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郑府丁致兰老人追悼会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23-819598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1 18:49: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郑府丁致兰老人追悼会

郑府丁致兰老人追悼会

仪 式

第一项 第二项 第三项 第四项 第五项

主持人 :孝侄 郑柯山

追悼会开始,默哀三分钟(鸣炮奏哀乐)孝子郑四龙致悼词

亲友代表舅侄子丁烈武讲话 孝子贤孙向来宾致谢

亲友来宾向丁致兰老人遗体告别(出殡鸣炮)

追 悼 词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

我受家父的委托代表全家在此感谢大家在我母亲重病期间前往医院探望,感谢各位来宾冒着酷暑前来参加母亲的遗体告别仪式!现在我作为子女代表向母亲致悼词。

坪坝镇东川村二组郑母丁老妇人——我们的母亲,生养抚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人,一生勤扒苦作,日夜操劳,于半月前的深夜起病住进了京山医院,一周后我们抱着只要有一分的希望就要作百分努力的愿望,又把母亲转到武汉协和医院治疗,怎奈母亲年事已高,长年顽疾,名医百药无效,拜佛求仙失灵,于二0一二年七月十八日中午十三时不幸去世,永离了七十七载的故土,抛下众多的儿媳孙孙,永别了亲朋乡邻,享年77岁。

鸣呼哀哉!

母亲的一生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普普通通,但在儿女的眼里却是那么感怀难忘,如同一座永恒的丰碑矗立在我们的心中。特别是母亲和父亲六十年的相濡以沫,风雨同舟,抚养我们兄弟姐妹七人成长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母亲于一九三六年正月十四日,出生在京山县坪坝镇丁畈村的丁氏旺族,母亲的童年有幸读了六年小学,在当时的农村可称得上为数不多的女子文化人令人羡慕。一九五三年十七岁的母亲嫁给我的父亲,本应很幸福的家庭却不如人愿,七年中我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先后夭折,特别是我那可怜的只差一天就满周岁的哥哥突然夭亡,给我的父母以致命的打击。同龄人儿女绕膝,而我们的母亲白天劳作,夜晚以泪洗面,一夜之间,乌黑的头发一把一把地落下,从此落下心

绞疼病根。更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我的伯父伯母先后离世,留下了无依无靠的堂兄宗华,情急之下,我的父母把自己的悲痛强压在心底,毅然挑起了抚养侄儿的重担,特别是大度慈爱的母亲用她博大的爱给了当时仅仅还只有五岁的堂兄遮风避雨的家,直到帮他成家立业。其间我们兄弟姐妹六人相继来到人间。从此母亲肩上担起了抚养七个孩子的重担。在无人帮衬的情况下,家境贫寒,捉襟见肘,可想而知。七十年代的农村除了贫穷就是忙碌,特别是当家的妇女。那时我的母亲一边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为家里挣工分,一边要为我们几个缝补浆洗,吃穿用度,常常熬到深夜……

我们总记得,冬天鞋子烂了,您总是在睡觉前焐热我们一双双小脚说:“孩子们,你们长大了就好了!”

我们还记得,您回娘家赶人情,挑着小麦,挑着面条,还在担子里加上我和三武哥哥奔走在乡间小道蹒跚的身影;大集体出工,村民休息您总是抽空回家看看您锁在家里的儿女。

我们还记得,您自己出工干活赛过男将,休息砍柴你自己先挑回家,后等在东川渡槽底下,守望着为哥哥姐姐接担子。

我们还记得,孩子们都回家了,您想方设法地改善生活;为了我们能够读书,您总是把能卖的都卖掉,以致我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我们还记得,淘气的我和父亲赌气,直到深夜才偷跑回家,您还为我留着一碗热饭。

我们还记得存山哥哥突发脑膜炎,您不由分说抱起他来就往医院跑,那时孩子多,不是这个咳嗽,就是那个发烧,天长日久,很少安宁。

我们还记得,您每次心绞痛发作,看着围在您身边一群惶恐的孩子,您捂着胸部,汗水湿透衣服,直至疼痛难忍而跪在地上,却不停地说:孩子们不要怕,妈妈不会死的!

母亲,您凭借勤劳、俭朴、慈爱、坚韧养育我们长大,兄弟姐妹七人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这在当时当地是很难得的。现在我们在各自的事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怎能忘记母亲您的恩德啊!

