力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做为农村小学的我校在重建学校新文化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创建育人条件。

学校建地面积较小,如何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投入少量的资金,而又能够彰显校园文化,创设育人环境,是我校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

1、外部环境,此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主阵地。从校门口进来一眼就能看到对面西围墙的“百年大计、科教兴国”,东面的白墙红字:“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及党的教育方针;南面围墙的钢砖文化长廊;北面教学楼上的学风:“博闻、善思、乐学、求是”;教风:“严谨、博学、爱生、敬业”等文化布局。

2、主题文化长廊,根据学校布局开设出四大主题。

a、爱国、爱党以彰显办学理念的“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外设置橱窗板报宣传政策方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素质。

b、文化墙:开设文化墙既有利于校园环境建设又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利用学校走廊的名人名言与挂像到走廊楼梯间的学生书画作品欣赏,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更融于学校环境治理,一举而三得。

c、运动:活动使其告知学生,既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更要注意安全。d、景点:“爱护花草树木”,“小草也是有生命的,请足下留情”等警示语。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

美丽优雅、清洁舒适、宽敞明亮的校园能使人心境愉悦;高大美观、新颖别致的教学楼能使人充满自豪;各种体育、文娱设施能让人身心活跃,积极向上。这样的环境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学生耳濡目染,会自觉去珍爱它,并乐于在这大好时光中努力进取,茁壮成长。这是形象的魅力,是美的引力。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

二、加强快乐课堂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课堂是学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阵地。我们在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的同时,还大力倡导个性张扬的快乐课堂文化。我们充分利用教学楼内的电脑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及室内配套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从而张扬了学生个性,构建了快乐课堂,丰富了课堂文化。

电脑课,每星期每班学生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轮流学习电脑基本操作技能。使原来弹泥球的小手,如今也能较熟练地操作鼠标、键盘,他们学会了在电脑上画图,为电脑设置一个个性鲜明的桌面,学会了打字、列表,学会了娱乐,从而感受到了电子计算机的魅力。

科学课,老师总是带领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际操作,让同学们在亲自操作中发现科学的奥秘,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知科学世界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美术课,同学们在专用美术教室里学习,美术教室里展示着学生优秀的作品,学生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构图、着色、素描、水彩画、水粉画„„

音乐课,同学们在音乐教室里和着优美、动听的钢琴声,学唱每首歌曲,在音乐的熏陶中提升审美情趣。

„„ 正是因为我校全体教师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发、整合教育资源,才创建出了快乐的课堂文化,优化了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了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摇篮和张扬个性的舞台。

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1、“校园舆论”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符合学生兴趣浓厚的特点,这样才能创造性发挥其个性品质,完善其人格,培养其才干。如:开展合唱、舞蹈、绘画、手工制作、朗诵德育诗词以及体育活动等。这样把“烂漫的童年”还给学生,把“永恒的童真”还给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他们不但不会荒废学业,而且大大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使学生与不健康的环境隔绝—这种“隔绝”不是源与命令,而是学生的自觉抉择,有利于促成其个性品质发展和良好道德的形成。从古往今来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的教育使他们完善自我,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我们还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以及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等宣传阵地,每月表扬一名先进教师和突出学生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积极构建学校育人环境,增强环境的文化因素和育人的感染力。

2、“和谐人际”文化建设。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3、“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们建立健全了一些规章制度,如:《教师考核考评细则》、《教师值日制度》、《教学月工作检查细则》、《班级管理细则》、《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等等。用这些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校风,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生活的开展与落实。制度的制定并不难,难的是怎样落实。在全国兴起的‘日清’精细化管理的今天,我们学校也不甘示弱正在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推行‘日清管理’。目前我们主要从两块抓起:一块就是少先队组织的协管员对卫生、两操、行为规范、红领巾的佩戴等工作进行日清管理,一天两查,两公示,即早上、中午各查一次,在公示栏公示、利用课间操再公示一次。然后记录在案,一周一总结一月一兑现,从而达到校园里时时处处无一片纸屑,无一人疯打现象,形成学生之间的人文和谐。第二块是利用教导处对教师的备、教、辅、改、考、研、评七个常规工作进行日清、周清和月清,即对出勤、上课进行清,对教师的备、教、辅、改、考、研、评进行周审和月清。采取周审签、月总结考核打分。这样一来每位教师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检查量化打分形成了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管,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之间的人文和谐。在校园里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和谐之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和谐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校园里和谐的人文文化也就形成了。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需要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需要一个逐步积淀的过程,今后,我们将在市教育局、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竭尽全力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强交流,扬长避短,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软实力—苏增海《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4期

