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浅析800米跑技术
编辑:暖阳如梦 识别码:23-926701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7 12:49: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析800米跑技术

浅析800米跑技术

刘雅婷

12412412初教3班

摘要:800米跑的技术对成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查找资料以及自己亲身带队参加比赛的实践,对800米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对比,以求提高运动员的800米成绩。

前言:800米是一项以耐力为基础、速度耐力为核心的次最大强度的竞速项目,它跑的技术有它自己的特点。首先,要求跑起来能保持较快的速度较高和较平稳的重心,又要尽可能的轻松省力。目前,各种资料对短跑和长跑的研究都极为详细,唯独对800米这一中跑项目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有必要对800米的技术动作做一些探讨。

一、800米跑的技术特征

决定速度的因素是步幅和步频,不同距离的跑对步幅和步频的要求不尽相同,对800米跑的运动员来说,跑的能力是主要的,跑的技术动作是第二位的,但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技术就显得重要了,要训练出高水平的运动员就必须使运动员掌握一套完整的、正确的技术动作。当前,800米运动员跑的技术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后蹬用力较大,大腿前摆较高,步幅较大,但频率相对较慢;第二种是后蹬用力较小,腿前摆较低,步幅较小,但频率相对较快。这两种跑法从力学上分析都各有它自己的特点。

人体在跑的过程中,地面对脚的阻力是人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主要阻力,它对800米跑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减少地面对人体水平方向的阻力是我们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如图1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当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大小相同时,即F=F'时,重心较低者,其重心点和着地脚支撑点之间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α就小,将力F正交分解,可知水平方向上的阻力F1=F*cosα,若重心较高,则重心点和着地脚支撑点之间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α’就大,将力F’正交分解,可知F1’=F’*cosα’,因为α’>α,所以cosα’F1’,同时,重心较高,夹角就大,重心就越容易移动过支撑点,从而能够迅速转入后蹬。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环节的动作势必对其他环节的动作产生影响,在跑的过程中采用频率相对较慢,步幅较大,前摆较高,后蹬用力这种跑的姿势,这要求运动员后蹬有力,加大摆腿的幅度,为了使身体能够协调运动,必然的要加大摆臂,在肘关节和膝关节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大摆臂和摆腿的幅度都将使运动环节的用力部分距身体重心较远,增加了能量的消耗,加大后蹬力度,要求蹬地时髋,膝,踝充分蹬直,这样跑起来速度比较快,但人体的后蹬,摆臂,摆腿过程中都过多地消耗了能量,在较短时间和较短距离内就会产生疲劳,况且增大步幅,将减小支撑脚与地面的夹角,造成人体水平方向上的阻力的增大,因此从跑的经济性方面来考虑,它并不是最理想的;若采用快频率,小步幅,前摆较低,后蹬用力小这种跑的技术,虽然在相同的距离内,需要跑比较多的步数,但步幅小,对后蹬的要求并不那么严格,后蹬时髋,膝,踝不必完全蹬直就可过渡到下一步,而且重心高,身体比较平稳,重心上下波动的幅度小,减小了跑的过程中不必要的耗能,重心高,支撑脚与地面的夹角就大,减小了地面对人体的水平阻力,达到了经济性和实效性的原则。

800米在跑的过程中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应采用大量的身体素质的练习手段,如卧推,两头跷,俯卧撑等加强手臂,腹肌,胸大肌等肌肉的力量;同时,在做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等辅助练习时,应强调动作的频率,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的节奏感、速度感,提高在短时间内对自身状态的调节能力。

