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牛津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启示[五篇]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23-982843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1 13:38: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牛津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牛津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牛津大学是一所古老的大学。它因历史悠久、大师云集、人才培养和学术成就卓著、国际化程度高而享誉世界,同时它又是一所现代的大学,它以常人难以理解的智慧把中世纪以来的教育传统与现代大学教育理念融为一体,不断创造辉煌,在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直保持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而不动摇。

牛津大学在先进和独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保持大学精神、文化和气质相对稳定的同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接受了各个历史时期时代潮流的冲刷和洗礼,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有益的启示。

一流大学应坚守精英教育传统

牛津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人才培养上一直秉承着精英教育的传统,始终以培养精英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而不动摇。根据这一传统,牛津大学在人才培养中采用学院制和导师制作为保障,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长期稳居世界一流大学的位置,成为英国思想、学术中心。英国历史上40多位首相中,有29位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著名的政治家、银行家、企业家和学者更是层出不穷。

在世界一流大学众多的标准中,培养出国际公认的杰出人才是最重要的标志。大学不光要出物质成果,更要出杰出人才。学生质量是大学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只有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的大学才堪称世界一流大学。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空有造就硕学鸿儒之志,却没有明确具体的杰出人才定位。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国大学不仅应当志向高远,更要在教育实践中将培养杰出人才的目标落实到各个具体环节中去,尤其应当通过大学的基本制度来保证杰出人才培养,使杰出人才层出不穷。

牛津大学历史悠久的导师制和学院制是其培养精英人才的基本制度,导师制甚至被认为是牛津大学皇冠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差异,我国大学难以实行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和学院制,但它们所体现的以学生为本和精英教育的理念却很值得我们借鉴。我国一些追求建设高水平包括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将科研放在第一位,将教学放在第二位;将研究生教育放在第一位,将本科教育放在第二位,与牛津大学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相去甚远。我国大学应当调整办学定位,正确认识本科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本科教育科学合理的地位,使其回归大学的核心地位。大学的优质资源首先应当用于本科教育,大学的基本制度应当围绕本科教育的需要来建设与改革,将本科教育打造成为精英教育。

大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

牛津大学由中世纪沿用至今的校徽上写着“主照亮或启发我”(Dominus illumination mea),彰显出宗教对大学的影响,强调“启示”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牛津大学坚守绅士教育传统,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牛津大学将育人功能置于大学的首位,科学研究服从且服务于人才培养。这是其人才辈出、引领风骚的奥秘之所在。

我国大学,包括一些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大学,在其办学主张中常常声言将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但在实际办学中,人才培养却成为大学诸多工作中的一项,而非各项工作的核心。所以从根本上说,人才培养在我国大学,包括一些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大学,仅仅成为众多常规工作之一。

牛津大学将人才培养工作视作根本任务,甚至将教师的科研工作放到寒暑假进行,以不影响教学工作,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思考。我国大学应当准确认识人才培养工作的意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学生工作的全员工作机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上,将教学放在首位,集中各种资源于人才培养,尤其应当改变人才培养工作就是教务处和学工处的事情的传统观念,各部门都要担负人才培养工作的责任,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以服务学生为荣,着力解决学生生活、学习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发达的智慧以及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走向社会,成为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文化传统是孕育优秀人才的土壤

“牛津的历史就是一部英国史,西方文化艺术的每一次思潮,都可以在牛津找到一些痕迹”。牛津大学历史悠久,在800多年的演进中积淀了深厚的传统,铸就了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尽管牛津大学的教育也曾出现过衰退和停滞的时期,但纵观其历史大势,有一种信仰贯穿了其数百年的兴替轮转,这就是对学术的景仰和对真理的孜孜以求。为此,牛津大学尊师重教,崇尚自由。

我国大学,包括一些目标瞄准世界一流的大学,不重视文化传统积淀,将学术置于行政的掌控之下,学术无地位,教师不自由,教师以升任行政职位为荣,学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应付行政的要求和考核,教师和学术都围着行政和行政主管转。这种大学的教育是不可能孕育出独立精神的,也不可能产生优秀人才成长的土壤,更不可能产生优秀文化传统。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国大学应当秉承大学的使命,将学术视作生命之所在,将追求真理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大力培育崇尚学术的文化传统,构建行政服务且服从于学术的组织机制,从而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和负责任的大国所承担的国际文化教育使命的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能单纯重视物质条件建设,还应当重视文化和精神建设。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堆砌,不能急功近利,我国大学应当把握大学的本质,以大学的精神与文化为依归,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主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加强国际交流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牛津大学是一所高度国际化的大学,来自世界各国的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与合作中发展,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事务,使教育教学活动建立在国际多元先进文化基础之上,为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我国大学重视国际教育与合作,但长期以来,存在派出人员多,吸引人员少;以学习为目的的多,以教育输出为目的的少的现象,造成我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和学者众多,但国内大学的国际化元素非常有限的局面。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尤其是在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我国大学,应当牢固地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大力增强教育的国际化元素,包括教职员工的国际化、学生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教学活动的国际化等,通过深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增强教育实力,提升教育水平。

国际化教育不应外在于现有的教育体系和环境,而应当是大学教育体系和环境内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教育的基础在于学术的国际通融性,在于国际学术的可交流性和可合作性。尽管我国大学具有后发性,但与生俱来便不乏国际化教育,只是长期受意识形态影响,国际化教育属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彰显。21世纪的我国大学应当以学术的国际性为基础,大力拓展国际化教育,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世界各国先进文化,构建国际化教育应有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促进教育的国际教育与合作,建设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拥有跨国界学习便利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科学时报》(202_-2-1 B3 国际)

