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天津爆炸事故引发的邻避效应看LPG供应站的安全间距
从天津爆炸事故引发的邻避效应看LPG供应站的安全间距
812天津滨海特大爆炸事故发生以来,全国各个城市例如宁波慈溪、北京海淀、上海长宁、呼和浩特等地,纷纷出现了居民反映液化石油气供应站(以下简称LPG供应站)距离民宅太近,安全间距不符合规定,要求供应站搬迁的新闻。社会出现这种邻避效应(详见延伸阅读)也是人之常情,但这其中涉及的几个法律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一、液化石油气是危险化学品吗?适用危险化学品管理吗?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2_年1月国务院发布,202_年12月、202_年12月修订)
3、《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消防法》 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社会存在邻避效应是人之常情的表现,是理性经济人与非理性社会人纠结的结果,应循理解决,不能简单、粗暴处理,也不能指望一夜之间解决。
第二篇:由天津爆炸事故引起的安全生产反思
由“天津爆炸事故”引发的安全生产反思
8·12“天津爆炸事故”令世人震惊,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家人对亲人失去的无望,......从这次事故当中我们又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安全第一 警钟长鸣
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5日就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身处社会中的人,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安全生产制度、规范、监管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但是一旦事故发生,这些都形同虚设。
其实,这些都是外围的东西,最根本的还是在人心。首先心里要重视,生命如履薄冰,安全责任必须落实到人。德国有个谚语,“如果你的儿子在战争中,你才明白战争是怎么回事。”显然如果事情关系到自己,结果会不一样。如果处于社会生产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把“安全第一”的意识时刻清醒并深刻的印刻在脑海里,做事情的时候一切以安全为前提。或许,很多事故灾难就不会发生。
不要以为灾难事故是偶然、小概率事件,不要等到灾难事故发生到自己的头上才会反思,不要等到生命难以承受的痛楚猝然来临,......面对已经发生的灾难事故,我们要认真反思,安全是一切的前提。事故不是等发生之后,才去检查。
安全也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而办公室作为一个重要枢纽部门,是单位内外工作沟通、协调、处理的综合部门,这就决定了办公室工作繁杂性。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我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长效性,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面强化和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运输安全。现就安全生产工作自我反思如下:
一、在安全意识方面
1、在思想认识上,“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不牢。虽然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但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善于从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2、在对待安全的态度上,对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认识不足。虽经常告诫自己重看问题,轻看成绩,但安全长期稳定,也会出现麻痹思想,认为关键环节控制好了,可以松口气,不能随时反省,检讨自身工作,对安全生产没有时刻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性和深入的洞察力,导致一些文件没有及时下发和上传,工作效率有所影响。
二、在安全管理方面
1、管理的针对性不强。有时虽然作了布置安排,但工作一多就转移了视线。车站、各大班组、班组三个管理层次职责不明晰,安全控制力弱化,新体制的优势受到限制。
2、管理持久力不够。安全管理紧一阵、松一阵,尤其是日常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还有一些教育、学习、管理流于形式,工作落实不力,影响了工作的实效性。
三、在工作作风方面
1、存在一定程度的好人主义。在安全考核上,虽然经济上的考核力度较大,发生问题批评教育多,责任制追究少,客观上存在着好人主义思想。
2、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没有狠抓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追查、分析和处理每个在安全生产中的失职行为。没有查究深层次原因,追究不落实者的责任,从而出现力度衰减,甚至出现中间梗塞,影响了管理的实效性。