母亲,您教我们怎样做事,您教我们如何做人,但就是没法医治我们的贫穷。为了母亲不再受穷,为了母亲能够治病,我毅然弃文从武离开家乡,转武经商。九十年代我离别母亲,外出打拼,愁得您翘首望儿三年整;05年存国哥哥辞职下海没作细致说明,急得您摔碗大怒。往事回首,对不起娘亲,都是儿子不孝,怎不叫儿悔恨伤心?

母亲的坚韧传给我。母亲啊!“一生俭仆留典范,半世勤劳传佳风”。如今,儿女们都成家立业,公司初具规模,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岂料母亲的心绞痛的顽疾日益加重,生病两周有余,茶水未进,尤其在协和医院,不能吃喝,不能行走,不能仰卧,但您从未呻吟,为的是不让我们担心,您在病床上静坐了四天四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专家说母亲您又在创造生命的奇迹!儿子媳妇从四面八方赶回,女儿女婿多方奔走,拜名医访偏方,进庙宇拜佛神,恨自己无回天之力!感叹苍天不公,以前是有病无钱落下病根,现在有钱难医母亲的病,眼睁睁看我母亲抛下父亲,丢下儿孙,魂驾天庭。

母亲的慈爱传给我。儿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儿女的品行又是父母品德的复制。有了母亲的坚韧,我能够忍受挫折,战胜失败;有了母亲的慈爱,我能够爱我的同事,爱我的员工,爱我周围所有的人!

母亲的勤劳传给了我们。一直以来,母亲您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您劳作奔波以致驼背的身影永远鞭策着我们继续前行!

今天,您躺在冰冷的灵棺里,母子永诀,阴阳两隔!母亲啊,您忍心抛下您60年的老伴我们多病的老父亲,他的饮食起居今后有谁照应?母亲啊,您的儿孙回家度周未,今后有谁再为我们打手电筒送我们下楼远行?母亲啊,从前女儿回娘家您远迎远送,问长问短,一杯茶、一碟菜、欢声不断笑语盈盈,而今不见娘亲尊颜面,我们只能含悲忍痛,泪洒衣襟!母亲啊,今后我们的喜,将与谁分享,忧,又有谁来倾听?从此高高的楼房空荡荡,温馨的家里不见您的身影,从此我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母亲啊,我们慈爱的妈妈!您听到了您的儿女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吗?妈妈啊,您去了哪里?

今天设仪布坛,不尽所怀,哀文数语,聊表寸心。眼前是刺目的灵位,招风的灵幡,孝子贤孙,娇女贤婿,披麻戴孝,跪拜在你的灵前。倾心悉听祭文,缅怀您的功德,母亲啊!您的勤劳、您的俭朴、您的慈爱,您的坚韧是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我们决不辜负您的期望,化悲痛为力量,好好生活,好好做事,好好为人,把对您的爱集聚到对父亲的孝顺,对事业的热爱,对天下所有人的仁爱!

母亲您安息吧,祝您一路走好!

第二篇:老人追悼会悼词

老人追悼会悼词

在—老人追悼会上的悼词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追悼会,悼念—老人。

—老人生于一九二一年农历三月十三日,二零零六年农历正月初二日凌晨,—老人永远告别了人间和她的儿孙,驾鹤西去,享年八十六岁。

—老人的一生是勤劳一生,艰辛一生,简朴一生,平凡一生,也是不平凡一生。

—老人性格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她和原东山政协常委、国民党起义将领欧锡雄一辈子同甘共苦,相互扶持。当丈夫蒙冤入狱,她在逆境中用软弱的肩膀支撑着整个家庭,用瘦弱的双手整日操劳,是家庭的顶梁柱。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她挺直腰杆朝前走,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无偿地奉献给了五个子女,使他们成家立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人少年曾受到较好的教育,从小就养成聪明、果断、生活信念坚定的性格。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关心国家命运,怀着报国之志积极投入抗战中。当时,东山县为组织广大妇女协同抗日,创办妇女助教训练班,招收一批品行端正、深居闺房,并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女青年入班受训。青年—老人激于对日寇侵华罪行的义愤,敢于冲破封建习俗禁区,冲出闺房,奋志报考,穿上军装,投身抗日洪流。青年—老人在训练班毕业后任梧龙和白埕乡的妇女队长,她发动青年妇女踊跃报名接受军训,支援抗日前线,为抗日尽了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这是她人生的一个精彩亮点。