2、让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生素质发展—曾利强 《科教新报》2011年4月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题目:《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校园发展》 单位:南安市溪南南侨小学 姓名:王振军

第二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实施“一二三四”工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程河镇中心小学 乔小磨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方面,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环境日新月异,营造出了爱校乐学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安全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习惯,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学校先后被授予“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最佳文明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园林式学校”等数十项荣誉称号。下面将我校关于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一些做法向领导同志们作一汇报:

一、突出“一个主题”,即突出德育工作这一主题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希望工程,是造福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作用,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每学期开学后,学校领导班子都要召开德育工作专题讨论会,研究制定德育工作目标和计划,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实行教师师德在评先表模、评优晋级中的一票否决机制。同时,把德育工作贯穿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之中,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二、确保“两个到位”,即确保人员和资金到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始终确保人员和资金两个到位。首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四条线”管理,即“书记、政教主任”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校长、少先队辅导员”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学生会、班主任”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派出所”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员网络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网络建设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其次,为保证校园文化所需资金,学校领导参谋到位,汇报及时,宣传得力。即从“三勤”入手,“手勤多写”,在村交通要道,群众易聚的地方刷写标语,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嘴勤多说”不厌其烦地找区教体局、镇中心学校、村党支部、村委会当“说客”,讲外地经验;“腿勤多跑”不分白天黑夜,节假日,还是星期天,一有空就往领导处汇报工作,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在“三勤”的力量推动下,我校先后筹措资金3万余元,学校用这些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能顺利地进行和发展。

三、优化校园“三境”,即优化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和视听环境

校园是知识的殿堂、智慧的摇篮,是学生渐长、品德渐成的主要场所;校园应当是少年儿童的“学园、乐园、花园”。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可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得感染和熏陶。我十分欣赏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的治校理念:“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学生不要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好觉得愧对于老师、家长……

在优化校园环境上,通过“普九”建设和每年春季的绿化、美化工作,我校校园内已栽

种了雪松、水杉、冬青、石楠等数百棵树木和牡丹、月季、白玉兰、广玉兰、紫微、香樟、枇杷、桂花、探春、黄叶绿等30多个品种百株名贵花木,培植了数百平方米的草坪,并已建成了“四林”,即水杉林、银杏林、梨树林、桃树林;达到了“四有”,即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实现了“四化”,即绿化、硬化、净化、香化;美化了“四区”,即教学区、运动区、绿化区、生活区。通过绿化、美化建设,大大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品位,使校园景致园林化,一景一物都折射出知识文明光芒,富有育人之意。近年来,学校先后投资3万多元,大力兴建快乐活动设施,为丰富学生生活,开展娱乐活动,提供了便利。在优化班级环境方面,我校14个教学班都做到了“五个上墙”,即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的“五旗”上墙;校训、校规、班训、班规上墙;《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上墙;名人名言、名人画像上墙;“八荣八耻”教育内容上墙。每班设有图书角,办有黑板报、手抄报,及时更换内容;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去秋,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程河镇中心小学学生守则》,此外,我校还制定了《小学生德育评比量化细则》,张贴教室,实行日清管理,每月从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等十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量化打分,学期末评出“十佳好少年”,予以表彰。在优化视听方面,我校制定了校训、校徽,明确了校树、校花、校歌,在学校大门两侧及校园围墙外明显的位置书写、绘出催人奋进的标语和图画,在教学楼每个走廊悬挂名人画像,在校内醒目的墙壁上粘贴中国地图、万里长城、教育方针等巨幅教育宣传壁画,教学楼前的两个橱窗定期更换内容,及时展示学生的习作、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作品,图书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文体器材保管室、荣誉室、微机室经常向学生开放。学校还建起了“红领巾广播站”,及时宣传好人好事,购买了彩电、音响等娱乐设备,先后成功地举行了小学生卡拉OK大赛、红军歌曲演唱会等多次文艺活动。经常做到广播里有声,橱窗里有影,版报上有字。这样,学校和班级,教师和学生;齐抓共管,上下一致,形成了一种强劲的文化合力,以整洁、优雅的环境,促进了高尚、文明校风的形成。

