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青少年人际交往社工活动[最终定稿]
编辑:梦回江南 识别码:23-1114057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3 13:04: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青少年人际交往社工活动

快乐初二团体辅导活动策划(初稿)

一、活动主题:善于交往,学会与人相处

二、活动流程:

1、认人比赛:

1)目的:让成员能够主动地去认识他人。(15’)

2)活动步骤:2人一组来完成。首先让组内2个人彼此介绍认识(包括姓名、年龄),然后让每一组去结识另一组,但是在介绍时必须组内成员互相向别人介绍。结束后,把认识的每一组人的姓名、以及哪两个人是一组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多有正确。例如:A、B是1组,C、D是2组,在A、B互相认识后,1组就去结识2组,在介绍过程中,必须A介绍B,B介绍A。2组也如此。

2、学会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及开始交谈 在这小组找个组员:

1)与我喜欢的学科相同

签名 2)与我喜欢相同的电视节目

签名 3)与我同一星座

签名 4)和我有共同兴趣爱好签名

签名 5)喜欢的颜色与我相同

签名 6)所爱吃的水果与我口味相同

签名 若你找到了,请叫他们签名吧!

找不到,也不要紧

3、聊天室

1)了解什么是朋友(图片展示与讨论)

朋友是指人际关系已经发展到没有血缘关系,但又十分友好的人。真正的朋友通常会对对方诚实、忠心、忠义,以及先为对方着想。他们的兴趣可能很相似,而且可能经常一起活动。他们亦可能互相帮助,例如聆听对方烦恼和给对方建议。对于大部份人而言,朋友是能够信任可以相互帮助的伙伴。2)聊聊自己的好朋友,认识自己友谊的现状。

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愿意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太好了!谈谈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好朋友在这儿还可以走到他(她)身边去,互相给大家介绍介绍。

小结:从对好朋友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你们是在学习上、活动里成为好朋友的,我也感受到你们在一起的快乐。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及应对策略: 本活动中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说自己没有好朋友,在这时就应多方关注这些儿童,并询问他们“想有一个好朋友吗?”得到肯定答案后告诉他现在没有好朋友没关系,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会交到一个好朋友的。同时了解他们友谊的状况:是和好朋友闹别扭了,还是由于自己性格内向或其它客观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好朋友,请同学们解决,鼓励他们对友谊建立起信心。

4、合作

向成员解释“合作”的含义是: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制造一个怪物”:(25’)

活动步骤:小组里的每个组员负责画一个怪物(或一个外星生物)的一部分,一个组员画怪物的脑袋,一个画上半身,另一个画下半身,还有一个画尾巴,等等。然后大家将各自所画的部分拼凑在一起组成怪物的全身,并给它命名。接下来,全体成员一起参加一个与怪物有关的“轮流讲故事”活动。组织者先开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怪物叫……”然后,每个成员按顺序分别说两句话,将故事往下接,直到最后一个成员说完最后一句话并宣布“结束”。

5、社交冲突(暂定)

目的:学会如何处理友谊中的负面情感

活动步骤: “抢夺玩具”:让组员通过游戏活动来展现日常生活中与同伴相处时的冲突问题,以及在出现问题时组员们的具体反应。

“如果别人未经你的允许拿走你的东西,该怎么办?” 通过给定一个具体场景,让组员加入讨论解决的办法,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的办法。

第六节 赞美

目的:懂得挖掘每个人的优点,真诚的赞美别人,会使交往更加愉悦 活动步骤:将每一个成员的名字分别写在纸条上,将这些纸条混淆并放在一个盒子或袋子内,让每一个成员到盒子或袋子内分别摸取一张纸条。随后,要求成员依次用赞美的语言陈述纸条上的成员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的进步或是他(她)获益的表现。在陈述的过程中,先将纸条上的成员的名字保密,而是由抽取该纸条的成员对他的外貌及该成员对他性格的了解进行描述,在赞美之后让其他成员猜出纸条上的成员。

