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2011年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23-482656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23 10:06: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1年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

Shuoming2011年1月

北京交通工作会召开:公交出行比例力争达到42%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teniu.ccG汽车的应用;常州市快速公交系统;纯电动公交车示范运行项目;利用节能车型开展长途甩挂运输项目;振华物流—LG工厂物流优化项目;港口集装箱双重运输;乌北物流平台系统在节能减排的应用;LNG在运输船舶上的应用;船用冷热全效热泵技术应用;滑阀式喷油器在船舶减速航行节能中的应用;零空闲变速操作法;连云港新苏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节能减排技术综合应用;青岛港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优化系统。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已经推出了三批共60个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示范项目的推广,调动了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本报将陆续详细介绍各个示范项目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

交通运输部要求 排查轨道交通隐患定期评价运营安全

《中国交通报》 杨红岩

2011年06月23日

近日,交通运输部下发通知,要求各有关城市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确保运营安全,提升服务质量。根据部署年6月至8月,各有关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活动。各相关省交通运输厅强指导,派员到现场督导检查。

通知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完善政策措施,加强运营监管,严把试运营基本条件关,严格落实运营安全主体责要定期开展运营安全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或处置方案,并督促相关运营单位整改;安全评价不符合运营的,要停止运营,经整改合格后方可运营。要强化应急演练和处置,排查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运营事故。要切实加强组输调度,规范运营服务,加强人员管理。要建立信息报告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发生交通突发事件的,相关运营单位要在时间向上级交通运输等部门报告,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良好服务。

据了解,至2010年年底,我国有12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452公里。“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3000公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将建成轨道交通网络,一些城市将新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河南:科技创新打造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中国交通报》 彭燕 周爱娟 康继民

2011年06月09日

记者从6月8日召开的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河南将以建设创新型交通运输行业为主攻方向,全面实施“科技强交”战略,加快打造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推进创新能力、重大科技研发能力和科技工作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科技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出席会议并讲话。

高宏峰充分肯定了“十一五”以来河南交通运输系统在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绩。

高宏峰强调,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把交通运输科技工作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是要深刻认识加强科技创新、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重大意义。二是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河南交通运输实际,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强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创新与进步水平。四是要努力提高信息化集成应用水平,大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和保障能力。在信息化建设中要结合实际,明确方向,做好顶层设计,整合现有资源,大力推进。五是要推进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和示范项目的推广。要发挥政府部门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着力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张大卫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河南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强调要按照智能化、标准化、国际化的要求,推进河南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要抓好河南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争取在重大领域取得重点突破;要在提升创新能力上下工夫,重视人才培养和创新平台的建设;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方面下工夫,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抓落实上去,争取“十二五”河南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创新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十二五”河南交通运输科技工作着重推进的两项重点工作,也是“十二五”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将在提升创新能力、科技研发、科研成果转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将认真编制“十二五”交通运输科技发展规划,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打造低碳交通、绿色交通和智能交通,进一步提升厅属院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培训工作质量和水平。

会议还表彰了“十一五”河南交通运输行业优秀科技创新集体和个人、节能减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获奖代表在会上宣读了科技创新倡议书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倡议书。

2011年7月

重视发展公共交通 优化运用多种运输方式

《中国交通报》

2011年07月21日

据新华社消息,7月19日上午,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节能目标分解方案、主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要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广使进技术,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其中,交通节能要重视发展公共交通,优化运用多种运输方式。

据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中国交通报》 席秀梅

2011年07月14日

7月11日,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工作方案》专家评审会。低碳交通运输试点城市无锡市和杭州市汇报的实施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

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无锡和杭州的实施方案内容全面,资料翔实,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符合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的要求。两市低碳交通运输方案提出的项目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示范效应,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两城市的实施方案。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美国能源基金会、部规划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伽林做了评审总结。

按照部署,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为试点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阶段,各试点城市要按照批准的试点方案的要求,组织推进试点工作。届时交通运输部将对试点工作成效和经验进行评估总结。

2011年8月

上海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日均超1650万人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teniu.cc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北京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缓解交通拥堵方案等事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teniu.cc 2011年12月07日 08时42分

来源:北京日报

【E-mail推【字体:大中小】荐

发送】

6日下午,北京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第九阶段(2012年)工作方案等事项。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主持会议。

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监管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会议强调,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由市工商局牵头建立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是市政府加强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也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平行平台。各部门、各行业要进一步整合企业信用资源,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监管联动,加快推进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归集机制,强化信用信息应用机制,健全信用信息披露机制,明确信用信息披露范围,为提高政府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保障。此议题拟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

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缓解北京市区交通拥堵第九阶段(2012年)工作方案》。今年,为缓解本市交通拥堵,地铁9号线南段、8号线二期北段和15号线一期东段3条轨道交通新线将于年底提前开通试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36公里,总里程增至372公里。从拥堵状况来看,中心城平均交通指数由去年的6.1下降到4.8,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上升至42%,小汽车出行比例首次下降,降幅达1.2个百分点。会议指出,本市一年来大力实施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交通拥堵加剧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为进一步做好首都交通服务与管理工作、确保首都交通安全顺畅赢得了宝贵时间。会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践行“北京精神”,以打造“交通惠民工程”为落脚点,以轨道交通和道路微循环建设为重点,以公交线网调整为突破口,以网格化和信息化为依托,继续大力实施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大城市次干道、支路的建设力度,解决停车难题,改善交通状况。二是要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加强交通精细化管理。三是要充分发挥市、区两级缓解交通拥堵工作领导小组的积极性,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全面推进区域交通缓堵工作。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交通文明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宣传在缓堵方面已经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和绿色出行、文明出行方面的先进典型,倡导绿色出行理念,提高市民文明交通意识。

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北京市加油站设施规划布局(2011年-2020年)》。截至2010年12月,本市现有对外经营加油站1048座,其中城六区有377座,其他远郊区县671座。从现状看,本市现有加油站局部区域布设不合理,且部分加油站服务功能与布局位置不相匹配。会议指出,要建立规划统一、布局合理的加油站网络体系,实行特许经营,近期在有需求的区域新增一批加油站。在规划加油站布局中,要严格遵守安全、环保标准,促进加油站行业的健康发展。

