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盐津检察院开展首个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23-940121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8 19:12: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盐津检察院开展首个

盐津检察院开展首个“检察开放日”活动

深入推进检务公开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盐津检察院开展首个“检察开放日”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加强检察机关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加深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认识和对检察工作的了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和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提升检察机关的社会认知度和司法公信力。7月21日,盐津县人民检察院邀请了2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及社区群众代表参加了以“深入推进检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

活动分四个步骤,一是组织参观控告申诉科、案件管理办公室、办案工作区等主要业务科室以及检察荣誉室,并由讲解员做详细讲解。二是由讲解员通过PPT向大家介绍检察机关的基本情况、业务情况、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情况。三是观看警示教育片。该片以我院办理的郦某某受贿案为素材,由省检察院制作并在“聚集公诉”栏目播出,是一部典型的“小官大贪”反面教育警示片。四是召开座谈会。

座谈会上,李劲松检察长代表院党组及全院干警向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邀检察员和群众代表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开展本次“检察开放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弥补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接触面少的不足。加深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是保障群众对检察工作知情权的需要,也是检察机关加强自身监督,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的需要。同时,检察机关加强创新和社会管理,也需要广开言路,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他请求大家能直言不讳地指出盐津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加强和改进盐津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盐津检察工作能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这个活动太好了,我从来没到过检察机关,以前总是认为检察工作充满神秘感,今天总算是对检察工作有了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了”、“那部„小官大贪‟的警示教育片让人看后的确是有振撼的感觉,能触动观看者的内心。建议将这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制作成光碟发放到村、社区和相关部门让大家观看,使大家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检察机关应该在打击贪腐犯罪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预防犯罪工作。一方面可以减少打击的难度和打击面,减少社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尽量将各种贪腐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检察机关在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后,建议将检察建议抄送一份给人大,对相关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后不能及时做出反映或处理的情况,人大可以进行进一步督促监督,这样就可以将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派驻基层检察室和开通„邮政信访绿色通道‟等举措,的确是加大了检察机关与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联系力度,为群众信访、控告、申诉提供了便利,希望检察机关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能够再进一步加大”、“我认为你们的„心理疏导室‟搞得好,对失足青少年或受害青少年开展心理疏导是一项重要的帮教工作,建议将这块工作好好地开展下去”……。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建言献策,在对盐津检察工作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也对盐津检察工作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大家同时还希望盐津检察院能更多地举办类似“检察开放日”这样的活动,为进一步拉近检民距离,提高检察工作透明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造更多的平台。

第二篇:盐津之路

盐津之路

发布/更新 时间: 202_年5月18日 16:44 来源: 牛寨乡 作者: 张正杰 浏览次数: 238

今年五一劳动节休假,欣闻豆沙关已于3月22日经省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我再次心旷神怡地踏上那片充满魅力和美丽的土地。

行走在初夏的阳光里,满面阳光的徜徉于古风今韵的古镇。震后新建的灰瓦白墙房前,红灯彩幡,店铺林立。宽坦的青石板路上,不时涌过操南腔北调的旅行团队,或分流在唐碑亭旁驻足陶醉,在悬棺岩前仰首入神,在石门关下止步着迷„„。走进如诗的山水画卷,让人油然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慨古镇的震后涅槃。

正是古镇石门关前的内昆铁路、水麻高速公路和昭水公路,通过它们四通八达的延伸,迎来五湖四海慕名前来的旅客。就是这些旅客,经过他们身临其境后的言传,在神州大地上很快传扬了豆沙现状乃至盐津的声誉。

其实,不论是身临其境,还是道听途闻,只要了解盐津、走近盐津,都会为它的自然美丽和发展魅力所叹服,同时也会引启对于盐津之路的深度思索。

盐津,像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县境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别的地形结构等缘故,自秦以来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素有“滇川门户”的称谓。同时,造就了“大路沿河而拓,文明顺路而兴”的历史传统。

