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自制酸汤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22-968972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0 15:02: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自制酸汤

1、可以自制酸汤:

西红柿酸汤:将西红柿洗净,入滚水汆烫一下,剥皮后剁碎入封闭容器发酵,操作时要尽量保证不要沾油。正宗的西红柿酸汤要用贵州当地的野生西红柿,小小的、酸酸的(但不是市面上的圣女果),不剥皮用刀拍一下入封闭容器发酵,三两天后就成了,酸味清香。

2、米汤酸:青菜焯一下放入米汤,密封几天之后就是酸汤了。特点是酸菜好吃,酸汤浓烈,适合做酸汤面等。和西红柿汤配合也有出色表现。

第二篇: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自制)

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方国强撰

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医药精华,实现古为今用之目的,笔者曾于202_年5月26日在本论坛 → 医理探源分坛 → 医学哲学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栏目中发表此文部分章节,现经笔者修订,改正了其中几个不当之处。为不造成观者的误解,今仍在本论坛之古籍研究分坛中发表此文。本文仍为节略本,除订正上次文中的一些不当之处外,并补充发表上次省略内容的一部分与观者同赏。笔者只是一名中医药爱好者,不是临床中医师,本文所著述的内容纯粹为理论研究,难免有偏颇不当之处,如有医家把此理论用于临床,请务必先在自身实验无误后再行应用。如欲引用本文的内容,请注明著者和出处。

无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否为伪书,但自其书经考古发掘整理行世以来,对中华医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书中所附之《汤液经法图》,乃中国古典哲学之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药上的重大突破,她以图示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中华古典哲学之博大精深,中华医药之源远流长。《汤液经法图》寓阴阳五行与医药,图简而意深,乃揭示伊尹《汤液经》组方规律之千古秘图是也。

经笔者研究,中药古籍之《桐君采药录》与《神农草本经》两书属不同体系,《桐君采药录》将药性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归类,而《神农草本经》则将药味以酸、辛、苦、咸、甘五味分类。现传世之《黄帝内经》按《神农草本经》之五味分类法制方用药,而现已失传的《汤液经》是按《桐君采药录》之五行属性归类法组方遣药的。由于《桐君采药录》的佚失,中药五行归类法也随之失传,致使《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书中为何会记载以五行属性归类的二十五味药精,其作用是什么?已成谜团!而书中所附的《汤液经法图》之效用也因此不得而知,成为难解之‚迷图‛矣。

「无闻」推测,《桐君采药录》将药性按五行属性归类,其成书时间早于《神农草本经》。而《神农草本经》虽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但已将药物分为五味,并一直沿用至今,从逻辑关系上分析,其成书时间似要晚于前者。由于《桐君采药录》之佚失,将药物以五行属性归类之法已无从考证矣,但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与《汤液经法图》中可略窥其概要。

白沙游子无闻居士因而感叹之:阴阳交替,互补互藏,实难穷尽;五行相生,一而化五,如缕不绝。

无闻居士又言:中医中药同本,阴阳五行共享,而今药缺五行,奈何汤液经方。

卷一 绪论

自《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行世以来,曾在中国乃至全球中(汉)医药界引起轰动,但对其研究者至今仍为数不多,特别是在现时,急功近利者多,而静心究学者少;明知其书甚为宝贵,而由于时人对古文医籍之文理难明,惧而拒之,此状可叹也!!

吾得婺州双溪无间居士传授《商周乾坤图》后,浸身心于是图中,得益匪浅。商周乾坤图乃成图于殷商七千年前之中华元始乾坤图(元始龙图——易图),至今已有万余年矣。师门前辈无相僧于文革六年(1971)说:‚商周乾坤图乃天地吾人众生宇宙万物木石之运行脉动图是也。中华商周乾坤图乃真正之太极图是也。此图即举世以为失传的陈希夷易龙图是也。赵宋时代周廉溪太极图说及其太极图,乃我中华乾坤图之简化图是也。刘季东汉时代成书的《伤寒杂病论》,其伤寒六经,乃我中华乾坤六兽之简化图是也。‛据吾研究,万古之《商周乾坤图》乃揭开华阳隐居陶弘景所撰《辅行诀》组方法则之唯一钥匙,「无闻」利用业余时间为之编撰此文,以证《商周乾坤图》之博大精深。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以填补《汤液经法图》(以下简称《经法图》)中所缺之二字为纲,以分析《经法图》中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为目,以《商周乾坤图》之理法为经纬,绘制《经法图》之变体图,并进行验证,完成破解《经法图》之目的。

第二部分以绘制的《经法图》变体图——《五行相生相克三五至精汤液经法图》之逻辑关系,解析《辅行诀》书中所载药方之义理,完成破解《辅行诀》所言《汤液经法》之组方法则,为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医籍提供行之有效之工具。

第三部分以复原的《经法图》之元始图与简化图和变体图作为本文以图解图之结果。

第四部分是对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之分析,从药物酸辛苦咸甘五味,温热凉寒平五性,白青黑红黄五色,轻重缓急四态,升降浮沉四气等方面分析《辅行诀》中所载二十五味药精五行属性归类之本义,并建立中药的五行属性归类方法模型,完成对《辅行诀》医方所用中药的五行属性归类。第五部分讨论从《汤液经法图》的功能效用中,发现太阳(手小肠、足膀胱)经与厥阴(手心包、足肝)经的是动是病之关系,从而管窥《伊尹汤液经法》之辨证施治原则。

笔者之家父为中药师兼中医师,家弟为中医师并中药师,而本人只是一名中医药爱好者,对博大精深之中华医药宝库仅只一知半解,出于对祖国医药事业之热爱而班门弄斧,献丑于大家庭前,还请诸君见谅。

此文之解析仅为吾一家之观点,正确与否观者自参。

笔者只是一名中医药爱好者,不是临床中医师,本文所著述的内容纯粹为理论研究,难免有偏颇不当之处,如有医家把此理论用于临床,请务必先在自身实验无误后再行应用。

谨以此文作引玉之砖,期望能对祖国医药事业的兴旺发达起一点推波助澜之作用,也冀能得到专家学者之批评指正,共同探讨,与时俱进。白沙游子无闻居士如是曰:逢盛世承传古技为今用,振华夏引取西术为中用。中华医药经典流传万古,中华医药术技造福人寰!

卷二 破解《汤液经法图》

欲解《辅行诀》之组方法则,必须首先破解《经法图》。为破解《经法图》,笔者依据《商周乾坤图》之理法绘制黑白图(图1)

(图中加框之‚酸‛、‚痉‛二字,为吾与家弟方国伟所添,正确与否请看下文之求证)

为理清《经法图》中五行与五味之配属关系,笔者把图内内圈中已知的‚辛、咸、甘、酸、苦‛之五味用直线连接起来后,即可知该图是表示五行之生克关系,而且是每一行的前、后、左、右关系为,右者:生我(母),左者:我生(子),前者:克我,后者:我克。如是,则‚用金体‛栏之内圈所缺的是‚酸‛字。

求证:‚用火体‛栏中‚咸‛字与‚用金体‛栏中的‚咸‛字以直线相连,为火克金,克我之关系,栏中补入的‚酸‛字与‚用木体‛栏中的‚酸字‛用直线相连,为金克木,我克之关系,与其它栏目之五行制克关系相一致,因此,补入的‚酸‛字正确。为能清楚地反映斯图之五行生克关系,笔者把图1填入五色绘成彩色《经法图》(图2)如下,完成破解斯图之第一步。

如何填补图内圈外之缺‚□‛字,第二步必须明白《经法图》之五行配属关系。《辅行诀》曰: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 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辅行诀》又曰: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藏气法时论》曰: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其类草木,肝色青。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类火,心色赤。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脾色黄。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其类金,肺色白。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类水,肾色黑。

为解析《辅行诀》书中医方所列之药味,笔者摘录《神农本草经》中有关药物之药味于下。

《神农本草经》曰:(按《辅行诀》之药味分类法分类)

味辛属木:牡桂[木中木] 味辛温。秦椒[木中火] 味辛温。(蜀椒 味辛温)。干姜[木中土] 味辛温。细辛[木中金] 味辛温。附子[木中水] 味辛温有毒。

味咸属火:旋覆花[火中火] 味咸温。大黄[火中木] 味苦寒有毒。泽泻[火中土] 味甘寒。厚朴[火中金] 味苦温无毒。消石[火中水] 味苦寒。卤咸(戎盐)味苦咸寒。亭历[火中火] 味辛寒。

