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山东大学网络学院《法理学导论》(C)五篇
编辑:梦里花开 识别码:23-285004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2 04:34: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山东大学网络学院《法理学导论》(C)

《法理学》模拟题3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诉权 2.法的要素 3.追诉时效 4.法的实现 5.再审程序

二、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法的一般性

2.简述债权的发生根据

3.简述对社会关系的调控功能 4.简述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 参考答案:

1.简述法的一般性

法的一般性,也可称为法的普遍性,其涵义不外两层:

其一,是指法是针对某一类事实作出的规定,不是对某一事或某几件事所下的一种决定,而是对于合于其规定的未来一切事件所立的一种规则,而且可以反复多次适用。这使法与依法作出的决定或制定的法律文书区别开来。

其二,法不是对于某一个或某几个人所下的一种决定,而是对于将来凡适合法所规定的任何人所立的一种准则。法之所以得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亦即因其赋有上述的一般性,它不是针对具体的、特定的、个别人的行为,而是抽象地、概括地规定集体意义上的人的行为。2.简述债权的发生根据

债权的发生根据主要有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

最为重要且最为常见的债权发生根据是合同(契约),它是当事人双方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除此之外最为常见的债权产生根据就是侵权行为,它是不法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基于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人有赔偿受害人损失的义务,与之相对,受到损害的人,则具有请求加害人赔偿损失的权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取得利益,使他人遭受损害的事实,取得变动利益的不当得利人承担着恢复公平,补偿利益受损方利益的义务,因对方不当得利造成损害的一方就拥有了请求恢复受损利益的权利。而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

3.简述对社会关系的调控功能 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控功能主要是指法通过其所具有的内在的对社会有益的功用和效能而对社会利益关系乃至于作为整体存在的整个社会生活领域进行调控的方式。具体表现在: 第一,对社会利益关系的确认。第二,对社会关系变迁的引导。第三,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第四,对权力和权利行使的制约。第五,对社会主体利益的救济。这是指法所具有的确保社会主体的合法利益免受各种不法侵害以及在被侵害后确保被害社会主体及时获得损害赔偿、适当补偿和精神慰藉等必要救济功能。第六,对国际交往关系的维持。

4.简述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

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大致形成了“两级多重”的立法体制。所谓“两级”,乃是说,我国虽然是集中制国家,但在现行的立法权划分与配置方面却形成了中央政权立法和地方政权立法并

存的格局。所谓“多重”,乃是说,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立法及于多个层面:在中央,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立其他普通法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根据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创制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署办制定行政规章。在地方,又分三种情形,即特别行政区立法、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区域自治立法、各省和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创制地方性法规和相应级别的人民政府制定政府规章。

三、论述题

1.论两审终审 参考答案: 两审终审,就是指一个诉讼案件经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诉讼程序即告终结,当事人即不得再提起上诉的诉讼制度。由于我国法院系统实行四级建制,即人民法院划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因此,这种诉讼制度又称为四级两审终审制。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法院的建制基本上与行政区划相一致,并且地方法院的人事、财政、编制和经费也都依赖于地方政府。这种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同时也为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情案埋下了隐患;具体担当审判业务的主要是基层和中级两级人民法院。较低级别法院的审判人员的业务水平、办案能力以及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中级人民法院与基层人民法院同在地方行政区域内,难免存在业务上、人事上的亲密关系,不能有效纠正基层法院裁判在程序上和法律上的错误,甚至包括事实认定上的错误;同时由于大多数诉讼案件的终审法院是中级人民法院,而高级人民法院尤其最高人民法院不可能对大多数诉讼案件行使上诉管辖权,导致最高人民法院难以充分发挥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法律适用、确保司法公正的功能。

为避免两审终审制难以保证司法公正的后果,我国三大诉讼法均强化了审判监督程序: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提起再审程序,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可以进行再审。因而虽然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但是实际上是以大量的、复杂的审判监督程序弥补两审终审制存在的缺少一级审级的问题,在实际结果上还是在实行“三审”。问题是,这种“三审”是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的,因而就形成了已经终审的案件不能“终审”,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经严格的程序就提起再审的做法,终审判决、裁定的既判力难以实现,判决结果难以执行。这样,就严重地损伤了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人民群众对法院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效力产生怀疑。这样看来,两审终审制虽然减少了审级,从情理上说,好像是提高了审判效率。但是,由于有大量的终审案件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进入再审,实际上并没有减少审级,对一个案件仍然要进行实际上的审判监督程序的“三审”,法院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审判效率没有提高。

