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IPO基础知识
编辑:心上人间 识别码:23-1066761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5 18:49: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IPO基础知识

股票一级市场基础知识交流之IPO

——202_年8月24日微信会议交流整理稿

开场白

今天给大家普及些一级市场知识。非常浅显基础,律师和投行出身的同志们可以无视。讲座里有些法律概念我没有很严谨地使用,否则太啰嗦。讲得不好、有遗漏的,请大家多包涵。

首先,请看这则财经新闻“下周,将有十只新股集中发行,预计新股发行价格仍将大幅低于行业市盈率,加之前两批新股上市连续涨停让中签者赚得盆满钵满,届时仍将掀起一轮打新潮,预计冻结申购资金将达到9000万元”。短短几句话,却包含了股市的许多概念和现象,比如“新股”、“发行”、“申购”、“冻结”、“中签”、“上市连续涨停”,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

股评中常说到一个词:二级市场。我们老百姓炒股被称为“二级市场交易”。那么,有二级就必有一级市场,什么是一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指股票发行市场,就是说老百姓可以买的股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而二级市场是股票交易市场。两个市场的区分就好比是工厂和商场,商品是在工厂是制造出来的,就是一级市场,但大家在商场才能买到,相当于二级市场。

今天我只介绍股票一级市场,除此以外,其他证券品种,比如债券、基金以及期货、权证等衍生品也都有一二级市场之分。

把股票制造出来的方法主要是IPO。没有上市的公司通过IPO变 成上市公司,它的股票就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顺便说一句,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再次发行股票的方式来制造新的股票,增加流通在二级市场上的股票数量,再次发行的方式包括公开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就是定向增发)、发行可转换债券,等等。通过再次发行增加的股票数量一点也不比IPO少,但我们今天先不说这些。

什么是IPO?

Initial Public Offerring——首次 公开 发行 股份

四个词,要说透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需要先普及些公司法的基础知识,否则没学过的同志们可能感到概念混淆。

第一个问题,在中国,公司的类型有几种?我自问自答,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大家可以发现,两者都有“有限”二字,什么意思?没学法律前我也不懂。其实有限有两层意思。第一,公司股东以其对公司的出资为限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在公司制度下,股东的个人财产和对公司的投资是分割开的,你投资了一家公司,可以不用担心由于公司经营不好而牵连你的身家财产,你损失的最多就是投入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份公司叫股本)。相对应的是“个体户”、“合伙”等概念。比如,你开了一家小饭店,可以一个人开、一家人开,也可以和朋友合开。这家饭店可以是企业,也可以不用是企业,但无论如何,它的名称中不能包含“公司”。因为公司是特指有限责任的。还是说这家小饭店,如果亏损,不能一亏了之,老板要用自己的其他财产来承担饭店的债务。换句话说,你开这家饭店,要承担无限责任。

除了这层含义,有限责任还有第二层意思: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公司是可以破产的,公司赔上净资产也还不了债,那就破产,债务还掉多少算多少,还不出那也没办法了,因为对方跟你公司做生意是有商业风险的。

好,说清了“有限”的含义。再来谈谈什么是“股份”。我们先看看这几个概念:非上市股份公司、公众公司、上市公司。有啥区别?

共同点,它们都是股份公司;不同点:有的上市了,有的没上市,那先生在大课里提到的“公众公司”是什么?到底上市了还是没上市?

要准确理解它们,就必须搞懂股份以及和股份有关的两种行为。股份是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份额。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投资被称为“股权”,与“股份”一字之差,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股权没有拆分为一份一份,不能实现无记名,也就不利于流通,一般用某某股东对公司出资多少元,占公司股权比例为百分之多少来表示。而股份公司,则把公司出资拆分成很多个“1元”,每1元就是1股,这样每个人对公司的出资表现为持有多少股,直观,方便流通。所有人投入注册资本的出资总额就是公司的“股本”。因为每一股份价值相同,所以股份可以不记名,可以自由转让,这样更方便发行股份的公司集资。

我们总结一下,股份其实就是被拆成很多个1元的“股权”,它就是为了流通而产生。但股份并不代表上市,也有不上市的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称为“股票”,既然是“票”,说明已经证券化了。现在,我国证券法律体系中又多了一个“公众公司”,公众公司的股票也 能称为股票。

好,我们刚刚已经讲完了公司法和证券法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前面提到我们必须理解股份的两种行为才能理解有关公众公司、上市公司的概念,那现在就来讲讲是什么行为。

请看看这两组概念:

1、公开与非公开;

2、发行与转让。它们很重要吗?讨论这个有什么意义?

意义非常重大。

证券法上的“公开”,是指:

1、向不特定对象do Sth;

2、向特定对象do Sth超过200人。200人是条界限,因为《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公司,应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所谓非公开,就是达不到刚刚两个标准的。换一个词大家肯定熟悉,公开就是公募,比如说咱们老百姓买的“基金份额”。非公开就是私募,例如私募股票投资基金(阳光私募,炒股的),还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就是俗称的“PE”。公募还是私募,完全就是看股票 发行/转让 的行为是不是针对不特定对象。私募一般针对机构和高净值个人,强调“投资者适当性”。什么意思呢?私募的披露要求没有公募那么严格,风险和收益都比公募更高,所以要求投资者有一定财力、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

