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202_年安藤忠雄苏州演讲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23-1171666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10-12 17:15: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年安藤忠雄苏州演讲

安藤忠雄苏州演讲

官话:

(苏州筑建局局长张涛先生的讲话:由苏州住房和城乡建筑局,苏州市规划局,联合举办的202_年安藤忠雄中国苏州演讲会在美丽的金鸡湖畔拉开帷幕,这也是苏州建筑设计业界的饕餮盛宴,苏州市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园林之城,丝绸之府,工艺之城的美誉,自古以来,苏州即使崇文重教之府也是人才辈出之地,当代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为家乡创作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各地游客感知苏州流连忘返之地,我们深深感到建筑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分支,非常有必要和国内外同行们广泛交流,今后我们将继续培养这样的学术氛围,和交流平台,我相信不断涌现的人才队伍注重吸取先进理念,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紧密联系地域文化将不断推动建筑设计产业发展,和模式转型推动国际舞台的同行交流,同台竞技,最近看到英国公司的一个报告,世界设计百强公司,美国20家,日本7家,中国香港7家,我们的邻国印度也有3家,遗憾的是还没有看到中国大陆的著名设计公司,品牌企业非为有大厦也,非未有大师也,盼望在国际舞台上看到传世之作,听到诸位熟悉的名字。)

安藤忠雄先生介绍:安藤先生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在成为建筑师之前前,曾做过职业拳击手,之后通过自学和游学成了一名建筑师,1969年成立了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40多年来,他的建筑作品已经广泛的分布到世界各地,而他本人更是获得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建筑奖项,其中也包括建筑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除了长期进行创作,还承担哈佛,耶鲁大学等的客座教授,并长期在世界各地进行演讲,安藤忠雄演讲

大家晚上好

我从日本大阪来的安藤忠雄,今天很荣幸在这样的会场和大家见面 我没有经过正规学校的训练,但是我一直相信,你有梦想,你有理想,你有追求的话,最终能实现你要想达到的目标

最近我在中国也有很多项目,也做了很多事情,在演讲前夕,我从上海保利打剧院赶来,在这几天我和很多中国的业主和朋友,做了很多事情,我内心对大家富有感激

我在中国做了一些很大胆充满创意,很有意思的建筑,也是非常好的 我现在有80%的项目都是在海外,像纽约,芝加哥,瑞士,意大利,世界各地都有我的项目

最近我在纽约有很多项目,最近经常去纽约,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我一直认为建筑是让人高兴,让人们感动的地方,我也希望在中国我也能有这样的作品,不知道能不能出现

这是纽约一张航拍图片,可以看出纽约是人工和自然融合的非常好的城市 刚刚回头我看了照片,我在日本,海外演讲,今天看到这么大的屏幕我认为只有中国才有(笑声掌声)

美国也好中国也好都是国土比较大的,我希望在苏州也有一块这样的地方,首先对城市来讲,对既有的东西不好好做的话是不行的。就好像苏州很多的水道,下面一张照片是1991的 美国的铁路

这是纽约很有名的中央公园,巴黎,185几年的城市规划,上面是一个金字塔(贝聿铭的作品,卢浮宫前),对城市来讲对 老的东西如何焕发出新的风貌,也是一个课题

巴黎,巴士底废弃线路变成公园

现在我对苏州不是很了解,但对我来说苏州又很多水道,如何让苏州水路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一个要关注的课题

蓬皮杜艺术中心一个在老的城市的文脉出现一个新的建筑,成为更好的聚焦点,成为大家旅游观光的,大家向往的地方 我大概在15岁遇到的建筑

在我15岁的时候遇到一个很好的数学老师,几何图形让我对形体产生兴趣,家里附近的木工,做的一些东西,也让我对建筑产生很好的兴趣,虽然我非常喜欢建筑,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没办法进入到更高学府学习,我就在想我该怎么办实现我的建筑梦想,我是认为用自己的方法努力的话总会达成自己的目标。

我认为的在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只要你努力的话,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是有的,各样的理想都是可以实现的,不像在我们日本那么小的地方,可能限制会非常多 在1965年在我24岁去了欧洲

对我们学建筑的欧洲使我们很向往的,所以在那个年龄我踏上独自一人的游学之路

这是我在意大利罗马第一次看到罗马万神庙 希腊帕提农神庙

我看了很好,当初的我没办法完全理解这个建筑物,我完全不理解这些柱子就竖在哪里,在我多次去,我逐步慢慢开始理解

自己不能理解,不能做的事情不是很难堪的事情,只要最后能达到理解,能做就可以了

在非洲坐船到印度,在船上在赤道50多度,我们们坐在船上,不断有倒下,我也倒下了,对人来了尽全力就是可以的

这是大阪40年前那是没什么绿色的树林的1945年的日本都几乎都是这种状态,以为战争

对于这样我认为在建筑物上种植物是很好的,我向大阪政府提出这个议案,当时的我只有20几岁,当我提出的时候他们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不可行

但是我认为公共建筑应该听取市民的意见 我没有放弃,我又提出在屋顶放绿树,在屋顶上放一些文化设施,但有被拒绝了,我现在想当初如果他们吸取我的想法,现在大阪也许是一个更好的城市

