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创新便民服务机制 打造优质服务平台[合集五篇]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21-113654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2 20:06: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创新便民服务机制 打造优质服务平台

创新便民服务机制

打造优质服务平台(202_年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镇在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我们知道,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是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行政效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对此,我镇一直高度重视中心的建设,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中心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坚持“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服务设施。我镇便民服务中心原在镇政府院内临街的两间门面,空间狭小,遇到逢集前来办事的群众较为集中时,中心内便拥挤不堪,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为民服务的需求。去年11月,**综合农贸大市场投入使用后,镇党委政府积极与大市场协调,租赁了市场内一处两层楼房作为便民服务中心新址。搬迁后的便民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我镇先后投入50余万元完善了硬件设施,设立了布局合理、空间宽敞的服务柜台,民政、居保、医保、财政、计生等11家单位集中入驻,为每个窗口统一配置了电脑、办公桌椅和档案柜,在服务中心内设置了两块大型LED显示屏,把小麦、玉米良种补贴,低保、五保、大病救助等民政事项办理流程,城乡医保报补手续,城乡居保参保流程等各类惠农政策在显示屏上滚动播放,既方便了群众咨询,又提高了中心办事效率。中心还设置了休息区、茶水柜、报架等服务设施,为到访群众提供温馨、舒适、快捷的办事环境。

二是注重创新工作机制,提供便捷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在需要办理解决事务时,大多不知该找哪个部门处理,一部分人路没少跑、话没少说,可问题最终不一定得到圆满解决,一肚子怨言。由此可见,原有仅限于为群众代办各项惠农政策并提供相应咨询的便民服务中心,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农民群众对政府服务多元化、便捷化、优质化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镇积极学习借鉴,创新工作机制,实行“一个窗口两块牌子”,创造性地把便民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合二为

一、整合在一起,在便民服务大厅内增设了司法、人民调解窗口,在二楼设置人民调解室,配备两名专职调解员,专门负责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和化解,实现了服务中心为民办事和为民解忧的双重功能,使其真正成为便民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另外,我镇还不断健全规章制度,相继研究出台了《首问负责制》、《AB岗工作制》、《流程转办制》、《责任追究制》等多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理事,确保了中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注重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我镇在着力改善中心硬件条件的同时,同样注重软实力的提升。优化了人员配备,安排一名副科级干部兼任中心主任,选派素质高、业务强的干部到中心工作,对入驻人员进行了岗位培训和礼仪辅导,要求所有人员都要树立窗口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强化了外部监督,将中心的所有服务事项、办理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联系方式,制成告示牌予以公布,并设立投诉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严格了考核奖惩,建立中心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业务办理、服务规范、举报投诉等情况的督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与窗口部门的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我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立,解决了群众办事“地点难寻、干部难找”的局面。通过中心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使服务中心成为我镇文明程度最好、服务态度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窗口单位,真正起到了便民、利民的功效,方便了百姓办事,改进了干部作风,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现了群众、干部、政府三满意的局面。为此,我们有四点体会:

一是提高了办事效率。中心的建立,使过去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办成的事,现只跑一个中心就能办成,变进多家门为进一家门,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找为一次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节约了行政成本。

二是规范了办事程序。中心制定了“热情细致、高效服务、依法办事、清正廉洁”的服务守则,要求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坚持以办事方便不方便、公正不公正、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都要认真对待,并把各项事务的办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规操作。

三是优化了发展环境。中心建立以来,不仅使全镇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也让普通群众清楚的知道每个干部的职责,从而促进了部门之间协作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有效地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四是密切了干群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办事不公开、不公正、不方便,加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的存在,群众意见很大。中心的组建,使干部集体树立了“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的服务意识,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及时疏通群众积怨,彻底改变了过去基层站所各自为阵、惟我独知、惟我独办、惟我独揽的状况,有效改善了干群关系,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需要和社会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办事效率有待提高、各窗口工作衔接有待加强、规范化服务有待改善等。对此我镇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注重学习其他乡镇好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加以整改,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方法,增强服务活力,提高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创新打造优质服务

