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浅析生态旅游规划的编制(5篇)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22-1127072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5 10:48: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析生态旅游规划的编制

生态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发展的高级阶段,对生态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与一般旅游规划相比,其区别主要是:强调适宜的利润和回报,但最强调维护环境资源的价值;它不去满足旅游者的所有要求,而是有选择地满足;它不仅考虑当前旅游活动的规模、效益,而且还为未来的旅游发展指明方向,留出空间;它是涉及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规划,因此将旅游活动、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与旅游环境融为一体。这些特点决定了生态旅游规划非同一般的编制方式。本文搜集整理了生态旅游规划的十一项编制程序,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剖析,以飨读者。

(1)确定规划目标和保护对象

制定生态旅游规划,首先应确定规划目标,就是规划什么、为什么规划的问题,其次考虑保护的对象。为了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旅游区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旅游区的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是至关重要的。若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环境与生态一旦遭到破坏,一方面这些自然界经过亿万年,少则也在万年左右形成的天然景观将永远地不复存在,靠人力是无法恢复或重建的;另一方面也就失去了旅游区发展旅游业赖以依托的基础。没有吸引人的旅游景观,便失去了游客,与旅游有关的各类服务和产业也就不能生存下去。因此,环境与生态保护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旅游区规划建设始终要贯彻的一项重要方针和政策,要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把旅游区建设成为一个良性循环、自然与人类协调发展共存的区域空间。

(2)生态旅游环境的调查评价

确定开发目标后,应对规划旅游地区域的自然与人文旅游生态环境进行详查、分析与评价。包括其自然概况、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生存环境等,以确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为旅游开发保护奠定科学基础。并确定旅游地的开发主题,进行旅游形象定位。

(3)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第一,调查规划区域内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与开发条件,并进行科学评价,如对资源本身的特性特质进行评价,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等,确定其是否值得开发、如何开发、为谁开发及开发方向如何,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基础。

第二是旅游区的综合评价,根据规划目标和环境的特征、旅游资源类型的假定,确定生态旅游资源及旅游环境的承载力、景观地域组合、景观的分异度和丰度值、资源分布的形态结构和可进入性评价。

第三是旅游区区位条件与依托城市的关系。

第四是经济因素方面的评估,包括开发条件、施工条件、地区经济条件、区域经济背景等。

第五是旅游区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价。

第六是核定生态旅游开发的规模。

(4)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客源市场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国内市场、海外入境市场和国内出境市场。在规划中主要侧重前两个市场,因为它们直接影响旅游业收入,带动经济发展。但是客源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客源市场分析主要是研究旅游需求、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类型和特征,特别是有关旅游需求的行为层次结构。从旅游的供求关系可知,如果没有客源市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区规划则毫无意义,也不会有任何经济效益。所以说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是旅游区开发的前提。

客源市场对旅游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区的开发导向有很大影响。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要不要开发,如何开发,采取什么样的开发导向模式,往往有赖于对客源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后才好做出决定。客源市场分析的指标主要有:①客源地的地理位置及特征;②客源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③对旅游活动的态度和参与兴趣;④年游客人数和经济支出;⑤主要旅游动机;⑥客流量随季节的变化;⑦各类旅游区和旅游活动的逗留作用;⑧游客的年龄、职业及文化层次、经济收入水平;⑨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各类关系,如血缘、文化交流、科学协作等;⑩客源地国家或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等。在以上客源市场诸因素中,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5)旅游区域经济基础评价

旅游开发需要区域经济基础作后盾,没有经济实力,没有足够的开发资金、投资条件、交通、通讯、劳务、水电等,开发工作很难实现。如今,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是区域生产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产业有着密切关系。旅游区的开发必须带动与旅游服务相关产业的兴趣及劳务市场的调整。实践证明,经济发达地区便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另外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突出的地区也便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如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具有典型的傣族风情,近年来其旅游开发速度相当快,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6)旅游区形象策划

已经开发利用的风景名胜区,大多都具有自己特有的主体形象,如广西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湖南张家界--奇特的“砂岩峰林”,山东泰山--五岳独尊等。新开发的旅游区,游人还不太了解其资源特色,作为规划设计者在一开始就应该根据该区资源的独特性,打出自己的“王牌”,树立主体形象,广泛地进行宣传和促销。

(7)生态旅游产品的策划

遵循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策划相应的生态旅游产品。包括旅游线路的设计组织、游乐活动规划(垂钓、野营、山果采摘、登山健行等)以及专项旅游规划(如森林保健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科普旅游等)。图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双筛法”技术路线图。

(8)生态旅游配套设施规划布局

一个完整的旅游区必须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具有吸引游客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第二,要有布局合理、完善和功能齐全的旅游生活服务设施;第三,要有能满足游客消遣与消费需求的旅游商品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在规划时,应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的品位、价值特色和功能与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等来确定其产品导向和企业规模,并兼顾与该区其他企业的关系,尽可能地形成互补和协调的关系,而不是相互竞争。

由于生态旅游地较偏远,因此为满足生态旅游者食、宿、行、游、购、娱与环境保护的需求,应规划一定数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下述三类设施:一是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和水电等;二是旅游接待设施,如游客中心、博物馆、食宿点、游览点、购物商场等;三是环境保护设施,如垃圾收集和处理站、生态厕所等。

(9)社区参与机制的拟定

在进行生态旅游规划时,除考虑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资金筹措等支撑体系外,还要充分考虑社区的利益,拟定让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事业的方案,使社区居民真正从旅游中获得利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犹如一个宏观系统,社区参与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民主思想和民主意识在旅游发展和规划中的体现。因此应创造保证居民参与的咨询机制、居民参与利益分享的机制和培养居民旅游意识和培训居民旅游专业技能的机制等。

(10)形成规划方案

在满足既定的规划目标的前提下,依据规划内容,编制规划草案,再经过进一步的筛选、修改形成最后方案。方案中不仅要有空间上各类设施的布局,从时间纵向上还要有分阶段开发的具体安排,另外还要有生态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规划方案的优化提供生态学依据。

(11)修正反馈

制定规划方案时,应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初步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是否达到规划目标,及时修正规划方案。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后,还要进行环境监测,分析旅游开发规划将会给生态旅游区环境带来的影响。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修正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使规划方案日趋完善,为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篇: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

什么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世界环境运动的大环境中,并在七八十年代初具雏形。20世纪80年代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罗斯.拉斯卡瑞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归因于全球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和对大众旅游的不满,人们回归自然需求的日益增加。

生态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

综合的来说,可以对生态旅游做一个定义:

(1)生态旅游是一种满足高品位游客需要的旅游活动。(2)生态旅游是一种借助与外部旅游资源的旅游活动。(3)生态旅游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