纵观域外许多国家的审级制度,大多采用的是三审终审制——无论这个国家设置三级法院还是四级法院。对一个案件的三级审判,是对这个案件保证公正审理的基本条件。对一个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而言,实行三审,就意味着该案件要经过基层人民法院的审理,中级人民法院的审理和高级人民法院的审理,才能够终审。疑难、复杂案件和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一审,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实行这样的审级制度,在一般情况下,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不直接受理一审案件。对普通案件,终审权在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而不是在中级人民法院。这样的好处是,第一,使一个案件的终审权远离案件的发案地,使案件的审理不易受到当地的干扰和干预,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第二,使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触普通案件的审理,对于这两级法院的法官增加审判经验,掌握审判情况,指导审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增加一级审级,就增加了一道司法公正的保障。

第二篇:山东大学网络学院《法理学导论》(A)

《法理学》模拟题1

一、解释下列名词。

1.法的目的解释 2.立法权 3.行为能力 4.法的功能 5.执法

二、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法学研究中的比较分析方法 2.试对比分析契约补偿和行政补偿 3.刑事惩罚及其种类 参考答案:

1.简述法学研究中的比较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方法要从全局、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类所直面的法律命题及其历史嬗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方位考察。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必须注意遵循“对等原则”,即:在时间上,年代要大体相同或相近,对不同区域法律体系及其价值进行比较,如古代的东方法与西方法,中世纪的东方法与西方法等。在空间上,要注意对不同地域、民族、国家之间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在内容上,要注意法律制度中自身要素的复杂性,通过进行对应性比较分析,解释和描述人类社会法的共似性和差异性,揭示法的演进的规律性;同时,探讨人类法律思维的多样性,把握丰富多彩的世界法律思想和法学思潮。这样才可能克服法学研究中的狭隘性和片面性。司法权是独立性权力。司法权的独立性是说,应当保证司法权的运行不受不必要的其他力量的影响,排除非法律性力量的干涉。没有独立就不会有公正的司法裁判。为此,首先要确保由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只服从宪法和法律,不接受行政机关的领导和指示,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其次是应在法律实施方面独立于立法机关,除尊重和依循立法机关的立法产品之外,不接受其对个案的干预,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只发生在裁判之后,且只应存在依据级别管辖而必要的上一审级的监督。再次是应独立于大众传媒和利益倾向(不管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只服从法律理性的支配。此外,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司法系统内部的独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下级审法院相对于上级法院而言,必须自我管理、独立司法、依法审理、独立裁判;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也不能在其进行具体审判时进行干涉,而只能在其判决作出后,依上诉程序或上告程序变更其判决。二是各级法院中的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必须具有独立于其所在的法院的权限,在审理案件中坚持独立,不受各方面意见包括检察官控诉的影响,法官按“自由心证”和“无罪推定”原则办事,即法官凭自己的“良心”行使职权;在没有证据足以证明有罪前,从无罪方面考虑,只有在掌握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才能裁决有罪。提出这两条原则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法官不受任何人,特别是不受进行调查具体案件的有关行政部门的影响。2.试对比分析契约补偿和行政补偿

契约补偿是指发生在平等的权利主体之间的,一方出于对特定的更大合法利益的追求或保护而必须利用另一方的同样性质的利益并实际利用时,而依照公平、等值、充分原则,以实物、金钱等方式支付的补偿。契约补偿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等价有偿原则。契约补偿主要发生在拆迁、劳保等领域。行政补偿是行政机关就出于公共利益需要依法进行征用时对原权利主体做出的补偿事项。行政补偿缘自这样一个基本理念:私有财产不可侵犯。非为公共目的并依法予以相当补偿,私有财产不被限制和征用。法律中涉及到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补偿决定的主要有:草原征用补偿、水面滩涂征用补偿、水资源补偿、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土地征用补偿以及蓄滞洪区利用补偿等,多与资源征用有关。3.刑事惩罚及其种类

刑事惩罚是指司法机关对于犯罪者根据其刑事责任所确定并实施的强制性制裁措施,刑事惩罚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可分为自由刑、生命刑、资格刑和财产刑四类。

三、论述题

1. 论法的规律性 参考答案:

法的规律性是指法作为揭示、描述和反映社会关系的特殊社会存在所具有的内在的、客观的、必然的和可以再现的存在和运行的机理,它表征和宣示着法所固有的产生、成长、发展、变迁趋势及其功能的潜在与显在意义。

