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是造成计算的失误的原因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是造成计算的失误的原因
202_-06-05 21:58:15|分类:|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关系计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这门课,由于它自身严密的特点,就容不得学生丝毫的马虎与粗心。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题,究其原因,其中许多原因与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
一、审题不认真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计算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因此经常有些同学做完题目了可能连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也不清楚。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简单地归结为马虎或不认真等原因,以至于屡次出现同样的计算错误。而我们的一些老师在学生发生同样的错误时可能只会简单地说上一句“你真粗心啊”或是“下次看题目要注意了”,而没有教会学生怎么样去审
题,怎么样从平时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书写不规范
书写不规范也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些影响。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都发现这一现象,一些学生在抄数字时把“6”写成“0”,把“7”写成“1”,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如:在计算“16-7”时,有位小朋友把“16”抄成了“10”,10-7=3。而许多这样的错误不是没有看仔细,而是因为他们的数字写得不端正,不规范,经常把数字写得自己也认不清了。因此书写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在计算时常见的毛病之
一。
三、做完不检查
我们在平时也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良好的检查习惯,许多学生在做完题目以后就直接上交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了。其实许多题目只需要稍稍仔细地检查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些错误或失误的地方。如在计算“25-16”时,要求列竖式计算并验算,有些同学在列竖式和验算的过程全是对了,可是在抄写得数到算式后面时却抄成了验算的结果“25”。也有一些同学的数字抄写错了,其实只要再认真地看检查一下,完全可以改过来,但是好多同学都没有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造成了计算结果的错误。
因此,审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做完不检查是低段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也是导
致学生计算正确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第二篇:不良学习习惯原因及解决办法
贪玩、自制力差
原因:谁都有自制力差得时候,这不是您孩子一个人的问题 危机感激发: 解决方法:
1、与孩子沟通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对其自身未来发张的意义
2、给孩子规定好具体玩的时间,而且一定要坚持放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
3、让孩子自己与自己比,昨天坚持40分钟,每天都比昨天多坚持10分钟,让孩子自己建立自信心
畏难心理
原因:孩子自信心不足,又缺乏成就感激励的一种过早自我否定的表现。小时候家长管的太多了,孩子没有独立,所以说他缺乏一种观念:责任感,他没有责任感,于是乎对于那些他不会的,不懂的都扔给别人来做,所以说才会产生畏难。有了这个畏难情绪会更加强化这种无责任感。危机感激发:
1、无责任感体现在学习中就是畏难,表现在不爱问老师问题,碰到难题不想做,缺乏钻研的精神,生活中也有畏难,但更重要的是以后会发展成对家庭、对社会都缺乏责任感。解决方法:
1、避免给孩子过早的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帮助其树立勇敢和责任心
2、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急着给孩子做决定,具体给孩子提出两到三种解决方案让孩子自己选择并教会孩子为结果负责;
3、多给孩子创造参与竞争的机会,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您对他的支持和鼓励;
粗心和马虎,非智力失分比较多
粗心和马虎不是您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很多孩子多有这样的毛病,粗心和马虎是造成考试丢分的很大原因之一,那么粗心的根源在哪呢? 原因分析:
1、学习习惯不好,您炒菜放盐的时候拿着盐袋子和小勺的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做数学题的时候多演算几遍,多检查几遍,错误率肯定降低很多,写语文作文的时候花5分钟列个题干,分数可能会提高
2、基础不扎实,一加一你让孩子做一万遍也不会错
3、孩子通常对大考重视,但是对小考不重视,多从这些方面做思想工作
4、文科是否注重字词语法的积累,理科是否注重定义、定义、公式的理解记忆
解决办法:
准备错题本,总结每一道题错点及原因,复习出错点正确结发及内在的出题规则
学习没有兴趣
原因分析:孩子是对所有学科都不感兴趣还是只是偏科?孩子不可能是做什么事情都兴趣吧?平时孩子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如果是沉迷与游戏和网络,是应该杜绝,但是如果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那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学习不主动(被动学习)
您之所以觉得孩子不主动主要是看到他有哪些表现?是不是学习仅限于听讲和完成家庭作业?
