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我的电影观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23-985001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3 00:45: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的电影观

我的电影观

自卢米埃尔兄弟公开上映《工厂大门》和《火车进站》等作品至今,电影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时光,当年的电影或许还完全称不上是艺术,还只能说是对生活的复制,或者模仿,或只是新技术发明之后的一个副产品。当时面对即将“冲出屏幕”的火车惊慌失措的人们,也许也不会想到行至今日,电影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有着自己无可替代的地位的艺术。

既然是艺术,就有自己的受众,即欣赏人群,电影作为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自然不会只是面对一小部分观众,便利的拷贝和放映技术已经决定了电影是一门人民的艺术,是一门大众的艺术。

既然是艺术,那么不同的受众就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不同的受众在面对同一部电影的时候也会褒贬不一。作为一个并不资深的电影迷,我在这里浅谈几点我对电影的看法。

第一,电影不能光靠“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等一代电影大师在默片时代就为美国电影赢得了世界荣誉,而后华尔街的财团插手电影业,好莱坞电影城迅速兴起,适应了美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电影也进一步纳入经济体制,成为谋取利润的利器,此后雄厚的资本刺激了大量影片的发布,世界电影就开始正式进入好莱坞时代。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提电影,就必然要说到好莱坞,好莱坞已经成为大导演,大明星,大场面,大制作的代言,而这每一个“大”说起来都会让人们兴奋不已,而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票房神话。

在经过一段时间沉淀过后,无数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的电影便被人抛诸脑后,甚至一时间,反好莱坞的观点开始甚嚣尘上,各种“大”也引起了人们的审美疲劳。这样看来,“大”也并不完全靠得住,一部好的电影,不能光靠这些外在的东西来撑场面,真正被人们记住和津津乐道,并且回忆起来历久弥新的是电影的内涵所在,精神所在,对人们的感动所在。拍摄一部电影,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投资,几个甚至更多的豪华明星阵容,令人拍手叫绝的剧本,世界一流的导演,制片,摄制组和后期制作,也不能保证一部电影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

第二,电影不能光靠“炒”。

“炒作”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就像在热闹的街上放广播,贴大字报一样。而“炒作”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不断翻新的商业技巧,基本的目的是人气,也就是大众的注意力,最终的目的是名气和金钱。

一部电影还未杀青甚至还在筹备阶段,各种新闻和广告就铺天盖地的涌来,大有神挡杀神,佛挡屠佛的架势。炒剧情,炒导演,炒演员,炒投资,这些倒还都属于正常的广告范围之内,也无可厚非。有些电影的宣传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就炒点矛盾,明星与导演的矛盾,明星与明星的矛盾,炒点低俗,弄两个女明星,号称大尺度演出,炒点流言,票房一定超过某某电影,谁和谁有点暧昧关系。敢问这是一个好的电影团队的作风么?换句话说,好的电影需要这么拙劣的宣传方式么?虽然电影是高成本高价值的产品,不靠炒作根本无法带动票房。但是普通的电影的炒作,就是一盘平庸的鸡蛋,无论如何炒,顶多是一份蛋炒饭。有些电影是连炒鸡蛋都算不上,色香味还没展示,就被时间的巨轮碾碎。

第三,电影不能光靠“看”。

在现今社会,观赏电影就如同吃顿饭一样。可以选择到电影院,买光碟或网络上观赏。种种太方便的行径。与制作一部电影的程序相差太远了。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并不是只靠视觉效果和剧情故事来展现自身的,所以欣赏电影不能光靠“看”。当然,最基本的还是“看”,在欣赏电影的时候跟随剧情的进展来寻找一种同一感和代入感,稍高一个层次的就是辅助性的欣赏,比如电影中的风景,场景,各种配乐和音效,演员的相貌,演技。各种非凡的想象力和高科技,劲爆的动作场面和爆破都能够给受众带来享受,新鲜感和刺激感。

接下来一层是剧情上的细腻部分。导演往往会在片子里头,穿插许多寓意性,讥讽性,反射性,对比性的小动作。如果,能够看到导演的苦心。这何乐而不为?当然,前提是,并不是位导演都如此。这关系到导演的水准。就以例子来说,谁会去思考《蜘蛛侠》为什么是穿红蓝色的紧身衣,而不以绿黄或其它颜色来配搭。再来,《少林足球》里,主角为什么要说女主角是从火星来?

