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申论高分技巧第四讲《归纳概括题“三步走”》
编辑:风吟鸟唱 识别码:22-1113692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3 02:14: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申论高分技巧第四讲《归纳概括题“三步走”》

申论高分技巧☞第四讲

归纳概括题作答“三步走”

归纳概括类试题是申论考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在申论试卷中都比较常见。申论考试通过这种题型来考查公务员必备的一种能力,在我国党政机关中,公务员每天的实际工作中,他们都要处理大量的各类文件、资料和信息,这就需要公务员去整理,去归纳,去提炼,将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东西筛选出来,并将重要的文件、资料和信息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上报给有关领导或进行存档。

归纳概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依据给定的背景材料,找到材料中的某类事件,进行提炼、总结,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件的梗概表述出来,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多做题,多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和不断地提高对资料的概括能力。本文结合以下真题实例来分析,具体总结出归纳概括题作答的“三步走”。

【真题链接】(202_年山东申论●第一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中公解析】

第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阅读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题目要求概括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为我们寻找要点锁定了范围,在接下来阅读材料时,我们不仅需要从头至尾仔细阅读材料,重点寻找问题,同时对于答案无关的材料要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作答要求中“准确”提醒考生,一是要点概括应毫无偏差,只包括问题,二是要完全来源于材料。“简洁”就是简洁明了、不罗嗦,在150字的范围内对要点进行高度概括。

第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由于题目没有明确指定寻找要点的材料范围,那么我们从头开始寻找,最终发现对我们作答有帮助的是材料3、4、5。给定资料3的第三段谈到了移民补助款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由此我们得到第一个问题,即移民补贴筹措难。

给定资料4的第一段提到“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这是移民搬迁安置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接下来,某知名专家的话提到了移民人群的生存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方面。

给定资料5的第三段提到“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这提示我们此处也是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四段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出现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补助没有完全到位”“远低于国家补偿标准”“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这里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搬迁用地问题,二是补助问题。这里面的补助问题可以与给定资料3中提到的补助问题归并为一类,要点重复表达的地方进行合并。

第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通过以上要点的整理,我们可以从移民补贴、法律、生活、生态环境、搬迁用地等方面入手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注意不要遗漏掉要点关键词。

【参考答案】

一是移民补助款筹措难;补助少个人出资重;低于国家补偿标准且被克扣;虚报和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非法占用村民宅基地。

二是缺乏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体制、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

三是移民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不适应等问题。

四是迁入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五是搬迁用地问题。

以上内容是结合202_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道归纳概括真题实例对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三步走”进行解析,接下来我们具体来总结作答申论归纳概括类题目的“三步走”具体包括的内容: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作答首先要认真审题,审准题目是申论作答的第一要务,一定要审准题目,避免答非所问。同时审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内容,结合题目内容来准确定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些题目有明确的给定资料,在找要点时可以直接依据给定的资料,有些没有明确的资料范围,如上述真题案例,这就要求考生结合题目内容,准确定位可供参考的给定资料。在明确作答范围之外,作答可先带着题目要求的内容,大概浏览下材料中的这部分内容,做好标注,先做到心中有数,为精读这部分内容打好基础。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要结合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找准、找全相关要点。申论材料内容一般都比较繁琐,在阅读材料寻找相关要点时一定要学会结合题目关键词,快速阅读材料,将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内容可详细阅读,无关的可以略读或跳读,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会整理要点留出更多的时间。考生在作答归纳概括题时可先概括总结出各自然段或各部分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概括出的各主要意思进行整合。避免作答要点内容重复,要点内容混杂,找不到作答的重点,作答要点关键信息不够突出,甚至会出现作答内容超出字数要求,内容偏多。因此在提取要点时一定要注意将相同要内容进行一定的标注,便于在要点加工的过程中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要点进行合并。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紧扣题目要求对要点进行加工整理,组织形成答案。这一过程是形成答案的过程,用语一定要注意,用词要简洁,要对材料中繁琐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用简洁规范的语言重新整理材料要点,避免直接引用材料内容,作答内容不能紧扣题目要求。