四、对今后工作的打算及对策
1、强化安全意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正确地处理好“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辩证关系。
2、全员反思,深入查整。结合这次事故,在内部范围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精神,努力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3、理顺管理关系。认真落实分工负责、逐级负责、岗位负责、专业负责制,全站干部职工要增强问题意识。
4、强化安全基础,把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作为保安全的根本制度抓好抓实,把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新体制优势和建立关键环节强力卡控措施作为第一要务抓好抓实。
5、规范新体制下运输安全管理。结合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抓紧从规章制度、运行机制、检查监督等各个方面,全面规范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
6、加强对结合部的规范管理,防止结合部出现失控现象,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总的来说,办公室工作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进事项颇多,我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我要通过网络、书籍及各类文件资料的学习,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中,我要从大局出发,为整体利益着想,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并保持融洽的工作气氛。今后,我将继续围绕做好服务为中心,加强沟通,加大管理督办力度,不断总结经验对照差距,在学习和改进中促提升工作效率。
另外,我还要从工作及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文秘写作、档案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同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学习,取长补短,来增强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对办公室工作,能够提前思考,做到计划性强、可操作性强、保证上传下达的快捷实效等。
愿这些让人心痛的事故可以让我们多些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愿安全的这粒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中,愿每一朵生命之花都能绚烂绽放。
第三篇:天津爆炸事故让涂企反思生产安全
天津爆炸事故让涂企反思生产安全
202_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截止202_年8月16日,天津港爆炸已致112人死亡,其中消防人员21人;95人失联,其中85人为消防人员(现役13人,天津港72人);住院治疗721人,其中危重症25人,重症33人。
现场视频展示了爆炸的惨烈景象:蘑菇云冲天而起,高楼玻璃全被震碎,方圆几公里一片狼藉,数千居民无家可归。有分析称,第二次爆炸相当于21吨TNT的威力。这一事故将化工安全这一与大众看似甚远的问题再一次拉回到公众视线,它再次敲响了“重化工时代”的安全警钟!一直以来,涂料行业也是化工事故的多发行业,作为高危行业,涂料企业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天津滨海新区危化品仓库爆炸事件,为涂料企业安全生产再次敲响了警钟。笔者相信,经过此次事故之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涂料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将迎来一轮安全大检查。
涂料生产安全涉及学科门类多,专业性强。涉及到涂料工厂总平面规划、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电气安全、生产装置安全、工业管道安全、安全标志、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护用品、涂料生产安全和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加强安全标准化的生产,对于保障涂料生产的安全和监督管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涂料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有腐蚀等等高危特点。因而,较其他工业部门有更大的危险性。
涂料生产有四个特点
