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毛病(一)(范文大全)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22-830430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9 19:03: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毛病(一)

小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的毛病(之一)

言不尽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经常会出现言不尽意的问题。比如有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站在龙顶山上往下看,山下的景色美极了。我的心情好极了,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大自然真的是太美了!”

在这段话中小作者用了不少的表示程度的副词和感叹句,在字面上写出了几个美字,可是却没有把美的感觉写出来,这就是言不尽意。因为没有把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具体地表达出来,所以让别人看了也不会受到美的感染。这时,老师就要针对病因提出正确的修改方案。

“我站在龙顶山上往下看,山下玉米地一片碧绿,黄瓜大棚一片金黄,太子河水好像弯弯曲曲的银蛇。景色格外诱人,真是美不胜收啊!”

经过修改后,美丽的景色就有了具体的影像,让人有如亲临其境的感觉,和作者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园地教师文苑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办法

李忠贤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且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而小学生作文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归类如下:

首先是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引导,无写作动机。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调查后,发现他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只有一个“写作文干什么?不就是给老师完任务嘛。只要将字数划够,给老师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我们知道,人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比如,一个学生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一个顾客去商店采购商品,是因为他有购买的动机,即使是像吃饭、喝水、走路这些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同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动机可以说是人活动的原因和动力。它表明一个人“为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可见,写作动机对作文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作文有重大影响的写作动机。

他们不但是如此说,而且也是如此做。从他们的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给老师完任务”的心态促使

下写作文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不规定文章的字数,他们150个字左右就完成,甚至有100个字就完成了一篇文章。(当然并不是字数少就不能写出好文章)而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一旦规定了字数,他们又是想方设法的凑字数,小学作文中,频率最高的就是“写人”篇。有一个五年级学生在《我的爷爷》的末尾中这样写道:

“我奶奶每天给爷爷吃一个鸡蛋,妈妈还说让爷爷多喝点猪油,爸爸也同意他们的意见,我也很高兴。”

看了这些后,谁都会说:“这到底是在写谁呢?或许是在写《我的家》。”然而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生作文中却很普遍。

二、观察少,胸中无积蓄。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想写点什么,可是又写不出什么内容。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观察少,胸中无积蓄。我们知道: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它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人们在观察进程中,往往受到观察对象的某些特点和情景刺激、触动。因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这种欲望有时是很强烈的,常常促使观察者进一步观察,调动生活积累,迅速进入写作的构思。

2.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渠道。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物”就是材料。凡在社会中之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细节、画面等等的获得与积累,无不有赖于观察。“理”就是道理、根据。而道理、根据又常常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得来的。如果缺少观察,所下结论要么是马虎的,要么就成为谬论。这是

为获取直接材料作铺垫。

其次还有间接材料。那么观察对阅读,接受和理解书刊资料中的间接材料也是大有裨益的。

3.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观察开始的。写作中说明,描述客观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状,特征都需要以观察作基础。如写一篇关于狗的说明文,必须认真观察狗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才能写出来。“狗打喷嚏天要下”,是否真是这样的?“蚂蚁搬家雨稀稀”,像类似的问题只有认真观察后才能下结论。

可见,在观察中才能悟出客观事物的意义,并因此而触动情感,产生写作的欲望,完成文章的立意。

三、积累少,字词不能正确使用。

要写书面语言,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能够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1.识字是写作的起点。识字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文字只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一种工具,识字的目的是掌握语言文字,用以阅读和写作。

2.写作的基础是识字。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话构成的,而一句话又是由最基本的字、词构成。所以字词在作文中处于决定地位。字词使用的正确与否,将对文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五年级的学生在《祖国,我对您说》中这样写道:

“在远古的时候,中国和英国战争不断……”

显然是有问题。结果学生说他指的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而又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于是他写出了上面的话。可见这个学生对“远古”这个词不理解。因此,对于学过的生字、新词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使用自如。

四、缺少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的训练。

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必须经过训练。而读和写的密切结合是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环节,读是吸取;写是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只读不写,当然作不出好文章;只写不读,写也不能很快提高。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作,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没新的方法!”可见训练的重要性。

