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写作理论概要[五篇模版]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22-809241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4 00:47: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写作理论概要

写作知识体系

一、写作准备

(一)思想修养

1、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大事

2、树立科学思想,追求现代意识

(二)心理能力

1、观察与感受

2、联想与想象

3、表达与思维

(三)素质准备

1、生活积累

2、学识储备

3、语言学习

二、写作过程

(一)聚材选材

聚材,搜集占有材料,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途径:观察、调查、阅读。

选材的原则:围绕主题,选取典型,新颖生动有特色,真实性。

选材的方法:精于鉴别(辨别真伪讲究质量,区别文体有的放矢),巧于剪裁。

(二)运思炼意

运思基本特性:创新性、求美性、灵活性、贯通性、综合性、个体性。

运思的主要方法:自由运思、命题运思、形象运思、抽象运思、创造运思、想象运思。炼意的原则:必须以丰富的材料为基础,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观点为指导,必须善于发掘事物的本质,必须注意所反映事物的特点,必须体现时代的精神。

炼意的要求:正确、深刻、鲜明、集中、新颖。

炼意的方法:筛选、比较、拓深、归纳。

(三)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的原则:一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二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三要适应不同文体特特点

谋篇布局的要求:一玩着连贯熟委员和二严密紧凑顺理成章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此波澜起伏曲折变化

谋篇布局的基本内容:

一、内部结构

线索的含义就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现成的作用他是主题突出结构严谨形散神聚。现有的分类:单线复线放射线。线索的安排方式:一主题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义务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

脉络脉络的含义,就是作者观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时思维活动过程的路线。脉络的自身特点:朴理性贯通性严谨性。

二、外部结构

外部结构就是文章的外不存在形式。它的主要内容是层次和断路,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

1、层次和段落

层次的安排方式:记叙文体安排层次的方式主要由以下六种: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安排层次,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安排层次,以时空交叉为顺序安排层次,材料性质的分类安排层次,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发展为顺序安排层次,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顺序安排层次。议论文体安排层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

段落的划分要求有三点:集中、完整、匀称。

2、过渡和照应

过度就是文章的层次和作了之间的连接和转换。过度在文章中信承上启下的作用。照应就是文章前后内容的观照呼应。过度的安排有两种情况:内容转换除要安排过渡。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变换时要安排过渡。

过度的方式有三种:用过渡词语表示过渡。用过渡句表示过渡。用过渡段表示过渡。照应的方式有三种:结尾和开头向照应。前伏和后应相照应。正文和标题相照应。

3、开头和结尾

开头的方式:常见的开头方式有两种类型,开篇点题式和形象导入式。

开篇便提示主要有以下四种:开门见山起句发意。奇句夺目先声夺人。落笔入题说明缘由。开头总说提摄全篇。

形象导入式主要有以下五种:描绘环境引出人物。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回忆联想引起下文。突兀而起倒戟而入。借用相关事物引入正题。

常见的开头法:

开门见山法 如:

我的语文老师姓高,30岁左右,张的小鼻子小眼小身材,可以说小巧玲珑,唯一称得上大的是他的嗓门……

接近法

类比法

描写法 如:

已经是深秋季节,了无生气的枝头上命令落落挂着几片黄叶,被冷风抽打得悉悉索索的哽咽。苍白的残阳斜射在街头,没有一丝暖意。忽然 ……

议论法 如:

有些人,便携式像风一样,经历过了,纤细一些尘土,的士劲一过,却象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而有些事,却能久久留在我们的内心。

设疑法 如:

朋友,你喜欢读书吗?书,拉起了事件的距离,坐到了地狱的性格;树,是您唱有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书,半年踏上异乡的征途,人生从此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引用法 如:

你为我贫穷,被围,不满意,瘦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新貌?你想错了……

这就是电影界爱你的一具台词,也是我个人的内心写照……

比喻法

结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自然结尾,系结构形态没有独立的段落表示,行文完了也就自然结束,不再另行结束的话。束前结尾,系结构形态通常用独立的段落来显示,它是对文章前面缩写的各个部分,或得出结论和叙述结局,或表示赞美。推后结尾,其结构形态也有独立的段落来表示,他用抒情议论描写类联想等手法,把文章内容引申到成果更深的方面。

常见的有以下四种:醒明主旨篇末点题。含蓄委婉余味无穷。描写景物渲染气氛。展望未来鼓舞斗志。

谋篇布局的能力训练:锻炼思路、立定格局、编制提纲。

(四)语言锤炼

语言锤炼的要求和方法:

准确性要求:用词要认真推敲斟酌,精心辨析词义(辨析词意的轻重,区别范围的大小,分别具体与概括的不同),仔细区别词的感情色彩,注意掌握词的语体特点(口语书面语),句子的结构要合乎语法(结构要完整、搭配要得当、语序要合理、关系要明确),文章内容要合乎逻辑。