(1)涂料生产使用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种类繁多,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害、有腐蚀的危险化学品。这给生产中的这些原材料、燃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贮存和运输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2)涂料生产要求的工艺条件苛刻。有些化学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有的要在低温、高真空度下进行。如热炼漆料和树脂合成过程中,除一般使用蒸汽和热载体加热外,还存在使用明火加热;在试制、检验分析中也使用各种电烘箱、电炉等加热设施;在检修过程中也时有电(气)焊等火源,更增加了涂料生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3)电器设备多,安全性较差。在涂料生产现场中,使用电气设备如机电设施、配电设施、电气线路、排风扇、开关等较多,并存在选型、安装不符合防爆规范、线路老化、安全性差等不安全因素,是导致燃烧、爆炸的重大因素。(4)生产方式的高度自动化与连续化。涂料生产已经从过去落后的手工操作、间断生产转变为高度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生产设备由敞开式变为密闭式;生产装置从室内走向露天;生产操作由分散控制变为集中控制,同时,也由人工手动操作变为仪表自动操作,进而又发展为计算机控制。连续化与自动生产是大型化的必然结果,但控制设备也有一定的故障率。
涂料工业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涂料行业有其必要性。但鉴于涂料行业的安全特性,无论是生产运营,还是日常的风险防范上,全球涂料网认为都有必要广泛宣传涂料行业的安全知识普及、监管体制更新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随着涂料生产的迅速发展,其生产规模、工艺技术、产品结构、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涂料企业应遵循涂料生产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不断去探索、研究涂料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从中掌握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事故和灾害,保护涂料生产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国家和企业财产免受损失,促进涂料生产的持续发展。
涂料企业安全生产预防措施
1、生产工艺改革
(1)改革工艺条件,采用低毒或无毒原料,代替高毒或有毒原料。用重芳烃代替二甲苯,用氧化铁红、铁黄代替红丹、黄丹生产防锈漆等。
(2)努力开发无毒无害的新型涂料,是涂料的发展方向,也是防止职业中毒的根本措施。如开发水性涂料为代表的无毒无害涂料。
(3)严格操作,避免人为失误而造成毒物的泄漏事故和乱排现象,减少毒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的危害。
2、设备改造
(1)逐步改造和更换较为陈旧敞开式、不安全、污染严重的设备,如用密闭砂磨机替代三辊机;用密闭过滤器替代板框压滤机等,努力实现密闭化作业,减少毒物危害。
(2)对噪声、振动较大的鼓风机、空压机、球磨机、砂磨机、冲床等设备,可采取吸声、隔声、减振、使用防噪用品或建立隔声操作间等防振减噪措施,降低噪声、振动的危害。
(3)建立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制度,加强设备的检查和维护,防止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确保设备安全完好、正确运行。
3、通风净化(1)从事粉尘作业的岗位,如配料、轧片、树脂投料等,必须设置通风防尘装置,保持完好有效,降低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2)对敞开式或密闭不良的岗位和设备,如硝基稀料及成品包装、溶剂及漆浆贮槽、调缸等采取强制性的抽、排风装置,降低作业场所的易燃、有毒气体浓度,确保操作者安全和健康。
(3)涂料生产中其他生产现场,也应加强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以降低毒物浓度和防暑降温。
4、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贮存、运输、使用、领取的管理工作。防止毒物的泄露、扩散和遗失。
(2)认真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三同时”规定,即劳动安全卫生及尘毒治理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加强生产现场尘毒作业点的定期检测及管理工作,随时掌握有毒物质浓度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安全文明生产。
(4)坚持“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利用“毒物周知卡”等有效方式广泛对操作者进行安全卫生,尘毒危害及预防的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素质。
5、个人防护措施
