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对视觉文化传播运用分析探讨
编辑:独坐青楼 识别码:22-962068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6 00:30: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视觉文化传播运用分析探讨

如今,以电视、电影、报纸、书刊、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特别是影像媒体,正在日益制造和传播着各种各样的视觉符号。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转换。视觉传播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本质就是通过各种媒介,将特定的视觉信息最准确地、最

快捷地传递给大众。在现代社会,这种全新的视觉文化在各个领域发展并运用。

数字化媒体造就视觉样式的丰富性

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使得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技术、数码艺术设计、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短片等新兴科技不断地挑战并充实着传统的视觉传播形式。与此同时,也使视觉传播的样式出现了新的特征: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播。

202_年,在“艺术与科学——国际数码艺术交流展暨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互动作品《吹皱一江春水》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互动情境:观众向输入设备吹气,悬挂在墙面上的一幅中国山水画中的水塘便会随气流的长短强弱泛起阵阵涟漪,观众在与作品的互动中得到了巨大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理解和创造的愉悦。新兴媒体的应用不仅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觉感受,在视觉样式的扩展和应用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无止境的可能性,还导致了人们不同于以前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审美意识以及时空观念。

数字化:传统媒体跻身新媒体行列

如今,广告锐减、读者分流、影响力下降等等问题像梦魇般困扰着纸质媒体,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在年轻受众群中被不断边缘化的现实,让曾经习惯主流媒体地位的纸媒们变得无所适从和惶恐不安起来,看着新媒体不断地羽翼丰满,在新技术的滋润下日益强大,这种不安更加与日俱增,一时间如何摆脱困境便成了纸质媒体的共同话题。

1.反思图片与文字地位,纸媒探索视觉传播模式

202_年起,《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新京报》等一系列都市报先后成立视觉中心或视觉部,将以往仅为文字报道作陪衬的摄影部变身为拥有一套独立采、编以及后期制作能力的视觉部,印证着图像的地位在纸媒中的提升。

将摄影、图片编辑、版式设计、后期制作等所有视觉传播元素集中于同一部门,按统一的流程完成视觉制作是目前国内报刊视觉传播的最新尝试。《新京报》视觉中心在运作中提出了文本系统和视觉系统并行,将新闻视觉化与版面标准化、媒体个性化、评价市场化归纳为视觉传播时代的报纸四大特征,对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国内一些成立了视觉部门的报纸,目前也无法完全达到视觉表达的逻辑性要求,在画面上无法建立一个读者观看的层次,从报纸版面上可以看出有设计理念,在刻意经营一种效果,但仍难掩混乱感,缺乏总体设计。因此,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至关重要。

2.纸媒的数字化:电子报刊

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发展,平面媒体的内容不再仅仅经过印刷在纸张上呈现。同时,这个数字化传播平台又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传统媒体”不再是相对封闭,各自独立,互不兼容的了,而是可以“跨媒体”运作,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数字化了的传统媒体,具备了多媒体和双向互动传播功能,实际上就具备了新媒体的特征。

对我国视觉文化传播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当今媒体高度发达,特别是数字化媒体的出现,更是构筑起了视觉文化的全球化平台。数字化媒体将成为传媒主流。正因为如此,在消费社会中,文化消费者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当下,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传统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重要部分。显然,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特别是在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三者合力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转换。当前,我国视觉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缺少现实观照与艺术精神的视觉文化;充满暴力、色情倾向或心理因素的视觉文化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由视听媒介或视觉媒介传播所形成的负面的社会文化传播现象,需要理智地去对待。要区分视觉文化传播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促使视觉文化传播在扬弃过程中健康地发展。一要坚持我国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原则。对视觉文化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互联网的管理和制约,必须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文化前进方向为前提,对于不利于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必须予以坚决抑制。二要以法律规范作为控制手段,调节视觉文化传播系统的各种内外关系。对媒介暴力、媒介色情等内容,应该实行影视作品分级制,控制视觉文化传播中的负面影响,建立中国的以年龄为基础的“内容分级制”,限定儿童不宜接触的内容。三要通过媒介教育来发展受众认识和利用视觉媒介的能力。四要通过政策规定、调整和平衡各种

