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22-712535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4 15:40: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计算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等能力的发展,甚至导致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计算得是否正确、迅速和灵活。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的发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掌握算理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

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在计算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讲清算理,就能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还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那么,计算教学定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教学时,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一年级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右手有5只铅笔,左手有4只铅笔,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两手出示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先右手后左手,列式为:5+4=9,先左手后右手,列式为:4+5=9。使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只不过是出示的顺序有所变化,因此,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通过演示,可以直观形象地说明:在加法计算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二、熟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培养计算能力的保证。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只有熟记这个运算顺序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三、重视口算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关键。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在不同年级,根据教材的不同,口算要求也不同。一二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的乘除法,要加强训练,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中高年级,除了熟练记忆表内乘除法以外,还要熟记常用数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25×4=100、25×8=200、125×4=500、125×8=1000等等。

除教材中的口算题目外,教师应该再精心编制一定数量的涉及多种口算方法的练习题,在自习课上让学生反复练习,我们要把口算训练穿插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口算训练经常化、长期化,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快捷性。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口算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的练习。

四、注重简便算法是培养计算能力的捷径。

有些数学计算试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构造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我们施展简便算法的大好机会,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了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受,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大有裨益。

五、有效练习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必要手段。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前者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后者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并不是要学生无休止的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想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一定的坡度。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如“送小动物回家”、“送信”等变式匹配题,都是一二年级同学喜欢的练习形式。四年级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在□45÷34的除法算式中,在□中可以填写哪些数,商是两位数?填写哪些数,商是一位数。通过这种填空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商的位数的确定方法。

总之,多样化的练习不仅丰富了练习的内容与形式,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从教学实践总结出: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计算容易出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学生,要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

1.重视书写。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教师要率先垂范,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2.认真审题。我认为这是计算正确的首要条件,审题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还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简便就简便,做题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3.仔细校对。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学生作完题后,再一次

校对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做到不漏不错。

4.细心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难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计算完一道题后,或采取笔算验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验算;教师对验算要有明确和有力的措施,消除学生计算后再验算感觉厌烦和抵触情绪。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让数学计算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新教材常常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中,生活需要数学,也离不开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使用的方法有:

1、组织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告诉我们,将计算教学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计算教学才能体现其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计算教学的练习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和竞赛,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开展数学小竞赛,比赛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合作题等,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一题扣5分,最后胜利的队伍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学生对这样的比赛很感兴趣,很多学生在上完数学课以后,来跟我要求希望下次再比赛。

2、创设不同生活情景,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计算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困难,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把计算生活化,常常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联系玩游戏、制造故事情节、媒体辅助等方式,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掌握知识。例如:在巩固“10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出示小狗爬上10层台阶回家的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狗回到家前要做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出故事情境。动画显示小狗爬上2层台阶,先请学生列出算式:可能是10-2=8,也可能是10-8=2。让小狗继续往上爬,根据小狗爬的结果,列出算式。学生在全情投入帮助小狗回家的过程中得到了练习,巩固计算,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学习情境中了,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高了。

3、借助生活经验,探索计算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计算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借助生活经验去探索计算的策略,往往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算理常常是我们感到头痛的事情,我们不妨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例如教学加减混合计算“67-25+28”时,学生就可以结合平时乘公交车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思考:原来车上有67人,到站时后门有25人下车,前门有28人上车,这时我们可以先从67人中去掉下车的25人,再加上上车的28人,当然也可以把67人先加上上车的28人,再去掉下车的25人。有的学生或许还会这样思考:一辆车上共有67个座位,正好坐满。到站后,有25人下车,28人上车,这样上车的28人中的25人正好能坐到座位,还有3人只能站着。坐着的和站着的人一共有67+3=70(人),在计算中也可以这样表示67+(28-3)=70。像这样,抽象的计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撑,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也经过一翻梳理和提炼,上升为不同的计算策略,真正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口算、笔算和简算能力。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学生对口算、笔算和简算教学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他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专心致志,同时也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从而使其口算、笔算和简算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我校对四、五年级948名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学年的跟踪调查测试得出“学习动机越强烈的同学,其口算、笔算和简算的学习成绩就越好”。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口算、笔算和简算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口算、笔算和简算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质量。