首先,法的规律性是客观的,即是说,法具有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在法的生成、发现与确认的过程中,在立法与司法的各个环节,都不能无视这种法的客观规律性,更不得违背法的客观规律性。

其次,法的规律具有可再现性,或重复有效性。法的规律的可再现性是说,在相同条件下,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会有同样类型或同样性质的法的产生和存在。

再次,法的规律性又是不可回避的。法的产生、成长、发展、变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事实,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决不是什么偶然的因素所致或某一个智者的发明创造。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说,法的规律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的形成经历了从神授法到习惯法进而成文法的过程。

第二,立法技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略到繁细。

第三,法的内容从压制、奴役人到激励、保护人。

第四,从身份的法、契约的法到人权的法。

可以说,法之所以能成为人的行为的准则,主要在于真正的法律能够反映和昭示这种客观规律,满足社会主体的一般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通过自己特有的法律规范明确、具体、肯定地表现出来,把人的行为引入正确的轨道。实际上法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客观规律的不可抗拒性决定的,或者说是源自于这种客观的规律性的。

第三篇:山东大学网络学院 安全学原理试卷C答案

《安全学原理》试卷C

一、单选题:

1.《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刊时间(B)

A.1981年 B.1991年1月 C.1995年 D.2001年3月 2.指出下例非8项安全指标统计项(E)A.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 B.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死亡率 C.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

D.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 E.千人死亡率

3.我国将安全科学的学科名称定为“安全科学技术”的时间(B)A.1993年7月1日 B.1975年2月 C.2002年 4.工伤事故构成要素不包括(A)

A.伤害部位 B.伤害种类 C.伤害程度 D.伤害时间

5.利用系统工程原理调节、控制安全的要素,有条件地实现人的局部安全或追求物的本质安全化,则是可能的、必须的,这里指的是安全的(C)。A.相对性 B.经济性 C.局部稳定性 D.随机性 6.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工程技术层次是(B)。

A.安全学 B.安全工程 C.安全工程学 D.安全观

7.在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中,包括人类为了生活、生产的需要而制造并使用的各种安全防护工具、器具和物品,这是安全的(A)

A.器物层次 B.价值规范层次 C.制度层次 D.精神智能层次

8.按我国的工伤伤害程度划分,轻伤是指损失工作日(D)天。

A.100——1 B.105——100以下 C.1——105 D.105以下

9.按我国的工伤伤害种类划分,下列不包括的是(D)

A.挫伤 B.烧伤 C.听力损伤 D.惊吓 10.按我国的工伤伤害程度划分,死亡是指损失工作日(B)以上。A.7500 B.6000 C.5000 D.4500 11.安全投资合理比例的三种确定方法不包括(E)

A.系统预推法 B.历史比较法 C.国际比较法 E.人为预想法

12.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C)指安全文化中精神层次的文化。从本质上看,它是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表现,是人对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内心世界的认识能力与辨识结合的综合体现,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

A.制度安全文化 B.物质安全文化 C.员工心态安全文化 D.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

13.安全法规使人们能够预测自己和别人依法行事的方式和后果,也就同时能够料想到别人对自己依法行事的反应。这是安全法规的(A)

A.预测作用 B.指引作用 C.强制作用 D.教育评价作用

二、多选题

1.预防事故安全管理的三大对策(3E原则)包括:(ABC)

A.安全工程技术 B.安全教育培训 C.安全法制管理 D.安全社会救助 2.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应当包括:(ABC)A.生产领域 B.生活领域

C.生存领域 D.思想领域

3.构成生产实践规律运动的五种因素(ABCDE)

A.劳动者 B.劳动手段 C.劳动对象 D.时间 E.空间 4.安全生产三同时是指:(ABC)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使用(投产)。

5.我国的工伤伤害程度分为(ACD)

A.死亡 B.丧失劳动能力 C.重伤 D.6.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ABCD)A.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 B.防止能量逸散 C.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 D.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7.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三程序(BCD)A.安全目标的论证 B.安全目标的制定和展开

C.安全目标的实施 D.安全成果的考核评价。

8.安全经济(方法)的特点包括(ABDCE)A.系统性 B.预先性 C.决策性 D.边缘性 E.实用性

三、判断题

1.我国将安全科学的学科名称定为“安全科学”(错)