简洁性性要求:要注意思维的训练,要提炼最精粹的词语,要熔炼含蓄的词语,可适当选用文言词语。

生动性要求:多用形象的赐予,多用新鲜的词语,多用群众的口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句式要富于变化(语气句式的变化,长短句式的变化,长短句式的变化,声音要和谐悦耳)。

平易性要求:有真意发真情,去粉饰弃雕琢。

(五)修改成文

文章修改的范围: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思想内容方面:主题不够集中突出,或缺乏积极的教育意义。材料不够典型新颖,或真实性不可靠。引文不当引文不当用例不妥,不能说明观点或表现主题。概念模糊判断不清,推理论证不合逻辑等等。

表现形式方面:结构不严谨不完整或缺乏条理性。层次段落过度照应开头结尾的安排不恰当。叙述描写以论述请说明等手法的运用不和文体和文章内容的具体要求。字词句运用不当,辞不达意。句子不顺,语句不合语法规范。书写格式不合要求,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等。文章修改的内容和方法;完善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检查文面(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等等)。

三、文体写作

1、写人记事

2、写景状物

3、论事说理

4、抒情言志

5、应用说明

四、写作训练

1、目的原则

一般的说写作训练有以下四个目的:加强作者修养,领悟写作原理,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写作习惯(一是写的习惯,二是讲究写作技术的习惯)。

写作训练的原则:

坚持学以致用

(一)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时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二)平时出给学生作文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以及情感思想等等;(三)学生对作文的反应是不是认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误认为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畏选举。

激发写作兴趣

发展思维能力

要在写作训练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中,具体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思维、在阅读中思维、在采访中思维;要启发他们下笔前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

注意因材施教

要做到因材施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循序渐进。中学作文训练的顺序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次要先放后收。开始作文,不要设下许多框框来束缚学生,要任他驰骋思想情感。最后要因人制宜。

促进双重转化

双重转化是写作行为过程的一个重要特性。他指的是,任何一篇作文的完成,都必须现由客观事物到作者的认识〈第一重转化〉,再由作者地认识到语言文字的表现〈第二种转化〉即物→意→文。教师在训练中,必须引导和促进学生实现上述双重转化。要通过训练观察、感受、阅读、选材、立意、结构、表达等,使学生提高实现第一重转化所必需的摄制力——摄取、构制的能力,包括观察、捕捉的能力,感受、体验的能力,想象、概括的能力,提炼、开掘的能力,并提高实现第二种转化所必需的表现力——驾驭文字再现思想感情的能力,包括谋篇布局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执笔行文的能力,修改加工的能力。

能力对应图

观察——观察、捕捉的能力

感受——感受、体验的能力

选材——想象、概括的能力

立意——提炼、开掘的能力

结构——谋篇布局的能力

表达——遣词造句的能力

执笔行文的能力

修改加工的能力

2、体系方法

写作训练的体系:

一、指导——示例——练习训练体系

这种训练体系见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改实验小组便写的作文教材。他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训练的项目组成一个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三个部分:作文指导、示例、练习。

二、作文知识——例文——作文范围——写作指导训练体系

这种训练体系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写的写作教材。他按照记忆能力、说明能力、议论能力的大序列,分别安排各年级的训练重点,每一课都包括四个部分:作文知识;例文;作文范围;作文指导。其特点是着重进行长篇文章的整体训练,而把单项训练放在阅读课的练习中进行。

三、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

他们把写作训练组成为三级六段段。第一级:着重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般观察训练、深入观察训练。第二级:着重培养分析能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析起步训练、分析入门训练。第三级:着重提高表达能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语感训练、章法训练。每一级训练均设计两种方法,第一级训练交替做定向观察与机遇观察练习;第二的训练交替做命题分析与选题分析训练、第三级训练交替做借鉴性表达与创造性表达练习。初一年级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进行第一级训练;初二年级着重培养分析能力,进行第二级训练;初三年级着重提高表达能力,进行第三级训练。

四、语言与思维结合训练体系

它由五个专题组成:第一是语言练习(长短句变化、语感的培养等);第二是形式逻辑的训练(语言清晰性、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的练习);第三是想象与联想、综合与概括的训练、第四是写作技巧的局部练习、第五是阅读与分析练习。

五、分格教学法训练体系

六、作文范围——作文要求——作文提示——参考题目训练体系

七、命题——写作提示引导式训练体系

八、范文——作文以读代写、读写结合训练体系

九、启发性导言——范文分析——写法指导训练体系

十、作品范例——学生作文示例——写作知识——预备活动——正式作文多级训练体系

十一、基本写作能力——特殊写作能力训练体系

写作训练的方法

1、训练口头写作能力的方法:讲提纲,谈写法,报告新闻,叙述故事,谈论感想,说明事物,限时讲话,组织讨论,会议发言,宣讲作文。

2、训练书面写作能力的方法:,写观察笔记,采访手记,阅读笔记,虚构故事,自拟作文题,审题心得,写立意体会,写结构提纲,写提纲成文,写命题作文,写自由作文,写限体作文,写供料作文,修改作文,课外练笔。