第二篇:牛津大学办学理念探析

牛津大学办学理念探析

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大学之一,历经800多年而不衰。在我国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时,深入研究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拟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对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进行

探讨。

一、大学是什么

和中世纪最早的大学一样,牛津大学不是创建的,而是逐渐形成的。早在1096年,在牛津就开始有学者从事学术和教学活动,但这种学术活动时断时续,1167年后才迅速发展起来。是年,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同法国国王发生争吵,便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召回,并禁止英国学者和学生去巴黎大学讲学或求学。一些著名学者来到牛津,牛津便逐渐发展成为中世纪的大学(studium generale),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牛津大学的教学活动涉及文科、罗马法和教会法、神学和医学,成为一所探索当时的普遍学问的场所。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牛津大学有了由大主教任命的牛津学长(magister scolarum Oxonie),管理大学事务。在1214—1216年间,杰弗瑞·卢西(Goeffrey Lucy)被任命为牛津大学校长(Cancellarius Oxonie),牛津也开始被称为universitas,这标志着牛津大学在1216年前是由学者组成的团体。至此,牛津大学作为一所学术机构,便具备了中世纪大学的两个涵义: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是由学者组成的社团。时至今日,这种理念仍然影响着牛津大学,成为牛津大学理念中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一部分。泰德·塔玻等学者指出:“牛桥(Oxbridge)信念体系中最持久、最有影响力的信念是,大学是自我管理的学者社团。”

到14世纪中期,牛津大学已超越其他大学成为最著名的学府,并受到教皇、国王和哲人们的称赞。在文艺复兴时期,牛津大学作为英国的思想、学术中心,在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英语文学的发展和英语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国内能找到的中英文文献中,没有发现有关近代牛津大学办学理念的直接资料。牛津大学的校徽上写着“Dominusilluminatio mea”[主照亮(启发)我],彰显出中世纪宗教对大学的影响,强调“启示”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但大学毕竟是探索学问(知识和真理)的场所。在19世纪中叶,牛津大学兴起了有关大学理念的讨论,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便是约翰·亨利·纽曼。纽曼在1816年12月进牛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毕业后在牛津大学奥利尔学院担任教师,后来担任大学教会牧师,参与发起过著名的牛津运动,在牛津大学学习和工作近30年的时间。1852年,纽曼当选为都柏林新成立的天主教大学校长,并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大学理念的演讲。纽曼的基本大学理念是: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纽曼的大学理念实际就是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牛津大学史学者谢尔顿·罗斯布莱特指出:“纽曼的大学理念,既是英国的大学理念,也是牛津的大学理念。但是,由于纽曼时代存在着几种相互对立的牛津大学理念,或者更准确地说在大学理念这个共同关心的主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此,如果说纽曼关于牛津大学的理念是对他19世纪20年代学院生活的回忆,也许更准确些。”其实,早在19世纪初,牛津大学林肯学院院长爱德华·塔汉姆(Edward Tatham)就提出。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学府”(a seat of universal learning),大学也是传播普遍知识的场所(a place of universal teaching),并认为传授普遍知识是大学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职责。塔汉姆的这种理念在19世纪上半叶在牛津大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纽曼的大学理念实际是19世纪中期以前在牛津大学占主导地位的理念。

19世纪中叶,以赫胥黎为代表的科学教育的旗手不满于牛津大学的自由教育传统,倡导大学实施科学教育,开展科学研究,对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牛津大学在社会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增加了科学研究的职能。牛津大学在维持其基本办学理念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现代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可以从该校的使命陈述中得以体现。202_年,牛津大学将自己的使命陈述为:“牛津大学的目标是:在教学和科研的每一个领域都达到和保持卓越;保持和发展作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地位;通过科研成果和毕业生的技能而造福于国际社会、国家和地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学致力于:适应知识界和社会各界发展的需要,与广大学术界、专业界、工业界和商业界建立密切联系、为教师从事创造性的研究提供设备和支持,以使牛津取得杰出的研究成果;建立教学与研究环境的富有成效的联系,促进具有挑战性的、有活力的教学,通过导师制和小组学习促进思想交流,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和科学收藏物资源,培养毕业生在全国和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保持并充分利用各独立学院的优势,通过提供富于激励作用的、多学科的学术社区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发展,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加强大学的学术生活;从英国和国际上吸引高素质的学生来牛津大学学习本科生、研究生和继续教育课程,积极拓宽招生渠道,吸收多样化背景的学生,并为牛津及更广大的地区提供更多和更加多样化的终身学习机会。”

二、大学的职能及人才培养在大学中的地位

虽然中世纪大学中也存在一些研究活动,但这个时期大学里的研究主要是学者个人的事情,科研尚未成为大学的职能,当时大学的惟一职能就是培养人才,或者说就是教学。牛津大学也不例外,“大学不鼓励从事高深的研究,它们只是大学教师作为个人爱好来追求”。在17、18世纪,牛津大学开始显露出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著名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波义耳曾当选皇家学会主席,但他拒绝赴任,而是潜心在牛津大学从事研究。威廉·哈威(William Harvey)在研究中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原理,为医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皇家学会的主要成员都与牛津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牛津大学的学者也有一些人当选皇家学会会员。在19世纪初德国的洪堡创建柏林大学,把发展科学作为大学的职能时,牛津大学的一些学者也对科学研究职能予以关注。牛津大学林肯学院院长爱德华·塔汉姆虽然承认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但又认为大学也应该促进知识的发展,并根据科学研究调整教学。但是,塔汉姆的这一观点