二、800米跑的能量供应特征

800米跑是竞速项目,对神经细胞机能的影响很大,大脑皮质细胞很快疲劳,工作能力下降,不能长时间继续高速运动,这就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机能稳定性,才能保持在较长的时间内发出高频冲动。提高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位移能力,它取决于两个基本途径:第一是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第二是重复跑的能力。由于800米跑的过程中,65%的能量是由乳酸系统供给的,跑完全程后,血乳酸可达到250毫克%,因此,800米跑是人体内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肌肉仍以次最大强度进行工作的,所以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完善的专项身体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在疲劳和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次最大强度工作能力,因此800米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不是单纯的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而是两者皆有的速度耐力性力量,训练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

a、择较长时间,较长距离的跑与跳的交替练习

b、采用中等重量的重复练习

c、采用加大困难条件的跑、跳练习,如拉重物跑,上坡跑。

800米在跑的过程中,磷酸原系统供能占30%,乳酸系统供能占65%,有氧化谢供能占5%,因此在剧烈的800米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的来源主要是靠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与再合成来提供,而这种再合成是在肌肉连续两次收缩之间,即在肌肉放松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使人体快速用力跑完全程,就必须使不该用力的肌肉得到充分地放松、协调。运动生物力学告诉我们,不参与工作的肌肉及时放松能减少有机体的负担,因此跑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抗肌的放松,积极放松不参与工作的肌肉。运动后的放松恢复做为运动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训练质量和提高运动成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运动后的放松是运动员训练后尽快恢复体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呼吸方法 800 米跑对呼吸有很强的要求,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保证 各种技战术的发挥。为了加大肺通气量,要着重呼气,以最大量的 呼气来增加吸气量。呼吸时应采用口鼻同时进行呼吸的方法。顶风 时切勿大张嘴,要小开口用牙齿和上翘的舌头过滤凉风。呼吸节奏 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或三步一呼、两或三步一吸。呼 吸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疲劳后可增加呼吸频率,采用一步一呼、一步一吸法,同时保证呼吸深度,加快呼吸的速度,快速而有力的 呼吸,而且用鼻子和半开嘴同时进行,在极点出现时和冲刺时尤其 要用这种呼吸方法。

二、全程的速度节奏 800 米跑是一项以耐力为基础、速度耐力为核心的大强度的竞速项 目,它跑的技术有自己的特点。这整个过程包括了起跑、途中跑和 冲刺跑三个阶段,其中途中跑笔者又将其分为调整速度阶段和保持 速度阶段。1.起跑 起跑时,听到起跑枪声后应尽力冲到前头,抢占有利位置,避免 受阻碍或排挤碰撞,从起跑到过第一个弯道,要用 80%-90%的速度 冲到队伍前头。如果这时夹在了队伍中间,前面有慢的考生阻挡的 话,就得加速绕过去,自已的起跑节奏很可能就要发生改变,也很 可能在这儿损失两三秒的时间。要想在起跑后迅速抢占有利位置,就要沿跑道内沿切线方向跑进,这样在起跑的这个弯道就会节约 2-3 米的距离,但由于多数 800 米的测试中起跑是不分道的,这就 有可能造成人多拥挤的局面,这时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避 免拥挤踩踏受伤。如果是分道起跑,在过起跑线开始抢跑时也应遵 循以上原则,尽量占据有利位置。占据有利位置后沿跑道内沿跑进,不要在外道跟随!2.途中跑 完成起跑后的抢道开始进入途中跑阶段,途中跑的技术核心是速 度感。表现在频率较快、步幅适中、节奏感强,即保证最佳步长基 础上高频率、快节奏、重心平稳、放松省力。要求上体正直,摆臂 协调放松,大小腿要充分折叠,摆动腿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顺势自 然前摆,用大腿带动小腿跑。进入途中跑后首先是一个调整速度的 阶段,所谓的调整速度就是,在起跑占据有利位置后确定是领跑还 是跟跑,如果同组竞技者彼此熟悉,自己的实力是最强者可冲到前 头领跑,否则用“跟随跑”战术,尤其顶风时,最好紧紧跟在前面 一人的后面以节约体能。实力相当时应竭力争取排位靠前,但如果 差距明显则应在跟随的时候按自己的节奏跑。途中跑抢位时应注意 安全和避免违规,避免在弯道上超越,在即将进入直道时开始超越 比较有利。这一阶段一定要放松,在心理上应提高兴奋,加强自信,生理上放松肌肉、关节,提高协调性,以减少内耗,节省能量,从 而延长保持高速运动的能力,就是要尽快把速度调整到自己熟悉的 速度节奏。途中跑的后半程是最关键的保持速度阶段,此时,由于 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四肢 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出现了“极点”,这是中长跑中的正 常现象。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坚持跑下去,给自己 积极的心理暗示,坚持克服极点阶段,同时加强呼吸,加强摆臂,努力跑完全程。