味甘属土:人參[土中土] 味甘小寒。甘草[土中木] 味甘平。大枣[土中火] 味甘平。麦门冬[土中金] 味甘平。茯苓[土中水] 味甘平。

味酸属金:五味[金中金] 味酸温。枳实[金中木] 味苦寒。豉(缺)[金中火] [大豆黄卷 味甘平无毒]。勺药[金中土] 味苦。署豫[金中水] 味甘小温。

味苦属水:干地黄[水中水] 味甘寒。黄芩[水中木] 味苦平。黄连[水中火] 味苦无毒。术[水中土] 味苦温。竹叶[水中金] 味苦平。

根据《辅行诀》与《内经》二书之说,笔者列表如下:

从上列表中可知,两书的五行与五味之配属不同,属于不相同的五行归类法(我国古代的五行配属,可分为五大类,计二十五种,因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所以不予展开),但无碍于破解《经法图》,因此,按《辅行诀》之论述进行配属。

为求证填补《经法图》圈外所缺的是为‚痉‛字,笔者将《辅行诀》中所载的治疗五脏虚实病症的大泻、大补汤方证录之于下,以《经法图》之逻辑关系,按《商周乾坤图•三五至精图》(《方氏乾坤图》)之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方证分析如下:

一、肝之虚实为病 《辅行诀》云: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

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医宗金鉴•三十五卷》曰:

木亢太过,土受害矣,是我胜其我之所胜者也。土之子金,承而制焉,则我畏我之所不胜,自然承受乃制,制则生化矣。

《难经•六十九难》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难经•七十五难》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笔者对《难经》中这两句经文的理解为,当‚我虚‛时用‚虚者补其母,子能令母实‛;当‚我实‛时则用‚实者泻其子,母能令子虚‛。两句经文的运用在于主体的‚我虚‛还是‚我实‛。老祖宗们用词讲究对仗工整,其实这两句经文并无矛盾之处。】

1、大泻肝汤 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金中木]、芍药[金中土]、甘草(炙)[土中木]、黄芩[水中木]、大黄 [火中木]、生姜[木中土](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解析:

肝实则怒,怒则为病曰‚烦‛,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说文》曰:‚煩,热头痛也,从頁从火,一曰焚省声‛。肝为木,按《经法图》图示,用木体,右转(阴退)为泻。

‚肝实,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是病。

肝病用木体,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水亢太过,并伴土亢而克脾土中之火、水。‚大泻肝汤‛方中芍药为金中土,枳实为金中木,甘草为土中木,黄芩为水中木,大黄为火中木,生姜为木中土。《辅行诀》曰:‚肝德在散。味酸皆属金,以酸泻之‛,以脾土‚土体‛之子‚金体‛中之土、木(土体之火生金体之土、土体之水生金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辛木克甘土)之‚木体‛中之水、土;《辅行诀》曰:‚味甘皆属土,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土体‛中之木反侮‚木体‛中之土;《难经》曰:‚虚者补其母,子能令母实‛,以木体之母‚水体‛中之木、之子‚火体‛中之木扶持‚木体‛中之木;《辅行诀》曰:‚味辛皆属木,以辛补之‛,又怕制土太过以‚木体‛之土兼补‚木‘本’体‛中之土。

肝实‚‘木体’之水及土亢而木虚‛是病则用‚大泻肝汤‛是方,芍药为君药,枳实、甘草为臣药,黄芩、大黄为佐药,生姜为使药,化甘除烦,治病去痛。是方一君二臣二佐一使。

2、大补肝汤: 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桂心[木中木]、干姜[木中土]、五味子[金中金](各三两)、旋覆花[火中火]、代赭石(味苦寒)为[水中木](一方作牡丹皮,当从)、竹叶[水中金](各一两)、大枣[土中火](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解析:

肝气虚,虚则其人恐惧为病曰‚痞‛,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干呕不能食。《说文》曰:‚痞,痛也,从疒,否声‛。肝为木,按《经法图》图示,用木体,左转(阳进)为补。

‚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是病。

肝病用木体,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木、土虚,火、金、水偏弱,更去克脾土之土、金、火。‚大补肝汤‛方中桂心为木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五味子为金中金,旋覆花为火中火,代赭石[味苦寒]为金中水,竹叶为水中金,大枣为土中火。《辅行诀》曰:‚味辛皆属木,以辛补之‛,以‚木体‛之木、土补扶‚木‘本’体‛之木、土;《难经•六十九难》曰:‚虚者补其母‛,《辅行诀》曰: ‚味苦皆属水‛,水生木,以‚木体‛之母‚水体‛之金扶助‚木体‛之金;《难经•七十五难》曰:‚子能令母实‛,《辅行诀》曰:‚味咸皆属火‛,以‚木体‛之子‚火体‛之火,扶助‚木体‛之火;以脾土‚土体‛之子‚金体‛之金、水(土体之土、金生金体之金、水)承而制(化解辛木克甘土)之‚木体‛中之木、火;并以‚土体‛之火反侮转化‚木体‛之水克甘土。

肝虚‚‘木体’之木、土虚及火、金、水偏弱,而强克‘土体’之土、金、火‛是病则用‚大补肝汤‛是方,桂心、干姜为君药,竹叶、旋覆花为臣药,五味子、代赭石为佐药,大枣为使药,化甘除痞,治头眩,干呕不能食之病。是方二君二臣二佐一使。

二、心之虚实为病

《辅行诀》云: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善笑不休。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

1、大泻心汤:

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

黄连[水中火]、黄芩[水中木]、芍药[金中土](各三两)、干姜(炮)[木中土]、甘草(炙)[土中木]、大黄[火中木](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解析: 心胞气实则心中怔忡不安,不安则为病曰‚痞‛,必胸膺痞懑,口中苦。《说文》曰:‚痞,痛也,从疒,否声‛。心为火,按《经法图》图示,用火体,右转(阴退)为泻。

‚心实,则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是病。

心病用火体,是病为心火五行中之金亢太过、并伴土亢,而木则虚,克肺金五行之木、水。‚大泻心汤2‛方中黄连为水中火,黄芩水中木,芍药为金中土,干姜为木中土,甘草为土中木,大黄为火中木。《辅行诀》曰:‚味咸皆属火,苦泻之‛,以肺金‚金体‛之子,‚水体‛中之木(金体之木生水体之火、金体之水生水体之木),承而制(化解咸火克酸金)之‚火体‛中之金、土;《辅行诀》曰:‚心德在耎,以咸补之‛,以‚火体‛中之木补扶‚火(本)体‛之木;《难经•七十五难》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以‚火体‛之母‚木体‛之土泻‚火体‛之土,子‚土体‛之木扶助‚火体‛之木,以‚金体‛中之土转化‚火体‛之土、金克酸金。

心实‚‘火体’之金亢太过、并伴土亢,而木则虚,克肺金五行之木、水‛是病则用‚大泻心汤2‛是方,黄连为君,黄芩、芍药为臣,干姜、甘草为佐,大黄为使,化酸除痞,治心实口苦或吐血之病。是方一君二臣二佐一使。

2、大补心汤:

治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者方:

代赭石(味苦寒)[金中水](烧赤,入酢浆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当从)、旋覆花[火中火]、竹叶[水中金](各三两)、豉[金中火](一方作山萸肉,当从)、人参 [土中土]、甘草(炙)[土中木]、干姜[木中土](各一两)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解析:

心虚则烦懊不安,饮食无味,干呕为病曰‚滞‛,必怔忡如车马惊,气噫,时或多唾。《说文》曰:‚滯,凝也,从水,帶声‛。心为火,按《经法图》图示,用火体,左转(阳进)为补。

‚心虚,则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是病。

心病用火体,是病为心火五行中之木、火虚,且水、土亦弱,强克肺金五行中之水、火、土。‚大补心汤2‛方中代赭石为金中水,旋覆花为火中火,竹叶为水中金,豉为金中火,人参为土中土,甘草(炙)为土中木,干姜为木中土。《辅行诀》曰:‚味咸皆属火,以咸补之‛,以‚火体‛之火补‚火(本)体‛之火;以肺金‚金体‛之子‚水体‛中之金(金体之土生水体之金),承而制(化解咸火克酸金之土)之‚火体‛中之木;《难经》曰:‚子能令母实,虚者补其母‛,以‚火体‛之子‚土体‛之土、木补扶‚火体‛之土、木,以‚火体‛之母‚木体‛之土补扶‚火体‛之土,以‚金体‛中之水、火反侮转化‚火体‛之火克酸金之金。

