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朗读者》观后感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23-1089063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2 19:30: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朗读者》观后感

不知你多久未认真地听过一段声音?想了想,一段清晰的声音亦或话语似乎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在脑海中翻过一段段耳语,一段段梦呓,你是否想起了幼时母亲的呢喃,是否想起了你登顶后的呐喊,群山四应?在庞杂的声音里,被你忽略的往往是朗读。这一种其实最富情感和人文价值的声音。

谈起朗读,你是否回忆起握着戒尺在课桌间踱步的小学老师,是否是听着同桌有气无力地照字念音?如果没有,那就说明你和我一样幸运,见过阳光下最美丽的声音。

在荧屏上,《朗读者》如一束清流,冲散了众多无趣的真人秀节目;在心灵上,《朗读者》如一场甘霖,挽救了心海的干涸;在社会上,《朗读者》如一剂良方,治愈了文化的绝症。

谈到当下最红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概非董卿莫属。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惊艳表现和优雅谈吐让观众们印象深刻,有人用“以玉为骨,雪心为映,杨柳为姿,诗词为心”来形容这个才貌皆备的奇女子。而作为董卿首次担任制片人兼导演的用心之作,《朗读者》亦在继《中国诗词大会》后又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这其中也是存在原因的。要看懂抑或听懂《朗读者》此档节目,我先从其举核心内涵入手,董卿在第一集《遇见》的序言部分便谈到她所理解的“朗读者”: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这就是朗读者。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找出《朗读者》的内容模式:一是朗诵优美和感动人心的文字,展现文字之美;二是挖掘文学背后的人文意义,展现朗诵者的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将文字之外的故事与观众分享。这就是所谓的“一个人,一段文”的现实体现。

而在选读篇目的把握上,《朗读者》同与其近似的《见字如面》相比,其内容、题材更为宽泛,不像以来往书信作为主要内容的《见字如面》较为单调。如在第一期以“遇见”为主题的节目中,节目组就选取了老舍的《宗月大师》、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飞扬》、柳传志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朱生豪的情诗、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以及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片段。濮存昕遇见的是荣国威大夫,拯救了他一生;无国界医生蒋励遇见的是在战火中降临的生命,感动和祝福在那里所有遇见的生命;柳传志讲述了他遇见的第一次失败和遇见他的家庭成员,是一个人一生的遇见;世界小姐张梓琳遇见的是她可爱的女儿,并将这份对自己女儿的祝福带给了所有的孩子;而许渊冲老先生遇见的不是那位喜欢过的女同学,而是遇见中西文化的交汇。

而董卿与这些朗读者的访谈也如行云流水、点到即止,令人不得不为其出色的采访技能点赞,其采访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在与柳传志的访谈中,首先介绍这期节目的主题“遇见”,引出采访对象对“遇见”这个主题词的理解。再将其与被采访者的个人经历联结,如在采访柳传志时将遇见失败这个问题抛出,等柳传志介绍完他人生的第一次失败的经历,又将主题拉回今天朗读的主题内容:在柳林婚礼上的讲话。这种使采访内容不离采访主题的随机应变的功夫,也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应当学习的。

可以说,《朗读者》舞台上的谈笑自若,访谈嘉宾时的落落大方、游刃有余都与董卿在台下二十一年如一日的坚持学习密切相关,没有一位名记者和优秀的主持人与生俱来就擅长采访,只有理解和善待采访对象,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认识、理解他之所谈、所论的事情。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真正的理解采访,才能写出一篇精彩的、深入人心的采访新闻稿。而要真正做到这些,我们还任重道远。

第二篇:《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观后感

这是一个少年米夏的爱恋,在这个少年生病时得到一个女人汉娜的帮助,那时他16岁,她36岁。第二次他去看她,手拿一束鲜花,偷窥到她在穿丝袜,修长的大腿,36岁的女人风韵犹存,第三次他去看她,她让他帮他提煤,变成小灰脸的他让她忍俊不禁,她放水让他洗澡,洗完澡她给他拿来浴巾,在浴巾的另一面,是赤裸的成熟女人的肉体。

