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送教下乡总结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23-109075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4 02:29: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送教下乡总结

顺平县教师进修学校

实施“送教下乡”活动开展成效显著

“送教下乡”工作是搞好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本学期“送教下乡”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2_]1号)(在职教师72学时,新教师120学时)和保定市教育局202_年工作重点,结合我县实际,经局党委会研究决定,对我县小学教师进行新一轮培训。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促进全县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精心组织开展了这次“送教下乡”工作,本学期参加送教下乡的教师有裴秋香、齐英坤两位教师,涉及全县小学教师400多人。首次在高于铺总校,至今是第六次 “送教下乡”,涉及10个乡镇。今天的“送教下乡”工作具有浓厚的研究氛围,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广大教师普遍认为,送的理论实用,课堂精彩,真是让人服气,有效促进了城乡交流,提高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我认为会大大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和效益,对推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顺利完成预期的培训工作目的,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精心的安排和颇有成效的实施。

一、3月11日,教育局召开了培训动员会,刘树乾校长分析了当前顺平县教育形式并对此项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刘主席做了总结,对这次“送教下乡”(课例式、分学科、集中培训)做了具体要求,强调要立足于实际,着眼于实用、着力于实效。

二、精心筹备

为了增强“送教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使活动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培训的形式及内容确立的前提下,确立了此次参加“送教下乡”工作的具体人选和要求,由市级名师、学科优胜奖获得者做为此次培训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不辞辛苦,精心设计教案,准确把握学科特点,重视技能技巧、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确保送教的每一节课都能让广大农村教师能学得来,用得上。

三、专题理论讲座与送课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是集中解决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重要形式。以前,我们总是请专家教授来讲座。他们的专题讲座一般是客观的,内容形式高,具有普遍性、抽象性的特点。听他们的专题讲座的人,如果不具备相当的理论素养,常常被他们古今中外的旁征博引搞得一头雾水。因此,他们讲的东西,农村教师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实践起来困难就会更大一些。所以我们本学期“送教下乡”的专题、理论讲座,采用了示范课与理论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先请教师们观摩两节示范课,交流互动后再结合自身体会和经验进行理论讲座。

由于讲座教师是我县的一线教师,作为市、县级教学骨干,他们不仅对新的教学理论思想有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而且他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改革者,有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经历,品尝过在这种转换实际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更贴近农村教师的需要,从而更能进一步帮助解决农村教师的理论观念问题,促进农村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1、教学引领带动

来自实验学校的齐老师,所上的两堂课,生动、新颖、精彩,展示了名师优秀的专业素质和高超的育人技艺,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农村教育教学的示范引领和帮助带动作用。齐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特色鲜明而又个性飞扬的人格魅力;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和目标的有效达成,凸现出了语文学科浓烈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心智启迪及行为引导的价值追求,乐学善诱的情境创设、富于启发和探究趣味的问题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开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使学生在互动、合作中体验和感悟教学内容,充分展示了教者把握学情、关注学生、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其熟练精巧的运用,教学资源的精心选择和教学手段的恰当实施,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参与合作者的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重心突出,过渡自然,结构紧凑,舒展、激越错落有致,结尾升华有力延伸悠远,教态、语言、节律、内容展示给人以美感。课后交流中,不少老师用“示范”、“榜样”、“完美”、“精彩”、“新课程的典范”等意思表达了齐老师的教学给大家的深刻启迪和良好示范。

2、交流真诚互动

由于听课教师在本次活动中深受启发和感动,因而在课后交流中,都能畅所欲言,有感而发,使得课后交流气氛热烈,思想活跃,参与广泛,探讨深入。有的对课堂教学作了个人的感受发言,表达出本次活动中自己所得到思想启迪和教学细节的感受;有的请名师指点迷津,提出了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诸多困惑、通过积极的参与、互动,在彼此的思想交融回流中,使座谈较好地达到了参与、分享、释疑、解难的效果。(特别是在安阳、台鱼,教师发言达11人,争先恐后。)

交流中,教师进修学校刘树乾校长结合 齐、裴老师的教学,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进行了深入探讨、解析、评价;教师进修学校李振栓老师对 齐、裴老师的课堂教学作了精要点评,从而进一步提升和扩展了本次送教活动的功效。

3、多校共享联动

为扩大本次送教活动的受益面,对活动作出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以总校为单位集中培训,人数多达80人以上,较大的参与面,增强了送教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从活动效果看,本次送教活动的广泛参与,充分显示出片区教研活动的集群效应。