四、注重“四个结合”,即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课外兴趣活动、文明行为习惯、创新实践能力相结合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为构建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学校重点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经常利用国旗下讲话、举办法制报告会、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安全教育月、举办“我为校园添光彩”演讲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利用晨会、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通过“示范学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等创建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熏陶作用,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坚持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坚持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师德标兵”“优秀少先队员”“先进班集体”等评比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校报、橱窗、标语等,大力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深入挖掘、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举行了“荣辱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开展了“告别粗俗、埋葬耻辱”的塑形活动等。通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全体学生形成了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精神风貌。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外兴趣活动相结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抓好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强化活动课程的研究与管理。

(一)是健全活动网络。

(二)配齐活动课教师。

(三)制定相关制度。为保证活动课程的开展,学校坚持“五落实”:课表落实,内容落实,目标落实,效果落实,评价落实,每学期结束时,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兴趣小组负责人和活动课教师进行量化打分,作为教师的考核依据,有效地提高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质量。2006年5月13日和11月10日,我校举办了小学生特长竞赛,项目包括歌舞、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共评出五(3)班等8个优胜集体,对105名获奖小选手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此外,我校还举行了冬、春季运动会、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多项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予以奖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是校园建设与文明习惯相结合。几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训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学期初,学校要求各班教师对新生的礼仪、生活、学习等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反复地指导和训练。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道德实践,从小事抓起,严格要求,并不断检查和矫正,防止反复。与此同时,学校还制定了《班级量化考评细则》《优秀班级体评选标准》《程河镇中心小学学生守则》等,从卫生、绿化、班纪、路队、“两操”、安全、活动等方面对学生实施规范化的约束,并通过设立文明监督岗、卫生大检查等形式,发挥规范的督导制约作用。学期末,对评选出的“三好学生”“优秀班集体”,学校都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我校还立足校园文明建设,注重发挥校风的熏陶作用。学校以卫生、绿化为突破口,以健康、活跃、高雅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坚持开展“快乐校园十育人”,“一日十好”,“天天净”等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染和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能力相结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校园管理中,我校坚持在教学楼的四个楼层设立“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为领导、教师、班级出主意,想点子,参与管理。学校采纳刘雪丽同学的建议后,在大门口设立监督岗,学生乱买零食的现象得到控制,四个摊点很快撤走,使这一困扰学校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自“悄悄话信箱”设置以来,共收到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近千条(件),学校均给予答复。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创编校歌、班歌,设计校训、班训。自办板报、节目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思维,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化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弦和,则音美;人和,则业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校园文化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服务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存在着一些困惑,如受税费改革和“普九”债务的影响和制约,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无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维护;由于受不良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一些家长或监护人在教育子女观念和方法上存在的误区,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阻力,有碍校园和谐,等等。今后,我们将在区教体局、镇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竭尽全力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强交流,扬长避短,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三篇: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是人生求学路上新的起点,也是培养个人修养的最好契机。沉浸在和谐的校园中你就会发现:原来和谐是一种熏陶,一种感觉,一种氛围。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命带来温馨,这种美就是和谐之美。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也将是一个永远的主题。

我们讲和谐,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谐呢?它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歌曲中唱道:家合万事兴。可见,中国人民对和谐的殷切期待。既然如此那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校园也是众望所归了。

和谐发展的理念只有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下才能渲染出氛围,寻找创建和谐校园的途径就要从其组成说起,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探询和谐就要从自然和人两方面说了。

自然的因素即自然环境,创建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我们学校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无不是俯拾不完的美丽,清新的空气中荡漾着和谐温馨的气息,那么心情会像阳光般灿烂,思想像雄鹰般翱翔,同时迸发出青春激昂的火花!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历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放眼现在,各高校也以环境优美为亮点,想必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茵茵绿草,莺莺鸟语让我们陶醉,亭榭交错,山水相映让我们痴迷。沉浸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人的因素,人是万物之灵长,是世界的主导。和谐的人文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都属于人文的范畴,是和谐校园的灵魂所在,因为一定程度上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来的重要。