这两组概念可以组合成4种行为。

第一种:私+转让。这是什么?不就是一般公司(不管是股份公司还是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吗?既包括公司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也包括股东向股东以外的其他人的股权转让。这第一类不涉及 公开,也不超过200人,所以很普通,不涉及公众利益,没有必要监管。第二类:私+发行,这是什么啊?和第一类很像,但是区别在哪里?第一类中,股票从A股东转移到B股东,公司的股本、注册资本没有变化。换言之,转让款给了股东,而不是公司。公司的资本、资金实力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出让的老股东拿到钱了。但第二类中,出资的钱进了公司账户,不是归老股东个人,所以说,第二类,就是“增资”。

ok,现在说第三类行为:公开+转让。这是什么,就是 公众公司,在中国特指 新三板,学名“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并不是上市,标准术语是“挂牌”,挂牌以后,挂牌公司的股东可以在新三板这个统一的市场里面向 不特定对象 公开 转让股票,这比没有上市、没有挂牌的普通股份公司“公众”多了。

新三板和IPO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就是第四类行为:公开+发行。发行是关键,IPO=“首次 公开 发行 股票 并在XX交易所上市”,可不可以公开发行差别可大了,大家平时说的“打新股”就是指“发行”。

了解了这四类行为,我们现在就能理解IPO了——就是让公司公开向全国股民发行股票,然后让这些新股票和老股东持有的老股票,都能在市场上流通,可以卖钱。

IPO的好处

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市,因为上市以后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经营企业,可以便宜融资,股东个人财富也可以翻很多倍。这一切,都是因为股票的价格表现为“市盈率”。

市盈率=股票市价/每股盈利 每股盈利=公司净利润/股票总数额

比如1亿元股本的公司,年赚5000万净利润,那么每股就是赚0.5元。如果这公司的市盈率是20倍,那么股票价格就是20×0.5=10元,公司的市值就是:10元×1亿股=10亿。老板如果持股50%,身价就是5个亿啊,几乎所有的中小板上市公司老板都至少有这身价。

股票用市盈率标价,其实就是大家对该公司未来到底有多看好的标价。市盈率20倍,是指在公司盈利能力不变、即使盈利全部用来分红的情况下,也需要20年才能收回股票成本。所以,股价表现为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几乎永远保持在透支状态。

IPO的条件和步骤

说完了概念,我就说说怎么IPO,先简单说说IPO的基本条件。这个在完整版的ppt里有。首先必须变成股份有限公司。一般大家不会直接去开股份公司,麻烦,没有有限公司方便。但上市必须变,专业词语叫“改制”。改制并不像想的那么简单,是有很多问题和道道的,改制不彻底会遗留一大堆问题,没法解决也就没法上市了。第二,要符合一定财务条件。这个可以看ppt。第三,要运营3年,这个3年时间,可以按照有限公司连续计算。也就是说,创办一家企业,最快也要3个会计年度以后才有可能上市。但这是有条件的,条件是“改制时不得评估调帐”。什么是评估调账?是这样的,改制是这么做的:有限公司先做审计,比如审计出来净资产为1.2亿,同时也做评估,评估价值肯定不能比净资产低,因为如果低,说明你资产减值了啊,有问题。所以不会低的,一般是高一点点,比如1.22亿。然后再按照净资产折股,比如刚刚说净资产1.2亿,那么就折一定数量股份,多少数量没有标准答案,但肯定不会全折成1.2亿股。那样太没有余地了,一般会少一些,甚至少很多。比如折成6000w、8000w或者1亿。折股剩余的净资产作为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

如果按评估调整账面,那么股份公司的出资被认为不实在,或者说 会被认为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已经不是同一家公司了,这样,有限公司阶段的经营历史就不能带入股份公司。

再继续。刚刚是第一阶段,改制。改制完进入第二阶段:券商辅导阶段。证券公司的投行以及会计师、律师其实很早就进入企业工作了,改制时一般中介机构都做参谋,改制前被称为“财务顾问”阶段。接着是公司向当地证监局报辅导备案,所谓辅导,就是券商要组织拟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董监高学习证券知识,券商和会计师、律师一起给他们集体讲课、学习,要拍照录像,还要由证监局组织考试。辅导期没有限制,但各地一般有最短期数的限制,比如我现在在广东做个项目,广东证监局要求辅导期必须申报3期辅导报告。就是过一阵子券商要发个报告给证监局,说最近我们对公司辅导了啥、效果如何,要3期,都完成后,可以告诉证监局,辅导成功了,你们可以来验收了。当然辅导期间,中介机构在现场要真干活。干什么呢?

1、充分尽职调查,帮助企业整改问题,多少会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上市条件的问题,所以要整改,不规范的必须规范,财务情况怎样要彻查。

2、完善公司治理。帮公司建立上市公司的规矩,那些规章制度,可以干嘛不可以干嘛,要怎么干才合规,就这些。然后,我们要在现场做工作底稿,就是要在招股书披露的内容,我们必须自己查过,不能瞎说,每写一句话都要有依据。法律的,财务的,行业的,要有证据,证据就形成工作底稿,电子的、纸面的,几十大本。

这就是辅导,辅导期末尾,券商写好招股书,律师写好法律意见书,会计师要出“三年一期”审计报告。比如明年申报的IPO,申报期就是202_、13、14三年,如果明年4月1日以后申报,还要补上14年一季度的财务报表,都要审计。如果是创业板,是2年1期。法律问题,如果是特别大的问题,影响合法性,那么3年以外也要追溯、也受影响,但是财务报表只管3年一期。

好,继续,现在这些文件都做好了,还要做两件事。

1、券商开内核会,券商投行会有制度,必须由自己内部高层、包括聘请的外部业务专家先审核一遍,对这个项目,针对招股书、法律意见书、财务报表会诊,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疑问。先质控一下,不要一塌糊涂就去申报,要挨板子的。内核过了以后,内部障碍没有了,要通过

2、证监局验收。证监局会到企业来现场检查,看看工作底稿,看看企业的制度和运行情况,公司治理是不是规范了,重大问题有没有解决,这个阶段一般都让过的。不过,202_年江苏证监局居然在这个阶段毙 了一家,很奇怪的事。

ok,过了这关,证监局会把验收通过的文内部发给证监会。这时候,可以申报了,就是券商、其他中介和公司先到专业的印刷公司去制作好书面申报文件,然后带上文件到证监会,在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去递交IPO申请。