客户服务班-创新型服务班组

创新成就卓越,班组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谋求发展。客户服务班就是在激励班组成员不断创新思维和实际行动中,坚持科技与人才同步创新,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打造创新型服务窗口。

一、创新培训方式:

客户服务班,普遍年轻化,学历高,实践经验少,同时也是新入局大学生,特别是女职工的培训基地。根据这个特点,班长李鸥将培训和学习放到了首位,结合具体工作及新上线的SG186系统,制定了“老带新”、“一带全”、“三个一”“内部轮岗”等一系列创新的培训方式。

二、创新服务流程:

没有不对的用户,只有不对的服务。在“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宗旨下,甘供客户服务班利用QC小组活动时间,集思广益,创新了服务流程,实施两个“预约制”。

1、分配预约制,针对大多数用户都是集中在月末更换发票,用户排长队等待的时间长的问题。采取分配预约制,根据用户的缴费方式,安排他们下月更换发票的时间。

2、登记预约制,在打破界限化,所有窗口统一受理相同业务后,在受理业务的过程中,咨询是用户办理业务的第一步,所以甘供客户服务班利用与客户打交道的第一时间,根据客户办理业务的性质为其预约办理时间。

经过两个服务机制的创新,缩短了办理业务的整体时间,缓解人流高峰,使得营业厅秩序井然,客服满意度持续上升,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

三、创新班组“小环境”建设

班组就是职工在企业的家,温馨的家才会有温暖的笑容,才会有真诚的服务。班组的“文化墙”,是班组成员建设精神家园的阵地。墙上分为学习园地、生活园地和客服之星几个板块。学习园地中不断更新班组培训学习的资料、学习培训考试的照片;生活园地则用五颜六色的彩纸书写着员工们的服务心语及班组周末活动的温馨图片。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让客户对我们的服务人员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和监督,客户服务班每月评选出服务之星、微笑之星、文明之星等不同角度的班组明星,将照片张贴在客服之星小栏目中。一张“和谐全家福”用浓厚的“亲情”氛围感染了班组员工,一下子让班组有了家的温馨。

在不断地努力、创新、完善中,客户服务班已经从以前那个名不见经传见的“小窗口”变成了客户源源不断的“大门户”,于此同时,得到了政府与人民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了国家“全国用户满意明星班组”、大连市颁发的“诚信温馨窗口”“十佳窗口”等多项国家、省、大连市荣誉。

第三篇:创新机制构建平台

创新机制构建平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磁县县委抓实科学理论武装这个“灵魂”,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放在党建乃至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扎实抓好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推动了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干部思想观念的大更新、大解放、大提高,提升了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着眼激发动力,构建长效机制。

把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作为抓好中心组学习的基础工程,强化全员学习意识,形成了以县委理论中心组为龙头,以乡局理论中心组为阵地的理论学习网络。

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县委对中心组学习严格规范,明确要求做到方案实、方法活、考评严、档案全。每年严格落实“六个一”制度,即 “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月读一本组织推荐的好书、每季度举办一次专题讲座、每季度撰写一篇有份量的调研文章、每年举办一期领导干部读书班、每年举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中心组成员要求做到五有:即“即: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记录、有学习考勤、有学习笔记、有学习心得。在组织安排上,县委中心组每年年初做出学习部署,并将其与各级班子建设的目标管理、考核和选拔任用直接挂钩。对个人自学,县委理论中心组列出重点阅读书目和