生态旅游区是生态旅游资源的载体,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

1.以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生物种的天然几种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环境优美、生物物种丰富、景观多样,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场所之一。在我国,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3)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是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4)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是自然公园的一种,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址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和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味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5)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中国科学院自建院以来,陆续在全国重要的生态区建立了100多个以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当地工农业发展,以及观测和研究一些特殊自然现象如冰川、泥石流为目的的定位研究站。

2.以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1)民族生态旅游区。中国拥有56个民族,在“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下,许多地方形成了特有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聚居区是理想的了解民族社会文化的人文生态旅游区。

(2)宗教生态旅游区。宗教及其场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几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使宗教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资源中独具魅力。

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

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 l)山岳生态景区,如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2)湖泊生态景区,如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3)森林生态景区,如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4)草原生态景区,如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5)海洋生态景区,如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6)观鸟生态景区,如江西都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7)冰雪生态旅游区,如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8)漂流生态景区,如湖北神农架;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如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生态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什么是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对生态旅游发展的一种谋划。其目的是正确指导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保证其发展的有序性,避免盲目性。

在这一目的下,生态旅游规划可定义为:在对旅游资源评价和生态旅游者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一般旅游规划理论相结合,进行的生态旅游资源与市场的优化配置以及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为生态旅游制定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生态旅游规划是对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构想和安排,目标是实现旅游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优化。因此规划设计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保护为前提,市场需求为动力,旅游项目设计为重点,对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布局、建筑风格、旅游设施和生态旅游活动做出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规划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是什么?

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而且规划层次不同其内容也不一样。

规划设计的层次:国家生态旅游战略、区域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4个层次。

规划设计的目标:生态旅游规划总目的是正确指导生态旅游业发展,保证其发展符合科学规律,协调生态旅游规划地各方面的效益,并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从而实现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序性,避免盲目性。(1)实现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2)社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3)生态旅游者高质量的体验 规划设计的原则:

(1)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2)保护优先与稳步的原则(3)生态与文化真实性的原则(4)多方参与和利益共享原则(5)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原则(6)环境教育和科学教育原则 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1)准备阶段

(2)调查评价与开发评价阶段(3)编制规划大纲或总体规划阶段(4)论证决策阶段(5)反馈修改阶段

对于区域性的旅游规划而言,更多的要强调战略性与宏观性,以发挥政府在生态旅游规划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区域生态旅游规划的文字部分就应包括

生态旅游发展目标(可细分为自然资源目标、人文资源目标、发展目标); 旅游市场定位和预测;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生态旅游产品体系设计; 生态旅游市场规划; 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旅游环境规划;

基础和服务设施规划等内容。规划图件应包括现状图、总规划图、项目图、环境规划图、旅游线路图、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图、旅游市场联系图、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图和类型图、旅游区划图、土地利用结构图及重点区域规划图等。

生态旅游之所以是一种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因在于它体现了突出的环保观念,在于其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在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规划时应该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将旅游者活动与环境特性有机结合;在空间环境上对旅游活动进行合理布局,充分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及分布,生态旅游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临界值,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大小,旅游区的保护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等。生态旅游规划作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具体实践活动,也必须体现环保观念。

确定目标

生态化规划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自然资源目标在于要保存现有资源的整体生态价值、基本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干扰进行自我恢复的能力。具体内容有保护、保存并提高地表和地下水质量;保存、保护并提高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的多样性;保护自然风景的质量等。

第二,人文资源目标在于要维护并提高历史和文化资源。具体内容有维护与规划区域整体生态价值相关且协调的传统生活方式;保存、保护历史和文化资源要素;发掘历史和文化资源要素。

第三,发展目标在于采取与景区整体生态和文化价值的保护相互协调的方式来调整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只允许在指定的未来发展区内进行能够促进发展的项目、只允许在规定区域内布置旅游接

待设施等。

市场定位资源评价

生态调查的目的在于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方面的资料和数据,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提供基础。

景区生态调查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历史调查及公共参与的社会调查、遥感调查等调查手段来完成。

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野生动物、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人文调查的内容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人文地理特征。社会经济要素的调查分析是确定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的经济水平,以及最临近中心城市、经济带、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辐射距离。这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规模有关键的决定作用。

产品规划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们旅游产品越来越强调生态模式,其中,包括主题生态化、游乐生态化、艺术表现生态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体现旅游景观生态化的项目,有生态迷宫(花卉迷宫、果蔬迷宫、湿地迷宫、水景迷宫、树林迷宫等等)、森林氧吧和森林浴场、大型树屋、大地艺术、空中花园等等。把生态造景与生态游乐结合起来,用绿色植物进行造景,用绿色植物制造游乐项目,用绿色环境打造游憩模式。

生态技术

生态技术,包括生态材质运用、本土化植物配置、低耗能技术应用、绿色植物环境、环保材料与技术等等,对于景区规划特别重要。

适宜性分析

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态化规划的核心,其目的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区资源环境的适宜性等级,为景区旅游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建议。

以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基础,可以准确地将那些生态上极为敏感、景观独特、宜保持原貌,不宜进行人工建设干扰的区域设为保存区;对有的敏感性稍低,景观较好,宜在指导下做有限的开发利用,设置为保护区,还有生态敏感性较低,自然地形及植被意义不大,适于开发而成为开发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核心——生态设计

生态旅游的绿色设计:随着工农业绿色科技和工艺的应用,绿色产品被大量广泛生产和消费,必将导致人们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也促使人们更多地选择绿色旅游产品。

(1)绿色交通。绿色交通在整个生态旅游活动中起着支配作用,是人们实现生态旅游活动的必要手段。按照习惯可分为绿色陆运交通、绿色水上交通、绿色空中交通三大类。

(2)绿色宾馆。尽管许多生态旅游者被自然环境的美和唯一性所吸引并参与生态旅游,但是仍对宾馆设施具有较高的期望,因此,为其提供基本的、合理的住宿要求显得非常重要。宾馆设施设计应满足融入自然环境的生态旅游者在游览一天之后享受一些舒适设施的要求。生态旅游者的期望形式多样,随个人动机和需求而发生变化。一些生态旅游者可能中意于野营帐篷,而其他人可能更喜欢有私人淋浴和其他设施的封闭客房。绿色宾馆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经营,为游客提供绿色服务和清新舒适的旅居环境。其特点是:低容量、低密度、中小型化、风格特异、本土化;融于当地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中,以家庭经营为主;古朴、自然、舒适,能完全被当地人接纳;房屋坐北朝南,通过使用储能建筑材料,采用直接利用太阳能的采能器,种植落叶乔木等来节能。

(3)绿色景区。绿色景区是生态旅游的核心,是整个旅游活动的依托,它具有原始性、自然性、保护性、生态资源脆弱性、限制大规模开发活动等特点。因此,绿色景区主要需要关注以下内

容:重视自然本身价值;规划和实施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任何形式的冒险行为;认识到增长和发展的有限性;相信并关注子孙后代的需要;鼓励个人参与活动。