(暂定)家庭作业:一周内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向别人提供帮助。

姓名:________ 情境1 提供的帮助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2 提供的帮助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3 提供的帮助

第二篇:关心青少年人际交往

关心青少年人际交往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良的人际交往。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展的人生关键时期,社会阅历尚浅,多数都极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对于社会中的朋友也无法正确评价,一些不法之徒正是利用青少年心智尚不成熟的弱点,以交往为幌子,辅以诱惑、怂恿,达到他们的非法目的。这个时候尚有很多人还浑然不知自己已经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于其健康成长是不可或缺的.针对不良人际交往引发的青少年犯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应当从多方面努力,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使青少年摆脱不良人际交往的影响,建立正确、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通过对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进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不良的人际交往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起了催化作用;扩大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加重了预防和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困难.要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必须提高青少年的自身认识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少年进行良好的交往.

第三篇:青少年社工总结

青少年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总结

今天下午终于完成了小组活动!我们以团队建设为主题,针对大一体育系的学生开展100分钟的小组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是游戏和分享,运用经验学习法的理论,让他们先体验,然后分享活动中自己的感受、在团队中应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等,告诉他们团队合作以及如何与自己的成员沟通、交流的经验。因此,我们设计了解手链游戏,让其体验团队合作,还准备了撕纸游戏,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特殊的,在团队中要尊重和接纳成员的个性,才能更好地沟通合作。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在活动过程中我还临时加了贴标签的游戏,通过让参与者体验到在团队中对自己行为或言语的不同反应,引申出如何对别人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反应,互相尊重彼此。我们将全班分成了6各组,分别进行活动,每个组的活动大体相同,但是都有根据自己组员的实际情况稍作修改。总体上来说我们的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从开始分组,到最后的分享,都是按照活动方案进行,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可以进步的空间。下面我将具体分析活动的成败之处及改进措施。

成功之处:

1、整个活动:(1)准备比较充分,每个小组都准备了预备方案,预防突发状况的发生。

(2)每个组的活动结束后,都返回了教室,将小组的经验分享给所有的人。

(3)活动实施的过程基本上都按照方案进行。

(4)活动组成员都有许多收获。

(5)在组长的统一协调下,组员之间配合较好。

2、本组活动:(1)活动气氛很好,参加者活动结束后都很高兴。从开始的腼腆、沉默、尴尬、放不开,到破冰以后彼此熟悉,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意见和感受,特别是贴标签游戏的时候大家都能很开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2)活动结束后的访谈,让我知道,参与者都有很多收获。活动里大家通过共同分享游戏的感受和意义,让他们了解了在团队中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别人的行为作出反应以及怎样更好地合作。活动开展的目的达到了。

(3)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参与者都很投入。

(4)活动都是紧扣主题进行。

(5)工作者准备充分,准备了许多相关的备用游戏。

(6)活动时间把握很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而且时间刚刚好。

(7)活动进行得很顺利,没有遇到不能解决的突发状况。

(8)在活动和工作者的影响下,有不愿意发言的同学,后来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

成功的原因:

1、整个活动:(1)前期准备时间充足,因此准备比较充分。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确定每个小组的活动地点,所以分组后各组组长都能仅仅有条地带到活动地点去,使场面不至于混乱。

(2)工作者之间都非常配合工作,互相协调,达成一致,因此对方案很熟悉。同时加上了自己的想法在活动方案里面,做活动的时候比较得心应手,从另一个方面促成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3)参与者比较配合,愿意接受工作者的统一引导,投入到活动中来。

(4)工作者都很投入到活动中来,而且有些是第一次带领小组活动,因此大家的收获都不少。

(5)活动有一个比较细致的策划,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工作人员对活动全局性的把握,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始终紧扣主题。

(6)工作人员的分工细致明确,大到活动总的负责人,小到每次活动的负责人,都有很详细的分工。

(7)有详细的工作时间表,对工作者对整个小组活动的把握有很大帮助。

(8)活动负责人对活动整体的把握很好。

2、本组活动:(1)参与者都比较善良,愿意配合工作,努力投入到活动中来。在分享的过程中,认真说出自己的想法。工作者也尽力带好小组,努力与参与者达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2)工作者在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演过很多遍活动的流程,同时对可能发生的状况做了许多猜测,拟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准备比较充分。