最后一层,这层有点无关紧要,不过还得提提,至少观众得意识到这点。这点就是创作者的存在,当然所谓的创作者多数是导演这个岗位,但还有不全然的时候。所以,我在这姑且称作创作者。所谓的存在感,就是风格,风格有好有坏,因为它是非常主观个人的。举两个香港导演,如王家卫和杜琪峰,多少人可以明白王家卫要叙述的?多少人接受得了杜琪峰自得其乐的枪战和打斗场面?因为,只有你明白王家卫希望在《东邪西毒》表现出他心里的金庸加张爱玲,还有杜琪峰身后的银河映像的幕后创作者,你才能明白一部电影的创作者最深层次的感情和寄托。

好的电影,便如一本好书,又如一杯好茶。不由得你在忙碌焦躁的时候去品味。看电影需要心情,看电影更需要心境。

第二篇:观电影

观电影《南京。南京》有感

鲁志文

暑假观赏了《南京。南京》这部爱国励志电影,看完后让我感受深刻。良知凝成的影片,血泪沉淀的历史

关于南京大屠杀,每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地了解。但是当你面对一个外国人用他们的视角深沉地甚至是悲愤地讲述的时候,心中涌动的已不仅仅是那一段耻辱的历史带来的教训或是伤痛,而是在伤痛的同时有了更多的感悟。举世闻名的南京大屠杀,是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历史的一个悲伤的旋涡,是泱泱960万平方公里的的无奈的痛苦,更是汩汩流动华人血液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耻辱史。但是对于外国人而言,或者,30万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看起来还是有点分量的数字;或者,那一段历史就是别的国家曾经的一个故事,也仅仅是一个故事而已;又或者,在震撼的同时,却在翻开另一页书的时候忘记了刚才的一瞬间的震撼„„但是,这却是一部西方人讲述的中国的故事,而且是某一个国家一直都想否认想抹杀的故事。为什么他还在坚持,坚持,并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让这个我们并不陌生的故事呈现到了我们的面前?我想说,是良知!我们甚至可以说,整个影片其实就是良知在跳跃,跨越国界、超越语言,走进每一个具有良知的人们的心目中!

有人评论说,这部由西方人拍摄的记录片,更加客观,公正的阐述了这场人类史上最残忍的行为。虽然影片着重的描写了当时在南京的外国人怎么样保护了20多万人的性命。当然正因为是西方人拍的电影才有更多的西方观众走进电影院,才能使西方人真正的多了解些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不可否认,正因为西方人的介入,也许才让这段真实的历史能够让某个极尽“遗忘”本领的国家来承认这段历史。影片描述的是在南京的外国人用自己的良知怎么样保护了20多万人的性命,影片本身展现的就是良知的行为,而影片拍摄本身也是良知的驱动,这种良知来自于对历史的尊重,对人权的尊重,对真实的尊重,对内心真实的声音的尊重。这就是他们,作为外国人,几乎可以说是与整个事件并无多少直接的联系的外国人,为什么能拿起手中的摄象机并再现了那段让中国人至今肝肠寸断的历史。

影片很多内容在中国是第一次播放,看了很令人震惊。他再现了日军当时在南京市的令人发指的残暴行为。但是影片里也真实地陈述了影片的立场:讲述这些,并非是为了掀起反日情绪,而是表达反战的主题。这就是良知的力量!作为一部良知凝成的影片,并不是为了促成人们形成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引起战争的情绪的再现,而是试图唤起人们心中对和平的向往,对美好的期许。一如影片中说的:我们憎恨的不是人,而是政策,是政策促成了这一切!当看到西方人能主动唤起这段真实的历史的时候,我对人类的良知产生信心的时候,却对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些人的“良知”缺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如果说日军当时在南京的残暴行为是当时日军的政策的纵容,同时也是日本右翼分子的指使,使得当年的日军行为在盲目与本性中犯下了滔天罪行的,我们觉得我们可以或许原谅这些人,毕竟当年的人和事在作古,历史在向前发展,但是,为什么影片中采访那些日本当年的老兵,没有一个说出或者表露出悔恨的样子,有的竟然对杀人谈的很自然,可后悔的是当时天气炎热,进城的时候忘记多喝些水。还有个老兵对轮奸中国妇女的情景谈的眉飞色舞,恬不知耻的详细的讲自己也参与的灭绝人性的这种恶行。为什么?为什么?这些人的良知又到了那里去了呢?