心虚‚‘火体’五行中之木、火虚,且水、土亦弱,强克肺金五行中之水、火、土‛是病则用‚大补心汤2‛是方,旋覆花为君,代赭石、豉为臣,炙甘草、干姜、人参为佐,竹叶为使,化酸除滞,治心中虚烦,饮食无味,脉结而微。是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三、脾之虚实为病

《辅行诀》云: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若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1、大泻脾汤:

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方:

附子[木中水](一枚,炮)、干姜[木中土](三两)、黄芩[水中木]、大黄[火中木]、枳实[金中木]、甘草[土中木](炙,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解析:

脾实则腹满,飧泄为病曰‚滞‛,必腹胀不能食,欲利或利不止。《说文》曰:‚滯,凝也,从水,帶声‛。脾为土,按《经法图》图示,用土体,右转(阴退)为泻。

‚脾实,则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是病。脾病用土体,是病为脾土五行中之火亢太过,水亦亢,而木虚弱,克肾水五行之金、火。‚大泻脾汤‛方中附子为木中水,干姜为木中土,黄芩为水中木,大黄为火中木,枳实为金中木,甘草为土中木。《辅行诀》曰:‚脾德在缓。味辛皆属木,以辛泻之‛,以肾水‚水体‛之子,‚木体‛中之水、土(水体之火生木体之土、水体之金生木体之水),承而制(化解甘土克苦水)之‚土体‛中之火、水;《难经》曰:‚虚者补其母,子能令母实‛,以‚土体‛之母‚火体‛之木,以‚土体‛之子‚金体‛之木扶助‚土体‛之木;以‚水体‛之木反侮转化‚土体‛之木所克;《辅行诀》曰:‚味甘皆属土,以甘补之‛,以‚土体‛中之木补扶‚土(本)体‛之木。

脾实‚‘土体’之火亢太过,水亦亢,而木虚弱,强克肾水五行之金、火‛是病则用‚大泻脾汤‛是方,附子为君药,干姜为臣药,黄芩、大黄、枳实为佐,甘草为使,化苦除滞,治腹胀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利不止。是方一君一臣三佐一使。

2、大补脾汤:

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人参 [土中土]、甘草[土中木](炙,各三两)、干姜[木中土](三两)、术[ 水中土]、麦门冬[土中金]、五味子[金中金]、旋覆花[火中火](一方作牡丹皮,当从。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解析:

脾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为病曰‚燥‛,必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口苦干渴。《说文》曰:‚燥,乾也,从火,喿声‛。脾为土,按《经法图》图示,用土体,左转(阳进)为补。

‚脾虚,则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是病。

脾病用土体,是病为脾土五行中之土、木虚,金、火亦弱,而水却旺,强克肾水五行之水、土、火、木。‚大补脾汤‛方中人参为土中土,炙甘草为土中木,干姜为木中土,白术为水中土,麦门冬为土中金,五味子为金中金,旋覆花为火中火。《辅行诀》曰:‚味甘皆属土,以甘补之‛,以‚土体‛中之土、木、金补扶‚土(本)体‛之土、木、金;《辅行诀》曰:‚以辛泻之‛,肾水‚水体‛之子‚木体‛中之土(水体之火生木体之土),承而制(化解甘土克苦水)之‚土体‛中之水;以‚水体‛之土反侮转化制约‚土体‛之土、木;《难经》曰:‚子能令母实,虚者补其母‛,以‚土体‛之子‚金体‛之金、‚土体‛之母‚火体‛之火扶助‚土体‛之金、火。

脾虚‚‘土体’之土、木虚,金、火亦弱,而水却旺,强克肾水五行之水、土、火、木‛是病则用‚大补脾汤‛是方,人参为君药,炙甘草、麦门冬为臣药,白术、五味子、旋覆花为佐,干姜为使,化苦除燥,治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口中苦干渴。是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四、肺之虚实为病

《辅行诀》云: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1、大泻肺汤:

治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欲得气利者方: 葶苈子(熬)[火中金] 味辛寒、大黄[火中木]、芍药[金中土](各二两)、甘草(炙)[土中木]、黄芩[水中木]、干姜[木中土](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

解析:

肺实则喘咳,凭胸仰息为病曰‚燥‛,必痰涎喘咳不得卧,便闭身面肿。《说文》曰:‚燥,乾也,从火,喿声‛。肺为金,按《经法图》图示,用金体,右转(阴退)为泻。

‚肺实,则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是病。肺病用金体,是病为肺金五行中之木亢太过,土亦亢,克肝木五行中之土、水。‚大泻肺汤‛方中葶苈子为火中金,大黄为火中木,芍药为金中土,炙甘草为土中木,黄芩为水中木,干姜为木中土。《辅行诀》曰:‚肺德在收。味酸皆属金,以咸泻之‛,以肝木‚木体‛之子‚火体‛中之金、木(木体之土生火体之金、木体之水生火体之木),承而制(化解酸金克辛木)之‚金体‛中之木、土;《难经》曰:‚母能令子虚,实者泻其子‛,以‚金体‛之母‚土体‛之木,以‚金体‛之子‚水体‛之木泻‚土体‛之木;《辅行诀》曰:‚味酸皆属金,以酸补之‛,以防克制肺金之土太过,以‚金体‛中之土补扶‚金(本)体‛之土。

肺实‚‘金体’之木亢太过,土亦亢,克肝木五行中之土、水‛是病则用‚大泻肺汤‛是方,葶苈子为君药,大黄、芍药为臣药,炙甘草、黄芩为佐,干姜为使,化辛除燥,治便闭身面肿,痰涎喘咳不得卧。是方一君二臣二佐一使。

2、大补肺汤:

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脉虚而快者方:

麦门冬[土中金]、五味子[金中金]、旋覆花[火中火](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当从)、细辛[木中金](一两)、地黄[水中水]、竹叶[水中金]、甘草[土中木](各一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解析:

肺虚则鼻息不利,胸中痛为病曰‚痉‛,必少气不足息,耳聋咽干。《说文》曰:‚痙,彊急也,从疒,坙声‛。肺为金,按《经法图》图示,用金体,左转(阳进)为补。

‚肺虚,则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脉虚而快‛是病。肺病用金体,是病为肺金五行中之金大虚,木、水亦弱,强克肝木五行中之木。‚大补肺汤‛方中麦门冬为土中金,五味子为金中金,旋覆花为火中火,细辛为木中金,地黄为水中水,竹叶为水中金,甘草为土中木。《辅行诀》曰:‚肺德在收。味酸皆属金,以酸补之‛,以‚金体‛中之金补扶‚金(本)体‛之金;《难经》曰:‚虚者补其母,子能令母实‛,以‚金体‛之母‚土体‛之金、木,以‚金体‛之子‚水体‛之金、水补扶‚金体‛之金、木、水;以肝木‚木体‛之子‚火体‛中之火(木体之木生火体之火),承而制(化解酸金克辛木)之‚金体‛中之金;以‚木体‛之金反侮转化‚金体‛之金所克。

肺虚‚‘金体’之金大虚,木、水亦弱,强克肝木五行中之木‛是病则用‚大补肺汤‛是方,五味子为君药,麦门冬、旋覆花为臣药,地黄、竹叶、甘草为佐,细辛为使,化辛除痉,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是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五、肾之虚实为病

《辅行诀》云: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胻足皆痛。邪在肾,是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勇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1、大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时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者方:

茯苓[土中水]、甘草[土中木]、大黄[火中木]、黄芩[水中木](各三两)、芍药[金中土]、干姜[木中土](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温服。

解析:

肾实则腹满,泾溲不利,面色正黑为病曰‚痉‛,必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说文》曰:‚痙,彊急也,从疒,坙声‛。肾为水,按《经法图》图示,用水体,右转(阴退)为泻。

‚肾实,则小便赤少,时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是病。肾病用水体,是病为肾水五行中之火亢太过,土亦亢,而木则虚,克心火五行中之金、水。‚大泻肾汤‛方中茯苓为土中水,甘草为土中木,大黄为火中木,黄芩为水中木,芍药为金中土,干姜为木中土。《辅行诀》曰:‚肾德在坚。味苦皆属水,以甘泻之‛,以心火‚火体‛之子‚土体‛中之水、木(火体之金生土体之水、火体之水生土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苦水克咸火)之‚水体‛中之火、土;《难经》曰:‚母能令子虚,实者泻其子‛,以‚水体‛之母‚金体‛之土,以‚水体‛之子‚木体‛之土泻‚水体‛之土;以‚火体‛之木反侮转化‚水体‛之木所克;《辅行诀》曰:‚味苦皆属水,以苦补之‛;以‚水体‛中之木补扶‚水(本)体‛之木。肾实‚‘水体’之火亢太过,土亦亢,而木则虚,克心火五行中之金、水‛是病则用‚大泻肾汤‛是方,茯苓、甘草为君药,大黄、黄芩为臣药,芍药为佐,干姜为使,化咸除痉,治小便赤少,时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是方二君二臣一佐一使。

