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特点、实践与探索(精选5篇)
编辑:流年似水 识别码:22-707391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1 21:54: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特点、实践与探索

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特点、实践与探索

(2008-6-23)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是一个拥有125万人的人口大区,其中15—49周岁育龄妇女32.7万人,已婚育能妇女24.03万人,人口计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广安区积极顺应计生工作新形势,大胆探索与实践,采取新措施、新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新问题。

一、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新特点

(一)时代背景不同。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是教育;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是变化的、动态的,人口人户分离、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违法怀孕、违法生育,加大了计划生育管理难度,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

(二)目标任务不同。过去人口再生产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十五”期间,广安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已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加快实现人口现代化。

(三)服务对象不同。过去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封建意识较浓,传宗接代的思想严重,生育观念落后,很多人对计划生育工作有抵触情绪。现在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优生优育意识,他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人主动要求政府提供生育、节育等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优生优育。

(四)标准要求不同。过去衡量工作抓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不能完成人口控制计划。现在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既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又要提高人口素质,还要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兑现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使实行计划生育的人群实实在在享受计划生育的发展成果,增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实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二、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人口计生工作新特点,该区紧紧围绕“质量、服务、管理”三大主题,依法治理生育环境,大力规范生育秩序,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解决了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新问题。

(一)坚持以法律手段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将依法行政作为新时期计划生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以规范执法、严格执法,促进全区计生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一是增强法律意识。将计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与婚育文化建设、提高基层干部法制观念、“三下乡”、“四五、五五普法”等相结合,全区建立生育文化大院49个、生育文化社区5个、生育文化活动室460个,发放《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汇编》、《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连环画等70000余册,广大群众的计生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制发了《人口和计划生

育依法管理实施意见》、《计生非诉案件强制执行方案》等文件,完善了10项行政执法程序。组织153名计生干部进行了行政执法资格培训并取得执法资格,进一步提高全区计生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执行计划生育“七不准”、“十禁止”等规定,实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事故“一票否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是严格依法执行。以依法征收为核心,以强制执行为手段,坚持“三力”标准(即被执行的违法生育户要有社会影响力、心理承受力、经济执行力),组织“三套”力量(党政、法院、计生),把住“三个”环节(执行前、执行中、执行后),大力开展计生非诉案件执行活动,维护计生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近三年,全区对183例拒不接受处理的违法生育户依法进行了强制执行,现场征收社会抚养费227.46万元,影响带动了其他违法生育户主动缴纳社会抚养费800余万元,收到了“执行一例、震动一方、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二)坚持以利益导向推动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完善“少生奖励、困难帮扶、政策优惠、服务免费、贫困救助”五位一体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不断完善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机制,把计划生育“三结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新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和业主开发和大户带动多轮推动的帮扶模式,帮助广大计生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全区90%以上的帮扶对象人均年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从2004年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以来,全区累计为11965名农村计生家庭发放奖励扶助金700多万元。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利益导向,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陈旧落后的生育观念逐渐被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的先进的生育观念所取代,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越来越多。

(三)坚持以优质服务推动人口计生工作。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中心,以保障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为已任,面向基层、面向育龄群众,广泛开展“三查一治”(查环、查孕、查病、医治妇科病)、“三送一看”(送计划生育政策、送技术服务、送避孕药具、看望计划生育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集中优质服务活动,不断丰富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内涵。全区先后开展了“免(减)费救助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心脏病、救助独生子唇、腭裂”、“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女性生殖健康”、“三送服务进机关”、“健康与幸福同在,责任与和谐同行”、“关爱女孩”、“免费普查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等活动,为10余万育龄群众提供了优质服务。

(四)坚持以村民自治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增强村民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建立和谐的计生工作格局。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及服务协议,明确村民委员会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的权力与责任,纠正“民约”、“协议”中设置的收取押金、保证金、滞纳金和罚款等违法条款,建立起了综合性、操作性较强的村民计划生育自治工作制度。落实自治监督,各村组成3—5人的自治监督组,监督各项自治制度落实情况。同时,加强村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与计划生育协会两位一体的“自治”体制,加大“自治”实施力度,增强“自治”活力。目前,全区842个行政村、52个社区均实行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合格率达80%以上。