任何一个绿色景区都应该符合以下九项标准:促进积极的环境道德,强化参与者们的受欢迎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不让资源退化;关注内在价值而不是外在价值;以环境为中心;有益于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提供和自然环境的直接接触;积极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旅游活动并使其受益,从而有利于对环境价值更好地认识;根据提供的教育功能和满意度来对绿色景区进行等级评定,而不是看他的刺激程度或令人兴奋的程度;绿色景区对管理者和参与者有较高的知识要求和知识储备要求。

(4)绿色娱乐场。绿色娱乐场是为生态旅游者进行健身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各种设施和服务的地方,它与其他生态旅游要素有机的结合,共同构成生态旅游体系。按照休闲娱乐活动的性质可分为:参与性活动,如舞厅设施、体育活动设施;休闲公园,如绿色主题公园;表演性演出活动,如各种文艺活动;营地、宾馆和度假村中的娱乐活动;地方性、民族性表演;休闲娱乐产品。

(5)绿色旅游商品。所谓绿色旅游商品是具有资源消耗低、亲和环境、健康安全、具有审美价值、实用价值的旅游产品,如土著居民自己手工制作的雕塑或家庭主妇们染织的民族工艺品。生态旅游者购买这种产品不会对当地环境、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生态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生态旅游项目应主要围绕农林生态系统的第一生产力、动植物园和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工生态景观发展。根据地方的资源基础,将丰富的植物、动物配置在一起,创建花卉园、竹园、经济作物品种园、果树品种园、乡土植物园、中草药园、抗逆植物园、热带鱼类园、鸟园、动物园等适合各种生物习性的环境。也可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为背景,创建不同类型的人工景观生态园,如岩石园、热带风光园、沼泽园、水景园等,利用其特定的小气侯、小地形、小生境,丰富旅游地的生物种类组成。旅游者在开展旅游活动时,需要旅游地提供方便舒适的衣食住行服务,对于生态旅游点,应设法使其服务产业生态化。

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1)生态旅游规划的区域必须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或相当于实验区的部分。(2)生态旅游规划的项目必须与保护区的保护方向相一致。

(3)在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前必须对规划区域内的资源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摸清资源本底和环境质量的本底情况,特别是注意收集保护对象的分布区和可能活动区域,重要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信息,包括景观环境可视资料,以便在进行道路和设施规划、旅游项目和路线规划、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规划时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保护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与环境和谐原则。

(4)在实验区内只能规划建设与生态旅游活动向配套的道路、桥涵、标识牌和其他信息引导系统、观察棚舍、临时休息场所等简易设施,不能修建宾馆饭店和各种娱乐设施。

(5)如确实需要在使用区规划建设简易和必须的服务设施,如小商店和洗手间,以及生态旅社等,其垃圾和废弃物需收集后统一处理或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对保护区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旅社接待游客的规模不能超出保护区规划的环境容量控制标准。

(6)保护区内所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都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7)在实验区内有居民居住的保护区,规划应将社区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发展社区参与的小型旅社、商店和土特产加工业,设施应保持地方建筑与文化特色;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

(8)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分析旅游活动可能对环境质量和资源产生的不良影响,并确定必要的监测方法和控制指标体系,除自行监测外,还需确定专门的检测机构定期进行抽样检测。

(9)在保护区入口处或管理部门所作地设立旅客中心

(10)根据区内旅游、区外搞服务的原则,应在保护区外围规划服务设施。

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应保证规划的合理性、便利性、舒适性、明确性、安全性和延续性。

合理性

符合方针政策,资源利用合理有效,合乎游客或居民意愿 便利性

游线安排、运输能力、超负荷时的接待能力 舒适性

生态休闲氛围的营造,卫生、安全、服务良好 明确性

设施联系明确,标志、指示牌、导游系统完善 安全性

考虑结构、构造、雨水污水排放、紧急避难场地、通道、防灾措施 延续性

追求设计美感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维护生态系统的延续性

生态旅游规划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国生态旅游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近年来, 随着生态旅游的升温, 一些自然保护区纷纷对外开放, 成为开发生态旅游的热点。但由于生态旅游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 在资源开发和规划方面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因此不少自然保护区由于生态旅游规划不当。据一份调查表明, 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发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 11%的旅游资源退化。

2.生态旅游规划中缺乏环境教育的内容生态旅游对环境因素尤为敏感, 环境教育功能已经成为生态旅游产品的必备和重要的功能。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中必需的环境保护手段和服务内容。但是, 受规划专家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局限以及基于规划委托方利益的“短视行为”的影响, 环境教育在目前我国的多数生态旅游规划文本中并未被设置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而是偶尔轻描淡写地被提及。关于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和实践中也并未显现出环境教育的重要地位, 导致了生态旅游地的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容易受到旅游活动的冲击和破坏。

3.生态旅游规划制定过程缺乏当地居民的“呼声”社区居民通常对当地的具体情况最为了解, 是进行生态旅游规划时具体详细资料的重要提供者,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的态度, 对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然而, 现行的生态旅游规划一般是由政府、企业委托作的, 规划专家们普遍存在“顺杆爬树”的倾向,就是说只按照领导意图去规划, 而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的社区居民的意见却没有被纳入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结果会造成日后社区居民与开发商、旅游者矛盾的增多, 给生态旅游的发展埋下各种隐患。

4.生态旅游规划目标市场定位模糊生态旅游规划应当体现市场导向, 更应当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生态旅游面向的目标市场应当属于如前所述的高端人群, 不加选择地曲意逢迎大众化旅游市场势必会使当地有限的环境承载力难以承受, 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 民俗

文化遭到侵蚀, 败坏生态旅游地的形象, 失去本来应有的高端市场。

5.缺乏相应的法制法规的保障与制约生态旅游规划作为一种前瞻性的、特殊的旅游规划, 应当拥有独立的5生态旅游规划通则6,并明确这种规划的法律地位、标准细则、实施保障、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评审规范等,使生态旅游规划更具标准化和系统化, 这些要素的缺乏将使得生态旅游规划编制混乱, 没有实施保障, 无法与其他类型的规划相互衔接, 取得应有的地位。

生态旅游规划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对生态旅游地资源和市场的系统性研究在进行生态旅游规划之前, 一定要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调查、分析与评价, 保证规划时能够“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并且能够进行准确、有效的功能分区。同时, 向相关企业及旅游者收集全面的客源市场信息, 以便对生态旅游地进行精准的“定位”。另外, 当地居民通常对具体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最为了解, 规划专家们应当积极深入到社区中,虚心向他们请教, 保障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及文化的完整性、“文脉”的延续性等。