方明白,我们不能仅仅指靠良知让罪犯去承认这段历史。铭记这一段历史,这一段中国人用血泪铸成的历史,对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良知,而成为了一种责任,国人的责任。也许很多人认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才是时代的主题。不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为了建立友好关系,一味地讨好日本人,甚至把历史都忘记。忘记了历史,就是忘记我们的未来!因为,这是一段中国人的血泪史,30万的冤魂至今无法安息;因为这是一段日本人不愿意承认的历史,即使西方人的介入也无法唤起他们承认真实的历史的勇气和胆量;因为这是一段参与恶行的日军至今尚恬不知耻地津津乐道的黑色历史!202_年8月

第三篇:观电影

观电影《雷锋》有感

你如此平凡,平凡得像脚下的土地;你如此崇高,崇高得 像青峰插入云际;你像一颗小星,亮在茫茫的银河里——他就是雷锋!雷锋,这个名字曾照亮了多少中国人的心。“雷锋精神”这四个字又包含了多大的含义。三月五日是学雷锋日,我怀着崇高的敬意,观看了《雷锋》这部电影。看完以后,我的心情像大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为我们描述了雷锋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雷锋原本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却被战争的爆发而破碎,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人。长大后,他虽然在部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但他的一举一动却不平凡。一天,他向上部请假去看病,在路上,他看见了一所学校正在扩建,便跑去做了义务劳动,忘了要去看病的事情。干了许久,他出了工地,不留姓名就走了,但他却留下了队友的名字。经过一小片树林时,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他原本可以很快地回到部队,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帮一位大娘去了远在几十里外的朱家墩,到大娘的闺女家。到了她家,他连一口水也没喝就赶回了部队,还有一次,他的队友王大力的家乡发了洪水,他用队友的名字给王大力的家中寄去了二十元钱;雷锋还很朴实,脚上的袜子补过无数次,它还继续穿;雷锋和他的朋友一块去打篮球,别人都买汽水喝,他却去开水桶前接开水喝。雷锋还很好学,在他的一本毛泽东选集上面画满了点点圈圈,他还在空白处谢了他对逐词逐句的理解。他教育我们应该向雷锋学习,学习他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精神,我们还要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不停地进步。雷锋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电影里雷锋说的一句话让我感动至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啊,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像是我人生道路上永不磨灭的一缕光芒,在我的心里闪烁。的确是啊,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它告诉我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别人帮助我,我要牢牢地记住,我帮助别人,就什么也不要放在心上。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张思德又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张思德不仅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又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步行,长距离送信,积极完成通讯任务。1942年张思德调回延安。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泽东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张思德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时年29岁!张思德难道不是在延续雷锋精神吗? 202_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由此看来,李明素难道不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吗?

掩卷沉思,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同学们,让我们向雷锋学习,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一双友善的手。从今天做起,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爱护花草,保护环境;团结同学,敬爱老师,体贴父母。让我们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热爱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祖国——这个五彩缤纷的百花园增添一分春色,添一分光彩!