三、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知,800米跑的过程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是乳酸系统供能,速度耐力性力量是800米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在跑的技术方面采用高频率,小步幅,高重心的技术能有效地减少外周对人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阻力,有利于提高800米跑运动员的成绩。

四、参考文献

1、桑刚,对我国男子中长跑的训练的几点看法。田径,1997,(5):12-23

2、石思健,800米跑的两高两近一放松。中国学校体育,1997,(1):47-48

第二篇:浅析800米跑技术(精选)

浅析800米跑技术

摘要

在田径训练中,800米跑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田径运动中的“顽固堡垒”,笔者从生理机制、技术分析等方面对800米跑应属于短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800米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800米

中长跑

短距离跑

1、前言

众所周知,中长跑800米是各国教练员、运动员所公认的田径项目中的“顽固堡垒”,其成绩总在原地徘徊,提高幅度不大,对此,本人依据国内外田径权威人士、专家、教练所提供的资料予以研究和讨论,旨在为教练员、运动员以及所有热爱体育的朋友们对800米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而科学地训练800米运动员,为运动员突破800米跑成绩提供参考。

2、研究结果和分析讨论

当前,普遍认为800米跑成绩是难以攻破的,到底是运动员不行还是教练员的训练方法不好呢?两者都不是,确切地说,是教练的训练计划不是很适合运动员攻破这座“堡垒”,他们还是用古老的原始风格匀速跑的方法和有氧代谢为主的方法进行训练。美国著名田径教练弗兰克、豪厄尔说过:“对一名优秀的800米选手来说,首先要迅速摆脱过去那种匀速的技术风格”。现今之田径,是速度的时代,800米是速度之战,所以,800米跑应以速度为中心,发展无氧代谢和乳酸供能能力。

2.1、速度对800米跑的作用,800米成绩能否提高,这一切都取决于速度的发展,而不是过去的那种匀速运动,据有关资料,世界男子800米的平均100米成绩,由20年代初的16〝4提高到今天的12〝7;女子由17〝1提高 到14〝2,提高 幅度分别为22.5%和16.96%,国内外专家认为,800米跑竞赛是属于速度之战,而以前的以匀速跑制胜的选手早已成为历史,只有具有短距离跑特征的“速度型”800米运动员,将会使创新的成绩成为希望。如英国的塞巴蒂安·科成绩1:41.73。

巴西的克鲁斯1:41.77,其200米成绩都在24左右,而我国黑龙江的李慧泉成绩1:47.61,河北李春来1:49.20;山东的窦兆波1:49.55;河北的曾宪东1:50.21,其200米短跑成绩明显逊色于外国高水平运动员。

2.2、800米跑的供能特点,当前,要想使800米成绩提高,使在运动中肌肉工作的时间减少,而在单位时间内工作强度加大,就必须有适应这种现象的供能 系统产生,随之适应肌肉工作的需要。只有在能量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出好的效应,从能量供能形式来看,它是由运动强度的大小,运动暗的长短而定。跑的速度与供能速率有很大的关系,要想提高速度,必须要有相应的供能形式。

众所周知,能量供能系统有三条:①磷酸原系统,以ATP-CP为主;②乳酸能系统其次;③有氧氧化系统最慢。然而,800米跑是2分钟以内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来完成最大的强度的运动,此项运动所需的能量并非是有氧化系统所给的能量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无氧供能系统供能,特别是要发展乳酸供能能力,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2.3、800米跑与其翼项的各项生理指标的比较,短翼项是400米,长翼项是1500米,以前400米为短跑类,800米、1500米为中长跑类,而实际上800米与400米跑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氧的代谢供能上几乎相似,而800米与1500米却有很大的差别。

3、结论

3.1不论是我国,还是世界上800米跑成绩,都没有突破的重要因素,是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和速度的影响所致。速度是基础,无氧代谢是保证,只有在加强速度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乳酸供能能力,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突破800米的关键所在。