会议还研究并通过了《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送审稿)》和京周路新线(大灰厂东路-杜家坎环岛)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记者 王涛)

2011年12月30日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2月9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为张兵颁发“全省交通运输服务明星”荣誉证书,称赞张兵用行动传递出爱岗敬业、交通为民的精神,用乘客的满意度树起了交通服务水平的新标杆。

道路客运油耗申报即将启动

《中国交通报》 杨红岩

2011年12月14日

2011年度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申报工作将在近期启动。12月10日,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在南昌召开工作座谈会,对相关统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部道路运输司副司长徐亚华出席座谈会时介绍,相关申报系统于2011年12月15日正式开放;2012年1月5日,企业开始申报数据;2012年2月15日前,县、市级交通运输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完成数据审核,并将其上报至省级道路运输主管部门;2012年3月15日前,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审核后的数据报交通运输部接受抽查。

据悉,《城乡道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两年来,部道路运输司启用并不断完善了“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信息申报系统”,编写了《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申报督察操作手册》,加大了对上报数据的审核力度,促使城乡道路成品油价格补助工作步入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

交通运输部将在30个城市试建“公交都市”

《中国交通报》 杨红岩

2011年12月13日

交通运输部近日下发通知,明确在“十二五”组织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2013年年底前,启动30个城市示范工程试点工作。

成为“公交都市”试点城市需具备一定基本条件,比如,城市市区常住人口不低于100万;编制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出台了针对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或制定了促进公共交通发展的专项行动计划;城市公共财政对公共交通发展有明确、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和保障制度,资金保障到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和管理水平在全省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确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出行和城市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等。

“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在“十二五”末的目标考核中,相关服务达到较高水平,才有机会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目标考核包括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0%以上,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城市周边20公里范围内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达85%以上;公共交通车辆、场站、枢纽的无障碍通行及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测评满意度达80%以上等内容。

交通运输部:明年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teniu.cc 2011年12月31日 18时08分

来源:新华社

【E-mail推【字体:大中小】荐

发送】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 林红梅)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31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公布了明年确定的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的重点领域。

在道路方面,李盛霖说,要加快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重点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客运站场建设;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和城市客运智能化示范工程;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农村客运发展;推广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形成全国统一的服务网点体系和分级管理的收费结算体系;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积极拓展港口物流功能。

其次,要提升运输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培育一批大型龙头骨干运输企业,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推进多式联运,重点推进集装箱、大宗物资铁水联运和江海联运;推进内河干支直达和江海直达运输发展;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推广甩挂运输推荐车型;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强煤炭、矿石、石油、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及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应急保障;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

此外,要加强宏观经济形势跟踪分析,积极配合财政部加快燃油税、车购税和港建费等交通专项资金的下

第二篇:城市公共客运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发展我州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报告州政府: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行业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州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让全州人民进一步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行业的管理,规范城市公共客运市场秩序,保障乘客、城市公共客运经营者以及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公共客运行业的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出行环境。

一、我州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基本情况

城市公共客运包括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和出租汽车客运,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由县市交通运输管理所审批和管理。几年来,随着我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州公共交通也得到迅速发展,运营能力逐步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基本解决了我州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截止目前,我州有12家公交企业,公交线路有103条,营运车辆1303台;出租汽车客运企业29家,出租汽车车辆6880台,承载全州220万人日常出行,基本解决百姓出门难问题。

二、我州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县市建设快速推进,我州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二元分割与新形势已经不相适应,群众出行的需要越来越高,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机制不畅,监管难度大。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城市公交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审批和监管,执行吉林省第21号《吉林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自2010年3月1日执行)法规。由于历史问题有些县市城市公交无法纳入正常日常管理,导致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城市公共交通审批和监管不到位。如汪清县县政府在2002年拍卖出租车经营权的合同条款时规定在经营权到期之前(经营权有效期2020年)不允许增加城市公交车辆台数,现有10台公交车每台只有7个座位,如果更新车辆也不允许超过19座。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不利于更好的为百姓服务。

(二)政策不到位,公交客运发展困难。我州城市公共客运线路基本布满,但随着我州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整体拆迁和工业园区的建成,线路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出现“城市公交进不来”的现象。按照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在城市重新规划和新区建设时优先考虑城市公交布局和建设等问题,但是我州有些县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对公交发展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是导致公交发展致命因素。我州10家公交企业拥有车辆进入老龄化,面临大量更新车辆和增加车辆来保证百姓出行,现有企业经营是自负盈亏模式,经济收入勉强保证企业工作人员工资问题,根本没有能力更新车辆,更谈不上增加车辆,这是影响公交发展根本因素。

(三)公共交通投入少,设施不够完善。城市公共客运基础建设投入多少,直接影响对百姓服务质量。我州8个县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很多线路缺少候车厅、站点、路牌等设施不够完善,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新区,无论是居民小区还是工业园区都没有场站建设,站点都临时设置在道路边上,给交通带来不便。公共客运交通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

(四)矛盾突出,存在不稳定隐患。我州从事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经营主体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公交企业和出租汽车经营者;二是人力三轮车、机动三轮车、残疾人电动车。经营主体之间受利益驱动,多次发生矛盾和冲突;出租汽车经营者与人力三轮车、机动三轮车、残疾人电动车曾多次发生纠纷,到县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政府上访。

三、优化发展公共交通的建议

2012年,我州应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列入了民心工程,着力解决整合客运资源,优化公交线路和公交场站布局工作目标,优化公共交通,加强管理,规范城市公共客运市场秩序。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为加强优化公共交通工作的推动力度,成立由州主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州运管局、规划局、建委、公路局、工商局、交警及各街道办事处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运管局。领导小组职责:结合我州城市化发展进程,协调解决公交线路、站点、停车场等相关问题;理顺管理机构;编制我州公共交通总体规划;做好编制规划及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全面

