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是调节人的心态维护人的健康的一剂良药(范文模版)
传统文化是调节人的心态维护人的健康的一剂良药
一,大学生心里健康的发展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加剧、多元化文化和价值冲突加深,导致人们面临的压力增大,心理健康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不仅是接受高等教育、具有高自我价值感的群体,还是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承受高压力的群体。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心智成熟的重要阶段,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社交与封闭等矛盾与冲突交织在一起,使以增强心理调试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人格完善为内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为大学生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历经被认识、受重视再到加强和完善的过程。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要来自国外,如何使这些科学理论及方法适应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使之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对于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社会发展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尽管没有明确提出系统的心理健康的理论体系和构架,但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道家在对许多问题的论述上均涉及到了心理健康的内容。其中的积极因素经过长期熏染、潜移默化和传承,使整个中华民族在民族精神、价值取向、伦理观念等方面,造就出了特有品格和精神。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思想,使其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同时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自强不息,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实现自我价值。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的运行,是刚劲强健的,有道德的人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的一切弱点。只有坚忍不拔、强力而行的人,才是一个有志气的人。“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些品质,无论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还是对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非常好的启迪作用。
注重“中庸”,维护心理平衡,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儒家学说中强调的“中庸”,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即不偏不倚,折衷平常,中和适度,不主张“过犹不及”。此外,《论语》中还描述了“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及“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人格特征,认为“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也就是说,作为君子,能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外界各种刺激随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体验,时刻使内心世界居于适中状态。即保持心理的平衡。
从心理健康的状态来看,处于中庸状态的个体比处于两个极端的个体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中庸作为心理健康标准,表现为心理平衡的状态和适度的原则,即控制调节自己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心理体验,最终达到适中平衡。这种防止偏倚、适度中庸、保持心理平衡的原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有效的借鉴价值。适度的自信,既不自负、也不自卑,是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面对挫折,过于悲观沮丧会丧失意志,而毫无所谓则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只有掌握好尺度才能成为前进的真正动力。因此,要想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中”,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以坦然、平和的健康心理状态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
增强适应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孟子》强调“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心”。所谓知天命,就是能理解并实践仁、义、礼、智,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以礼义适应社会,适应自然。强调“君子不器”。孔子十分钦佩颜回,曾说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仅如此,儒家还认为耐挫是一种美德,《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①,强调面对挫折、遭受冷遇也能坦然接受而不是耿耿于怀。《孟子》中的“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现于世。穷则独普其身,达则兼善天下”②,反映的是儒家的积极入世的人生理念,表达了得志则造福于黎民苍生,不得志也要洁身自好积极豁达的态度。不仅如此,还要能“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③同时,儒家思想还强调“小不忍则乱大谋”④,对一些不顺利、小挫折要善于忍让、忍耐,以顾全大局,要有善待挫折的坦然心态,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匹夫不可夺志”、“自强不息”等人格品质。