(3)活动内容丰富,能够吸引参与者的目光。

(4)工作者的个人魅力以及能力。在开展小组的过程中,工作者对小组成员的影响和小组活动效果的影响很大,工作者的性格比较开朗、亲切,容易跟参与者亲近。同时工作者对活动的投入程度也能影响到参与者的投入状况。

(5)主题是团队建设,是工作者比较熟悉的内容,有一定的经验。同时团队活动本身比较容易开展,因为需要配合,气氛比较容易活跃起来。

活动不足之处:

1、整个活动:(1)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很充分,但活动之前的准备做得还不够好,比如活动需要的道具没有提前准备好;活动方案没有一个明显的主体活动,所有的活动都很小,显得比较零散,主题不突出。

(2)实施阶段:活动前的分组不好,用数字来分组,导致各个组之间人数的差异很大,活动不好开展;活动没有一个明确的领导者,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要带领一个小组,领导的统一协调力降低了,而且没有了突发状况的处理人员,若遇到什么小组工作者暂时解决不了的状况,没有人及时地处理,有可能导致活动中断或开展不下去。

2、本组活动:(1)活动开始了,工作者还没有准备好道具,临时从包里拿工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组活动的进行。

(2)活动内容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游戏过于安静。对于像体育系这类型的参与者,太安静的活动不是很好调动气氛。

(3)分享的时候有跑题的情况。

活动不足的原因:(1)团队成员自身经验、知识不足,都处在探索、学习的阶段。

(2)活动的设计没有进行更加深入探讨,说明在准备上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3)小组成员在活动开展前的交流还不够充分,每个人对这次活动的投入程度也有一些差异。

(4)有些参与者自身性格比较内向,不利于活动气氛的调动。

改进措施:(1)活动的内容可以设计一个用时比较长的游戏作为主体游戏,比如:地球和月球、过鳄鱼潭等。

(2)游戏多选择一些比较活泼一点的,比如抢纸巾、扮怪兽等。

(3)分组可以选择更加闭塞一点的方法,避免参与者提前知道自己的小组,然后换组或者偷偷跑掉的情况。比如按照食物、动物等来分组。

(4)工作者要提前准备好活动的道具,并且在活动开始之前就拿出来放到便于取到的地方。

(5)工作者要配合活动内容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去。

(6)活动分享的时候,尽量引导参与者紧扣主题进行思考,跑题的要及时拉回来。同时工作者也要注意引导分享的问题要紧扣主题,一步一步深入。

(7)工作者要注意用小组内活泼的参与者去影响性格内向的参与者,两者兼顾,不能只注意积极投入到活动的参与者而忽略了沉默的组员。

(8)分工可以更加科学一点,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留一个观察者,作为临时危机处理人员,也可以更加客观地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家改善不足的地方。