我又对大阪的一个岛屿做了一个提案,又被拒绝了 我是不想放弃,因为我没有工作,没项目

公园,这是地下美术馆,你们觉得怎样,应该很有意思,我是认为很好

对一个都市如果要做好的东西,政府,市民,建筑师,共同努力地结果

如果我是向苏州市政府提案的话,我想已经被接受了 我还是不放弃,一直提案,因为我没项目

这是一个100年的老房子,我想在老房子里面放一个蛋

在一个有历史感的放自己放一个,注入一个新的建筑,就好像爷爷抱着孙子,还是被拒绝了

我一直认为都市是大家一起考虑的结果 我年轻时没实现的想法再后来渐渐实现了

我最初的项目是在大阪市中心,为高中同学建一个新房子,是一对夫妇带一个小孩的三人住宅,有70平米大小,人生往往不是按你的计划进行,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二胎,第二胎是双胞胎,现在居住者变成了5个人,人生往往是这样的,他不会按照你的想法来,业主找我说,当初是3人现在还可以住么,我说你要自己去考虑,结果,业主说因为你是双胞胎,而你有为我们做了这个房子,所以我第二胎也生了双胞胎,你要承担责任,所以我将这所房子买下来了当我的事务所。住宅住的舒服是评判住宅好坏的标准

很好的体验我是业主,设计者,使用者,所以这个房子的变化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体验,这个房子在不断地建。

为了实现的自己的梦想,自己要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总是充满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好的事情坏的事情 最重要是怎么面对这件事情,怎样超越他,跨越他的出现

80年代来了一条小狗,我们就收留了他,取个名字,一开始,因为我尊重喜欢丹下健三,我想把它叫丹下健三(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日本人),事务所员工都反对,因为那是丹下先生还健在所以取他的名字以后踢都不能踢他一脚,对像我这样没有学历的人,那么面对像丹下老师伟大的,有超越他的心情,我想了半天最后,把他叫做柯布西耶了(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

这条狗很有灵性,我不想接的客户,客户来他会叫的很厉害 我认为他很棒,柯布西耶有把椅子上面放着皮毛和这条狗的毛很像 我的好朋友法国建筑师让·努韦尔,在北京做中国国家美术馆,他说,是不是你自己染上去的吧

地下寺庙,直径大概10米,从地面一直往下走的,设计从睡莲的水池底下穿过,当初我去汇报方案,30多个和尚一致反对,我认为挑战新的事物会有30%的人反对,30%赞成,但我的这个项目大家都一致反对,寺庙在水池下面漏水怎么办,最后我拿方案给京都高僧看,他认为非常好,因为从水莲的下面穿过去是符合佛教的,他认为在他过世前很希望看到这样的建筑,全新的寺庙,日本上面领导说同意下面一致同意,是不是中国也很像,我认为这样不太好。

第一次大家都反对,第二次还是同样的方案大家都同意,我问大家这个怎么样,大家都一致同意,我不依不饶,我说不是反对怎么同意了,是不是我听错了,我还不依不饶我说这样不会漏水吗,新事物的挑战有一些风险也是可以容忍的,传统的大屋顶,大屋顶是权力的象征,开幕时很多和尚不是很愉快 唯一一扇窗,建筑不能给人感动一定不是好的建筑

那么我的设计,外面还是水帘,里面还是佛教的红色我是从中国传统建筑学到的,里面都是红色的,在我理解,人欲望都是很深的,因为这个建筑比较出名,一天来了很多人,和尚和我商量能否收门票,还是不要受的好,最后来的人太多了,还是收了门票,收了门票以后就发生了大地震,我认为这是一种惩罚。没有漏水,我全新的挑战,一直在做一样的东西,不会全身心的投入,而我在一个全新的,我专注他,所以在经历很大的地震也不会漏雨,坡度60的基地建的住宅,建筑应该适合不同的基地而产生的作品,这也是从大师的作品吸收的经验,这是柯布西耶的草图,基地照片大概60公顷,业主打算在平地建造住在,而我很想在坡地上建住宅,看现场时我一直看坡地,业主只看平地,那时候年轻的我想做一些挑战,面对新的挑战年轻人总归是有优势的,很担心会塌方,因为当时比较年轻没想那么多,倒下了再说吧,边上有一块比这一块大4倍的基地,业主找到我同样的建一个这样的住宅,我做了第一期花了8年时间,在斜坡建房子太够呛了,一开始我没有接,业主激了我一下子说年轻人怎么没有斗志,我就做给你看吧 对我来讲,工作毅力和勇气