时至今日,豆沙古镇石门关前的“交通博物馆”就是很好的佐证:在数百步距离内的山坡上,依次“陈列”出相映生辉的关河水路、内昆铁路、昭水公路、五尺道、水麻高速公路,集中了自秦至今盐津交通发展的历史轨迹,浓缩出不同时期的奋斗故事:五尺道上,秦代蜀守李冰率队积薪烧崖的焰痕依稀犹在;关河岸边,清朝船工起航滇铜水运的号子似乎可闻;昭水公路主要展示了建国不久,盐津、大关等县翻身农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言壮志;内昆铁路集中见证了世纪之交,昭通人民百年夙愿成真,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殷切关怀;水麻高速公路全面反映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以来,昭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蒸蒸日上和水利资源、矿产资源开发的欣欣向荣。尽管年代各异、型式多样、宽窄不同,但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盐津之路,至今仍然横贯在盐津这片土地上,像花一样悄然含苞,像树一样默然发芽,春意盎然,生机蓬勃。

了解目前盐津之路,它是一丛不断绽放的美丽红花。“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委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为突破交通滞后的关键“瓶颈”制约,通过“服务建设、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方式,盐津之路群体不断拓展,“交通枢纽县”的打造日益成型,区位优势再度凸出。202_年,内昆铁路全线铺通;202_年,柿花通县油路通车,使彝良、威信、镇雄等三县能更加便捷沟通内昆铁路;202_年5月,县政府招商引资的盐电二级公路技改完成,昭通又增加了一条连接滇川的出省大通道;同年7月,溪洛渡电站对外交通二级公路(普洱至桧溪)建成投用,有力支援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巨型水电站的建设进程;202_年1月,震后新修的林家渡到豆沙关集镇的公路升级完成,豆沙“交通博物馆”的内涵更加丰富;同年7月,水麻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在此期间,还修建串茶、中木等通县公路;陆续建成滩头

大桥、庙坝大桥和黄毛坝大桥和县城新区悬带桥。目前,通过财政奖补等形式,村组公路建设步入快车道。柿凤、柏兴、沱落等油路正在加紧建设中。国家财力的支持,施工技术的进步,社会各界的全力参与,破除了“大路沿河而拓”历史桎梏,全县掀起交通网络建设的新高潮。公路经过偏僻的山村,结束了人背马驮的辛劳。公路联结边远的矿山,告别了守着宝藏受穷的辛酸。内昆铁路、水麻高速公路及通县公路,不仅缩短了盐津与昭通、宜宾等发展较好城市的地理距离,而且客观衡量出发展的不小差距,进而在全县广大干群头脑中激荡出“把握机遇、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迫切愿望。

走近今日盐津之路,它是一棵枝繁叶茂的魅力绿树。“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贴切地阐述了盐津之路的历史由来,更是昭示着盐津之路的延伸拓展。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时不我待,实事求是,全县上下勇于改革、敢于实践、善于总结,形成万众一心、千帆竞渡、百花齐放、喜事连连的发展局面。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行村民自治和政务公开,政治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引进浙江中大集团、四川伊利集团和万泰集团,培育发展水能开发、原煤开采、电石冶炼、观光旅游等朝阳产业,挺起县域经济脊梁;举全县之力,“两基”顺利通过国检,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以水麻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拉动中和水乡、豆沙古镇发展,兴建水田新区,城乡面貌焕发新颜;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修建农村养老院和城镇廉租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实施各级文明单位创建,开展“七彩云南·绿色盐津”环保活动,争取溪洛渡巨型水电站换流站落户盐津。尤其在地震恢复重建过程中,在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县上下大胆探索,奋力拼搏,创建灾后重建的“豆沙模式”,圆满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树品牌”的发展目标,磨练了“信义立本、宽容为怀、自强思进、坚韧求成”的盐津精神,从而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突破“文明顺河而兴”的分布限制,“三个文明”之花盛开在盐津城乡。

盐津之路的今日,既是交通设施在质与量上的飞跃,更是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缩影。今日盐津之路,就在40万盐津人民的脚下。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随着柿凤、柏兴、沱落公路的如期竣工,自身发展的基础逐渐夯实,国家加快乌蒙片区的开发步伐,盐津之路,作为全县人民奔向小康之路,将会越来越宽广,也将会越来越平坦。