3.2、800米跑的速度、技术、战术都非常接近短跑,而与中长跑项目却有很大的差别。

3.3、800米跑的血乳酸值能及供能方式和能力,都要比中长跑项目的乳酸值的供能方式和能力好。

3.4、所谓短距离跑,就是在很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终点,同时能量代谢是以无氧代谢为主,而中距离一般以匀速跑为主,能量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

3.5、综上所述,无论是从速度、技术、战术上来讲,还是从能量代谢上来讲,800米跑应属于短跑行列,属于速度性项群,只有这样,才能使800米跑上一个新的台阶。

《田径》202_.01

202_.05 《运动生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会出版 《田径高级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

第三篇:浅淡800米跑技术论文

浅淡800米跑技术

东莞市寮步镇实验小学 钟玉成摘要:800米跑的技术对成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查找资料以及自己亲身带队参加比赛的实践,对800米的技术动作和各种有关素质进行分析、对比,以求提高运动员的800米成绩。

前言:800米是一项以耐力为基础、速度耐力为核心的次最大强度的竞速项目,它跑的技术有它自己的特点。首先,要求跑起来能保持较快的速度较高和较平稳的重心,又要尽可能的轻松省力。目前,各种资料对短跑和长跑的研究都极为详细,唯独对800米这一中跑项目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有必要对800米的技术动作做一些探讨。

1、800米跑的技术特征:

决定速度的因素是步幅和步频,不同距离的跑对步幅和步频的要求不尽相同,对800米跑的运动员来说,跑的能力是主要的,跑的技术动作是第二位的,但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技术就显得重要了,要训练出高水平的运动员就必须使运动员掌握一套完整的、正确的技术动作。当前,800米运动员跑的技术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后蹬用力较大,大腿前摆较高,步幅较大,但频率相对较慢;第二种是后蹬用力较小,腿前摆较低,步幅较小,但频率相对较快。这两种跑法从力学上分析都各有它自己的特点。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环节的动作势必对其他环节的动作产生影响,在跑的过程中采用频率相对较慢,步幅较大,前摆较高,后蹬用力这种跑的姿势,这要求运动员后蹬有力,加大摆腿的幅度,为了使身体能够协调运动,必然的要加大摆臂,在肘关节和膝关节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大摆臂和摆腿的幅度都将使运动环节的用力部分距身体重心较远,增加了能量的消耗,加大后蹬力度,要求蹬地时髋,膝,踝充分蹬直,这样跑起来速度比较快,但人体的后蹬,摆臂,摆腿过程中都过多地消耗了能量,在较短时间和较短距离内就会产生疲劳,况且增大步幅,将减小支撑脚与地面的夹角,造成人体水平方向上的阻力的增大,因此从跑的经济性方面来考虑,它并不是最理想的;若采用快频率,小步幅,前摆较低,后蹬用力小这种跑的技术,虽然在相同的距离内,需要跑比较多的步数,但步幅小,对后蹬的要求并不那么严格,后蹬时髋,膝,踝不必完全蹬直就可过渡到下一步,而且重心高,身体比较平稳,重心上下波动的幅度小,减小了跑的过程中不必要的耗能,重心高,支撑脚与地面的夹角就大,减小了地面对人体的水平阻力,达到了经济性和实效性的原则。

800米在跑的过程中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应采用大量的身体素质的练习手段,如卧推,两头跷,俯卧撑等加强手臂,腹肌,胸大肌等肌肉的力量;同时,在做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等辅助练习时,应强调动作的频率,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的节奏感、速度感,提高在短时间内对自身状态的调节能力。

2、800米跑的能量供应特征:

800米跑是竞速项目,对神经细胞机能的影响很大,大脑皮质细胞很快疲劳,工作能力下降,不能长时间继续高速运动,这就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机能稳定性,才能保持在较长的时间内发出高频冲动。提高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位移能力,它取决于两个基本途径:第一是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第二是重复跑的能力。由于800米跑的过程中,65%的能量是由乳酸系统供给的,跑完全程后,血乳酸可达到250毫克%,因此,800米跑是人体内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肌肉仍以次最大强度进行工作的,所以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完善的专项身体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在疲劳和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次最大强度工作能力,因此800米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不是单纯的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而是两者皆有的速度耐力性力量,训练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