实施区域公共交通路网建设。

(二)明确目标,深入调研。按照我州民心工程总体部署,对全州客运资源进行全面调研。对全州各县市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城乡公交和农村客运班线概况、客运企业运营基本情况、影响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主要因素以及群众对整合客运资源,优化公交线路和公交场站布局的具体意见和建议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形成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为下一步规划制定工作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三)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制定全州公交客运规划,按照领导小组总体安排,聘请专业机构会同市县有关部门,做好前期调研,起草《延边州公共交通总体规划》。其基本思路是:按照城市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进程分步实施。计划用3年时间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公共交通布局。优化公交线路,以中心城区向新市镇居民居住区、工业园区、较大规模小区等区域延伸、加密,优化线网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合理规划首末站、枢纽站、候车站等配套设施的数量、位置、用地范围和建设计划。

(四)整合资源,加强监管。进一步整合客运资源,优化公共客运线路,积极协调市县有关部门,研究区域客运线路合并重组相关问题,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按照制定的实施步骤,规定的时间节点在区域内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群众满意的交通网络。同时,强化行业监管,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不达标车辆的市场退出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和宣教,确保群众出行安全、舒适、快捷。加强服务质量考核,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软硬件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有效监控政府投入落到实处。

(五)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制定的区域客运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候车厅、站点、路牌等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出行环境。

二0一二年八月六日

第三篇:客运发展调研报告

客运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客运发展调研报告 ?

××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总面积为 4004平方千米,全县共有 12 个乡镇,129 个村民委员会,1102 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 50.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87.9%,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数的 42.1%,部分偏远乡镇地广人稀。

一、我县农村客运市场的现状 ?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的农村客运得到了快速发展,自 2003 年以来,新增许可的农村客运班线 8 条。目前乡镇通客车率达 10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 76%,自然村通客车率相对较低,全县还有 18 个自然村未通公路。全县共有农村客运班线路 18 条,农村客运车辆 297 辆(其中 19 座中巴车110 辆,28 座的大巴车 2 辆,微型面的 185 辆),客座位 3510座。

我县的 18 条农村客运线路,其中有 16 条是以县城为起点发车的,由县城发往乡镇所在地的 8 条,由县城直接发往行政村的 7 条,乡镇到乡镇之间的 2 条,由乡镇所在地发往行政村、自然村的仅有西二片区 1 条。××县的农村客运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的农村客运网络,但从乡到乡、乡到村、村到村的客运班线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目前未开通客运班线的地区,大量群众出行主要依靠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车等交通工具,这些车辆载人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

二、我县农村客运发展难的原因 ?

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受道路状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我县农村客运市场整体上存在着客源分散、客流不稳定、效益不高的问题,靠市场自发力量难以使其健康、持续发展。

客运线路冷线、热线反差很大。近几年提出申请经营农村客运班线的,全都要求经营从县城到乡镇所在地的线路,而这部分线路的运力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处于饱和状态,而从乡镇到乡镇、乡镇到村、村到村之间的线路很少有人提出申请。

经过实地调查了解,目前存在出行特别难的地方,都是村与村之间距离较远,路况差、人口少的地方。如江边乡的坡头、新寨等村子,东山的细所、木龙等地,这些地方村与村之间距离很远,村子的人口少,有的地方路况较差,不具备通行客运车辆的条件。而且除街天外,平时出行群众很少。农村客运车辆的运行成本如果实载率低于 60%,且不能保证稳定运行的话,也就是说不能保证每天至少运行一个趟次的话,经营是亏损的。这样的线路就无人申请经营,也难以发展。这些地方在近几年内发展农村客运难度很大。

因农村客运属于短途班线,就我县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效益不稳定。乡镇农村客运站点目前已建成的有 8 个,按现有的投资管理模式,进站发班都必须缴纳相应的管理费,这就增加了农村客运车辆的.经营成本,在不能保证收益的情况下,客运经营者不愿意进站发班。客运站的功能也就未

能发挥起来,有 5 个农村客运站成了摆设。

自 20xx 年年底以来,××县交通局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对朋普、西二、弥阳镇片区的乡村道路进行勘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新修的道路(沙石路面较多)路况还好,能达到通行客车的条件,但部分老路(使用 2 年以上的)因后期管养跟不上,路面、路基损坏较为严重,这也制约了农村客运的发展。

三、发展我县农村客运的几点建议 ?

目前对农村客运的补贴仅有燃油补贴一项,而农村客运的冷、热线经济效益相差很大,这几年的发放方式通常是按座位或按油耗比例发放,建议在以后的燃油补贴核算时,考虑冷、热线的差别,适当提高冷线的补贴,以鼓励经营者申请目前还未开通客运班线的路段经营农村客运,切实解决这些路段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为降低农村客运的经营成本,方便群众,保证经营者的收益,建议政府按照进行车辆数给予客运站补贴,对进行发班的农村客运车辆免收管理费。【篇二】客运发展调研报告 ?

州政府: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行业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州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让全州人民进一步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行业的管理,规范城市公共客运市场秩序,保障乘客、城市公共客运经营者以及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公共客运行业的发展,完

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出行环境。

一、我州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基本情况 ?

城市公共客运包括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和出租汽车客运,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由县市交通运输管理所审批和管理。几年来,随着我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州公共交通也得到迅速发展,运营能力逐步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基本解决了我州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截止目前,我州有 12家公交企业,公交线路有 103 条,营运车辆 1303 台;出租汽车客运企业 29 家,出租汽车车辆 6880 台,承载全州 220万人日常出行,基本解决百姓出门难问题。

二、我州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

随着新县市建设快速推进,我州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二元分割与新形势已经不相适应,群众出行的需要越来越高,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机制不畅,监管难度大。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城市公交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审批和监管,执行吉林省第 21 号《吉林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自 201*年 3月 1 日执行)法规。由于历史问题有些县市城市公交无法纳入正常日常管理,导致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城市公共交通审批和监管不到位。如汪清县县政府在 201*年拍卖出租车经营权的合同条款时规定在经营权到期之前(经营权有效期 2020年)不允许增加城市公交车辆台数,现有 10 台公交车每台

只有 7 个座位,如果更新车辆也不允许超过 19 座。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不利于更好的为百姓服务。

