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表扬请慎重
编辑:落花成痕 识别码:22-1016092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30 18:53: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表扬请慎重

表扬请慎重——赏识教育心得

作为老师,我们使用最多的一种教育手段就是表扬。特别是在提倡正面教育的理论大环境下,我们更是把表扬用到了极致,上下嘴皮轻轻一盅,一句表扬的话便毫不费劲地出来了。表扬——有时以一种极其休闲的方式出现,好比吃瓜子吐壳。如看到孩子的图画,可以不假思索地说一句“不错,画得很好”,或者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声“你真乖”。这样的表扬在上班八小时内可以频频出现,不费力、不用心、不讲究技巧,只要嘴唇运动。说者无心,听者高兴。

表扬——有时也会被说者以隆重推出的方式出现!这就好比穿正装,经过洗、烫、配、整等步骤,这才亮相。这样的表扬,不滥:一般都是预备好的,经过思考和计划,表扬的语句也是颇费一番斟酌。有时在集体面前进行,有时以单独谈话的方式。这样的表扬都是老师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说者有意,听者激动。

应该说,一个善于表扬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是一个懂得给予孩子温暖和鼓励的好老师,是

一个愿意给孩子阳光,让他们灿烂的好师长。我一直在做这样的老师。

但是,当我看了毕淑敏作家的一篇文章《请为你的夸奖道歉》后,我开始反省自己,甚至开始为自己曾经那么无所用心的表扬感到不安。

文中提到的为夸奖道歉是因为:她一个朋友出国到一个教授家做客,夸奖了教授家 5 岁的女儿长得漂亮,非常可爱。但是,那位教授很严肃地对她朋友说:“你应该为你的夸奖道歉。你伤害了我的女儿,因为天生的美丽是不值得夸奖的,那样她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如果你想夸奖的话,微笑和有礼貌是可以夸奖的。”这样一篇文章不能不令我震惊!

因为在我们周围,有太多这样的表扬了:关于漂亮、打扮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有夸奖眼睛大而有神,皮肤白嫩光洁的;有夸奖穿着搭配和谐,一身时尚名牌的……当我们成人陶醉于外在美和富贵时,我们的孩子呢 ? 也被引人了沾沾自喜、妄自尊大的虚荣中。这样的表扬是误导啊!

在幼儿园里,我们还能见到这样一种孩子:特别乖巧、听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小朋友之间也从不打闹,偶尔发生争吵,即使自己是正确的,也总是牺牲自己的利益,谦让对方。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常常表扬。表扬他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表扬他听老师的话,懂得安静。但是,从心底里想一想,你的孩子如果总是这样地生活在集体中,你会表扬吗 ?

或许,你会着急:着急他没有主见,胆小懦弱;着急他过于循规蹈矩,呆板拘谨。事实上,我们的表扬也同样把他们引入了误区:老师的表扬不断强化着他们的“乖孩子”行为!他们有时甚至连基本的要求都不跟老师提,就怕坏了自己乖孩子的形象。他们的自我,在表扬声中被一点点抹去。

“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以不负责任随你乱夸的动物,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划痕。”

第二篇:表扬请慎重——赏识教育心得

表扬请慎重——赏识教育心得

作为老师,我们使用最多的一种教育手段就是表扬。特别是在提倡正面教育的理论大环境下,我们更是把表扬用到了极致,上下嘴皮轻轻一盅,一句表扬的话便毫不费劲地出来了。表扬——有时以一种极其休闲的方式出现,好比吃瓜子吐壳。如看到孩子的图画,可以不假思索地说一句“不错,画得很好”,或者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声“你真乖”。这样的表扬在上班八小时内可以频频出现,不费力、不用心、不讲究技巧,只要嘴唇运动。说者无心,听者高兴。

表扬——有时也会被说者以隆重推出的方式出现!这就好比穿正装,经过洗、烫、配、整等步骤,这才亮相。这样的表扬,不滥:一般都是预备好的,经过思考和计划,表扬的语句也是颇费一番斟酌。有时在集体面前进行,有时以单独谈话的方式。这样的表扬都是老师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说者有意,听者激动。

