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赏析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赏析
关键词:作家简介;创作背景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好的音乐能洗涤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得到享受,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正是这种能使人心旷神怡的好的作品。
一、作曲家简介及作品创作背景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其父与其同名,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而他小约翰·施特劳斯,自幼酷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帮助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十九岁时,组织了自己的一个管弦乐团乐队,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获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举办音乐会,这期间他在当地居民的鼓动下推翻了奥地利领事。在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斯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斯特劳斯(他当时已经写作了大约340首圆舞曲和其他舞曲)转向舞台乐的创作。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剧脚本而宣告失败,或很快以半失败而烟消云散。1872年,施特劳斯做了轰动一时的美国之行。在1894年举行庆祝斯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庆祝会时,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贺和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的证书,这一切显示出这是一次真正胜利的盛会。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时期卧病以后在维也纳去世。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作品包括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尔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及轻歌剧16部,其中最受世人喜爱的就是这首被誉为维也纳“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
1866年由于在奥普战争中奥地利人惨败给普鲁士人的原因,使整个维也纳处于悲愤、沉寂的氛围之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鼓舞市民的勇气,使人们重振起来,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伯特向约翰•施特劳斯请求写一部充满生机和爱国之情的合唱圆舞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于是,他想起了德国诗人贝克献给维也纳的一首诗歌的末尾:“在那多瑙河边,在那美丽、蔚蓝色的多瑙河边„„”,诗人丰富的幻想,给了约翰•施特劳斯极大的启发,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在法国的世界博览会上演奏,顷刻间轰动了整个巴黎。
音乐,是维也纳的骄傲;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自古以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仿佛就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从地图上看来,奥地利的地形就像一把金色的小提琴。宁静的多瑙河泛着轻轻的波浪,狭窄的维也纳河从市中心流过,两条河流就像一粗一细的两根琴弦,弹奏着生生不息的歌。美泉宫后花园里,那修剪成的一排排数丈高的大树,像整齐的琴键,而那林中的雕塑便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当你漫步在维也纳街头或小憩公园的座椅,人们几乎到处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圆舞曲,看到那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音乐家雕像,他们著名的乐曲就仿佛又在人们耳边回响„„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里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约翰•斯特劳斯的圣地,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维也纳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就是在这种意境的孕育下, 写出了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那美妙的旋律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
二、乐曲的旋律特点赏析以及结构组成
乐曲序奏是在一段弦乐震音背景下圆号吹奏的黎明的动机,由慢变快,由弱渐强,是全曲最具魅力的地方,仿佛多瑙河潺潺的流水声中的清晨。弦乐震音好象多瑙河的水波,在闪烁荡漾。雾气消散的河面上,辉映出朝阳的绚丽光斑。圆号象一道霞光穿透冬雾,呼唤着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很快,呼唤音调响彻整个管弦乐队;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关于本首旋律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插曲:1989年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当这段震音响起时,乐队的演奏被观众的掌声打断。指挥家别出心裁地转过身对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从此,每当《蓝色多瑙河》的序奏响起时,观众都会鼓掌欢迎指挥家的新年致辞;指挥家把美好的祝福在新年的第一天送给世界各地的观众。
接下来是五首连在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
第一小圆舞曲是整个圆舞曲的主要主题。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犹如春之神张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蓝色的多瑙河上空翩翩而至。美妙的旋律,就象娓娓动听的语调,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的欢乐情景,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充满生气,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情绪明朗、活泼,激励人心;第二主题柔和、抒情如歌。轻盈的曲调象春姑娘在高高的阿尔卑斯山上向多瑙河招手。旋律中歌词中对春天热情赞颂之情:“啊,美妙!双唇象玫瑰,向我们微笑。美丽的春天女郎,披上彩色外套,真漂亮,真美妙!”当人们唱起那句“露水是她的眼泪”时,旋律轻缓飘下,变得沉郁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的主题A饶有新意的曲调,显得典雅、高贵,富于奥地利乡村舞曲特点,人们在轻盈的节奏中,仿佛看到多瑙河畔农村姑娘和小伙子在欢乐地舞蹈;主题B铿锵有力、节奏中强劲的重音,象是他们轻轻点蹋的舞点。刻画出生活在这条蓝色河畔的人民幸福田园生活的狂欢场面。
第四小圆舞曲,节奏拉宽,音乐由外在的歌唱性转化为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每到晚上,到处射出光芒,使人欢畅”的主题。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第四首小圆舞曲流畅的旋律在奥地利疆土上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在这有生命的线条中,流淌着奥地利人民的沸腾的热血。这段急切奔放的舞曲,向人们讲述了英雄民族在多瑙河边繁衍生息的古老历史。
第五圆舞曲是第一首圆舞曲的扩充与发展,欢快的气氛越来越浓,像是第四主题的延伸,最后曲调发展越来越激动、炽热,并进入豪华壮丽而快速的高潮。虽然在音调上它们相去殊远,但在气质上却同是一曲欢呼春到多瑙河的热情赞歌。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管弦乐队轻轻地奏出婉转多姿的音调,在渐次的力度中,高声呼唤出:“春天来了,多么美好”!乐曲的尾声,结构庞大,音响丰富,几乎包容了乐曲中的所有的圆舞曲的主题。但是,在演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使用的乐器上,仍有多彩的变化。尾声中现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到田园诗境之中。忽然,一阵急风骤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
三、乐曲赏析心得