(五)坚持以齐抓共管推动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落实计生工作责任,统筹各方力量抓好计生工作,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明确责任。制定下发了《关于区级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切实加强人口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区级相关部门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职责

情况考核评估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各部门的计生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并严格进行检查评比、考核奖惩。二是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履行计划生育职责情况一票否决、百分制考核、定期通报、信息互通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推动人口计生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综合治理。公安、工商、城建、房管、劳动保障、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坚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B超等检测胎儿性别设备、技术和流引产药物的管理;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严厉打击贩卖、残害、遗弃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法院成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庭,积极受理计划生育案件,解决了计划生育执法难问题。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广安区的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实现新跨越,全区人口出生率由10年前的15.69‰下降到现在的7.04‰;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0年的8.69‰下降到现在的1.44‰,符合政策生育率比10年前上升了二十一个百分点,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二篇: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

温家宝总理指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要事,也是天下第一难事。说它是天下第一要事,是因为人口计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说它是天下第一难事,就是要不断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

总理的话一语中的,现如今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两大突出矛盾就是: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人们的婚育观念、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这两大矛盾决定了人口计生工作“天下第一要事”、“天下第一难事”的性质和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化解这两大矛盾,是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呢? 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既不能挂一漏万、顾此失彼,又不能平均用力、流于泛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人口计生基层工作经验,认为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主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人口计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领导是关键。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是创造良好人口环境的重要保障。现如今各级党委、政府都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上,全力抓经济,往往个别地区就出现重经济发展、轻人口计生的错误思想,认为现在经济是第一位,经济指标的飞速发展,能够最大强度的体现当地的总体发展,其它的事都不能和抓经济相提并论。片面的认识,忽略了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分母的重要地位,经济再好,人口众多,也很难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另外,计划生育这几年抓的松了,只奖不罚了,孩子现在少了,放开二胎了等等这些错误思想的泛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口计生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个别地区的领导重视计生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措施强度不够,产生了很强的“多米诺骨效应”,使人口计生工作质量出现了大幅度滑坡。30多年的计划生育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稍一放松就会产生难以逆转和不可估量的长期影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所以,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真正把人口问题摆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程上来,把人口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纳入到对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真正把人口控制成效作为评估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实绩、干部政绩和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业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消极怠工造成局面失控的,必须果断亮红灯,严格问责,决不能听之任之。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核,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构建社会化宣传格局。

计划生育实质上是一场移风易俗的思想革命,是一项群众工作,也是一项文化建设。在人口计生工作中,宣传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形成有利的舆论、环境和导向。例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说 到底就是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的问题,宣传教育不深入细致的问题,要想彻底消除这一突出问题,还是要依靠各级各部门的辛勤努力,要切实把加强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纳入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大力倡导婚育文明,推进移风易俗,坚持社会化宣传与进村入户宣传相结合,舆论环境宣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与对广大群众的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级主流媒体、各种宣传手段和各级文化阵地,积极开展人口文化活动,提高品位,强化功能,形成点、线、面相连的“三维立体”宣传空间,使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真正深入人心,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是完善利益导向,树立鲜明的政策导向机制。

“善治者必达民情,达情者必近民声”。计划生育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一难事”,既有几千年来形成的思想观念问题,也有社会保障问题,归根结底是利益问题。计划生育家庭响应党的号召,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就要让计生家庭早分享、多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如今各级在养老、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粮食补贴、减免义务教育经费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措施,但这些政策往往是按人头算帐,没能充分体现出关注、优惠计生家庭的应有导向;一些相关部门在制定关爱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上,也往往是“优先”、“照顾”等,没有具体的、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行动,对人口计生工作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所以,各级在制定措施上,要按照建立政府推动与基层自治互动、民生普惠与计生优惠相衔接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要求,积极整合相关部门政策资源,进一步扩大受益面,特别是在新农合、新农保、子女入学入托、就业培训、扶贫救助等方面,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公共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有机衔接,切实做到政策措施相互融入、相互结合,让计生家庭感到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同时,要坚持鼓励和制约并举的原则,维护法律严肃性,提高政府诚信度,创造有利于人口计生的良好政策环境。