五、审题知识

一道作文题可能包含以下信息:一世主题的限定二是须在范围的限制但是看题目里联系实际生发主题的线索。

四不渗提法:的一步:以赐予为单位切割题目

第二步:了解题目中每一个词语带来的限制与相对具有的自由空间。

第三步:抓住关键赐予。

第四步开掘提议推陈出新。

第二篇:故事写作概要

好故事:矛盾冲突集中、人物关系集中、情节进展集中

故事的思维:是形象思维,把发生的事情具体展示给别人看,而不是直接告诉别人你的观点和评价。故事写作方式:叙述,简洁明了语言,把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变化概括地记叙、述说出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和环境的形态和状态具体地描绘、摹写出来。

故事的写作:审题、构思、确立主题、搭建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审题,扣题,然后从情节、人物、环境构思,确定 “一两个主要人物,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发生了某一件事情。”即“整个故事的脊椎”。(三要素要有所侧重:实体性命题,例如“玩具”、“照片”,这样的命题本身就是情节发展的中心,是故事矛盾设置的中心,在构思情节时一定要紧紧地扣住命题,以所给实体为中心来结构故事;场景性的命题,例如“假期”、“教室”等,已经在环境这个要素上对故事做了限制,确定了时间或者空间,构思故事就要结合所给的环境侧重对故事人物的选择和情节设置,即往环境里放故事;抽象的命题,比如“梦想”、“乡愁”等,较难,需要将抽象的题目通过人物、环境、情节来予以具象化,主要是在主题的升华上下工夫;带限制性的命题,给词组,例如“老人、草帽、鱼、爬楼梯”,这样的命题已经限定了“人物、环境、情节”,已经为考生搭好了“故事脊椎”,这就要关注如何结合所给要素继续发展故事,要侧重“确定矛盾、丰富人物”,用戏剧化的故事情节为线索来串联这些词组。)

在确定了“一个主要人物,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发生了某一件事情”之后,接下来要思考的是“找一个主题、确定一个矛盾、建立你的人物”,即在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故事脊椎上继续搭建故事。

编故事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有冲突,情节悬念强烈,叙述要有画面感。

要弄清楚的几个问题:(1.何为故事?【有情感基础】2.何为情节?【人物关系变化】看例子“夜场电影”及其分析。3.什么是扣命题?)

故事四大误区:

一、故事落入俗套:天灾人祸、癌症白血病,然后家人朋友同学无一幸免,好像没人去世就没故事。或父母离异,家境贫寒,好像好故事一定苦大仇深,再不就直接是一些电视剧恶俗情节。

二、因要写真情实感,大谈自己遭遇,说自己如何有艺术热情、艺术理想,如何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跟家里人闹翻,只身来到北京,参加专业考试,恨不得从自己还没出生时讲起,洋洋洒洒、罗罗嗦嗦。这样的讲述是没意思的,既然大家都来考试,谁会没有艺术理想呢?。不用自传体的方式表白,讲故事要求结构人物,结构情节,不要求写自白书。

三、趣味低下。

四、外国故事、鬼故事。

命题形式:

1.命题式:(规定人物、道具、情境、情节、主题或情感式),(或理解为:实体、场景、缺乏形象化的如“梦想”“乡愁”等)(规定人物式:如《修鞋匠》、《隔壁的女人》、《警察和小偷》。规定道具式:如《妈妈的老皮箱》、《一封陌生人的来信》、《一束鲜花》。规定情境式:如《生日宴会》、《飘雪》、《公车上》、《雨夜》。规定情节式:如《回家》、《远走高飞》、《探亲》。规定主题或情感式:如《自尊》、《别亦难》、《善意的谎言》。)2.续写式:(或开头或其他部分:例“初冬的江边,寒风瑟瑟,两个人正向这里走来„„”如:班主任今天没有来,突然停电了。如“小明在家百无聊赖的看着电视,这时忽然门铃响了。小明跑上去打开门。他一下愣住了……”。改编式:给一则材料、短片、电视剧、成语或新闻,根材料写,如: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如:请改写“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3.组词式:(分别抽取时间,地点,人物,动作或其他元素卡片,组合讲或写。例:深夜医务室医生和小偷谈心。给一组相关联或不关联的词来写。例:白云、鲜花、单车、少年。如:邮票、金鱼、台灯或改变、同桌、礼物。形象组合:例如:茶杯一鞋子一金鱼、鲜花一自行车一台灯。)方法:通过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发展将这三样物品自然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将三件物品(或者其中的一两件)当作故事的中心、关键、事件的起承转合来运用。总之缺少这三件道具,故事就不能构成,而且这三件道具是别的物品不能取代的。切忌:简单地用一句两句的造句把三件物品套进去。如,面盆——鞋子一一金鱼、鲜花一一汽车一一小猫:“某人放下面盆穿上鞋子走到金鱼缸旁观看”,“某人抱着一只小猫从商场出来进了汽车,慌慌张张地撞翻了一个卖鲜花的花摊”。有这样的核心构思是一件好事,但要把这样的一两句话打开,成为一个有头有尾有过程的故事。

