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山中访友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22-520507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12 21:58: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

吃完饭,屋外就下起了大雨,哗啦啦,哗啦啦,就像大合唱一样。

我走出门,彩虹跟我打啦一个招呼,空气额外清新,空气中含着雨水,早晨,好清爽!

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去访友,我们访的第一位朋友,是一棵古树,啊,古树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撑起一把巨伞,站在这山中,仿佛在等候什么人。走进一片竹林,鸟儿在枝头唱歌,竹子在风中跳舞,每一棵竹子,都为我撑起大伞非常凉爽。

我们漫游了一个下午,直到太阳亲吻后山才回了家。

九龙六年级:夏辰熙

第二篇: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按顺序理清作者访问的朋友;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本的朗读分析,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亲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幽径(jìng)

唱和(hè)

玄(xuán)奥

栀(zhī)子

清澈(chè)

树冠(guān)

湛(zhàn)蓝

凝(níng)静 犬吠(fèi)

憔(qiáo)悴

津津(jīn)乐道

吟(yín)咏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 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 读:啊,老桥,你如……)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 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树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短暂,却有深意。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在用心感受。)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2、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 作水平。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2、完成基础训练。

3、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山中观景(事)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第三篇:《》山中访友》定稿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③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④激发学生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师:唐代诗人贾岛曾写过一首诗《寻隐者不遇》,广为流传,同学们会背吗?(生背)诗人到山中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的名士。今天,我们要学的《山中访友》一文.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提问:作者是怎样说的呢?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只要用心山中的朋友也会一个个向你走来。

二,朗读训练

1、听读课文,在优美乐曲中跟读课文,标序号,划出朋友

2、学生自由读,扫清文字障碍,出示字词教学。

3、竞读,看谁读的正确流利,试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教师点拨)

4、齐读,在读中领悟

三,感悟内容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师:读了文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初看文章题目以为作者去拜访的是人,没想到作者拜访的却是自然界的这些朋友,读后觉得非常新奇有趣。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生:非常亲切,好像这些朋友也是自己的。

b.作者出门的心情如何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独自走进山林探访好友。

你从哪里看出来?——读出来吧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先总写(1-2)节,再分写(3-7)节,再总写(8)

四、研读赏析

师:作者与大自然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我喜欢这一句,“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 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这 一句用“德高望重”形容老桥,突出了桥的历史悠久,同时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并以第二人称 “你”来叙述,让人感觉非常亲切。--------把古树想象成老者,联想到”从不改变姿态,古老而坚韧的灵魂““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生:我喜欢“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清翠的手势”这一句,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师:请展开想象,这该是怎样的手势?根据生活经验,你能描述出来吗?(生描述,师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用语)

生:“我闭上眼睛,我真得变成了一株树……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这句作者把自己想 象成一棵树,仿佛自己与树融为了一体。

师:融为一体是怎样的感觉呢?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一下。——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来 朗读这一句。(学生推荐一女生)——树木的成长是缓慢的,因此,朗读时声音要轻一点,语速要慢一些。现在,这位同学开始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举起双手,感觉自己也是树林中的一棵树,用心去体验一下树的成长。

生:我喜欢“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这句,这里把“山 泉”比作“明镜”,写出了山泉清澈、宁静的特点。师:说得好,这段除了写“山泉”,还写了许多景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生:写“白云”,突出了白云的洁白。

生:把“瀑布”比作“歌唱家”,写他“不拉赞助,不收门票”,体现了瀑布的奉献精神。

师:对,你真得很善于阅读。瀑布的奉献精神让我想起那些漫天要价的明星们了。

——这一段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点?” 生(齐声):以第二人称来写,感觉很亲切。(师引导全班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

师:还有补充的吗?

——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师: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呢? 作者所说的山中访友,不就是山中看景吗,那我把题目改成“山中看景”,你觉得怎么样?

作者如此亲切地称呼山里的众朋友,从中看出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生: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生: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

生: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 ……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作者独自一人走进山林,欣赏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 成是“山中访友”呢?