四是完善统筹协调,加大部门之间综合协调力度。

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人口计生部门是难以完成好的,它需要很多部门的积极配合,协调联动。所以各级要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协作机制,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单位,强化领导,明晰责任,力争在治理违法生育上联合执法、开展出生缺陷上联手干预、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联袂主演,共同搞好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人口信息平台建设,切实做到政策措施相互衔接,资源信息互享互动,形成人口问题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工作格局。

五是推进依法行政,着眼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

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既要依法行政又要文明执法,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个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推进依法行政,是加快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的迫切需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化解各类矛盾的 重要途径,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经过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依法行政认识不到位,法定职责落实不到位;执法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违法行政案件在个别地方仍有发生。要想推进依法行政,应该从强化依法行政工作领导、规范依法行政程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及公安、检察院、法院、人口计生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创造依法行政好环境,解决依法行政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改变行政机关和相对人之间单纯的命令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执法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执法干部队伍,强化组织培训,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执政理念。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各地都应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查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研究治理对策。强化分类指导,重点解决好党政领导对人口计生工作的认识问题、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严肃查处违法生育和弄虚作假行为,坚持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加大对党员干部、富人和社会公众人物的违法生育处罚力度。是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违法生育的,一律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该开除的开除,该撤职的撤职;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一律不得进入村“两委”班子。要让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名人、富人,不仅在经济上受损失,还要在政治上受影响,切实让广大群众清楚的看到,党员干部、名人、富人、普通群众在生育政策上人人平等,没有特殊。

六是夯实基础工作,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始终重视基层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经费保障投入。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度和基层计生队伍的稳定问题。各级必须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按照中央《决定》的要求,确保人口计生事业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强化服务机构建设,整合利用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全面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结合群众的需要,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项目,使广大群众享受到真诚的服务,感受到贴心的呵护。强化计生队伍建设,把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强的干部充实到人口计生部门,政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帮助,突出抓好人口计生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和轮岗轮训,保障队伍整体战斗力;落实好村级专职计生人员的待遇,积极探索养老保障方面的各项优惠,筑牢“网底工程”,解决后顾之忧,做到干部队伍稳定,工作开展有效,政策落实到位。

第三篇:新时期勤工俭学工作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勤工俭学工作探索与实践

咸水学校——吴小平勤工俭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勤工俭学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教育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中国社会经济步入到了今天这个崭新时代,如何使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抓好中学勤工俭学工作呢?

目前勤工俭学面临了一些困难和不利因素:

思想认识方面:由于高考制度和就业压力,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这一思想认识在人们心中已成定势。而在功课之外,参加其它一切活动,都认为是不务正业。

经济能力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完全可以承担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费用,加之学生勤工俭学创收效益比较小,特别是“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的出台,使利用勤工俭学收入上学的观念更加淡化了。

教育方式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也相对溺爱,认为孩子小,不会干,在家很少安排参加家务劳动锻炼;学校教育中勤工俭学也不被重视,非考试课目要给统考课目让路,开展活动形式也相对单调、枯燥,没有新意,不被学生喜欢,使勤工俭学工作长期处于一种低水平发展状态。

安全稳定方面:由于安全无小事,所以人们都怕出事,不敢开展、不愿开展活动,给勤工俭学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所以,要做好勤工俭学的工作,就必须得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

勤工俭学具有双重功能:育人和创收。在过去的勤工俭学工作中,强调创收功能相对多一些,造成普遍认为勤工俭学就是挣钱。而现在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正和勤工俭学以实践教育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育人宗旨相一致,也正是大力发展勤工俭学的良好时机,因此,学校要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调整方向、找准位置,努力为素质教育做好服务,充分发挥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贯彻落实:

1、明确宗旨,进一步端正勤工俭学工作方向

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以服务教育大业为目标,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着眼点,把助学助教服务基础教育作为勤工俭学和学校后勤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努力发展中小学勤工俭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考虑学校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蛮干。

2、内容科学化,形式多样化,全面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勤工俭学要想全面开展,活动内容必须丰富多彩、新鲜有趣。只有内容科学化、形式多样化,才会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参于的积极性,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肯定。

首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家长要多联系沟通,把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优秀品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学生搭建充足的劳动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各项有益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家里引导孩子主动承担必要的家务劳动,学会洗衣做饭、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等。通过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逐步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目的,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其次,组织学生参加农业劳动和工业生产,开扩学生视野。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参与施肥、浇水等田间劳动,进行劳动实践,学习具体