2.1择较长时间,较长距离的跑与跳的交替练习

2.2采用中等重量的重复练习

2.3采用加大困难条件的跑、跳练习,如拉重物跑,上坡跑。

800米在跑的过程中,磷酸原系统供能占30%,乳酸系统供能占65%,有氧化谢供能占5%,因此在剧烈的800米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的来源主要是靠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与再合成来提供,而这种再合成是在肌肉连续两次收缩之间,即在肌肉放松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使人体快速用力跑完全程,就必须使不该用力的肌肉得到充分地放松、协调。运动生物力学告诉我们,不参与工作的肌肉及时放松能减少有机体的负担,因此跑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抗肌的放松,积极放松不参与工作的肌肉。运动后的放松恢复做为运动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训练质量和提高运动成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运动后的放松是运动员训练后尽快恢复体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800米跑的速度与耐力的特征和关系:

速度与耐力既矛盾又统一互相制约。一旦安排不当,必定会产生对抗。运动生化理论告诉我们速度的能量来源三磷酸腺苷(ATP)快速分解和磷酸(CP)的再合成,是磷酸原的无氧代谢。耐力的能量来源糖无氧酵解。在训练中如果过份强调耐力训练,会使糖酵解供能能力过度发展而抑制速度素质的提高.二者比例要因个体差异而定。

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中长跑是耐力性项目,因而对乳酸能度的训练很不够,中长跑成绩一直徘徊不前。自90年代后,把速度与耐力提到同等位置上,认为中长跑优秀运动员不光是耐力型的运动员,同时,也是加速度较好者,决定中长跑成绩的因素主要是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速度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耐力是保证。强调在有氧代谢训练后进行有氧和无氧混合训练,最后进行无氧糖酵解代谢为主的大强度高速度训练,以发展快速的能力和速度耐力能力。

生物化学研究表明,在现代中长跑中ATP—CP糖酵解能量代谢占20—30%左右,这就足以说明速度在中长跑中的地位。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要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二者应同步进行。发展一般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手段均可导致其对应素质生化因素的一定程度的改变。发展耐力一般为有氧倾向的负荷训练,平均心率在40—150次/分,PH为7.35,血乳酸为3毫摩尔/升。如越野跑和一些力量训练。发展速度耐力一般为有氧无氧混合的负荷训练。平均心率在150-180次/分,PH从7.36降到7.20,血乳酸为3-15毫摩尔/升,如600-3000米段落重复跑、变速跑、5000米节奏跑。发展速度一般为无氧磷酸肌酸供能的负荷训练。如10—15秒最大限度用力的快速力量练习。由于力量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而力量又与肌肉体积密切相关。

4、正确理解速度与力量的特征和关系

中长跑成绩的提高取决于速度的发展。我国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说得好“中长跑运动员,有好的耐力,但没有速度,他也无法在大赛中竞争”。优秀的中长跑选手,要改变匀速跑的技术和战术风格,国内外的一些专家都认为中长跑项目已是速度之争。用匀速跑制胜己成为历史。力量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而力量又与肌肉体积密切相关。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发展如因加大负荷不当而导致了肌肉的横截面变粗,则将影响成绩提高。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宜少用杠铃负荷,多选择跳跃练习,如单足跳、多级跳、台阶跳和负重的足尖跳,以发展踝关节的支撑能力。每次力量训练之后,采取60-100%的快速和高频率跑的练习。

5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知,中长跑训练的任务就是如何达到在一个特定的距离内,能跑得尽可能地快,即在一定量的限定下,发挥最大的绝对速度。因此,一切训练的方法与手段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去设计,世界优秀运动员无一例外是把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放在首位。本文阐述的速度训练的方法,可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尤其是对那些曾忽视速度能力训练的运动员成绩会有大幅度提高。

第四篇:浅析800米跑技术

浅析800米跑技术

摘要:800米跑的技术对成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查找资料以及自己亲身带队参加比赛的实践,对800米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对比,以求提高运动员的800米成绩。

