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警察心理压力分析与解决办法
人民警察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身上肩负着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崇高使命,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并且承担着高刺激、高对抗、高危险的工作,比中国社会上其它行业的工作人员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里压力是非常危险的,它对整个社会都将会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警察的心理压力问题,切实有效地缓解他们
过度紧张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警察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分析
从社会环境来看,心理压力来源于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文化的急剧变迁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震动,叫做“文化震荡”。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中说:“文化震荡是人们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感到压力重重,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现象。”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压缩的方式体验现代社会的急速变迁,强烈的反差给所有的中国人以巨大的压力体验。警察所承受的职业压力远比其他行业大得多,他们不仅要面临持续性的发生死伤的危险,且工作带有干涉强制等性质,更容易与公众产生矛盾。从个体心理看,心理压力是指人的需要、动机、本能和行为等受挫后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与生理紧张反应,心理压力是由人的思维产生,并被人的身心所感受。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变成一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警察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者,必须具有一个较高的文化、业务、心理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在岗的警察在这方面有较大的欠缺,这使他们有时在工作中无所适从,疲于奔命。于是伴随而来的是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这势必又引起执法客体的强烈不满,导致恶性互动。警察的心理压力,源于社会、家庭等客观环境作用于民警个体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和身心反应,它有着个体差异性和家庭、社会等客观属性。综合上述观点,当生活和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社会地位、职业文化传统等因素造成警察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改变时,就会引起警察的心理紧张,从而造成心理压力。警察的心理压力主要源于以下方面:
(一)心理压力的刺激量远远大于一般人所遇到和能够承受的所有应激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研究结果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濡目染的社会丑恶现象,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或者感受到的还要多。警察职业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和灰色地带,长期与各种无耻、无赖、危险分子打交道,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现象,他们长期处在戒备、紧张、敌对状态,这些都会对警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其思维、性格和情绪等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以致心理失衡、压力过大。
(二)警力严重不足,超强度工作、超负荷运转,使警察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同时付出与获得又形成巨大反差,心理上不平衡,变得敏感多疑易躁易怒,极易出现失控行为
我国有警察170余万名,按人口平均每万人有13名警察,警力配置不及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警力的严重不足,使得警察超负荷运转,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据统计,上半年,济南市公安局每位民警年平均加班500个小时,按照8小时工作制,相当于每人多工作了2个月。长期的工作紧张无序、生活毫无规律,得不到必要的休息,使民警体力透支、积劳成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警察的工资不可能太高,而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没有其他正当途径去获得额外收入。低收入也对警察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民警个人的辛勤付出与实际获得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从而使警察的心理容易变得敏感,不少警察存在着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失眠多梦、自控能力差等不良反应。
(三)职能与角色转变的矛盾冲突,易致心理失衡
警察在工作中是执法者,作为警察自身往往对自己的工作抱有很高的期望,往往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抱负的理想职业。但目前社会上对警察的评价和认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阶段,警察在家庭中又是普通人,职业的特殊性,使警察对家庭的贡献有限,顾不了家,而且还常常会使亲人为自己担惊受怕,甚至与家人、亲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困难,所以警察在角色转变时出现冲突的情况非常多,有时会导致心理失衡,势必给自己和家庭造成压力,以致家庭矛盾比较突出。咨询中有一名监狱民警,每两周才回家一次,但无法和妻子正常说话,妻子很是苦恼,多次逼问,该民警告诉妻子,只有她象犯人那样蹲下来,自己才能和妻子正常说话。——这就是典型的角色扮演失调。
二、警察心理压力的调适
当民警承受心理压力时,身心系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心理压力会影响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同时它们也在影响或改变着心理压力,对心理压力有着“放大”或“缩小”的作用。其中认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适度的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反应,例如集中注意,激发斗志、促进思考等。压力过度则
可能引起我们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产生种种身心失调的现象。这种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造成恶性循环,最后可能导致心理危机。例如;某位民警受到领导批评或群众的不良评价时,他的心理压力很大。这种心理压力可能使他产生这样的认知:“我表现和能力都不行,别人都比我强。”这种认知会让他产生自卑、不安、无助、抑郁等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又影响了生理,产生失眠、疲劳、食欲不振等种种不适。反映在行为上,他就可能工作懒散、交往退缩、酗酒或试图逃避当前的环境。而所有这些,又会使他更加没有自我控制感,更加不能适应警察工作的需要,从而“放大”了心理压力。对于这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适:
(一)有效驾驭压力
首先,形成“压力免疫”。这是通过改变对压力的认知来帮助人们应付压力反应的方法。在应付压力之前,首先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个体还应了解压力反应的机理,从而可以更好地觉察压力所引起的身心变化。然后,个体要学会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作积极的控制和评价,形成对情境的理智反应,从而避免单纯依靠个体本能的心理防卫机制对压力情境作混乱而无效的解释与应付。经过压力免疫的人,面临压力往往能有效地进行反应。
其次,采取积极的压力应付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自觉调整自己,把回避模式转向主动模式,把情绪定向应付转向问题定向应付。因此警察应能转变观念,主动参与竞争,不断提高自己,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