一开始有18层,大的 楼梯上下,因为这个项目开发斜向的电梯,我想我做了1期做了2期如果我把边上的也做了那该多好,我把我设计的草图给那块地的公司董事长看了,他啊很生气,他说房子还在那,你做什么设计,人生会发生什么事情你是很难预料的,1995年发生大地震,那次地震后,公司找到我说你上次做的设计能否回去做呢,直岛的地方,当初,直岛,有一个业主希望建成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有美术馆大家可以来看,我看了岛的状况,我认为他天方夜谭,拒绝了他,他说我一定能建成,我被他的热情感动,觉得帮他做这个设计,濑户内海的岛屿,因为发展遭到破坏。知道先种树花了十年时间,直岛是磨练你感觉的地方,(草间弥生)美术馆,理查德。龙的作品,在纸上画的草图,执行的是当地的村民,作品价值2千万日元,业主认为蛮好的,我认为“当代艺术是一种骗人的东西”(理查德。龙)我认为作品未完成一定是最好的,就像人一样死之前一定是最好的。进去10分钟什么也看不到,10分钟后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没有好奇心的人是什么也看不到的,走不了2分钟就出去了,我认为没有好奇心的人,人生也就这样了,坚持到最后看到这样的画面的人都很兴奋,非常了不起,能够在黑暗中慢慢看到这样的作品,对自己在黑暗中坚持10分钟,自己为自己感动,知道地下美术馆,有莫奈的睡莲,在设计时,我想尽量恢复到原来状态,因为莫奈画这幅画时是在自然光线下画的,没有人工采光都是自然采光,太阳落山这个美术馆就要关门了,(圆球艺术家)人生很长没有追求是不行的,在民居中插入混凝土结构,100前的民居,对面做了倾斜的墙用来反射自然光,建筑里面是纯自然空间

保利大剧院,接这个项目时,我就想做一个绝无仅有的大剧院,当初我下了很大决心,没想到业主一下就答应了,我的设计理念正方形里插入包不同角度的圆桶,而且中国施工方和业主都很努力达到很好的效果,我认为这种创新也只有中国 才能有,施工品质都特别高,苏州第一个设计希望之墙,高10米长150米,苏州的中国古典元素都在里面,圆形,方形,三角形。

我一直都在不断探索,我一直寻求各种可能性,不论怎么样你的理想,一定要有梦想,要有追求,如果你有这份心的话,全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为你感动的地方。

第二篇:安藤忠雄.读后感

光与影的战歌

——《安藤忠雄》读后感

一切都像安藤自嘲那样,他是游击队中的一员,从始至终他一直在战斗。

谈到日本,大凡有民族感的国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腾一团与生俱来的仇恨。但军国主义不能代表日本,军国主义者也代表不了现在的日本人。通过安藤,我们看到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反思,至少在建筑行业内。

安藤的成功,或者说是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性格。拳击手出身的他,在看到与顶尖选手的先天差距时,安藤对未来犹豫了。“钱不是用来存得的,只有把用在自己身上时,钱才有了价值”。于是,他决定旅行求学。正是由于这段经历和他小时候既不受欢迎的遭遇,塑造了他执拗,自立自强的性格。

在他改造自家住宅“住吉长屋”时,他建构了对外没有任何开口、无表情的清水混凝土墙面,这表达了他对抗在高速经济成长的名义下不断扩张的都市的个人意志。同样在他的第一个都市建筑“表参道之丘”中,他在族中原有的榉木行道树的考量下,压低建筑高度,并以玻璃统一横长的立面,借此表现公共的民意对抗一味追求楼边面积与经济效应而不断侵蚀都市空间的市场原理,并希望留下那存续超过半世纪的风景。在外人看来,住吉长屋与表参道之丘是两个层次的建筑作品,相去甚远。但在安藤心中两者间有一条线,“以建筑来表达对都市的观点”以及“以建筑来对都市有所诉求”的主题间所画的一条线。住吉长屋、表参道之丘……是他同畸形发展的都市战斗的阵地。

在安藤眼中建筑是有责任的,除了为人遮风避雨,还需对其周围环境负责。在他的作品中,作品的创意的灵感或者限制都来源于环境。建筑这种对环境的尊重,在环境面前表现得如此谦卑,或许又回到了建筑设计的母题。建筑的这种责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初,是使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尽可能的融合,正是这种观念使得环境整体面貌未受大的影响,也使相同风格的建筑能大量和谐地存在,这就出现“造镇”的现象,六甲山集合住宅群,安藤十几年、二十几年持续持续改变当地的风貌;到了21世纪,世界开始注目环保,安藤则在材料、采光、通风上寻求环保。

安藤对清水混凝土情有独钟。一方面,正如他自己所说“混凝土是一种可以吧建筑家的想法有如表情般展现与外在、具有多样的材料。”对建筑不加修饰,以如此骨感的方式呈现,可以让观众不受外在装饰的影响,直面设计本身,或许这样更能读懂设计者;另一方面,混凝土本身具有耐震、耐热、极具表现力的特点,“语气用特殊工法展现自己的特色,不如以平常的方式做出谁也模仿不来的作品,虽然困难,却让创造怀有梦想。”越是平常的食材,就越是考验厨师的能力,建筑也如此。安藤的特色还在于他对光影的理解,光之教堂便是一个极成功的案例。“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做‘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向前迈进”,他认为光影不只是建筑里的明暗关系,更是人生中的经历,是生命不断拼搏、战斗的姿态。

安藤是一位建筑家,但几十年的从业经历使他的目光转向社会,建筑里表现着对不同时期社会的思考。他关注儿童建筑,关注弱势群体……出于这些初衷,他的很多建筑设计都是无报酬的,他甘愿奉献自己。