首先探讨人文环境,教师们博古通今、旁征博引、儒雅的气质和风度时刻吸引我们以其为榜样,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内涵。人文环境是集体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校园里充盈着优雅和谐的氛围,徜徉其间,熏陶渐染,人的心灵也会美化,潜意识里的自尊自爱被唤醒,达到和谐,岂不易哉?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校园的和谐。大学里学生之间的接触比较频繁,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会使校园融洽起来。在温暖的关怀与真切的感动里生活,心灵与心灵之间碰撞出心之相映的清脆,难道不是很美的事吗?

最后,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像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的伸展,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如鱼得水,畅游知识的海洋,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让我们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如果没有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无疑是一片荒漠,而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无声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是难得的甘露,从最微妙最深刻的方式进入灵魂深处,滋润干涸的心灵。

和谐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令人惊艳,令人回味,和谐是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深藏不露,飘逸于浮云之上。它会给空虚的心灵带来希望,给懵懂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灵魂带来自信。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

第四篇: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对于韶师这类新办院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这就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这应该成为我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大学应有大爱,大学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级和年级。我校升格以来,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韶关学院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了日常行为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校学生干部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培养了一批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很不错的学生干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应该指出的是,“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我们也绝不能用“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减少随意性行为,只有这样,秩序规范才能得到强化,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才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对重要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决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行之有效的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并辅之以保证措施,这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大学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 提高各层次领导的整体素质和亲和力,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我校各层次领导班子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在班子内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凝聚的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应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近年来,我校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选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给教师“充电”的空间、发展的机会,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我们教师的内部动力。我们还加强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决定》等文件,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教师主人翁意识增强,就能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领导的示范作用,群众对组织,对领导就会多讲一点服从,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也会多一点自律,多一点修养,何愁校园不和谐?

三、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是我们办好大学的法律依据,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广大师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范,要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校园法制教育,既要使全体师生懂得如何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达到我们建设“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师范专科学校”的目标。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学习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韶师是一所历经百年并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名校,被原广东省省长朱森林誉为“粤北革命的熔炉,岭南教师的摇篮”。长期的师范教育文化积淀,使她显现出浓郁的“德高人之师,学高人之范”的校园文化氛围。进入高校行列后,更应将这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我们要建设和谐的韶师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弘扬韶师精神,彰显我校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依山傍水,绿树成阴,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6%以上,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

近年来,我校在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生态教育和环保活动开展得比过去更普遍,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绿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学生环境意识,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正在形成。学校还为学生开设了《环境、社会与人》等选修课程,学校教研室还组织教师举办“人口与环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等专题讲座,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广大教师应成为建设生态化校园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率先垂范者。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讲究实效,坚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学生绿色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就能营造出浓郁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态氛围,一个园林化、生态化、最适宜读书和生活的校园环境就能形成。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韶师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韶师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第五篇: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广大师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范,要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校园法制教育,既要使全体师生懂得如何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达到我们建设“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师范专科学校”的目标。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学习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韶师是一所历经百年并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名校,被原广东省省长朱森林誉为“粤北革命的熔炉,岭南教师的摇篮”。长期的师范教育文化积淀,使她显现出浓郁的“德高人之师,学高人之范”的校园文化氛围。进入高校行列后,更应将这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我们要建设和谐的韶师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弘扬韶师精神,彰显我校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依山傍水,绿树成阴,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6%以上,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

近年来,我校在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生态教育和环保活动开展得比过去更普遍,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绿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学生环境意识,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正在形成。学校还为学生开设了《环境、社会与人》等选修课程,学校教研室还组织教师举办“人口与环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等专题讲座,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广大教师应成为建设生态化校园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率先垂范者。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讲究实效,坚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学生绿色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就能营造出浓郁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态氛围,一个园林化、生态化、最适宜读书和生活的校园环境就能形成。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韶师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韶师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论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校园发展(汇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