4.图片式:看漫画、摄影作品、插图等写。故事元素:

1.人物性格——较稳定人生态度,相应习惯化行为方式。个性符合命题要求,处理好人物之间关系,它是故事的载体。(确定一两个主要人物)

2.情节----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情节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具有内在因果关系的事件组成的。情节的基本要素不是事件,也不是故事,而是人物。具体说是人物的行动和人物的健节的基础。首先,人物行动对情节的形成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行动,就没活动,活动是解释和表现行为的主要方法。其次,人物性格的展示过程与情节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但不代表人物可以取代情节。3.结构----情节的布局和规划。

4.主题----贯穿故事始终的深层情感和思想。

5.矛盾冲突----故事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物性格和目的的不同,所造成的难以调和的对立和较量。

6.情境----故事发生、发展的特定情势和具体环境。主要包含:自然和社会环境、人物关系、事件发生发展时的情势。

7.悬念----引起心理期待后,有计划满足或不满足读者。

8.巧合----故事的常用技巧,目的是为了引发矛盾冲突,或加强矛盾冲突的激烈程度。9.对比----故事的常用技巧,利用主要表现对象和次要对象的比较造成反差,以衬托和突出主要表现对象。

10.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使故事达到情节合理、结构严谨。

11.细节----组成情节的每个细微末节。12.构思----创作前对故事各个元素进行总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包括:审命题、选素材、定题材、各元素设计等。

情境三大部分构成: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幻境;对人物发生具体影响的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

例子:昨晚,丁老师家里,中了彩票,自己爱的人

事件:人物人物动作,源于某个具体时间的刺激或诱导。可分两类,一是已经发生过的,不由人物行动导致的。二正在发生,是人物行动的结果。前者促进人物行动,后者是行动的结果,也是情境重要组成部分。

例热开头:丁老师中了彩票。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可能性很多,悬念也强,容易把读者带入自己的情境中,或让人悲痛,或是静止的画面等。先完成凤头,猪肚,豹子尾,而非简单的语言描述。

立意

“讲故事”要完整搭建一个故事,还要求立意新颖。新颖的前提首先是故事的合理性。所谓合理性,一是人物性格、情节在故事前后得保持一致,不能有矛盾。比如故事开始的人物是一个胆怯的人,中间没有任何理由,突然就变勇敢了,这样的人物就站不住脚。人的性格形成之后总是有一定稳定性,性格的变化在故事里需要强烈的外部情节引发,不然故事合理性上就出了问题。多提问题

例:夜场电影

我和小一岁的弟弟去看夜场电影(为什么父母给去,出差了,为什么不干别的,非要看,喜欢看,为什么和弟弟看,关系如何,弟弟是跟屁虫?我走到哪跟到哪?——深究)夜场电影是什么概念?多晚放映才算?故事人物看的时候是什么季节?冬天?夏天?会放什么电影?电影院会有多少人?最关键是,什么人会去看夜场电影?为什么看?因为夜场电影不比日场,有一定特殊性,不是通常意义的看电影,只要有兴趣就去买票看,去看夜场电 影得有个中原因。如没理由,为什么不看日场,要看夜场?如白天工作忙,只能晚上看,为什么不考虑周末的白天看?如某人就爱看夜场电影,为什么他就那么爱看夜场?因为人少?因为便宜?还是因为那个人个性孤僻?假定认可因为孤僻,躲开人群看夜场电影,那问题又出现了,一个个性孤僻的人在夜场电影院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如果考虑这个人是男人,遇见一个同样个性孤僻的女人„„如果遇见的事同样孤僻的男人呢?或者是两个同样孤僻的女人的遇见?再展开思路,除了看电影的人,还有其他电影院工作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否有家,孩子,恋人,他们深夜工作又是什么心理感受?„„不断提问,试图找到命题的不同角度。面对同一个命题,提问问题越多,越充分,找到不同的角度可能性就越大。另一个立意方面的要求就是主题。不一定非要什么真善美,或者站在一个更高角度批判社会问题。讲故事的主题是一个情感主题,即故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更具体说是爱、嫉妒、内疚、还是报复„„必须有一种特定的情感,看似简单,可实际有难度。如“活着的伤疤”考生大讲美国9.11在美民心中留下活着的伤疤,更在全人类心中留下活着的伤疤,对这样的深情感言,不禁要问,美国被炸,跟一个18岁中国高中生有什么关系,怎么就在你心中留下活着的伤疤了?如果是你的亲人朋友在这次丧失,尚且能理解这种伤痛,如没关系,仅仅看报道,怎么就让你受伤了?你心里到底有多少感受?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真切的情感让你感动、悲伤、难过、欢喜?不要唱高调!