而经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真是缺少这种训练。他们中有90%的人从听觉中得到信息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非常强。(这或许与历代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有直接的关系)而有60%的人会读,也就是能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有50%的人可以与人交流,也就是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能用文字表达出自己感受的学生只占到17%~~20%。

从这几个数据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缺少训练。

其次,客观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教师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的小学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老师不能按要求写出一定的文章,也不能准确、简明、扼要的将一件事情完整的用语言表达清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说话重复,导致作文中语句重复。

二、引导和训练的方法欠妥。经过调查发现,许多老师也在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但是,他们训练的方法欠妥。比如:在每次寒假或暑假回来之后,老师布臵的第一篇作文便是《寒、暑假见闻》。许多学生在写不出新的见闻,又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便抄袭他人之作。之后,只要老师布臵的作文是《XX见闻》时,他们就会将原来的那篇文章原封不动的搬出来,以应眼下之急。

有的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说一段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时间一长,学生便将那段感受或见闻倒背如流,并且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表扬。而真的达到训练目标的又有多少呢?

三、讲评的方法不正确。

讲评是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以及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许多教师的讲评方法不正确。

1.教师的讲评方法不正确。许多教师在对第一篇作文批阅后,在作文的讲评中,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吸引不了学生,也提高不了学生对教师讲评作文的兴趣。教师尽管讲了本次作文的许多成功之处和不足,但学生收获甚微,甚至一点收获也没有。这样就是老师的讲评发挥不了应有的效力。因此,要改变教师讲评作文的方法,做到“师生共评”,这样效果会更明显。

2.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不正确。教师在批改作文之前,首先应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学生写作对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准确找出文章的优点的缺点,然后再写出评语。

然而许多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连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没有抓住就盲目地写批语。因此,许多批语文不对题。有的老师为了尽显其美,对文章的内容只字不提,在批语中只写道:“语句不通,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等批语。

既然在小学作文中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那么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总结后,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首先教师要能写出一定的文章,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地作文。只有自己动手写“下水文”,才能真正体会到作文之道,指导才会得法。其次,教师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定的文章,以身作则来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写的好还会得到许多的荣誉。教师也可适当地推荐学生去参加一些征文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二、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实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丰富写作材料。

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不管是活动,还是电影电视;也不管是实验,还是故事新闻,都应该有选择的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和观看,以扩大见识,丰富思想。而这些活动、实验、电影、电视的内容,也就是学生写日记、写作文的材料。

在组织这种活动的时候,一般应该事先提出明确要求,目的是使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参加完活动和看完影片之后要组织讨论,从而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这样做,往往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也是一样,在写出好文章之前首先要有良好的写作习惯。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习惯是在长期的不断的观察练习中养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不论走到哪里,不用提醒、不用勉强、便能自觉地,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投入对周围的人物、事物的观察中去,使观察成为一种“天

性”,并随之做出笔记。我每次在给我的新同学上第一次作文课时,我都会做这么一个实验:每人找一个小器皿,然后跟着我在器皿里面倒点水,加点盐、醋、味精和红蓝墨水。之后用指头搅拌并品尝。我是用中指搅拌,食指品尝,并说“好香”。而同学们由于不认真观察,结果将中指放在口中品尝,摇着头说“好怪的味道”。如此反复几遍,最终让同学们看出其中的奥秘,并且告诉他们不认真观察的结果。这样,就激起了学生认真观察的兴趣。

2.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动笔、长练笔、不停笔。比如日记,要一天也不间断地记下去,日积月累,作文水平才会提高的3.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作者在动笔行文之前往往是充满信心的,而等写出初稿后又觉得心里想说的话没能准确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要反复修改,以达到最美。古今文章大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视文章修改的美谈。欧阳修改文章是“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马克思写《资本论》从初稿到定稿经过多次修改,第二卷前一部分原稿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有八种之多;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手稿,在反复读了两百遍后才定稿付印。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一般低于评价的能力。他们往往能够正确的分析别人的行为,却不善于全面而确切的分析自己的行为。所以,应该让学生从修改其他同学的文章或者教师挑选的文章,逐步过渡到修改自己的文章。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应逐步提高难度。开始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批语或符号动手修改。以后,可以对

