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浅谈以表征与意指实践为切入点的文化研究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22-1062599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5 18:52: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以表征与意指实践为切入点的文化研究

浅谈以表征与意指实践为切入点的文化研究

表征理论作为当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实践,其中斯图亚特·霍尔对“表征”的论述堪称代表。“表征”一词是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关键词,文化究其本质乃是借助符号来“表征”意义的人类行为。在霍尔提出“文化即表征和指意实践”后,表征理论为文化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对符号学、表征、语言学等都涉猎不深的人来说,初次阅读斯图亚特·霍尔的《表征》不是一次轻松的旅行,再次阅读时总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虽然至今笔者也不敢说我就读懂了《表征》,但至少我对伯明翰学派的理解又进了一层。“表征”作为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关键词之一,在文化研究以及实践中都极具关注度,以之为中心也形成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其中斯图亚特·霍尔对“表征”的论述堪称代表。

斯图尔特•霍尔编著的《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是本难得的好书,它是一部传播学和社会文化理论的教科书,认为文化是通过表征和意指实践构造出来的,它所使用的符号具有任意性,因而与外部的物质世界不存在符合的关系,它是一个解释的意义的世界。表征过程的所有参与方都卷入了意义的争夺,但这种争夺是通过话语的方式进行的。意义不可能是纯个人的,而是各方协商和表征运作的结果;意义总是有偏向、有优先方面的。本书先概述“表征运作与表征社会”的文化研究理论,甄选了五个专题的个案研究:战后平民主义摄影中的法国和法国性、他种文化展览中的诗学和政治学、“他者”的景观、展示男人味、文类与性别:肥皂剧个案分析等,个案的选取角度侧重虽有不同,但都是用来表达“表征”理论的重要的理论观察,本书的大量插图都是这一理论的精彩分析对象。

一、文化和表征的权利思考

霍尔从福柯的“话语”理论出发,探讨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认为话语建构了意义以及有效的主体位置,而无所不在的弥散的权力是隐藏在意义背后的动力和深层原因。文化也是种种权力关系运作的场所,文化客体生产者不再具有独断的权力,受众可以通过自身的解读来行使其反抗的权力。话语主体是在话语内生产出来的,这一主体不能身处话语之外,因为它必须在话语中被主宰,它必须服从于话语的规则和惯例,服从于其权力的处置。我们之所以看不见主体是因为他们并未被直接表征,但他们的“缺席”被表征出来了。话语自身建构了使它因此而有意义和有效的主体的位置。个人也许在阶级、性别、民族方面各不相同,但他们只有在认同话语所建构的那些位置,使他们自己受制于其规则,并因而成为其权力/知识的主体,才会取得意义。

二、表征通过语言产生意义

表征是在我们头脑中通过语言对各种概念的意义的生产。它就是概念与语言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使我们既能指称“真实”的物、人、事的世界,又确实能想象虚构的物、人、事的世界。霍尔认为 “在文化产生意义过程的核心,存在着两个相关的‘表征系统’。通过在各种事物与我们的概念系统,概念图之间建构一系列相似性,这些符号被安排和组织到代表或表征那些概念的各种语言中。各种‘事物’概念和符号间的关系是语言中意义产生的实质所在。而将这三个要素连接起来的过程就是我们称之为‘表征’的东西。”“表征”通过符号的意指性实践来生产意义,构成了个体对于世界的意义系统,并且使得同文化中的个体以及不同文化的个体之间达成意义的交流,“表征”构建了我们的意义世界。霍尔对构成主义的两种途径——符号学和“话语”进行了借鉴研究,对表征、意义和语言之间关系的阐述借助于对索绪尔语言学、巴尔特符号学理论的批判性吸收,尤其受到了索绪尔语言学、巴尔特符号学关于语言/言语、表层结构深层结构的理论从几个方面的影响。

三、文化循环的模式

霍尔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循环观出发,探讨了文化循环的模式,并将“表征”看作文化循环的主要环节加以论述。文化循环理论提出,“文化”生产就是符号生产。文化已经从原来要根据另外一些因素才可得到实体性解释的东西,现在变成了与社会文化基础或社会“深层”文化符码相关的原文化问题。表征意义事实上产生于几个不同的情景,并通过几个不同的过程或实践进行文化循环,以不同方式把它们结合进每天的日常定规仪式和实践活动中,以这种方式赋予意义。意义有助于建立起使社会生活秩序并得以控制各种规则、标准和惯例。因此,意义也是那些想要控制和规范他人行为和观念的人试图建立和形成的文化循环。