(1)加强个人防护是保障操作者安全、健康的重要措施。因此,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好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手套和防尘器具等,自觉养成勤洗手,工作后洗澡,不在生产场所进食、吸烟、喝水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防误食毒物,造成中毒。
(2)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时,除应严格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外,必须正确使用防毒设施,防止人员中毒。
(3)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定期组织体检,对查出患有职业危害疾病的职工组织疗养和治疗,不适于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应及时调离或调换工作。
(4)对新入厂的员工除应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外,还应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全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档案,加强职业病监护工作。
警钟长鸣,我们不能总以生命的代价敲响安全警钟!“安全第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涂料企业只有安全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因此,抓好安全工作,远大于快速发展。
第四篇:从美国油气管道事故看我国管道运输安全
从美国油气管道事故看我国管道运输安全
聚煤网7月8日讯:管道是油气资源配送的主要方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0等一批重要的油气长输管道陆续建成与投产,我国已形成遍布全国并连接国外的油气输送管网,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由于输送介质的易燃、易爆特性,油气管道一旦失效,可能引发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灾难性事故,如202_年1月20日四川仁寿的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202_年12月30日陕西渭南的成品油管道泄漏污染事故以及202_年5月2日山东胶州原油管道泄漏事故等。
在我国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加、油气管道系统急剧扩张之际,管道安全更加受到重视。了解国外油气管道事故及其原因,吸取其经验教训,有利于提升国内管道安全管理水平。
作为国际管道运输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非常重视管道安全立法。1968年首次出台了与管道安全有关的法案,202_年通过了管道安全改进法案,202_年又通过了管道检测、保护、强制执行和安全法案,这些管道安全法案的通过,与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管道事故有密切关系。以下介绍的美国近年来的3起影响较大的油气管道事故,暴露出美国管道安全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供国内油气管道在安全管理中借鉴。
1.华盛顿州汽油管道爆炸事故
1999年6月10日下午3:00左右,华盛顿州Bellingham的1条406mm汽油管道发生断裂,约89.7@104L汽油泄漏并流入1条小溪,扩散长度约850m,30min后,小溪中的汽油因被点燃而发生爆炸,两名约10岁的儿童和1名18岁的年轻人死亡,8人受伤,1户居民住宅以及1座城市水处理工厂严重损坏,直接财产损失45@106美元。
管道泄漏的直接原因是:在1处管道划痕处产生了69mm长的裂口,事故后检查包括管道断裂部位在内的5.5m长的管道,发现33处划痕,裂口起源于其中之一。实验室检查表明:这些划痕的外表面残留有高铬合金,这是一种典型用于挖掘机械铲斗齿上的合金材料,可见这些划痕是挖掘活动所致。
发生事故后进行的水力分析表明:管道断裂时该处压力约为9.88MPa,小于其最大允许操作压力9.93MPa。可以认为外部损伤造成了管道承压能力的下降,导致事故发生。
这次汽油管道的损伤和断裂是一连串事件共同造成的:
首先,管道公司疏于监督,没有发现并及时修理管道的挖掘损伤。事故发生前的1993-1994年,事
故发生地附近水厂有过1次改造,在水厂泵站的建设过程中,挖掘机械碰伤了附近的管道。尽管管道公司知道水厂改造工程并在现场派了检查员,但并不知道管道附近的所有挖掘活动,也未及时发现管道损伤,因此,对水厂改造工程缺乏充分的监督,给管道的安全运行留下致命隐患。
其次,管道公司没有对管道的内检测结果进行充分评估。1991-1999年,该管道进行了3次内检测。第1次是在1991年9月,采用常规分辨率的漏磁检测器,没有发现异常。第2次是在1996年3月,管道公司执行5年一周期的检测,采用了与1991年相同类型的检测器,这次检测记录显示出断裂管道附近有几处异常。第3次是该公司应州能源部的要求,于1997年1月,采用几何测径工具进行了管道检测,检测出管道断裂处附近有1个明显的凹陷变形,并报告给管道公司。这3次检测显示事故管道是在前两次检测之间受到了损伤,但管道公司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因此又一次错过了发现管道损伤的机会。
