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春节拜年礼仪常识(共五则)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23-1057012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1 13:29: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春节拜年礼仪常识

春节拜年礼仪常识

春节拜年是我国的传统,但是春节拜年礼仪你知道多少?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至今未曾改变这种礼仪,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

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某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拜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这是拜年的第一要素。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送贺礼也十分讲究,这也是礼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贺礼一定要送的得体。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贺礼物还应讲究卫生、安全。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赠送花炮之类,则万万不能去购买伪劣产品。此外送贺礼还应注意节俭。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

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

春节拜年礼仪注意事项

1、拜年前的预约:拜年前要提前预约,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车”或是因主人也出门拜年而跑空趟,同时也给主人一个提前准备的时间。预约时间最好给主人有选择的余地,不要自己单方面定一个时间,共同约定的这个时间最好双方都比较方便为宜。

2、拜年的时间选择:一般向长辈拜年多选择上午,节日期间不要过早,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饭的招待,可根据饭局的时间来确定拜年的时间,要提前到达,不要等开饭的时间再到,应该留有寒暄问候聊天的时间。

3、拜年的礼品准备:要根据拜年主要对象来选择得体的礼品,如果对拜年对象很了解,可选择对方喜欢的礼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选择鲜花、水果、食品„„也不会出错。烟酒类要根据对象来确定,比如给奶奶拜年,送的却是奶奶不受用的烟酒,这个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主人家里有小朋友也可适当选择孩子喜欢的礼品。

4、拜年的服饰:新年新气象,到亲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饰得体,节日的服饰以都市休闲、时尚为主,不要穿的太运动,也不要穿晚礼服类的太正式。如果衣服颜色较深或是压抑,可适当增添一些小饰物来点缀,增加节日气氛。一家人的服装色彩尽量做到协调,增加家庭的温馨感。

5、做客的礼仪:进门要根据亲朋好友家的环境请求换鞋;对亲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亲朋好友的家庭成员情况及称呼);礼貌送上礼品;到亲朋家做客,以客厅为主要活动场所,未经主人允许,不要主动到各个房间参观;到亲朋家要以主人家的生活习惯为主,不要象自己家的一样随意。与主人之间的聊天内容多以问候、寒暄,增进彼此感情为主。

6、拜年时间的控制:如果是没有饭局的拜年,一般控制在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为宜,如果有饭局,可适当在饭局前1个小时左右到,饭局结束后1个小时告辞,时间没有固定限制,可根据与拜年对象的关系来选择,以不增加拜年对象的接待负担为宜。

7、餐桌礼仪:参加主人新年招待宴席,要以长者为主,谦让主座给长者,酒店里的主座一般是离门最远的,或是背对主持台的为主座。在家多是面对厨房门的为主,也可因居家摆设看出主座位置,以左为大。中国的餐桌文化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不要闷头吃不说话,但也不要高谈阔论。让菜不夹菜、祝酒不劝酒,春节的饭菜讲究年年有余,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肴。

8、拜年时的聊天要领:新年里要多说赞美的话,赞美老人的气色、健康、多给老人讲话的机会,对中青年要多赞美事业、健康、家庭关系,对孩子要多赞美聪慧、学业、礼貌懂事,多谈快乐的事情,少谈抱怨牢骚的话题,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以谈对方为主,不要变成自己的表功会或是演讲场,玩笑调侃也应适可而止,要掌握好度。如果对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动问候打招呼。

第二篇:春节拜年礼仪的常识

除夕一过,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拜年礼仪有何讲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拜年礼仪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春节拜年礼仪常识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至今未曾改变这种礼仪,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

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

拜年习俗中最隆重旳应该说是团拜。团拜,现在已成为国家级礼仪活动了,甚至还带有国际性,一些与中国友好旳国家会致电中国政府贺新年;中国驻外使节也会举办春节团拜活动。“团拜”形式,大约起源于清朝时期,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就曾说过:“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如今拜年旳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旳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旳名片。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旳往来和飞片,门簿旳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某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旳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旳遗风。

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旳贺年片,是由古代旳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早在宋代,亲朋好友之间就已经相互送贴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述道:“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剌,有不下马,或不至其门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应门,则皆却人不纳,或有闭门不纳者。在京仕者,有每旦朝退即结伴而往,至入更酣醉而还。三四日后,始暇拜其父母。”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

到了明清时,人们用“寸褚”、“红单”投谒代替拜年。这时的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的祝辞。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这里所言旳“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旳起源。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旳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中国人春节拜年是很讲究旳。讲究旳核心就是时间观念。

拜年首先要选择合适旳时间,这是拜年旳第一要素。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旳感觉。

送贺礼也十分讲究,这也是礼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贺礼一定要送的得体。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贺礼物还应讲究卫生、安全。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赠送花炮之类,则万万不能去购买伪劣产品。

此外送贺礼还应注意节俭。

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

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常理了。

第三篇:春节拜年的礼仪的常识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春节拜年的礼仪,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一、拜年先拜家里人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二、从仪式上看,拜年“拜法”较常见的通常有几种: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三、拜年最好穿新衣

旧时拜年时,妇女们大多新装盛饰,头上簪了红绒蝙蝠、小聚宝盆或鲜艳的绢花;老太太们的发髻上也簪了红石榴花;男孩儿都要换上长袍、马褂儿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红、大绿的旗袍。为什么要穿红色呢,主要是为了趋吉避邪,甚至旧时风尘女子平时不能穿红衣裙子,但春节时都可以例外。