生:以大自然为友,体现了作者想象的丰富、新奇。生:说明作者具有童心、童趣。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以这样的方式叙述,我们感觉很亲切。

——归纳写法:丰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生动的排比和拟人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黄昏“雨停,归鸟,带回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可以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五、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1、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老桥是他的朋友,树林是他的知己,泉水、悬崖都是他的朋友,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2、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请你仔细观察景物,把校园或野外的某一景物单做你的好朋友,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3、背诵积累,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六、拓展训练

师: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生活,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 动我们的情思,拨动我们的心弦,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改变角色,假设你就是那棵树,那片 云、那座古桥、那山中的一景,你将向人类朋友倾诉怎样的心声呢?

生:我是一棵大树,由于人类的肆意砍伐,我的族类朋友日渐减少,为此,我常常掩面 叹息。亲爱的人类朋友,停一停你们手中的锯斧吧,想一想,是谁给你们送来清凉的慰藉? 是谁为你们阻挡风沙?是谁给了你们清新的空气。那都是我们,是我们大树,求你们不要再 乱砍乱伐了,如果等到青山泛黄,洪水泛滥的那一天,就后悔不及了。(同学们都为他声情 并茂的发言鼓掌)

师:精彩!真是精彩!——还有谁要诉说?

生:朋友,我是你脚下那无名的小草,虽然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是我们一样都有生 命。请高抬贵脚吧!难道你们就没看到我身旁的牌子吗?——“小草也有生命,请足下留情”。

师:同学们,对两位同学的发言——“大树”和“小草”的诉说,你们有什么感想?(因 势利导,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我们要劝那些滥砍滥伐者放下斧头。

生: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命。

生:一定要保护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环保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可看出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这很好,希 望你们在日常生活里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山清水秀的 地方,作为其中的一景,你又将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

生:你好,亲爱的朋友,我是你的氧气朋友,让我伴着你,追随春天的气息,聆听鸟儿 的歌唱,欣赏这山中的美景……

生:嗨,大家好,我是那山中的溪流,“叮咚叮咚”,我的声音好不好听,如果你累了,不妨到我身边来坐坐……(下课钤声响了,许多同学还高高举着手)

师:今天,通过这短短四十五分钟的合作,我和大家一起感知了课文,欣赏品味了文中 优美的语句,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正是有了大自然中的这些朋友,我们才有了舒适、温 馨的家园。我想,只要我们用自己的一颗爱心,珍惜、爱护大自然的这些朋友,他们就会给 人们最美的笑脸,人类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教学反思:教学《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我就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接着我选出三、四、五、六、七自然段,特别是第三自然段,我作出了重点讲解,然后进行学习归纳:朗读──句话──理解──体会──诵读。接下来的几个自然段要学生按学习方法自学四、五、六、七自然段。这样就把学习方法很好地贯彻到全文的学习当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学完后,学生既学习到了方法,又得到了启示:做人要有持久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要爱护大自然„„

另外,教学这篇课文最大的亮点便是提出修辞手法来,包括比喻、拟人、排比、联想,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一节课下来的朗读入语境,不够有感情。

第四篇: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教案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那里有春风、有夏雨、有秋霜、有冬雪;有奇峰怪石,有鸟语花香。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就把我们带入大自然的怀抱。现在,请同学们打开第一组的单元提示,看看在这组课文里,我们将会了解到哪些内容,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要求。(学生读,学生归纳要求123)

明确了要求之后,就让我们走进第一篇课文《山中访友》(板书课题,ppt课题)。听到这个题目,老师想到以前咱们学过一首贾岛的诗,也是去山里访问朋友,谁还记得?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人去山中拜访隐者,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去了,童子说隐者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在山中的云雾深处,却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最后没有找到。)

作者最后有没有访问到朋友?没有,诗人只好带着遗憾回来了。有位作家叫李汉荣(播放ppt作者简介),他也来到山中访问朋友,他却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下面,就让我跟着他一起体会山中访友的美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老师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读音和句子。

3、思考:作者到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读课文 3分钟)

(出示生词)请大家看屏幕,这里面有没有你认为比较重要、想提醒大家注意的词呢?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蕴含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古桥鸟儿露珠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山中的一切

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

三、感悟作者心情

作者是什么时候拜访这些朋友的呢?(早出——晚归)

在山里呆了一整天,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学生读相关段落)从哪些句子中能看出作者心情?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受。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如何更深入细致的体会作者的心情,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好,谁先来进入角色?