第三,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在心理学上,社会支持是指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有了它,就意味着知道有可以信赖的人在尊重、照顾和爱护自己,当一个人在遇到心理压力时,他能够从这种社会支持关系中获得有效的帮助。如夫妻、父母、朋友等都是社会支持力量。寻求社会支持力量是我们应付压力的有效手段。当个体受到压力威胁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可以使其恢复信心。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症状越少。因此,要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的交往。
(二)善于调节情绪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的、适应的、可管理的状态,从而提高活动效率。所谓机制是不需要个体努力和有意识控制的自动化的过程,策略是个体为了调节情绪有意识、有计划的努力。策略的长期使用可能成为新的机制。情绪的调节包括哪些方面呢?最近,有心理学家提出将情绪调节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原因调节是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加工和调整,由浅入深依次包括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改变认知等。反应调节是个体对已经发生的情绪在心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三方面进行调节,例如通过放松训练降低肌肉的紧张度和焦虑水平。对于民警而言,如何调节情绪,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呢?依据上述理论,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关心警察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用科学的方法对警察在工作中形成的心理压力进行调试。我于成立了全国铁路公安系统第一家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民警及其家属提供处理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婚姻恋爱、社会适应、个人发展、生活事件等问题的咨询,帮助广大民警调试心态,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的要求。四年来,咨询案例达120余例,效果明显。
其次,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对警务工作进行监督。对一些违法违纪、以权谋私的警察及时处理。从行为主义角度说,这样不仅纠正了本人的心态,而且是对一些有其他不良想法的人一个警示,也是对群众和绝大多数遵纪守法的警察的一种奖励。同时,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坚决杜绝在公安机关内出现非警务工作和其他一些不正确的行为。
第三,在适当的条件下提高警察的待遇,也是缓解警察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低待遇不仅给警察很大的心理压力,也是许多违法违纪、不正当的警务行为出现的根源之一。对一些单位用不正当来源的“收入”私发“奖金”,以提高警察待遇的做法一定要坚决杜绝。这不但无助于警察的心理健康,反而是对一些不法行为的一种强化。
(三)勇于改变自我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提出,逃避不安全感是人的一种本能。但获得安全感有不同的方式,由此形成了非生产性倾向、生产性倾向等不同的倾向性。而生产性倾向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倾向,它表现为一种自发性或创造性,而不是强迫性,他依赖自我内部的力量而不是外界,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一文不名,他仍然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这是一种真正的安全感,一个拥有真正安全感的人,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喜欢冒点风险:而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就会惧怕未知的世界,即使拥有一切,他仍会感到不安。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勇于改变自己的人是最安全的人。随着自我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积极关注的需要。现实中,不少民警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丧失对新知识的热情、对学习的兴趣,这使他们无法适应新时期各项公安工作,因此,要勇于改变自我,知识的丰富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力量,是获得真正安全感的有效途径。
(四)对广大公安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心理素质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个人、工作单位和家庭,其中个人因素在三种途径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作单位和家庭仅仅起着一般性的影响作用。我们认为,心理教育应是一种大教育,更是为了发现、追求和建立一种更好的生存方式。公安工作的成败依赖于民警的素质,而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做好公安工作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在选拔警察时,十分重视心理素质问题,它们把心理素质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德国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警察的心理问题,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全国性标准。基于我国公安系统的实际情况,全面提高我国警察心理素质主要应当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以调适警察心理压力。
首先,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公安系统各级各类人员都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把全面提高我国警察心理素质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其次,改革现行的公安教育体制。我国现行的公安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全面提高警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转变思想,调整课程结构。我国公安院校培养目标是国家公务员,依据国家人事部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各种规定,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必须经过面试,合格者方可成为国家公务员。面试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素质的综合评定,公安院校的教学活动应当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特别是训练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通过最后的面试。各公安院校应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把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增强心理学教学时数,同时调整心理学教学内容,进一步缩小心理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从而使心理训练成为心理学教学的主体。考试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以评定学生心理素质为主、理论考试为辅。
第三,采取措施对在职警察进行心理训练。对于我国现有的在职警察,应当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训练。
1、以地方公安机关为单位成立心理援助机构。心理援助机构主要承担所属公安机关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工作范围包括: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心理障碍者进行治疗,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可能的依据,对需要心理援助的人员给予必要的援助。
2、设置各种心理训练工作内容。现代企业把用人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心理培训和心理辅导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各地方公安机关应配合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设置专业人员对本局或本所人员进行心理训练。专业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证书后,才可以上岗。
3、制定心理训练计划。心理训练计划通常是一种终身教育计划,详细规定每年训练的时间长度、训练内容,心理训练内容主要包括逻辑推理、记忆能力、情绪控制、放松访谈、人际关系训练。
4、确定心理训练标准。对于各项心理训练的内容,应当制定相应的心理训练标准。对于同一项心理训练内容,训练标准应当逐年提高。
