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共5则范文)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23-428670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24 10:01: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共)

一、名词解释(12分)

1. 艺术创作: 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 2. 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 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4.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1.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1.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3.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1、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

2、基形意象:是客观具体事物最基础的局部形态在人脑中经过想象加工形成的局部意象。

3、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成熟而稳定的艺术特征的代表性面貌。

4、艺术直觉: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5、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6、艺术思维: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7、素材:是未经作者艺术加工的感性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

8、期待视域: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艺术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它圈定了理解可能的限度。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线条与组合;(2)具象与抽象;(3)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10、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1、什么是灵感?

灵感或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顿悟式和突发性的思维方式。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点。

2、什么是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创作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的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作品的客观特征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艺术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3、什么是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就是艺术的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徙、变动、蔓延,达到公共化或社会化的过程。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或加上传播效果),就是艺术传播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4、共鸣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5、什么是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6、建筑艺术的涵义及其审美特征是什么? 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建筑的基本特征:(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7、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8、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指客体对象与审美主体在审美关系的生成中所体现出的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具有某种社会性的客观属性。

9、什么是悲剧? 悲剧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10、音乐 ?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1)情感的涌流;(2)想象的自由;(3)象征的意味。

1、艺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艺术的具体功能有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也可回答为娱乐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2、什么是艺术鉴赏? 欣赏性的艺术消费活动就是艺术欣赏,其内涵主要是指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3、什么是艺术家?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4、什么是审美期待? 欣赏者的审美期待可呈现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文体期待是指艺术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象期待是指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某种特定意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是指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及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指向。

5、舞蹈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舞蹈是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动作与姿态;(2)抒情与表现;(3)节奏与韵律。

6、什么是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7、工艺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实用与审美;(2)物质与精神;(3)技能与创造。

8、什么是艺术中的讽刺? 讽刺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及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

9、什么是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的心理形态,同时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10、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存在方式,即艺术作品内容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艺术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语言。

1、美育:即“审美教育”,是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正式提出的。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使人认识美育。

2、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3、建筑艺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4、现代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产品设计,从家具、餐具、服装等日用品到汽车、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特点是将造型艺术与工业产品结合起来,使得工业产品艺术化。

2、环境设计,指人类对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组织,对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符合人的行为需要和审美需要。

3、视觉设计,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或使用标记所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

5、造型艺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6、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其特点是:

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采用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二、在构图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结合,相互补充,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四、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7、摄影艺术: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再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

8、表情艺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9、交响乐:是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包含四个独立乐章的器乐套曲。

10。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古典芭蕾舞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尤其是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舞的技巧。

11.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它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2。悲剧:是戏剧种类一种,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具有崇高的地位,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的人格。

13。电影艺术: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想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做“第七艺术”。14。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包含三层含义:

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

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

三、从美学层面上讲,它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

15。主人公: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主要任务,或叫中心人物。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任务形象,是作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塑造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的主人公形象,是戏剧影视艺术最根本的任务。

16.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再线生活。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的基本要素。

17.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18.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的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它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特点是:

一、思维过程离不开感性形象;

二、思维过程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三、整体性。19.艺术风格: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20.艺术语言:指任何一们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赌局饿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艺术语言。

21.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是具体可感的,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和文学形象。

22、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23。审美体验:是整个审美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指鉴赏主题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的生活到艺术作品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24。审美升华:是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二篇:西方文化概论名词解释(必考知识点)

名词解释:

宗教裁判所13~19世纪天主教会侦察和审判异端的机构。旨在镇压一切反教会、反封建的异端,以及有异端思想或同情异端的人。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0、阿维农之囚 A、公元1305-1377年,法国国王使用武力把天主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农,从此开始了长达70年之久的教廷被囚阿维农的历史。

B、阿维农之囚是罗马教会与世俗王权斗争中所经历的一次奇耻大辱,它标志着中世纪教会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的绝对权威开始发生动摇,民族国家开始崛起。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联合周围农村,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实行公民集体专政,也称城市国家,简称城邦。

命运:A、命运是希腊悲剧的基本主题,它是潜藏在悲剧主人公的自由行动背后的一种决定论力量,最典型的命运悲剧如《俄底浦斯王》等(3分);B、希腊悲剧中的命运在稍后的希腊哲学中发展为决定现象的本质,其实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布匿战争:A、布匿战争是罗马人对外扩张的第一场战争,其对手是地中海南岸的迦太基,该战争共打了三次,以罗马的最终胜利和迦太基的灭亡而告终(3分);B、布匿战争加速了罗马对外扩张的步伐,成为罗马称霸地中海世界的序幕(2分)。