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失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良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儒家思想强调的困而弥坚、挫而愈奋、百折不挠、追求进取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思想对促进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增强适应社会的良好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知足常乐,顺其自然的乐观心态。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人生不要刻意去强求不现实的功利或物质需求,而要重视心理的满足。在获得这种心理满足的基础上实现“常乐”,由此可以看到国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多么辛劳,只要有希望,便能知足常乐乃至以苦为乐。道家思想主张“顺其自然”,提出人类要“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⑤做人的德行要重视“自然之德”。老子强调“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⑥,倡导人不要勉强去做有悖于自然规律的事情,要顺其自然,保持心境的平和旷达,即不故意做作,目的就在于不扼杀事物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庄子主张不刻意追求个人生活中现实的东西,而应顺其自然,强调“天然”;超越一切功名利禄,做到“无功”;忘记一切荣辱毁誉等虚名,做到“无名”。“无为”而最终“无不为”,从而实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境界。
尽管乐观知足的心态可能会影响人的上进与追求;但从健康心理的角度看,“知足常乐”与“顺其自然”却是大学生自我保护、自我保健的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反映。
修身养性,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儒家学说中包含着深刻的心性修养思想。孔子积极主张修身养性,提出“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强调“心正而后身修”,进而达到“德润身,心广体胖”⑦。就是说人只要具备了较高的修养,就能心怀善,心无愧怍,进而感到舒泰宽阔。孔子还提出:“所谓修身养性在正其心者,身有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进一步阐述了修身养性与心理平衡的关系。
传统中医文化也积极提倡修身养性,提出“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⑧张仲景提出了“人体平衡,惟须好将养„„”“悦爽志,以资血气”,⑨形成了我国医学上较全面的养生学。其主要内容是恬淡虚无,颐养精神,即精神上的乐观,生活上的知足,而最重要的是要能“于危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危非利,亦若存若亡。”而且要“习以成性”,去除危利,不妄喜怒,不近声色,不贪浓味,不神虑精散,这就是治未病之病。
可见,倡导修身养性,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并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第二篇:期中考试是一剂良药
期中考试是一剂良药
期中考试是一剂良药,很苦,但利于病。
班级是失败的,因为成绩是倒数,再多的解释都是牵强的,因为无法改变冰冷的分数。即使有进步的学生,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期中考试是苦的,这苦是对内心的磨炼,是成长的必须的过程。
期中考试后,陶JZ,王JJ直接来称病请假回家。考试成绩出来后,刘SL,赵YX要求回家接受“疗伤”,王ZM,郭LX都过来诉说自己内心的受伤,还有王ZZ,于ML,李MM等都来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我知道,不只是他们几个,还有许多同学都是无法接受自己的成绩的。期中后的周记,更是要他们诉苦的平台,总结教训的平台。是啊,受伤了,说出来比放在心里好。考试后的班会《这也会过去》虽然简单,但很震撼。当我两句话写在课件上,学生们都产生了同感: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这也会过去。成功了更要勇往直前,这也会过去。这样安慰加鼓励的班会,用来给学生们疗伤。
期中考试又是使大家明白自己的机会,通过这副良药,同学们都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许多同学找到了原因,平时的浮躁必然造成今天的成绩,平时的侥幸心理被打回,终于明白了有付出才有收获这至理名言。通过与许多同学的交流中,以及周记中他们都在为自己找失利的原因,即使进步的同学也在找自己没有达到更好的原因。一派洗心革面,立志重新做人的情景。
但治病只是一时的吧?因为他们的这种激情到底能保持多少,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到最后,这都是未知数。经验可知大部分同学的励志只是短暂的行为,时间长了又会我行我素,再也不会想到考试后的那种复杂的心情。这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吧。
考试的过程大意都是这样吧,考前几天开始紧张,考试期间心情低落,起起伏伏,考试后开始受伤,后悔。然后开始总结自己,立志学习,但过一段后又重新回到平静。这就是一个循环,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这样的循环是恶性的,如何变成良性的呢,我想这就是老师作为旁观者的作用的体现吧。老师应该把学生的这种考后的激情时时的展现给学生,把这种动力注入到学生每一天的奋斗之中。这就是激励,我们应该努力去做,是平时最重要的工作。
考试失利有学生的原因,当然更多的是老师的原因,老师有没有尽力做好,有没有把工作做细。比如看到有些学生学习中出现了问题,却不点明,而是要用成绩来验证他的错误,其中陶JZ,赵YX,刘SL,陈WZ等的失败就是我造成的。平时只是批评学生出现的问题,却不表扬学生中的先进,李X,李MM等的退步也与我有关。注重学生的勤奋,但不关心学生的学法,王ZZ,齐YT,范JL等的落后就是我没有做好。关注后进生,却没有给他们方法的指导,甚至没有起码的督促,何YL,杨JJ,郭ZQ的退步也是我造成的。要求学生认真,自己却没有发现学生心灵中的问题,于ML,李L,郭LX,王ZM,陶JZ的失落有很大成分是我的失职。要求学生有阳光激情,自己却整日一脸严肃,班级氛围的不活跃不就是我自身引导的吗。
期中考试是一剂良药,让学生在痛苦中明白自己的问题,清晰以后奋斗的思路。老师所要做的只是把这个药效变得长久。期中考试这剂良药也让老师更加清醒自己的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虽然很受伤但却很受用。
第三篇: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
