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课堂创新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22-1138739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4 12:43: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课堂创新

课堂创新的方法

既然是创新的课堂,我理解应该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它首先应该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地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景与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式。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种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

1、在质疑提问中唤起创新意识

“学生质疑”创新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倾心于创新的研究。质疑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激发思维的有效策略,教师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题,把思维的空间、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土壤。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准备若干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老师准备一个大一点的三角形,上课开始,师生比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得出老师的三角形周长和面积都比学生的大,老师再问:“我的三角形内角和比你们的大吗?”学生产生了争议,自然就会想到:怎样才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呢?学生在这问题的驱动下,就会自主地探索求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这样,学生积累了情感体验的经验,有效地唤醒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2、营造氛围,促进创新

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创新教学的氛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例如:上面讲到《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当同学们分组测量并算出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内角和之后,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测量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180°)再进一步说明: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存在着误差,同学们能不能想出什么好方法来进一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呢?这时,课堂气氛异常高涨,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许多方法:折一折、拼一拼、分一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学们多角度,多方法地进行了思考,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多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复杂的高水平的结合。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就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运用已经获得的经验,通过独创性的思维活动,去发现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拓展就是运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这一结论去探究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由于层层推进,不断给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产生创新的欲望,创新激情异常的高涨。

第二篇:浅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郧西县城关镇明德小学 兰兆兵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在自主教育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

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自主教育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三篇:创新课堂瞬间

精彩教学故事!!

《风筝》课文讲述了贾平凹童年时期与小伙伴一起做风筝、放风筝及风筝断线后找风筝的故事。故事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童真、童趣,结尾的一个省略号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风筝到底飞到哪里去了?会在水磨房找到吗?

刚讲到结尾处,班长张薇就按捺不住了,她举手提议:“老师,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我可以给续编出来,我们来续编故事吧?”

“你的提议很好,但你想好了不能说明其他同学也想好了,老师给大伙一点时间,希望同学们把故事编得具体生动,合情理!”我抑制住内心对张薇同学的欣赏之情说。

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为了引导启发其他同学,我先让张薇同学做了个示范。

张薇走上讲台,讲道:我(用了“我”,说明她的确早有准备,把自己编的故事和原文承接起来了。)和小伙伴们飞快地向水磨房跑去。我们来到水磨房,四处寻找。忽然,我发现“幸福鸟”在磨房顶上,于是我招呼小伙伴们一起来想办法。我们在不远处找来了一根竹竿,打算用它把我们的“幸福鸟”给弄下来。就在这时,一阵风吹来,又一次吹走了我们的“幸福鸟”。我们着急了,疯跑着追逐随风飘动的“幸福鸟”,终于在田野的小河边,我们抓住了我们的“幸福鸟”。

“张薇所编的故事是作者和小伙伴们在水磨房成功地找到了风筝,虽然后来又有了曲折,但他们最终抓住了他们的’’幸福鸟’’。故事还可以怎么发展呢?” 我引导说。

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

陈婧怡站起来说:“大家忙着找了一下午,也没有发现’’幸福鸟’’的影子。就在大家要放弃的时候,忽然一个小伙伴发现了飘在小河里的风筝„„”

„„„„„„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学时抓住有利时机,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想象,这对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大有益处。

第四篇:创新课堂之我见

创新课堂之我见

一节成功的创新课堂,要求教师善于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学习情绪高涨地深入到课文内容中去,切身感悟其内涵和宗旨,使他们自由讨论,交换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勇于创 新的精神。要把这些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创新课堂必须 体现以下特点:

一、变“师说”为“生说”。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在提问学生时不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未等学生思考,教师就急着把答案讲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提问方式,实际上是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夸夸其谈的独角表演,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将杖扼杀,会变得越来越惰。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亟待改变我们要把教师的说变成学生的说,鼓励学生多说,甚至多登讲台,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和说的能力,使学生开口多说。

二,变“个力”为“团力“。传统课堂更多地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不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这种独立自主的学法远不如合作学习的模式有效,如果在课堂上引入组对学习和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模式,师生通过互评,互问、互测、质疑、讨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可实现优势互补、智慧共享,又能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台

作的能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英雄时代、圣贤时代早已过去,在当代,打仗也得靠集团军,合作共赢才是时代的最强音,我们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三、变“讲堂”为“学堂”。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是讨论的课堂、动笔的课堂、思考的课堂、操作的课堂、展示的课堂。一句话: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繁重的讲解中解脱出来,从“越俎代疱中解放出来,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把黑板、投影片留给学生。真正做到:课文先让学生看,例题先让学生讲,练习先让学生做,作业先让学生评,体会先让学生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变“回答”为“提问”。时下,仍有很多教师坚持问答式教学模式,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接受提问,学生按固定的模式回答教师成型的问题,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否来个180度大转弯,变学生“回答”为学生。提问”?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迪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门径与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想象联想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五、变“学会”为“会学”。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和滚滚流淌的知识活水。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备

大纲,备考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问题,备作业„„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类比、探索规律等能

力,培养学生重理解、重过程、抓本质的习惯,使他们积累经常化、思维程序化,“胸中有丘壑、手中有法窍”,真正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尽量把“第一感觉”、“第一印象”留给学生。比如,学生在思考训练或练兵时,教师不必饿提示和要求,甚至为其解题作答,不必干扰他们,应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让他们自己去体悟,自己去解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游泳有个规律,摸到了规律就容易学会”。学生只要掌握了方法,摸到了规律,就能终生受用,不断创新。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你教师教会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是求知的两大法宝。以上所述,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

多思,使他们养成动手和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书本和名师,让他们充满自信、充满勇气,探索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实际上就是创新课堂的基本标准。让我们勇猛精进,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

第五篇:创新课堂创新点

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总结一下几点:

1、扮演好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沉闷、严肃的课堂气氛容易抑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打破沉默,把课堂气氛活起来,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用可亲的教态、生动的语言,富有吸引力的方法,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提问,爱护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提高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努力创设这样一种环境:每一个学生随时都可以提问,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不管自己的意见正确与否,都会受到重视,并能得到评答。

2、扮演好学生的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取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将知识通过讲解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做法(必要的讲解是需要的),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

3、课堂教学中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带进学生心里。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师生关系引进课堂,带入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为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将新的师生关系引进课堂,带入生活,建立和维持与学生亲密无间,融洽协调,相互信赖的关系。

5、改变教学方式,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识强,并不善于与人交往合作。教学中要注意设置障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不断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问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与合作。

6、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

总之,一堂课,教师只要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使我们的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了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的态度由 “漠不关心”变为 “积极探索”,达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在形式陶冶和应用价值之间的平衡,为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奠定了基础。

课堂创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