前言:800米是一项以耐力为基础、速度耐力为核心的次最大强度的竞速项目,它跑的技术有它自己的特点。首先,要求跑起来能保持较快的速度较高和较平稳的重心,又要尽可能的轻松省力。目前,各种资料对短跑和长跑的研究都极为详细,唯独对800米这一中跑项目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有必要对800米的技术动作做一些探讨。

一、800米跑的技术特征

决定速度的因素是步幅和步频,不同距离的跑对步幅和步频的要求不尽相同,对800米跑的运动员来说,跑的能力是主要的,跑的技术动作是第二位的,但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技术就显得重要了,要训练出高水平的运动员就必须使运动员掌握一套完整的、正确的技术动作。当前,800米运动员跑的技术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后蹬用力较大,大腿前摆较高,步幅较大,但频率相对较慢;第二种是后蹬用力较小,腿前摆较低,步幅较小,但频率相对较快。这两种跑法从力学上分析都各有它自己的特点。

人体在跑的过程中,地面对脚的阻力是人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主要阻力,它对800米跑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减少地面对人体水平方向的阻力是我们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如图1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当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大小相同时,即F=F'时,重心较低者,其重心点和着地脚支撑点之间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α就小,将力F正交分解,可知水平方向上的阻力F1=F*cosα,若重心较高,则重心点和着地脚支撑点之间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α’就大,将力F’正交

分解,可知F1’=F’*cosα’,因为α’>α,所以cosα’F1’,同时,重心较高,夹角就大,重心就越容易移动过支撑点,从而能够迅速转入后蹬。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环节的动作势必对其他环节的动作产生影响,在跑的过程中采用频率相对较慢,步幅较大,前摆较高,后蹬用力这种跑的姿势,这要求运动员后蹬有力,加大摆腿的幅度,为了使身体能够协调运动,必然的要加大摆臂,在肘关节和膝关节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大摆臂和摆腿的幅度都将使运动环节的用力部分距身体重心较远,增加了能量的消耗,加大后蹬力度,要求蹬地时髋,膝,踝充分蹬直,这样跑起来速度比较快,但人体的后蹬,摆臂,摆腿过程中都过多地消耗了能量,在较短时间和较短距离内就会产生疲劳,况且增大步幅,将减小支撑脚与地面的夹角,造成人体水平方向上的阻力的增大,因此从跑的经济性方面来考虑,它并不是最理想的;若采用快频率,小步幅,前摆较低,后蹬用力小这种跑的技术,虽然在相同的距离内,需要跑比较多的步数,但步幅小,对后蹬的要求并不那么严格,后蹬时髋,膝,踝不必完全蹬直就可过渡到下一步,而且重心高,身体比较平稳,重心上下波动的幅度小,减小了跑的过程中不必要的耗能,重心高,支撑脚与地面的夹角就大,减小了地面对人体的水平阻力,达到了经济性和实效性的原则。

800米在跑的过程中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应采用大量的身体素质的练习手段,如卧推,两头跷,俯卧撑等加强手臂,腹肌,胸大肌等肌肉的力量;同时,在做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等辅助练习时,应强调动作的频率,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的节奏感、速度感,提高在短时间内对自身状态的调节能力。

二、800米跑的能量供应特征

800米跑是竞速项目,对神经细胞机能的影响很大,大脑皮质细胞很快疲劳,工作能力下降,不能长时间继续高速运动,这就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机能稳定性,才能保持在较长的时间内发出高频冲动。提高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

位移能力,它取决于两个基本途径:第一是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第二是重复跑的能力。由于800米跑的过程中,65%的能量是由乳酸系统供给的,跑完全程后,血乳酸可达到250毫克%,因此,800米跑是人体内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肌肉仍以次最大强度进行工作的,所以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完善的专项身体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在疲劳和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次最大强度工作能力,因此800米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不是单纯的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而是两者皆有的速度耐力性力量,训练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

a、择较长时间,较长距离的跑与跳的交替练习

b、采用中等重量的重复练习

c、采用加大困难条件的跑、跳练习,如拉重物跑,上坡跑。

800米在跑的过程中,磷酸原系统供能占30%,乳酸系统供能占65%,有氧化谢供能占5%,因此在剧烈的800米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的来源主要是靠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与再合成来提供,而这种再合成是在肌肉连续两次收缩之间,即在肌肉放松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使人体快速用力跑完全程,就必须使不该用力的肌肉得到充分地放松、协调。运动生物力学告诉我们,不参与工作的肌肉及时放松能减少有机体的负担,因此跑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抗肌的放松,积极放松不参与工作的肌肉。运动后的放松恢复做为运动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训练质量和提高运动成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运动后的放松是运动员训练后尽快恢复体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知,800米跑的过程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是乳酸系统供能,速度耐力性力量是800米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在跑的技术方面采用高频率,小