二、收获与反思

在本学期的“送教下乡”工作中,进修学校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角度出发,以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农村教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培训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践与师资培训融为一体,采用示范课,专题讲座,交流互动形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其收到的效果是任何机械单一的教师培训形式所无法替代的,这种走进农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带有操作性的教师培训,实效性强,实用性大。

“送教下乡”工作解决了交通不便、工学矛盾和经费短缺问题,使农村的教师不出门就能听到城里高水平教师的授课和讲座,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送教下乡”工作使送教的教师感受到了农村教师的朴实、真诚以及他们的敬业、奋进精神,也是送教老师在教学中无论是对课标的领悟,对新教材的把握,对教法学法的运用,对新课堂的驾奴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为教师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了丰富的力量,实现了城乡教师优势互补,双赢并进。

回顾这四次的“送教下乡”工作,感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反思。我们认为“送教下乡”是新课程师资培训中的一种新的形式,“送教下乡”工作不应当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应作为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因此在下一阶段的送教工作,我们将对以下几个 问题在学习和实践中去认识和解决。

反思

一、城乡知识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虽然较从前有了较大提高,但和城区学校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提高培训活动的规范性、制度性是下一阶段的送教工作的重点。

反思

二、教育信息化在推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需要逐步增加远程教育的应用,需要不断探索与丰富适合农村实际的远程教育模式,进一步解决交通不便和工学矛盾问题。

反思

三、本次“送教下乡”工作是根据上级文件,结合我县实际来确定的,但通过培训及了解,我们应根据培训者调查问卷结果来确定,应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从学科知识和学科发展的高度,进一步综合、分析、筛选。

反思

四、本学期有个年龄限制,男50周岁、女45周岁,今后尽可能地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但是,参训教师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知识和教学水平不一致的情况,甚至培训对象中会有一些“教非所学”的学员,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培训的针对性大大减弱,解决办法需要进行尝试和探索。

总之本次送教活动中,学科支助力度大,参与者众,开展深入,受助效果好。在名师的带动中、活动的感动中、参与的互动中、分享的联动中,使我们从中进一步确立起通过引领示范、群集探讨、广泛交流等方式去攻坚克难的支点,通过研、教深度结 合的强力杠杆去撬动教的困惑、教的难题、教的疑点,从而不断推动教的需要实现和发展。

农村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它决定着农村孩子的未来,也决定着顺平的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农村教育的关键,课改之路漫漫艰辛,农村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创造新的业绩,实现新的跨越。

第二篇:送教下乡总结

巴塘县人民小学202_-202_学上期校级教研活动

苏哇龙“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为了提高我县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我们区乡的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10月22日-10月23日,在巴塘县教育局的关于“送教下乡”号召及志玛央宗校长大力支持下,由巴塘县人民小学副校长兼州级教育教学调研员王和平率队,带领人民小学的优秀的语文教师杨蓉、数学教师朱燕琴、藏文教师李维一行到苏哇龙乡中心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王校长一行在下午四点钟来到苏哇龙南戈小学,和老师们在帐篷里进行了一次教学教研活动,询问老师们在教学中有什么疑惑,遇到的困难有哪些,老师们反应了学生在学小数除法很困难,语文阅读后但是练习题做不起,不知道方法,作文不知道怎么写等教学问题,王校长和老师们进行了亲切地交流:“知识传授要先易后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情景创设要贴近孩子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望;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日常教学中要坚持不懈的重视授之以渔,不要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日积月累,指导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说话,打破学生不说话的‘金口’……”三位教师也与他们的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交流,然后在下午六点钟来到了苏哇龙中心小学,王校长一行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