(二)政策不到位,公交客运发展困难。我州城市公共客运线路基本布满,但随着我州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整体拆迁和工业园区的建成,线路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出现“城市公交进不来”的现象。按照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在城市重新规划和新区建设时优先考虑城市公交布局和建设等问题,但是我州有些县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对公交发展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是导致公交发展致命因素。我州 10 家公交企业拥有车辆进入老龄化,面临大量更新车辆和增加车辆来保证百姓出行,现有企业经营是自负盈亏模式,经济收入勉强保证企业工作人员工资问题,根本没有能力更新车辆,更谈不上增加车辆,这是影响公交发展根本因素。

(三)公共交通投入少,设施不够完善。城市公共客运基础建设投入多少,直接影响对百姓服务质量。我州 8 个县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很多线路缺少候车厅、站点、路牌等设施不够完善,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新区,无论是居民小区还是工业园区都没有场站建设,站点都临时设置在道路边上,给交通带来不便。公共客运交通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

(四)矛盾突出,存在不稳定隐患。我州从事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经营主体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公交企业和出租汽

车经营者;二是人力三轮车、机动三轮车、残疾人电动车。经营主体之间受利益驱动,多次发生矛盾和冲突;出租汽车经营者与人力三轮车、机动三轮车、残疾人电动车曾多次发生纠纷,到县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政府上访。

三、优化发展公共交通的建议 ?

201*年,我州应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列入了民心工程,着力解决整合客运资源,优化公交线路和公交场站布局工作目标,优化公共交通,加强管理,规范城市公共客运市场秩序。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为加强优化公共交通工作的推动力度,成立由州主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州运管局、规划局、建委、公路局、工商局、交警及各街道办事处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运管局。领导小组职责:结合我州城市化发展进程,协调解决公交线路、站点、停车场等相关问题;理顺管理机构;编制我州公共交通总体规划;做好编制规划及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全面实施区域公共交通路网建设。

(二)明确目标,深入调研。按照我州民心工程总体部署,对全州客运资源进行全面调研。对全州各县市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城乡公交和农村客运班线概况、客运企业运营基本情况、影响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主要因素以及群众对整合客运资源,优化公交线路和公交场站布局的具体意见和建议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形成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为下一步规划制定工作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

(三)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制定全州公交客运规划,按照领导小组总体安排,聘请专业机构会同市县有关部门,做好前期调研,起草《延边州公共交通总体规划》。其基本思路是:按照城市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进程分步实施。计划用 3 年时间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公共交通布局。优化公交线路,以中心城区向新市镇居民居住区、工业园区、较大规模小区等区域延伸、加密,优化线网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合理规划首末站、枢纽站、候车站等配套设施的数量、位置、用地范围和建设计划。

(四)整合资源,加强监管。进一步整合客运资源,优化公共客运线路,积极协调市县有关部门,研究区域客运线路合并重组相关问题,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按照制定的实施步骤,规定的时间节点在区域内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群众满意的交通网络。同时,强化行业监管,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不达标车辆的市场退出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和宣教,确保群众出行安全、舒适、快捷。加强服务质量考核,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软硬件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有效监控政府投入落到实处。

(五)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制定的区域客运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候车厅、站点、路牌等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出行环境。【篇三】客运发展调研报告 ?

根据市交通局《关于开展专题调研,推进交通行业新发

展的通知》的安排,2004 年 4 月 12 日至 19 日,由高局长带队的调研小组深入到市运管处、客管处、公交公司和襄阳区交通局,就城市客运管理职能移交后,如何应对城乡客运管理一体化新形势,理顺交通部门内部运管、客管、交管职责,形成分工明确、整体联动、协调一致、监管有力的客运市场管理新机制这一课题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襄樊市城区城市公共客运市场现状 ?

目前,从事城市公共客运经营的主体有市公交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客运人力三轮车、舒捷公司、襄阳安达公司及与公汽同线经营的四条线路中巴车。

从城市公共客运市场的主体构成来看,经营主体多而散。市公交公司拥有公交车 416 辆,营运线路 30 条,日运载乘客 22 万人次。城区拥有具备营运资格的出租汽车 1700辆(富康 1124 辆、面的 428 辆、其他 148 辆),挂靠在 23家出租汽车公司经营,人力客运三轮车 996 辆。舒捷公司是2003 年 8 月份由二汽管委会申报,经市领导批准成立,目前已投入 6 台中巴车从事火车站——二汽开发区的客运。进入市区与公交同线经营的 4 条线路(6 路泥咀、7 路伙牌、16路肖湾、3 路牛首)上营运的中巴车有 150 台,其中隶属襄城区的 6 路泥咀线上有 41 台(原有 81 台),隶属樊城区 3路牛首线上有 23 台,隶属襄阳区 16 路肖湾线上有 75 台,7路伙牌线上有 11 台。襄阳公交 1995 年经襄阳区(原襄阳县)批准成立,投入车辆 16 台,开行线路 2 条。

从行业管理上来看,城区经营的城市公交、出租车、进

城中巴车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既有市直部门,也有襄阳区,既有管理部门,也有企业自身,表现为多头管理。公交公司实行自主管理,经营活动向上级备案;出租汽车公司和客运人力三轮车由客管处进行行业管理;舒捷公司在客管处履行报批程序;襄阳公交及 7 路、16 路中巴车由襄阳区审批,3路、6 路由市运管处审批。

从经营模式上来看,公交公司属于国有企业,实行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享受国家给予公益性企业的财政补贴;出租车公司大部分通过行政手段成立,吸收个人购车挂靠经营,公司收取管理费;客运人力三轮车实行个体经营方式;舒捷公司由二汽管委会负责管理;襄阳公交由襄阳区安达公司进行企业管理。

从行业管理所执行的政策依据来看,城市公共交通、乡镇进城中巴被作为不同的运输方式,适用不同的产业政策,统一的行业管理机构和法规政策缺位。城市公交车辆由公交公司自主管理经营,执行国家有关公共交通的费收、管理政策。舒捷公司的营运车辆作为通勤车由市客管处管理。而四条线路的中巴车则是作为道路运输车辆,执行有关道路运输的费收、行业管理政策,由运管部门管理。同时,长期以来,我市城市客运市场的调控措施大多通过行政命令、相关部门协调等方式实施,往往人员的变更致使政策的连续性受到影响。如在进城中巴车的管理上,政府一方面要求限期取缔,另一方面又在批准新的企业投入中巴车从事城市公交客运。