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那位朋友你最喜欢。(前后座交流)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作者非常敬重他,说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什么是“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声很大)

你们从哪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的?(把人马渡过岸,给大家带来方便)(弓着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站了几百年,服务时间长)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啊!老桥。。。

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我们。我们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第五篇: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没读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请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汉荣先生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可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并思考: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交流探讨

1.谁能说说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等。

2.可是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他都是怎么称呼他的这些朋友的?你又从中感受到了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配乐,学生自由诵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必要好好体会的词,一会儿交流。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词很大。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津津乐道:很低感兴趣地谈论。

4、那,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拜访他的朋友的呢?(闭眼体会)他拜访的第一位朋友会是谁呢?找出相关的段落。

5、作者眼中的老桥仅仅是一座普通的桥么?你是怎么理解“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的?”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6、体会写法

其一,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传达了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其二,第二人称的写法,拉近了距离,读来特亲近,有助升华感情。

小结

再读前三段。

第二课时

1、讲述人类从敬畏自然、道法自然、到战胜自然的历程,揭示自然的人当与自然为友的物我相融的真正境界。过渡到第四段。找出能表现这种高境界的句子。2、作者称树为他的什么呢?你怎么理解“知己“的含义?(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从这段的哪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他与知己与朋友的那份深情厚谊那份默契?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友谊。)

3、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得亲切热情。4、体会第五自然段的写法

这一组句子,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情厚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5、自学六七自然段,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6、再读文章的开头结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方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7、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1)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2)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3)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3)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豁达。

4.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

明确:李汉荣先生在文章中,已经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他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与大自然的朋友们交谈。然后美读课文。

5.在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学生自由谈)

(1)我仿佛看到阳光,它射进了树林,大树爷爷们用翠绿的叶子剪刀,将阳光裁成许多块,送给小鸟们,送给小草们,送给每天陪伴树爷爷的小蘑菇们,鸟儿们收到了树爷爷的阳光片,歌声更宛转,小草收到了阳光片,把阳光当作被子,暖暖和和地盖在身上,伸伸懒腰,渐渐入睡。

(2)我仿佛听到了风精灵带着一阵花香飞来了,在树林间穿梭,回旋,每一株树都被这奇异的味道陶醉了,翠绿的双手有节奏地摆动着,白云见了忍不住要与他们共舞,呼唤着她们的女儿—雾来完成这个心愿。

(3)我仿佛感受到:潺潺的溪水,平静而柔和,忽然,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溪水的去路,这下小溪急了,用整个明镜般的身躯与岩石搏斗,一块碧蓝的翡翠霎时间就碎了,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咚咚的回声漾出连绵悠长的旋律,此时此刻,似乎我也化作一颗水珠,在溪水中欢跳,在岩石上留下可爱的脚印。

(4)我仿佛觉得自己真的生了一对翅膀,拍打着飞向那葱郁的白桦林,宝蓝石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白云,它们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时不时地变换形态。在这样的天空中飞翔真舒服,喳喳的云雀在空中微微荡漾,似乎在对我说:小鸟小鸟,我的好妹妹,你在城市生活的好吗?快点回来吧,湛蓝的天空依然等着你……。6、总结文章的语言及结构特色。

修辞的多次使用、人称的不停变化。结构的前后照应。(修辞使文章鲜活生动,创造出了一个童话世界,第二人称的写法拉近了距离,读来特亲切,有助升华感情。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完整。)

空手而来,满载而归(情谊)

不……不……也不……,就……

教师结束语: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李汉荣先生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课。

布置作业

1、交流课后练习。

2、寻找姊妹篇(与文章有相似之处的文章,也可以是相关联的歌词、音乐、图片等)

第三课时

一、交流姊妹篇

二、制作知识积累卡片(好的词语、美的句子、独特的创作手法等)

山中访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