并不是牛津大学的主流观点。

牛津大学把科学研究排除在外的做法,招致社会各界的批评,皇室成立牛津大学皇家调查委员会对牛津大学进行调查。1850年牛津大学皇家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正如人们所普遍承认的,牛津大学和国家双方都因缺乏一批献身于科学研究和学术教育的学者而蒙受重大损失。牛津大学精深研究成果是如此之少,这一事实既有损于牛津大学的学府声誉,又影响了它在国家的地位。”根据皇家调查委员会委员们的看法,德国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应该成为英国大学的榜样。在皇家调查委员会报告的基础上,英国议会颁布《牛津大学法》,要求牛律大学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研,同时按专业设系,使大学的结构从以古典学科为中心的体系转移到以专业为中心并与职业对口的体系,使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与实际结合起来。此后,牛津大学创建了一批博物馆和实验室,科研逐渐成为牛津大学的一

个重要职能。关于当代牛津大学的职能,牛津大学前副校长莫里斯·博拉(Maurice Bowra)指出:“当代牛津的基本任务有四:培养领袖人才,科学研究,培养新型的学者和科学家,通过学院传递文明文化。”博拉这里所说的任务,实际上就是指牛津大学的职能。在牛津大学的使命陈述中,也可以看出牛津大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职能:开展创造性的研究,促进具有挑战性的、有活力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人格,提供更多和更加多样化的终身学习机会。人才培养是牛津大学的重要职能,无论是培养领袖人才、培养新型的学者和科学家,还是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人格、培养品格。牛津大学曾一度以人才培养为惟一职能,现在仍把人才培养作为其重要职能之一。1998—1999,牛津大学在校学生总数达15,745人,其中本科生10,929人,研究生4,816人。19世纪后期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牛津大学在坚持人文教育传统的同时,加强了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牛津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目共睹,其毕业生中成长起来的政界领袖、学界泰斗、工商界精英,令其他学校难以望其项背。

自19世纪下半叶科学研究成为牛津大学的职能以来,牛津大学便迅速成为英国乃至世界上的一支重要科研力量,在数学、物理学、医学、经济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文学、历史等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因为这样的研究是非功利性的,比较符合牛津大学的理念。但自撒切尔夫人出任教育部长和首相以后,国家对大学的投入大幅度减少,政府鼓励大学加强与工商界的联系,使大学在为工商界服务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经费。因此,牛津大学也开始加强应用性的研究乃至技术开发。牛津大学在积极开展技术转让的同时,自己也创办高科技公司。目前,牛津大学拥有17家公司,5家上市公司。

牛津大学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78年,牛津大学就和剑桥大学、伦敦大学一道掀起了大学推广运动

(the university extension movement),开设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或讲座,为许多有闲阶级人士(尤其是妇女)、专业人员、商人、小学教师、工匠等提供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现在,向牛津及其周围地区提供更多的和更加多样化的终身学习机会,也成为牛津大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每年向来自商业、工业和各种专业的个人或组织提供300多门课程,有1万多名学生注册学习成人和继续教育课程。牛津大学的许多教育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都向社会开放。从历史发展来看,牛津大学的主要职能就是教学和基础研究。与其他世界老牌大学相比,牛津大学坚持学院制和导师制的传统,一直非常重视本科生教育。虽然大学职能不断发展变化,但其重视本科生教育的历史传统却始终未变。

三、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中世纪大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古典的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training),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牧师、教师、律师、医生以及具有一定专门知识素质的公职人员。牛津大学的产生得益于11世纪末期开始的在牛津的学术活动,更得益于12世纪中期大批学者从巴黎大学返回英国。因此,与早期形成的以医学为中心的萨拉尔诺大学、以法学为中心的波隆那大学、以神学为中心的巴黎大学不同,牛津大学产生不久成为一所包括文科、法科、医科、神科中世纪四大学科的大学,承担着培养牧师、教师、律师、医生和政府官员的使命。由于最初文科是法科、医科和神科的基础,按照现在的标准看,牛津大学在中世纪的人才培养具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性质。正如英国著名高等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所说,它主要是“培养有教养的人,而不是知识分子,就大学毕业生而言,具有教养比具有高深学识更重要”。牛津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很多特权,它和剑桥大学在英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长达600多年的垄断地位,成为培养领袖人才的场所。长期以来,牛津大学的“主要职责就在于培养良好的公民,它培养将要成为社会各界和学术界未来领袖的精英”。在对领袖人才的培养中,牛津大学又特别重视政治人才的培养。约瑟夫·A·索斯指出:“自中世纪开始,牛津大学就为那些试图进入权力界的人提供了通途,直到19世纪后期,牛津大学实际上就是英国政府的一部分。与君主、议会和英国教会一样,牛津大学是政府机构的一个分支。就是以这种身份,牛津大学为社会权力岗位培养人才。如果把牛津大学说成是英国官僚的预备培养学校,一点也不为过。在过去的几百年间,牛津大学培养出来的高层次的政治家和公务员比其他所有大学(包括剑桥大学)加在一起还要多。”据统计,在1900—1985年间,在受过大学教育的972位部长中,455位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在托尼·布莱尔以前的11位首相中,有8位毕业于牛津大学。在1951—1970年间,下议院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中,保守党成员的48%和工党成员的30%毕业于牛津大学。