原因分析:因为他不知道为什么而学,所以学起来觉得没有动力,其实这不是你孩子一个人的问题。
解决方法:
1、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了,我们中国有句古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但是现在孩子的家庭环境都很好,不存在吃苦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升学的意义所在,2、鼓励孩子下功夫,自己跟自己比,一旦孩子下了功夫,成绩有些许提高,看到自己的进步了,才会更有自信,才会更有动力再下功夫,进而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影响孩子成绩的四大因素
1、学习态度
2、学习方法
3、学习习惯
4、知识点的掌握
一、学习的动力和态度是潜在的,为什么而学,态度积极还是不积极,与学习成绩是挂钩的。学习态度分:端正和不端正。比如学习认真、扎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上课精力集中、认真听讲,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力求正确无误,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力求全面发展等,就是学习态度端正的表现。相反,不求进取,及格就行,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及家长和教师的检查,作业不认真,在学习上怕苦怕累,贪玩,不愿学习,借故请假、旷课甚至逃学等,都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态度呢,正确的学习态度有以下几种主要表现:
一是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二是对学习充满热情;
三是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仍能满怀信心、坚强不屈。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充分地发挥他们智力效应,使他们学的东西牢靠,基础打得好,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无疑会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对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具有自学能力与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都有重大意义。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矛盾双方对立的统一,“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主动摄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培养独立自学能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将来在知识上引起的连锁反应是无穷的。反之,如果不懂学法,或者采用不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必然会事倍功半,在未来的事业中也很难有成就。
三、学习的习惯,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一个人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习成绩直接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学习习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固定了的学习行为方式如时间支配的习惯、用脑习惯等等;智力操作习惯即所形成的智力技能。
四、知识点的掌握。成绩的高低最终取决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知识点掌握的全面、扎实,成绩就会比较高,掌握的不好,成绩也将一团糟。假如学生生病了一个月,那他这次成绩肯定不会高,因为他落下的知识点太多了。考试是考的题目本身,掌握了就会得分,没有掌握,就不得分。
如果家长过来问孩子怎么补,那我们就会给家长看这个图,看看这四个问题那个最好解决,当然了,态度、方法、习惯都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然而,知识点的话,经过在我们这边的学习,是可以尽快补上的。如果孩子掌握了知识点的话,就会对他的学习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而不是差成绩和厌学的恶性循环。
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浅析
总会出现一些在成绩上的落伍者,老师着急,父母焦心,孩子成天闷闷不乐,脸上看不到一点自信,做什么事都是那么没劲,仿佛注定是一生的失败。这时,老师见缝插针补课,父母棍棒相加,孩子也是每天战战兢兢加倍的努力,可是下次考试,有的孩子依然是“涛声依旧”。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孩子,他的优势是什么、弱势是什么?并以优势为切入,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逐渐鼓励孩子扬长补短。孩子成绩不好的几种情况
孩子成绩不好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情感因素、身体状况等。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却占到80%。一.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决定成绩的基础,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而每个孩子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得不平衡。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有效利用学习时间;观察力差,经常把问题弄错;思维能力单一,解题找不到好思路;记忆力差是学习的最大障碍;理解能力差,学习反应慢;想象力影响智力开发;推理能力影响孩子对问题的领悟能力。这就需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孩子的哪方面能力弱,应优先训练哪方面的能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
1、孩子先天接受能力低于同龄人
因为人的基因、遗传、家境、营养等因素,孩子一出生所谓的智商就比同龄人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只要孩子尽力就行了,做孩子更适合做的事情。2.学习方法不得当
可以说,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孩子或多或少地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只是学业水平高的学生方法更科学、实用。学业水平低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方法,但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打了折扣,没有严格执行,总是“缺斤短两”。说孩子没有学习方法其实是对学习的误解。以听课为例,每个学生都知道,听课是学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最简洁、最主要、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可是,有的孩子就听不好:不注意老师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是老师在概括上节课内容的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结尾则是一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可以说开头和结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偏偏有的孩子对此不重视,刚上课安静不下来,快下课心又浮躁,结果忽略了两头的作用。