2、大补肾汤:

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方:

地黄[水中水]、竹叶[水中金]、甘草[土中木](各三两)、泽泻[火中土]、桂枝[木中木]、干姜[木中土]、五味子[金中金](各一两)

上七味,以长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服夜一服。解析:

肾虚则厥逆,腰腹、胻足痛,股膝挛为病曰‚烦‛,必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说文》曰:‚煩,热头痛也,从頁从火,一曰焚省声‛。肾为水,按《经法图》图示,用水体,左转(阳进)为补。

‚肾虚,则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是病。

肾病用水体,是病为肾水五行中之土虚,而水、金、木亦弱,强克心火五行中之水。‚大补肾汤‛方中地黄为水中水,竹叶为水中金,甘草为土中木,泽泻为火中土,桂枝为木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五味子为金中金。以‚水体‛中之水、金补扶‚水(本)体‛之水、金;以‚水体‛之母‚金体‛之金,以‚水体‛之子‚木体‛之土、木补扶‚水体‛之金、土、木;以心火‚火体‛之子‚土体‛中之木(火体之水生土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苦水克咸火)之‚水体‛中之土;以‚火体‛之土反侮转化‚水体‛之水、金等所克。

肾虚‚‘水体’之土虚,而水、金、木亦弱,强克心火五行中之水‛是病则用‚大补肾汤‛是方,甘草为君药,地黄、竹叶为臣药,桂枝、干姜、五味子为佐,泽泻为使,化咸除烦,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是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根据以上‚五脏虚实为病‛的十个大补大泻药方之解析,笔者认为《经法图》中圈外所缺的为‚痉‛字,补入该字为正确,并按此方法解析《赋行诀》中的所有方证。

为说明并诠释上述方证之解析,笔者绘制《五行相生相胜三五至精汤液经法图》(图3)如下:

至此,笔者认为《汤液经法图》之秘已全部破解。《经法图》是针对中医五脏六腑之病症,以五行属性分类,用中药药物的五行药(属)性来组方遣药之法则总结,即所谓的‚汤液经法‛,并根据临床应用化五行药性为五种药味,以图示的方式进行记载传教。

其实此秘密,陶弘景在《辅行诀》中已有明示矣,陶隐居曰:‚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

五行是体,五味是用,以现代语言解释之,‚五行是理论,五味是应用(实践)‛。

中医辨证之五行病症,以中药之五行药性来对症下药,使张仲景之《经方》至今仍用之如神,‚汤液经法‛功不可没也。

白沙游子无闻居士曰:张机《经方》用如神,岂知‚组方‛以五行;《桐君药录》今已失,‚五行药性‛何处寻。

卷三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组方法则

《辅行诀》记载辨五(加心包为六脏)脏虚实病症大小补泻方24个(不计随证加减方36个),实际每脏有方证4个。於后单列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五脏泻方5个,救五脏诸劳损病补方5个,五

(六)脏之病症方前后合之共34方。吾人以为《辅行诀》书中仅有五

(六)脏病之方证,而无六腑病之方证,其实不然,脏为阴腑为阳,脏与腑(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互为表里,治脏之医方亦是治腑之医方是也。其后更列外感天行之大小二旦六神‚伤寒‛症16方(加正阳旦汤计17个),开五窍以救卒死中恶病症5方(加启喉丸方、灌耳方计7个),总计《辅行诀》载医方55个(如加上随证加减方36个及正阳旦汤和启喉、灌耳方,共计94个医方),其组方法则亦按脏腑泻补、外感天行、开窍急救三类而成。

笔者以图3《五行相生相克三五至精汤液经法图》(简称《三五至精汤液经法图》)的五行生克制化之逻辑关系,解析《辅行诀》书中所载药方五行之义理,并按卷二所用方法破解《汤液经方》遗存—《辅行诀》医方之组方法则与规律,把二十五味药精填入彩色《经法图》中,绘制而成《廿五味药精经法图》(图4)如下:

本文主要是采用以图解图之方法进行解析,因此,本卷之论述均按图4之内容与规律进行分析诠释《辅行诀》中所载之诸方证,并绘制各方证(示意)图。

《医宗金鉴•三十五卷》注曰:‚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是五行相生,主生养万物者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复克土,是五行相克,主杀害万物者也。

相克则死,相制则生。木亢害土,土亢害水,水亢害火,火亢害金,金亢害木,此克其所胜者也。然我之所胜之子,即我之所不胜者也。我畏彼子出救母害,不敢妄行,承受乃制,制则生化,则各恒其德,而生化万物、无不俱也。假如木亢太过,土受害矣,是我胜其我之所胜者也。土之子金,承而制焉,则我畏我之所不胜,自然承受乃制,制则生化矣。火亢太过,金受制矣,金之子水,承而制焉。土亢太过,水受制矣,水之子木,承而制焉。金亢太过,木受制矣,木之子火,承而制焉。水亢太过,火受制矣,火之子土,承而制焉。五行皆若此也。此所以相生而不害,相制而不克也。而生生化化,万物立命之道,即在于是矣,此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不可不知者也。‛

《医宗金鉴•三十五卷》又注曰:‚假如木亢极,则必害我之所胜之土;土之子金,随起而制木,木畏承受其制,则不敢妄刑彼母也。五行有此承制之道,自相和顺,则生化不病矣。假如木亢盛而无制,则必生胜病;胜病者肝,受病者脾,二经同病也。有胜必有复,有盛必有衰,自然之道也。木盛而后必衰,土之子金,则乘衰必复胜母之仇,是则更生复病也;复病者肺,受病者肝,二经同病也。余脏法此。‛(《中华医书集成•第三十一册》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版)

笔者按脏腑泻补、外感天行、开窍急救三类及古今医案方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解析。

(六)脏虚实病症补泻方证图解第一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辅行诀》记载辨五(加心包为六脏)脏虚实病症大小补泻方24个,实际每脏有方证4个。於后单列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五脏泻方5个,救五脏诸劳损病补方5个,五

(六)脏之病症方前后合之共34方,加上随证加减方36个,总计为70方。本章节只解析前34方。

一、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

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1、小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者方:

枳实(熬)[金中木]、芍药 [金中土]、生姜[木中土](各三两)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解析:

肝实则怒,方用泻肝汤。

‚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者‛是病。肝病用木体,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水亢太过,并伴土亢,克脾土中之火、水。‚小泻肝汤‛方中芍药为金中土,枳实为金中木,生姜为木中土。以脾土‚土体‛之子‚金体‛中之土、木(土体之火生金体之土、土体之水生金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辛木克甘土)之‚木体‛中之水、土;又怕制土太过而以‚木体‛之土兼补‚木‘本’体‛中之土,方证见(图5—1)。

肝实‚‘木体’之水太过并伴土亢‛是病则用‚小泻肝汤‛是方,芍药为君药,枳实为臣药,生姜为佐使,化甘除烦,治病去强急。是方一君一臣一佐使。

一为乾为阳,二为坤为阴。经云: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天三(味,升)、一(升)阳数也,肝实用阳数三、一并泻方,顿服为日一服取阳证以孤阳不长之意泻之,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2、大泻肝汤

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金中木]、芍药[金中土]、甘草(炙)[土中木]、黄芩[水中木]、大黄 [火中木]、生姜[木中土](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解析:

‚肝实,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是病。

肝病用木体,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水亢太过,并伴土亢而克脾土中之火、水,而木则虚。‚大泻肝汤‛方中芍药为金中土,枳实为金中木,甘草为土中木,黄芩为水中木,大黄为火中木,生姜为木中土。以脾土‚土体‛之子‚金体‛中之土、木(土体之火生金体之土、土体之水生金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辛木克甘土)之‚木体‛中之水、土;以‚土体‛中之木反侮‚木体‛中之土;以木体之母‚水体‛中之木、之子‚火体‛中之木扶持‚木体‛中之木;又怕制土太过而以‚木体‛之土兼补‚木‘本’体‛中之土,方证见(图5—2)。