自然法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

罗马法罗马法是一个历史名词,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所有罗马人通过的法典。二是指罗马民法。

修道运动 :随着基督教的国教化,到了4世纪末,基督徒已经在罗马人口中占有多数。主教们开始为它的纯洁而忧虑。修道运动的最初是真诚的基督徒面对罗

马世界中普遍的堕落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洁身自好的应战状态,它的本义是为了维护基督教道德的严谨性和纯洁性。基督教的圣徒们为了上帝的缘故而折磨自己的肉体,以独身、清贫、禁欲和脱离尘世的沉思冥想来与骄奢淫逸的罗马生活方式抗衡。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其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对未来的资产主义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自然神论 :自然神论者推崇理性原则,把上帝解释为非人格的始因的宗教哲学理论。又称理神论。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 “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启宗教”。因信称义:A、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神学思想,它的基本内容是:只有信仰才是得救(称义)的唯一根据(2分);B、“因信称义”思想的意义在于,与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所宣扬的各种善功称义思想针锋相对,反对通过买卖赎罪券等活动来达到称义目的的虚伪主张(3分)。

希腊化: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这种传播和渗透是卓有成效

1、命运A、命运是希腊悲剧的基本主题,它是潜藏在悲剧主人公的自由行动背后的一种决定论力量,最典型的命运悲剧如《俄底浦斯王》等;B、希腊悲剧中的命运在稍后的希腊哲学中发展为决定现象的本质,其实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2、布匿战争A、布匿战争是罗马人对外扩张的第一场战争,其对手是地中海南岸的迦太基,该战争共打了三次,以罗马的最终胜利和迦太基的灭亡而告终;B、布匿战争加速了罗马对外扩张的步伐,成为罗马称霸地中海世界的序幕。

3、修道运动随着基督教的国教化,到了4世纪末,基督徒已经在罗马人口中占有多数。主教们开始为它的纯洁而忧虑。修道运动的最初是真诚的基督徒面对罗马世界中普遍的堕落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洁身自好的应战状态,它的本义是为了维护基督教道德的严谨性和纯洁性。基督教的圣徒们为了上帝的缘故而折磨自己的肉体,以独身、清贫、禁欲和脱离尘世的沉思冥想来与骄奢淫逸的罗马生活方式抗衡。

4、因信称义 A、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神学思想,它的基本内容是:只有信仰才是得救(称义)的唯一根据;B、“因信称义”思想的意义在于,与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所宣扬的各种善功称义思想针锋相对,反对通过买卖赎罪券等活动来达到称义目的的虚伪主张。

5、前三头同盟A、前三头同盟是指罗马共和国晚期克拉苏、庞培、恺撒三人缔结的政治同盟; B、前三头同盟的出现标志着罗马共和国已经走向没落,骑士阶层开始公开地与元老院相抗衡,并且逐渐控制了罗马共和国的命运。

6、弥赛亚运动:“弥赛亚”一词源自希伯来文,希腊文译作基督,本意为受膏者或受上帝祝福的人。在犹太人中弥赛亚与君主、救世主同义,每当犹太人受到本族或异族的统治者的压迫和欺凌,生活痛苦无法忍受时,就会有一位犹太人宣布自己就是众所期待的弥赛亚,领导犹太人进行反抗运动。

7、宗教裁判所宗教裁判所13~19世纪天主教会侦察和审判异端的机构。又译罗马宗教裁判所审判伽利略异端裁判所、宗教法庭。旨在镇压一切反教会、反封建的异端,以及有异端思想或同情异端的人。

8.宗教改革特指16—17世纪发生于欧洲基督教的一种改革运动,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起因是反对基督教教会的宗教思想专制与贪婪的经济剥削,目的是改革教会的统治思想、教会体制和宗教生活的方式,他是资本主义新宗教精神的表现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

宗教异端:天主教会将反对它的人斥为“异端”,并建立了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8、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10、阿维农之囚 A、公元1305-1377年,法国国王使用武力把天主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农,从此开始了长达70年之久的教廷被囚阿维农的历史。B、阿维农之囚是罗马教会与世俗王权斗争中所经历的一次奇耻大辱,它标志着中世纪教会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的绝对权威开始发生动摇,民族国家开始崛起。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其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对未来的资产阶级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合理论上的准备。