四、文化客体意义在表征过程中的争夺

霍尔认为,符号的意义总是在一个文化语境和另一个文化语境之间变动,意义不仅仅跟文化客体的生产者相联系,文化客体的接受者也参与了文本意义的生产。文化是一个解释和意义的世界,表征过程的所有方均参与了意义的争夺。我们不可能认为文化意义完全存在于文化的客观性之中,或是认为它仅仅存在于文化生产者的孤立意识中,再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接受者是文化意义的被动方,相反,接受者自己参与到文化运作之中,而且这种运作不仅仅是作为“接受者”的表征角色。诸如我们在阅读小说,欣赏电影的过程中,不再单纯的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意义。

表征过程中的意义争夺是激烈的:

一、文化客体的表征外相并不总能自行表现出其意义。因为不同的人会关注其不同的意义方面。人们往往外在的赋予表征现象以意义,而不是内在的理解表征现象的意义。

二、意义被赋予的本身,就是一个接受与再造的过程。

三、知识储备和即时环境对意义的赋予有很大影响。对文化客体的解读不仅仅是被动的“领会”过程,相反,接受者基于各种有关的考虑,对文化客体生产者所赋予文化客体的意义有自己的自定义,这是种变相的争夺。

在批判吸收索绪尔、巴尔特等理论基础上,霍尔提出:文化即表征和指意实践,结合实践性的概括了“表征”的三种具体运作方式——反映论的、意向性的和构成主义的。从表征的概念、构成主义的途径、表征的意识形态论及表征的实践等方面全面阐述,从马克思到新葛兰西主义,拓展了“表征”与“接合理论”的关系。作为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霍尔的研究在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传统的研究文化形式、文化实践和文化机构及其与社会和社会变迁的关系的基础上,还转向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分析。其研究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绝大多数的文化领域,如:大众文化及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大众日常生活,分析和批评的对象涉及影视、广播、广告、畅销书、漫画、流行歌曲,乃至室内装修、休闲方式等。伯明翰学派和霍尔表征理论研究,作为文化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学术理论,将一直散发其独具特色的魅力,吸引文化研究有志者前赴后继的钻研探讨。

第二篇: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

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克山县运输公司 潘 微

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首先,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各有特定的含义和内容,不能混为一谈。具体表现在:

1、目的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培育,倡导共同的价值观念、哲学态度和行为准则,提高全体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企业的忠诚心、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应变能力;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目的在于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使职工在政治上、思想上与整个国家方针、政策,路线保持一致,正确处理好职工自身与企业、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2、主体不同。建设企业文化的主体是现代企业家,这首先表现在企业家精神是塑造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内涵的界定,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企业家个人的性格、哲学、态度及价值观念,其次表现在企业家经营哲学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家的经营哲学

1的不断渗透,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孕育过程,企业文化是以现代企业家经营哲学为核心有企业价值体系;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则是企业党组织、厂长、企业工会和共青团组织,企业党组织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让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为推动企业三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3、方式不同。从生成方式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强调外部“灌输”,企业职工一般处于被动地位;而企业文化,内在地规定了它只能从企业内部孕育产生,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领导者的培植、企业员工的共同创造而成,企业职工处于主动创造地位。正是这种内源性,企业文化具有持久魅力。实践表明,培育企业文化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即确立核心价值观;激发员工对共同的哲学和价值观的献身精神;培养职工的技术和才能,形成技能与文化合金,强化文化的渗透和功能的发挥;吸引、培植和留住适当的人才,以维持和改进既有的文化及实现共识的能力。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没有一定的程序和环节,而是多元化主体从各自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和职责出发,通过两个结合,采用多层次,多样化,有效果的方式,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又有其一定的相同点。一是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两门科学其研究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注重焕发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倡导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强

调自我激励的作用,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旨在用共产主义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二是方向一致。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要为经济基础服务。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企业文化,它必然受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三是环境相似。无论企业文化建设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一个特定企业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生产经营状况、规章制度、产品结构、员工素质、技术水平、领导能力、公共关系、经济效益和分配方式等等因素。

二、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切实增加员工“精神收入”

(一)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在现实上是需要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1、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的诞生同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不断冲击日益显现出其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种种弊端。因此,提倡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起一种适应社会化大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企业文化,是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发展的最根本途径;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振奋斗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员工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功能。