在19世纪中期以前,牛津大学的招生规模都不是很大,特别是在17、18世纪,牛津大学处于衰败期,每年招生人数也就200多人。这个时期牛津大学主要培养的是政界(包括教会)的领袖人才。但是,自19世纪中期以后,面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挑战,牛津大学在社会各界的批评声中开始调整培养目标,在保持培养政界领袖人才传统的同时注重培养新型的学者,特别是在培养人文学科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这种趋势在20世纪表现得更为明显。在1923—1974年间,牛津大学人文学科的教师所占比例从70%下降到38%,社会科学教师从3%上升到19%,自然科学和技术教师从27%上升到43%。1923—1991年间,牛津大学人文学科注册的学生比例从80%下降到37.8%,社会科学学生从0上升到22.7%,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生从20%上升到 39.3%。正是由于培养目标的多样化,牛津大学不但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家,而且培养了更多的文学家、物理学家、经济学家、医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等学术界的领袖,也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律师、语言学家和社会工作者。

在当代,牛津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统治阶级的领袖人才和未来的学者精英。纽曼曾认为大学应该培养绅士,实际上绅士教育是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传统,即使在今日,牛津大学所要培养的人才仍然是绅士。牛津大学前副校长沃尔特·莫伯利(Waltor Moberly)爵士曾经指出:“„牛桥‟的主要目标一直是培养有教养的绅士这种精英人才。”在莫伯利看来,像牛津、剑桥这样培养领袖人才的大学、应该培养“全人”(the whole person),应该为培养全人而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不仅着眼于未来的职业,而更应着眼于整个生活。与英国人相比,德国人和美国人大都认为大学应培养全人或全面发展的人;而英国人心中的全人或全面发展的人便是绅士。因此,美国学者喜欢把牛津大学的培养目标称为绅士领袖(gentleman leader)和绅土学者(gentleman scholar)。

四、大学应该如何培养理想的人才

和其他大多数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不同,牛津大学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并没有丢掉中世纪时期的大学传统,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而又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人才培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学院制、导师制、独特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首先,实行学院制,大学与学院分工协作,共同培养人才。牛津大学在形成之初,并没有自己的校舍,而是租用市民的房屋,1249年,达勒姆的威廉副主教捐款建立了大学学院,使牛津大学有了第一栋自己的校舍。此后,牛津大学又陆续建立了另外38个学院。牛津大学的学院并不是按学科来划分的,而是将不同学科的学生融于一个学院之中。学院的规模不大,都在500人以下。每个学院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拥有自己的教师、职员、校舍、基金、各种学习和生活娱乐设施。学院制是中世纪大学的遗产,它使牛津像一个由众多自治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大学和学院分工协作,共同培养人才。学院的职责是:选拔自己的本科生,为学生提供住宿、餐饮、公共休息室、图书馆、体育和娱乐设施、宗教服务,负责学生的导师制教学和福利。大学的职责是:确定各学院教学的内容,组织课堂教学、讲座和研讨会(seminar),提供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计算设备等教学资源,选拔、指导研究生,审查研究生论文,组织考试,评阅考卷,授予学位。牛津大学的学生,必须在某一个学院注册,成为学院的一员,同时又属于大学。由于所有的讲座和课堂教学都是由大学提供的,因此,无论注册哪一个学院,都可以选择学习由大学提供的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的职责是学术性的,而学院的职责则是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纽曼曾分析了大学和学院的职能区别:“大学的教学方法是教授式的,而学院的教学方法是导师式的。大学为传授知识而存在,而学院的职能在于发展品格。”今天,牛津大学仍然维持着这种职能分工。牛津大学前副校长莫里斯·博拉也指出:“一所学院如果不能在学术要求之外为本科生提供丰富而富有活力的生活,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学院理念的核心是学院是一个各种兴趣交融的社团。……总之,学院在学生的学术生活之外,为学生提供富有激励的、文明的影响,丰富学生的生活。”正是通过大学和学院作用的相互补充,牛津大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水平的人才。

其次,实行导师制,实现课堂教学与个别教学的结合。和世界其他大学一样,牛津大学也利用讲座、研讨会等教学方法提供教学,这种教学不是由学院承担的,大学的16个学部(faculty)担负起这种教学的组织任务。学部不是大学内的自治单位,它们是跨学院的组织,学部的教师来自各个学院,但其所教的学生未必都是他所在学院的学生。牛津大学在教学上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是与其独特的学院制相配套的导师制。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源于1379年创办的新学院,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学生在牛津大学一个学院注册后,学院就会为他指定一位导师(tutor)。导师是学生所选专业方面的学者,他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一个导师一般指导6—12个学生。导师一般都是学生所在学院的教师,如果本学院没有学生所选专业方面的教师,学院就请其他学院的教师担任导师。学生每周至少同导师见一次面,他可以单独和导师会谈,也可以和一两个同学一同前往,讨论先前布置的论文或问题的解决方案,目的在于评价学生提出的答案和理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新的观点。如果导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答,他会安排学生去接受其他导师的指导。导师制成功的秘诀在于它倡导学生与导师和同学间积极的思想交流,要求学生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接受他人的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而且还有助于通过迁移而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导师制使师生间建立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在师生间的互动中,导师通过文化的熏陶和耳濡目染,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难怪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纳曾用“陶冶”一词来形容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导师制教学,并认为在本科生和导师之间建立的个人关系,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关系。通过导师制,牛津大学把大学的集体教学与导师的个别辅导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业发展与个性发展、生活价值观