故事,要求的事感情,人的情感,是你与爱的人,恨的人,关心的人,在乎的人之间的感情。这种感情,你生活中没有吗?认透视自己的内心,心里最真实,最柔软的那个地方藏着一些什么样的感情?

冲突

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

② 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外部冲突。

②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内部冲突)。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更多的时候则是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不管怎么说,冲突的目的要搞清楚,1为了设定好的情境而动,2为了让人物形象完成升华,3一定要符合逻辑。

最后:让人家看不见的冲突是冲突的高级模式是深化主题,升华人物的重要手段。外在的冲突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

一、冲突:情节的核心要素

冲突包含内外两个层面概念:

外部特征看,冲突是由一系列危机构成,危机制造出事件冲突中的若干紧张点,“紧张点”导致力量的重新分配或人物的某种变化,于是吸引观众眼球,让他们想进一步了解人物命运或事态发展。

内部看,是一种动作形式,是发生动作的因素,它随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力量在身体、智慧、情感上发生对抗而产生。例:

(1)A去商场购物,遇见了朋友B。

普通行为,没危机,没紧张点,不会导致利益重新分配与人物心理变化,也不会导致对抗性动作的发生,这一行为不构成冲突,没“戏”。

(2)A去商场购物,遇见了B,B向A询问其妻子的情况,A回答已分居。

(3)A去商场购物,遇见了B,两人谈及A的妻子;此时其妻子也在商场购物,并且身边伴随着她的情人。

(4)A去商场购物,遇见了B,B听说A与其妻子C已分居,C有情人;B相当吃惊,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因为B一直深爱着C。

后面三例子中“紧张感”在一步步加强,特别(3)(4)两种设计,吸引观众进一步关注事态发展,而(4)情境的设置则使人物在思想、情感上发生很多复杂对抗,无法稳定住自身的情绪而导致内心冲突的深化以及外部矛盾的扩大化。2.识别冲突

从情感、心理、文化等不同内容形式上对冲突进行分类。好的冲突不局限在单一层面,二十综合、错综复杂的存在。

情感:有人则有情感冲突。情感危机时刻袭击芸芸众生。如现代都市感情迷茫中,婚姻与爱情的相对矛盾,婚外情的合理性等成为冲突的核心。

心理:深层次冲突形式。人物内心活动与对抗,能从人物行为、动作、表情体现出来。例子:《孔雀》中哥哥、姐姐、弟弟三人都有一片自己的心理世界,都在内心藏着自己的生存哲学。姐姐不敢寂寞、渴望自己,拒绝沉闷乏味的家庭约束,同样也有着自己天真的爱情幻想。她报名当兵,事实上只是暗恋一个伞兵,她自制降落伞,事实上也只是想把这种幻想继续得更彻底。在想要换掉自己痛恨的工作之后,她居然很随便地向一个自己并不是很熟悉的青年提出结婚。性格的内向、工作的不得意、梦想的破灭、家庭气氛的低迷,让一个女孩子无法在一个正常的人性交流中为青春到来时的苦闷寻找到避风港。正如一个雌孔雀在求爱季节里的尴尬,见不到雄孔雀的开屏,它是无法将自己的情欲坦然释放的。这是姐姐心里最为致命的死结,她的心灵世界中永恒存在着的梦想与现实的对抗,她的存在则代表了尚美个体与贫乏时代的强烈冲突。

冲突(下)

冲突是最能带动故事性的叙事元素,同时也是制造节奏的关键性因素,戏剧效果的达成在于冲突的内在设计,也在于大冲突与小摩擦之间的纠结与缓急。

(1)确立大冲突

必须要设置一个主要冲突,这一矛盾是贯穿剧作始终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冲突”。大冲突是核心,是故事的支撑,正是它决定人物命运沉浮的大事件构成了故事的大脉络。例如《李尔王》盲目的信任导致毁灭。《麦克白》膨胀的野心导致毁灭,《哈姆莱特》人性的弱点导致毁灭,《安娜》对于爱情的追求也导致了她的毁灭。写作前拟定好大冲突,才能把握好工作的方向与落点。情节剧总是从戏剧性较强的事件或背景中寻找冲突,节奏发展迅速,跳跃性强。此“大冲突”必然是一件能够引发所有人关注的大事件。如《绝对控制》写黑道与白道间的较量,并纠结在薛冰与精神教父之间智慧与意志的较量。写实剧注重从生活中提取情绪点,节奏 相对缓慢,情绪也没有那么激烈,但不能削弱其中蕴含的冲突力度。如《一地鸡毛》小林身上所体现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无声的冲突发生在人的内心深处,使得人的精神世界在经受外界强烈对抗冲突之时产生一种玉石俱焚额疼痛。“大冲突”是一个纲。作为一条贯穿的线索存在,引领着剧情发展而方向,将事件、危机、悬念等叙事元素都规范在它的情节意义范畴。它的实现需要依靠情节发展过程中的若干小矛盾去强化和表现。即是“小摩擦”。大冲突是主心骨,小摩擦是血肉。大冲突带有一些精神与抽象的色彩,小摩擦则是实实在在、直观具体的。

悬念

(一)什么是悬念?