下面,我将谈一下在本学期的实习活动中,我学习到的经验教训以及自己的感想:本次活动从3月份就开始准备了,可是因为大家的时间各不一样,所以其实真正在一起讨论的次数并不是很多,所以活动的实际实施的时候灵活性非常强,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一些意见做本组的活动,许多情况都没有考虑周全,比如分工的问题和分组的问题。对于这次我带的小组,总体来说感受都不是很大,没有我想的那么糟糕,也没有我想的那么成功。体育系的同学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活跃,而且因为人数的原因,我们这一组似乎并不是那么放得开,还好两个破冰游戏比较有意思,而且第二个破冰游戏对注意力和身体的投入程度要求很高,所以破冰还完成得比较好,是我最满意的部分。原来以为他们之间都认识,所以破冰应该不难,可是见到他们之后才发现,好像也没那么容易,如果没有破冰这个过程,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因为他们实在都不是很外向的人。这也是我带小组以来对破冰感受最大的一次,也是这次活动我最高兴的地方。其实这两个破冰游戏都带有一些团队协作的意味在里面的,对我后面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制定小组规则的时候,我自己都捏了一把冷汗,汗~气氛好沉闷!所以对这部分我不是很满意。后来的主题游戏:撕纸和解手链,撕纸还好,因为他们都没玩过,分享的时候可能有点跑题,但是最后还是把他们给拉回来了。解手链我们这一组人本来就不多,还有两个是玩过的,所以解的速度之快,2分钟之内搞定,感觉挺尴尬的。只有硬着头皮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解得这么快的原因,从而引出团队领导和团队协作的东西。不知道他们感觉怎么样,至少当时我自己是很心虚的。贴标签的游戏,因为才玩过不久,所以比较熟悉,但是其实他们并没有我们玩那一次效果这么好,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这一组的同学们都不太爱说话的原因吧。所以没有达到我期望的效果,不过看他们自己玩得倒还满开心的,一个劲儿的笑,分享的时候也让他们先谈被人以标签的态度对待时的心情,然后再引出在团队里面应该怎样去回应其他成员的行为。最后活动完的时候他们要电话号码,弄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了,给还是不给呢?还好,他们没有一直追问下去…活动让我明白了:(1)一个成功的活动需要非常详细的策划、团队成员的配合、细致的分工、充分的准备、自身全身心的投入、充分利用活动资源的优势,弥补对活动不利的因素,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活动内容丰富及符合活动对象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等。(2)做事情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3)自己带小组的技巧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更大的提高和增进。不管是哪个类型的服务对象,都不能懈怠。

社会工作061:吴双

202_年5月14日

第四篇:青少年社工参观感想

心理咨询室观后感

心理咨询第一次听说是在高中,那时我们高中学校有一个心理咨询室。会通过发校刊等方式进行宣传,还记得上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有什么心事或是遇到什么困惑,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可以来找我”。那时候如果听说谁谁谁去心理咨询了,我们都会议论好久感觉这个话题很隐晦,认为进了咨询室就是不正常。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时的想法真的很无知,高中时曾参观过一次心理咨询室,那里的环境很优雅,屋子会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很容易放松下来。到了大学以后机缘巧合的来到了社工专业,开始时并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但是接触下来我发现慢慢的我的言行都受到了影响。而我也开始一点点的喜欢上这个专业以及专业所开的课程,无论是个案还是小组的模拟当自己处在社工的位子上,面对案主尽行倾听就好像自己真的帮助案主解决了烦恼一样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社工专业的老师也经常说,作为社工学生如果一次心理咨询室也没去过那就不是合格的学生。但对于自己来说还是没有勇气跨进这个令自己感到神秘又好奇的地方,所以这一次的心理咨询室参观可以说是满足了我那小小的好奇心。下面我就把当时在心理咨询室所见到的还有所感受的说一说。

由于今天约定好要去参观心理咨询室所以我们早早就来到这个令我们好奇不已的地方等候。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心理咨询主室,这里是接见来访者的主教室,每个来访者初次当心理咨询中心都会来到这个屋子。这里面有一张舒适的沙发,茶几上摆着糖果盒小零食这些都是让人放松必备的一些小东西。同时还有一个音乐放松疗法,可以边听音乐边看书,来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方式。有一面墙上是对每位心理咨询老师的介绍以及他所擅长的领域和咨询技巧,你可以根据每个老师不同的特点去选择与自己烦恼相对应的老师来进行心理咨询。这里还单独有一个小屋子是进行个案辅导的,也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场地。除了这个咨询室以外,还有发泄室、放松室、团体辅导室以及游戏室。发泄室主要是让案主发泄心里的愤怒,以运动的状态让自己愤怒的情绪平静下来。放松室主要是针对紧张的案主,为了咨询过程的顺利案主首先要处于放松的状态,这是社工自己首先要做到放松以一种开放的有好态度面对每一个来访者,让来访者感到舒适。可以有音乐放松、还有两个会发声的大娃娃,你可以和她们进行对话还可以抱抱他们。团体辅导主要是一些人一起进行讨论,大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集思广益一起解决,达到一个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游戏室主要有沙盘游戏,在玩之前老师会说一些游戏指导语,“这里是沙盘,这里是玩具模型,你可以随意去玩,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在沙盘上摆放任何你想摆放的玩具模型,构建你想构建的画面。”沙盘游戏主要是根据无意识象征性语言,每一个物品都有一定的含义。治疗者可以根据案主在沙盘中所摆出的图形来对案主的行为进行解释一边更进一步的帮助案主认识自己。