教育等结合起来。第三,建立别具特色的专业体系和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牛津大学的学生一入学就要选定专业(course)。该校现设50种专业,有些专业是单学科的,如生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有些则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如考古学与人类学,生物化学、分子学与细胞学等。大多数专业学制3年,部分专业学制4年,医学专业学制6年,还有些专业(如物理学、现代语言、数学、地学、经典名著与现代语言等)既有3年制的课程计划,又有4年制的课程计划。由于专业性质、学科范围、修业年限不同,各个专业的课程计划有很大的差异。以颇受欢迎的哲学、政治与经济专业为例,该专业学制3年,第一年哲学、政治、经济三个学科并重,主要学习导论课,使学生掌握每个学科的基本工具、方法,发展自己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在第2年和第3年,学生仍可以三个学科齐头并进,也可以集中学习其中两个学科甚至以一个学科为主,但无论怎样选择,都必须修完核心课程。哲学方面的核心课程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哲学史、伦理学。三个学科并重者可以只修伦理学。政治学方面的核心课程是比较政府论、20世纪的英国政治和政府、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政治生态学,学生可以选择其中2门。经济学方面的核心课程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2门课程。在核心课程之外,导师会指导学生选修一些课程。但是,核心课程和选修课加起来必须达到8门。三个学科并进者修习三个领域的5门核心课程和3门选修课;而选择其中两个学科者,则学习其中两个学科领域的4门核心课程,外加这两个领域的4门选修课。另外,在本科期间,学生在学习某个专业的同时,还可以选择其他一两个专业作为辅修。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富有激励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牛津大学有着丰富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它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服务设施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牛津大学图书馆及其附设的专业图书馆藏书600多万册,收藏有英国和爱尔兰出版的每一种图书和杂志以及其他国家的出版物。另外,每一个学部、每一个学部下设的系和各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每个学院都设有计算机设施为学生提供服务。更为重要的,牛津大学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这是牛津大学的重要特色和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牛津大学现有200多个俱乐部和社团组织,既有体育、音乐、戏剧方面的体育娱乐性组织,又有辩论、宗教、学术方面的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组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牛津大学主要由各学院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提供发展兴趣爱好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使得学生在规模巨大的大学中可享受到小学院的人文关怀和文化氛围,在重个人主义的社会中找到集体的感觉,增强学院的凝聚力。

五、简短评价与思考

牛津大学是一所古老的大学,同时又是一所现代的大学,它以常人难以理解的智慧把中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现代大学理念融为一体,在800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创造辉煌,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克里斯托弗·拉思伯恩在比较美国大学与英国大学时指出:“在研究牛津大学等校的那种显而易见的持久而稳定的意识时,美国人感到,那些学校的基本制度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智慧,而这一点正是美国大学中所没有的。……简而言之,牛津大学不需要竞争,没有哪个挑战者敢于处心积虑地准备把牛津大学从其突出的位置上拉下来。把牛津看成是完美无瑕的大学的力量,主要渊源于它的自信,渊源于它相信自己,认为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牛津大学不像其美国大学同行那样,要努力去证明自己的强大与先进。作为一所著名的大学,牛津在国家生活中拥有坚不可摧的地位。这就使它永远镇定自若,自尊自贵。”拉思伯思的分析清晰地阐明了牛津大学的地位以及取得成功的原因。

在其漫长的办学历史上,牛津大学一直坚持在中世纪时就形成的大学理念,把大学看作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看作是自我管理的学者社团,致力于追求知识和真理。在很久的一个时期内,牛津大学都把人才培养看作它惟一的职能。在19世纪后期引入科学研究的职能后,牛津大学仍把人才培养置于重要的地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牛津大学虽然也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其基本培养目标并没有变,那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绅士。为了培养理想的人才,牛律大学保留了传统的学院制和导师制,设置了与众不同的专业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发展环境。这一切都使牛津大学充满了智慧、浪漫和神秘的色彩。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是独特的,它和剑桥大学一起构成了英国大学乃至世界大学中的一道靓丽的风

景线。

牛津大学独特的人才培养制度在现代社会是很难复制的,但是这并不否定它的办学理念的借鉴意义。在大学职能日益多样化和大学教育日益专业化的今天,牛津大学始终把本科生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始终把学生个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并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各方面的领袖,对于我国的大学建设应该不无启示。

从某种意义上讲,牛津大学是保守的。由于它在英国大学和英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牛津大学并没有像美国大学那样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而是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人一种象牙塔的感觉。大学是象牙塔还是服务站,是当代大学理念中争论较大的命题,牛津大学的成功是否可以说明大学应该具有一定的象牙塔精神呢?这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牛津大学在英国大学和国家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成就了牛津大学的自信、自尊,但也给它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指出:“没有竞争的紧迫感和竞争的机会,这可能正是英国的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对衰落的诸多原因中的一个。”罗索夫斯基这里所说的“英国的大学”,实际上就是指牛津大学。然而,牛津大学在英国(特别是中上层社会)得到更多的是赞美、认可,而不是指责和改革的呼声。正如美国历史学家莫瑞森(Samuel Eliot Morison)所言:“在真正了解牛津大学的人中,没有一个理智的人非常希望去改变它。相反,他必须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保存那些历经时间检验而保留下来的很有价值和美的东西。”在英国日益强调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今天,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大学模式将会继续下去。

