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构建和谐计生的理论思考(合集)
编辑:流年似水 识别码:22-810146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4 18:52: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构建和谐计生的理论思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200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如何在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引下,构建“和谐计生”,是其中的题中之义,也是当前人口计生系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重庆市人口计生工作实践,试就如何建设“和谐计生”谈一些

看法。

1.“和谐计生”的内涵及特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和追求。无论从人口问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还是从和谐社会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进行分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理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如果说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总项目,那么“和谐计生”就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子项目,也是人口计生系统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结合点。

建设“和谐计生”,必须先把握其内涵和特征。

1.1内涵

笔者认为,就“和谐计生”内涵的解读,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主要指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有较大提高,人口结构有较大改善,人口流动、迁移有序,达到人口数量适度、人口素质较高、人口结构合理、人口分布均衡的目标,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相对较好的人口环境。狭义的“和谐计生”主要指:计生系统的和谐,通过综合改革能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实现计生管理手段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断深化,法定的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得到落实,群众在人口计生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计生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满意率不断提高。

1.2特征

分析“和谐计生”的内涵,可以看出其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

1.2.1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这是“和谐计生”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着力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趋向合理、人口分布逐步均衡,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创造较好的人口环境。

1.2.2管理手段法制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这是“和谐计生”建设的关键,也是工作的着力点。主要通过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深化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优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落实计生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实现人口计生工作内部的和谐。

1.2.3管理关系和谐稳定。这是“和谐计生”建设的重要特征。要推进诚信管理,营造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互信互爱的氛围;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积极建设矛盾化解机制;要注重发挥计生协会等“第三方力量”的作用,建立起均衡、稳固的管理架构。

1.2.4实现由文明生育向生育文明的转变。这是“和谐计生”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和谐计生”,首先要转变绝大部分群众婚育观念,实现文明生育。其次要实现管理生育行为方面的文明,即人口计生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执法、管理都应体现以人为本。

1.2.5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这是“和谐计生”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人口计生系统应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救助制度,切实帮助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保证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2.当前影响“和谐计生”的矛盾分析

和谐社会是一个矛盾得到不断化解的社会,同样,“和谐计生”建设必须从认识、分析和解决矛盾入手。

随着直辖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重庆市人口计生工作也随之进入“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现期”的交集阶段。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诸多难题,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和老年人口三大高峰相继到来,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相互交织,群众对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人口计生工作矛盾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态势。突出表现在:

2.1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差距较大

重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30年间少生1800万人。但和全国大形势相同,目前仍面临着生育水平反弹的压力。据调查,农村中部分群众还依然存在“早婚早育、重男轻女、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传统婚育观念,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农村地区存在“有钱不怕罚、没钱罚不怕”的心理。而受年龄结构、人口增长惯性以及双独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等因素影响,今后一段时间,政策内出生人口有所回升。特别应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富人、名人等特殊人群超生出现较大幅度攀升,动摇了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信念。从根本上讲,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差距大,将直接影响着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2.2人口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一是老龄

化加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口代际平衡。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07.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0%,远高于8.56%的全国平均水平,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预测到2036年,将是重庆人口老龄化的最高峰值年,全市老年人口将突破900万,占总人口的25%以上。老龄社会的快速到来,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二是人口出生性别比存在失衡风险。重庆市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仍面临较大压力,到2020年时,全市将净增20至50岁的男性人口40余万人。

2.3城乡之间的生育政策存在差异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区域界限正在逐渐被打破,但依附于户籍之上的制度差别远没有抹掉,居民和农民在居住、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逐步趋同,但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奖励政策以及生育政策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别。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的便利和频繁,不同区域生育政策执行上的差别形成了一种“反向示范”效应。重庆是一个流动人口大进大出的市,目前全市流动人口达到700余万。不同省市的人和当地人混居在一起,部分外来人口有多个子女而形成反向示范效应,对本地部分群众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4基层工作中手段与目标的矛盾

一方面,以行政手段和社会制约为主要特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传统机制已被打破,而以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机制尚不健全。另一方面,人口计生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仍然十分严厉,控制人口增长仍是刚性任务。管理手段的“软化”和考核指标的“硬化”让基层干部感到困难重重,构筑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口发展调控体制和考核体制是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2.5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现实风险

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不仅承担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而且还面临着贫困和养老无着落的压力。此外,许多农民工外出打工、经商等,“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大量出现,老人的赡养及孩子的抚养问题突出。这些现实风险如果得不到化解,将直接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

3.“和谐计生”建设的对策思考

从重庆的实际来看,笔者认为当前“和谐计生”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重构核心价值观

“和谐计生”不仅是一个工作目标,更是一个价值追求。建设“和谐计生”的首要问题是重构人口计生工作的核心价值观。转型期的人口计生工作正面临着两个核心价值观的碰撞:一方面,随着执政理念的转变,人口计生工作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逐步确立;另一方面,受惯性的影响,目前人口计生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系中,控制人口增长仍是重中之重。可以说,当前人口计生系统面临的不少矛盾、两难选择,很大程度上正是体现了两种价值观念冲突的困境。因此,必须把以人为本确立为人口计生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念,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让群众满意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最高目标,引导基层计生干部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3.2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