申报未必能顺利受理,如果形式要件不齐全,缺文件签字什么的还要补申报材料。正式受理以后就进入排队。现在的新规是一旦受理,立即把你申报的招股书放在证监会网上对社会公开,任何人可以下载,接受社会监督。现在和君“招股书研读会”微信群就是下载这些招股书来研究。一旦公开,那么公司的重大方面,任何人都可以看个透、慢慢看,慢慢挑毛病,尤其是竞争对手。

这时候企业很难受,很可能会被质疑的,媒体报道,说什么业绩造假、公司治理有问题、盈利能力有问题,业务模式有缺陷,等等。说什么都有,反正就是狂轰乱炸吧。

这是在排队初期。这个阶段,证监会先内部审查。有一个预审员作为沟通窗口,他的背后有证监会审核的不同科室,比如说法律部门、财务部门,都很专业的,他们会在内部看你的申报材料。如果对材料有疑问,觉得没有说清楚的,会给出书面的反馈意见,限定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书面答复。如果能答上,说明不是重大问题。如果答不上,那就麻烦了,说明问到要害了,可能涉及一些没法解释的事,这些事怎么回答都有问题。所以在此阶段,有不少过不了“反馈”这关的,就主动撤材料了,根本到不了下一关。这个阶段的最后,证监会内部会开部务会议,相当于对项目的内部审评会,给项目定一个性,是不是有重大问题,他们怎么看,然后会形成报告。

接着是下一阶段:发行审核委员会。这个委员会,除了部分证监系统工作人员,还包括一些外部专家,各行业的。以前是会计师律师很多,现在有点变了,转向买方市场了。这两师现在减少了,投资机构甚至上市公司董秘也可以做发审委委员了。

说说发审程序。召开发审会前会提前公告:XX日召开发审会,审核XX公司IPO申请。然后发审会是7名委员组成,要5个人以上同意通过才算过会,这是最关键的。委员会提前拿到公司材料,包括证监会部务会的初审意见。然后根据他们的专业认识,在公司老板亲自到场的发审会上,当场质问,相当于答辩。如果碰到很难回答的问题可能当场就挂了。

发审委员5票同意就是通过,不过这时候上市还是没有成功,还差2步:

1、发行;

2、上市。通过发审会,仅仅是最重要一步,发审会可能的结论是有条件通过,就是要求公司整改某些问题,整改完成,证监会按照行政许可程序作出“准予公开发行股票”的行政许可,就是给发行批文。公司可以在12个月内自由选择时间发行,但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现在一般都尽快发行了,管不了发行价格到底是多少了,能募集多少钱了,上了再说,上了以后还有机会市值管理、再融资等。

整个排队到发行的周期,以前挺快,现在由于申报企业多,又要控制IPO节奏,防止过度冲击股市,所以时间很长。比如说202_年 中开始IPO暂停,之前几十家通过发审会的企业,等到202_年底才拿到发行批文,接近2年。

那么,现在可以发行了。这个时候,关键问题来了,发行价格到底定多少钱?怎么定价的。有关定价的政策一直在变。很早以前,是证监会直接限定价格。说,多少钱发行吧,就这个价。后来是限定市盈率上限,也是限价,在一定范围内限。09年前后,开始市场化改革,证监会不管了,公司去和机构商量吧,用询价的方式,结果猫腻往往就来了。造成那几年新股发行价格奇高,市盈率100多倍发行都有。发行价格高了,大家有好处啊。公司多了募集资金,股东身价上涨了。券商多收承销佣金。机构把发行价格抬高,然后首日上市时再高开盘炒作一下,狂赚。结果造成那两年IPO被狂骂。新股像屎一样,好不容易打到新股了,上市就破发、套牢、暴跌。比如说202_年海普瑞创出148元的发行天价。

这种情况下,大家呼吁改革,所以12年才暂停ipo的,就是为了发行改革。13年底,IPO恢复了,制度改了,结果改出问题了,改出了今年1月份“奥赛康”这个大笑话。

这件事是这样的。202_年底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引入了一个概念:老股可以同时转让。这对老股东来说,绝对是个套现的好东西。原来,老股东特别是大股东,上市前的股权必须锁定3年。结果这下可好,符合条件情况下,股民买的新股不仅可以是公司新发行的,还可以是老股东转让老股。这样,老股东不是绕过3年锁定期了直接套现了吗? 从证监会的角度来说,他们是引进了国外市场“存量股发行”的制度,初衷是好的。他们是考虑,新股发行为什么这么火?是因为供给太少,抢的人多,那我现在让老股东也可以转让一部分股份,增加供给,那你们不用抢了吧。呵呵,可是中国情况和国外不同啊,中国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且民营企业老板控股比例也奇高,所以一旦高价发行,哪有不套现的道理?