乐曲通过旋律对比,调性的转换,音色的变化,情绪的起伏,不断给人以欢快、活跃的感受,顿时把我们带入一种阔别已久的亲切意境,每一首圆舞曲,每一个音乐主题的变化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既表现了人们对多瑙河的赞美,又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仿佛真的把我们带入了那美丽的多瑙河畔,是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那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优美景色。尽管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这部天才的作品之前,几乎所有听者亦或是伟大音乐大师的赞美竟是出奇的一致,就连德国伟大作曲家勃拉姆斯在听到这首乐曲后对此绝妙主题音乐也因赞叹不已而如此评价“可惜不是我所作!”因此,这首圆舞曲被奥地利人称为“第二国歌”或“真正的国歌”就不足为怪,能在每年的维也纳音乐会中作为主要曲目也就不足为奇。
第二篇:《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音乐赏析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音乐赏析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这首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的尾声连续演奏而成,尾声部分再现音乐主题。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露芬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婉转,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旁。” 乐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引子、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曲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颤音,好像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一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了主题动机。第一圆舞曲描写了多瑙河畔的人们翩翩起舞、陶醉在大自然中的情景。它包含了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明朗而抒情,它由引子开头的音调所构成,是全区的主要主题;第二主题是一支轻
松、明快的旋律。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穿着鹅绒舞裙欢快跳舞的场景。它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以下是热情、爽朗的第一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亲切新颖的歌唱性旋律,第二部分的旋律则是流动怡人的,突出了旋转不停的舞蹈场面。第四圆舞曲也有两段音乐组成,第一段音乐美妙动听,似乎象征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第二段音乐热烈活跃,具有着舞曲的效果。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它由两段音乐组成。第一段那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的情景,接下来的第二段音乐欢乐、热烈,是全曲的高潮。随后,全曲进入了尾声部分。它的尾声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的尾声,接在第五圆舞曲之后,很短。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的尾声,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及第一圆舞曲的主题,最后结束在热烈欢腾的狂欢气氛之中。
第三篇:浅析《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浅析《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浅析《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摘要: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不同风格的音乐让人有着不同的感受。人们有时把严肃音乐或艺术性音乐统统称为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圆舞曲在西方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圆舞曲起源于18世纪下半叶奥地利北部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曲。19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城市,继而流行全世界。《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于1867年,按照维也纳圆舞曲形式写成,有序奏、5首小圆舞曲和结尾部分。学习欧洲古典音乐,理解古典音乐,欣赏欧洲古典音乐,将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的乐趣。下面我们将从《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乐曲概述、创作背景、乐曲赏析等几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约翰•斯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古典音乐虽然被称为高雅音乐,离我们这个时代较为遥远,但是它能流传下来,就说明它是经典的,有意义的。其实古典音乐并不晦涩难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在古典音乐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欣赏者自身的理解是根据自身的文化层次对音乐的理解,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反映的东西是比较模糊的,也比较抽象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为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它给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感觉,让人陶醉其中。
一 乐曲概述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二 创作背景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1
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同年,小约翰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亲自指挥该曲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小约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三 乐曲赏析
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
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最后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小圆舞曲、第四小圆舞曲及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西方古典音乐可以带给我们一种脱俗、清新的感觉,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内涵修养的提升,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今多变复杂的社会和取得更好的发展。
音乐可以陶冶一个认得情操,良好音乐素养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是我比重要的一笔财富。
第四篇:《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案
《蓝色多瑙河》
教学内容
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著名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5、听赏第三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三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三圆舞曲音频。教学要求:熟悉第三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节奏有切分的感觉,表现了舞姿很轻俏、节奏欢快的舞蹈场面。
