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大学生就业协议违约现象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22-833118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1 18:52: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协议违约现象

大学生就业协议违约现象

【企业简介】:人本集团创立于1991年,是中国最大轴承生产企业之一,同时涉足商业连锁超市、机电贸易等产业,现有员工17000余人,下属公司及独立核算单位140多家,资产总额达61.2亿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90.2亿元,创利税5.2亿元。人本集团先后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企业”、“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全国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人本”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人本轴承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C&U”品牌被国家商务部 评定为“中国轴承行业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人本集团主要分三大产业分别是:轴承制造、机电物流和商业超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轴承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人本集团将秉承“诚信是基石,双赢是动力,团结、合作是一条最好的路”的发展观,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赢发展,实现“打造国内轴承行业第一品牌、跻身世界同行前十强之列”的奋斗目标,为推动我国轴承工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案例内容】:

大学生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就业协议书是作为学校列入派遣计划的重要依据,由学校发给毕业生签字,用人单位盖章,毕业生本人保存一份作为办理报到、接转行政和户口关系的依据。

为何会“先签再毁”,很多同学意见不一。由于就业压力大,很多同学即使对已经找到的工作不是很满意,为了“保底”也会先签约,害怕错过这次机会,以后连工作都找不到。况且违约金也不是很高,在就业难的情况下,先“上保险”再找好工作成了自然而然的想法。对于不遵守协约现象的出现,每个公司有都对违约现象处理的方法我公司也不例外。当大学生电话打来说“我不来你们公司了”、“我要解约,要办什么手续”或是“我因为„原因,我爸爸妈妈让我在家乡工作”等等来解约时,我们首先问的是,对方是专科还是本科,对于专科的我们同意其解约并不需要付违约金。但是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为了可以留住人,我公司实施违约付2000元的违约金。当然,本科生解约无需付违约金的情况也有以下几种:

1、考研;

2、考公务员;

3、当兵(以上现象需要出示相关单位的证明)。当解约的同学没有符合以上情况的,就需要给我公司汇2000元违约金之后才会把大学生就业协议和解约函一同快递送还给对方。不过,也有不与我公司解约并且不来培训中心报到的同学,对于此类同学,我们不与其解约且扣押就业协议在我公司。

我们认为对于大学生,既然签署了就业协议更要慎重承诺,一旦承诺就要严格信守。虽

然我们制定的制度对于家里贫困的同学比较不合理,但是,违约的学生,不仅耗费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且打乱了企业的招聘计划,还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损失。再说,一个公司如果连最基本的制度都没有,又如何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呢。

【案例启示】:

从大学生毁约现象中可以知道:一些大学生,尤其是优秀的大学生,很多单位都会向他们敞开大门,早早的把就业合同签了。但后来,随着更多实力雄厚的单位加入人才招收的行列,这部分学生开始动摇、“后悔”,往往会和原签订单位违约。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则把多处签约作为一种就业的策略:即使找不到更好的单位,原来签约的单位还能“保底”。所以,这部分学生早早做好了违约的心理准备。作为企业新人,要达到择业层面,绝非毕业后两三年内可实现。大学毕业生必须有一定经验的积淀,在此基础上进行择业,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大学生大多渴望理想的工作,普通的薪水和工作环境会使部分人表现出怨天尤人的情绪。毁约实际上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不仅使个人诚信度打了折扣,也降低了用人单位对他们的信任度。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妨多增加一些实习和兼职的经历,这样在找工作时才不会迷茫。

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大学生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建议或许值得考虑:

毕业生在就业之前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毕业生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下应形成的人生及职业规划,对自己将要选择的职业有一定的认识,加强理性认识,从而减少签协议的盲目性。

毕业生在签《就业协议》之前,应多方面考虑自己的所有相关因素,如父母的想法及其他有利害关系人的想法,并进一步与相关人沟通,尽量避免以后违约造成麻烦和损失。不要虚假陈述:诚信是一项收益最稳定长期投资,而欺骗终有一天被拆穿,大学生在投递简历、面试等过程中不能过度夸大甚至欺骗。

不要希望一劳永逸:一些毕业生在接到用人单位的用人通知后,往往会认为万事大吉,可以放松自己了,但是故步自封的人很容易被淘汰。应届毕业生一方面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工作。

第二篇:就业协议违约申请书

就业协议违约申请书

XXXX大学、XXXX有限公司:

本人XXX,系XXXX大学XX学院XXXX专业2017届应届毕业生,本人于2016年11月份与XXXX大学以及贵公司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现因个人及家庭原因,向学校及贵公司提出违约申请,请求学校及贵公司废除与我签订的就业协议,如涉及到相关违约责任问题,均按国家相关法规、贵公司招收应届生办法以及XXXX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规定执行。

特此申请,恳请批准。

申请人:

****年**月**日

第三篇:2018就业协议违约支付违约金

就业协议书补充条款

甲方(公司): 乙方(学生):

甲乙双方通过“双向选择”已签订就业协议书,为保证双方忠实履行就业协议书各项约定,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相关规定,双方补充约定如下:

一、甲方保留乙方的录用名额,直到乙方毕业并提交毕业证书;毕业后如乙方未能提交毕业证书,则甲方不再保留乙方的录用名额,相关责任由乙方承担。

二、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再与其他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

三、如乙方毕业前到甲方实习或见习,双方不是劳动关系,但甲方仍应当按照双方约定给予乙方实习或见习补贴。

四、签订就业协议书后,双方均不得毁约,否则须一次性向对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1000元。

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甲乙双方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可解除,在向对方出示相关证明材料后,双方均无需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1、乙方在毕业离校前升学、入伍、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或参加国家及地方志愿服务项目;

2、乙方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或者被劳动教养;