结果,南京奥赛康,中金保荐的,很搞笑,很牛地出了这么个发行方案:公司发行8个亿,老股东套现32个亿,大致是这个数。结果这个方案一出,市场哗然。全国媒体开骂,这不是公开抢钱吗?一共融资40个亿,1/5归公司,4/5直接装进老股东口袋了,老股东一把套现32亿,32亿啊!太赤裸裸,太土豪了。

顺便说一句,如果发行成功,券商中金的佣金接近3个亿!也是一锤子买卖啊。

这种做法根本就违背IPO的宗旨。IPO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项目融资制度,是要有募投项目才有必要融资的,并不是完全意义公司融资,更不是股东个人融资套现啊。IPO到底是鼓励公司发展还是鼓励老股东圈钱?这个问题被全国人民上纲上线了。结果,要发行的那天凌晨,肖钢主席被激怒了,奥赛康IPO被紧急叫停,证监会开始查这里面有没有猫腻。

其实根据当时的发行管理办法,这个发行方案在形式上是符合政策法规的。为什么?我说明一下。前面提到,IPO现在还是项目融资,奥赛康是因为募投项目需要融资8亿,它自己招股书披露的。而 202_版新股发行改革就是要改掉之前“超募”的现象,所以政策规定不允许公司超募,也就是说,公司最多只能拿到募投项目要的那8个亿。可是问题来了,《证券法》对公司上市后股权的分布有规定,总股本4亿股以下的公司,社会公众股比例不能低于25%。奥赛康发行前股本为2.1亿,初略计算,大概要发行7000万股。而因为这两年医药股行情好,奥赛康净利润又高,发行价格一定不会低,那么8亿除以它的发行价格,如果要把新股发行满7000万股,是多少钱一股呢?11块多。这可能吗?实际上,奥赛康询价后定的发行价是72.99元,8亿募投项目也就对应了1000多万股,所以必须再由老股东转让几千万股,同样的价格,才能满足25%的法律线。因此这个问题就产生了。

看上去挺合理是不是?但是,规则有漏洞就能去利用吗,其他公司也利用,可是没有这么吓人,比如我武生物,新股发行1100万股,老股转让1425万股;又如楚天科技,新股发行700万股,老股1125万股,这两家也都是同期发行,老股转让也比新股多,但没差这么多,而且发行价没有这么高,给人“股东圈钱”的坏印象没有这么深。在经济形势这么差,IPO刚刚重启的时候,这么做是不懂政治,太不给领导面子了。所以才遭致发行暂停,证监会核查。现在已经公布核查结果是:查出中金公司诱导投资者高报价,这家券商被采取了监管措施,至于奥赛康公司,IPO之路基本完结了。

ok,这个案例的直接后果是:

1、证监会几天后就对发行制度打补丁,要求老股转让数量不超过新股发行数量。这下就比较好玩了,现在也不用询价了,既然老股新股一比一,那么发行价当然就能算出来 了。

2、在奥赛康之后发行的大多数股票赶快压低发行价格,使得老股转让数量不要那么高。

3、一月份集中发行48家存量IPO后,IPO又暂停了几个月,证监又重新修改规则。

结果,最近2个月的新股发行搞笑了,什么法律规定的市场化询价、路演啊,全部不算。大家也不敢搞,证监会要彻查询价路演的一切环节,除了招股书披露的内容,公司和投行什么都不能说,说了就违规,所以索性取消路演吧。发行价也基本由证监会口头指导,老股基本也不转让了。如果想发行,就便宜发,否则就别发。所以最近大家疯狂打新股啊,因为真便宜,比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还便宜很多,打折啊。所以买到的不会抛,一开盘就涨停。并且,为了限制机构抬高发行价格,现在修改了股票承销配售规则,强行保证了机构的中签率比股民还低很多,造成机构即使中签了一点点股票,那点股票开盘首日的收益还比不上打新股临时募集资金的成本,所以这些机构也不会抛新股的。

IPO最后一步:发行后赶快上市,就是要和证券交易所签合同,去上市。这个步骤多半是走形式,沪深两个交易所在抢生意,不会不同意公司上市的。当然,发行了以后临时被终止上市的案例也有,极个别倒霉蛋公司碰到过。

好,再交流最后一件好玩的事,新股上市首日定价和停牌制度。这个有些特殊,规则老是改。监管层为了防止炒新,整天想办法限制股民在新股上市首日爆炒新股。

先看看以前交易规则导致的新股首日疯狂。202_年IPO暂停前最 后一只发行的股票是浙江世宝,从港股回来的,由于监管层要求其A股发行价格要和港股趋同,所以它的发行方案被砍得很可笑,发行数量只有原来1/10,发行价格2.58元。太便宜了,抢破头。

那时候深市的上市首日停牌政策是:“股票上市首日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本所可以对其实施盘中临时停牌:

(一)盘中成交价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10%的,临时停牌时间为1小时;

(二)盘中成交价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20%的,临时停牌至14:57;

(三)盘中换手率达到或超过50%的,临时停牌时间为1小时。” 在这政策下,上市那天,202_年11月2日,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这段新闻:

“昨日,浙江世宝上市开盘价15.62元,较发行价2.58元上涨13.04元,暴涨505.43%。这意味着每中一签新股,股民将浮盈6500元左右。股价暴涨的同时,浙江世宝也因为爆炒而在盘中被深交所三次临停。由于资金热情过于高涨,浙江世宝开盘后1秒内完成2笔46万股和152万股的交易后,便因触及换手率超过50%的条件而被临时停牌半个小时。这一秒停速度,创新股首日盘中临时停牌新政以来最快。10时31分复牌后,浙江世宝继续飚涨,随即在10时31分50秒,因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首次上涨达到或超过10%,再次被深交所临时停牌。午后13时02分复牌后,该股股价继续“疯涨”并在13时13分42秒第三次被临停。最终,浙江世宝收报18.75元,涨幅626.7%,换手率95.15%,打新中签 的投资者基本进行了抛售。”

有了这次教训,交易所改规则了。以深交所为例,202_年底的版本改为:首先限制全天有效报价范围:以发行价为基准,下限为64%,上限为144%。其次是盘中临时停牌,(一)盘中成交价格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10%以上(含);停牌一次,就一次,30分钟,最晚到14:55。

(二)盘中成交价格较当日开盘价上涨或下跌20%以上(含)。这次也是停牌到14:55。大家想想,这会是什么效果,新股价格便宜,打新能赚钱,情绪踊跃,上涨超过10%和20%还不是小菜一碟,那么每天也就交易最多几分钟啊,无量涨停,连续涨。

今年6月,吸取了上述教训,规则微调,取消20%那第二次临时停牌,第一次临时停牌只缩短为30分钟了。增加了交易时间,不过结果没两样,还是连续涨停。

我们可以共同思考下,IPO制度确实很纠结,发也不好,不发也不好,一放就疯,一管就死,或者管的效果不好让市场更疯。怎么办,证监会也还在想办法。

OK,今天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再次感谢大家牺牲宝贵的复习时间来捧场,谢谢!