2.重视“环境教育”的地位生态旅游规划文本中应设立专门的章节来编制“环境教育”专题规划, 具体内容包括:a.不同客源市场的生态旅游者预先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技能的调查与评价;b.生态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对地方文化的态度以及对生态旅游的态度的调查与评价;c.生态旅游地环境教育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包括环境教育的设施及设备、人力资源、财政支持等);d.生态旅游地环境教育的内容及方式;e.环环境教育效果的预测等。

3.完善法律法规及体制建设应当在目前通行的《旅游规划通则》的基础上根据生态

旅游规划的特殊性设立独立的《生态旅游规划通则》, 规定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性质、法律地位、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及人员组成、实施保障等;制定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和评审、监督等的规范;明确政府在生态旅游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法律责任;实现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跟踪负责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并定期对规划实施给予指导, 在实证中检验所作规划的科学性, 保证规划在实践中的顺利实施。

4.注重相关群体的利益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利益群体主要包括政府相关部门、规划专家、开发商、当地社区居民、旅游者、非政府组织等, 要充分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平衡他们各自的利益。在保证政府部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提高“政绩”的利益诉求,开发商的利润诉求, 生态旅游者的享受大自然, 消遣娱乐, 增长环保知识的诉求之外, 尤其是不能忽视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

5.加强规划制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教育、培训、监管、资质和业绩公示等手段使得规划单位和规划专家们成为“诚信和负责任的规划者”, 使他们懂得,有良好的资信,才会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美誉度, 才会树立起品牌优势。这里提出的“资质和业绩公示”(可以通过国家旅游局的网站发布)既有利于对规划制定者的行为监督, 也便于规划委托方选择到最合适的规划单位。此外, 要求规划单位实行规划实施中的跟踪负责制, 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规划单位共同对规划实施的后果负有法定责任。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如何?

我国幅员辽阔,经、纬度跨度大,地理、地貌、区域性特点明显、气候带呈南北过渡性分布,故我国旅游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能。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这给我国的生态旅游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国家旅游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倡导,并确定1999年旅游的主题为“生态环境游”,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对我国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要在保护地球自然生态,保护人文景观方面去做实实在在的有益的事,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这与减少工业污染,制定法律规范同样重要。尤其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生态旅游只有在当地增加足够的就业机会,并同时为当地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进而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才真正显示出它的意义。

生态旅游在中国国际旅游业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还不高,发展程度还偏低,在生态旅游日益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的今天,发展中国的生态旅游势在必行。我们要探索有合乎中国国情的能较好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方法,我们要做到

1、处理好开发者、旅游者、当地居民的矛盾

2、加强法制建设

3、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工作

4、加大经济和科研投入

5、开展国际交流,争取国际合作。

第三篇:景观生态旅游规划

双核式布局的旅游区一般依托于城镇,在旅游区内建立辅助型服务中心,这种结构适合于风景名胜区或自然保护区周围的旅游区。多组团式结构的旅游区是目前规划和开发常用的结构······

区位与市场

旅游区区位主要指旅游区在区域环境中的付罟与抽位,属于宏观空间环境,市场主要指客源市场,二者是旅游规划的基础。

1.1区位

1.旅游区与依托城市的关系

旅游区与依托城市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两者之间的距离及依托城市本身的重要性。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的国家与地区,主要偏重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类型、品位、功能特征,与依托城市间的距离往往不被视为重要因素,而经济落后的欠发达国家与地区,区位是旅游区开发的先决条件,并直鏤影响至瞼游区的投资规模、开发导向、经济效益和成本回收率等。这些地区或国家对旅游区的开发首先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如何,没有充分的客源市场,没有便捷的交通条件,没有理想的可进人性,再优类的环境和价值再高的旅游资源类型,也无法得到经济收益。这也就失去了旅游开发的意义。我国在考虑区位条件时-对千棉游陕与依托城市的距离有一个大致的限定,一般是以依托城市为中心,以150km为半径的范围内首先考虑旅游区的开发;其次是交通条件,有无主干公路从旅游区通过,或者与旅游区非常邻近,有支线公路进入;其三考虑旅游资源本身的优势。对于开发规模则要考虑依托城市的经济基础和背景,人口密度和消费水平。目前我国一些旅游区与依托城市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1)资源优良、区位条件与区域经济基础好这种情况以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北京市及其郊区1最为典型。比上述地区稍微差一些的旅游风景地有西安地区、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2)资源品位高、区位条件与经济背景较差这种类型在我国占有很大比例,如安徽黄山与九华山、湖南张家界、长江三峡与宜昌、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东岳秦山、北岳恒山、贵州黄果树、四川峨眉山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依托城市经济基础稍差或距依托城市较远,其经济条件不够优越,交通也欠发达。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区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大发展。

(3)资源品位较差、区位与经济条件好这类地区主要有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武汉和成都本身的旅游资源较少,邻近的周边地区资源类型单调,档次不高,而一些有名的风景区又距这些城市较远。往往是游人来到这些城市,匆匆一游便很快离去,交通很方便,航空、水运、公路都很发达,这反而成了送走客人的方便条件。

2.区位选择 新开发或待开发旅游区首先要考虑区位选择问题。一方面要分析旅游资源品位及其使用的功能和效益,另一方面就是旅游区的区域背景。区域背景因素有客源市场及旅游需求倾向,以及邻近旅;游区资源特色、功能与本区的异同关系等。比如,墨西哥政府选择坎昆(Cancun)作为旅游度假区的最佳地点,正是考虑到坎昆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其一,坎昆具有优越的海滨环境,包括气候条件、海水及其功能特征,海滩和海岸带地形地貌特征和海岛岩礁等;其二,该区具有世界级的人丈旅游资源——玛雅文化遗址;其三,该区邻近加勒比海地区客源市场,可以有效地吸引和分流加勒比海地区的客流。因此,在旅游区区位选择时,可以考虑以下原则:

(1)社会经济原则旅游区区位选择要有利于当地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由此带动全社区的经济发展。

(2)环境与生态原则所谓环境指区域背景、生态特征、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以及旅游资源的居住质量等,环境对社会与经济具有制约的效力,环境选择要考虑与周围旅游资源的关系,如资源类型、品位方面的异同,从而找到自己的优势,在旅游专项设施方面应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主要风格,要选择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带,山、水、植被俱佳的区域,少污染源,这是当代旅游者所追求的理想旅游区。

(3)区域资源类型的反差度有些新开发的旅游区本身社会、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开发能力低,交通不方便,但资源类型较全面,特别是自然资源类型中的山林、水体等比较优美。与所依托的城市地区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和面貌。这一因素也将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

1.2旅游市场

简单地讲,市场即客源市场,也就是旅游者的集合体,有了旅游者的到来,才会产生经济效益,为其服务的旅游业才会兴旺起来,这反映了旅游业典型的市场经济特征。另外,旅游开发与否,开发方向、规模、产品、配套设施建设等,都要看市场现状和发展潜力。因此,在编制旅游规划时一定要搞好市场定位和预测。