二、城市公交市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

从调研情况来看,大家共同反映的感受是襄樊市虽然形成城乡客运统一管理的交通大格局,但由于长期的体制不顺,城市客运市场中历史遗留和形成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已成为制约城市客运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

1、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制约着城市统一公共客运市场的形成。

城市公共客运市场的规划、建设、管理人为分割,运输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履行,市场秩序得不到有力的监管。

2、公交车与四线路中巴车的。

矛盾始终是影响城市公交客运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公交车、中巴车四线路车辆由于线路延伸、车辆更新、班次变化、站场使用等而引发的冲突此起彼伏。政府领导、市局领导虽多次出面协调,但由于种种客观因素,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春节期间公交车被 7 路中巴车围堵长达 6 天,就是因为公交车更新车辆、增加班次,中巴车经营受到影响而引起。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受利益驱动,城市公交车辆与中巴车因相互抢占市场而发生的冲突将会更加激烈。

3、城市公交客运市场秩序一直是社会和广大市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进城短途中巴车发展失控,运行失序,管理缺位,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影响了城市形象。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2003 年,市政府要求 2006 年前取缔

中巴车,但中巴车一直以要求按城市公交对待为由,集体上访,政府无有效制约手段,中巴车能否按期退出城市公交客运市场还很难确定,交通部门将面临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更大压力。

4、非法经营屡禁不止,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秩序。

非法经营的“摩的”无人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日渐泛滥;黑三轮车利用管理时间空隙,满街乱串;乡镇出租车时有进入市区经营。这些非法经营对合法经营者构成极大冲击,合法经营者反映强烈。

5、客运市场的准入机制有待健全。

由于市场缺乏准入机制,造成运力大量涌入,丰厚的利润又刺激经营者继续投资,形成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

三、加强城市公交行业管理的建议 ?

城市公共客运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市委、市政府理顺城区客运市场管理体制后,政府高度关注,经营者急切盼望,人们群众寄予厚望,迫切希望城区客运市场秩序良好,服务水平优良。同时,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结合实际情况对城市公交客运市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为实行“六个一”即:一个规划揽总、一个队伍管理、一个法规依据、一个源头审批、一个过渡方案适应、一个人才培育。

1、一个规划揽总 ?

由市局牵头,公交公司、市运管处、客管处等相关部门参与,选择专业部门编制一部具备性、全面性和战略性的襄樊市城市公共发展规划(包括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规划

应着眼于今后 5-10 年内城市公交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内容应涵盖市场主体培育和建设、运输工具装备水平、公交出租站场点布局、公交线路优化布局等,规划报政府批准后实施。就此规划编制所需的经费,已专题向市政府报告,待财政局审批后实施。

2、一个队伍管理 ?

加强客运管理机构建设,明确其城市客运管理职能,实现公共客运一家管理。由于历史的原因,虽明确客管处具有城市公交市场管理的职能,但一直未能充分履行。结合当前的实际,建议加强客管处的领导力量,在此基础上,由市局发文明确整个城市公共客运的行业管理归口客管处。由市客管处负责城市公交市场的统一管理,由市客管处对整个城市客运市场秩序负责。

3、一个法规依据 ?

争取市政府制定、出台新的《襄樊市城市客运管理办法》。《襄樊市城市客运管理办法暂行》于 1994 年制定,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客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行政主体变更的要求,应予以修订。建议此项工作在明确客管处城市客运管理职能后由客管处着手进行相关工作。

4、一个源头审批 ?

一是理顺城市公共客运管理体制,除公交公司外,四条中巴线、舒捷公司、襄阳公交的车辆纳入城市公交客运范畴统一管理。3 路、6 路中巴车的管理由市局协调市运管处、客管处、市公交公司后予以理顺,襄阳公交、7 路及 16 路中

巴车管理从由现在襄阳区审批改为襄阳区申报,市运管处审批的基础上,市局协调运管部门、市客管处,在充分考虑、维持襄阳区即得利益的前提下予以理顺。二是理顺进城客运线路审批体制。襄阳区现有的按县内线路审批的进城客运线路审批,改由按跨县(市)客运线路进行管理,由襄阳区申报,市运管处审批;市运管处对整个城区公路客运市场秩序负责,短途客运车辆在城区经营、停靠站、场、点的设置,由市运管处按照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要求统筹规划,客运站、场经营行为的监管职能,由城区属地运管机构承担。

5、一个过渡方案适应 ?

为理顺交通内部管理体制,定期协商、交通沟通,建议市局在领导下成立运管、客管、公交、襄阳区等部门组成协调委员会,形成协商机制,定期召开协商会议,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对涉及相互之间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决策,经过协商委员会确认后方可实施,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消防队式的被动局面。

同时现阶段,鼓励公交公司收购四条公交线路。一车一人,车辆作价,对符合条件的驾乘人员由公司聘用,统一收购,统一管理,解决公交车同中巴车的矛盾,也解决个体中巴车车主的就业问题。

6、一个人才培养 ?

采取组织现有管理人员赴外地在进行学习、考察和引进城市交通管理专业人才的方法,积蓄管理人才队伍,提高我市城市客运管理水平。

?

四、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

在调研中,被调研单位各自提出关系到今后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现在交管站的管理体制不明朗,管理手段和管理素质落后于乡镇客货运发展的管理需要,市运管处提出应对交管站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人事管理等加以明确,规范交管站的管理。

2、客管处提出我市经济环境造成非法经营增多,执法环境差,违法经营者暴力抗法给正常执法带来很大困难。客管处因单位性质被确定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际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现无正常经费来源,牵制日常工作的进行。

3、公交公司认为承担社会公益性运输,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公交优先发展的经济政策,对公交建设项目予以资金保障,对政策性亏损予以财政补贴。

4、襄阳区提出现已是建成区,客运车辆应享受市区公交的优惠政策;农村出租客运市场处于真空状态,应尽快进行规范,纳入正常管理。

? ?