媒介文化传播方式,比如对传统文化中的书面或印刷文化、广播文化、精英文化形态予以保护和倾斜,形成当代文化传播的合理架构,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对多元文化形态的需求。五要倡导媒介自律,增强视觉传媒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与危机意识,提高媒介机构及传媒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自身的传播活动,自觉防止和抑制越轨行为,行使好自己的文化传播权,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篇:对企业文化视觉传播的一些思考

对企业文化视觉传播的一些思考

企业CI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文化信息的传播,在对有关信息进行规划和设计之后,要达成传播文化的关键是根据不同传播目的使用不同的媒介。

一、企业文化视觉传播的作用

首先,通过企业文化视觉的传播,可以使企业理念得以贯彻。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接受外界信息时,视觉接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83%。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过程中,视觉形象是企业理念识别的静态表达形式,视觉形象依附与企业理念,但却依靠视觉形象广泛传播。中铁隧道集团的企业理念都是虚拟的环境,而通过视觉载体所体现的价值层面的精神却是实实在在的。

其次,通过企业文化视觉的传播,可以使企业形象迅速树立。企业文化视觉传播,在社会中、行业中、本企业员工心里产生很大反响,员工对新的形象、新的理念、新的战略目标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在这个时候,贯彻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规章制度就会事半功倍。辅之以长期培训、文化活动,表彰优秀代表人物,倡导英雄事迹。企业风气、企业环境气氛焕然一新。员工个人目标必然会与企业战略目标走向一致。企业文化也逐步走向强势文化。但同时要求企业内要有一支勇于变革的领导团队,能够不断更新和改变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的再定位),塑造尊重人才的高素质决策层,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执行、核心能力营造中始终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企业文化视觉传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文化视觉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不充足。集团公司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在真正落到实际操作层面上还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项目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搞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不能很好地将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利用视觉传播的作用推而广之,只是一味地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把企业外在形象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来完成,果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内里还是依然故我,对企业文化的具体操作存有公式化、口号化的误区。

三、如何利用现有载体进行企业文化视觉传播

具体在中铁隧道集团的实际而言,就是使用什么媒介?如何使用这些媒体?要达到什么效果?如何安排使用的时间?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就视觉传播项目来说,虽然是其中一部分,却是整个企业文化传播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视觉传播的媒体进行规划,首先要熟悉传播媒体的种类和特性,根据 CI规划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制定合理的媒体计划,在有限的传播成本条件下,力争最好的传播效果。

应充分重视企业文化视觉传播的规范。从企业文化视觉传播的对象来说,有的是对内的。如办公用品、用具、内部报刊读物、会客洽谈用品等;有的是对外的,如票据类、符号类、交通工具类、促销广告类、大众传播广告类、商品包装类、出版物和印刷品等;有的既对内又对外,如证件类、服装和制服类、符号类等。从传播的功能来看,有的是有一定局限的,如大众传媒必须遵守有关法规,属法律的限制;还如商品包装应以传播商品的信息为主,属传播对象局限;有的是没有限制的,如属于企业自己的、非大众性媒体,传播什么信息、用什么方法传达,一般较少受到限制。从传播的成本来看,有的是基本不用付费的,如办公用品、用具、服装、制服、交通工具等企业内部的常用媒体;有的只需付少量费用,如出版物、印刷品等企业自己可以拥有的大量传播的媒体;也有的是必须付费的,如产品包装、商品促销(SP)类广告、大众传播广告、户外标识物等等。

重视视觉传播与企业理念及行为识别系统的结合。制作企业理念挂贴,将抽象的企业理念及企业精神形象化。中隧集团的理念识别系统(MI)已颁布两年多,她是企业长期形成的伦理和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每个理念都是一个总结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在具体宣传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加入某些不违背其内涵的阐述,然后制作成理念挂贴。

具有中铁隧道集团特色的企业文化宣贯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充分利用视觉传播来推广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被企业全体员工所共享,在本企业范围内广泛宣传倡导,形成共识,贯彻落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第三篇:对企业文化视觉传播的一些思考

对企业文化视觉传播的一些思考

企业CI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文化信息的传播,在对有关信息进行规划和设计之后,要达成传播文化的关键是根据不同传播目的使用不同的媒介。