1.旅游市场的新形势

旅游业经过最近50多年的发展,市场已进入较成熟阶段,旅游者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

(1)入出游决策的理性化旅游者对旅游有了新的认识,把它作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追求物质和精神拿受。游客每次旅游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明确,按照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时间状况安排活动,那种随机性、冲动性的消费人群漸少。这就要球茬飘划中将产品设计作为重点,以适合市场的需求。

(2)田旅游需求的精致化随着教育、科技韵发展,旅游者甲文花层预葱茬禾簖提高,一般观光满足不了其需要,这就要求在旅游规划中作旅游产品深加工,增加生态文化含量,设计出内涵丰富、外观新颖、反映时代潮流和地区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目前,知识性生态旅游产品和项目已成为时尚。

(3)旅游形式的两极化旅游形式出现动、静两极分化。动的方面向参与型、娱乐型发展;静的方面讲究崇尚自然,返朴璞归真,游客对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越来越青睐。

(4)出游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最初的旅游活动多为大众性的观光旅游,客源市场比较单一,而今卓一的市场已被各种细分市场所代替。每一细分市场都有一定特点,并且需求各异,从而构成总体旅游需求多样性和每一个细分市场的特殊性。散客成为当今市场的主体,游客多以个人、家庭、来友组成的小单位形式出游。

2.客源市场定位

对既定的客源市场,要从分析其群体背景如经济发展速度、人口特征和政治制度以及个体特征如收入、职业、带薪假期、受教育水平、生活阶段、个人偏好等人手,这些特征,决定了旅游区开发的规模、结构和方向。对于出游能力的定性与定量研究,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大都选择人均收人、交通可达性、人口规模等指标。有人认为出游能力由客源地若干与旅游行为有关的社会、经济、心理和生理等变量决定的。一般来说,人口规模越大,与目的地交通可达性越好,人均收入高的旅游潜在市场,其出游能力越大,并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规模的扩展。

(1)市场定位依据 ①客源地与旅游区距离、交通条件和交通费用;

②客源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可自由支配收入及居民旅游意识;

③客源地与旅游区历史的、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联系;

④旅游区旅游资源与产品对客源地居民的吸引力大小。(2)市场分级市场一般定位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①一级市场也称核心市场,一般为区位条件好、经济发展水平高、与旅游区现实的和历史经济及文化联系密切、被旅游区旅游资源和产品强烈吸引的地区。是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市场开发的首要目标;

②二级市场是发展市场,是不断开拓的市场; ③三级市场占的份额小,被称为机会市场或边缘市场。

在规划中,旅游市场除了定位为一级、二级、三级外,常常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的细分,以明确产品开发方向。可以按地域、旅游者年龄、性别、职业、宗教、种族、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旅游目的等个体特征进行细分。划分越细,市场定位越准确。

3.客源市场预测 客源市场预测的目的是了解未来市场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以便及时把握未来市场动态,制订市场营销策略,根据需求适当地调整旅游供给。旅游需求具有不稳定性和可选择性的特点,给规划中客源市场预测带来极大的难度,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分析与预測,掌握旅游者时空流动的特征和地域分布规律,建立旅游市场发展演变模式,是当前和今后旅游规划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1)预测依据

①旅游业自身发展规律旅游业的发展一般经历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初创期的特征为:高投入、高速度、低质量和低效益;发展期的特点为:中投入、中速度、中质量、中效益,处于从速度向效益型转换的阶段发展模式:成熟期特征为:低投入、低速度、高质量、高效益,体现为效益型发展模式。

②客源市场扩大的制约因素

全国、省、市旅游规划有关预测指标以及对本区旅游业发展提出的要求;

旅游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对客源地居民的吸引力度; 区内第三产业发展形势、速度对旅游业发展速度的要求; 区内推出旅游产品类型、数量和规模,将影响旅游者数量和增长速度;客源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人均收入和消费习惯。(2)预测内容

①入境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量。②入境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和日消费水平。③旅游外汇收入及其年均增长量。④国内旅游人数、收入及其年均增长量。

(3)预测类型客源市场预测,根据年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预测和中、长期预测。

①短期预测,指预测1年或1年以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动态,为下一年制定旅游产品销售计划和经营策略提供基础。

②中、长期预测,指3年到5年,甚至10年、20年以上的预测,是为制定旅游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各种设施和项目建设提供依据。

由于预测是根据现有或过去的发展情况来揭示未来市场走向的,任何突出性的、不可估计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预测的准确性。预测年限越大,受其影响的概率越大。

(4)预测方法

①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根据时间序列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对客源市场进行外延或类推,依此预测下一时期或以后若干时期可能达到的水平。该方法常见的有简单移动平均法、趋势分析法等。简单移动平均法也称算术平均法,大概公式为:其中:F为预测数;Si为第1期的客源市场流量;N为资料的期数。

简单移动平均法在客源市场预测中可以消除某几个季节、月份和客流量的大幅度变动,从而得出一种较平滑的发展趋势。缺陷是:将远期和近期客源量相同看待,没有考虑近期市场情况的变化趋势,所以准确度往往不是很高,最好与其他方法协调使用。

②指数预测方法是根据初始期流量,按照一定的指数发展,得出预測期客源流量的一种方法。1起据指数的高度,可以设计出高、中、低几种方案。此法没有考虑到客源流量发展中受交通的瓶颈因子、旺季旅游区容量等限制因素的影响,也未考虑到发展中的一些促进性因素的作用,如带薪假期增加,因此数量预测值可能与以后的实际客流量有较大差距。这种方法常常在客流量原始数据积累很少的情况下采用,有时也作为其他预测方法的参考。

③综合预测方法影响客源市场流量的变化因素很多,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运

动的数据积累来揭不一些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以可以精确地预测未来。因此,在很多客源市场流量预测的案例中,常采用多种预测方法,最后将这些数据汇总平衡,即在定量的基础上,预测者根据未来市场可能的影响因素而作出定性平衡,从而力求得出同未来实际客流量最吻合的预测值。

4.2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是将旅游项目在空间上合理安排,使产业在空间上循序扩展,并与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相协调,共同发展。从大的区域到小的景区都要做好统筹布局。

2.1总体布局 1.影响因素

旅游总体布局必须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受政府宏观调控制约。从这些年我国旅游业区域发展分析来看,影响总体布局的因素有:

(1)经济基础旅游业是满足经济富余者物质和精神消费的产业,要求有基本的接待条件,因此近些年来我国发展起来的旅游区大部分布在沿海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例如:我国7大旅游区中,5个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资源特征旅游者的追求目标是特色突出、级别高和知名度高的景点,以满足求新、求知、求奇的需要。我国7大旅游区中,北京长城和故宫、西安秦兵马俑、苏州园林、杭州西湖、桂林山水、海南亚龙湾等名贯中华,世界少有。黄山、峨眉山、九寨沟、张家界、长江三峡、干岛湖等地旅游业发展也很快,都以资源取胜。