1、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口算能力

单一的口算训练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这样就不可能保证口算的质量。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动的这一特点,我们把部分练习创设成了游戏,比如:在“小小邮递员”这个小游戏中,把口算题做成一个个“信件”,在黑板上贴出若干个“信箱”,每个“信箱”写上口算题可能得出的结果,然后把“信”发给学生,让学生担任“小小邮递员”,来完成这项投递任务。这时同学们个个都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致,跃跃欲试。这个游戏不但有趣、参与性强,而且还可以立即反馈结

果,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口算也跟学习数学实践课一样有趣。此外,我们还设计了“打数学扑克”、“写得数比赛”“夺红旗”、“开火车”等口算比赛,并适当评奖,激发学习动机形成。

2、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笔算能力

笔算教学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枯燥乏味,特别是练习课。如果老师仅以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只会让学生感到笔算更加枯燥以至产生厌恶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练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可通过笔算找朋友、抢答等游戏活动以及改错、判断、选择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3、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简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或乘法交换律时,我问学生:“这个学期课室里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化”,学生:“老师没有变, 我变了。”我让同桌学生互相握握手说:“天变地变,我们的友谊永不变”。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边说边握着手。我还让学生调换一下位置再次握握手问:“现在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说:“我们的位置变了,人没有变(友谊不变)”我再次说:“其实我们的数学也有这种情况,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时课堂气氛异常高涨,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说:昨天老师到市场上买苹果,苹果是每千克8.6元,我买了1.1千克,店主很快就算出了总价,同学们你们知道店主是怎样算出来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以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的实用,那么学生就愿学、乐学,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

三、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优化小学生计算速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运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通过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有如下做法:

1、灵活运用运算定律,避免盲目简算

许多学生都头疼这样的题“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的确,这种题有难度,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有些学生受到数字干扰,一看到要求就盲目地进行简算,结果出现很多错误。

学生对运算顺序认识不清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题中的特殊数字会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对简算的理解要透,要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漏了哪处可以简算的地方,也不能盲目地进行了简算。教学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做这样的题,而是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列举了各种不同的思路,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简算对象“25和4”、“125和8”、“5与2、4、6、8等偶数”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包括小数、分数和整数),同时使学生对简便算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甚至有些学生有了对简便运算的直觉。然后,再重温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对运算顺序进一步加深认识,使学生基本上能做到不假思索就能按正常顺序完成。此时,学生已经有了简便算法的基础,对产生了简便算法直觉,同时又牢固地掌握了正常情况下的混合运算,就已经不再认为这种题很难了,就可以避免盲目简算了。

2、学会科学思维方法,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然后再算括号外面的。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算的含义。

3、利用迁移规律,优化小学生计算速度

新旧知识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思维过程,需要以适当的知识点作支撑,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可以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渗透了学法指导,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例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题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应用运算定律计算的简便运算题,然后让学生试做几个题目,学 生已有了简算的基础,就不再认为这种题很难,反而认为这种题更容易算了,不用通分,只是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改变一下原来正常的运算顺序。学生从整数四则计算到分数四则计算这一发展变化,激励、点拨学生完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转化,概括归纳出计算的方法,学生在充分感知中明确算理,在探索中逐步掌握算法,培养了学生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简便运算是一种高级的混合运算,是混合运算的技巧。速度是衡量计算能力高低的一条标准,如果计算只停留在“会”的阶段上,那是不够的。不仅要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更重要的是,使学到的定义、定律、法则、性质、规律等达到融汇贯通的境界,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开拓学生思路的一种题型。只要我们能灵活地运用好运算定律,就能优化我们的计算速度。

四、加强学生速算训练,提高学生各种计算能力。

现行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我们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基础性训练、强化记忆性训练、加强运算定律的训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个五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了也做了些探讨。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际上造成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我校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同时,并以提高计算能力为突破口,进行了口算能力比赛、计算能力比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我们还这样做:帮助学生走出计算时的误区、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等。

2、加强基础性训练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打好口算基础,提高口算能力。做法有:熟记乘法口诀表、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计算的兴趣,我不断变练习的形式,如:看卡片、开火车、抢答、自算、互算、小组对抗赛、小组拉力赛等等,并定期在班里举行“神算子”比赛,选出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全级的计算比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做好铺垫。