和《泰坦尼克号》里露丝紧溱的肉体有别,温斯莱特也经历了时间的无情,带上了中年女人的气息,一转眼,《泰坦尼克号》已经过去十年了,温斯莱特皮肤显得有些松驰,乳房下垂,她教他亲吻,做爱,叫他孩子。因为爱,这个内向寡欢的少年变得开朗快乐,少年肉欲之门打开了,米夏一有空就来找汉娜,他问她,你爱我么?少年时情窦初开总是那么热烈纯净,汉娜什么也没说,她对他说,先念书,再做爱。于是蜷曲在床上的少年给她念《奥德赛》、《老古玩店》、《丁丁历险记》,《带小狗的女人》……她听得如痴如醉,手撑着头的汉娜裸着的背影,腰那里的线条还如年轻时那样像花瓶一样,山谷一样优美。这是多么美妙的一段时光,两个人盘膝坐在小小的浴缸里,他给她念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她大叫恶心,然后说继续,一个女人自由快乐的时光我觉得莫过于此,少年的爱远比中年男人的爱炽热,他会为她做任何事,他们骑单车旅行,去教堂听赞歌,少年的爱是流动的音符和轻快的节奏。

好景不长,汉娜原本只是一位售票员,但因为米夏的帮助,她的述职报告写得语言通顺、条理清晰,所以准备调她去办公室工作,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对汉娜来说,却是晴空里的阴霾。知道这个消息时是米夏的生日,但她却心不在蔫,感觉受到伤害的米夏和她争吵,她帮他洗澡,然后做爱,如米夏预感到的一样,她走了,没和他打一声招呼就离开了。

米夏再次见到汉娜是在法庭上,那时他已是法学院的学生,汉娜站在被告席上,罪名是她1943年加入党卫军做看守,在一个小集中营工作,至于为什么要找这么一份工作,汉娜解释道,她只是听说那里有工作,党卫军在招聘看守,仅此而已,可是谁会相信呢,那时西门子公司正准备提拔她去办公室工作呢,她去做这份工作或许出于对纳粹的狂热。她的工作是看守女囚们,每个月她负责挑选十人,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至于挑选方法,她有自己的一套,她总是挑选那些体弱多病又年轻的女孩子,她照顾她们,让她们读书给她听,然后将她们送走,有幸存者指控汉娜这种残酷的做法。

1944年,小集中营关闭,六位看守负责将女囚们迁移到其它集中营。半夜,女囚们睡在教堂里,教堂被炮弹击中,大门却紧锁,为了防止混乱,六个看守共同决定不打开教堂的大门,而在法庭上,其它五个人串通一气,指证文件只是汉娜一人所为,汉娜一个人签的名,她们拿出了签了汉娜名字的文件,法官要求汉娜当场写字确认笔迹,汉娜沉默了几分钟,说不必了,报告是我写的。因此,汉娜被终身监禁。

在法庭下的米夏哭了,往事一幕幕地变得更加清晰,她让他读书……她拿着菜单手足无措……但是他更清楚地看到,汉娜决心自己保密,哪怕以失去自由为代价,米夏尊重她,或许秘密对她比自由更重要。但他积极为她做些什么,他用录音机录下了一本本的书,他曾经给她读过的和没读过的书,几百册录音带寄给狱中的汉娜,这个男人的爱让我感动,也让狱中的汉娜找到了生活中的动力,她从图书馆借了第一本书《带小狗的女人》,她边看书边听录音带,慢慢地,她借了更多的书,在多年后,1980年,米夏收到了汉娜寄来的第一封信,虽然简短,却让人动容,她说,她需要些爱情方面的书。

1988年,汉娜提前释放,在狱里呆了二十多年,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只有米夏和她联系过,他去看望她,米夏已是一个中年男人,汉娜坐在食堂的长凳上,已是满头雪白头发的老太太,脸庞清瘦布满皱纹,她伸出手去,他握了一下,随即又缩回,她愣了一下,在她眼里,他还是那个孩子,仿佛时光还停留在做爱,念书,女人旺盛的中年。他说,下周我来接你。他为她安排了房间、工作和一切。

下周他手捧花束来接汉娜时,汉娜已在狱中自杀,她站在桌上,用书垫高然后上吊,正如监狱长所言,在狱里呆了这么多年,外面的世界已变得非常可怕。而我却觉得在米夏缩回手的一瞬,她已经知道,原先那少年炽热的爱已不存在,很多东西已经改变和消失,现在只是对一个老人的同情罢了。有些花朵只在米夏的少年开放过,而现在仅存的只是余香而已。