生产管理知识和技术。

最后要紧密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实现勤工俭学育人的最大化。单纯的劳动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只有把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有的放矢的活动;选择合适的形式和内容,与学生的社会感触和生活体验相对应,促进他们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得当的总结和奖励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劳动实践结束后,教师要对劳动情况认真归纳点评,对表现突出的给予表扬和奖励,树立模范先进,对不积极或不认真的,指出不足、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伟大,行为和思想共同进步。

总之,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全面推行教育,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服务。新时代,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勤工俭学工作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为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劳动者而不懈努力。

2014年5月5日

第四篇:新时期人才工作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人才工作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人才工作探索与实践

“尚贤者,政之本也。”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着旺盛的人才需求。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进一步强调了人才事业的重要性,阐明了人才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点任务,是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一直以来,****区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长抓不懈,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关心支持和全区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从自身实际和长远发展积极尝试和探索,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涌现出一大批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团队和优秀人才,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一、转变理念,由管理人才到经营人才

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工作的核心就是经营人才。区域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区域竞争的诸要素中,人才是处于主导的、核心的地位,同时也是人才工作症结之所在。园区开发之初,由于我区工作重心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上企业对人才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区在经营人才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只注重当前实际,而忽视了人才工作的长远规划;只注重管理,而忽视了服务;只注重引进人才,而忽视了自身的人才开发;只注重使用人才,而忽视了人才的生活需求等等。

为克服这些不足,我区不断优化人才工作软硬件环境,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协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区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原则,认真做好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和人才政策体系的建立,陆续出台了《****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1+8”的人才强区政策体系,以及《****区关于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的意见(试行)》等一大批配套措施。今年根据形势变化,对政策体系中的《****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区大力支持人才工作载体建设 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实施意见》作了较大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区招商、经贸、建设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不断引进工业项目,高标准建设600套人才公寓,建设了全新的高中、实验小学和国际幼儿园,为已进入我区或即将进入我区的各类人才提供完善的生产生活保障。通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我区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迅速提升,近两年人才创新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先后以“柔性引才”方式引进院士5名,“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海外高层次人才32人,博士22人,硕士385人,一批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逐渐建成,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二、转变职能,由政府包干到政府引导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对人才资源的规模结构和优化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践表明,引进的人才能否留住,落户的项目是否转化,关键在于是否有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健全科学、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这就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人才工作中各自的职能定位。一方面,政府要做好贴身服务,提供财政资金支持、激励政策扶持,以激发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在充分利用政府提供有利的政策、资金、后勤保障的基础上,为各类人才提供包括工作、进修、生活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只有双管齐下,实现刚性与柔性引进、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有机统一,人才工作才能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区设立了总额为1亿元科技发展基金和5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成博士后科研机构4个、产学研和就业见习基地60个、省级就业见习示范基地2个、市级就业见习示范基地2个和首批32家企业人才服务工作站,初步形成以各类科研机构和基地为载体,依托企业人才服务工作站,人才工作点线面结合的网格化管理新局面。大部分企业通过政府引导和自身努力,实现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育才的裂变效应。如**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以产学研合作为契机,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新的战略联盟,充分利用双方的条件和优势,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人才培养,已联合培养博士3名,硕士4名,各类技术标兵8名,掌握了细胞悬浮培养、反向遗传操作等先进技术,其重要疫病防控制剂研制与应用专业技术团队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受到国家表彰。

三、转变思路,由“输血”到“造血”

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当今世界,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员工的素质高低,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随着园区进驻企业日益增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工作,不仅是保持企业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而且是我区营造良好投资、创业发展环境和创造人才工作环境的必然要求。

我区致力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工作力度。引进了经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打造本土人才培养基地,每年输送数千名应用型人才;创造聚才、用才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接收、引进、储备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优秀毕业生;力促校企合作,与省内外40多所大中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采取联合办班、联合招生、工学培养、定向输送等多种形式输入急需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工作力度。着力推进企业家培养工程,近两年,先后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新加坡前国会议员、多部政务部部长曾士生先生,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横河机电公司总裁赖涯桥先生,台湾科技大学教授、惠普科技总部全球产品负责人**先生,美国华尔街资深基金管理人陈隆鑫先生,为区内重点骨干企业领军人才授课;推动企业实用型人才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四、转变方式,由单腿走路到产业集聚

