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学习弟子规有感(最终定稿)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22-683930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9 10:03: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怀着一份平静而激动的心情,于三月十日下午,踏进了我渴望已久的溧阳苏园。当我刚从车上走下的那一刻,我就看到一个用墨书写的大大儒字,在白色墙壁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的朴素庄严,淡雅宁静。而儒字旁边又各有两排小字,走近一看,写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时我就想,好狂妄的想法,恐怕清华北大那样的知名学府也不敢这样去写吧。

怀着一颗不以为然的心,带上我的行李,走进了学员登记大厅,走进大厅的那一瞬间,一股古朴清新的气息弥漫在了我的周围,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那一个个恭敬的鞠躬礼。而墙壁走廊上全都是一些名家赠送的书画作品,品读起来发人深省。以下,我就将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做一简单汇报。

在苏园,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吃饭,这一期的培训学员有200人左右,被分成了四个组,忠信组、孝悌组、和平组和仁爱组。吃饭给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就餐有序,有序的就餐保证了200多人的就餐时间。第二个感受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人的总体素养可以得到提升。可以从这些方面得到体现,吃饭前与吃饭后的桌面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干净,碗里没有剩余的饭菜,都可以将餐具放到该放的地方去。第三个感受是,养生、养性就体现在吃饭的点点滴滴中,比如,将碗端起来吃饭的时候,端起

来的是一份恭敬心,吃饭时都感觉身心顺畅了。

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情节就几处和大家分享,三月十日晚课的时候,全体学员观看了天下父母之大导演与老妈妈之后,进行了连根养根卡的填写及粘贴,连根养根卡上填写的是自己父母祖宗的姓名,活动要求是将连根养根卡举过头顶,躬身而行,然后将其粘贴到放在上课教室最前面的展板上。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我从教室后面躬身走向教室前面的时候,我的脚步是那么的蹒跚,就像一个学走路的孩子一样,这段路是那么的长,我走的是那么的累。低下头让我看到的不只是脚下的路,更能让我感到的是一颗应该虔诚、敬畏、感恩的自在心。在向前走的时候,我的脚趾就像树根一样的往下扎,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这不就是要连的根吗,这不就是要养的根吗。这种感觉在鞠躬的时候也会体现出来,人活着是有根的,就像树一样。

在苏园学习的时候非常有幸亲眼目睹十大孝子之一的王凯王锐兄弟中的王凯老师,他为我们讲了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年近六旬的他们,看到父亲去世,母亲成为空巢老人,为了满足79岁老母亲走出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的心愿,自造人力房车,命名“感恩号”,先后两次从老家出发,历时两年,完全靠步行拉着母亲踏上了征程漫漫的感恩之路,一路风雨兼程,以每天40公里的速度行进着,硬是用双脚踏出了一条穿越中华大地,长达三万七千多里的感恩之路,一个母亲,两个儿子,37双磨破的鞋,跨越600多个城市,孝行天下,实至名归。据王凯老师

说,他还想带着他的老母亲到河西一带看看,很期待他能到酒泉来。他的故事给了我太多的感触,首先,是他们行孝之路的艰辛,他们做到了,已然证明他们将平凡走向了伟大。其次,应该默默无闻去践行的孝道,却要不断的去在大江南北大肆宣扬,不断的感动着一批又一批的人,这已经说明,当今的孝道已经沦落了,人心中的某些东西已经缺失了,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去唤醒世人那颗不断迷失的心灵。最后,在我们不断的感动别人的时候,感动自己又何其的艰难啊。让我们在感动中不断的感知爱的力量,让爱的种子洒满人间。