第四篇:观电影[推荐]

观电影《郭明义》有感

二支部

翦伟

202_年3月17日,星期五,下午2点半,我和二支部的其他几位党员来到了株洲铁路工人文化宫,观看了电影《郭明义》,看了以后,我深受感动,觉得郭明义的确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有一种十分崇高的“大爱”精神,对于素不相识的人,也能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

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在该片中,他的感人事迹主要有以下一些:

1、因为郭明义所在的工作单位 ——— 鞍钢,进口的设备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郭明义作为工厂的翻译,与外国专家进行谈判,最终获得10万美金的赔偿,为国家挽回了重大损失。

2、外国专家十分欣赏郭明义的才干,愿意提供七倍于郭明义工资的高薪,聘请郭明义到国外工作,被他婉言谢绝。

3、郭明义至少3次以上,把自家的彩电送给别人,其中有一次是送给山区看不到电视的孩子。

4、郭明义几次把原来要分给自己的新 房,让给比自己还要困难的同事。

5、郭明义与同事一起在职工澡堂洗澡时,郭明义经常帮同事搓背。

6、郭明义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圆了临终白血病女患者“苗苗”的空姐梦。

7、郭明义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为一个白血病小男孩找到了能够成功进行骨髓配型的人 ——— “李国华”,为小男孩挽救了生命。

8、郭明义曾经数十次无偿献血,累计总献血量达到自己全身血量的10倍以上。

9、郭明义多次为贫困学生、贫困家庭捐款捐物,总捐款量超过自己工资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10、郭明义不仅自己乐于奉献,还号召身边的同事、朋友也为社会多做奉献。他的精神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学习郭明义精神: 首先,学习郭明义精神,就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念的政治品质。

郭明义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老实,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就 始终坚定地跟着党,做忠诚的共产党员,他始终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人们从他身上看到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我们向他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崇高的政治信念,学习他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像他那样把坚定理想信念和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结合起来,时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在任何环境、任何困难、任何诱惑面前,毫不动摇、永不退缩,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先进、争当优秀,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其次,学习郭明义精神,就要学习他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扶危济困、团结互助、和谐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郭明义的善举,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爱心的路,又用他的善激发了每个人的善,让行善行为蔚然成风,汇成了越来越大的力量,这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基础和不竭动力。人在社会就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每个人都应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并以此作为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做好服务,为社会和谐尽一分义务、添一分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名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时代的人。

郭明义无愧于当代 “活雷锋”称号!

202_年3月18日

第五篇:观电影

观电影《冯志远》有感

崖头小学 孙秀霞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因为它闪耀着无数的真诚、奉献与感动,它也是一首最美的给乡村教师的赞歌。而我,同样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看完了这样一部特别的电影,满心的敬佩与感动,同时又被深深的震撼了。我的脑海也被这位英雄般的教师占满。

冯志远——四十几年扎根西北,献身西北教育,一个典型的模范故事。后面,电影的展开与延续那么平淡,平淡得几乎让我找不到什么故事情节:浩瀚又缺少生机的黄沙漠,贫穷又落后的大西北,一个来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被安排到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开始了他的教书支边生涯,与孩子的点点滴滴平凡的如沙尘……可是,当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这次电影看得真正有意义!当看到失明后的冯志远老师躺在病房里的时候,我感觉喉咙一下子堵得难受,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样的一段人生啊:那个有着先天性眼疾的冯志远老师,远离了大上海的妻儿,在黄沙漫天的西北黄土地上无声无响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无法执教。四十多年哪,这漫长的时间,电影没给我们展示多少冯老师的生活困难,可是这四十多年的艰苦生活和呕心沥血的付出终于使他的眼疾复发,当满头银发的冯老师坐在桌前会为自己的一生,我不知道此时的他耳边是不是还回想着当年那个学生张建华单纯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学呢!我也不知道冯老师眼前有没有浮现出调到另一所学校时晚上房间外那两

排由学生手捧着为他照亮道路的红烛光,我更不知道冯老师脑海里还记不记得眼睛刚失明时学校为家长及学生负责不得不让他停课时他心里曾经的失落与伤悲,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曾经为之付出的几万莘莘学子耳边肯定会常常回响着冯老师课堂上朗朗的背书声,脑海里会展现出冯老师课堂上活泼有趣的情景,记忆中会浮现出与冯老师劳动时他娓娓动听讲述的三国故事……

我无法一一列举这位教师的事迹,但他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的精神也将会照耀着整个教育行业,作为教师的我们更会以他们为榜样,坚守自己的岗位和信念,用一生来爱自己的学生和事业。

我的电影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