—老人的丈夫 是原福建省盐警总队驻东山盐警大队少校大队副。东山临解放时,他完全可以携带家眷逃往台湾。但在中国共产党起义投诚政策感召下,也得到妻子 的支持,毅然在诏安林头率部起义,走上光明的道路。不久,丈夫蒙冤入狱,到外省劳动服役。她由一个国家干部家属一下子变成犯人家属,非常痛苦。但是她没有被不幸打倒,而是头鬃打紧紧,顽强生活下去。她把家庭迁到莆田,辛勤劳动,头做脚犁,含辛茹苦,捧屎抓尿,抚养五个子女。那时候,家家靠工分吃饭,家中就她一个劳动力,一年到头,多半的日子要带着沉重身子去上工。放工回家,还要照管一群年幼的儿女。猪在叫,鸡在跳,家里家外、灶前灶后,都是干不完的活。到地里上粪,到沟里担水,一有空闲就织裙围带,天天深夜要纺线。嗡嗡的纺线声把儿女送入梦乡,咔嚓的织带声又把子女从梦乡惊醒。她冒着打击投倒把活动的政治风险,把辛苦织成的裙围带、斗笠带、皮裙带偷偷拿到集镇上卖,以换取生活费。但因为丈夫服役,常引起他人误解,她也受尽了委屈,这是她精神上最痛苦的地方。

那时,—老人很想念家乡的井水,想念家乡的田洋仔,想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但由于缺少路费,几次都回不成。后来,在新加坡的亲人给她寄了路费,她终于实现了愿望,高高兴兴带着儿女回到了家乡。家乡亲人没有抛弃她,热烈欢迎她的归来。这时,她忘记了人世间的炎凉冷暖,积极参加生产队劳动,建设家乡。尽管道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徐雪花老人心态一直很平和,总是乐观向上,和邻居和睦相处,与人为善。她很少记仇,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绝无害人之心。1975年,适逢国家大特赦,蒙冤服役多年的丈夫终于回到了身边,一家团圆。这时,她可以告慰丈夫的是,在那样极端困难环境下,她把五个儿女都送进学堂,学习文化,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谋生的本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的丈夫问题得到甄别,得到平反,恢复了政治名誉。她衷心感谢政府实事求是的政策,使她夫妻有个幸福的晚年。—老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对社会抱怨,过去生活虽然对她很不公平,但她忘记过去,忘记不幸。过去个别人对她的误解也不计较,她觉得那是由一个时代造成的,她有一颗宽容心,能够宽恕他人,能够宽恕社会,给徐雪花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了自由和安宁。这时,她丈夫热心统战工作,利用过去与国民党将领的关系,经常和他们联系,告诉祖国对台湾和平统一的政策、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老人支持丈夫的工作,盼望台湾早日统一。

200年丈夫患病以后,她照顾周到,尽了妻子的责任。丈夫逝世后,对政府她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2005年下半年起,她患脑血管病,卧病在床。她顽强地和疾病斗争,子女抱着百分之一的希望、百分之百的努力,终于未能挽救徐雪花老人的生命。正月初二凌晨,徐雪花老人慢慢地闭上双眼,永远地告别了我们,告别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离开了疼爱她,孝顺她的子女孙儿,离开了关心她,爱护她的亲朋好友、邻居,告别了人间。

今天,大家参加追悼会,来给徐雪花老人送行。安息吧,徐雪花老人,大家相信,那边的世界,您的生活从此永远充满阳光。

希望—老人一路走好!2006.02

第三篇:胡府谢老孺人追悼会致悼词

谢老孺人追悼会致悼词

首先感谢你们大家踏着乡路过河渡水,亲临灵前,为我的奶奶奠行。我感激万千,代表我的家人在奶奶的灵前致悼词。

我的奶奶,辛苦一生,年迈之日不幸痼疾缠身,晚辈千方百计、侍奉汤药,无奈病入膏肓,华佗再世也无力回天,不幸于古历2013年12月10日22时30分寿终萱堂,享年八十六岁。

呜呼!苍穹惊悸,风卷残云;大地帘幕,万物萧瑟。哀哉!吾辈悲怆,痛不欲生!