此外,管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第一,管道上游新建终端设置有过压保护装置,一旦管道压力达到9.65MPa,将自动停泵,而管道断裂时的压力为9.88MPa,高于过压保护装置的限定值,说明管道公司没有将安全装置调试到合适的压力限定值。第二,新建终端中的截断阀曾多次意外关闭,但管道公司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校准;正是截断阀的意外关闭,导致了事故时的管道压力意外升高。第三,管道发生事故当天,正在进行管道SCADA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库的开发调试,影响了调度人员对管道运行状况的分析和及时响应。
综上可见,管道公司在这次事故中的责任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疏于监督,没有发现并及时修理管道的挖掘损伤;二是没有充分评估内检测结果;
三是没有调试好新建终端的安全装置;
四是没有调查和校准多次意外关闭的截断阀;
五是没有调试好管道的自动控制系统。
2.新墨西哥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
202_年8月19日上午5:26,美国NewMexico州Carlsbad附近的1条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造成12人死亡。该管道属于ElPaso天然气公司(ElPasoNaturalGasCompany,EPNG),建于1950
年,管材X52,直径762mm,厚度8.5mm,事故发生时,管道运行压力约为最大允许运行压力的80%。
内腐蚀引起的管壁严重减薄是造成这次管道事故的直接原因。通过现场观察,发现管道底部存在严重的内腐蚀,最大深度达管道原壁厚的72%。内腐蚀是管道内部的微生物、湿气、氯化物、O2、CO2和H2S等腐蚀性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导致管道因积水而产生严重内腐蚀并未及时发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第一,事故管道积水的原因是由于事故发生处上游排液口堵塞,管内液体无法排出管外,存留在管
道中,在低点处长期积聚并导致腐蚀。
第二,由于设计原因,清管器不能通过事故发生处的管道,因而不能定期清出管内积水和其它固、液沉淀物。
第三,管道公司没有采取必要措施,充分监测和控制进入管道的气体性质。这条管道上游有十几处供气点,管道公司完全依靠与气体供应商签订的气体质量标准合同(只考虑了水、H2S、CO2和O2在内的几种有害成分,但未规定这些污染物的上限值),没有在供气点设置气体成分检测装置,因此无法确定进入管道中的天然气所含有害成分是否超标。同时,这次事故也暴露出在管道安全监管方面的疏漏。从1990年6月至1998年8月,美国运输部(DOT)的管道安全办公室(OPS)以问卷形式对EPNG进行了18次安全检验,每次检验,关于EPNG在遵守内腐蚀控制规章一项均填/满意0。202_年4月EPNG加入了OPS的/系统完整性检验试点程序0,其中的8次检验也未鉴定出该公司在管道内腐蚀控制程序方面存在不足。在事故发生后,OPS修改了检查表内容,其中包含了更详细的关于内腐蚀的检查项目。
3.PrudhoeBay原油管道泄漏事故
202_年3月2日,美国阿拉斯加PrudhoeBay油田1条863mm原油管道发生泄漏,发现时估计管道已经泄漏5天以上,泄漏原油76@104L,覆盖面积约1个足球场,污染了此处的冻土和湖泊。这是阿拉斯加PrudhoeBay油田30多年开发历史中最大的一次泄漏事故。1996-202_年,该油田每年都会报告500多次泄漏事故。
该油田隶属于大型跨国能源公司BP,此次泄漏事故发生以后,该公司立即隔离并关闭了这段管道,由于该管道连接油田西部两个集输中心,停产导致油田原油产量每天减少11.6@106L。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在管道沿线至少又发现6处腐蚀。这次事故招致公众对BP公司管道安全管理的强烈批评。
202_年3月15日,为了使公众和环境不受PrudhoeBay管道事故的影响,OPS要求BP公司实施包括内检测在内的各项检测。202_年8月6日,BP公司在实施管道内检测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严重腐蚀和小泄漏。为处理这些问题,BP公司再次宣布管道停运,准备更换其中1段管道。但管道一旦停产将导致该油田每天减少原油产量约43.9@106L,占美国国内原油供应量的7.5%,总原油供应量(包括进口原油在内)的2.6%,势必引起美国能源市场的强烈反响。8月12日,在与OPS一起核查了检测数据和州的规章后,BP公司决定,不立即停止油田生产,并采取其它措施增加石油的供应量。
在BP管道意外发现的严重腐蚀和泄漏问题,以及PrudhoeBay油田突然停止原油供应,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和对联邦管道安全规章的质疑。
事故对美国管道安全管理的促进
这3起事故在美国油气管道同期事故中影响很大,对美国的管道安全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
4.1管道的完整性管理
上述管道事故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管道公司均存在管理上的失误,即没有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管道损伤的预防、识别和及时维修,保持管道的完整性。