同时在做归纳概括时,如果题目设定了角色和身份,应试者就要按照虚拟角色的口吻来说话。如题目没有身份限制,则以应试者的身份进行概括总结。在具体概述时要注意语气的连贯和题目限定文体的特点。

总之,作答申论归纳概括类题目一定要知道哪些是重点、是关键,要找重点、抓关键,确保作答要点全面、作答内容准确、简洁,符合题目要求,组合材料中的语言时,尽量不要使用修饰语,避免要点内容不够简明、明确,同时要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时,尽量使用短句,要尽量使用材料中出现过的词语,确保作答内容关键信息明确,能紧扣材料内容总结要点,这样才能拿到更高的分值。此外要注意小的细节如字数要求,不要超出题目规定的字数范围;要注意作答内容中不要有错别字,避免因小的瑕疵影响整体分值。

(文/姚晓燕)

第二篇:202_人民银行招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高分技巧

202_人民银行招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高分技巧

十九大新华社快讯: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银行招聘备考指导:【中公北京银行招聘网】为您免费提供银行招聘_银行校园招聘考试资料下载,银行招聘_银行校园招聘考试复习资料_技巧,银行招聘考试时事政治解读,时政热点新闻文章,本文介绍202_人民银行招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高分技巧。更多银行招聘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北京银行招聘网。

202_中国人民银行招聘公告已发布,考试推出新大纲,笔试内容将会变动。考试科目针对专业分为两大类,经济金融专业考行测、经济经融,其他专业考行测、申论。人行竞争的日益激烈,对考生答题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考生只有熟练掌握每种题型的答题技巧,才能在申论中占据优势。中公金融人认为,归纳概括题型作为申论中的基础题型,融合贯穿于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和贯彻执行题中,是申论的必考点也是重点,掌握其答题技巧至关重要。

一是“材料为王”

“材料为王”是申论考试中重要原则之一,是每位考试答题时必须牢记于心的。同样,这一原则在归纳概括题型中尤为突出。一方面,题干要求我们答什么就答什么。考生在审题中,需要理清概括对象和作答中有无特殊要求。常考归纳概括题,其对象为:原因、影响、建议等,特殊要求为分类合理。另一方面,要根据对象于材料中找寻答案要点。此时,需要运用关键词阅读方法,将表“原因、影响或者建议”的词标记,相对应的材料内容则是答案的要点,坚持材料有什么写什么。

二是“二次概括”

一方面,申论中归纳概括题的创新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案例型材料的趋势越发明显,而案例型材料易读却不易懂,需要考试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案列带给我们的本质。要点越来越隐藏,归纳概括题的难度越来越大,这需要考生具有很强的要点整合和提炼能力,需要考生对材料已有内容进行“二次概括”,才能达到命题人的选拔要求。因此,考生在平时练习中需要熟练运用阅读方法,增强材料整合提炼的敏感度,从而达到对归纳概括题熟能生巧的目的。

三是逻辑结构

归纳概括题书写逻辑结构为总分,而总括句往往成为考生忽视点。大多数考生习惯性将题干中的话直接作为总括句,在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材料中已概括;另一方面,材料中没有明确概括。

202_中国人民银行招聘启用新考情,中公金融人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申论备战征途中,留意归纳概括题型的细节之处,加强练习熟练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进而在当中稳操胜券。

第三篇:申论归纳概括题提分技巧

归纳概括题解题技巧

随着202_年国考进入尾期,202_年省考接憧而至,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题又作为必考基础题型牢牢占据一席。并且,归纳概括能力还是作答其它各类题型的基础,重要程度可见一斑,毫不夸张地说,归纳概括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申论分数的高低。

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考生能够按照申论作答流程找到答题所需要点的位置,但在对要点进行加工、书写到答题纸上时却漏洞百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书写呢?就让咱们大树教育专家给你支招!