步幅,高重心的技术能有效地减少外周对人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阻力,有利于提高800米跑运动员的成绩。

四、参考文献

1、桑刚,对我国男子中长跑的训练的几点看法。田径,1997,(5):12-23

2、石思健,800米跑的两高两近一放松。中国学校体育,1997,(1):47-48

第五篇:800米跑的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800米跑的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中长跑技术动作可分为起跑、途中跑和冲刺三个部分。起跑:在田径比赛中,800米和 800米以上项目的起跑规则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发令时,“各就位”后,鸣枪出发。其技术是:两脚向后用力蹬地,后腿积极前摆,两臂配合两腿的运动向前冲出。

途中跑技术是中长跑技术的重点部分,正确的途中跑技术能发挥人体最大的潜能,同时又能最经济省力。它要求身体的前倾角度、摆臂摆腿的幅度和后蹬的力量都较短跑的小,但是后蹬的角度要求较大,约为55度,在节奏上要求轻快、均匀,力求实效、省力。同时注重呼吸和跑的节奏相配合,比较理想的有“三步一呼气,三步一吸气”或“两步一呼气,两步一吸气”这两种方法。呼气时要求学生张口呼吸,增大呼吸量,深呼吸,更多更快地进行气体交换。另外还有中长跑的弯道技术:身体左倾,右臂摆幅必须大于左臂,左脚用外侧、右脚用内侧落地,以此获得向心力,克服直线运动的惯性,保持跑速。

800米跑属中长跑项目,对考生的速度耐力要求很高,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冲刺速度及速度感、节奏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突出特征是高“速度”持续跑的专项速度耐力。只有具备较快的速度能力素质和良好的速度耐力及速度力量,运动员才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当今的中长跑比赛运动员往往都是到最后几十米或几米才分伯仲,速度慢了必然输掉。可见速度的快慢是决定运动员最后冲刺,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一环。因此,在运动员的多年训练中,确立以“速度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当今中长跑运动训练的主体和有效方法。我校高考体育训练队在800米训练中,加强速度训练,采取科学地,有效地训练方法,结合我们学校特殊情况,我们在训练内容上常年早上进行5公里越野跑,每次训练由二位教练带队,负责学生安全,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长跑的速度和耐力训练

从运动生理方面来分析,中长跑的速度耐力依靠磷酸原系统供能,而且还更多的依靠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在进行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必须着重发展无氧供能系统的能力,这种训练称为无氧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有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反复多次进行同一练习,在各次重复练习之间安排一些间歇时间,能使身体生理负荷达到较高程度。

间歇训练法是严格规定各次练习的距离和强度以及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其主要的目的是不让身体各器官功能有足够的恢复就开始下一次练习,对机体负荷要求高,对发展心肺功能及提高抗疲劳能力效果显著。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中长跑教学,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训练水平差异,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次奔跑的距离和间歇时间。

如何克服“极点”现象和争取“第二次呼吸”

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训练当中,学生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精神低落、眼睛出现“星星”而想终止练习的这种状态称为“极点”。出现“极点”以后,让学生们知道,只要依靠意志坚持下去,稍减缓跑速,不久这种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或消失,逐渐会变得动作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较慢,这时候就出现了“第二次呼吸”。“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可以当作衡量中长跑耐久能力的一个技术指标,可以告诉同学们知道这样一个标准:在中长跑训练的运动强度大且相同的情况下,“极点”现象出现得越早的同学,中长跑水平的能力就越低,“极点”现象出现得越晚,消失得也越快,这样的同学,他们的中长跑能力就越强。通过训练证明,经常参加中长跑训练的同学,他们的“极点”现象会变得越来越晚,从而提高了中长跑的成绩。