一个少年16岁的一个夏天,改变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米夏的参与,她会一直在电车上卖票过宁静的人生,而不必再去找一份工作,在那时工作又是那么难找。米夏带来快乐也带来忧伤,男人对女人命运的改变总是大于女人对男人改变。汉娜的秘密是她根本就不识字,这让她深深自卑,但在狱中,她学会了写字,她在收件单上第一次写下自己的名字,而不是草草地一笔带过,那认真的一笔一划的样子让人感动。一个热爱阅读并以文盲为耻的女人,坚守着自己的秘密,让人动容。

温斯莱特的演技在此片中我觉得胜于《泰坦尼克号》,与她年轻时亮丽的容颜相比,一个日渐衰老的女人更难演,一个女人曾经拥有过少年的爱,少年双目灼灼地看着挚爱的女人,而此后他的人生,一直有余音袅袅,在余音里,有温暖,有残酷……

女人一生总有秘密可以守护,爱情、尊严或者其它,区别只在于时间长短和代价不同而已。向用一生守护过秘密的女人们致意,因为这让我们看到,人生还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东西。

第三篇:《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观后感

这些天应学校要求,上网看了几集《朗读者》这个节目。在许久以前我就听说过这个节目,原因呢?是应为一次偶来的机会看到《朗读者》是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制作的,并且用了接近1年时间的筹备。

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正如董卿的开场白所说,今天是《朗读者》节目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也特意选择了‘遇见’。优美动人的开场白,以及节目正式播放前的场外观众在朗读者的录音亭下倾心的朗读,已经一次又一次的拨动着我的心弦。

第一个出场的是爱心大使濮存昕,他朗读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献给给治好了他的瘸腿病让他走上人生坦途的恩人荣国威大夫,来表达自己对荣大夫的感恩之情。

第二位是无国界医生蒋励,蒋励朗读了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荡》,送给那些在战争中出生、备受炮火摧残的孩子们,表达对他们命运的同情及对世界和平的希冀。

接着是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朗读了自己《写给儿子的信》,“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爹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的开场白,表达了一位成功男人荣升为普通父亲的骄傲与自豪,想看到“创业帝国”那一天的到来的结尾,表达了企业大咖对自己儿子子承父业、创造辉煌的期盼。

最后上场的是一对普通夫妇周小林、殷洁,他们朗读了《朱生豪情书》(节选),那“你老了,一定很可爱”“我一天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一天天逾更深情爱你”的诗句,深切表达了这对浪漫伉俪鲜花山谷之爱恋的愈久愈香醇。

„„

可贵的是这其中不仅有娱乐、商业、艺术各界的名人,还有着平凡普通人。我觉得《朗读者》最打动人的,是帮观众再一次回“初心”。董卿的解释是。“《朗读者》与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是的,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无情的现实社会,难寻那份值得珍惜的“初心”。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朗读者》观后感

附件 3:学校师生观看《朗读者》感悟精选

1、教师 XX 《朗读者》观后感:

在第一期<遇见>里,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先生,分享了他第一次“遇见失败”的经历。董卿说:“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年少时期的濮存晰是一位残疾少年,从小在同学们不理解和排挤的眼光中长大。后来,他遇到了一位医生,不仅获得了站立的权利,命运也从此发生了转变。

看后,感触很深,是的,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各种挫折和失败,关键是如何看待。如果将一个人的成长比喻成一棵树的生长,那么,失败相当于“长根”的过程,成功则相当于“长叶”的过程。没有失败奠定深厚的根基,成功也许只是表面,一时的成功不能代表你可以永远成功下去。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人要从失败与挫折中认识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改善做事的方法,修正奋斗的目标。失败的是事而不是人。如果做错事,勇于面对就是最好的补救。人在经受挫折与失败后,如能反思和总结,知道如何面对未来,那么失败和挫折就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人生,遇见,便是美好!2、教师 XX 《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第五期,主题词:第一次。董卿: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往往第一次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它是探索、是挑战、是相遇,所以你的人生能够拥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着我们的人生越丰富、越多彩。朱自清的《春》,麦克斯埃尔曼的《我们最需要的》,罗伯特彭斯的《往昔的时光》萧乾先生的《梦之谷》。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第一次,难忘而保贵,它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其实细想来,我们每个人都在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不是吗?这条不能回头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许多不可复制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末来。开心到今天能及时写完观后感及自己想记录的东西,也越发喜欢这档节目,也越发喜欢文字。3、教师 XX 《朗读者》观后感:

“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愫,用发自心灵的声音朗读自己的人生梦想,感受文字的力量”这是我对《朗读者》这一栏目的感觉,怀着一颗感动之心看了第二期,深深的被乔榛老师和他妻子的感情所感动,他们让我明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人性光辉迸发的奇迹。陪伴,是一种温暖,因为它意味着有人把世界最珍贵的时间给了你;陪伴,更是一种力量,因为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他们的爱情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爱情值得我们尊敬。4、学生 XX 《朗读者》观后感: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当读到林徽因的这首诗的时候,那位老者再次凝噎,再次满含泪水。

那天无意间看到董卿主持的《朗读者》第一期,请到了中国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也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北极光文学翻译奖的人。老先生虽然九十多岁,但依旧身体健康,思路清晰。而且还常年坚持一个习惯:晚上学习至凌晨三四点钟。对于这一点,无不让人暗自惊叹:就是年轻人也不一定有这种精力啊!他说,the best of all ways,to length our days, to steal some hours from night.(一生中最好的延长白天的方法就是在夜里偷些时间)。他说,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美,创造美,有时候即使失败了,但是回忆起当时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这也是一种失败之美,回忆之美。

很感动这样的言辞,也很感触这样的人生,因为热爱翻译,继而发现其中的乐趣,因为乐趣,又很愿意去干这个工作。或许,这个时候,乐趣与兴趣之间早已没有前后之分,只有相互依托的关系了。

人的一生很长,会遇到很多事,会让人感到很迷茫,也许觉得周而复始的工作很没有乐趣,也许觉得自己的工作本来就不是自己的兴趣,但是,人活着,总得专注一件事,这样,在自己暮年回首时,心里会很踏实,也会像这位老者一样:在暮年之时,心中亦十分饱满,亦会有那种热泪盈眶的时刻。

所以如果我们的工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事,那么我认为可以尝试把它变成一种乐趣,创造乐趣,发现美,创造美,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5、学生 XX 《朗读者》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朗读者》这个大型综艺节目。通过这档综艺栏目,我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怎样让朗读带有感情。欣赏着他们朗读文章的声音,我仿佛身临其境。

朗读的人来自不同行业:有成功人士柳总、有无私奉献的无国界医生、也有创建鲜花山谷的夫妇、还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老爷爷……朗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濮存晰朗读的老舍散文《宗月大师》,来感谢人生路上帮过他的人、有无国界医生朗读的《答案在风中飘扬》,来表示她们对和平的渴望,也有朗读《朱自豪情书》的夫妇,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意…… 6 6、学生 XX 《朗 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本期以“陪伴”为主题,邀来知名演员蒋雯丽、配音演员乔榛、“童话大王”郑渊洁等,他们将与董卿分享“陪伴”的故事。

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陪伴虽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旦拥有了责任,便让这一生都变得无怨无悔。7、学生 XX 《朗读者》观后感:

今天晚上,在教室里看了《朗读者》的视频深有体会,刚刚听到朗读者的时候以为是那一本读物,今天晚上才知道竟然有一个综艺节目是叫朗读者,所以就认真的看起来了。

节目的序幕就透着浓厚的文艺气息,舞台上的布景、灯光色调都透着文学独有的清冷和优雅。这档节目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定一个主题,打开一本书,节选一段文字,把它朗读出来。看似简单的形式,却包含无穷的故事。

《百合花开》,是林清玄先生所著的散文,对于经典不熟悉的我来说,也只是听说过,不知道内容是什么,但是听了蒋雯丽老师的朗读,自己的对文学的看法得到了升华,文学不仅是文字,在那些只言片语中,还有很多令人无语表达的深厚情感,这些情感只能用心去慢慢体会。

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是对艾滋病儿童们的关爱,他们是病人,不是罪人,没有人有资格去歧视他们。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让他们的生命像百合花

一样,美丽,绽放。8、学生 XX 《朗读者》观后感:

今晚,班上组织了观看朗读者的节目,我一开始没太注意,直到我突然听到了郑渊洁这三个字。我抬起了我的头,开始注视着屏幕,我之所以知道郑渊洁这个名字是因为皮皮鲁这一系列的书的缘故。当时年幼的我被郑渊洁天马行空般的想法深深的打动了。

在郎读者节目上,郑渊洁说到他小时候被劝退的事,我很钦佩他从小就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他还说到他写《童话大王》时他的父亲每天晚上偷偷给他灌墨水的故事,我很羡慕他们一家人的感情。