一、抓住材料首句关键词,初步界定关键要点

申论材料的组合是符合一般逻辑思维规律的,例如,开篇点题或是结尾总结。考生在答题时,只需要紧紧围绕每个段落第一句话出现的关键词来组织答案,有的放矢,定能百发百中。例如:

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新生代农民工在观念上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着哪些方面的转变。

这道题目让考生找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在观念上的转变”,材料中一共讲了4点转变,我们以其中一点为例。第一个要点出现的段落首句为“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的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分析这个句子可以发现它的关键词就是“传统农民工”“过客心理”,讲的是传统农民工对待他们打工城市的心态和观念。所以我们在组织答案时,就应该包含“打工城市”“心态”“观念”这样的关键词,最终经过整理确定为“对务工城市的心态发生转变”。

申论作答一般要求考生有二次归纳概括的能力,即在表述答案时,先用简短的句子将内容阐述出来,然后再结合材料对要点中的关键词进行补充说明。以上这个方法只是教会我们完成了第一步,那如何进行补充说明呢?我们来看第二步:

二、寻找段落标志性词汇,合理扩充关键词

在对要点关键词进行补充说明时,考生要充分把握材料的标志性词汇,如表示观点的、表示转折的、表示并列的等等。

还是以刚才的题目和段落为例,我们需要结合材料补充说明“对打工城市的态度”究竟是如何转变的。材料的整体表述为:

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的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据清华大学对农民工家庭的一项调查,89.7%的农民工表示将来一定会回到家乡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乡定居。其他学者根据历年来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数据估算的结果也大致如此,即在传统农民工中,大约有10%左右的人逐渐在城市沉淀了下来。然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

阅读材料之后,考生可以发现,“然而”这一表转折的词汇将材料分为明显的两部分:前半段讲传统农民工对城市的态度——过客心理;后半段讲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态度——长期定居。所以,考生就可以很轻松地组织出对打工城市的态度转变是“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城市长期定居转变”。

有了前两步的基础,我们只要将他们进行简单的合并,就可以得到最终的答案“对务工城市的心态发生转变,从过客心理转变为期盼在务工城市长期定居”。是不是十分简单呢!

同学们认真学习老师教的方法技巧,在今后的考试中一定会有所帮助,我们提供的知识不光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以后在生活中对大家的学习工作有帮助。

资料来源:贵州大树教育教师整理所得。

第四篇: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小技巧

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小技巧

(分值一般在10分-15分,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历年真题:

(202_年地市级申论真题)根据“给定资料4— 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202_年地市级国考申论真题)“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202_年副省级申论材料)“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请你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与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考查趋势:①给定材料简单,多以案例型材料出现,信息点不易提炼加工;②给定材料篇幅会有所增加,增加难度。③勾画出来的信息多,整合难度大。

归纳概括问题依然是考察的重点。

答题结构:总括句+一是…..;二是…..;三是…..。(总分式)

总括句该如何写?首先要考虑是否有核心问题。

如202_年地市级申论真题中,随迁子女受教育诸多问题,其中核心问题就是教育不公平的问题;202_副省级申论真题,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是道德滑坡问题,道德滑坡这个得分点需要在答案体现出来。

若存在核心问题,则需要用一个词将核心问题提炼概括出来。如何提炼? 要特别注意整篇材料是围绕什么话题去讨论的,一般情况下,核心问题与整篇申论材料主题是接近的,考生要注意往这个方面思考。若不存在核心问题,则直接切题回答。

每一条信息该如何书写?

① 学会整合;②重要的信息点要前置。

真题链接:

材料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学生数量少,生源流失现象严重)走进了简陋的教室(硬件设施不完善、学习条件差)。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师资力量薄弱)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即使是这样的学校也数量有限(教育资源匮乏),仍有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能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入学成本高),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办学政策不合理)。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到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办学条件的不稳定)。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政府支持少)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的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师资力量不稳定)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一部分随迁子女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放弃求学)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儿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就有点变味发馊(生活条件艰苦),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户籍政策的不合理)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的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202_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材料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曾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的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主管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主管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联系渠道不畅)。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题目:“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在勾画出有效信息后,如何整合答案?我想这是很多考生头疼的事情,对于这种题目的整合方法是有技巧的,主体分析法。

此题中,分析出现了几个主体,然后进行一一罗列,但不宜过多,对于此题分值是10分,最好能写出5个答题要点,我建议是分析出4个主体,留出最后一点进行查漏补缺,如果能分析出5个主体就更好了,把答题要点全部概括进去也行。要根据具体题目进行具体分析。