总之,人民警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执法的效率和政府的形象,对于他们给予最大的心理关怀,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调适心理压力,使每个民警保持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重大作用。
第二篇:人民警察心理压力分析与解决办法
人民警察心理压力分析与解决办法
人民警察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身上肩负着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崇高使命,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并且承担着高刺激、高对抗、高危险的工作,比中国社会上其它行业的工作人员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里压力是非常危险的,它对整个社会都将会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警察的心理压力问题,切实有效地缓解他们
过度紧张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警察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分析
从社会环境来看,心理压力来源于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文化的急剧变迁
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震动,叫做“文化震荡”。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中说:“文化震荡是人们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感到压力重重,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现象。”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压缩的方式体验现代社会的急速变迁,强烈的反差给所有的中国人以巨大的压力体验。警察所承受的职业压力远比其他行业大得多,他们不仅要面临持续性的发生死伤的危险,且工作带有干涉强制等性质,更容易与公众产生矛盾。从个体心理看,心理压力是指人的需要、动机、本能和行为等受挫后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与生理紧张反应,心理压力是由人的思维产生,并被人的身心所感受。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变成一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警察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者,必须具有一个较高的文化、业务、心理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在岗的警察在这方面有较大的欠缺,这使他们有时在工
作中无所适从,疲于奔命。于是伴随而来的是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这势必又引起执法客体的强烈不满,导致恶性互动。警察的心理压力,源于社会、家庭等客观环境作用于民警个体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和身心反应,它有着个体差异性和家庭、社会等客观属性。综合上述观点,当生活和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社会地位、职业文化传统等因素造成警察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改变时,就会引起警察的心理紧张,从而造成心理压力。警察的心理压力主要源于以下方面:
(一)心理压力的刺激量远远大于一般人所遇到和能够承受的
所有应激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研究结果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濡目染的社会丑恶现象,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或者感受到的还要多。警察职业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和灰色地带,长期与各种无耻、无赖、危
险分子打交道,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现象,他们长期处在戒备、紧张、敌对状态,这些都会对警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其思维、性格和情绪等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以致心理失衡、压力过大。
(二)警力严重不足,超强度工作、超负荷运转,使警察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同时付出与获得又形成巨大反差,心理上不平衡,变得敏感多疑易躁易怒,极易出现失控行为
我国有警察170余万名,按人口平均每万人有13名警察,警力配置不及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警力的严重不足,使得警察超负荷运转,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据统计,上半年,济南市公安局每位民警年平均加班500个小时,按照8小时工作制,相当于每人多工作了2个月。长期的工作紧张无序、生活毫无规律,得不到必要的休息,使民警体力透支、积劳成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
在一定时期内,警察的工资不可能太高,而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没有其他正当途径去获得额外收入。低收入也对警察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民警个人的辛勤付出与实际获得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从而使警察的心理容易变得敏感,不少警察存在着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失眠多梦、自控能力差等不良反应。
(三)职能与角色转变的矛盾冲突,易致心理失衡
警察在工作中是执法者,作为警察自身往往对自己的工作抱有很高的期望,往往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抱负的理想职业。但目前社会上对警察的评价和认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阶段,警察在家庭中又是普通人,职业的特殊性,使警察对家庭的贡献有限,顾不了家,而且还常常会使亲人为自己担惊受怕,甚至与家人、亲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困难,所以警察在角色转变时出现冲突的情况非常多,有时会导致心理失衡,势必给自己和家庭造成压力,以致家庭矛
盾比较突出。咨询中有一名监狱民警,每两周才回家一次,但无法和妻子正常说话,妻子很是苦恼,多次逼问,该民警告诉妻子,只有她象犯人那样蹲下来,自己才能和妻子正常说话。——这就是典型的角色扮演失调。
二、警察心理压力的调适
当民警承受心理压力时,身心系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心理压力会影响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同时它们也在影响或改变着心理压力,对心理压力有着“放大”或“缩小”的作用。其中认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适度的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反应,例如集中注意,激发斗志、促进思考等。压力过度则12全文查看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
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压力缓解
引言
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患有心理疾病和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比例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增加,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障碍因素,也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自杀,不仅给大学生个人、家庭带来了重大的损失,而且给社会以及其他大学生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般说压力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所谓心理压力,是指人们由于一些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存在或虚幻的事件而产生的精神困扰。并且这些困扰使得人的精神思想和行为语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压力必定通过客体的内在的心理状况才起作用。
一、大学生面临的压力
(一)学习和就业压力