12、哥特式建筑 A、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基督教信仰的一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体现为哥特式教堂建筑;B、哥特式建筑以纤巧诡异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一种交织着痛苦与希望的宗教精神,充分展现了基督教的救赎理想。哥特式建筑12世纪以后哥特式艺术兴起,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哥德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法国。它是一种典型的西方风格建筑。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13天职观念 上帝接受唯一的生存方式,不是用修道禁欲主义超越尘世道德,而是完成每个人在尘世上的地位所赋予他的义务,这就是他的天职。在西方,天职观念将世俗职业看作神所安排的神圣使命,从而使世俗行为有了宗教意义。

14自然神论自然神论者推崇理性原则,把上帝解释为非人格的始因的宗教哲学理论。又称理神论。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启宗教”。荷马史诗公元前8世纪前后,希腊的民间说唱艺人、盲诗人荷马将口头流传的史诗整理成系统的史诗,分别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合称为“荷马史诗”。两部史诗都是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末的一场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奥德赛》叙述伊萨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的起点也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城邦 城邦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国家,它具有自己独立的领土与居民,它有公众服从的独立权力机构。

自然法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罗马法罗马法是一个历史名词,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所有罗马人通过的法典。二是指罗马民法。文艺复兴运动 14至16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发源于意大利。由于它以复兴古代希腊文化为口号,所以称为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持续了近200年的宗教性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圣诞节它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是为了耶稣基督诞生而设立的。时间是每年的12月25日。教父学:早期基督教的理论基础是教父学,也就是神学,它是以后的经院哲学的前身。教父学的基本观点是一神(上帝是唯一的神)、一主(上帝是唯一的造物主)、一信(信仰上帝才是唯一正确的信仰),上帝是三位(圣父、圣子、圣灵)一体的。教父学体系中的主要神学思想要点:一切言行都要以《圣经》为准绳,对《圣经》不能有丝毫怀疑。教父学的代表人物有德尔图良和奥古斯丁。实证主义:一种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西方哲学流派。提出人物:孔德。解构主义:20实际上半最常使用爱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方法。

第三篇: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2、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3、模仿说(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4、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5、6、主体性: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7、模仿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8、游戏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9、表现说: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

10、巫术说: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弗雷泽《金枝》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

11、生产劳动说:希尔恩《艺术的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

12、审美认知: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13、审美教育: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三个特点。

14、审美娱乐: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15、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任务包括: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16、美育:席勒《美育书简》首次提出。

第四篇:09级艺术概论考试名词解释

09级艺术概论考试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艺术传播:是人类交流艺术信息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特定的媒介进行艺术信息的传递、接受与反馈的总称。审美期待:是指在艺术接受活动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欣赏需求,并希冀在欣赏中得到满足。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艺术鉴赏:也称艺术欣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客体世界:即指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方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艺术批评:是按照一定的观点与标准,对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以及具体的艺术思潮乃至艺术文化现象等在内的诸多层面所作的理性分析、研究和评价。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第五篇:艺术概论 总结(模版)

艺术概论课结课总结

学号:

姓名:

在学习《艺术概论》这门课以前,我对艺术并没有什么深入地了解与体会,这一学期选择了《艺术概论》这门选修课,除了同学推荐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对艺术有更多的了解。我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能够接触到更多其它方面的知识,拓宽视野。虽然我本人对艺术并没有很多天赋,但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的确得到了许多提高,无论是在艺术鉴赏方面还是生活态度上。这一学期通过选修这门课的确获益匪浅。

在课上欣赏了许多好的电影,《立春》、《十七岁的单车》、《美丽人生》等都给了我很多的感悟。

《立春》讲述了蒋雯丽扮演的王彩玲在小县城学校教授音乐,虽然貌不出众,但她却有一副好嗓音,对歌剧尤其着迷。然而,闭塞小县城的普通百姓对歌剧并不感冒,志不得意的王彩玲一心想要调到北京,在那里一展歌喉发挥自己的天才。事业知音难觅,生活中同样。虽然她和小县城的几位男人都有过瓜葛,但是爱她的人她不爱,唯一一次付出的真情,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绝望的王彩玲甚至想到了以死了结。

我个人认为王彩玲活得勇敢、率真、精彩;胡老师活得痴迷、陶醉,但成了大家喉咙里的刺,为了拔掉那根他认为的虚无的刺,实实在在高高兴兴地把自己送进监狱;黄四宝最终从艺术归于平凡,过起了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周瑜最终坑蒙拐骗,外表光鲜,内心已破烂不堪。