3、甲方被撤销或依法宣告破产;

4、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它情况。

本补充条款,甲方盖章、乙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现象

大学生就业现象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逐步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的社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知识技能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崭露头角。大学生是国家大力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力量,然而大学生就业仍然是我国所要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大学生就业是人力资源分配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牵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同时也关联着人们的幸福指数。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 7月1日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说:“大学生就业现状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在社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8年增加52万,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压力与机遇共存,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和重要标志之一。与此相应,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和就业格局上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即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去求职和就业。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消除自己的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3.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合理

首先:大学生喜欢“孔雀东南飞”,独独钟情于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所谓“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地方一套房”,这种现象加剧了区域性人才供需矛盾,导致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相对过剩;而广大中西部却人才缺乏。

其次:大学生对国企、机关单位、外企的青睐形成新的“独木桥”现象。应届往届大学生都对这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三者所占比例接近70%,大学生就业选择上“扎堆”现象突出。大学生创业遭遇冷落,是极少数大学生选择。

再次:毕业生和企业认为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中,对“品德素质”认知差异最大。“.品德”被大学生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而对企业来说对“品德”的重视仅次于“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德才兼备”是企业用人的恒久标准。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自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企业选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德才兼备;而毕业生更倾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

二.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影响

1.负面影响

首先是大学生本人,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可以养活自己,原本以为找个好工作赚钱可以孝敬父母;没想到考上大学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运任天摆布),没想到毕业后还没上岗就已下岗,没想到本应自力更生却还要父母牵肠挂肚,这些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

其次是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本来大学期间就花了很多钱,大学毕业后还得为孩子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家长真想把这些压力都揽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没有办法,有些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有点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钱不挣也行。

再次是社会压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业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

2.正面影响

首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政府、高校、企业也都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着自己的思考。

其次: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虽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政府还应该在教育改革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再次: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做着虚假的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有些学校的计算机院系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应该说这些学校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

最后: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而一些培训公司也应运而生,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训练后的大学生相对会更快地胜任工作。有些民营教育机构更是集合这两种方式,直接模拟企业的技能环境,请企业的人来授课。这些企业和相关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及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劣势凸显出来,这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无疑是一件好事。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首先是大学生自己

1、树立自信,保持冷静,不要被就业难吓倒,积极充电,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

2、抛去自己身上天子骄子的光环,自己仅仅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前面是一条不平的工作之路,”学为了用”,大学毕业仅仅是职业生涯开始,学习无止境,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拥有的无数的知识,仅等着用就行,社会和市场在不断变化,知识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要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3、重视品德素质,不要一天到晚想着耍小聪明,也许会给你带来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耍小聪明的才是真正的“愚人”!再说招聘方眼睛都很辣,你的小伎俩逃不过他们眼睛的!

4、多参与用人单位就业讲座或者其它就业讲座建立双方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被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

其次是国家和社会方面,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再次是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各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总之,大学生就业是关乎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对于社会的进步有重要作用。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规避就业违约风险?

最近有两则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一条是200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中有一个变化,对于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后的违约金首次作了限定,即不得高于毕业生第一年的月收入;另一条是武汉大学近日规定,因自身原因恶意违约达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毕业生,其违约状况将被记入就业协议中供用人单位参考。由此引发了众多议论--

1、两条规定用意不同

上海的做法是为了防止用人单位在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过程中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过高,从更好地保护学生利益出发,明令降低了违约的直接经济成本;而武汉大学则是为了杜绝学生的“恶意”违约,干脆把学生违约作为违背“诚信”原则公诸于用人单位,此举若是真的实施,则无异于砸了学生的饭碗,因此笔者认为武汉大学的这一举动可以归入“恐吓”管理一类。

2、学生违约三大原因

我们不妨来探究应届大学生违约行为产生的根源:

一是“骑驴找马”所造成的违约,即不少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先签下一家单位,然后慢慢地寻找更好的单位,伺机更换。根据这些年笔者在本市各高校进行就业指导时得到的反馈来看,大部分的毕业生持有这种想法,违约发生最多的当属此类情况;

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违约,即双方由于彼此了解不多或一方夸大了某些信息,导致另一方作出错误判断而签订了就业协议,事后反悔造成的违约,这时学生并没有落实好新的“下家”,而是不愿意履约了;

三是临时情况有变化,如考上研究生、出国签证被批准等等。

3、恶意之名实难承担

笔者认为,后二种都不能被列入“恶意”之类。如果一定要认定“恶意”的话,只能算第一种情形。而上海教委的规定其实是对第一种“恶意”违约实施了保护措施,而这恰恰正是武汉大学“严打”的对象。藉此我们有理由进行质疑:在同样的经济背景和教育制度之下,不同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大相径庭的决定?这又说明了什么?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情形都不能视之为“恶意”,学生及其家庭在支付了高昂的教育成本之后,好不容易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其应该有的价值,何错之有?何来“恶意”?无论是上海的举措还是武汉大学的决定笔者都不苟同。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协议本身就只是一种意向书,还没有构成劳动法律关系,学校方也好,教育管理部门也罢,充其量不过是见证部门或者是协调部门,根本无权干涉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行为和求职者在选择用人单位过程中的“违约”行为。

4、违约风险可以规避

高校毕业生即将进入劳动力市场,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游戏规则”不太了解,笔者建议,作为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当做好下列几件事:

一是指导毕业生尽快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合理规避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择业和选择用人单位;

或是张贴在布告栏内,如人手不够未经核实,则要在公布有关信息的同时善意提醒毕业生“情况未经核实,请详细了解并核实”,从而防止学生盲目签约导致违约;

三是尽可能安排学生同用人单位接触,通过实习、参观、推介会等形式来弥补信息真空。

大学生就业协议违约现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