第三篇:5盐津文史资料

寻找乌蒙王

约公元七世纪中叶,世居碧谷江畔的东爨乌蛮的一个支系,在部落首领阿统的带领下,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的迁徙。他们渡过金沙江、牛栏江,翻越堂琅山、朱提山,追随着另一条大河的源流,穿越峡谷,走过石门,终于在关河两岸的山原、河谷中停下了迁徙的脚步。窝棚、炊烟、烧荒的野火,鸣镝的响箭,东爨乌蛮的子孙,选择了曾经的僰人的故土,营建部落新兴的家园。在后来的被书写的历史中,他们被称为“石门蕃”、“土僚蛮”、“秃老蛮”、“秃落蛮”;在后来的书写历史的人的笔下,记述了他们的风土、习俗、生活状态和一个真实而又神秘的“乌蒙王”的故事。

唐代:“爨蛮,……刀耕火种,男子椎髻,摘去髭须,左右佩双刀,喜斗、轻死。妇女披头,衣皀,贵者饰锦绣,贱者披羊皮,耳穿大环,剪发齐眉,裙不掩膝。”(见《云南通志》)

宋代:“石门蕃部,乌蛮仲牟由裔。俗椎髻,披毡佩刀,居住栏棚,不喜耕稼,多畜牧。其人精悍,善战斗,自马湖、南广诸族皆畏之。”(见《宋史·叙州三路蛮传》)

元代:“……土僚蛮,叙州南、乌蒙北皆是。男子及十四、五,则左右击去两齿,然后婚娶。猪羊同室而居。无匕著,手抟饭而食。足蹈高撬,上下山坡如奔鹿。妇人跣足、高髻,桦皮为冠,耳坠大双环,衣黑布,项带锁牌为饰。出入林麓,望之宛如猿猱。人死则以棺木盛之,以先坠者为吉。山田薄少,刀耕火种。所收稻谷悬于竹栅之下,日旋捣而食。常以采荔枝贩茶为业云”。“祭祀时,亲戚毕至,宰杀牛羊,动以千数,少者不下数百。每岁以腊月春节,竖长竿,横设一木,左右各坐一人,以互相起落为戏。”(元·李京著《云南志略》)

有学者认为:民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特定地区、在特定居民群体中,甚至是文化的一种集中表现形式。当然,变化也在发生。《蜀中广记》于“乌蒙军民府”条项下记:“唐时,乌蛮仲牟由之裔曰阿统者,始迁于此甸。至十一世孙,乌蒙始强,号乌蒙部,宋时阿杓为乌蒙王。”注意:阿杓的“乌蒙王”不是自封的,是朝廷敕封的。《明史》、《明一统志》等史籍均有记载。敕封的时间,有学者考证在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也有人认为在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地方志籍记载:阿杓受封乌蒙王后,在俯临关河的夷都山上修建了乌蒙王城;阿杓死后,在夷都山留下了乌蒙王坟。

1945年,云南现代天文学、气象学的奠基人陈一得先生受聘担任《盐津县志》的主编。陈一得是一位事必躬亲、治学严谨的大学者,在处理“宋时封乌蛮阿杓为乌蒙王”这一史实时,不但征信于史料,还亲临“相传为夷人都城”和乌蒙王墓所在的夷都山调查。调查中,世居夷都山的罗焕章、罗鉴堂两位“乡人”,对乌蒙王的来历、身世又提供了另外一种信息:第一,阿统并非“乌蛮仲牟由之裔”,而是夷都山罗姓的先祖。从原籍江西汲水县迁居夷都山。“原本汉人,与夷女结合,遂为汉父夷母,至阿杓,善抚众,故宋封为王。”第二,阿杓汉名罗星,字杓。宋熙宁七年,泸(州)夷叛乱,朝廷征讨。罗杓率“鬼主诸夷、余罗氏从征有功,皆愿世为汉官,”朝廷敕封罗杓为乌蒙王。第三,罗氏“宗室族繁”,元、明两朝皆有入仕为宦者。——口碑不足为证。陈一得先生在《盐津县志》中仅作记述,未作考评。

又过了40多年。1988年,云南电视台《南方丝绸之路》摄制组,在夷都山麓的普洱镇又查访到一部罗氏家谱抄本,抄本写成于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撰述者自称“裔孙罗守成”。家谱中记述阿(罗)统、阿(罗)杓的事绩与陈一得采访所得的两位“乡人”的口碑可以互为印证。

乌蒙王的存在是真实的,毋庸置疑。可乌蒙王是谁呢?是东爨“乌蛮仲牟由之裔”阿统的第十一世孙阿杓,还是江西汲水汉族人罗统“与夷女结合”养育的后代罗星?