肝实‚‘木体’之水及土亢而木虚‛是病则用‚大泻肝汤‛是方,芍药为君药,枳实、甘草为臣药,黄芩、大黄为佐药,生姜为使药,化甘除烦,治病去痛。是方一君二臣二佐一使。

一为乾为阳,二为坤为阴。天(水)五(升)阳数也,地(煮取)二(升)、六(味)阴数也;肝实为数五用二、六数并泻方,再服为日二服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3、小补肝汤

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木中木]、干姜[木中土]、五味子[金中金](各三两)、大枣[土中火](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白术[ 水中土]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木中金]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木中水]一枚,炮。

解析:

肝虚则恐,方用补肝汤。

‚肝虚则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是病。肝病用木体,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土虚,木弱更去克脾土之土、水。‚小补肝汤‛方中桂枝为木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五味子为金中金,大枣为土中火;以‚木体‛之土、木补扶‚木‘本’体‛之土、木,以脾土‚土体‛之子‚金体‛之金(土体之土生金体之金)承而制(化解辛木克甘土)之‚木体‛中之木,并以‚土体‛之火转化‚木体‛之木(木生火,火生土)克甘土,方证见(图5—3)。

肝虚‚‘木体’之土虚及木弱而强克‘土体’之土‛是病则用‚小补肝汤‛是方,干姜为君药,桂枝为臣药,五味子为佐药,大枣为使药,化甘除痞,治病去眩。是方一君一臣一佐一使。

天(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阳数也,地四(味)、(水)八(升)阴数也;肝虚为阴数四、八用一、三、阳数并补方,日三服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

4、大补肝汤

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

桂心[木中木]、干姜[木中土]、五味子[金中金](各三两)、旋覆花[火中火]、代赭石 [金中水](一方作牡丹皮,当从)、竹叶[水中金](各一两)、大枣[土中火](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解析:

‚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是病。

肝病用木体,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木、土虚,火、金、水偏弱,更去克脾土之土、金、火。‚大补肝汤‛方中桂心为木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五味子为金中金,旋覆花为火中火,代赭石[味苦寒]为金中水,竹叶为水中金,大枣为土中火。以‚木体‛之木、土补扶‚木‘本’体‛之木、土;以‚木体‛之母‚水体‛之金扶助‚木体‛之金;以‚木体‛之子‚火体‛之火,扶助‚木体‛之火;以脾土‚土体‛之子‚金体‛之金、水(土体之土、金生金体之金、水)承而制(化解辛木克甘土)之‚木体‛中之木、火;并以‚土体‛之火反侮转化‚木体‛之水克甘土,方证见(图5—4)。

肝虚‚‘木体’之木、土虚及火、金、水偏弱,而强克‘土体’之土、金、火‛是病则用‚大补肝汤‛是方,桂心、干姜为君药,竹叶、旋覆花为臣药,五味子、代赭石为佐药,大枣为使药,化甘除痞,治头眩,干呕不能食之病。是方二君二臣二佐一使。

天(水)一(斗)、七(味)阳数也,地(煮取)四(升)阴数也;肝虚为阴数四用一、三、七阳数并补方,日三夜一服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

二、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善笑不休。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

1、大泻心汤 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

黄连[水中火]、黄芩[水中木]、芍药[金中土](各三两)、干姜(炮)[木中土]、甘草(炙)[土中木]、大黄[火中木](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解析:

‚心实,则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是病。

心病用火体,是病为心火五行中之金亢太过、并伴土亢,而木则虚,克肺金五行之木、水。‚大泻心汤2‛方中黄连为水中火,黄芩水中木,芍药为金中土,干姜为木中土,甘草为土中木,大黄为火中木。以肺金‚金体‛之子‚水体‛中之木(金体之木生水体之火、金体之水生水体之木),承而制(化解咸火克酸金)之‚火体‛中之金、土;以‚火体‛中之木补扶‚火(本)体‛之木;以‚火体‛之母‚木体‛之土泻‚火体‛之土,子‚土体‛之木扶助‚火体‛之木,以‚金体‛中之土转化‚火体‛之土、金克酸金,方证见(图5—10)。

心实‚‘火体’之金亢太过、并伴土亢,而木则虚,克肺金五行之木、水‛是病则用‚大泻心汤2‛是方,黄连为君,黄芩、芍药为臣,干姜、甘草为佐,大黄为使,化酸除痞,治心实口苦或吐血之病。是方一君二臣二佐一使。

天(水)五(升)阳数也,地(煮取)二(升)、六(味)阴数也;心实为数五用二、六数并泻方,再服,日二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2、大补心汤

治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者方:

代赭石 [金中水](烧赤,入酢浆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当从)、旋覆花[火中火]、竹叶[水中金](各三两)、豉[金中火](一方作山萸肉,当从)、人参 [土中土]、甘草(炙)[土中木]、干姜[木中土](各一两)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解析:

‚心虚,则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是病。

心病用火体,是病为心火五行中之木、火虚,且水、土亦弱,强克肺金五行中之水、火、土。‚大补心汤2‛方中代赭石为金中水,旋覆花为火中火,竹叶为水中金,豉为金中火,人参 为土中土,甘草(炙)为土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以‚火体‛之火补‚火(本)体‛之火;以肺金‚金体‛之子‚水体‛中之金(金体之土生水体之金),承而制(化解咸火克酸金之土)之‚火体‛中之木;以‚火体‛之子‚土体‛之土、木补扶‚火体‛之土、木,以‚火体‛之母‚木体‛之土补扶‚火体‛之土,以‚金体‛中之水、火反侮转化‚火体‛之火克酸金之金,方证见(图5—12)。

心虚‚‘火体’五行中之木、火虚,且水、土亦弱,强克肺金五行中之水、火、土‛是病则用‚大补心汤2‛是方,旋覆花为君,代赭石、豉为臣,炙甘草、干姜、人参为佐,竹叶为使,化酸除滞,治心中虚烦,饮食无味,脉结而微。是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天(水)一(斗,升)、七(味)阳数也,地(煮取)四(升)阴数也;心虚为阴数四用一、三、七阳数并补方,日三夜一服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

三、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若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1、大泻脾汤

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方:

附子[木中水](一枚,炮)、干姜[木中土](三两)、黄芩[水中木]、大黄[火中木]、枳实[金中木]、甘草[土中木](炙,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解析:

‚脾实,则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是病。脾病用土体,是病为脾土五行中之火亢太过,水亦亢,而木虚弱,克肾水五行之金、火。‚大泻脾汤‛方中附子为木中水,干姜为木中土,黄芩为水中木,大黄为火中木,枳实为金中木,甘草为土中木。以肾水‚水体‛之子,‚木体‛中之水、土(水体之火生木体之土、水体之金生木体之水),承而制(化解甘土克苦水)之‚土体‛中之火、水;以‚土体‛之母‚火体‛之木,以‚土体‛之子‚金体‛之木扶助‚土体‛之木;以‚水体‛之木反侮转化‚土体‛之木所克;以‚土体‛中之木补扶‚土(本)体‛之木,方证见(图5—14)。

脾实‚‘土体’之火亢太过,水亦亢,而木虚弱,强克肾水五行之金、火‛是病则用‚大泻脾汤‛是方,附子为君药,干姜为臣药,黄芩、大黄、枳实为佐,甘草为使,化苦除滞,治腹胀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利不止。是方一君一臣三佐一使。

天(水)五(升)阳数也,地(煮取)二(升)、六(味)阴数也;脾实为数五用二、六数并泻方,再服,日二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2、大补脾汤

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人参 [土中土]、甘草[土中木](炙,各三两)、干姜[木中土](三两)、术[ 水中土]、麦门冬[土中金]、五味子[金中金]、旋覆花[火中火](一方作牡丹皮,当从。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解析:

‚脾虚,则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是病。

脾病用土体,是病为脾土五行中之土、木虚,金、火亦弱,而水却旺,强克肾水五行之水、土、火、木。‚大补脾汤‛方中人参为土中土,炙甘草为土中木,干姜为木中土,白术为水中土,麦门冬为土中金,五味子为金中金,旋覆花为火中火。以‚土体‛中之土、木、金补扶‚土(本)体‛之土、木、金;以肾水‚水体‛之子‚木体‛中之土(水体之火生木体之土),承而制(化解甘土克苦水)之‚土体‛中之水;以‚水体‛之土反侮转化制约‚土体‛之土、木;以‚土体‛之子‚金体‛之金、‚土体‛之母‚火体‛之火扶助‚土体‛之金、火,方证见(图5—16)。