(3)区位和交通条件旅游业是旅游者空间移动的产业,因此客源地与旅游区的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就成为旅游业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就是依据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发展起来的。

(4)宏观调控我国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各级政府从宏观经济发展出发,对旅游业有统筹安排和布局。我国广大重点旅游区的提出和政策倾斜,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因此,使这些城市旅游业很快地发展起来,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和布局起着带动和辐射作用。

2.区域布局模式

旅游业都是在一定的区域按着不同模式布局发展。根据这些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大体可分为点、线、网络状发展模式。

(1)点状扩展模式国家旅游局从全国旅游业发展全局出发,并结合各地实际,在1985年制定的《旅游事业发展规划》(1986~202_)以点的形式布局全国7大重点旅游区和二级重点旅游区或旅游线,例如:北京重点旅游点的扩展,可形成几个旅游圈层。中心点是第一圈:故宫、八达岭、十三陵、颐和园、天安门、北海、香山等;第二个旅游圈:十渡、周口店、龙庆峡、白龙潭、卢沟桥、慕田峪;第三个旅游圈:清东陵、清西陵、潭柘寺、雁栖湖。第四圈:金山岭、承德、山海关、北戴河、野三坡。(2)线状开发模式点与点之间通过交通干线连接成线状开发模式。如山东省以泉城济南为中心,沿津浦路和胶济路呈“┏”形线状模式开发。南北线:济南(泉城)——泰山(名山)——曲阜(名人),为山水圣人旅游线;东西线:济南——淄博(齐文化)——潍坊(民俗)——青岛(山海、名城)——烟台、威海(海滨),为齐文化、民俗、海滨旅游线。这两个条带相连接,互动开发,带动山东旅游业发展。

(3)网络状模式在区域经济和旅游业较为发达地区,多景点相集聚,形

成较为合理的旅游网络系统。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带旅游区域即是我国经济发达、旅游业活跃的地带,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两翼,凭借两江(长江、钱塘江)和四通八达的公路,将1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12历史文化名城连接起来,形成我国最大的旅游经济区。

4.2.2功能分区

旅游规划按功能进行组团划分,每一个组团常被称为功能区。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旅游区一般按功能分为人口区、度假中心区、康体健身区、户外活动区、文娱活动区、度假别墅区、维修区。其中人口区、度假中心区和维修区3个功能分区统属于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是服务社区的外围地区,也可一并归入服务社区。康体健身区、户外活动区和文娱活动区属于旅游度假区中的吸引物集聚区。从张天问的旅游度功能分区中也可看曲,1n休闲活动功能在旅游度假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功能分区要点

(1)旅游区必须进行功能分区景观项目与配套设施有机结合,合理布局,秩序井然,这是旅游区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

(2)功能分区需要考虑的内容首先应该考虑旅游吸引物的构建和保护;其次要考虑交通及服务设施的便利性;另外,要考虑旅游区的滚动发展问题,不能在客源市场不足和建设资金江硌V'r、的情况下在所征地上全面撒网,要预留一定用地用于未来的发展建设。

(3)旅游服务社区的位置般考虑2大因素:核心旅游吸引物和对外交通。核心旅游吸引物一般位于旅游活动集中的地方,其附近安排住宿设施便于旅游者的活动,更能吸引旅游者;对外交通的便利性有利于旅游区初期的开发建设以及后期疏散人口。

(4)不同规模类型的旅游区功能分区应具体分析:大型旅游度假区的康体休闲设施分区所占的比例要大一些,如高尔夫球场、网球场、跑马场等在整个旅游度假区中占有较大面积;小型旅游区一般不设置这些高档的康体设施,只是在度假中心酒店中设置一些康乐设施,如游泳池、室内网球场等,康体设施分区所占的面积比例要小一些。(5)不同区位类型的旅游区功能分区情况也有所不同:客源型旅游区由于资源条件不是太好,要适当增加康体休闲活动设施的比例;资源型旅游区由于资源条件较好,康体休闲设施的比例可以少一些;客源一资源型旅游区处于二者之间。

(6)资源易于破坏的旅游区服务设施分区应建立在离资源较远的外围地带,严禁在核心旅游资源附近建立服务设施。并且按资源品级进行分级设置保护

区。表4-1 2.空间布局的平面模式

(1)考虑核心吸引物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分区 ①围绕核心天然吸引物或消遣设施的规划布局模式 图4-1质感粗放的古堡式建筑

通常,一处天韃然吸引物,如湖泊、沙滩以及山间滑雪地可以被选为规划布局种类型的旅游区,娱乐、休闲是第一位的,居住是第二位的。占地广阔的核心娱乐、体闲:设施被安排在这一。天然吸引物所在地或在其周围。从而构成规划布局的中心地,其他设施包括住宿、餐饮、购物、交通、停车场以及辅助性服务设施,则被安排建设在这一核心设施的周围。

②围绕接待服务中心的规划布局模式

在缺乏具有特色的自然要素的情况下,一座服务周全的接待中心,也可作为规划布局的核茨心;购物、餐饮、娱乐、停车及辅助设施安排在中心周围,通常需用花园及人工造景来提高建筑的购吏弓1力,同时接待中心建筑吸引力,同时接待中心建筑本身必须颇具吸引力,建筑构思具有创新性.(2)考虑基地特点规划人员在际操作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类型基地的特点布置功能分区。旅游区的地貌形态与活动设施的地域配置决定了空间;布局的形态,归纳起来有带状、核式、双核式、多组团式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是以自然为核心,游憩活动安排在辅以适量人工设施的自然背景中。位于海滨和湖滨的旅游区布局,一般原则是平行于海岸或湖滨岸线,这种布局的规是由其资源条件和地貌背景决定的。核式布局的旅游区建立中心E。焦中布置商业、住宿、娱乐设施和其他吸引韧,附属设施围绕中心区分散布置,其问有交通联系,这种结构有利于节约用地。双核式布局的旅游区一般依托于城镇,在旅游区内建立辅助型服务中心,这种结构适合于风景名胜区或自然保护区周围的旅游区。多组团式结构的旅游区是目前规划和开发常用的结构,适合城市周围地区,多采用面状的开发方式,但要有充分的开发资金以及注意防止出现“摊大饼”现象,造成土地荒芜、水土流失。关键词:景观规划生态旅游旅游规划 田园类景观规划设计