一、企业文化视觉传播的作用

首先,通过企业文化视觉的传播,可以使企业理念得以贯彻。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接受外界信息时,视觉接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83%。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过程中,视觉形象是企业理念识别的静态表达形式,视觉形象依附与企业理念,但却依靠视觉形象广泛传播。中铁隧道集团的企业理念都是虚拟的环境,而通过视觉载体所体现的价值层面的精神却是实实在在的。

其次,通过企业文化视觉的传播,可以使企业形象迅速树立。企业文化视觉传播,在社会中、行业中、本企业员工心里产生很大反响,员工对新的形象、新的理念、新的战略目标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在这个时候,贯彻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规章制度就会事半功倍。辅之以长期培训、文化活动,表彰优秀代表人物,倡导英雄事迹。企业风气、企业环境气氛焕然一新。员工个人目标必然会与企业战略目标走向一致。企业文化也逐步走向强势文化。但同时要求企业内要有一支勇于变革的领导团队,能够不断更

新和改变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的再定位),塑造尊重人才的高素质决策层,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执行、核心能力营造中始终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企业文化视觉传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文化视觉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不充足。集团公司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在真正落到实际操作层面上还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项目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搞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不能很好地将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利用视觉传播的作用推而广之,只是一味地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把企业外在形象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来完成,果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内里还是依然故我,对企业文化的具体操作存有公式化、口号化的误区。

三、如何利用现有载体进行企业文化视觉传播

具体在中铁隧道集团的实际而言,就是使用什么媒介?如何使用这些媒体?要达到什么效果?如何安排使用的时间?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就视觉传播项目来说,虽然是其中一部分,却是整个企业文化传播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视觉传播的媒体进行规划,首先要熟悉传播媒体的种类和特性,根据 CI规划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制定合理的媒

体计划,在有限的传播成本条件下,力争最好的传播效果。应充分重视企业文化视觉传播的规范。从企业文化视觉传播的对象来说,有的是对内的。如办公用品、用具、内部报刊读物、会客洽谈用品等;有的是对外的,如票据类、符号类、交通工具类、促销广告类、大众传播广告类、商品包装类、出版物和印刷品等;有的既对内又对外,如证件类、服装和制服类、符号类等。从传播的功能来看,有的是有一定局限的,如大众传媒必须遵守有关法规,属法律的限制;还如商品包装应以传播商品的信息为主,属传播对象局限;有的是没有限制的,如属于企业自己的、非大众性媒体,传播什么信息、用什么方法传达,一般较少受到限制。从传播的成本来看,有的是基本不用付费的,如办公用品、用具、服装、制服、交通工具等企业内部的常用媒体;有的只需付少量费用,如出版物、印刷品等企业自己可以拥有的大量传播的媒体;也有的是必须付费的,如产品包装、商品促销(SP)类广告、大众传播广告、户外标识物等等。

重视视觉传播与企业理念及行为识别系统的结合。制作企业理念挂贴,将抽象的企业理念及企业精神形象化。中隧集团的理念识别系统(MI)已颁布两年多,她是企业长期形成的伦理和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每个理念都是一个总结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在具体宣传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加入某些不违背其内涵的阐述,然后制作成理念挂

贴。

具有中铁隧道集团特色的企业文化宣贯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充分利用视觉传播来推广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被企业全体员工所共享,在本企业范围内广泛宣传倡导,形成共识,贯彻落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第四篇:兰州市视觉景观的传播意义分析(模版)

兰州视觉景观的传播意义分析

——兰州黄河铁桥

现代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往往是以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传统文化的丢失为代价。丢弃,无疑等于割断历史文脉,文明将形同断线的风筝,一不留神,就会在现实中淡出、消隐。甚至绝版或灭亡。古老的视觉景观与名歌民间文化一样,有的已成绝版或绝响,有的也仅存孤品。这些古老的视觉景观不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一个城市现有的名片。他们的背后隐含了多少故事,蕴藏了多少秘密,值得我们去细细探究。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要塞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犹渡鬼门关”的歌谣。

古来黄河之上也架设过一些“浮桥”,但是终究不长久。自从黄河铁桥建成后,黄河之上才算有了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实桥”。