安藤忠雄在做一个设计时,设计的想法不是在接到委托时才开始构思的。他常常给一些空地,或者有意思的基地进行设计思考,很多时候在接到当地委托的时候,他已经思考很多遍了。我想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生活需要发现,灵感也来源于生活。安藤虽说是做一个建筑,但他往往是从宏观方面开始思考的,这使他看到的问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最后,想感谢安藤,让我走入了建筑的殿堂。

第三篇:杨澜访谈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访谈

解说:他不是娱乐明星,却享受着粉丝们的热烈,他没有大学文凭,却被世界名校征象邀请当教授曾经的职业拳击手,如今的顶级建筑师,一路走来,他囊括了几乎全部的世界重要大奖,而这一切竟然是靠自学成才。本期嘉宾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

杨澜:大家好我是杨澜,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中国在燃烧,燃烧的是活力和能量,如果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地,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世界顶级的建筑大师也接二连三地来到了中国,推出了他们的设计佳作。不过在这个时候,一位设计大师提出了这样的一种担忧,那就是周围的许多大都市会不会像日本的很多都市那样,在上个世纪的后半页,为了极速的经济发展,而产生了一种无序的状况,留下了一片混沌面目的城市呢。这位大师就是安藤忠雄先生,我在上海采访了他。安藤忠雄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您认为上海在步东京的后尘吗?

安藤忠雄:自从一年前造访上海以来,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令人叹服,我感觉上海好像是一座正在燃烧的城市,我也认为经济的发展势必会以超高层建筑来表达,但我感到欣慰的一点是外滩地区的近代建筑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看到外滩地区完好保留下来的近代建筑,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这就是上海这样一种感叹,此外看到北京各处的古老建筑也是这种感觉,与此相对的是现代建筑却很难给深一种自己融入进去的亲近感。

杨澜:我相信您在中国也到访过一些其他的城市,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我也经常搞不清楚我在那一个省会城市,因为它们多多少少都看上去非常的相象,这是不是正是您所提到的那种值得担忧的现象?

安藤忠雄:好几个世纪之前的干住,如果不好好珍惜的话,就会永远地势曲,因为过去的历史不可能重建的,我认为如何将留存下来的历史印记,与未来的时代像结合,这是我们建筑师的重要使命。

解说:在建筑界被誉为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的安藤忠雄,202_年1月在上海举办了他的首次中国内地作品展,而目前正在同济大学建造的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则是安藤忠雄在中国的第一件建筑作品,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栋高层的安藤建筑,但是设计方案一经公布,立刻引发了关于建筑造型的众多争议。

杨澜:你怎么样看待人们对你的设计作品的一种政治化的解读,比如说你人们认为那样一种塔楼让人们想起战争时期的一个炮楼。

安藤忠雄:首先环绕的部分是展示厅的空间,上面是设计人员的工作室,通过这种上面为高层工作室,下面是环绕空间的形式,形成人员会集的广场,这供人们聚集和交流,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进行对话、思考未来的场所,同时我希望这个设计中心也能够成为一个通过对话向全世界推广创意的场所。

杨澜:但是你怎么看待中国人习惯从风水的,或者是从文化的习惯性上来解读一个作品,比如说他们认为一个倒写的4是可能不吉利的。

安藤忠雄:这个也不是什么数字4,只是要做一个空间,跟数字什么的没关系。

杨澜:你为中国的这些,人们对建筑的这些方面的要求是怎么看待的?你相信中国的风水吗?

安藤忠雄:所谓风水我想应该是指各种地形条件下的,所谓的土地具有的特征,我所理解的讲究风水应该是指在认真研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日本也有类似的习俗,所以我在进行设计时也会考虑尽量与

环境条件协调一致。

杨澜:换句话说,您愿意为让本地的居民感到心理上更舒服一些而做出调整吗?还是说您会坚持自己的方案?

安藤忠雄:这个方案应该还是挺好的吧,我认为基本上没有必要修改。

杨澜:您很少为了客户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设计吧。这是不是您的原则?

安藤忠雄:一般不会,我们会与业主仔细交流设计思路,从一开始就进行交流,因此进行设计时,我们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一边与业主沟通一边进行设计。

解说:虽然经常与业主们沟通,但实际上一旦确定了自己心中理想的设计方案,建筑大师们往往都会在沟通和说服之间选择后者,就像安藤忠雄从1978年就开始设计并建造至今的,位于日本神户的六甲集合住宅,当业主们最终面对两块坡度截然不同的基地时,正是由于安腾的不断说服和坚持,最后中标的竟然不是缓坡,而是一片坡度达到60度的陡峭斜面。

杨澜:关于风景也是您一直非常强调的一个概念,我想在您的作品,就是六甲的集合住宅是您1978年的一个作品,也得到很好的一个体现,那么这个作品我们发现它是建立在一个陡坡上,所以想问您当初爱提出这样的一个设想的话,这个建筑工程队有没有提出他们的意见和批评?

安藤忠雄:这个作品的建设虽然是非常困难,但当时业主的想法是如果可行还是想把它付诸于实现,这个建筑的特征就在于这个斜面,而在斜面上建造建筑,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成本预算也相当与难做,但如果可以建的话如果这么一个充满个性的建筑,与这个斜面能够完美相配的话,业主还是非常希望能够把它建起来。

杨澜:我听说一开始大的建筑工程队都不愿意承包您这样的工程,您那个时候需不需要跟工程队去吵架?来说服他们?