——一论开好民主生活会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从党性原则的高度,对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关键所在。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基本方法,是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内监督,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也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犯错误;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在所难免。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问题、改正问题,不敢主动“红脸、出汗”,不敢主动“洗澡、治病、排毒”,听任小疾成重症。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对的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瞬息万变的党情、世情和国情,需要全党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防身治病的利器,防止和有效杜绝任何政治灰尘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实现党性原则上的高度团结;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以对自己、对同志、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政治自觉,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在批评中找出问题,在自我批评中找出差距,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要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应当以坦诚的心态,敢于“现丑”,多从自身找原因,从主观上查问题,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总开关”上挖找根源,触及灵魂;从细微处入手,真诚解剖自己,不遮掩、回避矛盾,主动把自己的缺点摆出来,把毛病挑出来,绝不能把严肃认真的党内思想交流,搞成“客套话开头、奉承话居中,希望话结尾”的“格式化”、“形式化”的东西,决不能让查摆问题的民主生活会,低俗成空乏无边、神吹瞎聊式的“神仙会”。
敢不敢在党内开展正常的、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衡量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宗旨意识、政治纪律的标准。有的人一提到批评,就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首先想到的是担心丢面子,怕穿小鞋,怕伤和气,怕丢选票,说到底是私心杂念作怪的表现,现实利害权衡的结果;一些领导干部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喜欢“绕圈子”,问题谈了不少,但浅尝辄止、点到为止。这样的做派,是不讲政治、不顾原则、不负责任的表现。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如果党内生活缺乏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大家成天浑浑噩噩、一团和气,将是十分危险的。只有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厘清认识偏误、扫除思想尘埃,才能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意志统一、步调一致,从而凝聚起为“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强大合力。
第四篇:微笑是一剂良药的故事
微笑,是人类独有的智慧,就像静静绽放的花朵,无声地散发出恬静的香气,感染周围每一个人,既美丽了自己,也庄严了这个世界。
微笑,一个平凡的动作,一个神奇的表情,它能化解多年的积怨,它能改变坎坷的命运,它能传递友善的心境,它能构筑和平的桥梁,它能让阴霾的天空出现灿烂的阳光,它能像春雨一样滋润久旱的土地……
人生之路,难免遇到挫折和打击,不要让外在的环境来决定我们的喜怒哀乐。敢于向失入策笑的人是勇者,微笑着前行,微笑着面对失败。让微笑化作一股春风,吹走落在心头的尘埃;让微笑像一缕阳光,给自己灰冷的心带来温暖。
微笑是一剂良药,也是一面镜子。敞开心扉,展露笑颜,你会发现,生活终将珲给你一片灿烂。平凡的人因有微笑而出众,穷苦的人因有微笑而富有。无论你多么烦恼,多么郁闷,微笑可以使你变得乐观、开朗、豁达、文明、理智、高尚。让我们尝试着从每一个平淡的微笑开始,走向成功。
第五篇:穷是一剂良药它能治病
穷是一剂良药它能治病
今天应该是刘师傅七十岁生日,因为他正好比我大十岁,由于穷忙这些年也没顾得上去看望刘师傅。刘师傅说起来是我的师傅,但是实际上没什么技术,我们安装工 第一要素就必须会识图,刘师傅是从玉门调过来的,他们那一帮部队转业的老兵普遍没什么文化,从我当工人的第一天起就一直照顾他,当工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 定:有技术的干轻活儿,没技术的干重活儿,可是我看他年长,就安排他到处混一混,再说他的身体不好,在玉门时落下腰腿疼的毛病,住过多次医院总不见好转,自然就照顾他了。
推开刘师傅的家门,师娘连忙接过我的礼物,给我端茶倒水拿烟,我说:“师娘您别忙活了,把刘师傅请出来我好给他拜寿。”
师娘显得极不好意思地说:“哎呀,你师傅不在家,他出去打工去了。”
我吃了一惊,什么?刘师傅还出去打工?他要技术没技术,要身体没身体,七十岁的人谁会要他打工?刘师傅家境我是知道的,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有四十多岁 了,儿子结婚又给刘师傅添了一个孙子,如今怕是已经上初中了,孙子满月那天我们一大帮人都来向刘师傅表示祝贺,祝他好福气,女儿给他添外孙女时刘师傅没请 客,他说:“那是人家家里的人,能省就省吧!”刘师傅退休以后一个月有两千多元生活费,按说日子虽然不太好但也还过得下去,怎么突然想起来去打工了呢?
师娘说:“日子难过呀!儿子前几年下岗了至今没有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儿媳本来就没有职业是在农村找的,孙子又要上学,只有你师父出去打工啰。”
我问:“在哪儿打工?干什么活儿?一个月多少钱?”
师娘说:“你还不了解他?没技术没文化只有下苦力,就在咱们生活小区物业公司水暖锅炉房帮着推煤,一天八小时,一个月一千元。”
我说:“哎呀,这哪里是七十岁人干的活儿,八个小时脚不停手不住一个劲儿用铁锹往手推车里上煤,然后推进锅炉房卸车,再跑第二趟,他不是有腰腿疼的毛病吗?”
师娘说:“腰腿疼那是富贵病,有钱人得的病,你看我们一家五口人就指望你师傅那两千来块钱,物价又飞涨,买水都不能止渴了,哪里还有心思得病?现在都没听说他有腰腿疼的毛病了,下了班几杯酒一喝睡得跟死猪一样,第二天一骨碌爬起来就又上班去了。”
听了师娘的话,我不禁悲从心来,当他得孙子时,我们都恭贺他好福气,他生儿子的时候估计人们也是这么恭贺的,可是“福气”在哪儿呢?古人云:人活七十古来 稀,记得《桃花源记》里写的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颐养天年之时,当是闲逸弄孙,儿孙绕膝,可是刘师傅为了家庭为了让子孙他还得拖着老迈的病体 去干繁重的体力活儿。师娘说的的确在理——腰腿疼那是富贵病,有钱人得的病。人一旦穷了,就顾不上得病了,你看那些乞丐他们把垃圾箱里的食物照样捡起来往 嘴里填,谁听说过他们生病来着?冬天找一处屋檐,只要避风挡雨雪就安稳睡上一觉,谁听说他们感冒来着?
穷是一剂良药,它能治病,也许是医生没认识到的?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