现在的拜年着装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还是讲究穿新衣,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戴全新,质地档次无妨。如果限于经济条件难以全新,亦需“全洁”,整洁干净。色泽上亮丽,妇女以暖色为主,红色更佳,不仅渲染喜庆,还带着传统意义上的趋吉避邪的意思。忌讳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净、打鞋油。着新装的同时,别忘了理发,俗语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拜年时,必须将头发收拾干净整洁。

四、登门拜年时间别太早

拜年时最好避免在着装和行礼上的中西结合的方式。如穿西服拜年时最好行鞠躬礼,而不行抱拳拱手礼或作揖,否则反差过大让人觉得别扭。当然穿中式服装时,可根据对象、场合选择各种拜法。一般说来,长辈不主动向晚辈拜年,一般只要回应即可。

拜年登门时间别太早,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晚间的休息时间人们都在充分利用,尽量把平时难得的娱乐时间补回来,所以礼尚往来已经不是越早越好,保证别人的休息,找好适当拜访时间非常重要。要是去年轻人家,8点前不要去。老人中午要午休,所以中午不要去。家里拜年时,忌说不吉利的话,像什么死啊、病啊的,不要过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么离婚啊、谁谁有病了等等。

不要带讣告拜年,不要着孝服或戴着黑纱去拜年,北京旧礼正月如有亲友讣告,进门时需将讣告撕破一角,以表示将晦气除掉。

第四篇:春节拜年礼仪

拜年礼仪

依传统习惯,初一,给族中老人拜年、从初二开始,便探亲访友了。俗话说,“外甥拜年,初二初三。”依习惯,外甥探亲首先要给外祖父母、舅父舅母去拜年,然后是姑父姑母,姨父姨母,依次排序。拜年是要分亲疏远近,这便是伦理之礼。正月初五叫“破五”,到这时候再拜年,就有点晚。

宗族拜年

宗族拜年的意义在于传承孝悌之道,发扬尊老爱幼之风,维护家庭的团结和睦,教育晚辈尊老敬长。拜年礼仪,是教育青少年在家里养成懂礼节,知进退的良好习惯,以便将来到社会上也能尊师敬长,谦虚谨慎的工作和生活。

亲戚拜年

亲戚之间,在新春佳节,互相探视、慰问、拜望、祝福,能够增进亲情,加强团结,沟通感情。所谓亲戚,现在一般指的是由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开始是凭着血缘关系来维护的,需要通过礼仪来调节,比如,姑舅表亲之间,依传统,应该是外甥先给舅父母拜年,然后内侄再给姑父母拜年,这种伦理关系称为“娘亲舅大”,这种风俗包含有尊重母系的风俗。给外祖父母、舅父母拜年,宜早不宜晚。不宜晚于初五。因为春节的黄金时期已过,家家都要料理生意,无暇整天招待客人。

朋友拜年

朋友之间在正月里互相拜个年,一是为了祝贺新年,二是为了慰问健康,三是为了增进友谊。无论去年有多大矛盾,新年一拜,心情愉快,往日嫌隙,马上抛在九霄云外。所以,拜年虽然是礼仪形式,却有极其丰富的道德内涵,轻视不得。现在家家都有电话,为了不打搅长者,有时也可以打电话拜年。访友之前,最好事前打电话,问问对方家中方便与否,免得主人一时应酬不开。在礼仪往来中,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常见拜法有五种

从仪式上看,拜年“拜法”较常见的通常有几种: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拜年最好穿新衣

旧时拜年时,妇女们大多新装盛饰,头上簪了红绒蝙蝠、小聚宝盆或鲜艳的绢花;老太太们的发髻上也簪了红石榴花;男孩儿都要换上长袍、马褂儿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红、大绿的旗袍。为什么要穿红色呢,主要是为了趋吉避邪,甚至旧时妓女平时不能穿红衣裙子,但春节时都可以例外。

现在的拜年着装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还是讲究穿新衣,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戴全新,质地档次无妨。如果限于经济条件难以全新,亦需“全洁”,整洁干净。色泽上亮丽,妇女以暖色为主,红色更佳,不仅渲染喜庆,还带着传统意义上的趋吉避邪的意思。忌讳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净、打鞋油。着新装的同时,别忘了理发,俗语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拜年时,必须将头发收拾干净整洁。

第五篇:春节拜年基本礼仪参考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拜年基本礼仪,希望大家喜欢。

1、在拜年的时间上选择要妥当: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报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准备吃饭,最佳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过早,可能人家还未起床,节日都要休息的习惯;太迟,正适人家吃饭,不方便。下午应以三时至五时之间为宜。向长者拜年,最好安排在节日内以示敬重。

2、春节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洁:

干干净净过节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洁、大方,适当穿上一些好衣服,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到别人家拜年,尤其到亲戚家拜年,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者、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3、“吉利话”要说得适宜:

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交谈时,要拣双方愉快的话题,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不要信口开河,不要过分激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

4、拜年时接物要有礼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让给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时欢闹要有节制:

掌握适度。不宜大声喧闹,不宜通宵达旦,以免影响邻舍,妨碍他人休息。拜年结束时,要表示谢意,邀请人家回访。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赞美几句。临分手时,可发出邀请,表示回报的意思。

春节拜年礼仪常识(共五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