安藤忠雄:当然我也知道在现在的利益社会中,建筑方会有不愿意去做,这样一个高难度的作品的心情,但在建造的过程当中,可以开发出新的建筑工艺,开拓新的空间,所以可以说建筑方一边是想挑战新事物,一边又抱着嫌麻烦,不愿做的情绪。但我认为作为建筑师,需要有挑战新事物的勇气和忍耐力,我今后也会继续抱着勇气来迎接挑战。这是15年前的,然后一个一个往上走,然后这个部分,您站的这个位置的部分又做了一个新的,到您站的这个位置他最新的那个房子造好以后,大概前后加起来要30年时间。

杨澜:这个让我想起希腊有一个岛屿叫桑托瑞宁,那个地方的房子,这个上面的屋顶就是下面的阳台。

安藤忠雄:这三个已经造好了。

杨澜:但是这个不会发生滑坡吗?这当时的技术上会不会有一定的困难?

安藤忠雄:没有,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这个是最新的一个,35年。

杨澜:35年整体的规划。

解说:从外观来看,安藤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简洁的几何造型,而构成它们的往往只有一种材质,那就是混凝土,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则是建筑内部变幻莫测的光线和移步换景的写意空间,所以用惊奇二字来形容对安藤建筑的体验,往往是多数拜访者的同感,更有人将其总结为是安藤用心灵的指尖触动了人们对空间的共鸣。

杨澜:您被称为是清水混凝土的诗人,一般混凝土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的僵硬和死板的,怎么样让它有一种生命感,甚至能够有一种诗歌的感觉,最初你是怎么样找到这样一个联系的?

安藤忠雄:我在20刚出头开始从事建筑时,就认为混凝土是一种现代化的材料,虽然是现代化的材料,但在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它还仅限于桥梁、围栏、墙壁等结构,即便如此,在20几岁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个很棒的材料,不仅是混凝土,我认为建筑本身能够体现的时代精神,比如说现在采用幕墙的建筑,随处可见,而金属、玻璃和混凝土是代表20世纪21世纪的材料,我们就希望使用这些代时代的材料来建造好的作品。

杨澜:什么时候你感觉到混凝土也可以有生命,我想可能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您设计的光的教堂,您用光的这样一种方式,让整个的建筑有了一种灵气,这个当初是怎么样想到这样的一个主意的?

安藤忠雄:建筑实际上就是向空间,导入光线的工作,所以如何用光在一开始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且我知道当人们进入某一空间时,如对面有光线照来,这时候心境是最为放松的,因此我在进行设计的脑海中会一直考虑光线和空间容量的因素,从设计思路来说不论是光的教堂,还是水教堂,它们与以往的思路都是一致的。

杨澜:那我想在您的早期的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品就是在1976年所造的住吉的长屋里,您也是充分地利用了光所带来的空间的感觉,不过后来也仍然有人抱怨说,他们从卧房到洗手间,下雨天还要打伞通过一个开阔的庭院,对于这样的抱怨您怎么看?

安藤忠雄:当然每个人的想法都会有所不同,这个住宅的主人原本的房子有个中庭,我集成了这一点,虽说把中庭转移到正中间,但我认为也不会因此而影响生活,第一次去的人可能会因为正中间有个庭院而吃惊,但因为有了这个中庭就可以在上面建立自己的大宇宙,在这么小的一个庭院上能够获得自己的大宇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在自己很小的家庭得到大宇宙,这种设计并不多见。

解说:正是这栋安藤早期的住宅设计佳作,由于慕名参观者实在太多,为了居住者的安宁,后来只好将其列为地址保密对象。确实,一位职业拳击手如何自学成为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又有谁不会好奇其中的传奇故事呢,稍候请继续收看《杨澜访谈录》。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的安藤忠雄,在高中时就考取了职业拳击手的执照,还曾远征泰国,但后来当他意识到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是建筑家时,摆在面前的就只有自学之路了,于是20多岁囊中羞涩的他亦然走上了艰苦的世界环形之旅,去亲身体验历史上的伟大建筑。在印度的恒河边他对自己说,我要拼命地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而这种方式就是投身建筑。

杨澜:在一个工程设计的过程当中,你有什么样的一种工作的习惯,是习惯于把自己关在一个屋子里很久,不跟别人接触吗?还是有什么其他的习惯?

安藤忠雄:基本上我的设计方法是与助手们共同研究,大家一起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一起来实验,但最后是由我来做出决定,当然这整个设计也由我一个人来完成,这个过程相当费时,这一期间业主的一件、技术人民的人员,各方面的意见一起汇总过来,相当地困惑和烦恼,在烦恼的时候我会去运动,我还一直保持着运动的习惯,用于消除工作压力。

杨澜:还是练习拳击吗?