脾虚‚‘土体’之土、木虚,金、火亦弱,而水却旺,强克肾水五行之水、土、火、木‛是病则用‚大补脾汤‛是方,人参为君药,炙甘草、麦门冬为臣药,白术、五味子、旋覆花为佐,干姜为使,化苦除燥,治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口中苦干渴。是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天(水)一(斗)、七(味)阳数也,地(煮取,温分)四(升,服)阴数也;心虚为阴数四用一、三、七阳数并补方,日三夜一服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

四、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v2:|3_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1、大泻肺汤

治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欲得气利者方: 葶苈子 [火中金](熬)、大黄[火中木]、芍药[金中土](各二两)、甘草(炙)[土中木]、黄芩[水中木]、干姜[木中土](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解析:

‚肺实,则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是病。肺病用金体,是病为肺金五行中之木亢太过,土亦亢,克肝木五行中之土、水。‚大泻肺汤‛方中葶苈子为火中金,大黄为火中木,芍药为金中土,炙甘草为土中木,黄芩为水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以肝木‚木体‛之子‚火体‛中之金、木(木体之土生火体之金、木体之水生火体之木),承而制(化解酸金克辛木)之‚金体‛中之木、土;以‚金体‛之母‚土体‛之木,以‚金体‛之子‚水体‛之木泻‚土体‛之木;以防克制肺金之土太过,以‚金体‛中之土补扶‚金(本)体‛之土,方证见(图5—18)。

肺实‚‘金体’之木亢太过,土亦亢,克肝木五行中之土、水‛是病则用‚大泻肺汤‛是方,葶苈子为君药,大黄、芍药为臣药,炙甘草、黄芩为佐,干姜为使,化辛除燥,治便闭身面肿,痰涎喘咳不得卧。是方一君二臣二佐一使。

天(水)五(升)阳数也,地(煮取)二(升)、六(味)阴数也;脾实为数五用二、六数并泻方,再服,日二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2、大补肺汤

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脉虚而快者方:

麦门冬[土中金]、五味子[金中金]、旋覆花[火中火](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当从)、细辛[木中金](一两)、地黄[水中水]、竹叶[水中金]、甘草[土中木](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解析:

‚肺虚,则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脉虚而快‛是病。肺病用金体,是病为肺金五行中之金大虚,木、水亦弱,强克肝木五行中之木。‚大补肺汤‛方中麦门冬为土中金,五味子为金中金,旋覆花为火中火,细辛为木中金,地黄为水中水,竹叶为水中金,甘草为土中木。以‚金体‛中之金补扶‚金(本)体‛之金;以‚金体‛之母‚土体‛之金、木,以‚金体‛之子‚水体‛之金、水补扶‚金体‛之金、木、水;以肝木‚木体‛之子‚火体‛中之火(木体之木生火体之火),承而制(化解酸金克辛木)之‚金体‛中之金;以‚木体‛之金反侮转化‚金体‛之金所克,方证见(图5—20)。

肺虚‚‘金体’之金大虚,木、水亦弱,强克肝木五行中之木‛是病则用‚大补肺汤‛是方,五味子为君药,麦门冬、旋覆花为臣药,地黄、竹叶、甘草为佐,细辛为使,化辛除痉,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是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天(水)一(斗)、七(味)阳数也,地(煮取,温分)四(升,服)阴数也;肺虚为阴数四用一、七阳数并补方,日三夜一服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

五、辨肾脏病证文并方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胻足皆痛。

邪在肾,是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勇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1、大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时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者方:

茯苓[土中水]、甘草[土中木]、大黄[火中木]、黄芩[水中木](各三两)、芍药[金中土]、干姜[木中土](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温服。解析:

‚肾实,则小便赤少,时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是病。肾病用水体,是病为肾水五行中之火亢太过,土亦亢,而木则虚,克心火五行中之金、水。‚大泻肾汤‛方中茯苓为土中水,甘草为土中木,大黄为火中木,黄芩为水中木,芍药为金中土,干姜为木中土。以心火‚火体‛之子‚土体‛中之水、木(火体之金生土体之水、火体之水生土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苦水克咸火)之‚水体‛中之火、土;以‚水体‛之母‚金体‛之土,以‚水体‛之子‚木体‛之土泻‚水体‛之土;以‚火体‛之木反侮转化‚水体‛之木所克;以‚水体‛中之木补扶‚水(本)体‛之木,方证见(图5—22)。

肾实‚‘水体’之火亢太过,土亦亢,而木则虚,克心火五行中之金、水‛是病则用‚大泻肾汤‛是方,茯苓、甘草为君药,大黄、黄芩为臣药,芍药为佐,干姜为使,化咸除痉,治小便赤少,时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是方二君二臣一佐一使。

天(水)五(升)阳数也,地(煮取)二(升)、六(味)阴数也;肾实为数五用二、六数并泻方,再服,日二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2、大补肾汤

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方:

地黄[水中水]、竹叶[水中金]、甘草[土中木](各三两)、泽泻[火中土]、桂枝[木中木]、干姜[木中土]、五味子[金中金](各一两)

上七味,以长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服夜一服。解析:

肾虚则厥逆,腰腹、胻足痛,股膝挛为病曰‚烦‛,必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

‚肾虚,则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是病。

肾病用水体,是病为肾水五行中之土虚,而水、金、木亦弱,强克心火五行中之水。‚大补肾汤‛方中地黄为水中水,竹叶为水中金,甘草为土中木,泽泻为火中土,桂枝为木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五味子为金中金。以‚水体‛中之水、金补扶‚水(本)体‛之水、金;以‚水体‛之母‚金体‛之金,以‚水体‛之子‚木体‛之土、木补扶‚水体‛之金、土、木;以心火‚火体‛之子‚土体‛中之木(火体之水生土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苦水克咸火)之‚水体‛中之土;以‚火体‛之土反侮转化‚水体‛之水、金等所克,方证见(图5—24)。

肾虚‚‘水体’之土虚,而水、金、木亦弱,强克心火五行中之水‛是病则用‚大补肾汤‛是方,甘草为君药,地黄、竹叶为臣药,桂枝、干姜、五味子为佐,泽泻为使,化咸除烦,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是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天(水)一(斗)、七(味)阳数也,地(煮取,温分)四(升,服)阴数也;肺虚为阴数四用一、七阳数并补方,日三夜一服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六、五脏泻方

陶曰:又有泻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也。

1、泻心汤

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黄连[水中火]、黄芩[水中木]、人参[土中土]、甘草[土中木](炙)、干姜[木中土](各三两,一方有大枣)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解析:

‚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是病。

心病用火体,是病为心火五行中之金亢太过,土亦亢,而木则虚,克肺金中之水、木。‚泻心汤‛方中黄连为水中火,黄芩为水中木,人参为土中土,甘草为土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以肺金‚金体‛之子‚水体‛中之木、火(金体之水生水体之木、金体之木生水体之火),承而制(化解咸火克酸金)之‚木体‛中之金、土;又怕制土太过而以火体之母‚木体‛中之土、火体之子‚土体‛中之土扶助‚火体‛中之土;又以‚土体‛中之木扶助‚火体‛中之虚木,方证见(图5—26)。

‚误用清下致人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是病按‚心实‘火体’之金亢太过,土亦亢,而木则虚,克肺金中之水、木‛论治,方用‚泻心汤‛,黄连为君,黄芩为臣,人参、干姜为佐,甘草为使,化酸除痞,治误用清下致人心下痞满,雷鸣腹痛之病。是方一君一臣二佐一使。

天五(味)、(水)七(升)、(煮取)三(升)阳数也;是病用数三、五、七阳数并泻方,再服为日二服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七、救五脏诸劳损病方

陶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存、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规矩也。

31.调中补心汤

治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慌惚方: 旋覆花[火中火](一升,一方作牡丹皮四两,当从)、栗子[水中火](打去壳,十二枚)、葱叶[金中木](十四茎)、豉[金中火](半斤,一方作山萸肉,当从)、栀子[水中木](十四枚,打)、人参[土中土](三两,切)

上方六味,以清酒四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日三。

解析:

‚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慌惚‛是病。

心病用火体,是病为心火五行中之火、土、金大虚,强克肺金中之水、木。‚调中补心汤‛方中旋覆花为火中火,栗子为水中火,葱叶为金中木,豉为金中火,栀子为水中木,人参为土中土。以肺金‚金体‛之子‚水体‛中之木、火(金体之水生水体之木、金体之木生金体之火),承而制(化解咸火克酸金)之‚木体‛中之土、金;以火体之子‚土体‛中之土扶助‚火体‛中之土;以‚金体‛中之木、火反侮转化咸火克酸金;并以‚金体‛中之火扶助‚金(本)体‛中之火,方证见(图5—31)。