提高中长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手段

•••••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对提高专项成绩至关重要,尤其是高速跑能力,与冲刺跑能力。在比赛中它决定了运动员的成绩的好坏。因此,运动员要加强速度能力方面的训练。1.重复跑练习

•••••随着中长跑成绩的提高,运动中肌肉工作的时间减少,而在单位时间内工作的强度加大了,因此运动能量供应也就随之产生变化,以适应肌肉工作需要,运动生理学表明,在快速跑300─ 500米,特别是400米的段落后,血乳酸的值是高的。在比赛途中加速冲跑,会在体内造成大量乳酸堆积,进而破坏机体内的碱贮备,使PH值降低,这将大大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引起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兴奋性及各种生理机能紊乱,造成酸中毒。平时无针对性的专门训练,耐酸能力低下的运动员,其破坏作用尤为明显,人体出现呼吸急促,两腿酸沉的不良反应。因此,欲取得好成绩,需进行耐酸训练,即在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仍要保持相当距离的高速跑;二是要进行变速跑,加速跑训练,在匀速跑途中,突然加速冲跑,然后再保持高速跑,而不能减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重复跑练习,选择的段落以短于专项距离为主。如:800米运动员,以100─600米为主;每组4─5次,速度等于或高于比赛速度,间歇时间要短。2.采用变速跑练习,快跑段落一般为400─1000米。变速的次数,则根据具体情况(如:任务,快跑、慢跑的段落,队员的身体情况)而定,一般在5次以上。快跑段落的总距离也可适当加长些,•但也不应超过太多。3.短跑能力训练

••••在高速跑能力训练的同时,加速跑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视,可以进行以下短跑能力训练。

3×60米大幅度地快跑,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慢跑开始逐渐加速,最后10米时达到最高速度,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高抬腿跑,也可距离由30米逐渐增加到60米,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跳跃快速跑,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变速跑,20米跳跃、20米慢跑、再20米跳跃,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起跑快速跑练习,休息时慢跑返回。4.提高速度力量训练手段

•••••在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都想胜人一筹,并保持一种任何对手都难以跟随的跑速。为了获得这种非凡的有氧运动能力,运动员要进行各种方法的速度力量训练。

5.循环速度力量训练和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

•••••这两类训练方法的优点是具有多变性。因为训练中的多变性,可以减轻运动员重复进行相同练习时出现的体力、精神消耗。•••••循环速度力量训练是用于补充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准备较为传统的方法,它可使运动员接受新的不同的训练刺激的结合。这些刺激的结合不仅能促进整个身体的力量全面发展,而且又是通常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所遇到的。循环速度力量训练的好处是运动员的身体各部分一个接一个受刺激,直到整个身体都受到刺激,而同时在整个训练时间内保持较高心率。因为运动员身体某个特定部位的疲劳是由于其内部的乳酸积蓄,交替使用不同的身体部位(上肢、下肢、动作肌群、对抗肌群)可延缓整个身体力竭的出现。这样,训练课可以继续较长的时间,在进行力量训练的同时,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氧训练效益。循环速度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俯卧撑→仰卧起坐→屈膝举腿→引体向上等。

•••••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可以用所有中长跑运动员在准备期的一般体能训练。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特别有用。为了取得适宜的肌肉力量发展,做各种练习必须以严格的形式进行。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方法:高抬腿跑→踢臀跑→跨步跑→单足跳→膝触胸双足跳→蛙跳等。训练方法之一

一、发展一般耐力

1.每天早上跑步跑5公里

2.每周跑1500米×2一次,每次间隙为8分钟 3.计时1000米×N次(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而定)二.发展速度

1.100米、200米每天重复跑

2.计时400米跑(根据学生训练水平逐渐增加组次)3.计时600米跑 4.计时800米跑 三.发展力量训练

主要通过小重量练习发展上下肢、腰腹等肌肉力量和耐力.四.技术教学

主要通过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结合教师的讲解师范,学生重复练习逐步掌握.重点在800米前半程和后半程的体力分配.

浅析800米跑技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