安藤忠雄:打拳击还是18岁时的事情,走遍世界的可能都找不到第二个打拳击的建筑师了,所以很多人听说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现在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我有时也想想。

杨澜:很多人至今都难以置信的是,作为一位建筑大师,您却是自学成才的。

安藤忠雄:因为当时各种各样的原因,我没有能够接受大学教育,但我当时想我以自己的方式来学习估计也会有所收获。

杨澜:但是当时您到欧洲去考察各国的建筑的时候,还是一个20多岁,身上并没有太多钱的年轻人,最窘迫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安藤忠雄:因为当时20岁刚出头,体力充沛,意志也比较坚定,所以即使没什么钱,也还是看到了不少建筑物,所以说年轻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可以迎接各种挑战,我当时没什么钱但就旅行而言,并不是说越有钱越有趣,其实只要发挥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体力和意志力就行。当时整天都在到处走,要说最困惑的事还应该说是学习不够知识贫困,看到罗马的万神殿,看到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都不认识,我从来没有比那时候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过学习的重要性。这由于我最窘困的地方。

解说:结束旅行回到日本后,安藤忠雄在故乡大阪建立了自己的建筑研究所,从无人问津,只能眼望天花板到现如今,他的设计比较纷纷成为日本各个城市的地表性建筑,1995年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中,位于神户的安藤建筑有30多座都幸免遇难,而他本人更是在建筑师之外又当起了社会活动家,倡导灾后的心灵重建。

杨澜:那么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之后,他提议做了一个绿色的计划,Green Network,当时在灾区就种植了很多很多的开花的树,有没有在开花的季节再去重访那个地方,那个时候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安藤忠雄:关于这个Green Network计划,在赈灾中有60000多人丧身,而且由于地震破坏,需要建造25十二万五千套住宅,我们计划取其倍数,种植25万棵开白色花朵的树,以高位逝去的亡灵,也希望通过这一过程建成人们心灵的网络,防备以后的赈灾。

杨澜:那些树是樱花吗?

安藤忠雄:不是,是木炼,一种开白花的树。我听说白花盛开的时候,人们就回想起逝去的亡灵,于是我就考虑种植这样的树,而且我觉得人们也会由此建立心灵的网络。

解说:安藤对建筑的人文主义情节,还体现在911之后世贸大厦的重建工程中,他是当时最早作出反应的建筑师之一,并且强烈反对在世贸废墟上再建造任何建筑物,最终他提交了一座镇魂之墓的设想,希望用一处缓缓隆起的空白地面,来纪念城市的伤痛。

杨澜:您经常谈到建筑是对一个地方的一种记忆,而这种记忆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一个社会的,但是您

对于911世贸大厦重建的工程提出的那样一个方案被否决的时候,您有没有感到非常地不开心?

安藤忠雄:世贸大厦事件死了数千人,逝去的灵魂还没有得到安息,在那建高层建筑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的是在那建一个安抚灵魂的场所,建一个供人们聚集以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的场所。

杨澜:那当您的方案被拒绝的时候,您是否感到非常地不开心?

安藤忠雄:本来美国就是一个利益社会,肯定还是希望在原址上大兴土木,重新再来赚取财富,所以我从一开始就不是很乐观,我本来的考虑是美国是世界的中心,对于这皮美国的经济心脏之地,我认为则好的归宿是建造一个供人们思考美国过来,应该如何处理国际关系的场所,现在虽然没能实现,我也没觉得太大的打击。

杨澜:您有没有统计过,在您参加投标的大型公共建筑当中,您有怎么样一个比例是会被拒绝的?

安藤忠雄: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输的。

杨澜:那输的时候下一次还要再参加吗?

安藤忠雄:参加招标不是我自己审查自己,我们是所谓的审查对象,而审查方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可能都并不合意,大约十次里也就胜出一次,但在输的时候能够看到胜出者的方案,我们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的确有许多比我们考虑得周到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参考,虽然我们也有获胜的时候,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落选,在落选的时候我们可以认识到世界的草流以及发展速度,从这一点来看,即使落选我们也会有收获。

解说:从最初单纯的决心到如今卓越的成就,安藤忠雄却有连战连败一词来形容自己30多年的建筑生涯,但是即便设计落选、竞赛失败、方案中断、提议没人要听,安藤的回答始终如一,如果输了,还有下次机会的话,我就会奋不顾身地去抓住胜利的希望。

杨澜:有一位非常欣赏你的中国的网友在网上留下了这样的话他认为这么多年过去了,安藤先生虽然已经功成名就,但是在骨子里可能依然是一个拳击小子,他的意思是说可能您一直有这样的一种斗争的,这样的一种勇气和一种精神,您觉得他说的符合您本人的情况吗?如果是在为什么做斗争的话,您一直在斗争的那个目标是什么?