然后郑渊洁和他的父亲郑洪升郑老爷子一起阅读了由他本人写的《父与子》,我从中读懂得不多,只知道一条,“爱”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爱。

最后感谢班导让我们看朗读者这个视频,这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并切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了我儿时的偶像郑渊洁先生,谢谢!9、学生 XX 《朗读者》观后感:

每一个画面都触动心灵,每一个故事都让人落泪,面对那些朗读者所感所讲,让我们感同身受。

记得第一个是讲的是可可西里,讲述的是他们在那里拍摄的自然景色,在那里生存是非常的不容易。赞颂生灵是非常圣神的,并且用藏羚羊的跪拜这篇词生动形象的体现出生命是脆弱的,拍摄亦是如此,可想而知那里的生灵生存是非常的不易,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我们应保护自然,不应该有那么多的猎杀。第二个讲述的是我们自己身边最亲近的母亲,在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我们应多照顾理解一下父母,不要等到以后想去做的时候没有机会。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不要把遗憾留到以后。第三个是讲述一对夫妻,虽然妻子患病在身,丈夫却依然不离不弃,两人还一起去外面游览。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够亲身去体会这种情感,但是从中我们依然能够懂得精神需求比物质精神更加的有价值。第四个是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她患有乳腺癌确依然坚强的活下去,并且还帮助其她有相同病情的人改变人生的态度,让她们更好,更有信心的活下去。第五位是一位冻土专家,他解决了青藏铁路的冻土难题。由于他们的奉献而让我们现在建成青藏铁路。他们在这过程中的艰辛,甚至付出生命而完成。正因为有这样的科学家们的付出,我们的国家才能强大和复兴。、学生 XX 《朗读者》观后 感:

在这个星期,老师推荐我们去观看中央一套播出的《朗读者》节目。刚听老师说完,我很好奇,难道这个节目是一群人在朗读吗?这有什么好看的呀,多无聊呀!为什么老师会让我们看这种节目? 等看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我想的那样。这个节目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这档综艺节目的总主题是:一个人,一段文。嘉宾都是一些知名的人士,而他们的朗读,也不是平白无趣,而是发自内心,充满真情实意。当节目刚开始时,主持人董卿就简洁明了地告诉了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遇见。在我心中,遇见这个词是相当平常的,不就是一个人碰见另一个人吗?当我看到一个人时,我才发现遇见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他就是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他曾经想当宇航员,可是没能当选。这时他“遇见”了他的父亲,是他的父亲鼓励他,使他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他选择了新的行业,并且经过多番波折,当上了总裁。看完之后,我感慨万千:人生是多变的,但有许多人都因失败而沮丧。可他们都未曾想过,或许他们走另一条路,便可登上人生巅峰,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放弃,在一条路上跌倒不起。哪怕当不上白领,董事长什么的,只要勇于挑战,不畏失败,总有一条路适合自己。

通过这个节目,不仅让我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怎样让朗读带有感情,而且也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让我对朗读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所以我一定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朗读更多的书籍。、学生 XX 《朗读者》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朗读者》这个大型综艺节目。这个节目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这档综艺节目的总主题是:一个人,一段文。而今天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

通过这档综艺栏目,我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怎样让朗读带有感情。欣赏着他们朗读文章的声音,我仿佛身临其境。

朗读的人来自不同行业:有成功人士柳总、有无私奉献的无国界医生、也有创建鲜花山谷的夫妇、还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老爷爷……朗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濮存晰朗读的老舍散文《宗月大师》,来感谢人生路上帮过他的人、有无国界医生朗读的《答案在风中飘扬》,(m.fwsir.com)来表示她们对和平的渴望,也有朗读《朱自豪情书》的夫妇,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意…… 看完《朗读者》以后,我对朗读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我一定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朗读更多的书籍。、学生 XXX 《朗读者》观后感:

喜欢董卿在节目里念的一首孤城的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这句诗让我想起安妮宝贝在《蔷薇岛屿》里的一段话: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事情。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我想这就是两个人陪伴最好的姿态吧!13、学生 XXX 《朗读者》观后感:

前晚,随着李云迪的钢琴伴奏,董卿首次担任制作人的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播出。没有炫目的舞美,只有 6 组嘉宾安静的朗读声,有 96 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有艺术家濮存昕,有企业家柳传志,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围绕第一期主题“遇见”,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分享家书,让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随荧屏潜入千家万户。对于节目的首播成功,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真人秀或者纯综艺节目霸屏的今天,这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鼓舞,也让我看到了文化类节目的风向标。