推荐阅读书籍,每年1月底前向上级党委组织、宣传部门专题报送上一学习情况总结和本学习计划。有重大学习任务时,县委中心组先行一步,县委中心组成员带头参加学习,各乡局党委中心组结合各自实际,也创新出许多好的做法。县地税局“创建学习型机关”先进经验做法在全国地税系统推广。县委党校“干部学习超市”经验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明确学习主体和服务对象。一是编好学习辅导资料。县委理论中心组创办《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资料》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参考学习,指导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抓好学习。二是整合理论宣讲资源,以县理论宣讲站为龙头,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宣讲网络,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等基层单位,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和形势政策教育,及时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送到千家万户,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三是组织好经验交流。通过每年在全县范围内评选10个优秀学习型党组织,评选100名优秀学习型党员,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创新创业氛围。

加强督导检查和考评。县委下发了《中共磁县县委关于在全县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中共磁县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大兴学习之风的意见 》和《关于在全县实行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理论学习巡听制度》。对各

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了明确的要求和科学的部署。自今年以来,县委理论中心组对全县30余个乡局理论中心组进行了督导巡听。县委理论中心组成立了理论学习巡听小组,定期对全县乡局理论中心组进行督导检查,每次巡听后,巡听小组对本次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年终形成综合报告,上报有关领导。同时要求各乡局理论中心组学习每年不少于15次,并将每次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县管干部个人理论学习报表》,上报县委宣传部。

二、着眼提高质量,创新学习形式。

坚持务实与务虚相结合,积极完善理论学习的平台,探索理论学习新途径,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立足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打造7个学习的平台,努力实现党组织、党员、机关干部和市民学习的全覆盖。

1、开设“理论大讲堂”。

2、创办“市民大讲堂”。

3、开办“干部学习超市”。

4、创办“磁县发展论坛”。

5、建立“青年干部学习研究会”。

6、组建“理论宣讲团”。

7、开辟“院校合作”新途径。

走出去,请进来,拓展开放式学习的平台。近年来,县委主要领导带着“理论课题”思索,带着“实际问题”考察,多次率团到上海、山东、石家庄等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项目对接,城市化建设等,寻求科学发展的新突破。并先后分四期组织200多名科级干部、优秀青年干部到清华大学参加经济和公

共管理研修班。

借鉴先进经验,创新理论学习新机制。今年,我们针对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上热下凉、上紧下松现象,着力解决乡(局)理论学习疲于应付,不规范、不系统等问题,在深入研究,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 创新乡(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制定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巡听制度,主要包括巡学、述学、考学、评学等内容,以机制化推进学习的规范化、经常化。

三、着眼成果转化,推动科学发展。

着眼于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方针,我们始终把抓学习、强素质与推进科学决策相结合,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相结合,与解决工作中的瓶颈问题、难点问题相结合,以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工作创新,在创新实践中深化有关知识的学习。

开展专题学习调研活动。每一次县委政府制定重大决策前,县四大班子领导都根据分包工作,深入乡镇、企业、项目工程一线,针对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在县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上进行交流,并将调研成果集中梳理汇总,剖析症结,谋划发展。202_年4月,乡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县四大班子领导全部深入到所包村蹲点调研,摸实情,下真功,指导活动开展。县委书记李德进到北来村蹲点调研一周,召开各种座谈会,深入农户访贫问计,与党员群众一起制订发展规划。

撰写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调研日志,人民日报配评论刊发,有力指导了全县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目前,北来村文化广场等规划已经落实,新民居建设的9栋400多户的住宅小区全面开工建设。去年底,县委又开展围绕磁县发展主题调研月活动,20多名县级领导带着课题就分包战线和产业集中调研,在县委九届七次会议前封闭一周,学习交流,最终形成县委九届七次全会报告和县委、政府202_年工作要点,提升了全县决策科学化水平。