安藤忠雄:建筑是把精神性的东西形象化的过程,这种精神中也包含自己的知识,但基本上就是将精神固化的过程,如前面所说的紫禁城是这样的,万神殿也是这样的,建筑有设计人员的智慧,但我们同时也不能忘记这其中积淀着参与建造的木匠、泥水匠们的热情,因此看到外滩保留的建筑时,我们不能忘记在那个世代友那样一群悉心进行建造的工人,我们必须把这种东西传承到以后的时代我迄今为止看到了那么多具有灵魂的建筑,对于这些建筑的灵魂虽然我也只是认识到了一部分,我认为应该把它传承到下一代。

马卫东:他70年代开事务所的时候才20几岁,那时候他觉得对大阪的市政府,对大阪的城市建设他觉得应该提些好的建议,比方说应该在屋顶上种很到绿化,画了很多图,一次两次三次都是被退回来了,那么今年在东京有一个很有名的一条街,在这条街上面,屋顶花园已经有了,他在演讲会里他就这么说的,我当初年轻时候的这个想法经过了30年终于实现了,那么只不过是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那么他的人生就

是这样的,他高中毕业,他立志要成为一个建筑师,不屈不挠的一定要达到自己目标的这30几连,你可以想象他的坚信和很强的意志,从来没有犹豫过,从来没有,就是这个方向一直往前走。

杨澜:一位国外建筑师的展览吸引了这么多的观众,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也说明大家现在对于建筑还是城市规划以及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的确是有非常大的兴趣,那在我之后就是安藤忠雄为大阪市衷心的这个中心岛做的一个整体的规划,也许今天很多人会赞叹,他能够做这么大的一个工程的设计,但是一直让我们不能忘怀的,是他所设计的第一个作品,只是为日本的一个三口之家所设计的一个小小的住宅。当时的安藤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设计师,但是他并不忌讳自己的岂不是如此的低微,一路走来终于成为国际的建筑大师,我想这对于很多的中国建筑师恐怕也只有一个借鉴的意义,因为安藤的一句名言就是创造往往是在逆境中产生的。

第四篇:安藤忠雄语录

安藤忠雄语录

1、个体空间围合而开放,聚合起来就创造了一个整体。这并不单纯是局部的聚合,这些局部也不受外部的控制。单个的元素是设计的基础,单个元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永远被认为反映这涉及从内部发展的过程。

2、一片封闭的墙体并不是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是入侵性的,表现着占有者在城市中居住的强烈意愿。同时,它提供了一个私密生活在内部得以展开的场所。

3、当柱子、墙体和单个的建筑要素被置于相互联系之中时,风景逐渐开始显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建筑性品质。

4、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5、对我来说,重要的失去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

6、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惧的柱列。从柱列中发出的笑声。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

7、在一个场地中,建筑试图去控制空无,而空无同时也在控制着建筑。如果一个建筑想要获得自律和特性,不仅是建筑,空无本身也应具有自身的逻辑。

8、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一次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9、等跨的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的基础,它剥夺了柱子的意义、神圣的特性和韵律。这就是为什么墙体取代了柱子成为建筑主题的原因。

10、也许因为墙面是平的,它诱使人们在上面涂画。然而,这种引诱应该被抵制,涂鸦的墙面被剥夺了材质的意义。在成为标记的同时,它丧失了自己的存在。

11、一片墙体是城市逻辑和场地逻辑的相遇点,它是城市结构中最小的,也是最基本的校准器。

12、一个山坡要求一种综合性、包容性的场地处理,引发对三维的“空无”的创造。

13、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

14、高度秩序化的几何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导致了一种冲突,这有助于产生新的空间,建筑由此获得清晰的认同性。

15、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16、被框定的天空产生了光和影,促使人们去思考自然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空间的组织因素。场地意匠就是对大地的三维设计。

17、日本是从人工环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它产生于对地形的识读和对自然的意识。高速的城市化过程阻碍了建筑从自然中获得了帮助,而建筑自身是无法创造怡人的环境的。

18、如同沙漠中的堡垒,一片墙体并不仅仅是一个保护性的屏障,而且是一个精神的桥头堡,在不断变化着的城市中清晰地肯定着自身的存在,并拒绝任何社区的预先关注。

19、我的建筑以少量的几种材料和对质感的直接表现为特征。至于空间的构成,我的空间并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

20、我希望我的建筑超越几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我希望人们自问居住究竟是什么,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

21、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只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

22、由等垮的框架结构营造的均质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首要基础,而我则倾向于创造一种看似简单而实际尚远不止于此的空间——那就是在单纯化中产生的复杂空间。

23、我的目标似乎是创造一种抽取了人性、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的抽象空间,因为我的建筑首先表现为裸露的空间,凡是我所追求的是原型空间而不是抽象的空间。

24、关于建筑有很多种看法。然而,广义地来说建筑师城市的一种重要组成因素,建筑师应该承担对城市的责任。

25、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

26、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

27、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

28、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

29、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30、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天空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

第五篇: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一)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与国匠城202_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

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很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在讲授城市规划原理时,很容易有干巴巴的感觉,这样则丰富了课本内容。所以算是大开眼界了。

回想起在大学时,读书时不加选择,全凭兴趣,至今还非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虽然当时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由于兴趣经常在摇摆,这样挺好,那样也挺好,所以至今也没有在一个专门的领域有什么作为,但我希望能像安藤那样在20多岁认识的各领域的朋友后来成为其工作的对象或者奠定了基础一样,他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时通关了,我也能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能将自己对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的兴趣和能力打成通关,收获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自己。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二)一切都像安藤自嘲那样,他是游击队中的一员,从始至终他一直在战斗。

谈到日本,大凡有民族感的国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腾一团与生俱来的仇恨。但军国主义不能代表日本,军国主义者也代表不了现在的日本人。通过安藤,我们看到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反思,至少在建筑行业内。