第四篇:鄱阳湖生态旅游规划1

鄱阳湖生态旅游规划

班级

土木A1013

姓名

柏林

指导老师

沈中印

鄱阳湖生态旅游规划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彭泽湖、彭湖或彭蠡,在江西省北部。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4125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0.5米时),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这里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白鹤是我国I级保护动物,野外总数大约为3,000只。其中90%在鄱阳湖越冬。白枕鹤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野外大约有5,000只左右,其中60%在鄱阳湖越冬。珍贵、濒危鸟类还有白鹳、黑鹳、白鹤、大鸨等国家I级保护动物;斑嘴鹈鹕、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黑冠鹃隼、鸢、黑翅鸢、乌雕、凤头鹰、苍鹰、雀鹰、白尾鹞、草原鹞、白头鹞、游隼、红脚隼、燕隼、灰背隼、灰鹤、白枕鹤、花田鸡、小杓鹬、小鸦鹃、蓝翅八色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春季有美丽的湿地,夏季有一望无际的湖水,秋冬季有珍贵的冬候鸟。冬季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又迎来了一年中最盛世的候鸟季节。

在集齐了这么多丰富的自然资源后,发展生态旅游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发展生态旅游就一定要有生态旅游资源供人们观赏,而所谓的生态旅游即是指凡是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并对游客起到教育反思作用的自然事物和具有生态文化内涵的人文事物。他们是能为旅游业所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实现环境的优化组合、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旅游活动对象。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鄱阳湖,这个有着丰富动植物资源的湖泊,成为了生态旅游规划必不可少的规划内容。

现有条件: A.生态条件:

鄱阳湖区域名山大湖星罗棋布,山山钟灵毓秀,湖湖碧波荡漾,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鄱阳湖一湖清水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湖中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等物种资源,是全球95%以上的越冬白鹤栖息地,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B.旅游资源条件

鄱阳湖区域是我省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资源种类多、规模大、品位高。这里集聚了2个世界遗产、2个世界遗产提名地、2个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际重要湿地、5个国家遗产、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中国旅游强县和2个江西旅游强县。尤其是“一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三山”——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两城”——英雄城南昌、世界瓷都景德镇,“一村”——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各具特色、品质超群。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是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C.旅游设施现状

鄱阳湖周围尤其是九江的交通设施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出行或者旅游的条件正在不断提高,相关服务设施设备也在不断进步,九江、南昌都有飞机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取得了较好成效。良好的旅游设施是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D.旅游产业现状

鄱阳湖区域旅游产业初具规模。这里拥有一批比较成熟的景区,庐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景德镇等在海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旅游产品日臻成熟,形成了绝特山水、珍禽王国、陶瓷艺术、道教祖庭、乡村风情等特色旅游产品;景区开发经营、旅游住宿餐饮、旅游商品产销、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文娱等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规划内容: 1 定位:

(一)功能定位

1.全国绿色发展教育示范基地

把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绿色发展成就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实行绿色旅游开发,生产绿色旅游产品,进行绿色旅游经营,建设绿色产业体系,吸引广大海内外游客前来感受先行先试、绿色发展的独特魅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发展教育示范基地。

2.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区内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秀丽的自然山水、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硕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优势,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进一步开拓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领域、新模式,把示范区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3.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依托区内丰富的原生态资源、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质遗迹,开发建设科考科普教育基地,广泛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前来实地参与科普教育活动,使示范区真正成为全国青少年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立志环保的重要课堂。

4.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依托鄱阳湖优越的自然山水禀赋,挖掘历史文化遗存,积极探索和科学实践生态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标准、区域合作、产品开发、品牌塑造等问题,倡导生态旅游行为,打造生态旅游精品,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抢占中国生态旅游制高点,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典范。

5.国家级旅游产业园区

通过系统整合旅游资源,制定相应优惠政策,搭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吸纳优势旅游企业进驻,努力实现旅游产业规模化、旅游产品系列化、旅游形象品牌化、旅游管理规范化、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运行科技化,把示范区建成国家级旅游产业园区,使其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增长极,江西旅游产业大省主体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形象定位

万类向往的地球珍藏

东方巅峰山水,万类向往家园功能分区:

——鄱阳湖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区。以鄱阳湖水体和湿地为中心,包括沿湖的新建、永修、共青城、星子、湖口、都昌、鄱阳、余干等生态游览区。突出湿地生态特色,重点建设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景区景点,着力打造湖光览胜、科考科普、候鸟观赏、渔俗体验等旅游产品,建成全国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和世界著名的湿地生态旅游区。

覆盖范围:鄱阳湖湖体及主要湿地

主要节点:新建县南矶山、永修县吴城、共青城、星子县鄱阳湖生态旅游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湖口县石钟山--鞋山、都昌县老爷庙、鄱阳县鄱阳湖湿地公园、余干县康山 项目产品以及保障体系:

在项目产品方面,会在设施建设、精品打造、商品开发、旅游管理以及其他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A设施建设

按照“合理有序、便捷高效、绿色环保”的原则,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区内旅游公路、景区生态游步道、环鄱阳湖游轮航道及生态码头体系建设;完善水电、通讯、景区生态停车场、旅游安全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旅游交通干线标识标牌系统以及沿线紧急救援、汽车维修、休憩站点等设施;按生态化原则提升区内住宿、餐饮、娱乐等接待设施;搭建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平台;搭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网站,提供鄱阳湖旅游信息咨询、自助游和自驾游网络服务。

B.精品打造

依托区内丰富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水利风景区等山水生态景观,进一步挖掘自然禀赋,着力打造一批绿色生态精品;依托区内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秀美奇绝、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着力打造地质景观精品;利用厚重而富有特色文化遗存,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利用区内丰富的度假休闲资源,打造休闲体验精品。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打造大型综合文艺节目、有震撼力的实景演出等文娱精品;在赣北环鄱阳湖五彩精华黄金旅游路线基础上,打造鄱阳湖湿地科考之旅、人杰地灵之旅、山江湖城之旅、瓷都乡风之旅、峰林丹山之旅等若干条精品旅游线路。

C.商品开发

加快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建设。按照“一景一品”的要求,突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具有江西特色的陶瓷美术工艺品系列、民间工艺品系列、传统手工业品系列和绿色有机食品系列、土特名产系列等五大特色生态旅游商品系列。发展和壮大一批具有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规划化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完善旅游商品销售体系,在主要旅游节点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或完善旅游购物中心和旅游商品销售网点。

D.旅游营销

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优势,大力开拓市场,引导市场消费,大胆探索并成功制造世人瞩目的“鄱湖现象”。突破鄱阳湖的地域限制,将鄱阳湖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形象策划出具有冲击力的响亮形象品牌,推向海内外旅游市场;通过主流媒体广告宣传,旅游网络宣传,策划经典旅游节庆活动等方式来吸引人们对鄱阳湖的关注;扩大营销范围,在做好国内旅游市场的同时,应大力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使鄱阳湖成为海内外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E旅游管理

由于生态旅游的特殊性,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推进。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相关管理部门要树立旅游的科学发展观,推行绿色GDP的政绩考核指标。加强生态旅游示范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严格执行环境管理;抓环评,严把准入关,防止规划和项目设计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抓监测,严格监督检查,对造成生态环境影响的开发活动要及时制止、纠正,并依法进行处罚。