应该说,一个善于表扬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是一个懂得给予孩子温暖和鼓励的好老师,是一个愿意给孩子阳光,让他们灿烂的好师长。我一直在做这样的老师。但是,当我看了毕淑敏作家的一篇文章《请为你的夸奖道歉》后,我开始反省自己,甚至开始为自己曾经那么无所用心的表扬感到不安。文中提到的为夸奖道歉是因为:她一个朋友出国到一个教授家做客,夸奖了教授家 5 岁的女儿长得漂亮,非常可爱。但是,那位教授很严肃地对她朋友说:“你应该为你的夸奖道歉。你伤害了我的女儿,因为天生的美丽是不值得夸奖的,那样她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如果你想夸奖的话,微笑和有礼貌是可以夸奖的。”

这样一篇文章不能不令我震惊!因为在我们周围,有太多这样的表扬了:关于漂亮、打扮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有夸奖眼睛大而有神,皮肤白嫩光洁的;有夸奖穿着搭配和谐,一身时尚名牌的„„当我们成人陶醉于外在美和富贵时,我们的孩子呢 ? 也被引人了沾沾自喜、妄自尊大的虚荣中。这样的表扬是误导啊!在幼儿园里,我们还能见到这样一种孩子:特别乖巧、听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小朋友之间也从不打闹,偶尔发生争吵,即使自己是正确的,也总是牺牲自己的利益,谦让对方。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常常表扬。表扬他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表扬他听老师的话,懂得安静。但是,从心底里想一想,你的孩子如果总是这样地生活在集体中,你会表扬吗 ? 或许,你会着急:着急他没有主见,胆小懦弱;着急他过于循规蹈矩,呆板拘谨。

事实上,我们的表扬也同样把他们引入了误区:老师的表扬不断强化着他们的“乖孩子”行为!他们有时甚至连基本的要求都不跟老师提,就怕坏了自己乖孩子的形象。他们的自我,在表扬声中被一点点抹去。“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以不负责任随你乱夸的动物,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划痕。”

第三篇:托管,家长请慎重!

在小学见习,放学时,经常看到一个托管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去托管班。现在小学生放学上托管班的情况随处可见。托管班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壮大起来。

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小学生一般是三点多放学,而此时家长多数还没下班。因此家长需要在这个时间空档有一个机构来管理孩子;其次就是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在家很难有学习的氛围。而现在竞争激烈,家长认为在托管班,学生能够学的更多,大家都把孩子放在托管班学习,我不让孩子去,孩子会不会落后别人。托管班不算正规的教育机构,教育者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所以家长在选择托管班时一定要慎重。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而不是把孩子送到托管班,就觉得无后顾之忧了!

第四篇:表扬请从差生起

教育杂谈 ——表扬请从差生起

车王口学校张翠红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喜则言语易入,怒则言语难入。”

说白了,谁都希望被别人认可,谁都希望得到表扬,表扬的艺术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尤其重要。据我经验所知,在教学范围之内,表扬几乎是优生的专利,微笑和满足时刻洋溢在他们的脸上,自信驱使行动,不断走向成功。

偶尔的一次教学实践,使我有了新的体验:差生也渴望表扬。

我班的张可豪,被学生公认为最差的学生:一年级上学期考试分数最少,平时作业写得最慢„„今年开学,我发现他进步了,在背诵《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时,他胆怯地走到我身边,很快地背完了课文。这一举动,让我大吃一惊。前半年,他可是连读课文都很困难的学生啊,现在竟然会背课文了?为了鼓励他,也为了刺激其他的差生,我及时表扬,他马上绽开了笑脸,(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如花的笑靥)还不时地向学生们挤眉弄眼。看得出,此时的他是最开心的时候。接下来的几天里,他真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作业写得快了,课时练习也能按时填写了,字迹变得工整多了„„反复思考,我明白了,这是自信给了他力量。因为他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认可,受到了表扬,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他,鼓励他。

这就是表扬的魅力。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让每个人都能沐浴阳光雨露,面对差生,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表扬,请从差生起!