第五篇:朗读者 观后感

《朗读者》及《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看过这两部电影已经很久了,一直觉得应该写点什么。

战争这种题材一直都被不断地诠释着,从最初《辛德勒名单》,到后来《拆弹部队》,诸如此类的电影不甚枚举。我们总是不断地呼吁停止战争,不断的追求和平。但当利益冲突占据显要位置的时候,这些口号便不足为道了。尽管如此,这两部同样是以纳粹为背景的电影,依然带给了我深深地震撼。

朗读者:

汉娜是一名36岁的妇女,而米歇尔是一位法律系在读学生。他们在一个雨天相遇,汉娜帮助了当时生病的米歇尔。此后,二人很快坠入爱河。他们之间,或许我不得不承认,首先是出现了身体上的碰撞。直至后来,米歇尔给汉娜读书,读很多很多的书。我想,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出现了灵魂上的交融。前半段,我误以为这只是一部描绘美好的忘年恋的电影,一如《洛丽塔》和《这个杀手不太冷》一样,甚至,《朗读者》的这段忘年恋远不及那两段来得悲壮与震撼。但,当我看到汉娜坐在法庭的被告席,成为了战后被审判的一员时,我终于明白了这部电影被叫好的原因。作为看管集中营的一名看守,汉娜真的太单纯太单纯。她以为那些被派遣回去的人只是结束了这里的劳动,换个地方劳动而已,她以为那些回去的人可以幸福美好的生活下去,她以为她有责任让这些人安稳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她以为看守的职责就是维持秩序。她不知道这是何样的罪恶,她不知道离开的人意味着走向地狱。面对法官的咄咄逼人,面对同为被告的陷害,她终归太善良的什么也不懂。为了不让自己因为“文盲”而遭到耻笑,她居然没有同法官核对笔迹。她一直都没有意识到,她所面对的指控是多么的罪孽深重。就是这样善良到无知的境界,她被判终身监禁。米歇尔是了解这一切的,却在犹豫不决中,放弃了为她洗刷罪名的机会。他看着她步入监狱,回转身,娶下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这终归不是一部描写负心汉地剧。多年后,久到我以为一切都可以画上不完美的省略号的时候,米歇尔离婚了,为了那段割舍不了的记忆。他打开了录音机,开始一部一部的为汉娜读书,一箱一箱的向监狱寄录音带。汉娜也借着这些,学会了认字,明白了一切。终于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后,汉娜结束了自己。

我一直不能够完全的了解,为什么汉娜要选择死亡?是一种认清过错之后的自责,亦或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怯懦?当我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甚至会怀疑自己终究是否看懂了电影。但,毋庸置疑的是,汉娜终归太善良,也许正是这份善良到有点愚昧的品质,结束了她的一生。而对于年轻的米歇尔,他是她一辈子的朗读者。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很早就在《读者》上读过一篇文章《维以不忧伤》,也是这部电影的影评,却因为同期的另一篇文章《陪你到最后》而并没有让我加以过多的关注。只是留有这部电影最原始的印象。一部童话般的电影,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集中营。8岁的布鲁诺或许到死也没有能够完全明白,那远处高高的烟囱飘出来的黑烟是什么,那时而在后院弥漫的难闻的气味是什么,那些穿着睡衣工作的人是为了什么。。是啊,一个8岁的孩子能够懂什么?在他的眼中,天永远是澄澈的蓝,水永远是见底的清,父亲永远是伟大的,母亲永远是慈爱的。。他喜欢探险,喜欢结交新的朋友,喜欢问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认识了施穆尔后,他更是希望能够翻越屏障去为唯一一位同龄伙伴找失踪的爸爸。而后,是一条不归路。他们的小手在最后一刻紧紧握在一起,手牵手走向天堂。

因为知道结局,看的时候很不忍,而后最后的10分钟采用快进的方式看完。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那种无邪的眼神背后的冷漠。

连续两部纳粹为背景的电影,看得自己很抑郁。战争之中的爱情没有褪色,战争也从来没有污染到世界上最为纯真的眼神。有的时候,反而是最真的东西最容易打动人心。尽管真到我们觉得他们呆呆傻傻,却依然无法唾弃那种呆傻的天真与美丽!

《朗读者》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