第四篇: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5个时代:步行、舟车、马车,早期公共交通,汽车化,轨道交通,多模式交通。出行调查内容:户信息、出行者特征、出行信息。调查方法:随车调查、站点调查、乘客询问、票张调查、收费调查、换乘调查、居民出行调查法。居民基本出行特征:出行发生、出行吸引、出行率、平均出行长度。公交系统“三定”:既定时刻表、既定路线、既定站点运营。运营过程:

1、出行需求过程

2、线路计划车辆调度方案生成3、安排后将结果传输给驾驶人

4、服务策略调整。公交优先:

1、广义:指凡是有利于公交发展的一切政策和措施,2、狭义:指在交通控制管理范畴内,公交车辆在道路上优先通行的措施。公共交通系统组成:车辆、线路、站点设施和管理系统,并包括专用停车场、维修厂、调度管理中心。评价指标:平均换乘系数:公交总乘次与公交出行总人次之比,系数-1=次数。线路非直线系数:线路长度与起讫点空间距离之比。经营:指线路经营者通过招标、申请审批和委托的方式获得一定期限内的线路经营权。专营:指线路经营者依照法定程序获得的、在一定期限内按规定独家经营一条线路的权利。(区别:专营是在经营的基础上,授予企业独家经营权,保证其它线路不与其复线,通常采用招标的方式将专营权出让给经营者)公交管理法规:分为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轨道交通的分类:

1、按相对于地面位置:地下隧道、高架和地面轨道

2、按运量与运行速度:大运量的快速铁路和地铁(3万人/h)中运量轻轨(1万-3万人/h)小运量独规和有轨电车(1万人/h以下)。地铁系统基本特征:

1、线路全封闭,信号控制自动化

2、电力牵引,多节车厢

3、车站沿线设置,站台与车厢地面高度相当

4、车辆载客量大。新型交通系统:独轨、磁悬浮、ALRT系统、AGT系统、自动轨道APM。公交专用道进口道处理方式:设回授线、将路段上专用道延伸至进口道。

城市交通发展阶段特征:

1、快速增长期

2、交通矛盾显露期

3、协调渐进期

4、优化整合期。城市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人口数(万人/km2),我国人均用地100m2,大城市40-50m2。TOD: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开发模式,理想是把中心商业区与外围联系起来。公共交通:由确定的、得到政府许可的拥有者和运营者,向所有人或某群体提供客运服务,使用者要付费。客运交通系统分类:

1、按形态分:地面、地下、高架形式

2、按服务能力分:快速、常规、辅助公共交通。出行速度和适宜长度:

1、步速:4-5km/h,出行长度:400-1000m2、自行车:12-15km/h。2.5-5.2km3、公交:1-10km4、轻轨:3-30km5、地铁:5-50km。出租车:优点:门对门、便利、快捷,缺点:道路空间利用率低,管理包括:车辆许可证、出租车候车站、价格和收费管理。公交车:有柴油、汽油、环保压缩天然气、电力发动、新型混合动力公交车。线路的分类:

1、按运营管理分:按时间:全日、夜宵、高峰线,按计价:一票制、分级计价,按车种:汽车、电车线路,按运营特征:普通、快速公交线路

2、按规划线分:骨干、区域、驳运线路。运能:指一条线路运送乘客的能力,行驶里程:载客里程与空驶里程之和。里程利用率:载客里程与总行驶里程比。运送速度:线路长度与单位行驶时间之比。技术速度:线路长度与扣除停战时间后的单程行驶时间之比。运营调度:

1、按线路分:一条线路调度站、调度室、中心调度室

2、按实效性:静态调度、动态调度。城市轨道交通:指在固定轨道上运行并主要服务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在轨道交通体系中,指服务于较短距离出行的电车、地铁、郊区铁路。公共系统规划:

1、长期15-25年,每5年重新评估调整

2、中期10年

3、中短期3-5年。线网负荷强度:指快速轨道线每日每公里平均承担的客运量,它是反应快速轨道线网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线网规划法(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

1、点:根据OD调查出行起讫点分布,确定现状与将来的客流集散点和换乘点

2、线:研究城市客流汇集的路线,尤其是确定主要交通走廊

3、面:线网结构的分布形态。

第五篇:2012宣城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宣城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全市城市建设概况

2012年是宣城市“城市建设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全市 “十二五”城乡建设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内部管理,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城建各项任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30亿元,其中基础及公共配套设施投资约60亿元,房地产业投资约70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约120亿元(不含广德),比上年增长18%;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管理、建筑业和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的好成绩。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9%。新建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35公里,新增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95吨/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454亿元,共计补助污水管网长度340公里和污水处理设施2个;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0.34亿元,共计补助垃圾处理设施3个;城镇供水处理设施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0.36亿元,共计补助供水管网长度40公里和供水处理设施2个;城镇排水处理设施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0.3亿元,共计补助雨水管网长度40.7公里,处理设施1个。城市污水处理率83.76%,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1.3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1.5万户,燃气普及率达91.11%;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5万吨/日,用水普及率达97.62%。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5.4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3.86%,绿化覆盖率38.82%,人均公园绿地约11.49平方米,城镇安装路灯道路约150公里,4.7万盏,基本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

2、市政工程建设加快。

针对2012年城市建设任务,全系统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及时整合人员力量,调整成立了“BT”工程、扬子鳄湖景区、北门棚户区改造、敬亭山南大门公园、合工大宣城校区、宛溪河整治二期、高速公路东出入口公园、保障性住房项目等13多个项目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分解任务,由各项目办公室分别抓落实;采取“日检查、周调度、月讲评、年考核”等措施,督促各施工企业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并积极主动协调有关单位及时解决工程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18条续建市政道路中环城大道三标、环城大道四标、宣水路一期、薰化路三期、学府路一期、日照路西段、宛陵中路西段、新城路等 8条道路已完工通车;25条新建市政道路中科技路一期、昭亭路改造、杜鹃路、竹苑路、环城大道下穿芜宣高速桥等5个项目已完工,其余道路正按计划推进建设;8个续建市政项目中合工大宣城校区一期工程、宛陵湖景区一期中1—2标主体工程、高速公路东入口公园、宣中新校区主体工程、保障性住房与拆迁安置房等6个项目已完工,北门棚户区改造、敬亭山南大门建设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24个新建市政项目中鳌峰路等