出石门关,沿关河循昆水公路下行,去未远,便到了夷都山麓的普洱镇。丘岗起伏,山路回环,行十里许,迎面便是“天生桥”。绝壁千仞,俯临深渊,崖岫中空,天光透露,巨石连缀,横亘若桥。过了天生桥,是一山间草地,两股溪水分别源自东北向的沼泽、西南向的竹林,清流漫漶,一曲折,一婉转,盈虚互补,形若“太极”,当地人称“太极水”。横越草地,山路跌宕下沉,入峡谷,东折西转数百步,豁然开朗。遥望前方悬崖上瀑布高悬,一左一右,从水口处跌落数十丈,水珠激溅,雾雨蒸腾,俨然两幅水晶卷簾凌虚悬垂,霓虹焕彩处,山色有无中。据向导说,瀑布来水,即太极水;瀑布泻水,从“天生桥”下流过。陈一得先生说夷都山“风物优雅,人文荟萃”,应该不是虚饰过誉之词。

相传为“夷人都城”的夷都山遗址,未发掘过,历经风雨沧桑,地表遗存物不多。遗址面积3500余平方米,中心位置有一片用石板镶嵌的平整光滑的台面,台面四周残存柱础35个,其中最大一个直径55厘米,厚15厘米,圆边浮雕云纹。乌蒙王阿杓(罗星)墓,紧傍遗址,相距不远。1958年,墓石被毁,尚存内棺。墓碑高157厘米,宽78.5厘米,碑面无文,半圆形碑帽高6厘米,宽110厘米,浮雕“二龙抢宝”图案。墓前左右立石马、石羊、石狮各一对,线条粗犷,技法娴熟,造型生动,是精美的石雕艺术品。罗氏家谱记载:乌蒙王“卒,葬于座宅后边,有坟茔镌碑为记。”据此可以认为,所谓“夷人都城”,应该是乌蒙王的“座宅”;但乌蒙王墓残存的碑石上却一字不名,又与家谱所说“镌碑为记”相悖。虽然未经发掘的遗址没有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有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遗址残存的柱础、乌蒙王坟残存的石马、石羊、石狮及图案雕饰,与诸多史籍所载石门蕃、土僚蛮的民俗(葬式)不一样,而更多地透露出汉文化的气息。

距阿杓墓不远,有阿杓后裔,世袭冠带耆老将军指挥使罗口口墓。墓为泥土堆垒,用条石砌成圆丘形。墓碑高209厘米,宽82厘米,碑面文字已被破坏,仅残存“罗口口之墓”、“明正德十三年”等字。相去又未远,有镇远将军罗西湖墓。墓为土堆,无墓石。碑高166厘米,宽80厘米;半圆形碑帽高62厘米,宽108厘米,有云纹、花草图案。据碑铭,罗西湖籍贯江西,明代钦赐乌蒙军民府镇远将军指挥使。碑立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

乌蒙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的存疑只能留待历史去解答

玄武夕照

民国《盐津县志》风物一章中列写了全县二十个景致,其中一处名叫“玄武夕照”。

盐津境内的玄武庙共计有三座,三座大概都是因为其所处位置地形绝胜而以山来命名的。

古书说,玄武乃四象之一,这是天文方面的概念吧!四象是我国古代用来表示天空东、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星象。

二十八宿与四象有着对应关系,即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龟蛇)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民间阴阳先生嘴边也时常挂着“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合称四方四神)”的歌诀子。《礼记·曲礼上》有“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的句子,孔颖达疏:“玄武,龟也。”《后汉书·王梁传》里有“玄武,水神之名。”的说法,李贤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宋时,为了避讳,改玄为真,玄武也称真武。玄武庙也自然可称真武庙。道教所称的(玄)真武大帝,那是一副披着长发,穿着黑衣,手执宝剑,脚踏龟蛇的形象。