伴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扩招的政策一方面为大批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但是伴随而来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扩招导致了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很多学校都要求本科学生英语要通过国家四级考试、所有课程达到合格以上,毕业论文要通过答辩才可以顺利毕业;研究生要至少在全国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英语至少达到国家六级水平,专业课达到75分以上。这些硬性的规定,已经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是大学生们面临的学习压力已经不仅仅是这些。随着近几年就业形式的不断恶化,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颇感忧虑,有部分单位和企业招聘条件上明确规定:大学四年平均绩点要达到多少多少,专业排名在百分之多
少多少,非国家、省、部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不要„„这些对大学毕业生硬件上的要求是大学生不再满足于“60分万岁”的口号,而是不断要求高分,不断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证,不断锻炼自己的各种技能,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是如此严重的。竞争中肯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如果大学生在压力面前不能摆正心态的话,就很容易走上极端。
随着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仍然会继续增大。3月19日,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令人心惊: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是不足为奇的。
(二)两性情感和人际关系压力
谈恋爱是大学校园一个热门的话题,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始进入性成熟的高峰期。对谈恋爱有着强烈的向往,但是大学生谈恋爱具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和盲目性。很多人不知道“爱”为何物,只是凭一时冲动或者随波逐流。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往往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两个人确实产生了感情,渴望在一起;第二种是人有我有,别人有的另一半,自己也渴望有;第三种是觉得自已一个人很孤独,希望找一个人来培;第四种是希望找一个人和自己一起分担自己的快乐和痛苦。而抱着后三种原因拍拖的人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部分把学生因为人生经历不足,经历过的人生的风浪不多,对爱情投入过多的精力、感情。不同的人对失恋的反映不同,有的人很快就会从伤心、失望、消沉、痛苦中摆脱出来。但是有的人会长期陷入痛苦中难以自拔,失恋会对他们消沉,对生活失去信心,造成精神失常,有的甚至产生报复和自杀心理。产生这种原因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过我认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学生面临的情感压力除了来自两性情感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大学生面对的两种主要的人际关系。其中同学关系表现得最为明显。有一部分学生会由于不善于处理这两种关系而产生心理偏差。大学生同学之间关系恶化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性格过度内向,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第二,性格内向,极力想融入他人当中,但是力不从心,导致内向加剧,自卑、忧
虑等心理加强;第三,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第四,交际存在介剃,敏感多疑,怀疑身边的人。来自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的同学会因为不良的人际关系而产生自我信仰危机,导致自我怀疑,自我认同感下降,产生抑郁心理。有一部分甚至无法忍受而走上绝路。
(三)家庭经济压力
来自家庭经济的压力是导致贫困大学生悲观、自卑、抑郁、焦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的重要压力源。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多面临着来自经济的考验。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是他们很繁重的负担,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因为自己要花掉庞大的开支而对父母产生产生负罪感。贫困家庭的学生的自卑感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而是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而成的。有一部分学生会担心别人会因为自己的家庭出生而看不起自己。有时别人的言行举止并不是有意针对或者伤害他们的,可是在他们的角度看来,这些人就是在挖苦嘲讽他们。也有一种情况是他也知道别人并没有看不起他,但是他自己却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低人一等。长时间的自卑容易使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慢慢转向抑郁。无法挣脱生活的困境,渴望摆脱贫困、改变命运,使他们在抑郁之外又增添了焦虑。除了经济负担之外,学习的压力、能力培养的落后、同学交往中对自己的误解或歧视、面对“双项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所承受的巨大就业压力,加之未能正确认识甚至部分夸大经济方面的困难,焦虑抑郁的心理成为贫困生突出的心理特点。有些同学以没有钱为理由,逃避或者拒绝与群体交往。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性格的严重缺陷。有些心理脆弱的学生甚至悲观绝望,走上了极端。
(四)社会、亲朋好友、父母的压力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来自社会、亲朋好友、父母的压力和压力不容忽视。大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着攀比的心理,外貌、能力、前途等各个方面差异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的波动。尤其是前途的差异更甚。加之有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亲朋好友的攀比、家长的期望,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就会产生心理失衡。
(五)来自大学生自身的压力
大学生面临着众多来自外界的压力,除此之外,大学生还面临着来自自身的压力。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绝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期望值是很高,希望自己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自我期望与现实之间一旦产生差距,必然会导致心理的落差。不妥善处理这种落差同样会导致各种心理困扰乃至心理疾病。
二、压力理论:对个体而言,在面临压力时产生的生理反应可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它由三个连续阶段组成:
1.警戒反映阶段
2.抗拒阶段
3.衰竭阶段
— 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
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
— 压力源的种类:(1)生物性压力源: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
夺、噪音、气温变化
—(2)精神性压力源: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良个性心理
特点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纯社会的;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但总体的说来,可
以将引起压力的原因归为四类: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识。
—压力的种类:⑴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
—⑵叠加性压力(同时叠加压力、继时叠加压力);
—⑶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灾难综合征(DS)(三阶
段: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 心理断乳期”,其人格尚未完全独立会面临学习、就业、恋爱、社交社会、亲朋好友、父母以及自身的压力,再加上独特的生理因素和生活环境,难免会处于一种优越与自卑、幸福与痛苦、合群与孤独、成功与失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之中。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减压任重道远。
缓解减轻压力有以下几个方法:
1、首先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好高骛远。
2、如果压力太大,可以
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
3、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