道路中央隔离栏项目已完工交付使用,宣水路二期跨皖赣铁路桥、环城大道下穿芜宣高速桥、泥河整治、拆迁安置房、鳌峰路11公里景观亮化等5个项目也已开工建设,环城大道巷口桥上跨皖赣铁路桥、体育馆、规划馆、图书馆、双桥污水处理厂(一期)、敬亭山南大门至一峰游步道、道叉河整治一期等7个项目即将开工,其他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待征迁工作、土地报批工作完成即可开工。

3、市政服务水平提高。

2012年全年新增路灯3100余盏,景观灯3000余盏,累计市区路灯总数达到14100余盏(不含开发区),景观灯33400余盏,维修路灯达1000余盏,实现路灯亮灯率96%以上。完成了鳌峰路、薰化路、梅溪路等三条道路长23公里的中央护栏安装。实施了鳌峰路、梅溪路11公里景观亮化工程,对沿路65幢楼宇实施亮化。本,更换缺损井盖达620余套,有效避免可能发生伤亡事故;及时维修了破损的路面面积达21000平方米、人行道面积达7800平方米,车行道灌缝长达15500米,完成鳌峰路、薰化路、梅溪路等三条道路长23公里的中央护栏安装,满足道路畅通要求;办理各类管线路由、小区方案审查及规划核实等事项近50余件,办理破路占道等各类行政许可事项近90余件,规划联办35件,图纸审查20项;完成老城区道路及部分新建道路总计44条总长约300公里市政道路的雨污水管道排查、测绘工作;完成城区排水管道的疏通清理,并组织专业队伍对薰化路污水泵站、宛溪路污水泵站、宛溪路雨水泵站、水阳江大道雨水泵站4座泵站全面检修和清淤,确保雨季排水通畅。同时,还实施了鳌峰路、梅溪路11公里景观亮化工程,对沿路楼宇共实施亮化项目65项,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夜间城市景观。

4、园林绿化水平提升。

一是全力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健全了创建工作机构,拟定了相关政策,正式启动了首批共计23个创园绿化项目土地及房屋征收工作,完成了环城大道三标、四标、宣水路、陶然路、薰化路延伸段、龙川路等道路绿化工程,对主城区鳌峰路、昭亭路、梅溪路等26条道路进行了绿化提升改造;二是高标准启动并完成一批绿化建设任务。抢抓时机,完成了鳌峰东路香樟栽植工程、宛溪路三角岛绿化工程、宣城市高速东入口公园景观绿化工程等数十个绿化建设项目;三是积极开展各项绿化方案行政审批工作。2012共办理包括绿化方案审查在内的各类项目211件,多次组织召开公园、道路及住宅小区项目景观方案评审会,并积极督促各设计单位进一步完善设计;四是不断提高建成区绿化养管水平。创新养护管理机制,将城区道路分区划片公开招标确定养护单位,并对城市绿地、行道树进行“日巡查、周调度、月考核”,同时做好季节性特殊养护和排查工作,在确保树木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全面排除了高大树木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5、园林城市建设加快。

2012年是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启动年,3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动员大会后,正式启动了首批共计23个创园绿化项目土地及房屋征收工作,完成了环城大道三标、四标等多条道路绿化工程,对主城区26条道路进行了绿化提升改造,全年新增绿地面积69万平米,累计栽植各类乔木约21.5万余棵。

6、公用事业发展加快。

城市供水。2012年,城区新建供水水干管网22公里,新增供水用户11000多户,完成“一户一表”改造530户,年供水总量约2400万吨。目前,城区配套供水主干管网长度近290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15万吨,城区总用水户数近8万户(其中已登记用水户头数约5.7万户,总表户头1000户,涉及未“户表改造”用户近2.3万户),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城市第二水源”西部新城大豪水厂一期工程(2万吨/日完成试运行,已向少量企业(近10家)正式供水。

2012年5月,市政府办正式印发了《宣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原乡镇小水厂关停处置方案》,标志着本市小水厂关停处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确定夏渡自来水厂为首个整体收购关停对象,拟按114万元总额关停夏渡水厂。现夏渡水厂整体收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如施工环境能够保障,预计春节前可以完成。该水厂关停后,既有用户将无偿接上城市自来水,用上安全水、卫生水。着手研究双河水厂关停处置事宜。

城市燃气。2012年,城区新建供气中压干管26公里,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9000户,完成思佳花园、敬亭苑ABD区、西林二村等管道液化气小区的天然改造2300多户,管道天然气年售气量达1100万方。截至目前,城区配套主供气管网长度达106公里,日供气量达3万方,管道天然气用户25181户,其中居民用户25040户,商业用户124户,工业用户17户。正在运行的3个车用燃气加气站年售气量为990万方,日供气量达2.71万方,满足全市999辆出租车、31辆客运车和100辆驾校车辆、10辆交警队车辆的用气需求。另瓶装液化石油气年销售量达2300吨,保障供应城区56700户住户。

污水处理。本,市本级敬亭圩污水厂共达标处理污水近1380万吨,日均处理量3.78万吨,COD削减量约1650吨(待核定),NH3-N(氨氮)削减量约228吨。运行负荷率约80%。通过处理方案比选,并经合理论证,从节约政府支出和方便管理角度考虑,本市确定实施宣城市敬亭圩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约273万元,日处理能力50吨,采用BOT建设运营模式,处理工艺为深度脱水,利用高压压滤机将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处理后的污泥将送至垃圾无害化填埋场作覆土使用。目前,该项已基本建设完成,预计年底将投入试运行。开展了敬亭圩污水处理厂二期5万吨/日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了项目的排污口论证、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启动双桥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建设工作。开展了双桥污水处理厂选址红线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工作,成功争取圈外用地指标68亩。完成了厂区工程项目的BOT招标,确定了项目投资单位,目前正在开展地质详细勘察和初步设计报批工

作,力争年前开工建设。委托市规划院编制双桥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5.5公里尾水排放方案设计,并申报尾水排放规划路由。