第二天早晨九点钟,南戈小学的老师和西藏索多西乡中心小学的老师也来到了苏哇龙中心小学来参加“送教下乡”活动。首先是李维老师给苏哇龙学校的三年级学生上了一堂藏文课,教室的后面挤满了三所学校听课的老师,甚至苏哇龙的乡党委书记也在教室的后面听课,令大家深受感动。李维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了良好的师生互动,他的肢体语言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孩子们全神贯注,频频点头,举手用藏语回答着老师的问题,一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孩子们意犹未尽。在第二堂课上语文教师杨蓉给三年级的孩子们上了《秋天的雨》这一课,杨蓉老师首先用她那亲切的普通话征服了学生,每个学生都读得很有感情,就这样引入了课题,她的课件制作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眼睛,杨老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孩子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以读促情,学生理解比喻句、拟人句都很深刻具体生动。这一堂课学生读得很富有情感,教师教学方法适当,引导恰到好处,重视学法指导,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们一定大有希望。第三堂课是数学教师朱燕琴给三年级学生带来的《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课前朱老师精心准备,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份导学单,课间供学生预习,朱老师就在教室里巡视学生做题,在课堂上用小纸盒、乒乓球和划拳游戏等“原生态的教学手段”给苏哇龙小学带来了清新自然真实的一堂课。她上课一开始就采用与学生划拳的游戏活动形式,不仅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白了师生都有“可能”输赢这一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她紧接着就开始与师生互动,开展摸球猜颜色的活动,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着了,思考着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接着朱老师及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可能”发生,然后又出示ppt课件,让学生看图判断。接着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语(“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生活学习中的事件,在她的鼓励下表扬中,一个个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用这三个词语描述生活中的事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堂课朱老师紧紧围绕教学三维目标组织开展教学,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鼓励学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孩子们露出了张张笑脸,像朵朵绽放的格桑花,教学效果特别佳。下午两点钟,王和平校长给三所学校的教师上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讲座,王校长讲了教师在备课时先要熟悉教材,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结合班级的学习情况,备教学目标,备教学方法,在教学前教师要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创设情景一定要贴近藏区孩子的生活,他们才易于理解。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该放手的引导要放手,坚决不要一包到底,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要启发学生学习,而非教学生。王校长还给老师们讲了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能有效备课,他特别强调教师必须要转变陈旧观念,(一)钻研教材

(二)处理教材教法适合(三)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四)预设与生成(五)讨论与自悟尤为重要

(六)备教师自己。最后李维老师和朱燕琴老师指导三所学校的教师怎样制作ppt课件,电子白板的操作使用。“兄弟情深何忍别,金沙江畔话夕阳。”活动结束时已经夕阳西下,王校长才又带着教师们回到县城。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中三所学校的教师们都表示受益良多,学了不少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认为对他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作一个非常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他们学校的年轻教师更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使他们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能更胜任现在的教学工作。

对在这次“送教下乡”的活动中,也引起我们全体教师的一些思考。

一、送教送什么的问题。如果仅把送教下乡活动理解为让县上优秀学校的一节优质课到乡村薄弱学校去演示一遍、并想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话,那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有效的送教下乡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所以,向这些学校和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2、送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所以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向他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对于提高相对薄弱学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学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和具体的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执教老师要借用课堂这个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直面听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听课教师从听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一点在本次送教活动中尤为突出。

二、送后的延续问题。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来说,一般是很短暂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所以,要发挥送教下乡活动的最大效益,还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延续工作,如被送教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谈谈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和收获,促使大家对活动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有关教师上一些尝试、创新课,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应用真正达到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

巴塘县人民小学

202_年10月24日

第三篇:送教下乡总结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为了提高村小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我们完小的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4月22日,在市教育局的关于“送教下乡”号召及王小鑫校长大力支持下,镇中心小学教研室学科带头人一行对我校开展了“送教下乡 手拉手”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心小学汪校长亲自带队,教导主任张主任、教研室敖主任。重溪小学黎芸老师和我校教师罗时彬。他们带来了五年级的数学《最大公因数》、五年级语文《梦想的力量》二节课。课前老师精心准备,用活动模板、小卡片等“原生态的教学手段”给水口小学带来了清新的二节课。下午,敖主任与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席及村小各听课老师坐一堂进行了教学环节设计及围绕新课程特点的针对性互动活动。

会议上敖主任就这次送教下乡的意义及要探讨的问题发言。

首先感谢两位老师的精采的上课,本次活动的内容其中让我们值的深思的一点是。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中处理教材,课堂教学当中的机智,方法指导。教学中如何处理机智。比如,我的课这样上,但学生出现情况,那就要换个方法搭桥,及时处理。会议上敖主任对罗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他强调,课上学生的读很重要。而罗老师让其中的一位同学读,且读的非常快。我相信那位同学肯定是位成绩挺好的同学,能读的那么的流利。但是,班上其它基础较差的同学我觉的他们肯定看都看不过来。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全班都小声的默读,这样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课文的初步学习。所以,关于这点。让一位成绩较好的同学快速读,没有照顾到大部份的同学。但是,罗老师的课在整体上而言,又上的十分精彩。课中同学们的读非常充分,对课文的剖析也很到位。

敖主任也对黎芸老师的课进行了总结性的点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辅导,在课上就要充分体现这点,要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加强学生回答问题的引导。学生错的一定要指正。如课上学生板书“15和20的因数”学生只写“

1、5”。这样写不行,而因该强调正确的写法是“15和20的因数:

1、5”,因为这才符合因数是有相对性的特性。

教导主任张主任也进行了总结,如罗老师的课上。课后问学生,今天的课后你学到了什么。生回答:“比平时认真好多。”

问:“你学会了什么?” 生:“没学会我还回答的来吗?”