第五篇:领导请不要过度“表扬“

上周,一位报社差旅部的女士帮我订了一张机票,我给她发了封电子邮件:“你做得真棒——太感谢了。”

当时我觉得,如此热情地表扬她所做的份内工作,自己的表现既令人陶醉、又和蔼可亲。但现在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其实不那么值得称道。我不但是在贬低这种语言的身价,也是在推广一种毒品——这会把人们变成丧失动力、重归幼稚、依赖表扬的“瘾君子”。

我的想法之所以转变,是源于和一位朋友的讨论。他是一位专栏作家,刚刚受聘效力一家英国《金融时报》的竞争对手。他告诉我,新编辑对他第一篇专栏文章的评价是“写得棒透了”。第二篇则“简直是超凡脱俗之作”。当他提交第三篇文章时,那位编辑甚至还来不及拜读、就给他回了电子邮件:“大作已收到。你真是一个天才!”

当我表示这听起来很不错的时候,他面露鄙夷之色。这事儿让他觉得编辑很愚蠢,顺带着感觉自已也很愚蠢。仅仅是按时交稿就被誉为真正的天才,这简直是侮辱所有人的智商。事实上,我这位朋友或许不是什么天才,但他绝对是个怪人——至少和我相比是这样。我本人格外喜欢被称作天才,尽管我更愿意在办成大事时荣膺天才称号,但我在做完任何事情(哪怕是在电脑上点击发送键)之后,都乐于接受这一称号。

实际上,无论听到何种称赞,我都不会感到肉麻。我这种状况有些粗鄙,但至少是非常正常的。最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一位女性研究人员做了一项调查,她发现,人们总是乐于接受奉承,奉承话一直有市场。他们才不会说:打住,你夸得太过头了。这表明,一直以来我们都做得太过。在美国,几代人以来一直存在过度表扬的情况。而现在,英国也已把引以为豪的犬儒主义和言语节制的传统抛诸脑后。再平庸不过的看法被奉为“洞见”,而稍稍有那么点儿道理的东西都被说成具有“不容置疑的逻辑性”。在英国,所有员工都被称为“天才”,而不管实际上他们的技能有多么低下,但即使是这样还不够。在毕马威(KPMG),每个员工都是天才。该公司网站上是这样介绍的,“我们拥有13.8万名杰出的专业人才”,这也有点太夸张了。我若要聘用毕马威人员做审计,可得三思而后行。

这种赞誉膨胀的结果,是语言不再是承载含义的工具。上周的一天晚上,我去为某商业电视节目担任奖项评委时,另一位评委对自己喜爱的入围节目的评价是 “尚称有趣”。当时,他这种缺乏激情的表现让我有点儿反感,但我意识到他说的没错:大多数商业电视节目没什么特色,“尚称有趣”已经算是很高的褒奖了。

就在同一天,我看到同一间办公室里一位编辑正纠结于如何评价自己真正欣赏的一篇文章。“我该怎么说呢?”他问道,他停顿了一下,说道:“有幸编辑此等文章„„与有荣焉。” 过度赞誉不仅有损于语言本身,还会给我们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称赞就像一种A类毒品,我们渴望“吸食”更多,但如果“纯度”不够,便会感到沮丧。

最近,有人告诉我他们“喜欢”我的专栏,我登时感觉情绪低落。喜欢?我暗自思忖,随之联想到了在我看来一个无可避免的结论:他们这么说,其实是讨厌我的专栏。

过度赞誉最让人担忧的地方,是它不利于我们的工作。这并不是因为它使我们自满,而是因为它让我们神经过敏。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十年前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对两组10岁的孩子进行比较。他们夸奖参加实验的第一组孩子聪明,夸第二组孩子勤奋。第一组孩子一遇到无法轻松搞定的任务,就会感到沮丧和泄气;第二组遭遇失败时表现平静:他们只会更加努力,以争取下次成功。

大多数员工与10岁的孩子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工作中同样应慎用表扬,切忌随口就来,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赢得表扬。幸运的是,根据这一差别化原则,我撰写这篇专栏,理应受到点表

扬。我家的无线路由器出了故障,我打电话给Virgin,花了好几个小时都没能解决问题,弄得我极其郁闷。后来只得给邻居打电话、借用他家的无线网络上网。经过了这番周折,我的手指轻轻一按完成“发送”,终于成就了一位真正的天才

表扬请慎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