F旅游服务

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以标准为抓手,以监管为手段,实施生态化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以标准化为抓手,制定并严格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行业标准。以监管为手段,健全旅游质量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质

量监管机构,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G教育培训

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者、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环保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环保意识,推行文明、科学、健康的旅游行为。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生态保护素质,正确影响和带动旅游者,同时为生态旅游组织者或导游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利用生态旅游示范区平台,配合非政府组织和志愿团体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加强对当地居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居民生活与生态保护目标相一致。

H旅游消费

把加强旅游者文明素质教育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工作,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做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倡导者和实践者。通过多种方式,营造珍视环境、关爱环境的浓厚氛围。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避免游客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旅游者“绿色游览、生态消费”,在做好生态旅游消费者的同时,成为生态旅游的宣传者和维护者。

第五篇: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项目规划方案[推荐]

抓机遇谋发展、积极发掘和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

生态农业观光项目规划方案

社会在不断进步,工业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发展地

方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伴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大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也得到了“解放”,洗脚上田,进入到城市务工,安居

落业。经过几年的打拼,生活慢慢好起来后的他们,开始去追求休闲度假和享受自然生态

旅游。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工厂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工作、生活压力加

大,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束缚和压抑;必须去找一个远离城市喧哗、环境优美、空

气清新的地方来宣泄,让内心得到解放。他们想到了去条件比城市稍差的乡村度假游玩,这

里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树林青葱,旷野开阔;置身其中,真的有一种回归

自然返朴归真的感觉…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乡村去度假,也就渐渐地催生了一个新兴的旅游产业“农业生

态旅游”。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围绕“绿色生态、环保健康”这一主题;把自然生态、绿色环保、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展示和休闲度假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广大游客在游玩中

更加亲近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当中,品味大自然,尽情地享受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当见到

阔别已久的绿色和满山遍野的花果,看到在农业现代化高科技条件下,不用泥土而只用水和

营养液就能生产出;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要求的新鲜环保的蔬菜和各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珍

稀瓜果时,当你品尝到新鲜采摘的鲜果蔬菜时,那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以前…

在旅游业遍地开花的今天,也有一部分眼光独到的旅游投资策划者,将目光放到“观光农业、生态旅游”这个项目上;与传统旅游产业相结合,取长补短,而且都收到了很可观的效益。

正因为如此,该项目在业界也渐渐得到肯定和推崇。在机遇面前,我们要好好的把握;在做

好传统旅游业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对市场的考察来;优先考虑开发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这一项目,去挖掘出其所隐藏的市场潜力,打造和树立独有的特色生态

旅游品牌!

现结合景区实际,对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作如下方案规划,恳请各位领导多多

指教:

一、景区(内)农业观光作物栽培展示规划:(分区分点规划)

(一)景区游客休息亭区域规划:分三段进行规划(建议把休息亭的顶部部分遮盖物揭去,保留骨架部分留作日后备用)

第一段(大门口篮球场至漂流终点站):

分段种植老鼠瓜、砍瓜、玩具南瓜(金童、玉女、白蛋、双色梨、佛手、西瓜皮、丑小鸭等

品种)

第二段(漂流终点站至“黄金河道”景观石位置):利用一段与二段连接处的一段“拱形”竹架,种植蛇瓜(瓜可长达2.2-3米),其它位置可种黑

宝石南瓜、长柄瓜、大小葫芦;

第三段(“黄金河道”景观石至探险上山小桥位置):种植西番莲(鸡蛋果),并配置“A”字形水培装置或立柱式复合基质栽培柱种植绿叶蔬菜。

注:该栽培柱可以安放在棚架边与棚架的支柱一起支撑棚架,既起到装饰棚的作用,也突出

其作支柱的特殊性,该栽培柱在本地区同类景点中还未有人采用,属于首创。

(二)、上山顶汽车公路:

砌花槽种植向日葵,利用向日葵巨大金黄的果实,寓意大富大贵、富贵吉祥、出人投地,吸

引游客眼球;

(三)、山涧路--上山探险必经之路:利用山涧路的特殊地形位置,并结合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分段分点种植以下品种:

1、锦屏藤,多年生藤本蔓性攀爬植物,四季常绿,由于在生长期间会在藤的节位间,不

断长出红色细长的气生(新)根,种植后在棚架上气生根自然向下飘垂,远望就像置身于一

段珠帘红丝当中,一次栽培,可以多年观赏;

2、西番莲(鸡蛋果)藤本常绿果树,生长寿命长达3-4年,每年4-10月开花结果不断,是一种观果型的景观树种;

3、炮仗花,多年生,藤本植物,每年3-4月份开花,开花时花蕾金黄色一串串犹如炮仗;

4、建议在休息亭边加种锦屏藤;

(四)、办公大楼:

1、办公楼对开小桥(即“黄金河道”景观石那条)两边搭“T”字形竹架种植特长豆角,豆角全

长约1.0-1.2米;

2、办公楼侧面空地可搭平面竹架种植巨型南瓜或特大冬瓜;

3、办公楼下花槽可种植彩色蔬菜或增建蔬菜墙,种植红叶、绿叶或散叶包心类生菜,羽衣甘蓝等新奇品种;注:蔬菜墙为用塑料泡沫板作墙面,配合基质栽培的一种高科技农业种植技术;景观效果很

好,目前在本地区同类景点中还未有人应用,属于首创!

(五)、饭堂、司陪室对出走道搭平面或“T”字、“V”字形尖顶竹架种植锦屏藤或老鼠瓜;

(六)、绿色长廊下面上阶梯处转弯位置搭“T”字形竹架种植大冬瓜或砍瓜;

(七)、菇类展示厅至卖部门口:

1、菇类展示厅门口建立柱式复合基质栽培柱种植薄荷;

2、门口前面走道两边各搭建拱形竹架分别种植蛇瓜、老鼠瓜,另外在靠近河道边搭竹凉亭

种锦屏藤;并加装“A”字形水培装置用来种植绿叶蔬菜;

(八)、游客更衣室门前搭“T”字形竹架种植砍瓜及搭平面竹架种植玩具南瓜;

(九)游泳池边斜靠竹林位置,摆放“A”字形水培装置种植绿叶类蔬菜;

(十)、斗牛亭靠山的一边,增设立柱式复合基质栽培柱或“A”字形水培装置;

(十一)、亲水湾水上乐园岸边(放指示牌的位置)走道,搭“广”字形竹架,种植锦屏藤、蛇瓜,并增挂宣传资料;

(十二)、九龙湾餐厅走廊增挂宣传资料,地面(指水塘)种植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来

烘托环境,增添气氛,使游客能够在用餐之余品赏到来自身边的美景,独自地陶醉于美艳的荷塘景色当中;

浅析生态旅游规划的编制(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