奶奶祖籍汨罗,生于古历公元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七日。八十六年的风雨人生,您历经艰辛,尝尽人间酸甜苦辣,您作为胡家主母之日起,您就用全部的生命来经营这个家的温暖与快乐;是您的巧手灵心与祖父的勤劳汗水交融在一起,撑起了这个坚实繁重的家;尽管您字不识几,但您明白 “人敬我一尺我敬他一丈”、“宁亏自己不欠他人”的儒道古训,培育了儿女们的成长。我们的父辈就是在您的教诲下,恪守做人的道德,不息劳顿、勤俭持家,从而家道兴旺,和睦孝顺,子孝孙贤,人才辈出。

亲爱的奶奶,你不顾我的眷恋,带着临终对儿女的期盼匆匆离开,您就这样悄然无息地驾鹤仙去了,你走得那么的突然,那么从容、那么飘然、那么坦荡。

噩秏传来,有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我们再也无法见到奶奶您慈祥的面容,只剩下几回回的想念。想念您每一个生活的细节。我知道您苍白的头发诉说了您育儿的辛苦,满脸的皱纹告诉儿你生活的艰辛,奶奶,您记得吗,您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庭,您用瘦弱的双臂整日操劳,给全家人带来了温馨祥和与欢乐。您为大家做得每一碗汤、每一碟菜、每一顿饭以及您对大家说过的每一句亲切的话语、投递给大家的每一个温和的眼神,都让人深深感受着伟大的母爱和家庭的温暖。

奶奶,您真得太累了,为了我父辈姐妹兄八人读书,你一个人独守家里,作十个人的活儿,您曾经从半夜就起来,洗碗洗衣服,煮猪食,天微亮之后,就下地干活,不论严寒酷暑,你都不休息。

您的一生,永远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少年来一直保持者一个习惯:饭是您煮、菜是您烧,但最后一个动筷子的是您。

您的一生同大多数老人一样,熬过了艰苦岁月,把子女八个拉扯长大,所谓拉扯,就是很不容易。您走在路上,左边要拉一个,右手要拽一个,左边在呼,右边在叫,这个在叫冷,那个在叫饿,真的不容易。一家人风风雨雨地走,沟沟坎坎地走,不容易。

直到您到了年迈、无法做动家务,您还是牵挂着儿孙晚辈的一切,包括我们的婚姻家庭生活。

终于,您积劳成疾,柔弱的心脏不堪重负,停止了跳动,让您和我们永别。

这病魔,这苍天,真是不公平,让您离我们而去。您所奉献的远远超出了一个平凡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普通母亲!

岁月蹉跎、山高水低。母亲啊,几十年的辛劳使您积劳成疾,背载一生。到了发白古稀之年,罪恶的病魔缠身不去,吞噬了您最后一丝余热!天竺泣诉、地宫震扰!呜呼哀哉!

奶奶,您那揉捏颤抖的双手,印记了您坎坷人生一道道的山峦河川,也牵动着儿女们一片片的血泪心结!然而您急促而别、撒手西去,怎不令儿女们痛心疾首、追悔莫及?!不妄的儿女们无能尽孝、抱恨终生啊!呜呼哀哉!

奶奶,您一定是太累了,踏着圣洁的天路,你就放心地走吧。此时此刻,至爱弥天,大悲漫地。“玉山披雨念慈容,蓝田吐寒怀大恩。”天地有情,化雨成泪;天地有恩,故赐详瑞。您就放下对儿孙们的牵挂,神赴瑶池、安息帝乡吧!你会永远活在儿孙们的心里会常常想念您的!

第四篇:丁素兰

教师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近日来,通过学校党委组织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自己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读本的学习,我对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刻体会到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写在党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群众要求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有些党员面对复杂局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变得不愿做、不敢做、也不善做群众工作,客观上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当前学习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各级广大党政干部应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该如何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与本职岗位工作进行结合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应该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时代背景下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党员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解决群众的问题上实实在在使群众得到好处,而不是为了“路线”而搞形式,作为专业教师党员,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根据行业的发展状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注重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行业责任感。

其次要做一名务实教师。对待任何一件小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将教学工作做的尽善尽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把学院和系部交予的任务落到实处。要充分尊重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立平等,紧密的关系,而不是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领导,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

最后还应该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教师党员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当个人利益与学院、系部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教师党员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温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因此,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当然,有了标准,不采用、不使用,再唯

一、再最高的标准,也等于是白搭、空摆。坚持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各项考核指标、措施、政策,都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无论是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还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做出其他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