另外,很多孩子上课时,思维不活跃,听课被动只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讲”上,忽略了积极思考和对问题的探索,因此大脑始终处在抑制状态。听课时要特别注意老师怎样提问题、分析问题;思维始终像一个探照灯的光束,紧追着老师的思路不放。
钻“牛角尖”,有的孩子一旦一个问题没听懂,就左思右想,思维和老师脱节,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3.基础知识不牢
如果孩子旧知识不会,他就会把不会的新知识变成了旧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欠账过多,包袱过重,这样就压垮了孩子,再讲新课他就听不进去,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学习的知识不是孤立的,我们刚开始学习知识的时候,会觉得很难。当基础知识记得越来越牢,学习的难度系数会递减。当我们的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他就没有办法往下学了,他在课堂上根本就听不进去,产生了巨大的挫折感,自我否定感。所以孩子想继续学习,脱颖而出,就必须把基础知识补回来。4.学习障碍
现在不少孩子都非常聪明,在除了学习的其它方面都表现得很是机灵,可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绝大部分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仅仅是因为这些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只要解决了孩子的思想问题,就会快速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其实不然,这些孩子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学习障碍”
比如:有的孩子写作业十分粗心,或者写字多一撇少一划,或者把答案抄错,有时难题可以解出来,简单的计算题却错了。他们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总是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有的孩子往往记不住字词,听写与拼音困难,或朗读时增字减字,写作文语言干巴巴的,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地阅读。他们在下棋和玩电脑游戏方面头脑又很灵活,但在温书和写作业及听讲方面成绩却很差。以上这些表现,都是“学习障碍”的表现形式,并且,这些表现形式很容易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误解,认为孩子就是学习态度有问题,是故意的,屡教不改,因此对孩子进行惩罚。这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是一个大大的错误,不但不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还有可能将孩子的学习障碍严重化,甚至带来更多的学习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帮助孩子解决呢?第一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利用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事物和环境培养注意力;培养孩子对事物广泛而持久的兴趣;有意培养注意力,帮助孩子理解活动目的;逐步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提高注意力等。第二科学的辅导孩子的学习,重要不是体现在家长必须要懂得孩子的学习内容,而是要明白如何帮助孩子正确的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正确的学习心理。5.“蜻蜓点水”般的肤浅理解
我听懂了,怎么一遇到实际问题还是无从下手。原因:一是对知识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就是我说的“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低级的理解,换言之是一种表面化、简单的理解,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容易“穿帮”。二是虽然理解了,但在实际学习活动中不会灵活地加以运用。6.人不同智能的差异导致侧重不同
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聪明之处,也都具有在某些领域成才的能力。而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只对两类智能的孩子有利,一种是数理逻辑智能,另一种是语言逻辑智能,其他别的智能领长的孩子在中国当今教育中,几乎没有什么学习的平台。所以表现出有些孩子学习很努力,但这不是其长处,就陷入成绩不如愿的窘况。
要想改变这一切,就目前的情况看,依靠学校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家长自己,首先仔细发现自己孩子的学习特质,然后再根据孩子的学习特质想出相应的办法,帮助孩子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二.非智力因素
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涉及到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意志品质、情绪问题、责任心问题等。应该具体分析,找准原因,对症下药。1.习惯造成
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必定有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一个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孩子,也常常伴随一些不良的习惯。一般来说,学习有目标、提前预习、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正确使用学习用具、规范书写、积极提问和讨论、经常阅读、持之以恒。这样拥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学习是优秀的。而学习拖沓、浮皮潦草、不认真,成绩也是成问题的。学习习惯重在小学和中学期间养成,到发力时力能用到点上。2.用功程度不够
学习确实要用一定的功,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彻底地掌握知识。但是这里强调的努力用功是快乐地用功,不是痛苦地用功。大多数孩子用功程度不够,其原因有三分之二是不知道怎么用功,不懂得学习方法。有三分之一是自我观念的问题,这是他自己的原因。我们要告诉孩子“用功努力的程度是学业成功的基础。3.情绪问题的困扰
老师、男女同学、朋友和父母的关系,都是自我情绪的爆发点。无论哪件事都可能引发孩子的消极情绪或者快乐情绪。消极情绪产生时,生活会在紧张、焦虑、烦恼当中,如果被这种情绪主宰,就没有办法去学习。当孩子受到这种情绪控制的时候,是需要家长来帮助他,鼓励他并把他拉出这种状态。这就相当于他发烧,需要我们帮助他一样。遗憾的是有的家长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去批评他,使他的情绪“雪上加霜”。
例如:一个很喜欢某某老师的孩子,他一定尽量在这个老师的要求下做到更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反之就会出现异样的结果。4.能否快乐的学习