在1999年华盛顿州Bellingham汽油管道泄漏和202_年新墨西哥Carlsbad附近的天然气管道爆炸以后,美国国会于202_年通过了5管道安全改进法案6,这是美国管道完整性管理方面最重要的立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执行管道完整性管理程序,即要求管道运营商定期采取内检测、压力试验和直接评估方法评价管道系统的完整性,并要求建立一套程序化的管理体制[8],最大限度地确保管道安全。
4.2防止第三方破坏
Bellingham汽油管道的泄漏事故,说明第三方破环对管道危害的严重性。多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由第三方破坏导致的管道事故的比例甚至超过腐蚀对管道的影响,但这不是管道行业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从立法的高度协调各方面的行动。202_年美国通过的5管道检验、保护、强制执行和安全法案6在防止管道第三方破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法案首次授权DOT处理防止挖掘损坏管道的问题,将防止第三方挖掘损坏管道的程序提升到联邦一级水平。
4.3管道内腐蚀控制
Carlsbad天然气管道事故说明了内腐蚀控制在天然气管道中的重要性。内腐蚀控制包括监测入口的天然气质量,减少管内液体的积聚,定期检查管道排出液体的有害成分,定期清管等。NACE后来发表了/管道内腐蚀的直接评价方法0的技术标准。
4.4低应力管道的安全监管
联邦规章49C.F.R.k195.2中将环向应力低于管材最低强度的20%的管道归类为低应力管道,这类管道当时并未列入联邦规章的监管范围,BP在PrudhoeBay的管道就是这样的低应力管道,由于当时未被列入联邦管道安全规章的执行范围,BP没有被要求对管道进行周期性内检测,因而没有发现管道遭受到的严重腐蚀。由于PrudhoeBay管道事故,促使OPS修改了关于低应力危险液体管道的安全规章,将环境敏感地区的低应力危险液体管道也纳入了联邦规章的监管范围。
4.5管道安全与能源供应可靠性的关系
油气管道,特别是长输油气管道,往往与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考虑管道安全性的同时,应兼顾能源供应的可靠性。BP油田管道停运造成美国原油供应丧失很大份额的事实,凸显了管道安全与能源供应的关系,这就要求OPS的安全规章不仅仅要保护公众和环境不受管道危险的侵害,而且要确保重要管道设施不中断运行,因此,在制订联邦规章时明确考虑管道的重要性,将是OPS传统职责的一个变化。
第五篇:从2起事故案例看安全监督的重要性
从2起事故案例看安全监督的重要性
12起事故案例
(1)202_-09-13,会宁县农电局35kV古城变电站发生一起人员触电死亡事故。
202_-09-13,古城变电站值班长李××和值班员梁××值班。按计划当天09:00~13:00113古中线开关有检修工作,工作票已于前一日送达。09:30,值班员梁××接到会宁县农电局179号调度令,113古中线开关及其隔离开关由运行改检修。经核对无误后于09:35操作完毕,汇报调度后值班员梁××于09:38许可了工作票,随后2名值班人员随同工作负责人去户外113设备区宣读工作票和预控分析卡内容,交待了现场安全措施,工作班成员在工作票上分别签字。
此后值班室电话响,李××接听电话,梁××在值班室整理113设备台帐。09:50,正在113开关处工作的修试班工作人员和在主控室的值班员梁××听见“啊”的一声,发现李××倒在3501油开关下面,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
查看现场,3501开关构架下面有1条毛巾、1付眼镜和1个塑料凳。3501开关A相隔离开关侧开关套管将军帽处有2个大约5mm2大的黑色放电痕迹,3501开关构架中间部位角钢处有1个大约3mm2大的黑色放电痕迹。A相开关靠主变侧瓷瓶已清擦,3501开关构架角钢留有踩踏痕迹。
3501开关距113开关工作现场约11.5m。当时变电站除113古中线换开关工作任务外,未安排其他任何工作。
根据以上情况并了解现场所有人员后判定,李××接完电话后独自一人拿上毛巾和凳子,爬上3501开关构架清扫套管时造成触电坠地死亡。(2)202_-09-03T10:58石城变主控室警铃、喇叭响,110kV10台开关跳闸,110kV甲、乙母线电压表指示为零,同时听到110kV设备区发生剧烈响声。
事故停电期间,造成景泰地区所带11座110kV变电站、4座35kV变电站全停,5座110kV电铁牵引变全停,停电10min,共计损失电量16000kW·h。
事故原因:大风(旋风)将塑料袋吹起,挂在1113城一线乙隔离开关C相触头座上,对隔离开关构架放电,造成110kV母差保护动作,使110kV甲、乙母线跳闸。根据现场设备故障情况和录波图分析,并对母线保护装置进行了整体检查,装置定值、回路接线完好,电流回路极性正确。通过检查试验分析:JCMZ-102110kV母差保护性能正常情况下,造成乙母线故障跳闸并跳开甲母线有可能是互联压板在运行时已投入。对变电站运行人员调查摸底后,石城变副站长徐×承认在8月25日巡视检查二次保护回路时误认为应将110kV母差保护互联压板投入,致使母差保护失去选择性,在跳开110kV乙母同时跳开了110kV甲母,造成110kV母线全停。2从2起事故看安全监督