照教师的讲评自己修改。最后,学生应能在交给老师之前自觉修改。一名六年级学生在《我的哥哥》中写道“啊,多好的哥哥呀!”结果写为“啊,好多的哥哥呀”。像这类问题只要认真修改是可以避免的。

四、加强听说读写相统一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在听说读写中,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而读和写是书面语言。无论是心理学、语言学、还是教育学都一致认为: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人类科学和个体语言的发展,都是口头言语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不能反过来丰富和改造口头语言。所以,听说和读写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完全遵循这一规律的。

其次,在这四个能力的发展中,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一天天逐渐成熟的,不是某一天突然可以说许多的话。

总之,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应该全面兼顾,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能力的训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集中体现,是

学生对于所学的字、词、句、篇综合能力的训练。它集中反映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想象、创作的能力,对启迪和发展学生智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日常教学中却普遍存在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感觉作文难教。其主要原因,有教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现归类如下:

教师的因素

一、教师的指导思想因素: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总是以仿写为主,固定的模式、固定的语气来要求学生。

以针对考试来要求学生的创作。有的甚至要求学生必须怎么写。更甚至以现成的作文要求学生背会,以应对考试。进而桎梏学生创作的思维、想象。千篇一率。没有一点的创新。

二、教师自身水平的因素:社会是进步的,知识也是在进步的。各种社会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做为新

时代的我们教师更应该走在知识发展的前列。但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单纯的把我们放在校园课本这个小环境中。要么作文题目一成不变,要么统一写作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怎么写。这样极大的影响学生写作文欲望。

三、教师训练、批阅的因素:教师在训练要有侧重点,对学生的要求要明确,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训练目的。

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自己的观点。要学生不仅仅认识到生活中的美,也要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丑。在教学的讲评中,许多教师在对第一篇作文批阅后,在作文的讲评中,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把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强加给学生。学生收获甚微,甚至一点收获也没有。

学生的因素

一、学生缺乏创作的欲望,及动力:“写作文干什么”? 从他们的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给老

师完任务”的心态促使下写作文的。不就是给老师完任务嘛。只将字数划够,给老师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

二、缺少积累、言之无物。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的经验少。对于日常的创作的资源积累较少,学生在写

作文时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心里知道,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话来说。怎么来说。

三、教师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自己的情感及观点强加给学生,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学生不敢用自己的话,来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敢把自己真实的情感抒发出,使写出的作文不真实。而是只是为了取悦教师而写作文。从而不能写出真正的、优秀的作文。

既然在小学作文中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那么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总结后,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指导思想,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指导思想,真对学生的年龄、兴

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给出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及作文素材。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假如我是 》、《我学会了 》„„这样的半命题作文,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的动力。

二、丰富教师自身的水平,现代教学媒体,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教师要丰富自身的业务水平。运用多种现在的教学媒体,丰富学生的知识,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进一步积累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使文章真实而感人。不做无病呻吟。

三、培养学生多动眼、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用眼睛去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用手来记录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让学生分类摘抄,把内容分成人物、动物、事件、景物四大类,再把四大类分成若干小类。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用脑来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悟使作品能融入自己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四、多种训练方法。讲评方式的多样化。加强听说读写相统一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在听说读写中,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而读和写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人类科学和个体语言的发展,都是口头言语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不能反过来丰富和改造口头语言。所以,听说和读写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完全遵循这一规律的。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总之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不是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第四篇: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达到这个要求语文老师可谓任重而道远呀!稚童的心灵打开,让他们用自己的双眼捕捉生活剪影呢?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且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而小学生作文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和自我的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

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2、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3、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4、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

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5、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

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6、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

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7、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8、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第五篇:小学生作文中积累

小学生作文中积累

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辩证统一

吴民

学生作文是一种融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它要求学生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畅达的表达倾吐和强烈的创造意识。21世纪的门槛已跨越,今天的人们正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关键性正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已改变了原有的“强化阅读训练,淡化作文训练”的观念。可教师煞费苦心地传递写作技巧,学生仍被动接受,痛苦地承受作文训练的现状,没有大的改变。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为学生的积极性、生动性、创新性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培养割裂开来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广泛积累材料,为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1、广泛积累的含义。积累不同于盖房建塔,累砖式的罗列,积累表面上被看作是词语、句子数量的累计,其实严格考虑积累应包括对材料、观点、方法、语言、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摄取和整理。