[来源:中国教育先锋网]

第三篇:论现代大学--牛津大学的启示

论现代大学—牛津大学的启示

牛津大学建立于13世纪,世界十大学府之一,以美丽的大学城闻名全世界。牛津大学不同于其它的大学,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招牌也没有。在牛津处处都是优美的哥德式尖塔建筑,因此有“尖塔之城”之称。楼房的尖塔在烟雨蒙蒙中若隐若现,高高的石墙上爬满老藤,稀疏的绿叶中绽放着红红的花朵,小城显得古朴素雅。牛津城的建筑古色古香,分属于不同历史年代的不同建筑流派。牛津大学是英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它在英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世界性的影响。牛津产生了至少来自7个国家的11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19个国家的53位总统和首相,包括25位英国首相(其中13位来自基督堂学院),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

牛津大学的一大鲜明特色是学院制,这种学院制是自然形成的。牛津大学建立的确切时间已不可考,但早在11世纪,牛津这个地方就出现了某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后来学者和学生不断增多,逐渐各自汇聚成了不同的学院,并共同组成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创建之时没有规划统一的校区,当时学生和教师都租住在城内不同地方。后来为了管理方便就采用独立学院联合办学的方式,逐渐建起了学院,至今仍保持着这一传统。

目前,牛津共有39个学院,它们和学校的关系就像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那样采用联邦制形式。每一所学院都由HeadofHouse和几个Fellows管理,他们都是各种学术领域的专家,其中大多数在学校都有职位。6个准学院(称为“永久性私人学堂”为各宗教教派所办),至今还保留着它们的宗教特许状。此外还有一个继续教育学院。在35个学院中,众灵学院目前没有学生,只有院士(包括访问院士)。各学院规模不等,但都在500人以下,学生、教师(院士)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科。关键的是,牛津的学院不是按专业分割的,每个学院中都有来自多个不同系的学生,比如学文学和学机械的两个学生可能是宿舍紧挨的邻居,这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自然地进行着跨学科的交流。在圣修学院就读的博士生程奇峰对此深有感触:“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有非常多的机会在一起互相聊天,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因为是不同专业的,这种聊天可以促进不同思维方式间的互相影响,对视野的开阔非常有益。”学院制的另一个好处是更易在小规模社区中形成归属感,牛津是拥有2万多名学生的大学校,而每个学院只有几百名学生。他们虽然来自不同专业,但总体来看一个学院也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强调学术,有的重视应用,有的积极活跃,有的安宁静谧,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气质相契合的学院,也往往更易与学院间建立感情。

牛津大学的另一大鲜明特色是导师制。牛津的导师制是从本科就开始的,每名本科生都会有指定的导师,每位导师一般只带两三名学生。学生的导师由研究人员担任,他们多为品学俱佳的学者,在一定的领域卓有建树。导师制要求学生每周与导师见一次面,将自己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向导师宣读。此外,还有许多讲座。每个讲座不论是导师还是学生,不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可以自由发言,平等讨论。海阔天空的议论是很吸引人的,但在议论之后,要交作业。与导师单独见面,宣读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时,导师要评论,要提问,如果论文质量不行,答辩不好,要影响成绩、影响毕业。须知,一周一次,不得耽误,而且周复一周,哪有那么多新见解、新思想呢?可是,导师不相信解释。这种学习方法确实带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督促学生上进,但这一周一次的压力无论如何让青年学生轻松不起来。

由于将师生关系定位为联合关系,牛津大学的教授们几乎从不以独断的语气讲话,不进行单向度的知识灌输。他们介绍自己的学术成果时必须进行自驳,揭示其局限,允许学生质疑(典型的牛津课程包括讲授和论辩两部分)。在这种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显然更容易培育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创造力。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之所以牛,是因为他们成长于与大师比肩并立的大学氛围中。

牛津的“导师制”非常昂贵,是最特别的优势,学校为此牺牲了很多盖楼、建实验室的机会,但依然坚持对人的投资。平均下来,培养一个本科学生,每年所花的费用是1.6万英镑,4年下来的花费是6.4万英镑。对教育的投资如此之大,这样的大学又如何能够不优秀呢?

与历史悠久的牛津大学相比,仅有百余年历史的中国大学无疑是后来者。由于没有形成以联合为核心的大学精神,中国的高等院校普遍出现了包括官本位、中心化、学术腐败、创新能力孱弱在内的诸多问题。随着中国的崛起,人们强烈希望本土大学迅速走上自我超越之路。我们的大学要超越当下体系的局限,就应该借牛津大学等西方名校的经验,领会西方同行对大学精神曾经给出和正在给出的诠释,创造出有丰富、多元、自治的师生联合体。“世界一流大学”固然拥有各种耀眼的光环,但“一流大学”独特的社会声望和学术声誉,需要长期的发展、积累和培养,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揠苗助长。相比建校数百年的牛津等名校,我国高校还需要长期的积淀。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首先致力于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及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克服浮躁心理、功利心态的影响,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要这样坚持下去,相信终有一天,中国的大学也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