人口计生工作必须以中央《决定》精神为指导,加强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重点是抓好两个统筹:一是在政策设计上实行城乡统筹。以重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积极应对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的生育政策。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制定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技术服务等政策。探索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节育手术保险等制度。二是在政策执行上实行区域统筹。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全面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制度,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户籍地经常性工作范围,积极协调各方,综合施治,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实效。

3.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也是“和谐计生”建设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城乡统筹的理念,坚持系统设计、分类指导,形成漏斗效应,逐步将农村居民纳入养老、医疗等保险体系之中,努力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接轨。

3.4开展好三项行动

一是生育文明传播行动。围绕“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这一主题,扎实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大生育文明传播力度。二是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推进计生优质服务,推行生殖健康免费技术服务,切实保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城市无业居民和有常住倾向的外来人口免费享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权利。同时,进一步加强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温馨化建设。三是生育关怀行动。继续加大计划生育公益经费筹措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关心、关爱和救助力度。

第二篇: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思考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值得高校管理工作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怎样构建和谐校园 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进而构建和谐校园,加快教育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结果,是全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高校的调整、合并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合理发展越来越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片面追求规模,忽视教育质量提高的问题也仍然存在着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成员之间的利益分化、利益矛盾等问题日益凸显,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深入思考构建和谐校园的问题也必须引起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和谐。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理想的大学教育离不开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四大教育的和谐发展。

首先,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等方面承担起高等教育应有的历史重任。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最后,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第三篇: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思考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结果,是全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高校的调整、合并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合理发展越来越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

面前的艰巨任务,片面追求规模,忽视教育质量提高的问题也仍然存在着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成员之间的利益分化、利益矛盾等问题日益凸显,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深入思考构建和谐校园的问题也必须引起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和谐。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理想的大学教育离不开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四大教育的和谐发展。

首先,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等方面承担起高等教育应有的历史重任。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最后,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怎样构建和谐校园

在构建和谐校园这个系统工程中,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是大方向,是宏观思路。具体来说,构建和谐校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沿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思考,现阶段的紧迫的任务是: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办学层次与办学类型的和谐发展。随着高校的扩招,全国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9,在校生已达2300万人,成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愈加突出。数量的快速增长给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然,并不是数量的增长一定会导致质量下降,但二者关系必须处理好,这就需要学校从全面质量观出发,综合考虑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和谐发展。而高校在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没有处理好三者关系的现象,致使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单调化、模式化,研究生教育以及高职教育简单套用本科教育模式,使教育事业无法得到协调的发展。未来大学的发展将更加多样化,随着发展空间和方式的不断拓展,以不同的层次、类别和形式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受教育者的成分也更加多样化,高等教育要更加以人为本,实现不同层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注重整体协调发展。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要实现教育管理与教学服务的和谐统一。管理的本质是决

第四篇:构建农村和谐计生体会

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解放思想,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人口环境?如何联系工作实际,真抓实干,为乳源县争当“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科学发展排头兵”贡献力量?本人认为必须以查找差距,破解难题为突破口,以创新工作方法为切入点,为育龄群众提供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努力构建与县情相符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群众需求相应、与人民福祉相促进的和谐计生。

一、创新理念,拓宽思路 根据当前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必须培养“三种眼光”:一是全局眼光。跳出就计生考虑计生的狭小圈子,从社会经济发展大格局考虑人口问题。二是超前眼光。在着力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增强前瞻性,着眼于未来发展考虑问题、进行决策,做到未雨绸缪。三是群众眼光。要正确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改变以往将群众仅仅当作管理对象的思想认识,树立“群众至上”、“工作就是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追求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的完美统一。

二、查找差距,破解难题 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考虑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也要考虑人口计生工作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冷静审视和思考我县人口计生工作,优势和经验固然可喜,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少:主观上,部分干部存在轻视思想和短视行为。客观上,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很重,控制人口的压力依然很大,地区间工作发展不平衡,后进面所占比例依然较大。

三、创新工作方法,构建和谐计生 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既是构建和谐乳源的必要路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开展计生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必须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多策并举,稳定低生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一要强化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提高基层规范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县要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各部门配合抓、全社会支持抓”的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二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健全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三要加强以技术服务为主的优质服务。形成“以县站为龙头、镇服务所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做到服务规范,及时到位。

(二)结合实际,健全利益导向机制 我县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县,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高,许多农民的生活还处于温饱行列。在农村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惠及农村育龄群众,有利于我县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育奖”制度,奖励自觉落实节育措施的农村夫妇;二是建立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在入学、培训、创业、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照顾。同时试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按照“政府奖励、集体补助、个人缴费”的原则,优先帮助农村计生户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三是实施农村“少生快富”工程,给予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一定的扶贫项目资金补助,在宅基地划分、改水改厕、沼气应用、新技术推广等政策或项目上,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惠。