6、听赏第四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四主题谱例,并播放第四圆舞曲音频。教学要求:熟悉第四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及旋律线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旋律上下起伏,节奏自由,表现人们翩翩起舞悠然自得的样子。师:让我们跟着旋律画旋律线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变化,再次熟悉音乐。
7、听赏第五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五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五圆舞曲音频。教学要求:熟悉第五圆舞曲的旋律特点。师:听辨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力度较强,表现了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
师:四分附点音符和四拍长音的连续使用使这段音乐显得有弹性,富有动感。学生体会欣赏。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了解异国文化,丰富我们的音乐视野。
第五篇:蓝色多瑙河 赏析范文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赏析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关键词):圆舞曲;创作背景;旋律特点;
一、绪论
“你多愁善感, 你年轻、美丽、温纯, 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 真情在那儿苏醒, 在多瑙河旁,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这是诗人卡尔·贝克的诗句, 一首颂赞多瑙河青春、美丽的诗篇. 大自然中秀丽多姿的多瑙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它从德国阿尔卑斯山谷中奔流而出, 穿越那苍翠而幽静的维也纳森林, 流淌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身旁。因为它的河水在一年中要变换多种颜色: 棕色、浊黄色、緑色、铁青色、宝石緑„„是一条多彩的河,是一条奇特的变色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因此,人們把多瑙河称作为“蓝色的多瑙河”。《蓝色多瑙河》这首旋律欢快的乐曲便是源于此。
二、作品简介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全名《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畔》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所作170首圆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于1867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惨败,维也纳陷入了深深的消沉之中。为振奋人心,作者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领导人赫贝克的委托写作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一位音乐老师曾经如此评论这首乐曲——“甜的发腻,有一定的浮华之嫌”,但鉴于当时普鲁士人围攻维也纳的历史条件,人们处在一种悲观和恐慌之中,这种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的旋律优美、感情热烈的圆舞曲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的战争气氛。作品以一种纯写景的手法,如同施特劳斯大多数作品的风格一样,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曲名和创作动机源自德国诗人卡尔•贝克题献给维也纳城的诗句,“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半年后,作者把它改编成为管弦乐曲,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公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很快被介绍到英国、美国及其他国家,作品第314号,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而后合唱曲也开始流行,歌词由诗人格尔纳特重新创作.三、作品赏析
《蓝色多瑙河》这首旋律欢快的乐曲,是按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渗透了维也纳人热爱故乡的深情厚意。乐曲的序奏一开始,圆号在弦乐群碎弓的衬托下,吹奏出音乐的主题动机,犹如黎明的曙光,拨开了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接下来是五首连在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弦乐震音好象多瑙河的水波,在闪烁荡漾。雾气消散的河面上,辉映出朝阳的绚丽光斑。圆号象一道霞光穿透冬雾,呼唤着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很快,呼唤音调响彻整个管弦乐队;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乐曲序奏是在一段弦乐震音背景下圆号吹奏的黎明的动机,由慢变快,由弱渐强,是全曲最具魅力的地方,仿佛多瑙河潺潺的流水声中的清晨。关于本首旋律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插曲:1989年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当这段震音响起时,乐队的演奏被观众的掌声打断。指挥家别出心裁地转过身对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从此,每当《蓝色多瑙河》的序奏响起时,观众都会鼓掌欢迎指挥家的新年致辞;指挥家把美好的祝福在新年的第一天送给世界各地的观众。
第一首圆舞曲犹如春之神张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蓝色的多瑙河上空翩翩而至。美妙的旋律,就象娓娓动听的语调,把合唱曲中的优美词句,轻轻地送到人们耳畔:“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蜂嗡嗡叫,风儿吹动树梢„„”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首圆舞曲高昂开阔。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轻盈的曲调象春姑娘在高高的阿尔卑斯山上向多瑙河招手。旋律中歌词中对春天热情赞颂之情:“啊,美妙!双唇象玫瑰,向我们微笑。美丽的春天女郎,披上彩色外套,真漂亮,真美妙!”当人们唱起那句“露水是她的眼泪”时,旋律轻缓飘下,变得沉郁动人。
第三首圆舞曲富于奥地利乡村舞曲特点。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人们在轻灵的节奏中,看到多瑙河畔农村姑娘和小伙子的欢乐欢舞。曲调中起伏的音型,犹如他们飘飞的衣饰;节奏中强劲的重音,象是他们轻轻点蹋的舞点。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舞曲,刻画出多瑙河边美丽醉人的春意;而生活在这条蓝色河畔的人民,正是美好的春天的人? 第四首圆舞曲流畅的旋律在奥地利疆土上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在这有生命的线条中,流淌着奥地利人民的沸腾的热血。这段急切奔放的舞曲,向人们讲述了英雄民族在多瑙河边繁衍生息的古老历史。我们从那粗犷的音响中看到,峭壁上的古城在历史的烟尘中一个个地诞生,放射出令人肃然起敬的光华。
第五首圆舞曲是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 蓝色的多瑙河》的尾声,最后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小圆舞曲、第四小圆舞曲及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结构庞大,音响丰富,几乎包容了乐曲中的所有的圆舞曲的主题。但是,在演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使用的乐器上,仍有多彩的变化。尾声中现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到田园诗境之中。忽然,一阵急风骤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这段尾声,显示出施特劳斯的高超的管弦乐写作技巧。
四、结束语
《蓝色多瑙河》,熟悉的名字,醉人的旋律,顿时能把人带入一种阔别已久的亲切意境。尽管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这部天才的作品之前,几乎所有听者亦或是伟大音乐大师的赞美竟是出奇的一致,就连德国伟大作曲家勃拉姆斯在听到这首乐曲后对此绝妙主题音乐也因赞叹不已而如此评价“可惜不是我所作!”因此,这首圆舞曲被奥地利人称为“第二国歌”或“真正的国歌”就不足为怪,能在每年的维也纳音乐会中作为主要曲目也就不足为奇。被誉为“华尔兹之王”的约翰·斯特劳斯留下了很多名曲,但是以“蓝色多瑙河”为其代表作,百世不衰。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蓝色多瑙河”是必演曲目!这是因为“蓝色多瑙河”是作者在怀念恋人的深沉悲痛中寄物伤情的绝世之作!每听此曲辄感其意境悠长,曲终意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