DA i20陈駸 202_年8月24日

第二篇:IPO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1](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2]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招股是指一家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向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对上市公司在拥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数量的股东人数方面有着硬性规定。[3]

二、发行要求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核准已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

4、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公开发行的比例为10%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6]

从简过程创业企业应当如何准备创业板上市呢?拟上市的创业企业有必要制定一份上市计划,从组织、财务、经营等各个方面进行上市安排。企业应当成立上市筹备领导小组并选择中介机构,合理计划安排上市日程,设计并实施企业股份制改造和重组方案,并最终确定上市的具体方案。[6]

具体而言,成立上市筹备领导小组是整个上市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市筹备领导小组应当是一个可以统筹全局的机构,负责有关上市准备的各种决策事项,以保证企业在上市准备期皆以上市为目标展开各项工作。因此,上市筹备领导小组应当由公司董事长牵头,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协调,并具体落实专门工作人员,成立上市办公室。[6]

按照1月8日证监会在北京召开“首次公开发行(IPO)在审企业202_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时的部署,各保荐机构、会计师应财务核查工作报告报送证监会。证监会对排队上市公司的自查结果进行抽查。有投行人士预计,抽查过程或持续一至两个月。[7]

202_年以来,申请IPO公司进入财务状况自查阶段以来,共计有42家申请IPO企业撤销了IPO申请。其中主板10家,创业板30家。距离证监会最后的自查期限还有不到10天时间,后续预计会有更多的企业撤销IPO申请。

对于新三板市场扩容问题,姚刚表示,“现在千军万马挤在IPO,说明中小企业非常需要这样一个(新三板)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扩大试点是一项重要工作,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7]

此外,姚刚透露,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市互联互通一直是证监会追求的目标,各政府部门应该打破利益格局,使两个市场能够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除了银行间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外,应该允许公司债、金融债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发行,尽量扩大投资者的选择权

第三篇:IPO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工作小组办公地正对面就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公正柱”雕塑,以及前总理朱镕基的著名题词“不做假账”。

在资本圈里,人们将此次围绕着IPO的系列核查称为“运动”,这次运动很可能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但IPO何时开闸,依然没有答案。史上最大、最严一波IPO在审企业的财务审查开始了。

地处上海市郊青浦,距离市中心二十余公里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这时成了资本市场的揪心之地:从202_年4月10日起,30家“中奖”的IPO在审企业,在这里接受中国证监会、证监局、交易所和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士组成的工作组专项核查。

从202_年年底证监会要求拟上市企业财务自查起,在资本圈里,人们将此次IPO系列核查称为“运动”,至于“运动”是否会成为惯例、IPO何时开闸回归常态,或许都要等“运动”结束才能见分晓。

不过,对于项目不幸“中标”的保荐代理人林翔(化名)来说,虽然经历了三个月没日没夜没周末的核查准备,但此时等待的滋味更为煎熬。

“很焦虑,急得满嘴泡。”林翔说。刚刚40岁的林翔看上去与其在证监会网站上公示照片有明显变化:皱纹多了,头发少了。“那是5年前的照片,这两年‘折旧’得很快。”

煎熬的“运动”

在朱镕基题写的“不做假账”面前,希望核查人员能够克己慎行。

202_年4月3日,中国证监会在三十多家中外媒体记者的现场见证中,从提交自查工作报告的610家企业,抽取了30家企业,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7家、13家、10家,分别涉及14家券商。

直至被告知“中奖“为止,林翔的心底还有诸多问号。

“为什么要将被抽查的拟发行企业的核查底稿先运送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而不是直接进入企业?”这不仅是外界的疑惑,连保代们也没想通。

按照核查安排,被抽中的30家IPO申报企业需要分两批先后将拟发行企业的核查底稿运送至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证监会抽调了会计行业的部分专业人士来帮助核查这些底稿,来自天健、立信等会计所以及证监局、交易所等机构的105名人员组成的15个抽查小组,将对材料进行审核。

审核之前,核查人员还提前抵达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进行了两到三天的针对性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针对会计报表的“十二项粉饰或操纵利润情形等技术性要求的强化”,要求现场核查人员在初步检查底稿之后,结合发现的问题列出现场检查计划。除了技术性指标之外,培训还着重强调了“公正审核”的精神纲领。

而从202_年4月13日开始,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各派一名现场负责人陪同核查人员一起到企业进行现场核查,陪同的保代和会计师需要随时解答核查小组提出的问题。

在4月9日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递交核查底稿之前,作为东方证券保荐人的光大证券一名保代,在微博上晒出了“核查底稿准备实录”被大量转发,也被多家媒体引用。

“确实如光大那位保代描述的那样,4月8日到4月9日根本就没有睡,整理材料、贴标签、装箱、搬运,项目组全部出动,人手还不够用。”林翔回忆。按照要求,被抽查企业需报送的申报材料有十套,此外还有保荐机构自查工作底稿、会计师自查工作底稿、报告期审计工作底稿等。

“一家企业的材料就很多,我们用26寸的行李箱装了11箱,总重量超过200公斤,要事先运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经过核查组人员翻阅过后,重新装箱又要运到企业,企业在长三角还好,那些在西部地区的一来一回就很折腾。”林翔说。