‚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慌惚‛是病按‚心虚‘火体’之火、土、金大虚,强克肺金中之水、木‛论治,方用‚调中补心汤‛,旋覆花、人参为君,栗子、栀子为臣,葱叶、豉为佐使,化酸除滞,治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慌惚之病。是方二君二臣二佐使。

天(煮取)三(升)阳数也;地(清酒)四(升)、(水)六(味,升)阴数也,心虚为阴数四、六用三阳数并补方,温分三服,日三,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外感天行方证图解第二

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山林僻居,仓卒难防外感之疾,日数传变,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间,岂可疏忽。若能深明此数方者,则庶无蹈险之虞也,今亦录而识之。@

《辅行诀》记载治疗外感天行之大小二旦、六神‚伤寒‛病症经方16(加正阳旦汤计17个)个,张仲景著《伤寒论》撰用《伊尹汤液经》(《辅行诀》)中大小二旦、六神17方证中的15个。

《辅行诀》曰: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邪在肾,是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勇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双溪无间医者《伤寒论的几何逻辑基础-伤寒子午论-经络是动是病论》曰:

‚伤寒,乃人体明堂之开合呼吸。与天地之开合呼吸,发生位错,变位,移位乃至易位,而扰动经脉血气之位置,而导致经脉血气之位动是也。位动,则位置失守而失之所职,乱也;失职,则血气失稳而失之所常,病也。故,太阳是动,则太阴是病,厥阴是动,则阳明是病,少阳是动,则少阴是病。故,太阴是病,治之太阳,阳明是病,治之厥阴,少阴之病,治之少阳。‛

第三篇:酸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课题:酸的和甜的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大概内容。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不同的语句应读出不同的语气,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创建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讨论四位动物伙伴的看法。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懂得做事不要轻信他人,要敢于实践和尝试的道理。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

2、抓住小动物的对话,读悟结合,明确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难点:

通过小动物的对话、表情,感受小动物的性格特点。教学准备:

鲜葡萄一串,动物头饰、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肖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精彩的童话故事,它的名字叫:酸的和甜的。(板书课题。)

1、孩子们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想听听吗?

3、孩子们一边看动画,一边听老师讲讲这个故事,要求:你们认真听,想想故事里都有谁?你听懂了什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讲故事并播放课件。

2、交流:故事里都有谁?(生说师板贴动物图象。)你知道些什么?(生说出 故事是因为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发生了有趣的故事。)

3、葡萄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呢?我们到故事里去找找答案吧。不过,要想找到答案呀,还得解决故事里的几个“拦路虎”,解决了它们,我们就可以去找答案了。

4、检测生字读音:认读课件中的生字;教学生书写“串”字。

5、抽生认读词语;跟读;齐读;

6、谁能用“一串串”说说话。三:品读课文,感悟内容:

过渡:是呀,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人们喜爱的葡萄也成熟了。葡萄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散发出诱人的气息。瞧,谁被吸引来了?(播放狐狸刚到葡萄架下的画面。)小狐狸谗得垂涎三尺!

1、快速读读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小狐狸动作的词语与句子读一读。想想:从它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抽生读勾画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你感受到什么?(狐狸很想吃葡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狐狸动作的词语)你能再次读读吗?男女同学分别读这一句。(师指导读:可以加上动作。)

3、全班齐读这个句子“它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边读边看画面,感悟狐狸的内心世界——特想吃葡萄。

4、狐狸这么努力,结果:“一颗也没摘到。”于是它说:齐读课件中狐狸的话。狐狸刚才还这么努力的摘葡萄,这会儿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带着你的感悟再来读读吧!(感悟狐狸的内心世界—很想吃葡萄,结果没有摘到时就自我安慰,还很自私。)

5、狐狸这番话被树上的小松鼠听到了,它怎么想的?齐读课件中小松鼠的话。小松鼠相信狐狸的话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用你的朗读把小松鼠的相信表达出来吧。

6、小松鼠对狐狸的话深信不疑于是又告诉了一只小兔子,小兔子听了之后怎么想的?用横线勾一勾第三自然段中小兔子的想法,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A:抽生读。说说你这样读的理由吧。(感悟深信不疑。)B:全班齐读。小结:这下,小兔子也认为这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是酸的了。

过渡:看着这一串串诱人的葡萄,真让人流口水呀,小松鼠和小兔子却都认为这葡萄是很酸的,真可惜!正在这时候,一只小猴子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看 见这一架诱人的葡萄是怎么做的?(猴子来到葡萄架下的画面。)

7、小声读读第四自然段:

A:用——线勾出小猴子怎么做的句子,读一读。与你的同桌说说它为什么这样做?

B:抽生读读勾画的句子。

其他同学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从哪儿知道的?交流:葡萄很诱人;他想吃葡萄;他想马上就吃到葡萄。。。(猴子的动作的词语。)

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抽生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感悟“迫不及待”)

C:这个词语在这里这么有意思,那我们男女同学分组比赛来读读小猴子的这些动作,看谁读出了小猴子巴不得马上吃到葡萄的心情。D、我们全班再一起来读读吧。

过渡:正在小猴子准备美美品尝葡萄的时候,热心的小兔子可慌了,它连忙说:“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出示课件中兔子的话,让学生自己读,然后抽生读,最后全班带着表情与动作齐读。)

9、见小兔子这么着急与热心,小猴子怎么做的?同桌读读5——6自然段,把小猴与他们的对话,认真的品读品读。

10、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你喜欢谁就读谁的话。(课件出示对话,师生分角色完成对话。)想:通过对话小猴子知道了什么?(他们都没有尝过葡萄。)

过渡:听了松鼠和兔子的回答后,小猴子又怎么做的?

11、“小猴子大口大口的吃起葡萄来。”(课件展示猴子吃葡萄的画面。)看见小猴子吃得这么欢,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这一句。

12、在猴子的感染下小松鼠与兔子也尝了一颗,味道怎么样?生:“啊,真甜!”

13、尝了葡萄,松鼠和兔子不禁疑问重重:出示课件,师口诉最后一段: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四、拓展:

聪明的小朋友谁能帮助这两只小动物想想原因呢?(生自由说理由,有理皆可。)这几只小动物你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五 总结:

是呀,我们做事可不能轻易的相信他人,是对是错,还得亲自去做,这样,我 们会让自己做的更好!

六、作业超市:

1、把故事讲给朋友听。

2、小组里把故事

板书:

酸的和

甜的 说

教学反思:

狐狸图

小松鼠、小兔子图4

小猴子

第四篇:贵州省专家完成《贵州酸汤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贵州省专家完成《贵州酸汤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贵州酸汤想当第二个老干妈

酸汤底料在超市非常常见。

酸汤专做酸汤鱼

酸汤在餐饮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贵州酸汤独树一帜,驰名中外。但近年来,海南隆重推介海南苗族酸汤火锅,内蒙古也考虑开发“内蒙酸汤”。也许“湖南酸汤”、“四川酸汤”、“湖北酸汤”……都将不断出现,甚至占领贵州酸汤市场。近日,由省农委专家顾问组、贵州大学、省食品工业协会、贵阳饮食服务联合会及省内有关企业调研形成了《贵州酸汤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要让贵州酸汤继续扩大市场,争取成为第二个老干妈。

5月14日,中国食文化之旅贵州站活动在贵阳启动。这次活动是“美丽中国行·共圆中国梦——寻找最美中国符号”的线下活动,由记者、编辑、主持人等组成食文化之旅团队,探索并拍摄“食文化之旅”纪录片,挖掘并传播各地方有特色的美食文化。“黔酒”、“黔茶”、“黔菜”、“黔特产”等将被列为黔食文化的主要探寻对象,酸汤及相关餐饮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现状:火锅三分天下,酸汤占其一

调研组发现,从全国饮食行业来看,火锅底料的国内市场几乎一直被麻辣和清汤两种口味垄断,但近年来,贵州酸汤异军突起。“麻辣火锅”以川渝地区的四川火锅、重庆火锅为代表,“清汤火锅”则以北京、内蒙地区的涮羊肉为代表。

国内火锅底料生产的企业产值超过2亿元的有十余家,如重庆德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北京东来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酸汤虽然不是贵州特有,但贵州酸汤却独特天然,其制作原料大多取自纯植物蔬菜或浆果,经天然发酵而成,中央电视台202_年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将“贵州酸汤鱼”鲜活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近期,经中国食品协会的品味和评定,贵州红酸汤火锅底料、内蒙古的涮羊肉火锅底料及重庆火锅底料被列为全国三大特色火锅底料。