牛寨街子侧旁的真武山,又称云台山,山腰上以前有一座寺庙曰“龙兴寺”。此庙建于嘉庆三十八年。到乾隆五十八年改建为真武庙,到光绪二十二年,又由乡人郭宪卿倡议募捐重修。

普洱渡老街后山也称真武山,真武庙嵌于山岩间,可谓凭虚倚险。登临环视,但见四围群峰簇拥,三江汇聚五桥齐奔,市井自是一派物埠民丰盛景。

盐井镇放羊坝后是玄武山,山上有座玄武庙,曾经一度名冠全县。

玄武夕照老鸦滩,万物增辉景色鲜。

引得多少观光客,翘首遥望返流连。

——陈清连《玄武夕照》

盐津县因有关河纵贯全境南北,山脉天然分为东西两个领域。江东中干部为凤山山系,其余诸山都是它的分支。凤凰山分支南行,层峦叠嶂相续成岭,绵亘于盐津、彝良之间。至白岩口转西北,走楠木坪,萱麻窝,牛耳坡,至铙钵顶,即为盐津老街南面诸山。其西北经桃子坝田包上,北起祝家山,西走放牛场,巉岩峻极,忽跌为玄武山。玄武山状若狮子,所以也以狮山名之。峰峦挺秀,圆洁浑成。有许多阴阳先生说,盐津老鸭滩乃五马归槽之地!站在玄武庙前一看,还真有缓缓伸入关河岸的五匹山:右侧是老街与红旗街包抄的那匹山,左面有豆芽沟方向那匹山,对岸右边是吊钟岩(古称石门山)的山尾,对面横亘着一山,五座山都有明水隔断,并且来龙绵远悠长。犹似五匹马来此聚头饮水,关河就是它们的大水槽。

此地滩口多,上流有豆芽滩,中有麻柳滩,下有老鸦滩,老鸦滩也是盐津旧县治一大名胜,民国时期的先贤周荃就写

过一首歌咏老鸦滩的七律:

老鸦滩畔水湾环,铁索桥横第一关。

商贾尽多滇蜀客,人民不别汉夷闲。

盐船乱接江头路,巡署斜撑市外天。

笑我自非题柱客,倒骑驴背且言还。

——《老鸦滩》(当时铁索桥在东风大桥处)

晴日,站在只剩斑斑驳驳的断垣残壁的玄武庙前,举目环视,境界十分开阔,四围群山披霞着彩,遍地泛彩流金。正眼远望,隐隐可以看到黎山尾部层层叠叠,极具美感的乱山子诸峰峰顶,秀丽圆润。北面吊钟岩与花果山隔河对峙,雄奇而伟岸,巍然排闼。东风大桥犹似彩虹一弯跨于关河之上,桥上车水马龙奔走不息。近前,横亘着一山,像马鞍。那上边在解放前曾经修有营盘,派有士兵把守。向左往关河上游一望,滩宽水阔。眼前关河两岸,闾檐铺地,参差错落几千人家。盐津一中、沙坪桥农贸中心、大觉寺、铁路小区等标志性建筑披霞映彩,渡着金光。

换个角度看玄武夕照,所见景致更具神韵。在晚照斜晖落霞满天的时候,特别是盛夏,登上玄武山对面的营盘顶,回身直面玄武,那才是饱览胜景的绝好时机绝好地点。

云南之十八“怪”,名闻遐尔,流传甚广。是“怪”让全国了解云南,是“怪”让云南走向南亚。是“怪”也不“怪”,“怪”也“怪”,“怪”了就“怪”。盐津也有十八“怪”之说,褒贬不

一、毁誉参半。但愿以怪”,让大家了解其风土,体察其民情,采撷其风貌;以盐津之“怪”彰文明之风,显儒雅之气,扬礼貌之德,崇荣辱之观。

1、步行还比汽车快(在街上); 2、球场上常常上演拳击赛;

3、健身全是老太太;

4、五尺道遗址传万代; 5、说话总把“妈”字带;

6、少妇更爱讲穿戴;

7、红白喜事要摆上百桌的菜;