之前我们学过,主体分析法(政府、企业、个人),结合材料,出现的主体有可分为(政府、学校、个人),学校分为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个人可分为教师+家长+学生,因此此题主体为: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政府,教师、家长、随迁子女,再仔细分析一下,题目中出现的教师信息都是民办学校教师的信息,因此可以将教师这一主体并入民办学校中去,最后确定下来,本题共有4个主体,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政府、家长+随迁子女。

参考答案:

不公平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公办学校入学成本高,门槛高,且联系渠道不畅;

2.民办学校学校数量有限,经费紧张,硬件设施不完善,学习条件差,办学政策不合法,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和教师队伍不稳定,难以保证教学效果。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和政策过于严厉,造成民办学校办学困难。

4.部分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条件处于弱势地位,随迁子女放弃求学现象严重;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部分随迁子女在学校遭受不公平待遇,受到歧视,有孤独、自卑感,心里受创伤。

5.户籍政策不合理,造成随迁子女不能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第五篇:申论概括题的核心技巧

申论概括题的核心技巧

什么是归纳概括题?归纳概括题主要是指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所给的一则材料、语段或文字进行精要的“再表达”。在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中,对考生概括材料能力的考核主要分为两种,即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是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在本文中就概括主要内容的三大方法与技巧:提取法、组合法、自写法与概括主要问题的三大方法与技巧:由表及里升华法、逐层深入联想法、寻根究底法进行了阐释。

概括主要问题则比概括主要内容又深入了一个层次,它需要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内容所反映的主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概括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概括主要内容的应试方法与技巧

(一)提取法。

一般来说,在给定的一组材料中,往往会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原因、结果等各种要素,对该组材料来说,人物和事件是核心,它们表达了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而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常为辅助性要素,它们对材料的主题常常起补充说明作用。因此,在概括材料内容时,考生应用精简的话语将主要内容抽象概括出来,去掉材料中的细枝末节,概括内容中的精髓。即在概括材料时要将人物和事件从材料中提取出来,而对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要素,可根据需要保留或删减。

例如:

某镇两所中学有50个初中学生没有入学,失学率达10%。学校通过调查发现,50个失学学生大部分不是因经济问题,而是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而没有入学。而且这些家长文化水平也很低,受教育的程度平均只有二年级,近一半家长没有进过学校。同时决定书面告知,对本处罚不服的可在15日内向镇政府提起复议,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半个月过去了,家长既没有执行决定书,也没有提起复议和诉讼,镇政府申请法院执行。并让家长写了保证书。但家长没有履行诺言。于是人民法院送达强制执行通知书,强制执行通知书送达后,除3名外出打工者外,47名学生全部入学。

这个申论材料经第一次概括后大致内容约400字,我们对这400字内容再进行抽象概括,去掉一些论据及其他枝枝叶叶后,可以概括为如下主题:

学生辍学,学校、镇政府和人民法院都非常重视,他们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采取了不少措施。他们运用法制手段和思想工作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家长的觉悟,使家长认识到学习是孩子的权利,不应该剥夺,终于使47名学生返回了学校,继续学习。

不难看出,这一主题完全建立在材料的主要内容之上,是从主要内容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去掉了材料内容中的细枝末节,概括了内容中的精髓,因而完全符合要求。

(二)组合法。

申论考试的材料部分往往是几则材料反映共同的内容,或者是围绕同一话题展开,对于这样的几则材料往往要将其归入同一层次,然后分别分析各层次的内容,进而归纳出整个材料的主要内容。

(三)自写法。

在真正理解材料的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认真阅读,理解文意,找出揭示文章主旨、中心、观点、情感的语句,找出揭示段意的重要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在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概括主要问题的应试方法与技巧

概括主要问题是指通过对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后,再进一步提炼材料的中心思想,即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如果说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问题的表面现象,那么概括主要问题就是要求考生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来发掘问题的本质。常用方法如下:

(一)由表及里升华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全文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然后通过事实,由表及里,提炼出材料所反映的深层涵义,即材料的主题。申论考试所给定的材料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有一根或几根主线,这条主线往往就是材料的中心思想,抓住了主线就基本上掌握了材料的中心思想。

(二)逐层深入联想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阅读某些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的材料。通常给定材料提供的都是些带有典型性或启示意义的小事,目的在于让我们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少到多地联想和推理,让我们由部分推出整体,由局部推出全局,由小道理联想到大道理,而我们最终所推出的全局性大道理往往就是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例如:

挪威人捕沙丁鱼,抵港时若是活鱼,卖价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抵港。但种种努力都归于失败,只有一艘船却总能带着活的沙丁鱼到港内。他们的方法很简单:鱼槽里放进一条鲶鱼。原来,鲶鱼进入鱼槽后,因环境陌生而四处游动,挑起摩擦,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到达渔港。此现象即为“鲶鱼效应”。

(三)寻根究底法

该方法是把握事物本质的最有效办法。寻根究底也就是因果分析的方法。俗话说:“无因不成果”,意思就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找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也就找到了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因果分析就是依据其结果,顺藤摸瓜、层层推进,追溯到其原因。寻根究底法,就是在分析材料时,根据结果去探查原因,在原因处入手,分析问题的本质。

上述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概括主要内容与主要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考生应在备考阶段进行实战演练,为考场的取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认真阅读,理解文意。揭示文章主旨、中心、观点、情感的语句。揭示段意的重要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在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第二步:概括每一组材料的内容。针对每一组材料应用关键词或考生自己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一般把字数控制在一两句。一般在经过“通读”的环节之后,这个步骤随着阅读过程可以用手中的笔边阅读边画出或圈出。第三步:把性质一致或特点相似的材料合并归类。第一个环节是分析的过程,是点与点相连的过程。这个环节是由点到面的过程,是在复读或跳读的过程中完成这项任务,这需要打破材料的自然安排顺序,把属于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把属于不同方面的问题进行区分,这里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标记,方便自己查找。第四步:提炼出归类后的主题和层次。这是在完成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调动大脑的智力活动,这一步需要脑和手同时进行,头脑思考如何提炼出开头和主体及结尾,动手就是把头脑中的思考变成一个实践的过程,强调这需要对归类的内容进行重新排列,决不是简单的把列出的同类进行罗列,这个环节类似于把半成品一次性加工成成品,这是质的变化,不是量的积累。

第五步:起草成文。在第四个环节中主要是思维的监工和动笔的开始,而第四个环节就是具体的起草和修改阶段,即成为过程,这是概括的最后一个环节。以上是申论概括主要内容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要想做好申论题,在掌握好方法后就要勤加练习,多做题,多总结,这样才能把方法训练到位,回答题目才能既快又准。最后,祝大家考试成功。

注意事项

1、不要违反题干中对字数的要求。

2、组合材料中的语言时,尽量不要使用修饰语。

3、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时,尽量使用短句。

4、要尽量使用材料中出现过的词语。

申论五大题型作答要点点拨 202_-03-31 10:58 申论的题型可以分为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题、文章写作题。那么,这些题型的作答要点在哪里呢?考生应该如何下手才能得高分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这些问题分题型一一为广大考生解答。

(一)归纳概括题

(1)概括全部内容题型。包括两类:一类是全部材料的内容,一类是概括一则或者数则材料的全部内容。考生要遵循材料内在逻辑,按照“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逻辑顺序,详略得当地安排各部分。

(2)概括部分内容。主要表现就是概括问题、原因等等。对于概括部分内容的试题,考生要注意在概括题干的主要要求时,要注意言简意赅,直入主题,不要乱添铺垫,要视字数而定。这种题型的答案内容,主要主要是并列的,因此,考生要全面概括出来,不要落掉任何一点。

(二)综合分析题 考生在作答综合分析题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严密的逻辑思维,把材料所反映的要点合理地组织起来,一步一步地阐述清楚。

(1)启示型分析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条理清晰地将材料中问题和现象蕴含的经验和教训逐条阐述出来。