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我区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桥头堡,必须走以**技术产业为载体的科技创新道路。**技术产业是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只有大力发展**技术产业,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当中,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高层次人才正是**技术产业形成和突破的核心推动者,可以说,一个杰出的领军人才,往往能够突破一项重大技术,带动一个学科,催生一个产业。

近年来,我区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与产业集聚结合起来,既立足产业实际,又敢于发展新的产业,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引领**技术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例如引进“千人计划”专家李波,创立了**中导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和销售出fpd和pv工业设备产品10余种,产品均为国内首创,性能达世界一流,填补了国内平板显示行业面板高速高精度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国产化的空白。引进“千人计划”专家李红化先生,创立了硅芯集团,已累计申请数十项专利技术,其中超过30项专利已获准授权使用,包括美国专利、中国发明专利等。李红化先生成功开发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新产品,包括高性能led控制驱动芯片、超低耗功高性能led控制驱动芯片、高压led照明驱动芯片、高密度显示屏、全球最高清显示屏等,以上产品技术水平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总的来说,坚持党管人才、集聚人才,最根本的就是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首先,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能。一是要抓重点突破,找准人才工作抓手。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形成在党委领导下,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要抓制度建设,整合人才工作合力。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及相关配套制度,强化各职能部门责任意识;建立人才培养、使用、吸引、流动、激励、保障等机制,围绕本地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三是要抓基础夯实,提升人才工作实效。理顺工作机构,配强工作人员,提升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加强政策指导和宣传教育,调动用人单位和人才的主观能动作用。

其次,要发挥企业主体的引才用才功能,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宏观管理职能,通过政府引导、政企和校企合作,建立多方参与的人才工作模式,使企业等用人单位真正成为人才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切实将人才工作融入市场行为,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使企业和人才得到同步发展。

最后,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投入的观念,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年增加,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个人自主投入为补充的人才工作经费投入体系。采取精神鼓励、事业激励、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和集体进行表彰,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凝聚社会正能量,使各类人才在环境宽松、心情舒畅的氛围中干事创业。

第五篇:成都市统筹城乡人口计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成都市统筹城乡人口计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07-7-10 来源:本站

成都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建华

面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成都市人口计生委把围绕中心、服务全局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作为思考人口计生工作的出发点,把满足群众需要放在第一位,在融入、支持和参与中心工作的同时突出人口计生工作特点,以人为本,以家庭发展为本,关心生产,关注生活,关爱需要,关怀特殊,突出个性,在满足普遍需要的同时满足特殊需要,在系列化服务的同时开展个性化服务,充分展示人口计生工作的特色,实现中心工作与人口计生工作的良性互动;在手段上,坚持城乡统筹,整体运作,合作共赢,既在人口计生系统内部实现优化组合,在系统外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从而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的新跨越。

概括起来,可以用“调整、接轨、转型、统筹、改革”这十个字来总结我市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

图释:市委常委孙平、副市长蒋显伦在市人口计生委主任李建华陪同下到青白江区了解农村、城镇“低保”家庭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兑现情况。

一、调整目标,从单纯控制人口增长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

一是编制统一的人口规划,控制总量,优化结构;面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编制了市政府印发的“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末人口发展目标,即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总人口控制在1180万人以内。围绕推进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确定了《成都市人口发展态势研究》、《成都市最大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规模研究》、《城乡协调发展中成都市的人口问题研究》等三项课题,与四川大学人口所共同实施,现已结题。

二是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增量人口素质。市政府成立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委员会,两位副市长出任市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委员会主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成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要在走全国至少中西部地区的前列”,印发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2006—2010年)工作规划,把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目标。成立了出生缺陷一级、二级、三级干预工作组,市人口计生委在承担市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同时,牵头负责一级干预,卫生部门牵头负责二级干预,卫生与残联牵头负责三级干预。聘任了由15位在医学、公共卫生,残疾保障、康复等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以市技术指导所为基础建立了出生缺陷干预技术培训基地,组织了出生。缺陷干预技术培训公益性讲坛,今年以来,安排讲座35期。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督查制度,开通优生咨询绿色通道,实行出生缺陷儿童“召回”制度。安排专项资金120万元,为全市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待孕妇女增补营养素;开展“一对一”专家免费优生咨询,已服务454对夫妇。我市申报的《基于人群的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模式研究》已纳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人口计生委所承担的《出生缺陷人群监测与综合干预模式及示范研究》课题。