2、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提供了现实基础。企业文化是经济与文化的产物,是企业管理从经济层面向文化层面拓展的结果,它的主体虽属观念形态,但它更贴近生产经营管理,更容易为各层次员工所认同和接受,为改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单向灌输和一个方子包治百病的僵化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形式。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正是在于它的内涵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造出能够团结和凝聚职工的、能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能够克服思想政治工作某些弊端,改变在旧体制下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更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实处。

(二)以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探索出一条合乎形势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以增强其效果为企业发展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运用与对象群体的文化学研究相结合。企业文化的受众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以文化需要的理论来分析这一对象群,并以此为出发点选择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以房地产企业为例,员工

队伍正逐步向知识型发展这是一种趋势,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而知识型员工应该是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他们不再是一般螺丝钉式地被动地适应,而是富有活力的“细胞体”;他们从事的不再是简单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灵感;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对劳动过程很难监控;他们的劳动成果多是团队智慧和努力的结果,这给衡量个人的绩效带来了困难;他们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由于具有某种特殊技能,往往可以对其上级、同事产生影响,不盲目崇尚领导和权威;他们不受传统雇佣关系的束缚,流动意愿强,等等。要做好知识型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照搬或延续过去传统的做法显然不行,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适宜的工作方法。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本管理的文化理念相结合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在企业里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结构和模式。具体说就是:以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为核心,人与物并重,以人为主;软管理与硬管理兼备,以软管理为主的企业管理结构和模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理顺企业内部人与物的关系,优化各管理要素的组合,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企业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从而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富有生机和活力。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遵循这一基本轨迹,坚持以人为本,在如何培养人、关心人,提高人的素质

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上下工夫、做工作。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精神相结合。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要素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它是企业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也是企业和职工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依靠企业精神可以把职工中蕴藏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释放出来,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4、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务实”与“务虚”相结合,在研究理论问题的同时创新文化传播载体和方式。在各种载体中,当前尤其要重视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工具类载体。一切进入互联网的单位的管理者都要高度重视这个全新的载体。

第三篇: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国防教育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企业国防教育,寻求新途径、新方法,是国防教育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国防教育工作,是一条加强和改进国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振奋斗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群众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功能,对发展企业,造福职工有重大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在技术因素之外所独具有的价值体系、行为方式、文化积累、文化传统,包括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行为规范和思想方法等。

它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着相辅相杨的作用,但二者性质有所区别。企业国防教育工作是以企业内部员工为对象,以培养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企业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包含着极丰富的文化内容,不仅对内有粘合作用,对外也具备一种争取公众对企业认同的社会功能。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可以更大的领域里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国防教育工作借助企业文化方式,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深化工作效果。企业文化通过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手段的综合运用,把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防职能、意识的教育内容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为企业和国家多作贡献。

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存在不同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取代。首先是性质不同。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学科。企业文化它是通过培育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本质上是经济管理问题。其次是内涵不同。国防教育工作既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理性概念,又是进行国防意识培养活动的实践性概念。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主要是理性文化概念。再次是内容不同。国防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历史、国防体制、国防法制、国防常识、国防动员及国防经济等等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根据企业内外条件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企业精神、确立企业目标、建设企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等。因此,国防教育工作的任务是立足于全民的思想政治上高度统一,具有较要的共性特征。企业文化是在宏观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主要是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长期铸就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最后是方式不同。国防教育是群众性的思想教育,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对象广泛,教育条件各异。其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领导人的倡导,靠全体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逐步养成,一旦企业职工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就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职工就会自觉自愿地、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它的运行特点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形成,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项不同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

1、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和企业国防教育工作,作为两门科学,其研究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都强调协调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都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把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注重焕发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倡导群众的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强调自我激励的作用,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企业国防教育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总之,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塑造人的美好灵魂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2、方向一致。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都为经济基础服务。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国防教育工作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企业文化,它必然受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与国防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坚持国防教育工作优势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思想动力。

3、目的相近。企业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效益功能。建设企业文化或企业精神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软管理,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发展社会生产力。国防教育工作讲究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可靠保证。可见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的共同终极目的都是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4、途径相通。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为达到目的的途径或手段是相通的。国防教育工作经常采取的一些途径,对企业文化建设也适用。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树立典型,学习榜样等等。这些途径和手段都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国防教育工作共同使用的,几乎完全可以通用的。

5、环境相似。无论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国防教育工作都是在一个特定企业环境中进行的,在同一环境