(2)解释型分析题。首先要直接点明材料的本质含义,引领全篇;然后运用理论阐述本质含义,并结合材料具体事例进一步深刻阐述;最后作出权威的结论,重申本质含义,突出重点。(3)评论型分析题。针对某一个观点评论,考生要直接表明观点,破题表态;然后结合材料,从观点或现象的原因、影响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几种不同观点的评论,考生首先要分别概括评论对象,作为评论观点正误的依据;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解释和阐述。

(4)判断型分析题。先对题目给定的备选项与给定材料的原文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看是否和符合材料的主旨,然后概述理由,对错误的选项要阐述错误的理由,并提出简洁的修改对策。

(三)提出对策题

发现问题、界定问题都要从材料中分析得出。申论材料主要有三种材料构成,案例型、数据型和观点型。材料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案例型和观点型材料中,考生要善于从具体事例中发现问题,从观点型材料中概括问题。

申论考试材料涉及很多事件主体、事件对象、各方观点及利益,考生在解读材料时,往往无从把握。首先,考生要明确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即出题者的要求。把握住主要倾向后,把材料中的观点,问题归类,去粗取精,保留考查的内容。其次,理顺利益关系。材料反应的问题往往涉及众多利益群体,考生要根据主要思想倾向理顺各方利益,综合考量后,制订兼顾各方利益的折中方案。

(四)应用文题

熟悉常见公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公文种类繁多,写作要求和格式各有千秋,考生很难驾轻就熟,然而,公务员考试考查的公文种类主要是比较常见的几类,也是日常经常见到的几种公文,比如,通知,宣传纲要,事件调查等等。因此,考生只要掌握几种常见的公文种类就可以了。

明确作答思路和逻辑,做到条理清晰。公文特殊之处除了格式,就是内在逻辑,公文是有关政府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的文章样式,是一种正式文章,对内在逻辑有明确的要求。公务员考试公文题也是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的,即“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那么考生就要熟记这个解答思路,详略得当地安排各个环节,可以迅速解题。

(五)文章写作题

考生在申论写作过程中还需掌握必要的技巧,这样才能帮助考生短期内高效掌握申论文章写作,提高实战成绩,增强应试信心。下面中公教育申论辅导专家从标题、开篇、铺展、结尾四个环节,介绍几种新颖实用的申论写作技巧。

(1)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题目的好坏决定着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因此,考生必须要给文章拟一个精彩的、响亮的题目,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睛,让老师看了过目不忘,一见倾心。

考生可以运用二种技巧,一是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在申论文章所给出的资料中可能包括很多角度、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入手选题,选择一个小的角度然后再作适当的扩充,能使话题由小变大,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二是语言有力,匠心独运。根据申论文章的特殊文体、语言环境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一些写作手法,比如正副标题、引用名言警句等,语言干净利落,铿锵有力,让题目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这样会使整篇文章锦上添花。(2)文章开头要高屋建瓴,从高处落笔,亮处着墨。起笔要有力、开头要开得精彩,方法是起笔要高。在文章开头,我们运用最醒目的语言,直接申明题旨,点明文章主题,提出最高层次的论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点明问题要从亮处着墨,从成绩、进步、优势等积极面说起,先说亮点,后说阴暗面;多说成绩,少说问题;多颂扬,少报忧。通过合理分配“成绩”与“问题”的笔墨,使论述焦点集中于“成绩”一类亮点,给全文奠定一个积极的基调,最终指向问题的解决,使阅卷者有一个上佳印象,对引起下文也有积极作用。

(3)文章的展开部分主要是原因、影响和对策的阐述及论证部分,那么,我们要深刻地分析原因,客观地总结影响,充实地完善对策。文章阐述和论证的全面展开,应多有转折、有递进、有对比,要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深刻、客观、充实地展现文章的主体,全面提高材料组织力、文字表现力,使文章步步为营,跌宕起伏,始终吸引读者,不断将读者导向自己的观点,让阅读者知道问题将怎样解决。

(4)文章结尾,内容上,无论我们问题是否解决,情况是否好转都要指明问题的解决上来,分析或者展望问题的解决,给阅卷老师一个美好的结果。结尾方式上,考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增加文采;引用政府政策理论,增加深度;总结前文,前后照应畅想未来等等。