8、有钱无钱把高楼盖;

9、人情客往真无奈;

10、庙坝白酒人人爱 11、血汗钱都还了赌债;

12、打牌掷骰处处在;

13、垃圾堆积在城外;

14、染了头发充老外;

15、光胴胴敢在街上拽;

16、放学之后谈恋爱; 17、小虫(打屁虫)当着补品买;18、新区广场里边把洋芋砣砣卖

1.盐津很安全,因为干抢劫很有可能赔本。

2.盐津有3个客运站6个火车站1个飞机场(但是要爬上202_米高的吊钟岩后搭乘过路客机)。

3.盐津的烧烤是全国最贵的,但是只要是能吃的基本都可以烤。4.盐津的男人最幸福,因为街上十个有八个都算得上美女(相比昭通鲁甸)。5.盐津的女人漂亮而泼辣,基本每个都会骂街。6.盐津有山城啤酒雪花啤酒,5元一瓶,每年夏天为了推销啤酒两边的促销小姐都会用粉拳亲密接触。穷山恶水出刁民 6.盐津有山城啤酒雪花啤酒,5元一瓶,每年夏天为了推销啤酒两边的促销小姐都会用粉拳亲密接触。重庆有棒

棒军,盐津有大背篼

7.盐津有庙坝包谷酒和中和小作酒,五粮液是一般盐津人消费不起的,但基本家家都有包谷酒堪称地方茅台。

8.盐津的出租车很多也便宜,起价5元,城区转一圈20元就能搞定。

9.在盐津的街上一招手不仅有的士还有三轮车(2元起价)“摩的”(摩托车)但打摩的很可能被交警洪水光顾盐津县城

10.盐津有1个广场,都是老一辈革命家跳“坝坝舞”打花鼓和扭秧歌的好地方。

11.盐津的房租很便宜,写字楼500元一间(40~50平米),河边的小平房100元可以让你住3个月。

12.盐津豆沙关正在搞古镇建设,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观光旅游的最悠闲景点。

13.盐津是个懒散的县城,街上跑的人基本是跑步健身和打不赢架怕搞尾缴躲难的。

14.盐津的惘情联盟网吧基本清一色的奔腾双核/1G内存/7300/250G,上网聊天泡MM的占大多数。

15.巴西烤肉是什么?偶们这只有二旅社门口5元一份的回锅肉。16.盐津人喜欢和外地人打交道,但基本是上当受骗。(问路的话可能有两个以上的人帮忙解说)

17.比起商业味更多的是酒香味和辣椒味还有江湖意气。

18.兜里只要不少于500元,可以放心的带女朋友去出耍个通宵(包括房费)。19.晚上可以去新区五尺道K歌,300元可以让你吼一个晚上。20.盐津的名气很牛B,具有四大津城之一的爱称(其余是北京/天津/南京)。21.盐津有夜市,腿上还有黄泥巴的大背篼都可以在这里疯狂shopping。

22.盐津的公厕都是免费的,垃圾总是遍地的。

23.大部分盐津人家庭观念都很强,因此骂人的话基本都是问候对方直系亲属。

24.盐津能经常看见本地知名人士名单的地方只有政府门口墙上贴的XXX又驾鹤西去,呜呼,哀哉!25.盐津的宽带很便宜电信的2M包月只要80元,绑定小灵通套餐还能得到20元的返点。

26.盐津城管的环保意识最强,你要是不环保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27.盐津有的是水,白水江和大关河在柿子坝合成朱提江再流进长江,所以盐津也有万里长江源头之称。