做好本职,服务群众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五心教育”指出的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包涵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做好本职,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在一个新时期中,认真的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利益,服务群众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切勿在一片表态的声音中走了样,在一片落实的声音中落了空!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新时期下的工作。

扎根群众才能枝繁叶茂

我们党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源泉。这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胡杨能在干旱的荒漠中枝繁叶茂,就因为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层吸收水分。同样,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党才能充满活力,党的事业才能充满生机、蓬勃兴旺。我们必须从生命根基的高度,深刻理解“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不变的坚守。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靠群众工作起家的党,是一个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宗旨、在扎实的群众工作中获得群众支持并不断发展进步的党。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特点,面临不少新挑战。我们要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新老交替的实际,认真审视、深刻反思在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工作、群众作风和干群关系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好的做法和好的传统,认真改进工作而不回避问题,真正把群众放在心坎上。

基层群众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民生疾苦,才能更具体地知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有的干部觉得现在群众工作难做,是因为利益多元化了,群众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利益上看问题。事实上,当你的主张不能得到群众理解时,首先该把自己置于他们的位置上,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立场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带着深厚感情,走到群众中去,才能集思广益,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所抛弃。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中来,这既是历史的昭示,也是现实的召唤!?

第五篇:郑雪兰:情注孤残老人17年

郑雪兰:情注孤残老人17年

经历:1963年生,1989年起从事敬老事业,1994年起担任上饶市信州区常青敬老院院长至今。

荣誉:先后获江西省妇女十大道德标兵、江西省首届五一巾帼奖、上饶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和称号。

院址好,风景好,空气好,绿化好,卫生好,服务人员工作态度好一阵悦耳的歌声从上饶市常青敬老院传出。在这所远近闻名的敬老院,有一位爱老敬老的院长,她叫郑雪兰,从事敬老事业17年精心呵护了近400位老人。

就把我当成亲生女儿吧

说起郑雪兰,敬老院的每位老人都能讲出几个动人的故事。

1993年冬季的一天早上,78岁的老人罗兆书没有像往常一样起床吃早饭。郑雪兰推开他的房门,一阵臭味扑面而来。原来,老人拉肚子,身体、衣被上也都沾上了大便。郑雪兰二话没说,拎来热水要替老人擦身,可老人觉得不好意思,拉着衣服不肯脱。郑雪兰恳切地说:弄脏了怎么能不换呢,我爸爸也有您这么大年纪了,您就把我当成亲生女儿看待吧。又是帮老人换洗,又是打扫卫生,郑雪兰整整忙碌了一上午,才将老人安顿好。

长期从事敬老院工作中,郑雪兰努力学习,提高护理水平,不仅从生活上照料好老人,还慢慢积累了一套医务护理老人的经验。遇到有精神疾病的老人,她会仔细观察老人的行为,揣摩老人的心思,学讲老人的方言,取得老人信任;为了照顾中风偏瘫和卧床不起的老人,她学会了按摩,每天定时搀扶老人练习走路。

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林实元老人的儿女慕名将父亲从外地送来常青敬老院。入院前,老人的脚跌伤了,卧床不起。入院后,远离亲人加上行动不便,他总是心情烦躁。有一次,老人说要吃面条,郑雪兰赶紧做了一碗面条喂给老人,吃到一半,老人突然手一挥打翻碗说不吃了,要吃稀饭。面条洒了郑雪兰一身,她不仅没生气,还连说好好好,吃稀饭,又跑去盛来一碗稀饭喂老人。真诚温暖着老人的心,晚年生活得这么好,全是因为有了郑雪兰。去世前,林实元老人对家人说。

像对待林实元老人一样,郑雪兰将敬老院里的老人们都放在了心里。食疗与睡补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为给老人补充必需的营养,郑雪兰带领工作人员自己饲养猪、鸡、鸭等,还利用业余时间到书店买回有关营养学方面的书籍仔细研读。每天一大早,她都亲自到菜市场选购适合老人的蔬菜水果,一日三餐尽量不重样。要是有老人过生日,郑雪兰都要买来生日蛋糕,并亲自下厨做生日宴。

孤寡老人,需要人聊天解闷;患病老人,需要精心护理;残疾老人,需要关爱帮助。为老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我就觉得快乐。郑雪兰说。

劳动者感言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

郑府丁致兰老人追悼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