可以看出,罗老师为上这节课准备的好多。教师问题多,一问一答。教师引导多,学生独立思考少,放不开。

汪校长也就罗老师的课发表讲话。罗老师的课学生读的较少(我认为)课中教师的讲解还是多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一位同学讲到“健康生命”是对的,你给否定了。课文重点是感受,这种帮助别人的爱心,而不是讲解课文,应从他实现梦想这三个步骤的过程,是什么给了他动力。黎老师的课上学生展示匆忙,黎老师很想教更多的方法,但又没有一个衙点。技巧,方法都是练出来的。

其它教师也都一一的对罗老师和黎芸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我校周校长就对罗老师的课进行评价。学生的基础很差,这点我是很清楚的。但我发现罗老师对待差生比较重视,符合现在教育改革的目标:“公平对待学生。”课堂结束的时候让学生都说说自已的梦想。结合实际进行谈论感受。

本次活动中我校教师受益良多,我们学了不少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作一个非常好的指导作用。我想信,我校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能更胜任现在的教学工作。

对这次“送教下乡”的活动中。也引起我们全体教师的一些思考。

一、送教送什么的问题。如果仅把送教下乡活动理解为让城镇学校的一节优秀课到乡村薄弱学校去演示一遍、并想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话,那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有效的送教下乡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所以,向这些学校和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2、送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所以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向他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对于提高相对薄弱学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学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和具体的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执教老师要借用课堂这个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直面听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听课教师从听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一点在本次送教活动中尤为突出。

二、送后的延续问题。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来说,一般是很短暂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所以,要发挥送教下乡活动的最大效益,还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延续工作,如被送教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谈谈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和收获,促使大家对活动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有关教师上一些尝试、创新课,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应用真正达到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的目的。

绕二水口小学

202_年5月4日

第四篇:送教下乡总结

“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学习心得

11月13和14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黔东南州教育局举办的“优秀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学习活动。本次学习有于月红、杨文燕、文正芬、周琴四位骨干教师为我们做现场观摩教学及专题讲座。课堂上四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对学生的引领能力及操作教学设备的娴熟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四位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师生激趣互动、知识拓展及学生素质培育贯穿始终,对我的启发很大。教育局领导还安排了本县傅萱老师的一堂观摩课。我想,领导的意图应是让老师们在听课中发现我们与名师间存在的差距吧。

纵观这几节课,名师的课如行云流水,润物无声,相比我们教师的课却是生硬死板,花哨无实。现就谈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1、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体现

在三维目标的确立上,应该说我们的教师没有问题。和名师比,我们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只停留在纸面上,不能深入的领会,从而造成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反观名师,是把三维目标进行内化,抓住重点要落实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几个小的教学目标,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落实,在知识的传授和生成过程中不着痕迹地达成目标。可以说,名师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是围绕着确立的目标在展开教学的。

2、教学思路的设计和课堂结构的安排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上一步步去落实,各个教师在这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我们做的却不能尽如人意,显得层次凌乱,结构松散,教学目标不能得到落实,并且在引导学生时往往会出现老师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名师的课在开课的环节与学生进行对话,意在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做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解除了师生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谈话间也是在了解了学生大概的学习情况,为下步的教学打下基础。周琴老师在上五年级的习作指导课时就是通过一个个看似无关的问题逐步引到了习作内容上。于月红老师更是在让学生背学过的古诗中不知不觉的由题目的相像而进入了新诗词的学习中。在互动 的环节中,于老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翁媪之间的相媚好”“醉”“吴音”这几个情境,使学生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之间理解了内容,深化了感情,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析

知识点要靠教师去讲,但是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手段,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把关键词句罗列出来,让学生顺着老师的牵引,一句一句地学,一段一段去理解,这种方法条理清晰,知识点一目了然,在我们现在是较普遍,也是教师喜欢用的一种,但它最大的弊端是要点是教师给总结、提炼出来的,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生没有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没有体验知识形成的快乐,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被动的,是教师给个拐棍然后被牵着走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知识的记忆当然不牢固。正因为这样,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封闭状态,造成学生思维不积极,探究不深入,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狭窄的现状。名师在这方面做的和我们大相径庭,从始至终都没有给出本课的知识点,而是巧妙地把知识点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当中,积极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在活动中愉快地掌握了知识。一堂课下来,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4、教学效果上的分析

一堂课的好坏最重要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名师的课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进步和提高,教师有效地利用40分钟,学生学的轻松。我们的课包装华丽,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表面上学生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气氛热烈,但静下来想想,学生们就像在演一出教师导好的木偶戏,主角是老师,学生是老师手中的木偶,他们不需要去思考,行动是老师提前设计好的,只要跟着做就行了。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能有什么发展呢?