28.盐津从来不缺司机,没拿驾照的菜鸟都敢在路上乱穿尤其是三轮车手,冷不丁一个急转弯你又得满地找牙了

29.盐津有文化宫,主要研究麻将文化和斗地主文化。

30.在盐津你可以明显的体会到四季和亲情的交融,因为每晚都能听到来自夜宵摊上的呐喊:“四季财”“两弟兄”“好弟兄”“实在好”……

1.盐津很安全,因为干抢劫很有可能赔本。

2.盐津有3个客运站6个火车站1个飞机场(但是要爬上202_米高的吊钟岩后搭乘过路客机)。

3.盐津的烧烤是全国最贵的,但是只要是能吃的基本都可以烤。

穷山恶水出刁民

4.盐津的男人最幸福,因为街上十个有八个都算得上美女(相比昭通鲁甸)。

5.盐津的女人漂亮而泼辣,基本每个都会骂街。

6.盐津有山城啤酒雪花啤酒,5元一瓶,每年夏天为了推销啤酒两边的促销小姐都会用粉拳亲密接触。

重庆有棒棒军,盐津有大背篼

7.盐津有庙坝包谷酒和中和小作酒,五粮液是一般盐津人消费不起的,但基本家家都有包谷酒堪称地方茅台。

8.盐津的出租车很多也便宜,起价5元,城区转一圈20元就能搞定。

9.在盐津的街上一招手不仅有的士还有三轮车(2元起价)“摩的”(摩托车)但打摩的很可能被交警抓。

洪水光顾盐津县城

10.盐津有1个广场,都是老一辈革命家跳“坝坝舞”打花鼓和扭秧歌的好地方。

11.盐津的房租很便宜,写字楼500元一间(40~50平米),河边的小平房100元可以让你住3个月。

12.盐津豆沙关正在搞古镇建设,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观光旅游的最悠闲景点。

修房造屋掉脚楼是盐津一大特色 13.盐津是个懒散的县城,街上跑的人基本是跑步健身和打不赢架怕搞尾缴躲难的。

14.盐津的惘情联盟网吧基本清一色的奔腾双核/1G内存/7300/250G,上网聊天泡MM的占大多数。

15.巴西烤肉是什么?偶们这只有二旅社门口5元一份的回锅肉。

夜景还是很美的 16.盐津人喜欢和外地人打交道,但基本是上当受骗。(问路的话可能有两个以上的人帮忙解说)

17.比起商业味更多的是酒香味和辣椒味还有江湖意气。

18.兜里只要不少于500元,可以放心的带女朋友去出耍个通宵(包括房费)。

19.晚上可以去新区五尺道K歌,300元可以让你吼一个晚上。20.盐津的名气很牛B,具有四大津城之一的爱称(其余是北京/天津/南京)。

这是老街 21.盐津有夜市,腿上还有黄泥巴的大背篼都可以在这里疯狂shopping。

22.盐津的公厕都是免费的,垃圾总是遍地的。

23.大部分盐津人家庭观念都很强,因此骂人的话基本都是问候对方直系亲属。

24.盐津能经常看见本地知名人士名单的地方只有政府门口墙上贴的XXX又驾鹤西去,呜呼,哀哉!

25.盐津的宽带很便宜电信的2M包月只要80元,绑定小灵通套餐还能得到20元的返点。26.盐津城管的环保意识最强,你要是不环保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27.盐津有的是水,白水江和大关河在柿子坝合成朱提江再流进长江,所以盐津也有万里长江源头之称。

28.盐津从来不缺司机,没拿驾照的菜鸟都敢在路上乱穿尤其是三轮车手,冷不丁一个急转弯你又得满地找牙了

29.盐津有文化宫,主要研究麻将文化和斗地主文化。

30.在盐津你可以明显的体会到四季和亲情的交融,因为每晚都能听到来自夜宵摊上的呐喊:“四季财”“两弟兄”“好弟兄”“实在好”……

全国唯一的地铁县城

31.除了在花店基本看不到花,但若是情人节那天和一女性走一起时基本都有人送来10元一支的玫瑰花。

32.盐津地处峡谷四面环山,除了山还有“兴、马、太”风景旅游区,那就是兴隆、马铃岩和太坪,值得一游。33.盐津的警察MM特漂亮,如果你想把自己交给她没有个十万八万的那就只有自己在家看制服诱惑。