图释:全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为出生缺陷家庭开设了专家“绿色通道”。

三是实施“三关”项目,提高存量人口素质。“关注流动人口、关爱留守儿童,关怀健康成长。”实施“三关”项目就是关注已出生而父母没在子女身边的人口,构建社会关怀机制,确保留守儿童特别是计划生育的子女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有病治,减少成长风险,提高存量人口素质,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构建外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新机制。该项目已在大邑县启动,逐步在外出人口较多的7个区(市)县开展。

二、接轨政策,保护农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一是实行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过渡期政策,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征地农转非人员实行城镇计划生育政策,按城镇计划生育工作要求进行管理和服务。失地农民转为城市居民后,从转为居民之次年1月1日起,3年内按农村居民执行省《条例》有关政策,3年内继续执行国家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政策。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将城市中实行计划生育的无业居民纳入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技术服务免费范围。目前,除已有支付渠道的人群外,五城区(含高新区)和工业集中开发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全部实行了计划生育基本项目的免费服务。

二是把就业人口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纳入生育保险。全市所有在业人员包括民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自由职业者等,全部纳入生育保险。凡符合省《条例》规定的,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补助、男职工配偶补贴、计划生育手术费、并发症治疗费。

三、转型思路:从处罚多生向奖励少生与处罚多生并举转变

一是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从2004年起全市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都领到了奖励扶助金,两年来已使24090个农村老人每人每年领取了600元奖励扶助金,总额达2301.9万元。从2005年起,市财政每年总体按人均15元的标准安排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奖励专项经费,2005年全市农村、城镇“低保”家庭独生子女父母106.81万对领取了奖励金,共计5791.67万元。

二是计划生育“三结合”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延伸。全市每年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4100户,“十一五”期末累计帮扶25000户,使全市计划生育困难家庭都能得到切实的帮扶和救助。2006年,全市帮扶计划生育户21494户,其中困难户4100户,建成帮扶基地359个,投入帮扶资金971.05万元,其中财政投入427.69万元,项目资金投入387.69万元,其它资金投入155.67万元。

三是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在便民方面,简化程序,优化流程,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制,全面推进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在维权方面,双流县提出了17项措施,温江区推出了10项政策举措,其余区(市)县正在结合实际探索中。

四是开展独生子女死亡、重残家庭救助制度试点。积极开展了农村退出育龄期夫妇独生子女死亡/重残家庭救助制度试点,对独生子女死亡后父母年满50周岁,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一次性发放3000元救助金;对意外重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一次性发放2000元救助金。目前,我们正在对这些奖励与扶助办法、措施进行总结,同时认真学习吸收外地的好做法,拟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成都市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与扶助暂行办法》,拟与市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蓉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实施办法。

五是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市)县创建活动。用优质服务的思路统揽人口计生工作,废除与优质服务不相一致的管理条款,深入开展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先进区(市)县创建活动,提高了群众满意度。目前,我市金牛区、都江堰市被评为国优区(市),新都、成华区正在进行“国优”创建之中,锦江区、武候区等9个被评选为省优区(市)县。

图释:李建华在农户家调研计划生育情况。

六是认真处理违法生育。全市初步形成了以计生行政征收为主、法院强制征收为辅的征收机制。乡镇建立社会抚养费征收基础台帐,实行动态监控。实行目标管理,并根据各区(市)县经济情况分类设臵考核指标,充分发挥县、乡两级计生执法人员的主体作用和村组干部的协助作用,促进了征收工作。同时,加强与法院联系,建立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定期信息通报,邀请法院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达到执行一例、教育一片的目的。2005年征收社会抚养费2678.36万元,是2004年的1.82倍,今年上半年是去年同期的2.69倍,维护了《条例》的权威和基本国策的严肃性。

四、统筹城乡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积极推进城乡人口、流动人口、性别人口协调发展

一是统筹城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着力构建全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优化配臵和整合城乡计生、卫生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挂计划生育服务站牌子,社区卫生服务站增挂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点牌子,设立计划生育科室,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培训、咨询、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生殖保健等服务,业务上接受卫生、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和检查。夯实基础,着力网底,规范化村计划生育服务室纳入了市委、市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规范化建设目标,全市已建设规范化村服务室115个。