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冲突,引起观众的关注,这就是悬念。

(二)设计悬念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只简要地在影片开头部分提出激烈或生动的矛盾冲突,以引起观众急于想知道前因或后果的意念。这种悬念比较常见,如著名影片《卡萨布兰卡》,一开始就让观众替主人公担心起来:在德国法西斯严密控制,并已经严阵以待的危险境地里,反法西斯战士拉斯罗能够逃脱魔掌么?

第二种,特意让观众知道某凶险事件的全部真相,而影片中的主人公却还不了解,进入“套”中。这类悬念,在诸多侦探片、警匪片中,更为多见。

下面以这类情节为基本结构,谈一下故事开头、主体与结尾中悬念的设计使用:

(1)故事开头——悬念的制造。要经常简洁并迅捷地产生悬念:

“怎么办”型,提出特定的生活冲突或问题,让人急于知道剧中人物如何处理或解答,以产生悬念。如美国电影《致命诱惑》一开始描述一个有着温馨家庭的男子与一个单身女人的邂逅变发生了性关系,男人以为“一时冲动、不过如此”,却不料女人定要破坏他的家庭与之结合而死缠不放!

“为什么”型。开端呈现一个令人不解的事件或一个意外的结局,以此吸引考官。如日本《人证》,一个黑人青年表情异样地进入电梯,当开电梯的小姐与之说话时,突然发现他已经死了——腹部插着一把刀!于是,下面的情节逐次展开,迫使观众不能不看下去„„

(2)故事的主体——悬念的保持,更生悬念。

保持悬念的方法:

一、增减人物、调换场景、编织情节,不断展开原来矛盾冲突的深广度与复杂性,使观众不自觉深入矛盾的层层面面,今儿增加原悬念的强度。

二、不断增加新的矛盾冲突,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吸引观众。避免两种弊端,进展过于缓慢,滞重。另一种,节奏过快或一味紧张。

(3)故事结尾——悬念的释放 一、一次性终结型释放,往往前面设置各种疑团,并使其错综复杂纠缠一起,直到最后再讲悬念释放而真相大白。

例:日本作家西村京太郎《敦厚的诈骗犯》一个理发匠某天开车撞伤热、逃走后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惟恐被别人知道。这时,店里出现了一个来理发的老人。理发之后,非但不给一分钱,还暗示理发匠:他是“那件事”的目击者,要敲诈他。理发匠只好忍痛把钱给他。不久,老家伙又来了,又是一笔比上次还多的敲诈。次日,此人又来,暗示要边在理发的椅子上闭目养神,边让理发匠给他理发、刮脸。尽管昨天刚刚理过、他的语言刺激手持剃头刀的理发匠——他似乎有意挑逗对方杀死自己。这是个什么势机?为诈钱财么?却不该这么冒险!真是为了让人杀死自己不成?——简直不可思议,敲诈的次数越来越多、索要数额也越大,大到理发匠终于无法忍受决定杀掉老混蛋。不料此时报上登出一条消息,那个心怀叵测的恶毒的诈骗犯竟冒生命危险救了一个小孩,自己却受了重伤。他到底是什么人?好人还是恶棍?——理完不久后,这个老东西又出现在店堂中,又来敲诈了!直到理发匠终于忍无可忍,杀死了这个老人后,才亮出真相:无生活出路的老演员登记了生命保险,要维持妻儿的生存!——原来如此。

二、悬念展开过程中,又包含小悬念的产生与释放(或采用层放曾生、波澜不惊),抓观众兴趣。连环扣的形式,短小故事不宜。

1.营造悬念: 有无悬念例子:“选举”

“有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女孩,每年都能评为班级优秀干部,而且每次学校里的活动她都积极参与。父母和老师都非常宠爱她。”

“一个女孩在学校,一直是优秀干部,可其中有一年她没被选上!”为什么?故事开头悬念就有了。

2.抖包袱:开头设置悬念,结尾处交代。开头悬念越强,都出原因就要越慎重,避免期待落空,造成故弄玄虚的作用。要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包袱,即整个包袱在人物性格、故事逻辑上来说是合理的,从现实生活的逻辑角度来说也是合理的,但又不是轻而易见的包袱。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

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

叙事蒙太奇几种具体技巧:

平行蒙太奇

常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

交叉蒙太奇(交替蒙太奇)

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成追逐和惊险的场面。

重复蒙太奇

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划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如一些宣传共产党的影片里,那面象征革命的红旗的重复出现,使影片结构更为完整。