搭建实践平台,立足岗位成才,提高学习含“金”量。县委坚持科学的选人育人用人导向,明确提出在实践一线历练人才,在实践一线选拔人才,努力形成重用学习的人、在实践一线实绩突出的人。一是向社会公开选聘102名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和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公开招录26名硕士生向城市建设、规划、公共管理、对外开放等综合经济部门、开发一线倾斜。二是从全县乡局后备干部和清华一期、二期学员中抽调40名年轻同志充实到“三个十工程”指挥部担任督导联络员,在服务项目建设中提高能力;三是对新提拔年轻优秀干部和公开选聘的硕士研究生分批到信访局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锻炼。四是搭建园区平台,在经济建设一线巩固和展示学习成果。我们依据产业分工和发展规律,利用邯郸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着眼于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聚集化,积极搭建林坦装备制造园区、煤化工园区、溢泉湖文化产业园区、童装城产业园区和邯郸市漳河生态科

技园区。以五大园区为科学发展平台,推动理论实践的创新和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为实现磁县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今年8月,围绕首届两岸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县委理论中心组拿出一周时间进行了集中封闭学习。中心组成员重点围绕城市建设、民生、新农村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等关乎磁县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谋划实施了总投资7亿元的项目工程。一大批造福百姓、提升城市承载力、凝聚发展要素的项目落地、开工,有力加快了全县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有效提升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服务经济发展、驾驭行政能力的执行力。

第四篇:创新机制 搭建平台

创新机制 搭建平台

努力提升奶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齐齐哈尔市畜牧兽医局

202_年5月16日

我市是全省奶业重点发展地区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政府“千万吨奶”工程战略,高度重视奶牛产业发展,制订了完善的加快发展奶牛业战略,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狠抓落实,积极推动,坚持规模化饲养、良种化繁育、科学化管理、优质化服务,使我市奶牛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市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截止去年年末,我市奶牛存栏58万头,同比增长13.3%,鲜奶产量132万吨,同比增长7.4%。全市现有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16家,去年企业新增产能117.7万吨,同比增加1.27倍。

在奶牛产业块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还存在着规模化养殖比例较低、奶牛产奶水平较低、高附加值奶制品比重较低、生鲜乳价格较低以及奶农与奶企关系不理顺、奶源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奶业服务措

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与现代奶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拯待转变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为此我市以建立奶业信息平台为契机,力求通过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奶业管理水平。

一、奶业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1、形成共识,通力合作。

2、先行试点,逐步启动。

3、建立平台,完善监管。

4、拓展功能,加强服务。

5、全面推广,注重实效。

二、奶业信息平台作用情况

三、奶业信息平台发展前景

一、建立奶业信息平台的意义和作用

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显著特点,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标志,建立奶业信息平台既是现实需要,也是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1、转变发展方式。信息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先进的行业、领先的的产业、优秀的企业都以信息化为支撑,发展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信息化。我市奶业发展的现阶段,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指导方针,加快提档升级,进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实行信息化管理正是利用现代管理手段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

要途径。

2、是服务范围的拓展。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为相关产业、企业以及其他从业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信息化对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率,改善政府职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建立奶业信息平台可以更好的保障奶农、乳企、奶站等各方利益。奶牛贷款担保、奶牛保险、饲料联合采购销售服务,扶持政策公示等均可以在此载体上高效运行。广大奶农以及相关从业者可以免费获得政策法规、科学养殖、防疫灭病、专家咨询等各种信息服务。在生鲜乳购销上,通过 POS机和手机的相互确认,可以将当期的奶量、奶价、累计数量、奶资金结算等情况输入,减少矛盾纠纷,完善利益共享机制。

3、提升监管能力。生鲜乳质量监管环节多、难度大,现行监管措施难以适应需要,建立奶业信息平台,是运用国家倡导的物联网技术,结合射频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可以将奶业政策法规咨询、宣传引导奶业动态、数字统计、情况分析等实行综合管理。通过在奶站以及生鲜乳运输车上装置监管设备,以及监控中心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随时监控生产一线情况,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对强化奶站日常监管,规范数字统计,提高标准化水

平,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添加行为,保证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都将到重要作用。