我在苏园为了完成自我救赎,为了减轻负债感,我毅然决定做了两天的义工。我的义工之举给我的启示:我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很难战胜自己,但在苏园那样一个环境中,总能给我一种安详平静的心态,让我不断的反思,我在自己的这座围城中,不断的去突破,不断地去追寻,试图一次又一次的放下那卑微的自我,当我主动去擦桌、洗碗、拖地、抱碗的时候,我有一种身心被释放的感觉,突然发现放低自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当我抱着那一摞摞碗向前走的时候,我的心就像那没有一丝涟漪的湖水,是那样的自在洒脱。我抱起的不仅仅是各位学员吃饭的碗,更是一份虔诚、恭敬的心,更是战胜自我的那种喜悦和欢欣。自我之于我,主要体现在傲慢与偏见,总是喜欢先入为主,还记得大学的我,最爱说的口头禅是“不一定”,不断地试图去颠覆些什么,有一种颠覆叫无知;有一种颠覆叫叛逆;有一种颠覆叫顿

悟;有一种颠覆叫回归。我大学时的颠覆可能就是无知吧,而现在正在走向正轨的路上,这或许就是回归吧。现在我依然有两个让我深恶痛绝的口头禅,“我认为”、“我觉得”,这将是自我战胜和救赎中的两大毒瘤。我将不断的去突破那座自己心中的围城,找到真正的自己。对于自我,我有一个比较贴切的比喻,当一个大公鸡站在我们面前时,最高的部位好像是那高高翘起的华丽尾巴,而不是那显得不怎么美观的鸡头,而人们宁愿做鸡头也不做鸡尾,可能就是鸡头懂得放下自我,而鸡尾永远也不懂吧,但显得格外低调的鸡头,在打鸣的那一刻却是那样的昂扬高亢,高傲或许就是那长在鸡屁股上的华丽鸡尾吧,而虔诚与敬畏就是那能够放下自我的鸡头吧。

苏园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处福地,处处都有可以让我心灵得到净化的地方,在上课的地方,有很多发人深省的文字,比如惟谦受福,让我想到易经中第十五卦谦卦,谦卦六爻皆吉,谦受益,满招损,道出了做人的准则,在我的心中,谦字就是万物各行其道,和谐之道的真谛。又比如,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句话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的味道,在我读来,这就是轮回,生生不息,放下过去,憧憬未来,活在当下。还有一些小细节,同样可以让我得到很多的启示。所以的学员手中都有一个记笔记的小本子,上面有八个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即任何行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好的态度和方法是不在外面找原因,而是反躬自省,检查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足,哪里需

要改进,这样是转消极情绪为积极心态的最佳方法,有助于自身道德修养和能力的提升。在听蔡礼旭老师讲《幸福人生讲座》的时候,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则,天翻地覆”。这句话就是让我们遇到不顺心事的时候,先想想自己的过失,不要去抱怨他人,如果都争相表示自己的过失,那么就会天清地宁,如果都争相抱怨对方的过失,那么将会天翻地覆。

虽然学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五天,但这五天似乎让我大脑中纷繁复杂的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梳理,更能让我感受到世间万物各行其道的美妙了。通过批判性的吸收苏园传播的传统文化,让我更清晰的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传统的经典需要我们反复的去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读的久了,体会的多了,那就是人生智慧。就如同看一部感人的电影一样,比如《暖春》,看第一遍,你看懂故事的情节,感动的稀里哗啦,看第二遍的时候,你可能看到了影片编剧和导演希望观众得到的启发,你又一次哭的稀里哗啦,看第三遍的时候,你可能看到了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你的影子,你又一次被感动,或许是被自己感动,再一次哭的稀里哗啦,这就是经典。

还有,每个学员的杯子上都印着一个大大的爱字,还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这都是在时刻的提醒着每一位学员,不要忘本,以及休息的大厅中,很大的两行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在时刻的提醒着每一位学员,以及那些饱学之

士说的“读尽天下书,唯有一个孝”,孝敬父母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但如何做却是很多人所苦恼的,孝敬父母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那就是智慧的体现,从传统经典中不断的去发掘,有一天你会发现孝敬父母就是那么的简单。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性。爱是世间永恒的主题,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让爱的火苗将我们不断的温暖,总有一天,我们会被爱紧紧缠绕。