压力的调整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那么,当我们出现心理压力时,应该如何去调整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调整压力的方法。
—
—
一、运动解压运动可以让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作“快乐因子”。腓肽效应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都带走。所以运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压力,让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的方法。
—
—
1、学会如何运动运动解压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对,不但对解压没有帮助,反而可能会导致压力更大,想通过运动缓解压力,可以先参加一些缓和的、运动量小的运动,使心情先平静下来,再逐渐过渡到大运动量的运动。这需要循循渐进,一步一步来。
—如果压力来源于工作与学习,那么可以参加一些集体运动,如篮球、排球等,在这些运动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合作的愉快。
—
—
2、运动环境的选择运动环境对于解压有关键性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可以让效果更加的明显。
—如经常在室内运动的人,到户外去爬山,到小树林里去跑步,会感觉
更加的轻松与愉快。在安静的地方,闭目养神几分钟,做几次深呼吸,可以达到最好的放松、减压的效果。
—
二、冥想解压
—通过冥想,想像你所喜爱的地方,如大海、高山等,放松大脑;把思绪集中在想像物的“看、闻、听”上,让自己进入到想象之中,就如同自己大海、高山之中,享受着那一份心灵上的放松。
—
—
三、饮食解压饮食解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心理压力大时,会通过饮食来调整。如果你心理压力大,不妨多吃些以下食物:
—
—
1、吃菠萝在菠萝中含有丰富的维他命b、c,它们都具有消除疲劳、释放压力的功效,除此之外在菠萝中还含有着酵素成分,它能帮助蛋白质进行充分的消化以及分解,从而减轻肠胃的负担。
—
—
2、嗑瓜子瓜子同样具有很好的消除疲劳的作用,这是由于在瓜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的锌,还能安抚情绪、消除疲劳。同进嗑瓜子还能放松你的大脑,从不良情绪与心理压力中摆脱出来。
—
四、按摩解压:当你的压力过大时,可以试着做一做按摩。我们知道,身体上的紧张与压抑,也会导致心理上的紧张与压抑。当你的身体通过按摩放松后,你的心理压力也会跟着一起放松。
— 参考文献
— 郭永玉、贺金波:人格心理学
— 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
— 如文:大学生心理分析
— 谢英慧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
— 张璟荣主编:大学生心理学
—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四篇:浅论减轻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压力的途径方法
浅论减轻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压力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在不断增加,这一问题已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了高度重视。作为监狱人民警察,肩负着依法管理监狱、惩罚和改造罪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由于他们所处于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以及从事着成年累月与罪犯打交道的特殊工作,使其承受着数倍于常人的心理压力。在此高压下,不少干警心理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弄清他们心理压力的来源,并采取针对性的各种对策,帮助他们“减压”尤显重要。
一、分析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压力的来源
所谓压力是指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景中,一时无法消除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当这种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在一个人生活中长期存在时,就会产生心理压力。解决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压力,就要分析心理压力的来源,找准“病根”,做到“对症下药”。笔者认为,目前,造成心理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作时间长,身心疲惫。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生活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变革一方面带来了城乡人口大流动、大融合、商品流通大发展,另一方面带来了治安状况恶化的突出问题,人们在享受自由社会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必须承受由此而来的较高的犯罪率。犯罪率的升高使在押犯人数急剧增加,而监狱干警受编制限制,干警人数增加较少。同时,我国监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监企不分、监社不分体制,监狱办企业、办社会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造成警力不足。监狱基层一线干警有的白天带班,晚上还要值夜班,严重超负荷工作。还有,为了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节假日也不得休息,更不用说带薪休假,只好打疲劳战、消耗战。长期以来,造成身心疲惫,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
2、工作压力大,责任重。近几年来,我国监狱在押罪犯人数及罪犯构成发生较大变化。由于犯罪率的不断上升,各监狱普遍处于押犯人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押犯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重刑犯比例不断上升。近几年监狱硬件设施建设投入虽然较大,但仍不能满足监狱事业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监管设施老化或不足。鉴于以上等诸多因素,监内不安全隐患增大,防逃、防恶性案件困难重重。随着监狱三化建设的要求,特别是监管安全“零指标”的提出,致使监狱人民警察工作压力前所未有的增大。一旦发生罪犯脱逃以及恶性案件,除对直接责任人经济处罚外,有的还要受党政纪处分,有的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监狱警察普遍存在着“四怕”:生怕跑罪犯,生怕发大案,怕深夜有人打电话,怕听到警报声。在监狱人民警察的脑海里监管安全这根神经始终都绷得很紧。监区警察不但工作时间长,而且责任重,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压力的状态下工作。
3、安全威胁大。监狱是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长期以来,惩罚与反惩罚,改造与反改造,脱逃与反脱逃一直在监狱内长期存在,而且十分尖锐激烈,少数对社会和政府不满的犯罪分子,他们总会把这种不满情绪发泄到监狱警察的身上。由于犯罪分子胆大妄为,心狠手辣,加之,犯罪手段具有预谋性、隐蔽性、突发性和凶残性。为了自身的安全,监狱民警不得不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对罪犯保持戒备心理,以防不测。这种高风险的工作环境给警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4、监狱人民警察受职业和生活环境限制,造成以下三种情况,也是形成心理压力的因素
其一,交往面太窄。监狱大多部署在离市区较远、较偏僻地带,监狱警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不易与外界交往,使他们失去了与常人相同的社会生活方式。交往面太窄容易形成:一是,心中的苦闷、怨气找不到发泄。他们整天面对的监狱同事,由于监狱的封闭性,监狱子女就业困难,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监狱子女大都照顾性地安臵在“身边”,形成“劳改世家”,监狱内部干警关系较为复杂,相互之间戒备心理严重,难以形成知心相交。并且工作繁忙,同学、亲朋之间交往较少,久而久之关系淡薄。工作的不顺,家庭的不幸,难以找人倾诉,怨气找不到发泄。二是,青年民警找对象困难。根据我国监狱收押犯人规定,男犯和女犯分押管理,男犯监狱以接收男干警为主,女犯监狱以接收女干警为主,各个监狱普遍存在男、女干警比例失衡;加之,监狱大多部署在较偏僻地带,监狱警察交往少等原因造成干警找对象难。青年警察将就找一些远离监狱区单位且文化素质较低的对象,婚后共同语言少,家庭矛盾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三是,涉及到与社会相关的问题,难以处理。如孩子上学、就业等问题,由于交往少,缺乏应有的社会关系,难以处理妥当,造成心中苦闷。心中苦闷,无处诉说,难免会产生沮丧、压抑的感觉,有的还产生自卑感,变得孤独、呆板、忧伤、郁郁寡欢;有的还借酒浇愁来消除压抑感。
其二,业余生活单调,疲惫的身心得不到很好恢复。监狱娱乐设施十分有限,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很少,所以警察的业余文化生活非常贫乏,大都是在家看电视、打扑克消磨时光。