连续蒙太奇

这种叙事自然流畅,朴实平顺,但由于缺乏时空与场面的变换,无法直接展示同时发生的情节,难于突出各条情节线之间的对列关系,不利于概括,易有拖沓冗长,平铺直叙之感。因此,在一部影片中绝少单独使用,多与平行、交叉蒙太奇手交混使用,相辅相成

第三篇:新闻短评理论概要

新闻短评:

一、概念

一种简短而灵便的评论形式,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不署名短评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是编辑部评论中比较短小、灵便的一种体裁。短评在运用时有两种形式:一为针对某一事物或问题发表的独立成篇的简短评论;一为配合新闻报道就实务虚、就事论理的短小评论。其中,配发式短评的运用更为经常和普遍。)

二、特点

短评的特点:短小精悍,新鲜独到,生动灵活,重在分析。短评各主要特点的内涵

1、短小精悍

短评应该短小精悍,这首先体现在篇幅的短小上,一般来说,短评的字数多在500字左右。短评的短小精悍还体现在评析内容的具体、立论角度的集中、结构的简约和文字的精练上。短评不是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缩写形式,它抓住新闻报道或所评析事物的某一点进行议论,力求行文精粹,不蔓不枝。

2、新鲜独特

短评的“新”,首先表现在选题更新鲜、及时,抓住最具时效性的新闻报道或新鲜事实做出分析和评价;其次表现在立论角度的新颖和观点的独到上,能够从新的视角观察事物,做出与众不同的分析并得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和结论;此外还表现在引入新的论据,采用新的表述方式,使评论给人以新的信息和新的启迪等等。

3、生动灵活

首先,短评的分析说理应该生动引人,议论风生,运用多种议论手法使文章富有生气;其次,短评的结构方式应灵活多样,依据不同的评析对象变换文章开头、结尾与谋篇布局;再有,短评的语言文字也应生动活泼,使文章在言之有物的同时短而有趣。

报纸短评(本台短评)

其规格介于评论员文章与编者按语之间。经常以配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

要求:

短——短小精悍新——新鲜独到

活——生动活泼深——就实务虚

第四篇:新基础教育理论概要

新基础教育理论概要

一、叶澜教授简介

叶澜,女,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时,还是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的兼职教授、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师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等。

二、新基础教育理论学术观点和体系

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验,其核心理念是:教育应直面人的生命,应影响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健康全面地发展。由其开创和引领的“新基础教育”实验越来越吸引国人的耳目视听,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反响,愈显示生命的内在活力。

“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以下简称“发展性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该课题是在1994-1999年“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延续性课题。在探索性研究结题后,课题组成员于1999年5月紧接着开始了推广性、发展性研究,该课题于2004年5月结题。

(一)新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

作为“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的延续性项目,发展性研究与前者相比较,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发展性的区别。在探索性研究中,主要对学校变革中的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两大方面展开了研究,但尚未进入到学校整体变革的层面;主要对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这两大领域进行批判性分析,重建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化。发展性研究将“学校变革”的主题,集中和提升到“学校转型性变革和创建新型学校”上,确立了创建“新基础教育”理论和21世纪新型学校的研究目标,明确了“成人成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相互构成的方式,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开展教育转型性变革研究,达到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的变革与学校整体转型相互实现的目的,以实现世纪初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转型性变革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的相互推进和更新。

(二)新基础教育的主要论点

1、以人为本

“新基础教育”最关心的是人。它改变一个人,改变他头脑中观念,改变他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结果是教师更新了,课堂更新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一种探索精神,要有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

2、服务目标

“新基础教育”并不是为最好的学生准备一项改革方略,而是为所有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实现更好发展、愿意完善自己的教育群体服务的。

3、生态教育

“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4、教育的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

5、课堂的意义

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发起自发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6、三个“转换”

(1)是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换;

(2)改变学校日常的教学生活与班级生活,实现实践层面上的转换;(3)转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实现师生生命在生存意义上的转换。

7、四个“还给”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4)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8、课堂教学七条(1)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2)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状态;(3)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4)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5)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6)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7)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

9、班级建设七条

(1)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建设,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班级管理中岗位设置的广泛性与动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岗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发展的均衡性;(4)班级建设中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和特色;(5)关注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的质量;(6)班级群体中对学生评价的多元性;(7)班级建设中家长的参与性。

“双七条”是实践“新基础教育”的标尺。

10、教师定位

“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是“即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即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即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

11、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力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到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12、教师作用的发挥

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教师尽管教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景时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

13、模式问题

我们要警惕模式问题。要求教师的行为是操作的、按模式去行动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意味着你把他看成手段,看成不能思想的人、不能自己领悟的人、不能自己去反思、去发现自己和改变自己的人。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外在的模式、外在的操作去规范他的行为。这样,你还是把他看成一个行为者,而不把他看作是一个思想和行为统一的人。