一个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他背后必须有不断的鼓励、表扬和欣赏。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是三分钟的热度。”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只有在后面不断激励孩子,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热度。人是一种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动物。快乐使人坚持,痛苦使人逃避。学习的规律不是学不进去便咬牙硬挺,而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如果孩子怀着痛苦的心情去学习,他的大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当他处于兴奋状态时,大脑细胞被激活,分泌大量的记忆物质,大脑的能量会被迅速地释放出来。孩子学习时候,家长一定要想办法让他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孩子在学习上找不到快乐的时候,你越对他进行批评打骂,越会加深他学习的痛苦。5.观念的局限
一个人的自我观念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综合评价的总和。如果一个孩子在有关自己学习或个人成长上有错误的观念,那么他的潜能就没办法释放出来。举例来讲,如果孩子自己认为数学很难,数学很无趣,我没有数学天赋,我学不好数学,那么他的大脑就处于停滞状态,他就放弃了努力。
究其原因,很多家长在孩子童年的时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让孩子产生了自卑感,潜能就无法释放出来,这也是标签效应。6.学习态度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智力条件都比较好,没有质的差异,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绩优异,另一些则跟不上呢?究其原因和孩子的学习态度有关,说白了就是喜不喜欢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小娇生惯养的学生吃不起苦,衣食无忧,怎能体会学习要下苦功夫呢? 7.浮躁
浮躁有五种表现:
(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没有学会的时候自认为学会了而拒绝继续深入学习的问题,存在浮躁的问题。
(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考的时候考不出,遇到自认为会做的题目,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不能得满分。
(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学生很多时候看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题目看不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这种情况做对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
(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让他检查,他就根本检查不下去,有些很明显的问题,本来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他盯着看半天都看不到问题。学生做完题目后,耐心已经达到极点,最想的事情就是赶紧交上去万事大吉。这种浮躁心态是学习的大敌,如果不彻底解决,学习永远不会好。
(5)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以至于屡屡犯低级错误。上面五种浮躁习惯,学习成绩一定不会理想。你的孩子是否存在这种问题呢?因为有上面的浮躁习惯,就会导致三种危害:学的时候学不会;考的时候考不出;错的时候改不了。8.学习动机问题
孩子对学习的期望值不高,如果一个孩子要么不相信自己能学好,要么觉得学习没有用,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不会好。现实生活中,孩子动力不足,更多的原因是前者。三.家长因素
1、家长没有进行监督的结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懒惰是全人类的天性,面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一部分同学能按时完成,有一部分同学就可能拖拉,或是给自己懒惰寻找理由,如果家长能有时发现这个问题,或是问题出现的苗头,并能正确的引导、适时的监督,这部分孩子就可能回到正常学生的轨道上来。如果此时家长工作正忙,或是家长对孩子学习不重视,或是家长不懂得教育规律,不有能力进行检查、辅导,这时学生也抓住当前教育“有利时机”置教师的批评教育不顾,那不做作业就成了家常便饭了。一个经常不做作业的孩子,你想成绩能理想吗? 2.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主要是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的管教方式不一致、父母过于溺爱、父母过于严厉等。3.我们给孩子贴上“后进生”的标签
经常用数落的言语给孩子贴上学习不好的标签,使孩子认为我就是不行了而不在努力。4.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太重
从而从孩子导致压力学习太大、得不到家长和老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导致了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如厌学、悲观、内向等等症状。5.教育误区导致
孩子聪明却学习不好,原来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误区导致的。主要有放纵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
以上列举孩子成绩不好的因素,从学生自身到老师和家长,从智力因素到非智力因素,如果你的孩子成绩有不如人愿的地方,首先,要从各个方面来分析,然后对症下药,才是根本的出路。
第三篇: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辞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5、爱面子,不懂不会也不问;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6、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7、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
8、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9、作业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错题;
10学习时常说闲话;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11、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边做作业,边听看电视;
12、学习完把书本胡乱一扔,再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13、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考得不好却不愿听批评;
14、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
15、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
16、基础没打好,变得灰心,自暴自弃。
第四篇:小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的六个不良学习习惯范文
小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的六个不良学习习惯孩子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很多家长开始考虑孩子“小升初”的规划。这个时候,孩子如果还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容易下滑或者无法突围,从而影响自信心和今后的升学。“小升初”是人生中第一次大考,如何做好准备迎战小升初?家长能够为孩子做点什么?