安藤的成功,或者说是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性格。拳击手出身的他,在看到与顶尖选手的先天差距时,安藤对未来犹豫了。“钱不是用来存得的,只有把用在自己身上时,钱才有了价值”。于是,他决定旅行求学。正是由于这段经历和他小时候既不受欢迎的遭遇,塑造了他执拗,自立自强的性格。

在他改造自家住宅“住吉长屋”时,他建构了对外没有任何开口、无表情的清水混凝土墙面,这表达了他对抗在高速经济成长的名义下不断扩张的都市的个人意志。同样在他的第一个都市建筑“表参道之丘”中,他在族中原有的榉木行道树的考量下,压低建筑高度,并以玻璃统一横长的立面,借此表现公共的民意对抗一味追求楼边面积与经济效应而不断侵蚀都市空间的市场原理,并希望留下那存续超过半世纪的风景。在外人看来,住吉长屋与表参道之丘是两个层次的建筑作品,相去甚远。但在安藤心中两者间有一条线,“以建筑来表达对都市的观点”以及“以建筑来对都市有所诉求”的主题间所画的一条线。()住吉长屋、表参道之丘……是他同畸形发展的都市战斗的阵地。

在安藤眼中建筑是有责任的,除了为人遮风避雨,还需对其周围环境负责。在他的作品中,作品的创意的灵感或者限制都来源于环境。建筑这种对环境的尊重,在环境面前表现得如此谦卑,或许又回到了建筑设计的母题。建筑的这种责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初,是使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尽可能的融合,正是这种观念使得环境整体面貌未受大的影响,也使相同风格的建筑能大量和谐地存在,这就出现“造镇”的现象,六甲山集合住宅群,安藤十几年、二十几年持续持续改变当地的风貌;到了21世纪,世界开始注目环保,安藤则在材料、采光、通风上寻求环保。

安藤对清水混凝土情有独钟。一方面,正如他自己所说“混凝土是一种可以吧建筑家的想法有如表情般展现与外在、具有多样的材料。”对建筑不加修饰,以如此骨感的方式呈现,可以让观众不受外在装饰的影响,直面设计本身,或许这样更能读懂设计者;另一方面,混凝土本身具有耐震、耐热、极具表现力的特点,“语气用特殊工法展现自己的特色,不如以平常的方式做出谁也模仿不来的作品,虽然困难,却让创造怀有梦想。”越是平常的食材,就越是考验厨师的能力,建筑也如此。安藤的特色还在于他对光影的理解,光之教堂便是一个极成功的案例。“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做‘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向前迈进”,他认为光影不只是建筑里的明暗关系,更是人生中的经历,是生命不断拼搏、战斗的姿态。

安藤是一位建筑家,但几十年的从业经历使他的目光转向社会,建筑里表现着对不同时期社会的思考。他关注儿童建筑,关注弱势群体……出于这些初衷,他的很多建筑设计都是无报酬的,他甘愿奉献自己。

安藤忠雄在做一个设计时,设计的想法不是在接到委托时才开始构思的。他常常给一些空地,或者有意思的基地进行设计思考,很多时候在接到当地委托的时候,他已经思考很多遍了。我想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生活需要发现,灵感也来源于生活。安藤虽说是做一个建筑,但他往往是从宏观方面开始思考的,这使他看到的问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最后,想感谢安藤,让我走入了建筑的殿堂。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三)很庆幸看到这本《安藤忠雄论建筑》时,我二十几岁。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时,能否有紧迫感地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这是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清水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在为东京大学建筑系做讲座时,对学生们的殷殷忠告。这个叫做“二十几岁时的人生”系列讲座后来被汇编成册,成为了这本《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的传奇故事,始于他“一个人的旅行”。这是一段可以想像有多艰难的旅程。历时整整7个月的车船劳顿才从大阪抵达巴黎,带着省吃俭用以身体为代价做拳击手攒下的些许路费。也许是面包,也许是自来水,也许甚至风餐露宿。只为了能亲手触摸浸染着前辈心血的砖墙、能亲眼看到那束光芒从天顶泄下、能亲身感受无法言表的空间奥秘。奋斗在梦想中的他,无疑是饱足的。

安藤的建筑,是坐在恒河旁闻着腥臭的腐尸味思考而来的。因此和科班出身的不同,他考虑经济性、却不为利,他考虑美学、却不为名。建筑于他,是哲学、自然学、社会学、宗教、美学、经济学,是对生活的抗争,而不是补给。为了完美的作品,他不惜代价、不计得失。

这样,是对梦想怀有真诚的热爱,对此生怀有深切的责任。

“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光教堂、直岛美术馆、住吉的长屋,京都的车站,安藤原原本本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遇到的挫折以及背后的思考。像一个母亲,絮絮叨叨谈着他的儿子,从睡觉的姿态到考试的名次,言语间满满是骄傲和欣慰。这是世间最深沉的眷恋和牵挂。

人生不能只是吃饭睡觉地度过,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哪怕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不是因为名利和成就,只是希望人生过得有趣一些,仅此而已。

202_年安藤忠雄苏州演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