其三,家庭开支大,经济压力大。由于监狱干警找对象难,有不少干警的配偶没工作,或有工作的大都是层次低工资低。加之,监狱无子弟学校,既是有条件差、教学质量不高,子女要想接受好点教育,就要付出昂贵借读费。监狱干警享受的是国家公务员工资,没有其它收入来源。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监狱企业受市场经济形势的影响,效益不佳,少数监狱干警的工资不能全额发放。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老人要钱生活,小孩要钱读书,家庭要钱买房。收入不高,支出不少,经济负担给他们带来了过重的心理压力。
二、减轻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监狱人民警察肩负着依法管理监狱、惩罚和改造罪犯、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职责。解决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始终保持一个良好心理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确保监管安全。针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压力的来源,可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减轻其心理压力。
1、加强监狱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心灵源头建筑抵御心理压力的长城
其一,开展“三观”教育活动。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而且是个人行为的调节者。因此,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每个干警的心理健康与否。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全体干警,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就会有从警为民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以宽阔的胸怀和伟大的理想、信念,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因素的侵入。
其二,掌握干警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干警易在工作岗位变动、家庭异常等情况时出现思想波动,形成心理压力,因此,要做到“五要”“一关注”:干警工作岗位调整时要进行谈话;干警犯错误受到处分时要进行谈话;考核、评先评优时要进行谈话;家里出现天灾人祸时要及时家访看望;关注干警的婚恋问题,对恋爱、婚姻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疏导。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干警心情舒畅。
其三,开展“创建学习型监狱,争做学习型警察”活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监狱,争做学习型警察,“学以致用、学以立志、学以修身”,以新知识、新理论、新理念、新技能来丰富自身的素质,充实自己的人生。
2、改善干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应加快监狱布局调整步伐,使监狱向大、中城市和交通沿线转移,让监狱警察进城居住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从而改善干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为干警创造干事创业的平台。一是在考核和争先创优工作中,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机制,使考核和评优结果能真实地反映干警的实绩。二是在干部晋职、任用方面,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科学的竞争机制,让干警的才干得到展示。三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意吸收青年干警、长年累月在监区一线工作的干警入党。使干警在公平、合理、科学的考核和竟争机制下,有一个平衡的工作心态。
4、加大监管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提升物防、技防水平,提高监管安全系数,减轻人防压力。建立具有科技含量的监管设施、监控系统、监狱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了监狱工作效率,解放部分警力,也使监管安全更有保障,有效地缩短干警的工作时间,减轻其工作压力。
5、大力发展警营文化。一是营造释放警察心理压力的休闲空间。由于监狱警力严重不足,以及长期从事高危工作,加之社会文化的变迁和犯罪手段的不断翻新等众多警情不可控和不可预料性,工作中,警察被迫超负荷运转,精神高度紧张,这就需要大力发展警营文化,为警察营造释放心理压力的休闲空间。如建立图书馆、阅览室、篮球场、健身房等。二是开展警察易于接收的娱乐活动,使干警在这些娱乐活动中能达到忘我,忘却工作中的压力,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态,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干警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通过心理健康咨询、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等,帮助干警处理好工作压力问题、人际关系、婚姻恋爱、社会适应、学习考试等,帮助干警“减压”,以提高干警在危机环境、突发事件中的心理稳定状态、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消除烦恼挫折及感情困扰,从而培养监狱民警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性格。
7、积极落实从优待警政策。从优待警是监狱机关“以警为本”,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警心”工程。从优待警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提高监狱警察的政治待遇;二是认真落实好监狱人民警察的公休假制度;三是为监狱干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四是每年为全体干警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五是适当扩大干警外出参观人数和次数,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减轻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压力,认真研究监狱人民警察的思想、心理状况,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发展,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推进监狱工作“三化”建设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长期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第五篇: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分析
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其调适
Leading cadre's pressure and the adjustment
肖莉(九江学院)
Abstract: The leading cadre oversized pressure to cause its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to suffer injury, will then affect its work effect.This article analyzed present the leading cadre to have the pressure reason, pointed proposed from aspects and so on working conditions, attitude towards life, self-concept, cognition and behavior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leading cadre's pressure to carry on the adjustment.key word: Leading cadre's pressure pressure source to adjust and adapt
摘要:领导干部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其身心健康受损,进而影响其工作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领导干部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从工作环境、人生态度、自我概念、认知和行为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进行调适。
关键词: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 压力源 调适
一、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现状及影响