第1起事故中,李××是当值值班长,又履行站长的职务,在她许可工作、做安全措施并交代检修人员注意事项时,严格地履行一个监督者的职责。而在对待自己的行为时,放松了要求。出于对全站设备操心,急欲干活,竟置两票及“在高压设备上工作,至少应有2人在一起工作”等规章制度于不顾,相关的安全措施也不做,在失去监督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清擦运行的带电设备,以致触电身亡。行为的随意性,“权利”的绝对化,当时更多地曝露在她的身上,而失去有效的监督使得这种随意性行为发展成了严重违章盲目蛮干,最终导致了自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第2起事故中,对于“运行设备”,“检修设备”,“红色围绳围住的设备即为带电运行设备”,“带电设备不允许在其上工作”等这些常识性的概念,在一站之长的徐×自己的行为发生失误时,其意识中竞是一片空白。作为一站之长(决策者),又作为一个监护人(执行者),思想上的麻痹,行为的随意性,在失去了有效监督的情况下,违背了相关安全规程、操作程序及方法,导致了安全生产事故。通过上述2起案例的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个人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是个人犯错误的根源。在失去监督时,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会得到进一步的放任,违规、违章、违纪的几率更大,更易犯错误,更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人就其本质而言是追求自由的动物,在缺乏约束的条件下,人的自律与自制性大为降低。
个人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往往偏离客观规律。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允许盲从和随意地违背它,否则就要犯错误,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失去监督的个人行为易偏离客观规律,是犯错误的根源。
有效的监督可以纠正个人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或避免犯错误。如果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集于一人之身,权利的行使便处于不可控状态。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抓好对各级人员的有效监督,可以纠正个人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其顺从客观规律的要求,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人的活动只有遵循了安全方面的客观规律,安全才有保障,背离了安全方面的规律,就要受到安全事故的惩罚。电力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多年来安全方面总结出的规章制度相对全面,遵规守矩显得更为重要。3加强安全监督,防止事故发生
(1)建立和完善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生产一线的负责人不能失去有效监督。在计划、布置、安排生产工作的同时,要计划、布置、安排好安全监督工作,工作现场要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的管理人员。工作负责人要对工作班成员的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的管理人员,除了对工作班成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外,主要监督工作负责人是否严格履行其安全职责,防止“三违”行为的发生。
(2)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制度。人人都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牢固树立起“无票不工作,无票不能指挥别人从事电气工作,无票可以拒绝工作”的意识。
(3)重点抓好几个环节:
①大型工作严格执行“三措”。相关单位及部室对工作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要严格把关审查签字,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从总体和宏观上确保安全;
②工作过程中,开好班前会、班后会及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班前会详细交代工作任务、地点、带电部位、安全措施、注意事项。工作过程中找准危险点并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做到“想好了再干”,避免盲目蛮干行为。班后会做好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并抓好落实工作;
③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共同担负起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责任意识,切忌有章不循、掉以轻心和纪律松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重养成和培养自觉遵章守规的工作习惯。克服少数员工安全工作中存在饶幸、盲从、取巧、逞能等不良心理,切实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制度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