申论作答常见的错误

申论作答常见的错误 202_-03-25 15:41

4月24号笔试大战在即,相信部分考生已经对申论进行了完备的复习,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会有一部分考生,现在依然处于迷茫状态,在申论考试作答中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中公教育专家依据最新研发现,由于考生在申论作答中出现阅读不规范、归纳概括不到位、分析思路不清晰、对策的质量不高、议论文写作没有思路这五大问题,造成了申论得分不高的现象。在此,我们就针对此五大问题来答疑解惑,为考生查缺补漏。相信在最后几天时间,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本文的突破技巧加强练习,在申论作答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在这次公务员考试中轻松取得高分。

问题一:阅读不规范,阅读太“沉重”

当前,考生普遍存在阅读不规范,阅读太“沉重”的现象。所谓阅读太“沉重”是指考生阅读给定材料时,同时兼顾阅读材料、把握逻辑关系、抓取作答要点、加工整理要点,考生一心多用,思维活动压力很大,最终导致这三项工作都没有做好。反映在答卷上,就是考生总有要点遗漏的现象。

突破技巧:考生如果依然存在要点有遗漏的情况,这很可能是阅读不规范导致的。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规范的阅读流程应当按照如下步骤:首先,审题,抓取题目中的作答对象,带着问题进入阅读过程,阅读给定材料是为作答题目服务,材料当中包含全部的要点,没有问题意识的阅读时盲目、抓不住重点的。第二,阅读给定材料时,思考所读内容与作答题目的关系,根据作答题目的对象勾划相关字句。第三,读完一则材料,及时眉批或在草稿纸上写明该则材料的观点,一个自然段可能反映不出一个要点,但一则材料足够反映出一个或若干个要点,因此把握要点要以每一则材料为单位进行,对并列枚举要标记数字区分。第四,读完全部给定材料,根据眉批或在草稿纸上列举的要点,把握给定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逻辑关系对看清整个材料的脉络以及题目作答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考试大纲做出的明确要求。考生按照以上四个步骤阅读给定材料,可以保证要点抓取不会出现遗漏。

问题二:归纳概括不到位,错把描述当概括

归纳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情背后的道理,这背后的道理可能是操作层面的,可能是制度层面的,可能是意识层面的,可能是政府角度的,可能是企业角度的,可能是个人角度的,只有归结到“道理”的层面才算归纳概括到位。很多考生只是在描述,比如:为什么污染?很多考生的回答是企业排污。这样的回答没有归结到企业的利益驱动的意识层面上来,只是在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必然是不得分的。

突破技巧:归纳概括能力是考察考生的提炼能力,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那么考生在作答申论时,必须区分出什么是描述,什么是概括。概括是一种归纳思维,是通过现象看本质。考生在加工整理过程中,脑子里要绷住一根弦:不能单纯把给定材料中的事例进行描述和解释,要看到背后所蕴含的操作、制度、意识层面的道理。如果仅仅描述原因、影响、对策,这还远远达不到归纳概括的高度。但有的材料意在说理,可能已经把操作、制度、意识层面的道理讲明白了,只有这样的情况下,考生才能直接专用原文中的字句。

问题三:答题思路不规范,分析问题模棱两可,尤其以二、三小题最为明显

很多考生一意孤行,看到哪里写哪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作答思路很混乱,答卷上总是“一团”文字,没有条分缕析地说清楚。其实考生心里对问题的答案是很明白的,只是表达不通顺。这主要是考生答题缺乏思路所致,没有一个正常的逻辑顺序贯穿于整个答案当中。作答混乱的后果是阅卷人没有耐心评判考生的最后结果,虽然要点都有,虽然归纳概括准确,但分数依然不高。只有思路清晰,考生才能把问题说清楚,阅卷人才能把答案看明白。