二、奶业信息平台的建立方式

中国电信在信息平台建设上,研发能力强,队伍素质高,服务质量好,因此决定与中国电信齐齐哈尔分公司合作建立奶业信息平台。中国电信齐齐哈尔分公司无偿提供信息平台所有软、硬件设施,包括无线手持POS系统机、奶农手机、手机卡、流量卡,以及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和应用培训、维护等一系列技术。市局负责组织协调县(市)区畜牧部门推进此项工作。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狠抓落实。通过在两个区试运行,奶业信息平台所涉及的奶农、乳企、奶站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积极性,在全市推广的时机已经成熟。各地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指定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奶业办公室具体落实,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今后在全市奶牛产业化考核评比的工作中,将以奶业信息平台体现的数据为准,如因奶业信息建设滞后而影响考核结果,责任自负。

2、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这项工作涉及群体较大、范围较广、信息较多,各地畜牧部门要积极与电信部

门配合,切实搞好组织协调工作,重点协调好奶农、奶站、乳企等相关单位和个人,使之运行顺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信息平台建立和运行中的技术工作由中国电信负责。

3、强化管理,注重实效。建立信息平台是一项工作量较大而且事关长远的工程。要根据高性能、高稳定性的需求,不断增强实用性。畜牧部门要与电信部门加强联系,以信息平台的建立到信息资源的收集、识别、提取、交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分析、利用以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每个节点都要认真抓好落实,以保证奶业信息平台真正支持作用。

第五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

创新机制搭建平台

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新途径

中共西乡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随着改革发展的加快和经济形式的变化,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党员先进性,有效解决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监督难到位、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西乡县紧密结合中组部《关于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创新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加强领导,上下联动,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县上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县人劳局、公安局、民政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在组织部下设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并确定1名主要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各村、社区成立办事机构,由支部书记具体负责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日常事务。同时,分别在县、乡(镇)、村(社区)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中心、站、点,开通流动党员服务咨询电话,并明确了各级管理机构工作职责,构建了由县上宏观管理、乡镇统筹管理、村级动态管理的“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全县共建立1个流动党员服务中心、23个服务站、286个服务点,开通流动党员服务电话24部,为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咨询政策、参加组织生活等提供有效服务,在党组织和党员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二、全面摸排,强化宣传,打好管理服务基础。我县利用流动党员返乡过年的时机,组织公安、民政、劳动、计生等部门,逐村逐户对全县流动党员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底,全面掌握了流动党员的年龄、文化程度、数量、流向、联系方式等情况,做到了知现状、知想法、知去向。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县乡两级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各村、社区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流动党员1068名,没有流入党员,其中:跨省流出728人,跨市流出237人,跨县流出103人,在流出地建立流动党支部2个,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584人,补发《流动党员活动证》213人。同时我县采取《致流动党员一封信》、悬挂横幅、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上门走访慰问等形式,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召开部门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会议,安排部署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根据中省市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各乡镇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大力宣传,营造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良好氛围。

三、健全机制,创新载体,创造条件发挥作用。我县从

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着手,在“管住、管好、管活”上狠下工夫,建立四项制度提高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建立信息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四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同时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位流动党员为家乡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在务工人员中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人以上群众外出就业,引进一个经济发展项目,为所在村组或贫困户做一件好事。还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以争当西乡形象宣传员、群众致富信息员为主要内容的“争当两员”活动。通过这些方法,建立了“城乡一体、双向互动、动态管理”的流动党员管理体制。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失控、失教、失察、失评”等问题。两河口镇高潮村党员李登海1993年到山东青岛务工,他爱学习、肯专研,迅速锻造了过硬的技术,成为打工族中的佼佼者。1999年,李登海组建了自己的建筑公司,成为拥有202_余名员工的公司董事长,员工中有党员11名,都在公司担当业务骨干。在镇、村党组织的帮助下,202_年10月,公司成立了党支部,他筹集资金修建标准化活动场所,使流动党员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他吸纳家乡1000多村民长期在公司务工,每年带回2200万元的经济收入。本村修建通村公路时,他个人率先捐赠资金1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党员和工人都纷纷慷慨解囊,向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对流动党员