领导干部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领导干部在一定的岗位上,总是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岗位竞争加剧、能力要求提高、人际关系复杂、违规诱惑增加等方面的原因,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在少数。近年北京市对200多名中年领导干部进行的一项心理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有25%的人存在心理问题,3%的人有严重心理问题。安徽黄山市委党校在对所属三区、四县100多位各级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中发现,干部们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现象和“心理疲劳”症状,存在一定的“浮躁”和“压抑”心理,还有些人对个人的工作、生活、未来发展等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近年来,领导干部因工作生活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领导干部因压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表现主要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肩酸背痛、头晕目眩;头绪不清,丢三落四;工作盲目,倍感疲劳;烦躁压抑,敏感易怒;无精打采,缺乏激情;胆小犹疑,错失机遇;推卸责任,逃避现实。
领导干部不良的身心状态,势必影响其工作效果,造成更大的工作和人际矛盾,阻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这与目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格格不入。可以说,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促进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中枢和纽带,其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是带动社会和谐的关键。从根本上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的内在心理和谐的外在表现。领导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也是领导干部的内心世界的和谐和人格的健康的外在表现。人的一切行为和能力是以人的健康心理为基础的,没有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有政府整体执政能力的提高,也难以有政府机构的快速、高效、健康的运作。所以,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
二、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源分析
纵观目前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状况,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 1.领导岗位责任的压力。随着社会各行业的竞争加剧,政府各行政部门的职责
也日趋严格,政绩竞争加剧,表现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比排名,干部个人发展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领导责任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所辖范围的突发事件的预防等,是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部门首要领导要面临的现实压力。
2.工作时间上的紧迫感。领导干部要向上级汇报工作,又要向下级交待工作任务;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又要督促相关人员完成任务;既要处理临时突发性事件,又有许多琐屑的日常性工作;加上文山会海的写稿、发言、落实;面临上级催促、群众意见、资金不足、办事困难等问题,事情之多,常常让领导干部无法安心休息,思绪繁杂。
3.工作能力要求提高。现代领导干部必须是一支知识化能力化的队伍,社会要求不断提高。多数部门要求领导干部懂经济,懂法律,懂电脑,懂分管工作的专业知识;理论上要站的高,决策上要看得远,实践经验不能少,口才要好,善于沟通,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对上司和下属要做到文明礼貌,要会说标准的普通话,会外语就更好„„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达不到相应的能力要求,就可能就被看作不与时俱进,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4.职位晋升和评优评先带来的自尊压力。领导干部往往把职位晋升,看作是体现自己能力、资历和价值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干部在某个职位上干的年数长了,又看到比自己后来的人都上了,自己还原地不动,就会心理不平衡,自尊心受挫。如果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很重要而且又干得出色,而到年终评优评先却榜上无名,倒是业绩平平的人上了,就会心生不满,感到怀才不遇,在以后的工作上就可能出现抵触情绪和敷衍心理。
5.工作上人际关系平衡的压力。对上级不同权力部门的领导,要平衡利益和关系,既不能与某个领导走得太近,又不能疏远;对众领导更要表现一视同仁的尊重和关照,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罪某些领导,使自己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同事之间的集会或者人情往来,也得应酬,否则怕别人说自己摆架子,脱离群众;现在干部工作要群众评议,干部选拔要搞民意测评或推荐,平时不考虑群众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到关键时候就有可能会被打低分;工作中所管辖的各级部门,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否则会被说成官僚主义老爷作风。
6.家庭中亲情难顾的压力。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正值中年,应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但由于工作繁忙,应酬众多,许多领导干部往往难以顾家。忠孝不能两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时,多数干部都会选择以工作为重。由于常常出差在外,或每天很晚回家,不免会遭来配偶、父母和孩子的不满和抱怨,家庭矛盾因此而起。而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使人的亲情需要无法满足,产生感情上的空缺。
7.物欲和情欲的压力。领导干部手握权力,面对各种诱惑,往往难以保持平常心,一个名字签下去,一个项目批下去,就可能让某些人获得丰厚的利益,而自己还是一点微薄的工资收入,心理常常不平衡。这时若有人用丰厚的金钱来表达谢意,怎么办?这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趋避冲突,不收,与心不甘,收了,又不能心安理得。身居要职,踌躇满志,容光焕发,自然会赢得许多异性的追求,领导干部能否经受得住这样的诱惑?接受,怕给自己的名誉造成损害,不接受,对她/他的“情谊”又难以忘怀。这又是另一种心理上的趋避冲突,心理冲突必然导致心理焦虑。
三、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调适
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是一种主观感受,压力是否对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要从三个层面加以认识:第一个层面,是环境刺激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生活 2
事件,又称压力源。生活事件对个体的意义越重大,则个体产生的心理压力越大,如丧偶或离婚,开除公职或面对诉讼等事件,都会给个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第二个层面,是压力带来的身心反应状态,同样的外部刺激,个人体验到的心理紧张和躯体不适感越强烈,心理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会越大;而不同的身心反应强度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点有关。第三个层面,是压力的变化过程,即个体能通过自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策略,也就是心理调节技能,来改变外界刺激对心理造成的冲击,将压力减少到一个适当的程度,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压力对人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压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生命潜能,成为人积极行为的动力。从以上三个层面的因素来看,减轻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改善领导干部工作的外部环境,减轻外界刺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提高心理素质,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以应对压力。