生产:百家企业加盟酸汤大军

调研报告介绍,我省酸汤加工企业已发展到近100家。“乡下妹”、“醉苗乡”、“老干爹”与省食品协会联合起草了“贵州酸汤”调味料的地方标准《贵州酸汤调味料》已于202_年正式实施。据统计,目前贵阳市以酸汤为主打品牌的餐饮企业就已达到86家,在餐饮业中独树一帜。

近年来,贵州酸汤底料在省外消费市场逐年拓展,在北京有15家“箩箩酸汤”连锁火锅店,在上海也有10家酸汤风味的火锅店,说明酸汤底料已经走出大山,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贵州造酸汤火锅底料系列产品还打入了美国市场。

困境:酸汤关键技术亟待提升

尽管贵州酸汤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雏形,但专家组在调研中发现,影响酸汤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困难还比较突出:

目前,我省酸汤底料的生产企业大大小小有近百家,但上规模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不到10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仅有凯里明洋、乡下妹、老干爹、金沙冠香坊、遵义市刘胡子、贵阳金钰铮、三都永瑞食品、贵阳味莼园等10余家。202_年总产量接近3万吨(不含餐饮业自产自销部分),产值仅2.4亿元。总体工艺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容易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严重威胁“贵州酸汤”整体品牌形象。

同时,贵州酸汤火锅店和火锅底料产品,主要是以贵州辣椒酸和番茄酸为主,即“红酸汤”,火锅店也是以单一的“酸汤鱼”菜式为主,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和快捷化的饮食需求。

调研发现,酸汤关键技术在于发酵环节,但大部分企业在这一环节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足,酸汤的发酵往往是靠口口相传的经验、传统陶罐(缸)自然发酵,没有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容器、发酵器具、制酸菌种、微生物指标等进行系统研究和设备配置,从而导致酸汤腐败,出现令人作呕的“氨臭”,以至于部分酸汤鱼火锅店会散发出一股馊臭味或是臭抹布味,影响了食客胃口,使贵州酸汤在全国的推广出现口味障碍等等。

目标:争取成为第二个老干妈

说到目前酸汤市场的情况,省农委政策调研处处长吴宗建称产业化仍有不少困难,比如酸汤生产企业规模不大,虽然生产企业大大小小有近百家,而稍微上规模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不到10家,希望能成立一个以贵州品牌酸汤为主的联合会,政府扶持力度还需要加大,需要多部门共同关注。酸汤市场前景不可忽视,其产业成熟后,完全可能成为贵州的第二个老干妈。

省农委专家顾问组在成立关于酸汤产业的课题后,去年到四川眉山就泡菜产业作了考察,获得了不少经验,做出贵州品牌是推广酸汤产业不可或缺的手段。谈起后期措施,吴处长表示在今年的农交会上,希望能开辟一个酸汤系列的展区,做一个布展宣传。

贵州省餐饮行业商会秘书长彭建明也认为,酸汤主要出在贵州,其产业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它既可以作为火锅底料,也可以成为调味料,甚至研发得更好还可以成为饮品类型,如果将其推出去,市场是巨大的,成为贵州第二个老干妈大有可能。但是单凭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也需要政府方面能下拨专项资金来支持酸汤产业。

相关新闻

数据:贵州酸汤有128种酸

据了解,贵州酸汤有128种酸,若以汤的质量和清澈度来分有高酸汤、上酸汤、二酸汤、清酸汤、浓酸汤等;以汤的味道来划分则有:咸酸汤、辣酸汤、麻辣酸汤、鲜酸汤、涩酸汤等;以汤的原料划也有:鸡酸汤、鱼酸汤、虾酸汤、肉酸汤、蛋酸汤、豆腐酸汤、西红柿酸汤、菜酸汤等;如以民族划分又有苗族酸、侗族酸、水族酸、布依族酸等。

其中以苗族的鱼酸汤、毛辣果酸汤、菜酸汤、辣酸汤最为常见。在贵州众多酸汤中,以苗家酸汤最为著名,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是酸香丰富。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的研究表明:“贵州酸汤能增进胃酸,清涤肠胃油腻,散寒消胀。经检测,酸汤中富含酸类和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及大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生津止渴、开胃健脾的功能”。

专家:把酸汤打造成贵州名片

省委农工委原副书记、省农委专家顾问组组长李昌来:发展酸汤产业的时机到了,世世代代自产自销的产品将推向市场。之前曾组织去厦门推介,用酸汤煮海鲜味道特别不错,在河南用酸汤煮面条也很受欢迎。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天祥教授:早在202_年,其研究团队就开始研究酸汤的营养价值和特征成分,酸汤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能代表贵州名片,具有潜力巨大的商业前景。

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杨世尧:要做大酸汤产业,站在行业的高度来看,需要政府去主导宣传,企业主动去开拓市场,让市场来给“酸汤”说话,将酸汤做成像贵州辣椒一样的红火。

愿景:争做中国酸汤火锅之乡

为将贵州酸汤做大做强,使其成为贵州调味品二次创业的突破口,调研组建议,在贵州省农委加挂“酸汤产业办公室”牌子,指导组织全省酸汤产业的发展,扶持酸汤产业集群的成长和壮大,严格审查和核发正宗“贵州酸汤”的生产资质和“贵州酸汤”火锅店经营资质。相关部门要共同把“贵州酸汤”打造成为贵州地理标志,使之成为继烟、酒、茶、药、旅游后的又一张响亮名片,让贵州酸汤“香飘四海”。

同时,大力开发贵州酸汤的应用技术研究。贵州酸汤长期以来都是以一种“下里巴人”的民间菜肴形象面市,没有任何部门、学院和研究机构对其进行正规、系统的研究,缺乏系统技术数据和专业学术理论支持,专属知识产权不多,建议依托贵州大学的食品工程专业研究机构,整合政、产、学、研相关优势资源,成立贵州酸汤研究所。

此外,打造龙头企业,推动酸汤生产企业集团化发展。深入挖掘贵州酸汤文化,积极争取将“中国酸汤火锅之乡”落户到贵州等。

市场:“消化”酸汤以餐饮业为主

记者近日走访了市内多家大型超市以及一些餐饮行业。在位于云岩广场的一家大型超市内,记者在调味品专区看到货架上陈列有不少种类的酸汤和火锅底料,多以红酸汤为主。酸汤包装类型有塑料瓶装的,有罐装的,也有袋装的,瓶罐装的多是纯红酸汤,每瓶(罐)价格在5.2元至8.8元不等,而袋装的多以制作酸汤鱼或火锅底料为主,每袋价格也在5元左右。对于酸汤产品的销售,该超市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贵阳人还是比较爱吃酸的,不少家庭都会备一瓶酸汤,平时作为调料品或制作火锅底料都非常方便,在秋冬季节尤其受欢迎。

市民王女士也向记者坦言,家中来客人有时候也带他们去吃酸汤鱼,一些外省朋友甚至离开时还买了不少瓶装酸汤带走。据贵州醉苗乡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文建介绍,多数消费者都是通过餐饮这个窗口认识酸汤,展示面也比较宽,是传播酸汤的一种独特的体验方式。

对此,贵州省餐饮行业商会秘书长彭建明也提到,很多外地的酒楼对酸汤非常感兴趣,专程跑来贵州学习酸汤菜肴的做法,有些酒楼跑来跟贵州本地酸汤餐饮品牌谈加盟。丁文建称,要真正把酸汤作为产业推出去,它需要更宽广平台做推广。(班亚)编辑:赵兴智

第五篇:自制乐器

自制乐器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简易的乐器。

2、能使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小乐器。

教学重点

制作小乐器

教学难点

制作小乐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乐器,说出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不同。体验乐器声音的优美,激发学生探究、制作小乐器的欲望。

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制作乐器三步骤:

(1)根据乐器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鼓的形状大小各异,但它们都由鼓体和鼓面两部分构成,鼓面都是圆形的并且有弹性)

(2)根据乐器的构造进行制作,重点组装好发声部位的材料。(如小鼓的鼓面一定要绷紧)

(3)敲击小鼓,比较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演示、改进提高质量

2、制定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要求:(1)2人一个小组

(2)让乐器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声音

师引导:提示前面所学的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3)演奏作品,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让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做法,并作记录(P16)

(4)自我评价或对其它组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A、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

B、乐器的外观和性能

C、如果重新制作乐器,会有什么变化?

D、如果可得到一件真乐器,它与你制作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E、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的自我评价

三、小结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自制酸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