3、强化记忆性训练

在高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熟记以下这些常用的数据,那么就能更好地转化为计算技能,从而达到“正确、快速、合理、灵活”的要求,加速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a、积为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

b、1—15的平方数和1—5的立方数;

c、1π—10π的计算结果;

d、分母是2、4、5、8、10的最简分数及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4、加强运算定律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正确、快速、合理、灵活”的要求,必须要熟练“五大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学生难以熟练掌握,往往忽略了使计算复杂化,因此必须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不断加强练习,提高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能力。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第三篇:加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的素质教育,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思考,不断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和解决的方法。

【关键字】:数学计算能力运算法则口算 计算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知道数学里的计算始终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的问题,多数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普遍比较低,不论是在作业中还是试卷上都能反映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认真总结和分析之后,我认为原因有两个。

第一,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比如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抄错符号或数据,如将“+”看成“÷”,将“0.61”写成“0.67”。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还有的学生口算不熟练,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高年级有些学生甚至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乘积出错或试商出错。

第二,算理模糊,掌握不熟,随心所欲。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还比如商不变的性质计算小数除法时,除数扩大100倍而被除数扩大了10倍,导致计算错误。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整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和算理是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认真看、二仔细想、三细心算、四耐心查。认真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仔细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细心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不能潦草,不涂改,格式一定要规范,保持作业整齐美观。耐心查就是认真检查。计算完,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

三、善于采取简便算法。有些数学计算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构造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我们施展简便算法的大好机会,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了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受,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因为口算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教师要经常编制一定数量的涉及多种口算方法的练习题,在自习课上让学生反复练习,我们要把口算训练穿插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口算训练经常化、长期化,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快捷性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注重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部分做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武功县普集街学区永丰小学成远飞电话:***

第四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家长在孩子的全面培养中,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偏向于孩子的计算逻辑培养。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比如教学“认位置”,即“聪聪”的左边有几人?右边有几人?一排共有几人?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队伍中,化身“聪聪”,和学生一起像玩游戏一样,不但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培养学生在计算中的细心

细心的反面是粗心,粗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遍观成人中的粗心者,多是从小养成的,可见,小时候的培养至关重要。“细心是一种习惯,与性格有关系,但不是天生的,一切习惯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怎样克服孩子粗心的弱点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应避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在一旁看电视,甚至是打牌搓麻将。儿童的注意力是极易受到干扰的,要养成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

2、叮嘱孩子认真检查作业。

3、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

5、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6、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小孩子不可能自己养成,在于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首先,大人要做出细心的榜样,以成人的细心来感染孩子,整个环境是细心的,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细心起来。

三、培养学生心算运算能力及数字记忆能力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1、口算教学必须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应具有长期性。

2、理清算理。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3、利用一些技术来训练孩子的心算与口算能力。如采用数字卡片和幻灯拉片。也可以用一些抢答、急答、对数、数字接龙等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性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只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只有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第五篇: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范文模版)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等都需要计算活动的参与,因此计算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内容的学习,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中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加上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近几年来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出现了下降趋势。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教学中,我有几点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是相对枯燥乏味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调动他们的计算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走进并喜欢上计算。而新的一轮课改也避免了原来教材中计算内容教学的呈现方式的单一性,更加注重了生活性,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和用好教材,使教材中的素材真正地发挥其显性和隐性的功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开始并进行计算内容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在教学中,计算练习可设计成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二、注重计算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1.注重算法、算理的整合。传统的计算课教学注重了计算法则的传授,学生通过熟记法则,然后机械进行计算,强化形成技能。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不理解计算中的算理,形成的技能与数学应用脱节。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确实理解算理,自主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2.鼓励算法“多样化”,而不失“优化”。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

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

三、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提高计算能力。

1.注重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能力也一定较好。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培养口算能力,教师一般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训练:可在课堂中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班长或教师组织进行。

2.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教材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一能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二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三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四能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3.注重简算意识的培养,提高计算的灵活性。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加强记忆性训练,可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3)熟记1-25的平方数;(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让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

2.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4.让学生养成估算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5.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形成;依赖于教师的激励、训练与培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