2、积累的方法和途径。积累的能力应靠观察力、思考力、联想力和想像力多重作用来培养。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获得亲身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日后的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通过观察,还可以获得写作的灵感,通过观察把学生引到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感到可写的东西是那么丰富,从而激发

学生的写作欲望。

⑴、要想使学生的作文呈现“以我手,创我意”的境界,就一定要不断充实学生的作文素材,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谈到观察与写作的问题时指出“无论记载实有、描写、假设,都须预先有了这如实摄取情态的功夫,然后下笔。

⑵、把观察到的事物或现实充实成作文的素材,扩展成备用的材料。积累信息应是加工后有目的的、有感情的记忆过程。在观察阶段运用思考,可以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看出那些闪光的东西,整理成丰富的写作内容,在这方面,可这样做:

a、设立课前三分钟,即利用一天中一节课组织教学的时间,请同学们交流记录现象最深的事,再简明地谈谈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加深认识。

b、写好日记,孟伟哉在谈到写日记的体会时说过:“写日记的结果,一是锻炼了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锻炼了我的观察能力和习惯,硬丰富了我的词汇,四是养成了我拿起笔就写的习惯。我确实亲身尝到了写日记的甜头。”这段话对写日记的好处作了很好的概括,同时写日记有利于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

b、鼓励学生做摘抄日记和笔记,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及时

整理,指导他们分门别类,方便查找。

c、提供班级展示平台或指导编报活动,提供多元指导,克

服想法、简单认识肤浅的不足。

⑶、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把积累到的信息提取出来,再次加工、创造性地表达出来。多向命题,激发情感。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应。作文命题可以是借鉴型命题、智能型命题,也可是实用型命题。总之,好的命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文思,使他们感到有事可叙,有论要发,有情可抒,积累可用。在教师引导积累和写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引导学生抒真情,写真事,诱发动机,让学生自由选材,倾吐自己的心声。

⑷、在积累中,鼓励求同存异,汲取别人的思想或技巧。在积累古人或他人传下来的东西时,要鼓励批判。对他人(自己)多元认知中,难免有不深刻不全面的现状,对古人遗传的知识、经验,也有与现代社会不融的地方,教师应创造氛围,提倡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辩驳、讨论,更正错误思想,培养科学客观的精神。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渠道。

1、开放学生多种观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⑴、可以绘画与写文结合、实践与写文结合、操练与写文结合、表演与写文结合。将积累的技能、知识、态度应用于写作中。

⑵、充分挖掘课文中积累语文材料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篇优秀的文章,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美文大家都愿意欣赏,学生在积累鉴赏时,教师要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指导创新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a、模仿型。抓住原谅中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甲迁移到乙上。例如:学

《鸟的天堂》一课,让学生写《我喜欢的一种树》;学了《凡卡》,b、变通型。变通教材东方的写法来命题,属于必定性质的作文训练。例如:我教了《竹石》一诗后,请学生写《我对竹石的看法》,根据“养不教,父之过”这一《三字经》让学生写《我与爸爸》。c、感想型。即读后感或观后感。d、读写型。如根据《凡卡》写《凡卡梦见了爷爷》,根据〈〈少年闰土〉〉写〈〈长大的闰土〉〉。(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和墙报上开辟“我书”、“我写”、“小评论家”、“新发现”等栏目。

(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

三、抓住创新思维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新的生理基础。人的大脑左半球是智力活动区,而右半脑具有创新能力,所以创新需要有分析、计算、排列等作为基础,需要左右两个半球的配合,但是,集其大成者是右脑的创造功能。

2、创新思维有三个特征。即:发散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根据创新思维的特征,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3、冲破定式,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在作文训练时,方式有: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想象,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5、引导学生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总之,积累与创新是学生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一定是抓住这两个环节,使学生的作文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毛病(一)(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