抽查小组的工作地选择也颇有深意,在绿树成荫风景优美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工作小组集中在校园最南端第二教学楼办公,面前正对着该学院的标志性建筑“公正柱”雕塑,镂空的柱子象征“独立、客观、公正、透明”的会计原则,与前总理朱镕基的著名题词“不做假账”交相辉映,似乎在时时警醒着现场检查人员。

“此次核查的重点是财务数据,在朱镕基题写的‘不做假账’面前,希望核查人员能够克己慎行。”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表示,“这也是选址上的原因之一。”

林翔负责的项目已经开始了现场检查,抽查小组的人员和另一名保代此刻已经离开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开赴企业所在地长三角,陪同现场核查。

“现场同事这两天传来消息说,核查小组工作非常细致,任何疑问都要找部门负责人详谈。”林翔说。

这会林翔不免担心起来,尽管项目组前期准备看上去无懈可击,在做自查时已经召集企业中层干部开会,打过“预防针”,并在确认被抽查之后,第一时间召集他们进行培训以应对现场检查。但由于企业上市工作都由专门的上市工作小组负责,业务部门并没有直接插手,突击培训能够应对复杂细致的现场检查吗? “公司单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较集中,这其中有特殊原因,不知道公司管理层能不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谈起可能的敏感点,林翔不无焦虑,“在常规的IPO审核中,单一客户销售占比超过50%会被认为形成单一客户依赖,需要在风险提示中进行说明。而单一客户收入集中,又极有可能与此次财务核查内容中证监会特别关注的‘利润虚构’联系到一起。”

除了在惴惴不安中等待,林翔无事可做。于是他每隔一小时给现场的同事发短信问询,但是“他一边要应付核查小组提出的各种问题,一边要安抚企业情绪,已经不能忍受我的骚扰”。

如今林翔着急上火的表现,与过去惬意风光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保代基本很少到企业来,我们请他们到企业来,都是要给费用的,如果要‘签字’费用就更加高了。”三年前,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旗下财务投资公司的证券事务代表曾如此对记者抱怨保代不好请。彼时,保代年薪200万,年终奖500万,签字费数百万,转会费数百万„„

而202_年以来,A股一路走跌,IPO数量下滑,保代供过于求,证监会新一轮的新股发行改革,保荐制度改革,强化保代责任,加强违规处罚力度„„将保代在金融行业的地位从金字塔尖拖到了半山腰,如今地位下滑趋势也没能减缓。

202_年末,投行降薪、裁员风声鹤唳。包括中金、中信、国信、平安在内的多家券商投行都开始节衣缩食。而过惯了好日子的保代们则和希望抄底的中小券商投行一拍即合,跳槽也成为了当年券商投行最吸引眼球的新闻。平安核心团队出走华林证券成为标志性的事件。

怀揣投资银行家美梦的新保代们,陷入了“投行民工”尴尬境地。“高富帅一秒变屌丝,拿来形容保代一点不为过。”林翔说,“再加上这两年频频传出的‘猝死’事件,保代的光环已经退散殆尽。”

事实上,除了保荐人之外,拟上市公司雇用的会计师也颇为紧张。被抽中的30家企业涉及了18家会计师事务所,在经历胜景山河、万福生科等财务造假事件之后,不仅保荐人的信用被投资者质疑,作为“看门人”的会计师也受到外界的质疑。

因此,一旦此次核查发现问题,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能面临自律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处罚。

只是与202_年SEC多次问责中概股的“看门人”不同,由于监管部门的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受到的处罚并不严厉。IPO审核回归常态

这场运动前无古人,可能也后无来者。“同遮(伞)不同柄,同人不同命。”同为保代的严彬长长地松了口气。“为了应对这场核查,两个月待在家里的时间不超过5天,不是在企业所在地,就是在企业供应商和大客户之间来回奔波,跑工商,去税务,上银行„„两个月的时间,要把1年的事情都做完,真的很不容易。”严彬说。“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却没有抽中。”虽然语气略带惋惜,但在IPO核查人人自危的气氛中,严彬的表述显得并不“真诚”。

不过,从目前的核查流程来看,严彬保荐的企业已经顺利通过此次IPO核查,进入了正常发审流程,基本可以提前开始庆贺。

按照证监会的核查流程,202_年4月末首批15家企业完成抽查阶段的核查工作后,5月剩余15家将进行核查,而5月31日前,在中止审查的百余家企业中将再抽出10家在6月审核,整个抽查和重点审核阶段或将持续至6月底。“一方面,财务核价进入抽查阶段,证监会已经有经理进行正常审查;另一方面,新提交材料的申报企业不用提交财务自查报告,这些都是IPO回归常态的信号。”严彬的乐观判断与业内5月IPO重启的预期相符。

4月12日,证监会发布申报企业信息显示,新增了3家创业板的拟IPO企业,分别是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千乘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这3家新增企业并不需要递交财务自查报告。“这场运动前无古人,可能也后无来者。”在严彬看来,这样大规模的财务核查不可能成为常态,但可能会成为IPO审核过程中的一个常设项目。“不定时、不定量地进行IPO财务抽查,这符合证监会强化自身监管职能的定位。”严彬说。

不过,目前这场运动何时能够迎来仪式性的结局——IPO重启——仍然存在未知数。

但市场已经找到了蛛丝马迹。4月上旬,新华社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吆喝A股走势与IPO无关,并打出了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口号,被投资者解读为IPO重启的信号,但4月12日,证监会召开新闻通气会时,语焉不详地撇清了与新华社文章的关系,并称目前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思路和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成熟后将通过正式的新闻发布渠道向社会公开。

市场对这一言论的解读则是——新股发行改革方案出台之日,即IPO重启之时。

“发行改革方案确实一直在研究,该方案出台是否与IPO重启画上等号却不尽然。”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回顾过去7次IPO暂停和重启的经验,只有重启伴随着重大的制度性改革,“需要明确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融资,制度建设确实重要,但不能长时间地遏制市场功能”。给自己找买家