上一节这样的课,教师们都说太累。是啊,我们的教师把精力放在了备教材、备教参、查资料、制课件、“背”教案、“背”导语,演练各个环节,付出的辛苦是平时一节课的数倍,课堂上教师不停地讲,不断地指挥学生,能不累吗?而成效却是微乎其微的,老师们厌倦是理所当然的。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让我获益良多,特别是跟全市的中小学老师在一起探讨研究,如何真正的走到学生中间,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真正的以人为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让我们思考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把握这个“爱”的范围。

我非常欣赏教授说的“要做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其实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往往教师却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生命、精神的关怀。我们要知道教师不是学生的生活保姆与知识供应商,而是学生的精神成长的关怀者;他的职能不是提供给学生什么,而是使学生发展自我的智慧创造各种机会与学生一起成长。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关怀学生精神健康成长,才有可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才不会产生虚伪的结果。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所以我认为: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做个终身学习者。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应向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升华,培养科研意识,对教学问题跟踪研究,使之课题化,并总结成果,形成个性和特色的理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理论支撑。

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个思考的实践者。

对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语文工具性的偏失、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字词教学的忽视等并没有做深入的思考和变革。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必须是个思考的实践者,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最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当好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

让我们在工作中充分给予学生关心、理解、尊重与信任,真正地做好学生成长的精神关怀者吧!让这次培训能够真正的体现并运用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吧,学习告一段落,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使学生和自己都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发展。

培训是手段,不是目的,

第五篇:“送教下乡”总结

“奉节县国培计划(202_)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培训”总结

起初听到“奉节县国培计划(202_)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培训”时,我的内心无比澎湃。因为可以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我深知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上还存在诸多不足,相信通过此次培训自己一定会收获很多。

开班之初,曹贤和校长就作出了明确要求,随后李代文院长又作了重要讲话,由此我感受到县对此次培训的高度重视,及对我们乡村教师的殷切期望。

李代文院长首先就“做专业发展的幸福教师”作了精彩的演讲。他通过一系列的故事、视频、典故、名人名言等形象、生动、具体地阐述了从学科本位到学科综合,从教学生知识到教学生创生知识的重要性,他也强调教育应培养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应全面深化课改落实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师应对每个学生明天健康发展负责。其次,李代文院长就“学本教学”作了详细阐释,他强调一个模式——先学后教,两个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三个特征——自学、互学、展学,思维评价标准——教学目标、效果、特色,指出了学本教学有四观:学本儿童观、学本课程观、学本教学观、学本教师观,要求课堂达到“静而不呆”、“活而不乱”,让不同难度的题在自学、互学、展学、导学中得到解决。听了李代文院长的讲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上对学生讲的太多,学生表达、思考的太少,使得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根本没有将知识消化、吸收。于是,我作出重要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用学本模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从传统教学法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解放自己,懂得放手。我坚信学本教学法定能使学生和自身达到双赢。

此次培训除了有理论学习,更有听课、评课、磨课环节,使我们乡村教师不仅从理论上得以升华,在实践上也能得到提升。在培训第一阶段,我们先后听了奉节县兴隆二小的高国江老师、甲高小学的朱美洁老师与重庆市沙坪坝小学周美琳老师、宋燕老师的授课,四位老师的课对比鲜明,各具特色,奉节县两位教师讲的太多,学生思考、交流讨论的太少,沙坪坝的两位老师讲的少,学生自学、互学、展学的多,学习氛围好、效果突出,对比两种教学法,学本模式则更加符合课改要求,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学段培训完后,并不意味着培训结束,而是进入更加深入的学习阶段——研课、磨课阶段,根据第一学段学习情况,各学校教师代表在指定学校组织研课、磨课、评课,并和重庆市沙坪坝的教师共同交流、探讨,也就是所谓的“同课异构”:不同的老师上同一节课的方式不同,从而得出学本教学法的优越性及传统教学法的不足。除此之外,李代文院长还给我们奉节县的乡村教师深深地上了一课:基于先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设计。他教给我们向学生有针对性、层次性、概括性提问的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第一、二阶段的培训,各学校的老师们或多或少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教学中。县为了检验各学校的落实情况,还专门组织本土专家到各校观课、评课,并要求各校选出代表上展示课,这都是为老师们以后顺利开展学本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就是对此次培训作总结、说体会。

纵观此次培训并非流于形式,而是将每个环节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了培训的价值,它要求每位受训教师完成好作业,在自己的教学中组织开展学本教学,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吸收与消化此次培训内容,把学本教学尝试着用到教学中去。

送教下乡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