通过这次的参观活动使我受益匪浅,听到、看到、感悟到很多东西,让自己有很大的收获。同时也坚定自己把专业学好,以便将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第五篇:浅析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孤独感

孤独,并非指单独生活或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也许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真正的孤独是那种貌合神离,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当然,每一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消除孤独感。人本来就害怕孤独。但无论置身于怎样的人群之中,人和人之间还是互无瓜葛。人世就是这样的冷漠无情,所以,都市中流行随身听大概就是为了用平时听惯了的音乐来独自打发处于人群中的孤独吧。那么,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实验内容是这样的。为了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可以说,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有点烦躁不安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据说,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见大队花栗鼠行进的情景啦,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啦,等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一点: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也就是说,人需要打破孤独。但孤独感却时时向我们袭来,特别是相对于青少年这一人群,在人际交往中所出现的孤独感已经成为困扰青少年的重要因素。孤独感是指因离群而产生的一种无依无靠、孤单烦闷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它在各个年龄阶段都会产生。造成人际孤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环境因素。有些环境容易让人感到孤独,比如,孤单的环境,陌生的环境,突变的环境等。

2、自我意识增强。在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正因为这样,他们会将自己隐藏起来。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愿告诉别人,有一种封闭心理;另一方面他们又特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产生孤独感。

3、自我评价不当。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过低,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往往缺少朋友,容易产生孤独感。而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过高,往往产生自负心理,看不起别人,他们在交往中表现为不合群、不随和、不尊重他人,很容易导致他人的不满,因此,自负心理严重的人也往往缺乏朋友,感到孤独。

4、交往缺乏技巧。人际交往需要真诚、需要热情、也需要技巧。有的人因为没有掌握交往技巧而失去朋友或得罪他人、破坏自己的形象。

5、情绪情感障碍。情绪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情感障碍常常诱发人际孤独。常见的情绪情感障碍有:害羞、恐惧、愤怒、嫉妒、狂妄等,其中,与孤独感密切相联的是害羞和恐惧,害羞和恐惧会使人产生逃避行为,从而避开与人交往的情境,离群索居,封闭自我。到了青年期,少年时代人际关系的特点继续发展着。但青年期人际关系发生着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精神上脱离对父母或成人的依赖,新的友伴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的协调和适应,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及对成人权威的抵触和反抗,竞争和对抗的激化等方面。因而其人际关系具有广泛性、自主性、易变性和异性敏感性等特点。艾里克森对青年建立家庭以外的亲密人际关系进行了长期研究,他认为这种人际关系建立在青年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情感焦点从家庭转向朋友,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就有可能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体验。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孤独感呢?

一、克服自卑。由于自卑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不敢与别人接触,从而造成孤独状态。这如同作茧自缚,自卑这层茧不冲破,就难以走出孤独.其实,人与人不可相比,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人人都是既一样又不一样.所以,一个人只要自信一点,就会钻了出自织的茧,从而克服孤独。

二、多与外界交流。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虽然客观上与外界交流造成困难,但依然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达到交流的目的。如当你感到孤独时,可翻翻旧日的通讯录,看看你的影集,也可给某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写信。当然与朋友的交往和联系,不应该只是在你感到孤独时,要知道,别人也和你一样,需要并能体会到友谊的温暖。

三、“忘我”地与人交往。与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这是因为你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青少年人际交往社工活动[最终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