小学生普遍存在“六大不良学习习惯”
有关专家将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不足归纳为“六大不良学习习惯”:
1.懒渔夫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计划做得“天衣无缝”,实施起来却坚持不了两天就不了了之。
2.牛角尖
遇到一点小事,耿耿于怀,长期不愉快和抑郁情绪会影响学习行为。纠缠于难题而无法自拔,问题解决不了会非常纠结和难受。
3.墙头草
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分散,易受到外界干扰。做作业、看书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4.小蜻蜓
蜻蜓点水,不求甚解,没有兴趣学习,应付了事。阅读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或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会颠倒,学了就忘,常抄错题或抄漏题。
5.小蘑菇
做作业拖拉,小动作多往往是学习基础薄弱,欠账太多,无明确学习目的引起的。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磨磨蹭蹭,没有时间管理的意识。
6.空想家
课堂上想入非非,昏昏欲睡,思想开小差,课后精神抖擞,判若两人。平时喜欢高谈阔论,似乎满腹经纶和远大理想,但总不能落在行动上,失败了却总是为自己找借口。
第五篇:学生学习习惯不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松桃县迓驾镇小杨丽
联系电话:***
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是一个人由于多次练习或重复,使某一行为方式成为不需经过努力就自然出现的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学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
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
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
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
3、自己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
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
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
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
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
一、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
二、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三、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胜地。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改目标和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各项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在关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沉下心来,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提问、积极思考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培养课堂学习习惯上下大功夫。如:课前准备习惯、听课习惯、积极、大胆发言习惯、严明课堂纪律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等。
三、从“小”做起,贵在坚持
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以逐步帮助小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要求:预读习惯、查读习惯、划读习惯、摘读习惯、询读习惯、注读习惯、比读习惯、议读习惯。在培养小学生这八个习惯过程中,只能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失地逐步地培养,最终由小积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培养预习、复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种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现在有很多学生怕写作业或做作业只是在应付老师,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下去,回去马马虎虎地写完就去玩了,有的一心三用,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玩玩具;有的做作业不假思考,碰到问题就马上问家长;有的甚至不完成作业或拿别人的作业来抄„„。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应从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的作业当天完成,并让家长配合检查督促,教师要及时收发作业。(2)、作业要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直到理解为止。(3)、作业要认真,有些学生为了去玩就很快地马虎地写完作业,作业书写页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常写错字漏字.这是小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教师就要强调作业时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完成,并且要认真地书写好每一个汉字。(4)、要学会“自我检查”,学生做完作业后,要独立自我进行检查,养成自我修改的良好习惯。(5)、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做作业时,碰到难题要勤查工具书,不要一碰到难题就不做了或马上请教大人,这样,学习进步就很慢。教师在教学时应经常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收拾书包,把作业本、书本、文具等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有序的放进书包。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思考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就是要敢于质疑。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不懂敢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所以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逐步养成勤于思索的好习惯。
七、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若干具体方法
(一)多加训练。单靠书本说教不行,需经长期严格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二)认真评比。对学生的习惯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要做到七结合:行为考试和书面答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学校和家
庭相结合;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相结合;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
(三)正确指导。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具体指导,如怎样阅读、怎样书写等等。教师要立足课堂,指导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好常态课,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注重评价,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家长也要作到。
(五)奖罚分明。这也是形成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也是应该的。凡有制度和规定,都要经过孩子讨论、认同。
(六)单个击破。发现问题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各个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制订班级学习制度,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
(七)倡导活动。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在趣味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八)家校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结语: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源于实践,充分说明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也说明习惯培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更是小学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