兰州黄河铁桥,是在晚清实行“新政”、举办实业的历史背景下修建而成,是近代甘肃走向对外开放,并认识、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硕果,曾极大地便利了西北与内地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政治、文化及经济贸易的发展,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早在黄河铁桥建成之前,人们只靠冰桥、浮桥、羊皮筏子,互通往来。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兰州黄河结冰以夜,其开亦以夜,冰既坚,状如积雪填于巨壑,嶙峋参差,不复知有河形,处处可通车马,俗名冰桥。其实冰桥并不安全,特别是在冰桥初结和消融之时,人们为防不测,过河是没在腰间横扎竹竿,以免踏破冰层掉进河里,所谓“黄河滩上看春水,人在未消冰上行。猿臂长竿如打桨,怅惘失足一心惊”,正是其写照,艰难和冒险情景概可想见。浮桥之设,远可追溯到唐代,当时在今兰州河口建设广武梁。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收复兰州,重修金城关,并与其下架设浮桥。明洪武五年(1372),宋国公冯胜奉命西征,派守御指挥佥事赵祥在兰州城西7里处搭建浮桥,以利济师,“师还,遂撤弗用”。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俞指挥平定河西,又在城西10里处修造浮桥,取名“镇远桥”。但因河流湍急,提防不顾,历时未久。至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又将浮桥移置于河水稍缓的城北通济门外白塔山下,即今天的中山桥处。据明人徐兰《河桥记》记载,当时“造舟二十有八,常用二十有五,河涨则用其余以广之”。每舟相距一丈五尺,上游个下碇石,以固定舟身位置,舟上铺木板,两旁围设栏杆。南北两岸各立铁柱(即将军柱)两根,并以木桩、铁索、大绳固定桥身,冬撤春设。清康熙年间,甘肃巡抚齐世武在《天下第一桥记》一文中写到:黄河历雍豫以至于海,皆无梁,惟皋兰有,绵亘黄河上游,其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无疑。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也说:历史上在黄河修建过的不少著名的浮桥,到清代只剩下了镇远浮桥一座。虽然规模远小如蒲金桥,但是还称为天下第一桥。镇远浮桥记后来的黄河铁桥的前身。

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奉命挥师西征,伸手黄河天堑困扰,曾提议借用外资在兰州修建一座铁桥,但因外商索价过高,只好作罢。光绪三十一年(1905)德商泰来洋行驻天津经理喀佑斯,字天津来兰州旅游,适逢彭英甲以兰州道之名举办甘肃洋务、大兴“新政”之际,遂复议建桥之事,以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经与喀佑斯商议,德商泰来洋行愿意承修黄河铁桥,并由陕甘总督升允报请清廷准奏,饬令甘肃布政使丰伸泰、署按察使白遇道、总办洋务局兰州道彭英甲同喀佑斯谈判。最后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一日(1906年10月28日)正式签订了《包修兰州黄河铁桥合同》。其中规定:黄河两岸均是石案,修盖铁桥须长过南北两岸石案,修得便于上下行人、往来车马。临修时,须由甘肃洋务局允准恰心,方算合法。

铁桥整个结构敦实强劲,建桥材料均由泰来行从德国购置。铁桥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二月开工,宣统元年(1909)六月竣工,验收通车。

铁桥建成后,从此成为黄河南北两岸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铁桥建成之初,为使其更加巍峨壮观,又在南北两端个修建一座中华传统式建筑——牌厦。这项每座三开间、画栋雕梁、典雅壮观的工程,共用物料匠工价银共计449两。牌厦两面刻制悬挂了四块名人题写的牌匾:“第一桥”匾两块,“九曲安澜”、“三边利济”匾各一块。“第一桥”匾分别悬挂于铁桥两端,“九曲安澜”“三边利济”两块匾则悬挂在铁桥两侧。从铁桥建成之初所绘制的“侧两图”和“正面图”中,我们清楚看到,两面牌厦巍然耸立,且依稀可见“第一桥”匾额为陕甘总督升允所题。中式牌厦与西式牌厦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堪称中西合璧,蔚为壮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兰州黄河铁桥更名为“中山桥”。从当年所摄的《兰州饥民在中山桥乞食状况》的旧照片中,仍然可见牌厦犹存。

然而,今日的兰州黄河铁桥,其两面牌厦已荡然无存。它们何时拆除?说法不一。在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几份前后相关的档案记载着黄河铁桥牌厦拆除的具体时间。

这些档案原由兰州市政府工务局保存,民国三十年(1941)七月正式移交给当时的军事委员会运输统治局西北公路管理处兰州工务所。该所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给兰州市政府的公函中提到:

查黄河铁桥北岸牌楼一座,已由前省会工务所连同该桥移交本所,兹据监工场禄报称:以贵市警察局以该牌楼妨害交通,拟予拆除,除饬工于晚间拆卸存料保管外,相应函请查照并转知警察局为荷。

铁桥以北牌厦随即被拆除,由此可知兰州黄河铁桥北面牌楼最终拆除于1941年11月,拆除缘由是因为当时随着汽车日益增多,黄河铁桥牌楼已经妨碍了交通。置于南面牌厦何时拆除,目前尚无从知晓,有待考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铁桥作为交通的实用功能逐渐消退。如何将其作为独特的历史遗产加以保护,已成当务之急。为此,甘肃省及兰州市政府已经积极为它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为保护铁桥,兰州市交通部门禁止一切机动车辆在黄河铁桥上通行。1992年,在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期间,兰州市政府在桥头坚碑,第一次将铁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另外,甘肃省档案馆早在202_年5月22日就曾置信兰州市政府,建议在铁桥南北两端中心修建巍峨壮观、气势恢宏的牌厦,并悬挂“天下黄河第一桥”等牌匾,已恢复黄河铁桥历史面貌,这对于充分挖掘黄河铁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发挥其城市名片的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西部商报》就此做过专门报道。

如今黄河铁桥身畔已崛起了银滩大桥、雁滩大桥、小西湖黄河大桥等近10座桥梁。在不远的将来,还将规划建设雁青黄河大桥、金安黄河大桥、世纪黄河大桥和桃源黄河大桥等桥梁。届时,黄河之上将呈现“巨虹”如带、天堑顿成通途的壮观景象。但无论何时,作为黄河上源“第一桥”的黄河铁桥将成为兰州近百年的历史背景和记忆底片,永远刻在兰州人心里。黄河铁桥,是一个创举:因为它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夜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因为它是僻居西北、地脊贫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第一次成功的合作;因为它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因为它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因为它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同性的历史......兰州黄河铁桥,是甘肃玉西方近代经济、技术、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结晶和产物,需要我们认真加以保护。

第五篇:文化传播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202_年10月08日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汽运公司职工王德全,1976年底进入嘉兴电力局,先从事汽车修理,后因工作需要改行成了专职汽车驾驶员。驾驶员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岗位,而他就像一颗小小螺丝钉,紧紧地固定在最不起眼的位置上,一干就是23年。在这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他始终保持着一份平常人的心态,遵纪守法,诚实做人;始终保持着一份高度的责任感,爱岗敬业、踏实做事。王德全对嘉兴电力局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他的父辈就是电力局的一名退休工人,小时候的他因家中人多,家境相对贫寒。在他家最为艰苦的时候,是单位伸出援助之手,帮他家渡过难关,使他们兄弟姐妹得以长大成人,“感谢共产党,感谢新社会”是他父亲常讲的话。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对电力企业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那么多年的工作中,他工作踏实,不怕苦累,不计较个人得失,当年和他一起学开车的师兄师弟们,车换了一台又一台,而他当初开的是大货车,后来就一直开工程车,工作条件也相对艰苦得多,对此他从无怨言,为了电力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领导让开啥车就开啥车。因此不管在何时,只要有任务,准会随叫随到。加班加点他在班里是最多的,公里数他在班里跑的也是最多的,而开车二十多年来他几乎没出过事故,为此他曾获市局“安全行车15年和安全行车30万公里无事故年限目标奖”,在今年的迎峰度夏、抗台风工作中由于表现突出而获得公司先进个人的提名,并被市局表彰。

王德全在工作中踏实做事,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做人,他继承了父辈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亏自己但不能亏父母,苦自己但不能苦家人,烦自己也别去烦别人”。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虽然自己收入比较稳定,家里也有了些积蓄,但他在生活方面一直很朴素。另外,他更关心老人,每星期都会去探望老人,因为他知道老人更需要关怀。而同事之间有困难他也会尽心尽力地相助,因此不管在公司还是他曾服务过的单位均留下了较好的口碑。王德全已年近五十,风雨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痕迹,而他依然以一个平常心对待一切,几十年如一日,不为世风所动,坚持着他的做人准则,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对视觉文化传播运用分析探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