第四篇: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学院制”特色鲜明

[提要] 7月中旬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系列电影哈利·波特推出了最后一集后,影片里的女一号小魔女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就销声匿迹了一阵子。牛津大学公布学费涨价方案,从202_年起,对于家庭年收入超过2.5万英镑的学生,想进入牛津大学将支付每年9 0 0 0英镑的学费,也就是政府规定的最高上限。

7月中旬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系列电影哈利・波特推出了最后一集后,影片里的女一号小魔女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就销声匿迹了一阵子。直到一个多月前,这位21岁的女星在个人网站上公布有关她的行踪:她回到家乡牛津郡的牛津大学读书了。她留言说“大家可能有一段时间不会听到我的消息,因为开学之后我会非常忙碌。我想和大家问个好,道声再见。”

在哈利・波特影片中,赫敏就读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是魔法世界中的顶尖名校,而现实中艾玛选中的牛津大学,则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也是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根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最新公布的全球大学排行榜,牛津大学排名全球第四,不但是英国排名最高的大学,也是美国之外排名最高的名校。

自然形成学院制

在哈利・波特小说中,从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隐蔽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搭乘火车,几个小时后就会到达传说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那里有格兰芬多、斯莱特林等四个魔法学院让学生选择就读。而如果到达牛津大学就会发现,这所距离伦敦乘火车一个小时车程的大学,就是J・K・罗琳笔下神奇的魔法学校的原型。不但这里古典优雅的建筑散发出庄严与辉煌的光彩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这里的38个学院,每一个都是全球学子眼中的圣地。

学院制是牛津大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这里的学院和国内大学按照专业划分的学院不同,它们不是按专业分割的文学院或理学院,而是有多个专业组成的一个个兼容并包的多元社区。

“如果要定义牛津,学院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首先就介绍起学院制,“我们有38个学院,它们是牛津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汉密尔顿之所以专门提到生活,是因为牛津的每个学生在按专业划分的系以外还都会归属于一个学院,在这个学院中住宿、用餐、社交,当然也少不了学习。关键的是,牛津的学院不是按专业分割的,每个学院中都有来自多个不同系的学生,比如学文学和学机械的两个学生可能是宿舍紧挨的邻居,这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自然地进行着跨学科的交流。

学院制的另一个好处是更易在小规模社区中形成归属感,牛津是拥有2万多名学生的大学校,而每个学院只有几百名学生。他们虽然来自不同专业,但总体来看一个学院也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强调学术,有的重视应用,有的积极活跃,有的安宁静谧,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气质相契合的学院,也往往更易与学院建立感情。

这种学院制是自然形成的。牛津大学建立的确切时间已不可考,但早在11世纪,牛津这个地方就出现了某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后来学者和学生不断增多,逐渐各自汇聚成了不同的学院,并共同组成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创建之时没有规划统一的校区,当时学生和教师都租住在城内不同地方。后来为了管理方便就采用独立学院联合办学的方式,逐渐建起了学院,至今仍保持着这一传统。

牛津大学并没有围墙和明确的校区,各个学院及其机构散布于牛津全城。每个学院由人数不等的师生组成一个集体,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与科研。

牛津大学最老的学院是默顿学院,建于1264年,最年轻的叫圣凯瑟琳学院,建于1963年,两个学院相差整整七个世纪。汉密尔顿校长说,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历史,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学院制度,他认为对于牛津来说学院制是最好的制度。追求卓越树自信

在牛津大学,各个学院都自成一体。

大多数学院都是由一片片绿茸茸的草坪与四周环绕的中世纪的土黄色哥特式建筑楼群构成的一座座四方院,有的学院甚至有河、湖和养鹿场。但是,就像先贤所言,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牛津大学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并非曾在电影中亮相的哈利・波特大食堂所展示的喧哗,而是沉思隽永的大学精神。

“我认为大学精神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在每件事情上对卓越的追求,第二是自由而公开的辩论,”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牛津接受专访时介绍了他对大学精神的看法。

牛津大学已有800多年历史,是英国和美国等英语国家所有大学的源头所在,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汉密尔顿说,牛津大学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就是,首先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做得更好。

世界一流的大学都有这样的精神。在担任牛津大学校长前,汉密尔顿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教务长,还曾在英美多所知名大学工作。他说,耶鲁和牛津虽然有些制度不太一样,但对卓越的强调则是一致的,他从耶鲁到牛津后,马上就感觉到了这种熟悉的卓越文化。

而在另一方面,自由而公开的辩论是实现卓越的重要手段。汉密尔顿说,牛津是一个开放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出来公开讨论,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行政事务上的。他还专门提到,牛津大学特有的导师制非常有助于培养自由辩论的精神。

牛津的导师制是从本科就开始的,每名本科生都会有指定的导师,每位导师一般只带两三名学生。每个星期,导师和学生之间都会进行一小时左右面对面的讨论,这种讨论是完全平等的,学生既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挑战导师,也需要在辩论中捍卫自己的观点。

汉密尔顿提到这种辩论的好处:“可以在牛津的毕业生身上培养出一种自信。”牛津大学为英国培养出了包括现任首相卡梅伦在内的20多位首相,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等多位外国元首也曾就读牛津,此外从牛津还走出了近50名诺贝尔奖得主,汉密尔顿认为他们的成功不能不说与在牛津培养出的自信有关。