第四篇: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国防教育

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国防教育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企业国防教育,寻求新途径、新方法,是国防教育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国防教育工作,是一条加强和改进国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振奋斗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群众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功能,对发展企业,造福职工有重大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在技术因素之外所独具有的价值体系、行为方式、文化积累、文化传统,包括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行为规范和思想方法等。它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着相辅相杨的作用,但二者性质有所区别。企业国防教育工作是以企业内部员工为对象,以培养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企业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包含着极丰富的文化内容,不仅对内有粘合作用,对外也具备一种争取公众对企业认同的社会功能。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可以更大的领域里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国防教育工作借助企业文化方式,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深化工作效果。企业文化通过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手段的综合运用,把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防职能、意识的教育内容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为企业和国家多作贡献。

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存在不同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取代。首先是性质不同。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学科。企业文化它是通过培育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本质上是经济管理问题。其次是内涵不同。国防教育工作既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理性概念,又是进行国防意识培养活动的实践性概念。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主要是理性文化概念。再次是内容不同。国防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历史、国防体制、国防法制、国防常识、国防动员及国防经济等等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根据企业内外条件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企业精神、确立企业目标、建设企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等。因此,国防教育工作的任务是立足于全民的思想政治上高度统一,具有较要的共性特征。企业文化是在宏观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主要是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长期铸就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最后是方式不同。国防教育是群众性的思想教育,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对象广泛,教育条件各异。其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领导人的倡导,靠全体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逐步养成,一旦企业职工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就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职工就会自觉自愿地、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它的运行特点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形成,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项不同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

1、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和企业国防教育工作,作为两门科学,其研究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都强调协调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都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把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注重焕发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倡导群众的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强调自我激励的作用,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企业国防教育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总之,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塑造人的美好灵魂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2、方向一致。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都为经济基础服务。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国防教育工作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企业文化,它必然受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与国防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坚持国防教育工作优势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思想动力。

3、目的相近。企业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效益功能。建设企业文化或企业精神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软管理,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发展社会生产力。国防教育工作讲究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可靠保证。可见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的共同终极目的都是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4、途径相通。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为达到目的的途径或手段是相通的。国防教育工作经常采取的一些途径,对企业文化建设也适用。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树立典型,学习榜样等等。这些途径和手段都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国防教育工作共同使用的,几乎完全可以通用的。

5、环境相似。无论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国防教育工作都是在一个特定企业环境中进行的,在同一环境中,在相似的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起点和程序,选择国防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以求两项工作同步获取成果。

当前国防教育领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科学为先导,以经济竟争为主题的崭新世界,无论是政治和经济领域,还是科学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并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和难题。从当前社会变革的形势看,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给国防教育工作增加了复杂性和艰巨性。国防教育工作要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互相推动,共同发展。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的概念是独立的,但相通相融是客观存在的,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明显的,结合点是很多的,因此,通过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彼此互补,达到共同发展。同企业文化相结合是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包括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主人翁精神、群众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服务精神等,不仅丰富了国防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国防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培育企业群众体意识、倡导企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中,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活动舞台。它与企业国防教育工作相结合,将企业国防教育工作纳入企业管理轨道,较好地解决了国防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的“两张皮”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企业文化为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天地,企业文化建设使国防教育工作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扩展,使国防教育工作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便于与经济工作融合在一起去做,从而增强国防教育工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力量。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正是在于它的内涵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造出能够团结和凝聚职工的、能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能够克服国防教育工作某些弊端,改变在旧体制下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使国防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更加有机地融为一体,落到实处。

[1]

第五篇:以社会需求为社区教育切入点

以社会需求为社区教育的工作切入点

厦门市思明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张万帆

由社区教育而至学习型社会,教育和学习是主题。教育为师者业,其使命为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学习者不但是教育受众,更兼主动进取之属性。何谓社区教育,就我之理解,即正规教育之补充。正规教育是指社会通常为公民成长所提供的常规性教育,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高中及普通高等教育等,如今义务教育大有向学龄前延伸之势,故学龄前教育也应列入其中。除此之外的其他教育,均可纳入社区教育之范畴。

正规教育之所以成为社会的教育制度,乃社会需求使然。社区教育要充盈活力而持续发展,同样必须顺应社会需求。正规教育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需求,但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原因显而易见。正规教育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其科系分类、课目设臵、教材内容及学制管理必然相对稳定。而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层出不穷,将其总结整理成为教育教学范本却需假以时日,有的需经较为长期的实践检验,所以必须在教育内容上及时加以补充更新,在办学形式上有所调整、有所增补,方能适应需求,与时俱进。在教育经历相似的人群中,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及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必将导致学业发展和专业素养的发展产生诸多差异,故而因材施教成为教育的重要原则。社会教育资源分布及分配的不均衡,致使不同个体得到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相差悬殊,对此政府有责任进行补救和均衡,为弱势文化教育群体提供额外的受教育机会。