摆在终止审查企业面前的选择有限。

在数百家发起IPO冲刺的企业中,时下的状况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被抽中者在焦虑不安,躲过审查者开始提前庆祝,而那些倒在IPO之旅终点的企业,眼下正积极寻找着新出路。

截至202_年4月12日,证监会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67家排队上市企业申请终止IPO审查,接近三成企业来自机械制造业,其次是IT、清洁技术、农林牧渔、电子及光电设备、化工原料及加工等行业。许多企业撤回上市申请的原因是业绩下滑。但是,另外一些原因并不应该被忽视——被指责财务造假,甚至禽流感因素,都成了撤回上市申请的理由。

“我们项目组劝了发行人很久,都没有说服他撤回项目。”一位券商人士告诉南方周末,“最后,需要投行负责人亲自出马,费了很大劲,才说服发行人先缓一缓,往后找个机会再上。”

由此可见,IPO的造富效应有多么地吸引人。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在撤销IPO申请的企业中有63家企业获PE/VC机构支持,占比38%,涉及PE/VC机构共计91家。

其中,九鼎投资所投项目撤回数量最多,包括湘北威尔曼制药、领亚电子科技、海南中化联合制药、裕华光伏新材料、联嘉祥科技及凯天环保科技6家企业。其次是中科招商投资,其所投的项目中有5家终止审查。

“终止审查之后,此前企业为上市花费的千万费用等于打了水漂,PE/VC则在四处活动希望快点将企业脱手。”深圳一家被终止审查的企业董事长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

“相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排队等待审核的企业,那些终止审查的企业或许更加关心IPO重启时间。”严彬说。

如今,摆在167家企业实际控制人、保荐机构、PE/VC面前的是,撤回了怎么办。

“我们会选择换个时间再申报,企业的素质没有问题,只是暂时遭遇业绩的波动。”深圳一位PE合伙人告诉南方周末。

实际上,摆在终止审查企业面前的选择有限——港股上市、新三板、被上市公司并购、等待业绩好转再上市,或者再也不上市。“业绩相对稳定,期待融资做大的企业,可以考虑去港股;小型PE投资的企业出于资金压力,可能走并购的道路;大型PE企业有时间、有财力,只要企业质地好,再等一年重新申报,这是上上策;新三板可能是企业最不愿意考虑的出路,流动性较差。”严彬分析。

上述深圳企业董事长也透露,他们已经找到买家。“正在和一家上市公司谈判,但进展比较缓慢。价格始终存在分歧。”

严彬所在的投行也有项目被终止审查,据他透露,这个企业正在积极寻找买家。

而PE界则认为这块市场会是一个新的商机,未来并购的可能性大增,目前已经有不少PE动起来,摩拳擦掌准备做并购项目。

第四篇:IPO法律意见书

IPO法律意见书

一、本次发行上市的批准和授权

1.董事会决议

2.股东大会决议,决议事项如下:

股票的种类:人民币普通股(A股),港股(H股)股票面值 股票数量

发行费用的分摊(保荐费用、承销费用、审计及验资费用、发行人律师费用、发行人上市登记手续费用)发行价格 发行对象 发行方式

本次发行的拟上市地

决议的有效期

其他

3.股东大会的程序合法 4.股东大会的内容合法 5.授权范围及程序

6.查验过程(查验会议的程序、决议等)

二、发行人发行股票的主体资格

(一)发行人发行上市的主体资格

1.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股转)2.现持营业执照情况说明。经律师核查的内容:

1.发行人为依法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持续经营三年以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8、第9条的规定 2.存续期限:依法存续(法律、法规、其他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

3.注册资本:会所出具的验资报告,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首发办法》的第10条

4.经营范围,《首发办法》第11条

5.最近三年主营业务和董监高,实际控制人重大变化,《首发办法》第12条

6.股权情况,有无重大权属纠纷

(二)查验过程:工商资料及年检资料,《营业执照》

三、本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实质条件

(一)发行人类别(股份有限公司)

(二)发行、上市的条件 1.《公司法》 2.《证券法》 3.《首发办法》 主体资格(同二)

规范运作《首发办法》14-20条

财务与会计《首发办法》21-30条——根据会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发行人承诺等

四、发行人的设立

(一)发行人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履行的法定程序

1.股东会决议 2.名称预核准 3.签署发起人协议 4.验资

5.创立大会(选举董事、监事等)6.设立登记

发行人设立时的股本结构(股东姓名-持股数额-持股比例)

(二)发行人设立的资格和条件

1.发行人(自然人、企业法人)2.发行人注册资本

3.生产经营场所和生产经营条件 4.公司章程 5.设立程序合法 6.公司名称

(三)发行人设立的方式

(四)发起人协议

(五)发行人设立过程中的审计、资产评估、验资

(六)创立大会

(七)查验过程

五、发行人的独立性

(一)业务独立

(二)资产独立

(三)独立完整的供应、生产、销售系统

(四)人员独立

(五)机构独立

(六)财务独立(财务部、独立的银行账户、独立的纳税申报)

六、发行人的发起人和股东

(一)发行人的发起人和股东简介(法人的工商登记基本信息和股权结构)

(二)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协议)

(三)发行人的发起人投入的资产情况(验资报告)

(四)发起人投入发行人的资产或权利的权属证书的转移

(五)发行人股东的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情况

七、发行人的股本及其演变

(一)发行人(原有限公司)的股本演变情况(股权转让、增资等情况)

(二)整体变更过为发行人后的股本演变

八、发行人的业务

(一)经营范围(营业执照、获得的重要证书)

(二)业务变更情况

(三)境外经营情况

(四)主营业务情况

(五)发行人的持续经营(盈利情况)