二是统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对流动人口实行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落实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了区、街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中负主要责任,落实了有关部门、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职责,落实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和协管员。全市聘用流动人口计生协管员657名,预算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经费1000余万元。武侯区、锦江区开展了封闭式住宅小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国家级试点,金堂县、邛崃市在流动人口聚集区的5个城区、西藏拉萨市分别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等。三是统筹人口性别管理,大力推进关爱女孩行动计划。建立预防性别比升高联动机制,规范卫生机构医疗行为,专项治理遗弃、虐待女婴和进行非法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龙泉驿区实施“金凤凰工程”,把全区900多名贫困女生集中到新建的龙泉中学和龙泉第二中学读书学习,政府每月支付100元/人的交通和生活补贴,让山里的贫困女生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四是统筹城乡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以优先发展重点镇为依托,以农民集中居住区、工业集中开发区为基础,全面引入和推广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方法,五城区(含高新区)对口支援,市人口计生委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对口帮助,把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成为区域人口计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中心,重点扶持。两年来,市级安排资金近300万元,五城区帮助资金、设备近50万元,改、扩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2个,落实综合改革项目14个。

五、改革发展,全面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

一是理论创新,以和谐人口、民本计生为指向。认真组织调查研究,积极进行理论总结,《统筹城乡人口协调发展促进建设和谐成都》、《论建设和谐人口的前提与途径》等数10篇论文、调研报告发表在《人口与计划生育》、《中国人口报》和市委研究室编辑的《领导干部调研文集》,“统筹城乡人口协调发展”、“构建城市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新机制”、“和谐人口、民本计生”等被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写入了有关文件之中。

二是制度创新,着力构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本着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原则,明确职责,优化流程,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完善行政决策,规范行政审批,强化行政执行,从2004年起,市、区(市)县、镇(街道)计生部门全面开展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全面推行网上办事和政务中心集中审批,规范办事制度和办事行为。

图释:李建华向青羊区预防出生缺陷培训中心授牌。

三是思路创新,实施综合改革的“1533'’工程。即围绕构建和谐人口的目标,大力实施生育文化建设、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村(居)民自治、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五大工程”,强化人才、信息化、财政“三项支撑”,推进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三个转变”,按规划2008年在全市基本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

四是方法创新,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项目管理。将“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分解成19个项目,一县一项,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和方法进行实施。目前,所有的项目文本已全部编制完成,双流县便民维权项目、彭州市利益导向项目、龙泉驿区关爱女孩项目、金堂县流动人口互动机制建设项目、武候区居民自治项目、温江区的村民自治项目等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五是全面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建立以“村(居)委负总责、村(居)计生协为骨干,群众当主人”的自治格局,完善和落实议事、评议、公示等制度,保障群众在计划生育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维护群众计划生育主人翁地位,全市开展村(居)民自治面达100%,全市已有5个区(市)县即蒲江县、温江区、武侯区、双流县和龙泉驿区被省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授予全省村(居)民自治先进县的称号。

六是全面推进人口文化建设。把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纳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实施生育文化新村建设计划,突出抓好生育文化中心、生育文化大院和计划生育中心户建设。深化“五期教育”改革,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推动先进思想、文明观念、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进村入户。按照文明、温馨、适度原则清理规范计生公益宣传广告和标语。把计划生育纳入文明村社、文明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幸福文明家庭建设。面前,全市已建成27个生育文化社区、110个乡镇生育文化中心、681个生育文化大院,12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多元化、个性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五期教育”新模式。

七是全面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按照规范化服务政府建设的要求和国家、省人口计生委关于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部署,建设了市人口计生委门户网站,以三级平台建设为依托建设了人口计生资源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运转正常。为此,加强了人口计生统计基础工作,完善了统计监测制度,加强了经常性的统计抽查和统计监管。

主办: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028-86257872 建设与维护: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Copyright © 2001-2006 成都市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部资料 版权所有 非商业使用请注明出处!蜀ICP备05003365号

网站总访问量:6265230/人次 本栏目总访问量:67264/人次

本站共有信息:21708条

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特点、实践与探索(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