社会教育需求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必须有其他形式的教育作为正规教育的必要补充。既为补充,这种教育形式就应具有空间开放性、时间灵活性、受众广泛性、形式多样性及内容适宜、实用、前卫的特点。正是社会的多元需求催生了社区教育这一新兴教育形式。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社区教育概念之外延不断拓展,进而升华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社区教育受众的参与具有自主选择性,其动机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知识需求及对知识意义的理解,所以教育内容成为其选择的第一考量标准。如若教育内容贴近受众的需求,可以使之学有所用,从中受益,则其参与的积极性必然高涨且能持之以恒,也才能学有所成。反之即使动用行政资源或经济手段强行组织学习,其巩固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更难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因此,社区教育要深入、持久、健康发展,必须着眼于社会需求并以其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

作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厦门市思明区,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从成人业余教育起步发展至今的种种社会实践经历,无不说明社区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其发展的生命线。下面以社区教育的活动形式为条目,就近几年思明区的社区教育实践,向各位同行作一简介,请批评指正。

一、文化教育活动

实践证明,老年大学是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优质社区教育及社会活动形式。厦门的市、区、街道三级老年大学业已兴办多年,开设有书法、绘画、摄影、手工工艺、医疗保健、歌咏、健身操舞、计算机应用等多个课目。入学者数以千计,班班爆满。每逢开学之际,不少老年人清晨四五点争相排队报名,部分热门课目供不应求。厦门的老年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由于个人就学费用低廉、内容贴近老年人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故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活力。

在思明区,其他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还有社区讲堂、街道市民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等。这些活动的组织主体是街道和社区居委会,活动形式主要为讲座、辅导培训。主题为科普文化、专题时事、就业培训及在岗培训等。思明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与非政府公益组织厦门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联手,举办了《耕与芽绿色环保训练营》,参与者是社会热心环保人士,举办者无偿提供场地设备、师资等培训资源,参加者志愿无酬。这些活动或配合党政中心任务,或贴近市民生活实际,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或满足就业技能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思明区条件较好的社区都建立了设施齐全的社区活动中心,其中的图书室、健身房、乒乓球室、棋牌室、歌舞厅等场所均免费或低收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如滨海街道上李社区的社区活动中心总面积就达800多平方米,各种活动设施齐全。

思明区于202_年启动了“终身学习周”大型广场活动,每年一度,至今已升格为“终身学习月”活动,其主旨为宣传学习型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区、街道常设社区教育机构及专职人员负责策划筹办此项活动。为扩大影响,轮换选择在明发商业广场、中山路商业步行街、环岛路音乐广场等闹市区或风景区举办。活动期间,市、区、街道、教育局、文化局的有关领导出席致词,来往群众踊跃参与。以生活技能、人口计生、科普知识为主线的竞赛、演讲比赛和文艺体育展演活动丰富多彩,各个街道和团体的社区活动展板集中展示,起到宣传发动、交流互动,扩大社会影响的作用。

二、社区休闲活动

社区休闲活动的主体是老年退休人群,他们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生活品位及养生健身上。适合这一群体的社区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老百姓幸福感,提升全民族素质。当前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激增,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日趋加重。开展有益身心的老年文体活动和适宜老年人的文化教育及科普活动,旨在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其社会效益在于一方面通过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来提高健康水平,从而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年限,减轻社会及家庭的养老成本和负担。另一方面,老年人若拥有健康的身体及现代化的生活和育儿理念,则可助其为家庭就业成员提供有力的生活支撑,间接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思明区的各个社区广场和公园,老年群体丰富多彩的晨练活动普遍开展,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健美操、扇舞等群体活动随处可见,悠扬的乐曲声不绝于耳。入夜,广场上仍活跃着居民文体活动的身影,许多上班族也加入其中。广场排舞和健身操等活动遍布辖区。双休日,各种广场活动更是如火如荼,由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组织的中大型文化及宣传教育活动频频举办。这些活动有的是居民自发兴起,更多的则是社区居委会牵头策划组织。因为顺应了社区居民的需求,故而这些活动持久而富有活力。上星期思明区筼筜街道育秀社区居委会举办的老体协健身体育活动展示活动,编排了腰鼓表演、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广场排舞等九个节目,历时近2小时。区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和有关部门领导亲临观摩指导,群众踊跃参与,居民驻足争睹,场面隆重热烈。