在改善领导干部工作的外部环境方面,有关组织部门可以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完善干部谈话制度,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特别强化在干部提拔任用、岗位调整、矛盾集中、事故责任等特殊时期的心理疏导工作。第二,关心干部的身体健康,完善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和定期休假制度。第三,关心干部的心理保健,在机制上将干部心理保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在组织上建立干部心理保健专业机构,由心理保健专业人员负责对广大干部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普及;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第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真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用人导向上为干部创造减轻压抑、保持良好心态的条件。
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大多数压力事件是无法回避的,但压力的主观感受或负面影响,是可以通过良好的心理调节来减轻的。保持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的关键是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修养和有效的自我调节。
领导干部的心理调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导向。人的生存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人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百折不挠,积极应对,努力去解决问题;相反,消极的人生态度则使人在遇到变化和困难时,或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被动观望,焦虑不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总是在不断寻求一个更加充实、更加完美的自我,不断寻求生存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最终趋向自我实现,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达到自我实现的关键。马斯洛发现,趋向自我实现者具有如下一些人生态度,如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的世界,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平凡的事物不厌烦,对惯常的生活总有新鲜感,爱人类,并有帮助他人的真诚愿望,有民主的性格并尊重他人的人格,把工作当成是另一种形式的娱乐,积极承担责任,勇于创新等等。拥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可以支配他在面临新的变化时,勇于承担责任,勤奋学习,认真思考,应对新的工作要求;可以促使他积极做好工作准备,有条不紊地实施工作计划,遇到困难设法克服,遇到障碍灵活应对,遇到挫折不气馁,不断自我激励,使工作变得科学、有序、高效,以减轻工作职责的压力。
2.完整的自我概念是关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注重自我概念在维护个人心理健康上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内心压力和矛盾困惑源于其歪曲的自我概念,不能正确确立自我概念的人,总是以外在的成功标准来评价自我的优劣。领导干部盲目与人攀比,斤斤计较得失,心无定所,一点失意就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一点成就又会自我膨胀,对其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不屑一顾,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工作上自 3
我中心,对批评耿耿于怀,为了面子掩饰工作中的错误等等,都与自我概念的歪曲有关。怀才不遇之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丧失,是缺乏内在的自我肯定与信心。歪曲的自我概念来自于早年生活中过多的价值条件,也就是过于依赖他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来肯定自已的存在价值。当一个人迷失在周围人的看法和评价之中,外来舆论的好坏,荣誉地位的高低,就很容易给人造成心理压力。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建立,要求我们静下心来,多思考,多倾听来自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不能换取荣誉和提升,作为领导干部,不必抱怨和不平,而应反省自己的其它方面的不足,适当降低对工作成就的期望值,分析现实社会中某些“不平等”现象存在的合理性,理解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静心体验自己顺利完成工作带来的轻松愉快的感受,会发现胜任、被人需要所唤起内在的价值感,常比获得外来的光环更让人感到内心充实和宁静。有了正确的自我概念,就能使领导干部更加自信沉稳,达到明清思想家王夫之所言:“自处超然,处人蔼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的境界。
3.及时的认知调整是根本。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反应不直接产生于外部事件,而是与人对事件的认知有关。遇到挫折时,及时调整对具体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纵观过去与未来,拓宽胸襟,海纳百川,换位思考,这样的认知改变对人的不良情绪状态具有深层调节作用。调整认知不是一味的盲目乐观,而是善于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结构的复杂程度对情绪体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认知结构复杂程度的表现之一,就是看问题是否善于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人对事件越是善于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产生的情绪体验就越温和;相反,对事件越是下简单结论,情绪反应就越强烈。
4.正确的行为调节与认知改变相配合。不良情绪会干扰认知,不当的行为结果也会影响认知,及时从行动上改变不良情绪,有利于积极性认知的形成。有的领导干部心情不好时去喝酒、参赌、对人发火,甚至利用公款娱乐消费,表面上好像压力得到释放,但从根本上来说因为损害到自身、他人或社会的利益,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正确的行为调节就是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调节不同的负性情绪。焦虑紧张时,进行自我放松训练、做肌肉放松操、呼吸调整、意念集中训练、打太极拳、听轻音乐等,都能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压抑和愤怒时,进行适当宣泄,在无人的空间哭泣、叫喊、与同伴一起进行较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对可靠的人倾诉等,可以释放掉压抑的心理能量;心理疲劳时,保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暂缓工作节奏,安排休假;不安和担忧时,敢于面对问题,积极设法解决问题,知识不足及时学习,能力不足抓紧训练,工作计划未完成要全力以赴,做好未达目标的心理准备。领导干部在极大的心理困境下,还应改变旧观念,积极去到心理咨询专家那里接受咨询,有心理障碍并不是见不得人的,有心理障碍而不承认是很危险的。有些自杀的领导干部如果尽早地、积极的去做心理咨询,他们会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减轻压力、排解忧患,防止自杀。
5.良好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是保障。社会心理支持是指个体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同事、亲属、邻人、朋友等给个体提供心理上的理解、安慰和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给个人提供情感上的支撑、物质上的帮助和相关信息的传递,是个体实现目标和应对压力的重要资源。从领导干部压力产生的深层心理分析,官场失意的结果会导致他在所属的群体中价值感与尊重的丧失,面临最基本的社会心理需要的溃乏。人际和谐,获得接纳、喜欢和尊重,是人的天性需要,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和谐是决定一个人幸福感的最重要指标,而人际冲突是个体形成内心冲突的主要原因。因此,领导干部要注意建立起自己的人际支持系统,抽出时间多与 4
上下级同事、朋友、亲属等沟通,争取相互理解,彼此关照,相互尊重和支持。有了良好的人际环境,感情就有所归属,失意时会有人理解和安慰,工作成就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就能得到更广泛的承认,个人的物欲和情欲也会得到合理调节。不因外在的光环而失去爱、价值感和自尊,心理冲突自然就会大大减弱。
参考资料:
1.黄珉珉,“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有多大”[J],决策,2005,11 2.辛燕琴,“重视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J],党建研究,2006,1 3.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美]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M] 华夏出版社,1987 5.[美]马斯洛等 人的潜能与价值 [M] 华夏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