突破技巧:正确的思路无非是围绕把问题说清楚展开的。只要是分析问题,那首先肯定是说出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以及影响,最后谈相关的对策举措,这样才是完整的。因此,分析问题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在提对策的问题中,不管是写宣传纲要还是内容要点,不能瞎拼乱凑,首先分析一下对策所要针对的大环境,也就是对策提出的背景,然后分析一下对策的目的,再接着列举一下当前的一些问题,最后列举出相关对策,这就好像打靶的过程,只有先树立起靶子,把枪端正好方向,才能准确的命中目标。所以对策类问题的回答思路是“背景、目的、问题、对策”。

问题四:提出的对策质量不高,处理不好对策的细节

到现在,很多考生提出对策的能力依然很差,有以下几个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

一、没有从政府立场出发。针对治理污染问题,有考生提出意见:企业自觉安装治污设施。这样的作答没有从政府的立场出发,标准的表述应当是:政府引导企业安装治污设施,监管好企业的排污情况。

二、对策没有针对性。对策应当是围绕问题展开的,不能信口开河,偷梁换柱。有的考生在考前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背景,这反而引起考生作答时脱离材料,对策很漂亮,但没有和给定材料相结合的地方。

三、对策不具备可行性。考生提出的对策或支持的对策要符合我国的国情、法律、人伦的基本要求,不要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对策。比如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有的考生回答:建议合理分配全球的粮食,这样的对策就缺乏可行性。有可行性的对策可以是:政策扶持,科技支持,生产安全,节约用粮。

四、对策不具备可操作性。这是考生当前最普遍的问题,大部分考生能大概列举出几条对策,但是对策的内容却很抽象,不够具体,这样的作答不深刻,不具有可操作性。

突破技巧:针对此种情况,中公教育专家提出四大突破技巧:

一、政府立场的处理。如果要点指向了企业、民间组织、个人等主体,考生也要从政府立场出发,利用政府的引导、鼓励、支持、监管等手段提出对策。

二、针对性的处理。对策一定是针对问题展开的,而问题一定是给定材料中所阐述的,因此保证对策的针对性就必须首先保证对策立足于给定材料,这样的对策针对性才强。

三、可行性的处理。对策的可行性需要保证对策具备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四个方面的条件,不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对策如同空中楼阁。

四、可操作性的处理。可操作性强的对策要做到具体,非常具有实践性。这牵扯到考生的积累。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临考前看一看刚颁布的《十二五规划》,每一个大的对策后面都有详细的具体措施内容,考生可以作为补充资料进行梳理记忆。相信考生处理好以上四个细节,对策的质量能有明显的提高。

问题五:议论文写作没有思路,总论点不突出

考生在写作议论文时,总感觉没有语言可写,其实这是没有写作思路的表现。考生在考场上阅读写作都很浮躁,缺乏对给定材料反映问题的清晰认识,写作没有头绪,提笔就写,没有大纲作支撑。结果导致总论点与材料主题脱节,分论点与总论点脱节,具体内容与分论点脱节,整个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支离破碎,表现在写作过程中就是语言匮乏,其本质依然是思路问题。考生拼凑这些零星的点,没有一个整体布局,最终导致思路断断续续,没有连贯性,所以耗时耗力去串联要点,表现于外的只能是语言力不从心。

突破技巧: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保持好心态的稳定。首先,抓住给定材料所揭示的本质问题,针对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对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写作前要确定一个总论点,总论点必须是立足于给定材料。再次,梳理一个大纲,按照规范的思路,起承转合式、总分总式都可以,但没有提纲之前,不要动笔写议论文,否则一旦进入死胡同就会有转不出来的可能性。最后,议论文写作时,注意把总论点清晰表达在标题、开头段、结尾段中,分论点之间要尽量保持对仗工整,结尾句要回扣段首句。这样的议论文在考场上四平八稳,能保证议论文写作不吃亏。

总体而言,在备考冲刺的最后环节,考生一定要解决审题、阅读材料、提炼要点、书写答案的规范性问题。这是考生在最后一周能够做到的,也是提高分数最快的。很多考生申论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写作水平、思维能力、政策理论水平有限所致,反而就是因为这些不规范的做法所致。因此,考生一定要把这些规范性问题解决好。

最后,预祝我们各位考生金榜题名!

申论高分技巧第四讲《归纳概括题“三步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