这是几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是小县城的异类,他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对艺术的追求,梦想着鲜花、掌声、光环。梦做的太久了,分不清梦想与现实的区别。当我们没有修炼到无上正等正觉,达到脱离轮回的涅槃境界时,其实人的一生无非活在自欺、欺人、被人欺中,王彩玲都遇到了。无论是对事业还是爱情,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太大了,没有自欺欺人用什么来填补这巨大的落差,哪里来追求梦想的勇气?人太多了,出人头地太难了,因此理解她的疯狂,佩服她的勇敢,赞赏她的率真。有什么了不起,出身不论贵贱,生长不论地域,没有人剥夺你做梦的权利。真正令人佩服的不是会做梦,而是梦想破碎了怎么做,黄四宝选择了酗酒、怨恨,最终选择归于平淡;王彩玲选择生如夏花之灿烂,逝如秋叶

之静美,没死成,继续活着吧,该干啥干啥,王彩玲的生命是有计划的、淡定的,虽然像她自己说的“有点古怪”。欣赏她的这份淡定。

活着不容易,即使花容月貌、知足常乐,甘愿过平凡的日子也会突然间发现男人将钱财一卷而空,跑了。即使平日与人为善,也会发现到关键时候朋友也会落井下石。在生命的年轮里,每个春天都会蠢蠢欲动,播种希望,耕耘、收获,这是几千年农耕文明遗留在我们潜意识的本能,收获了希望会有更多的希望,收获了失望,懂得生活的艰辛,总之,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过程就是幸福的。对自我的执着使我们在这个轮回里一岁又一岁,一辈又一辈地沉浮着,或许大部分时候是在播种和耕耘,或许收获远远小于付出,又能怎样?经历过风风雨雨,不妨碍我们真实地、心灵愉悦地、坦坦荡荡地活着。

通过老师的推荐,我还看了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故事叙述一个从外地到北京讨生活的年轻人,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快递工作,但他没有单车,只好由快递公司提供,每个月扣钱;等到最后一个月扣钱全部结束,单车正式成为己有的那一天,单车被偷了。

电影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但剧情发展引人入胜,电影关注小人物在大社会中的命运,为了生存用尽全力奋斗,可是“城市”总与其格格不入。

影片中阿贵的唯一的财产——单车被盗,他不知所措的四处寻找,阿贵象盲头苍蝇般奔跑于茫茫的车海中,配以彷徨失落的慢节奏的萨士风音乐,成分的表达出人在丢失“希望”(单车是阿贵在城里赖以生活的工具,也是唯一的财产、相依为命的“亲人”,单车是阿贵的唯一希望)后的无助、焦虑与惊惶!这就是城市的现实—,残酷的生活再次使阿贵陷入悲哀!最后演员看着丢车现场那空余的车锁链,眼中溢满了旋而不滴的眼泪,无一不足以震人肺腑,这正是下层人民深度绝望、无奈的表现。

影片在揭露下层人悲哀的同时,也揭示了现代年轻人的最明显的特征:冲动和迷茫,成长的挫折和错误,使人迷茫失去理智,进而产生冲动,影片所有的人物和矛盾都围绕这样一个单车两个17岁的年轻人展开。单车是他们共同的迷茫,使他们产生一致的冲动,最后同时表现出现代社会现实压迫下年轻一族的本质特征。因为单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可以帮助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而后人物的对话,行为也都非常的真实,影片中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都是

通过真实的动作,最朴素的表情,朴素到连一点表演的雕饰都不存在,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影片好,不是胜在演技,而是胜在自然真实!

除了电影,在课上也通过其它的艺术形式领悟到了不少东西,比如陕北、青海的民歌,朴实的歌词语言,朴实的唱法,给人一种自然的民族风格,从中我了解到了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的风采。

此外,俄罗斯的成人电影《狼与小牛》中故事的结局让我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由此我领悟到:只要自己真诚地对待他人,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在中国,狼在动画片中,一般是会作为反面角色出现的,而在这狼作为一个善良的“妈妈”出现,最终和小牛幸福的相处生活。

通过外国的广告与中国的广告对比我觉得中国人在骨子里有一种保守的观念在里面的,中国的广告多是有直白的广告语,但外国的广告是通过丰富的画面、情境来表达思想的。

通过《艺术概论》课我收获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感悟,同时也看了不少有意义的影视作品,感觉是在一个比较轻松的课堂中学到了知识。这也使我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开拓了视野,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艺术。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共5则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