轻伤

2.安全科学的整体构架由四纵向分类与四横向层次构成。(对)3.安全科学是一门跨学科门类、综合性很强的多学科交叉科学(对)4.安全科学研究的目的:达到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财产免遭损失、环境免受破。(对)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安全观的指导思想(对)6.安全系数=1-(事故损失价值/净产值)(对)

7.大安全观是安全事物的范畴问题,它包含了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全部安全事物的总和。(对)

8.灾害科学与安全科学及环境科学是大安全观中的三大要素。(对)9.安全(事物)的自然属性表现为: 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基本需要(对)10.20类工伤事故中,物体打击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对)11.20类工伤事故中,平地坠入地坑不属于“高处坠落”。(错)

12.本质安全化方法是控制事故的根本方法,主要从物的方面考虑。包括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降低事故严重程度。(对)

13.加强预防性设备维修是提高本质安全化的有效方法。(对)14.事故严重度系指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错)

15.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总目标应该符合企业经营管理总目标的要求。(错)

16.权限下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是安全目标实施阶段的主要原则。(错)17.安全目标管理不包括下一期目标管理的内容。(错)18.安全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教育。(对)

19.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 , 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精神财富的总和。(对)

20.教育的社会职能对于安全活动具有永恒普遍的意义,安全文化的发展必须依靠安全教育。(对)

四、简答题

1.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

2.安全文化的概念

五、论述题

论述安全价值与生产价值的关系

第四篇:山东大学网络学院高等数学一范文

高等数学模拟卷

求下列极限 lim1nn1 sinn

=0(有界量乘无穷小量)

xxx02 求limx0={limxx0limxxx11 11x03 求limex={x0limex1

x0limex0

4limxsinxxsin5x x0xsinx111x(第一个

5sin5x6635x=limxxsinxx0limsinxxsin5xx0limx0xxxlim5sin5xx0x5xx重要极限)

ex二

a取什么值,f(x)axx0x0连续

解:i)x0,x0时,f(x)均连续

ii)x0时,f(0)a f(00)1 f(00)a

所以a1时f(0)f(0)1,f(x)在x0处连续

综上所述,a=1时f(x)连续

计算下列各题 , 1 已知y2sinxlnx y

求答:y’=2(sinx·lnx)’=2[(sinx)’(lnx)+(sinx)(lnx)’] =2cosxlnx+2sinxx

已知yf(ex)ef(x),求y,dy答:由链式法则,fexdxfxfeeexxfxfeexfxdydx

e所以y' 1feexfxx3求xex2dx

原式答: edx2x2212edxxy2x2212ex2c

dydx

四、若2xtan(xy)解:

0sectdt,求

两边对x求导,其中y是x的函数

2sec(xy)(1y)sec(xy)(1y)2sec(xy)(1y)2 2'2'2'(1y)'1sec(xy)22

所以y1cos(xy)sin(xy)

求yx,y2x和yx所围平面图形的面积 解:

2'2

A10(2xx)dx121276x221(2xx)dx212132xx03183113

4

第五篇:山东大学网络学院高等数学三

高等数学模拟卷3

求下列极限 lim1nntgn

解:不存在

xalim=1xaxaxa+xa2 求lim=lim =xaxaxaxalimax1xa-xa1lime2xx0 1lime2x0x0113 求limex02x=limex02x4limsinmxsinnxx0limmxnxx0mn

二已知xf(x)2xx0x0,讨论f(x)在x0处的导数

解:lim+x0f0xf0xf0xf0xlim+x0xx210

x0lim-lim-x0xxf(x)在x0不可导三

计算下列各题

1、已知ytan(lnx)求y

解:y3tan(lnx).sec2,223,lnx.x12、已知yf(x),求y

2解: y=f(x).2x

四 证明

证明:

对于xf(x)dx

0a32a0xf(x)dx3212a02xf(x)dx,(a0),其中f(x)在讨论的区间连续。

令x2t,则2xdxddt 且xa时ta2,x0时t0 左边xf(x)dx0a321212a0a02tf(t)dt2

xf(x)dx= 右边

证毕。

计算反常积分解dx1x2;

原式dx1+x2arctanx ;22

求(1y2)dx(arctanyx)dy的通解 解:方程化为dxdy11y2x11y2arctany

此方程为倒线性微分方程

xe1y2dy1(11y12arctanye1y2dy1dyc)

earctany(1y2arctanyearctanydyc)

eearctany(arctanyde(arctanyearctanyc)

arctanyarctanyarctanyec)

所以方程通解为xce

arctanyarctany1

山东大学网络学院《法理学导论》(C)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