《弟子规》之于我,就是一粒爱的种子,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它将不断的生根发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

第二篇: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建设小学

六年三班

陈妍

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羡慕,因为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

《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有不同,我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品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所以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父母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亲难免有过错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小心劝导改过向善。

学习了《弟子规》我懂得了如何对待父母亲,如何去做一个孝顺的子女。

第三篇: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寒假里,我在家学习了《弟子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新台子中心小学 一年三班

沈文翰

2015-3-7

第四篇: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它是一面无形的镜子,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错误。

《弟子规》所提到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讲的就是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不喜欢我们时或太严厉时,我们也要孝顺,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做得更好,这样才能让父母安心。这是孝的表现。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孝敬父母,我们可以适当的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减轻压力;孝敬父母,我们可以时常与父母谈谈心。爸妈在年轻时希望子女们健康成长,这个愿望显然实现了,现在他们老了,他们的愿望只要求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因而我们平时应该多打电话回家,多问候几声,有空常回家看看,这些我都做得不够。

随着自己对《弟子规》等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感觉从个人到家庭都受益匪浅。《弟子规》上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夫妻之间不也是这样吗?以前,我很任性,总觉得一直以来,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带孩子基本上都是我做。而我以前在高中教学,工作也不轻松。心中时常感到不平衡。现在,我学习了《弟子规》,我开始慢慢醒悟了,原来问题的根本就在我自己身上,是我自己的心态不对。是自己太自私了,所以我就知过改过,首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多看丈夫的优点,尽量不看他的缺点,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果然变了。我越来越感到,家庭的幸福需要我们用爱心、感恩心来好好经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不想得到什么当然也不能让对方承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当出现矛盾或不顺时,我们应首先好好反省自己,往往问题的症结就在自己身上。其实只要念念为对方着想,一切就会无所求而自得。

我想,学习《弟子规》,不仅让我们提高道德文化修养,还可以创造和谐的社会,何乐而不为呢?

2011年10月28日

第五篇: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近期,通过县局组织的《弟子规》学习,观看《弟子规》学习光盘,使我感触很深,每看一次都会流泪,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洗礼,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圣贤之道,同时也深刻反思我们当今社会在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教育方面: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缺失。当今社会,一些人没有了信仰,人伦道德滑坡,不知廉耻,为了钱不惜一切手段,敲诈、勒索、抢劫、诈骗、偷窃、嫖娼、卖淫„„,出现了毒大米、毒牛奶、地沟油等等,有的人道德沦丧到了极点,杀人越货,父亲不是父亲,儿子不是儿子,完全没有了“三纲五常”,完全没有了人性,有的只是一张人皮。

二、家庭教育方面:缺少忠孝悌廉、仁义礼志信方面的传统教育。致使有的孩子从小不懂得忠孝、伦理,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现在两个、四个、甚至是六个大人养着一个孩子,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人伦次序颠倒,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缺失了正面的、严厉的传统文化教育。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岂能不误入歧途。

三、学校教育方面:只注重分数,道德教育缺失。因此出现了有的大学高材生,刚刚迈出校门,就入监狱之门的事例。令家长、领导、学校寒心、蒙羞。有的大学生拿着父母挣来的血汗钱 1

在大学里整日上网、打游戏,吃喝玩乐,这简直是喝父母的血啊!还有的女大学生为了能买到华丽的服饰和高档化妆品,不惜出卖色相,跟人上床。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已经出现了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教育了我们,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那些曾经的不孝子女、杀人犯、道德沦丧者,浪子回头,又重新回归自然,回归家庭,成了一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的义工,他们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使大家引以为戒,免走弯路。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觉得为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减少夫妻矛盾、家庭矛盾、社会矛盾的发生,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迫切需要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

学好《弟子规》,幸福伴一生。

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学习弟子规有感(最终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