(三)创新方式,打造和谐人文计生 大力弘扬新型生育文化,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是做好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应以宣传、倡导和服务为手段,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婚育观念,培育“富裕文明、身心健康、少生优育、权益保障、民主和谐”的新家庭。要充分利用县电视广播电台、县“文化共享工程”信息平台及组织县电影队、县民族艺术团深入农村巡回演出等宣传方式,大力宣传计生优惠政策及优生优育知识,使全县形成全社会宣传计生、关注民生、关心群众、关爱女孩、破除旧习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生育文化与农村传统文化相融合,促使婚育新风吹遍村庄农户,融入百姓家庭。

第五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人口计生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人口计生

荣昌县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黄伟

荣昌县人口计生委着力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大党员干部队伍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有力促进了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抓关键、堵漏洞,从源头上筑牢反腐倡廉防线 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落实不到位以及乱收费、搭车收费等问题,全县出台了系列制度,集中进行专项治理。

1.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一是对基层,下发《关于规范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行为的通知》,严禁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收费或搭车收费,严禁在计生执法过程中以举报费、租车费、看守费等名义巧立名目违规收费。二是对机关,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常年有奖举报等制度,严把各种计生审查关口,做到“四严”,即,对社会抚养费征收严格把关,对病残儿童鉴定工作严格把关,对照顾生育审批严格把关,对职称晋级、工作变动、评先评优计生审查严格把关。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建立收支两条线管理、公务用车、燃油管理、公务接待等制度,成立财务检查督促小组,每季

度对财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形成用制度管钱管物的长效机制。三是对群众,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在委机关设置政务公开栏,公布办事程序,适时公开病残儿童鉴定和照顾生育审批等情况,切实加强正面引导。同时,加强对镇街、村(社区)落实计划生育办事公开、村务公开落实情况。目前,村村在醒目地方公开计生村务公示牌,公布本村生育服务证发放、人口出生、违法生育及处理处罚、国家奖励扶助等内容,切实保证广大育龄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构建全方位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每季度召开一次机关职工评议委领导班子成员活动,审查查找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签证廉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不定期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真诚接收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评议。二是坚持事前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发放民主评议问卷、召开群众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和基层意见,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实行上下联动,搞好自查自纠。三是坚持重点监察和日常监控相结合。对乱收费、奖励政策不落实等问题实施重点监察,积极引导基层抓好日常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

二、抓大事,破难题,从根本上维护育龄群众权益

针对群众落实计生政策自觉性不高的问题,县人口计生委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上的困难,增进其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1.完善和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措施。2007年,争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加强全县2007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一系列奖励优待政策。一是为群众提供基本免费服务。2007年,由市、县、镇共同出资,免费落实14767例节育手术和近2万例孕环情检查,坚持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

2.扎实推进计生村民自治工作。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必由之路。为此,县委、县政府从2007年开始全面推进计生村民自治,并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为调动广大村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计划生育自我管理,县人口计生委非常注重维护村民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科学指导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制订和执行,要求各地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计生法律法规形成初稿,下发到户再征求意见,采纳合理意见形成代拟稿,再提交全体村民形成初稿,下发到户再征求意见,采纳合理意见形成代拟稿,再提交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然后由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协议,依据协议进行日常管理。同时,发动广大协会会员深入开展“六到家六落实”服务活动,即到新婚夫妇家落实生育计

划,到孕妇家落实孕期保健措施,到产妇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到独生子女家落实优惠政策,到流动育龄人员家落实计生协议,到计生困难户家落实帮扶措施。通过一年来的计生村民自治实践,全县已有30%村的村民群众由被管理对象成为计划生育真正的主人,计划生育自觉性明显增强,村干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人口计生工作逐渐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三、抓作风、树形象,从制度上建设廉洁高效队伍 针对委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努力做到“两个始终”:始终抓好经常性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患未然;始终将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放在重要位置,联系部门实际,切实常抓不懈。

1.学习教育常抓不懈。委党组学习中心组制定《委学习中心组理论专题学习计划》,坚持讲反腐倡廉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观教育长效机制,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党纪国法教育,调整每周五下午为党风廉政教育集中学习日,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新《党章》、县委《关于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规定》,以及中央《决定》、市考核评估方案等计生政策法规,开展集中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和廉洁从政能力。

2.制度约束常抓不懈。坚持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人口计生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采取系列措施,实行标本兼治。一是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于年初制定下发全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由委党组对党风廉政建设建设承担集体领导职责;党政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建设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监督党组班子人员和全体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对党风廉政建设实行责任分解,党组班子其他成员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认真抓好分管科室工作的落实。纪检组负责经常性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改革人口计生抽样调查方式。全县采取随机抽取样本地、随机抽选调查员、随机确定调查时间的方式开展人口计生平时调查,随时考评镇街人口计生工作完成情况。每次抽查前专门下文规定廉政纪律,从抽样点抽取到资料审查、数据录入,纪检组、监察室都全程参与。

3.案件查处常抓不懈。不断加大办案工作力度,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等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积极参与打击“两非”行为,协调县卫生、公安、药监等部门,查处“两非”典型案件,打打净化了全县的生育环境。

构建和谐计生的理论思考(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