九、发行人的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

(一)发行人的关联方 1.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

2.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及直接或间接持有发行人5%以上股份的其他股东

控股股东

直接或间接持有发行人5%以上股份的其他股东 3.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企业

4.发行人的子公司(股权演变:设立-股权转让-增资)5.发行人的董监高人员 6.发行人控股股东的董监高

7. 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份的自然人、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8.除前述关联方以外的关联方法人或其他组织 9.报告期内曾经额关联方

报告期内曾经存在的关联自然人 报告期内曾经存在的关联法人

(二)发行人与关联方之间的重大关联交易 1.购销商品

采购商品 出售商品

2、关联租赁

3.向关联方借入流动资金 4.关联担保

(三)发行人关于关联交易公允决策程序的规定

(四)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的承诺

(五)发行人与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及其控制的关联方之间的同业竞争

1.发行人与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及其控制的关联方之间不存在同业竞争现象(发行人的经营范围、关联方的经营范围)2.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

(六)发行人对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的信息披露

十、发行人的主要财产

(一)发行人的房产

(二)发行人拥有的土地使用权

(三)发行人拥有的商标

(四)发行人拥有的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五)发行人拥有的主要生产经营设备的情况

(六)租赁的房产

(七)许可使用的专利权、商标权

十一、发行人的重大债权债务

(一)发行人的重大合同 重大销售合同 重大采购合同 借款合同 担保合同 其他

(二)有无侵权之债

(三)其他应收款、应付款

十二、发行人的重大资产变化及收购兼并

(一)增资减资情况(同七)

(二)发行人的重大资产变化情况

十三、发行人章程的制定与修改

(一)发行人章程的制定与修改

章程的制定 章程在近三年的修改

(二)发行人章程(草案)制定和修改

十四、发行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及规范运作

(一)发行人组织机构

股东大会 董事会 监事会 总经理

(二)发行人股东大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

(三)发行人三会的规范运作情况

十五、发行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变化

(一)发行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

(二)发行人近三年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及变动情况

十六、发行人的税务

(一)发行人最近三年执行的税种、税率

(二)发行人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助

(三)守法情况

国税 地税

十七、发行人的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技术等标准

(一)发行人及其子公司的环境保护(证明、许可证)

(二)发行人的产品质量和技术等标准

(三)发行人及其子公司的工商、土地管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海关等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十八、发行人募集资金的运用

十九、发行人的业务发展目标

二十、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发行人及其子公司、持有发行人5%以上的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二

十一、发行人照顾说明书法律风险评价 二

十二、总体结论意见

综上所述,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符合《证券法》、《公司法》、《首发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有关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发行人最近三年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发行人《招股说明书》中所引用的本法律意见书及律师工作报告的内容适当;发行人本次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尚待中国证监会核准及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审核同意。

第五篇:马上ipo,企业文化

马上IPO简介

Joint Venture Win“马上IPO”一个完全革新与现代创业机制相结合的高端战略平台。马上IPO智慧平台是集创业、资本、渠道、品牌优化为一体的创享平台,联合包容海量的智慧结晶,聚集五大集团的优质资源,应用区块链BlockChain完全去中心化的技术,智联未来世纪与万物互联的百业共享资源战略平台,媲美摩根大通的顶层商业精神,整合全球商业链、品牌链、资本链、致力于中小微企业领域的摩根大通世界。

BrandEconomy以复兴民族品牌为己任,由财阅美邦集团、中起资本、中亚数字资产集团、品牌经济研究院、IPO区块链应用技术研究院联合创举,马上IPO[Joint Venture Win]结晶的完全共享商业魔方,全新定义了商业信用公约行为,从而重新定义了新的共享创业机制,《云创金服》、《云创贷投》联合《中亚数字资产交易所》、《财阅美邦品牌资产交易所》共同创举独具中国特色的品牌经济全球化,革新未来商业新篇章!为美好的蓝图和明天而奋斗!

在过去的20年里,实体产业遭到互联网严重的冲击。阿里巴巴掏空了用户的钱包,腾讯抢走了用户的时间,实体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转型升级。202_年国家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在第二个品牌日来临之际,财阅美邦顺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经过长达6年的精心准备,推出了马上IPO品牌创业孵化链。

以成就品牌梦想为己任,马上IPO从品牌孵化、品牌战略、品牌资产、品牌营销、品牌投资、品牌交易、品牌营行、品牌证券化、品牌数字化等9个方面,为品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让品牌全身心的追求梦想,为品牌追求初心创造优质的环境。马上IPO承载着中国服务业实体品牌梦想的使命,依托云创金服、云创金孵、云创贷投、品牌交易所等知名金融平台,聚集产、融、管、营四大战略的优质资源和卓越人才,打造严格的风控体系、专业的金融机制、优秀的管理人才、出色的营销团队,为推动服务业实体品牌的良性转型和品牌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的短短半年时间里,马上IPO成功孵化30多个品牌,其中不乏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足生堂、健治一号、青藏一号等知名实体连锁品牌。我们为其提供资金、管理、营销、人才、战略等方面的支持。马上IPO认为,在品牌经济即将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国品牌及企业家必须觉醒和崛起。我们积极整合各行优质资源,聚焦中国GDP核心板块——服务业,为品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我们诚挚的邀请怀揣梦想的你们加我们的大家庭,不忘初心、聚焦品牌,相信品牌的力量,携手共创、共享、共赢下一个趋势经济。

联合智慧结晶、聚焦优质资源、革新创业机制、重构实体产业、共享品牌盛世、共赢趋势经济。马上IPO,重构资本市场、实体经济、品牌经济、创业机制在马上IPO,我们与智者共创,与创者共享,与慧者共赢。马上IPO,企业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品牌的坚强后盾

IPO基础知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