回乡创业、回报家乡先进事迹我县进行了大力宣传,对引进重大项目资金的流动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并在税收、贷款、土地划拨、手续审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向。

四、整合资源,强化培训,增强创业致富能力。我县坚持返乡党员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返乡党员有多少就培训多少的原则,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法规教育和技能培训。县委组织部联合县人劳局、农业局、茶叶局、烟草局、职业高中等单位共同举办外出务工返乡党员技能培训班,按照返乡党员的需求和意愿,举办了种植养殖、计算机应用、电工焊工等实用技能技术培训班,开设了当前经济形势、务工须知等公共课程,对返乡党员进行分批分期培训。同时,引导返乡党员在远程教育播放站点进行培训,县远教中心将制作和收集的技术培训课件通过入户平台播出,方便返乡党员日常受训学习。我们还组织有关涉农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服务小分队,下乡开展茶叶、生猪、烤烟、林果、食用菌等专题讲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全县共组织返乡党员集中培训26次,参训人数达500余人次,提高了他们的科技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了创业致富能力。

五、量身定做,分类施策,开辟创业致富渠道。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共有返乡流动党员249人,其中下岗失业的86人,因企业不景气自行返乡的115人。在帮助返乡党员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形势的同时,根据返乡党员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实施分类帮扶。采取“精神

上扶智、经营上扶能、发展上扶业“的办法,对有一定技能、经验和资金的返乡党员,鼓励他们兴办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从事个体经营,各级党组织强化创业服务,采取项目指导、结对帮带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争取贷款、用地、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城关镇返乡党员谯胜玖,有一定的茶叶加工技术和经验,在党组织的引导下,投资30余万元,建起了茶叶加工厂,县茶叶局、扶贫办利用项目资金,帮助其购买茶叶加工设备。对有技术、无资金的返乡党员,乡镇、村帮助他们申请办理小额贷款或扶贫贴息贷款,解决其资金困难。私渡镇红安村党员李忠伦,原在广东一电子厂务工,返乡后工作无着落,村党支部积极为其疏通思想、出谋划策,并协调贷款60万元,帮助其在临近的城固天明镇创办了家电超市。对既无技术、又无资金、生活比较困难的返乡党员,在加大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利用县困难党员帮扶资金,按照党员“星火致富”工程的运作模式,为36名返乡党员每人发放了一头能繁母猪,增强其走出困境的信心,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据统计,全县已有120余名返乡党员实现自主创业,兴办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60余家,投入创业资金1000余万元,40余名有一定技术特长的返乡党员进入了县直企业就业。

六、树立典型,帮带致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县坚持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引导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工程,造就了一批发展农村经济的党员先进群体。古城镇二郎村党员韩定军从事蛋鸭养殖,赚钱后,帮扶乡亲投资300万,建起大型蛋鸭养殖场,为村上50余名劳动力解决了就业;桑园镇党员梁秋华在做大做强自己茶园的同时,带动周边5个村有近千户村民从事茶叶生产,使他们每年增收70万元。通过这些典型引路,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苦于致富无门路、无办法,想富不会富、想富不能富的问题,实现由点到片到面的扩张型发展。树立一批有成功经验的流动党员致富典型,让他们在带头富、共同致富上做示范。同时对政治素质高、经济意识强、群众反映好、年轻的流动党员,经认真培养,及时吸纳到党组织中担任干部。202_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全县有35名返乡流动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4人担任村主要干部,有效改善了村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工作水平,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我们通过建阵地、抓管理、搞服务等措施,使全县的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力争使全县的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水平再上台阶。

创新便民服务机制 打造优质服务平台[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