应急管理。根据市政府要求,2010年成立了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救援)队,统筹负责全市市政园林、燃气和供水保障任务。全年妥善处置了供电部门施工造成薰化路下穿高速供水主干管爆裂,致使薰化路以南沿线两侧包括职业技术学院、合工校区等区域停水等4起突发事件,坚持以保障城区居民基本生活为工作重任,切实保障了建设系统公用事业的稳定运作。为确保安全度汛,根据《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2年防汛排涝工作方案》要求,成立了防洪抢险指挥领导组,组建了3支建设系统防洪抢险队,落实抢险职责,确保了城区安全渡汛。

7、建筑业发展快。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亿元(不含广德),较上年增长1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8亿元,比上年增长6.6%,利润总额2.7亿元,同比增长5.4%。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269家(不含广德县),较上年净增28家。现有施工总承包企业91家,其中一级企业4家(今年新升级1家)、二级企业38家(今年新升级6家)、三级企业49家;专业承包企业122家,其中二级企业14家(今年新升级2家)、三级企业108家;劳务分包企业56家。截至2012年底,共有勘察设计企业12家,其中乙级5家、丙级7家;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15家(其中有5家企业同时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其中二级7家、三级8家;招标代理企业10家,其中乙级4家、暂定级6家;监理企业9家,其中甲级1家、乙级3家、丙级5家。2012年申报省优质工程“黄山杯”6项。全市共创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1个,省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小区)59个(不含广德),与2011年相比增长55%,居全省第二。市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小区)78个,与2011年相比增长8%。均创历史新高。

加强建筑市场管理。2012年以来,共排查项目46项,其中市政工程19项、园林绿化工程4项、保障房及拆迁安置房12项、其他房屋建筑工程11项。加强招标开评标现场监督管理,全年共受理举报11件,其中举报属实3件,取消3家企业的中标候选资格,还有1件正在调查中。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起,对涉案的5家企业处罚金26万多元,目前还有1件违法违规案件正在查处中。9月开展了全市在建工程的建筑市场监督执法专项检查。7-10月开展了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动态核查工作。11月开展了部分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根据省厅要求,自11月起申报建筑业企业资质全部实行网上申报、审批。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时收集和编制印发《宣城工程造价》12期,为我市城市建设工程造价和解决工程造价纠纷提供了依据。接受新报监单位工程318个,建筑面积249.3万㎡,提前介入宣州区阳德小区拆迁安置房等15个项目的质量监督,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上转接工程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99.3万平方米。全年共办理竣工验收备案231项,面积100.3万平方米。接受监督的工程,全部编制工程质量监督方案,并向建设各方主体进行了监督交底,质量监督覆盖率100%。对于市政工程开展以巡查为主要方式的日常监督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市政工程质量的动态

管理,及时发现、解决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了对住宅小区道路工程的质量监管。重点是对小区排水管道、路基、路面等关键部位质量进行监管。

编制印发《2012年全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要点》,明确总体思路及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要点,共计到现场进行监督达1760余次,对验收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下发监督意见书155份,有效的保证了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在做好日常定位监督工作的同时,增加周六全天开展工程质量巡查工作,并将保障性住房和拆迁安置房列为重点巡查对象,加大巡查监督的力度。对市区新建的校安工程,安排专人进行质量监督,市区校安工程整体质量稳定。还两次安排工程技术人员配合市教体局参加对全市校安工程的质量检查。全年组织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巡查100余次。集中开展建筑工程质量检查1次,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专项检查2次,钢筋质量专项检查1次,高强钢筋推广应用检查2次,建筑节能专项检查1次,商品砼专项检查1次,组织了一次市政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

加大了对《宣城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规定》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方主体加大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同时在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前,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实施细则》规定,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对住宅工程实行逐套验收,在工程竣工前对分户验收结果,采取抽查方式进行查验,查验符合要求的,方可同意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有效地提高了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

结合日常工作,坚持安全巡查常态化管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特别是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重点检查。共检查工程6240余项次,共发出《建筑工程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1040余份,累计提出整改隐患3400余条,经复查,整改率98%。同时,我委通过加大检查频次,加强检查复查力度、加强创优指导等措施重点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性投资工程的安全监管,全年政府性投资工程未发生工亡安全事故,创建省标化工地41项、市标化工地85项。全年开展了四次季度安全大检查,对县市区督查四次。对62家施工、监理企业进行相应处罚,对42名项目经理、总监记不良记录。开展两次全市建筑起重机械专项检查,对6家施工、监理企业及安装单位给予了相应的经济处罚。

全年共有144家建筑施工、监理企业建立了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共有99项工程申报重大危险源。12月3日启动了建筑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 “IFA” 考勤系统,选择了15项在建保障房及1000万以上政府性投资房建工程进行了试点,将关键岗位人员纳入考勤对象。全市建筑安全管理依托远程视频监控平台,转变了建筑安全监管以现场检查为主为网络巡查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模式,对建筑施工现场和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起重机械备案管理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督管理。全市共组织深基坑、高大模板、悬挑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专家论证56次,有效规范了超过一定规模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方案编制及现场施工。全年共召开四次全市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时传达省、市关于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最新文件精神,确保建筑安全生产信息、政令畅通。省厅三次分别对我市建筑安全生产及“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开展督查和暗访,由于我市基础工作较为扎实,部署及时、措施得力,没有任何项目和企业被省

厅通报。今年我市创建省、市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数量创历史新高,创建水平也多次得到评审组高度肯定,在创建规模上取得新突破,最大达到23万平米。同时省标化在乡镇工程、市标化在行政村工程取得突破。通过持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市建筑安全生产防护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开展第六届“徽匠”建筑技能大赛5个工种选手的推荐选拔工作,组建了宣城市代表队,参加了全部工种的比赛。安徽山林建筑公司砌筑工曹延志和绩溪县盛松古建公司精细木工方国顺2位选手勇夺桂冠,分别被授予该工种安徽省“徽匠”状元称号。此外全队还囊获了2个二等奖、2个优秀奖。代表队连续第3次荣获全省团体二等奖,保持了本市建筑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在全省的领先水平。砌筑工选手曹延志、雷小兵被省住建厅指定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雷小兵荣获全国第三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为安徽建筑业争得了荣誉。

2011年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