14、课堂操作

在课堂实践中到底应该什么做,这个创造空间应该还给教师,不用去做那么细致的规定,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他完全可以从当时的情景、他的感受、他的一些想法去做起。我们不是要给他一个模式,我们是要他有这样的创造的冲动,要他生长出智慧来,要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主动地、自主地创造的人。“新基础教育”的价值在这里,“新基础教育”的艰难也就在这里。

这种把丰富复杂、变化不居的教学过程,简约化为特殊的程序化的单一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教学观最根本的缺陷,它导致课堂教学的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智慧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不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受到压抑和制约,从而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三)新基础教育的“好课五标准”

1、有意义。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2、有效率。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就是有效率的课堂。如果一堂课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3、生成性。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现在的许多公开课容易出现准备过度现象。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我是为学生上课,不是给来听课的人表演。这样的课才是平实的课,才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5、有待完善。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所以,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这就是以上所说的“五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五实”并不是一个完善的评价标准,但是教师在追求“五实”的过程中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心胸也博大起来了,同时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四)教育的生命基础内涵

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的生命基础”这一命题的内涵是:

1、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换句话说,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因而生命构成了教育的基础性价值。

2、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的基础性构成,教育活动就其过程的本质来看是人类精神能量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转换和新的精神能量的生成过程。

3、师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校各种实践,是学校教育成效的基础性保证,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在保证.也是人的生命特征的本真体现。让师生的生存基调变为被动受控,是对生命原生状态的扭曲,是学校在人本身的自然生态上的严重破坏。所以,“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上的返朴归真。

(五)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新基础教育”理论是有关学校转型的教育变革理论。对于学校转型这样一个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使命,5年、10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还远远不足以实现。“新基础教育”研究虽已结题,但仍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化;二是如何深度介入学校研究,集中在几所学校,以创建品牌学校为目标,全方位、全面地推进“新基础教育”实验,使学校整体发生深刻变化。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对一些关系到“生命·实践教育学”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第五篇:应用文写作论文概要

防范企业信用风险 加强信用管理

曾天宇

(11级信用管理1班2011138118)

(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用交易已是一项十分有效的经济形式。企业开展信用交易,必定会成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通达之路。本文主要论述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企业信用管理的模式,防范企业的信用风险。

导论:

研究意义:

关键词:风险;信用;管理;企业

一、企业信用管理概念

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针对信用销售(赊销)的管理。具体讲是指企业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收集和评估客户信息,对信用额度的授予,控制信用风险,债权保障,回收应收帐款等各交易环节的管理活动,是对企业防范信用交易风险的全过程管理,其目的是企业在扩大信用销售的同时,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收回。

二、企业信用管理的意义

1)信用管理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2)有效提升客户的质量,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三、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1)企业设立专职的信用部门或信用专职人员

A.信用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1.制定信用策略,分析客户的资信状况,制定适当的信用政策和收

款政策;定期的跟踪和完善。

2.制定企业的工作程序,制定信用管理的工作流程和相应的管理报

告体系,发挥监督货物和收款动态的作用;

3.与外部信用机构保持合作和沟通,及时掌握信息。如与专业信用

机构、法律机构、其他中介机构进行沟通协作;

4.不可缺少的分析工作,包括客户信用数据的分析,信用等级的综

合评估,信用状况的变化监控,例外情况、危急状态下的应对处

理等问题;

5.协调与各个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包括协调不同部门不同角度的观

点和冲突。

B.与业务部门(包括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定期沟通交流,对工作中反

映的问题加以解决。

1.与销售人员沟通,主要解决客户信息动态变化,催收款项等;

2.与财务人员沟通,主要解决客户财务信息分析,监控应收账款收

款情况等。

2)引用全程信用模式,全面防范风险

A.接触客户——选择客户——联系沟通、实地考察、信用风险评估

B.谈判——确定信用条件——信用形式、信用期限、信用额度

C.签约——履约保障——担保、保险、理赔

D.发货——跟踪管理——电话沟通、信函提示、实地走访

E.收款——早期催收——分析拖欠征兆、保持压力、合适的催收方式 F.收款失败——履约保障——债务分析、确定追讨方式、实施追讨

3)加强企业的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效率,保证合同完成的质量

4)企业信用管理外包服务可以为小规模的企业服务

5)信用保险是企业信用风险发生的保障

6)引进和培养信用管理的专业人才

7)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

结论:

我国的经济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国内企业缺乏信用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而无序放账造成企业间长期大量拖欠债务,因此在国家大力建立和完善信用体制的同时企业自身也应该加紧步伐发展内部信用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致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林钧路.社会信用体系原理[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1).[2] 朱荣恩.企业信用管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5).[3] 邓郁松.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政策建议[EB/OL].国研网,2002-06-24.[4] 王天仁.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J].中国工商报,2012.[5] 李日新.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经验与借鉴[J].企业家天地,2012

(5).[6] 许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

刊,2012(35):129-130.[7] 布赖恩·科倚尔.信用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写作理论概要[五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