不过,即便拥有如此辉煌的背景和难以否认的卓越,牛津大学在一些全球大学排行榜上的位置也时常经历起落。汉密尔顿在谈起大学排名时表现淡定:“我很少担心你们提到的这些排名变化。”他认为大学排名是作用非常有限的评价工具,有时纯属人为制造的戏剧性事件,对牛津、剑桥、哈佛这些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名校来说,短期排名的变化说明不了什么。而这种淡定中表现出的自信,恰恰也反映出牛津厚重的大学精神。学费高昂限制多

就像在国内高中考生要进北大清华,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一样。英国的考生要进入牛津和剑桥这样的象牙塔,也是一件艰巨的任务。考试成绩必须顶尖这样的硬性条件自不必说,除此外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限制。

比如说在1871年之前,只有信仰英国国教的本科生才有资格进入牛津大学,毕竟牛津的校训“上帝是我的光明”这句话就出自《圣经》。此外在1920年之前,想进牛津深造,希腊知识为必须。在196 0年前,学生则需要懂得拉丁语。

更有趣的是,在牛津大学,性别也一度是就读的重要条件,女学生直到1920年后才能够得到牛津学位,而另一方面,英国牛津大学的最后一所女子学院,圣希尔达学院在202_年决定向男学生打开紧闭了一百多年的大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宗教信仰、性别等都不再是进入牛津大学的障碍,但是另一道无形的藩篱却已经筑起:高昂的学费让不少寒门学生望而却步。

去年12月,英国议会确定英格兰大学学费202_年起大幅涨价―――上限从现在的3290英镑(1英镑约合10.2元人民币)增至6000英镑,并且最高可为9000英镑。这之后,英格兰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各自召开内部会议,讨论202_学开始学费如何定价。而作为顶尖的学校,牛津大学选取了与学校地位相符的学费标准:同样顶尖的每年9000英镑。

牛津大学公布学费涨价方案,从202_年起,对于家庭年收入超过2.5万英镑的学生,想进入牛津大学将支付每年9 0 0 0英镑的学费,也就是政府规定的最高上限。这样算下来,在牛津大学读完本科光是学费就要3万多英镑,此外还不包括每周平均要80英镑的住宿费和同样不少的伙食费。这笔账算下来对许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大数字,很多学生担心未来背负太多债务。

这样的高学费让穷苦人家的学生难以承受,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涨学费却是以补贴穷学生的名义进行的。牛津大学前副校长托尼・莫纳克表示,政府削减高教经费造成的教学经费和资金预算短缺,意味着牛津大学的学费至少要每年8000英镑才勉强够用。但是,如果牛津大学要向最贫穷的学生减免学费,那就要进一步提高学费至每年9000英镑。

牛津大学宣布对家庭年收入不足2.5万英镑的学生,采取减免学费和提供助学金的措施。与此同时,大学将提供助学金补贴学生的生活费用。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表示,大约有1/6的学生能享有学费减免的优惠。

汉密尔顿称,虽然牛津大学的学费也提高到了原来的3倍,这主要是因为牛津大学的导师制花费昂贵,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但“牛津从来没有把教育看作是一个产业”。他说,根据英国政府学费上限调整政策而提高的学费,最后仍将用在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在牛津享受卓越的教育。(王亚宏/黄堃)

第五篇:牛津大学

www.teniu.cc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简称“牛津(Oxford)”,位于英国牛津,是一所誉满世界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书院联邦制,与剑桥大学并称“牛剑”,并且与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

牛津大学最早成立于1167年,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牛津大学涌现出了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培养了大量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以及国家元首,其中包括27位英国首相以及数十位世界各国元首、政商界领袖。而截至202_年,共有69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九)、4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十五)、6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八)曾在牛津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牛津大学学术资源

牛津共有104个图书馆。其中最大的博德利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仅次于大不列颠图书馆),于1602年开放,比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早150年,现有藏书600多万册,拥有巨大的地下藏书库。剑桥也有近100个图书馆,藏书约500多万册,每年购书经费约300万英镑(折合4000多万人民币)。根据1611年英国书业公所的决定,英国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图书都必须免费提供一册给牛津和剑桥的图书馆,至今如此。

Bodleian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

Bodleian法律图书馆(Bodleian Law Library)

www.teniu.cc

Hooke图书馆(Hooke Library)

Sackler图书馆(Sackler Library)

Radcliffe科学图书馆(Radcliffe Science Library)

牛津大学文化传统

校训

校训:Dominus illuminatio mea(拉丁文)

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亮光”(The Lord is my light),出自《圣经》中的诗篇第27篇。

“我认为大学精神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在每件事情上对卓越的追求,第二是自由而公开的辩论”——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汉密尔顿说,牛津大学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就是,首先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做得更好。

活动

www.teniu.cc

牛津大学的学生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庆祝期末考试结束——朋友们用泡沫和手喷彩带“袭击”手拿香槟准备庆祝的学生。对于牛津大学毕业季的同学来说,走出考场就意味着一年一度学期末狂欢的开始。在牛津大学,有一个叫做“搞破坏(trashing)”的传统活动,牛津大学的学生们一走出考试院,在外面等候已久的朋友们,手拿面粉、手喷彩带朝他们“攻击”,攻势之猛,庆祝的香槟酒也完全没办法饮用。

不过牛津大学的学生还有一个传统,也就是按照规定,在期末考试期间,都要身穿黑色袍子,第一场考试佩戴白色的康乃馨,最后一场考试佩戴红色康乃馨,而这之间的考试佩戴粉色康乃馨。

牛津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启示[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