三、形式多样的成人学历教育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厦门市的成人文化补课学习机构就已遍地开花,主体是以原思明区、开元区、鼓浪屿区(现三区区划整合为现思明区)和湖里区、同安区、杏林区的成人教育部门,主要教育受众为社会青年和在职职工,可以通过业余学习取得初中或高中学历证书。同期各区相继成立了电大分校、电大工作站、电大学习点和职工业余中专,以业余学历教育形式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大中专毕业生。在当时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招生规模极其有限的状况下成为学历教育的重要补充,其历史功绩不应低估。随着国家正规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人学历教育的社会需求逐年降低,但仍有相当数量的青年要求通过业余学习的形式圆其高等教育梦。思明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所属电大工作站现在仍有上千名在校本、专科学员。此外中心还与华东师大联合办学,开办了本科远程网络教育,面向教育系统提供学历提升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根据社会受众的学习需求,从202_年春季起面向向社会招收学员。

思明区社区指导服务中心着眼社会效益,开办的业余高中坚持常年招生,以人均850元的学杂费和课本费用,为社会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主动满足辖区驻军的教育需求,思明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与武警消防部队结成共建对子,免费接收部队学员入学。在部队院校招生期间送教上门,为报考军校的战士举办考前辅导班。根据国家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布署,中心举办了两期扫盲教学班班,每期半年。结业时全区脱盲测试通过率达94%以上。厦门市的脱盲率在福建省率先达标,成为全省扫盲工作排头兵。

四、幼儿早期教育

社区教育应该在顺应社会需求的基点上,紧跟世界文化教育发展潮流,进一步开拓工作领域。我认为幼儿早期教育有必要纳入社区教育范畴。目前,义务教育有向学龄前教育延伸的极大可能,然而入园前幼儿教育尚属正规教育的空白点。作为补充教育,社区教育应该也能够在这一领域大有作为。0-3岁幼儿早期教育的受众不仅是幼儿本身,更重要的是幼儿家长。当代关于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行为习惯培养、智力启蒙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先进理念,不但对于大多数幼儿家长是认识盲区,许多幼教和小学从教人员也未必全面了解,亟待通过普及教育向全社会推介和推广,对此社区教育无疑是最佳教育形式。如果说老年群体的健康活动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乐章,我们期望夕阳似火、晚霞绚丽,那么着力于幼儿早期教育则是在托起祖国未来的朝阳,其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素质至关重要。随着当代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教育科研和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应该紧抓幼儿早期教育的科研和教学实践,在教育起跑线上抢占先机。思明区区政府和区教育局对思明区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筹办极为重视,斥资近二百万投入场所改造装修和硬件设施建设。早教中心的科研教学工作起步较早,正在努力通过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成果,以期对辖区内的社会早教机构起到指导示范作用。早教中心于202_年1月成为早期教育示范点,202_年7月被评为思明区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基地,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可以预期这一领域将很快成为教育热点并成长为广大幼儿家长的常态化社会需求。

荆楚大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当我得知将往江城武汉开会时,不由地想起两个人。一位是武汉大学资深教授萧静宁老师,一位是著名早教专家、我国早教事业开拓者和带头人冯德全老师。我拜读过萧老师的论著《论人脑潜力的开发》,萧老师在脑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等领域见解深刻、颇有建树,在上世纪末便立于国内认知心理学的学科前沿。冯德全老师在早期教育领域开拓进取,著述甚丰。当今世界右脑革命潮流方兴未艾,在国际脑研究组织的的倡导下,自1990年开始的十年被命名为“脑的10年”并使之成为了全球性行动。以脑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而较有影响者,日本有七田真,中国有冯德全。以萧静宁、冯德全老师为代表的我国脑科学家、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他们在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丰硕理论成果是社区教育的宝贵资源,亟待我们社区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消化整理,以科普形式向社会宣传、宣讲和传授。这项工作不但将极大地满足广大家长掌握当代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理论的需求,而且有利于促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从根基上提升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进而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此举利国利民,意义深远。

社区教育领域是一个受众广泛、涉及面广阔而大有可为的天地,极具挑战性且充满机遇,期待着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锐意开拓,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谨以此文与各位同行共勉。

浅谈以表征与意指实践为切入点的文化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