34.盐津的面什么口味都有,吃过盐津面天下再无面。35.盐津的酒吧咖啡吧也算在抢钱那一类,不过进去消费的都怕被抢的不够彻底.寻找乌蒙王

约公元七世纪中叶,世居碧谷江畔的东爨乌蛮的一个支系,在部落首领阿统的带领下,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的迁徙。他们渡过金沙江、牛栏江,翻越堂琅山、朱提山,追随着另一条大河的源流,穿越峡谷,走过石门,终于在关河两岸的山原、河谷中停下了迁徙的脚步。窝棚、炊烟、烧荒的野火,鸣镝的响箭,东爨乌蛮的子孙,选择了曾经的僰人的故土,营建部落新兴的家园。在后来的被书写的历史中,他们被称为“石门蕃”、“土僚蛮”、“秃老蛮”、“秃落蛮”;在后来的书写历史的人的笔下,记述了他们的风土、习俗、生活状态和一个真实而又神秘的“乌蒙王”的故事。

唐代:“爨蛮,……刀耕火种,男子椎髻,摘去髭须,左右佩双刀,喜斗、轻死。妇女披头,衣皀,贵者饰锦绣,贱者披羊皮,耳穿大环,剪发齐眉,裙不掩膝。”(见《云南通志》)

宋代:“石门蕃部,乌蛮仲牟由裔。俗椎髻,披毡佩刀,居住栏棚,不喜耕稼,多畜牧。其人精悍,善战斗,自马湖、南广诸族皆畏之。”(见《宋史·叙州三路蛮传》)

元代:“……土僚蛮,叙州南、乌蒙北皆是。男子及十四、五,则左右击去两齿,然后婚娶。猪羊同室而居。无匕著,手抟饭而食。足蹈高撬,上下山坡如奔鹿。妇人跣足、高髻,桦皮为冠,耳坠大双环,衣黑布,项带锁牌为饰。出入林麓,望之宛如猿猱。人死则以棺木盛之,以先坠者为吉。山田薄少,刀耕火种。所收稻谷悬于竹栅之下,日旋捣而食。常以采荔枝贩茶为业云”。“祭祀时,亲戚毕至,宰杀牛羊,动以千数,少者不下数百。每岁以腊月春节,竖长竿,横设一木,左右各坐一人,以互相起落为戏。”(元·李京著《云南志略》)

有学者认为:民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特定地区、在特定居民群体中,甚至是文化的一种集中表现形式。当然,变化也在发生。《蜀中广记》于“乌蒙军民府”条项下记:“唐时,乌蛮仲牟由之裔曰阿统者,始迁于此甸。至十一世孙,乌蒙始强,号乌蒙部,宋时阿杓为乌蒙王。”注意:阿杓的“乌蒙王”不是自封的,是朝廷敕封的。《明史》、《明一统志》等史籍均有记载。敕封的时间,有学者考证在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也有人认为在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地方志籍记载:阿杓受封乌蒙王后,在俯临关河的夷都山上修建了乌蒙王城;阿杓死后,在夷都山留下了乌蒙王坟。

1945年,云南现代天文学、气象学的奠基人陈一得先生受聘担任《盐津县志》的主编。陈一得是一位事必躬亲、治学严谨的大学者,在处理“宋时封乌蛮阿杓为乌蒙王”这一史实时,不但征信于史料,还亲临“相传为夷人都城”和乌蒙王墓所在的夷都山调查。调查中,世居夷都山的罗焕章、罗鉴堂两位“乡人”,对乌蒙王的来历、身世又提供了另外一种信息:第一,阿统并非“乌蛮仲牟由之裔”,而是夷都山罗姓的先祖。从原籍江西汲水县迁居夷都山。“原本汉人,与夷女结合,遂为汉父夷母,至阿杓,善抚众,故宋封为王。”第二,阿杓汉名罗星,字杓。宋熙宁七年,泸(州)夷叛乱,朝廷征讨。罗杓率“鬼主诸夷、余罗氏从征有功,皆愿世为汉官,”朝廷敕封罗杓为乌蒙王。第三,罗氏“宗室族繁”,元、明两朝皆有入仕为宦者。——口碑不足为证。陈一得先生在《盐津县志》中仅作记述,未作考评。

又过了40多年。1988年,云南电视台《南方丝绸之路》摄制组,在夷都山麓的普洱镇又查访到一部罗氏家谱抄本,抄本写成于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撰述者自称“裔孙罗守成”。家谱中记述阿(罗)统、阿(罗)杓的事绩与陈一得采访所得的两位“乡人”的口碑可以互为印证。

乌蒙王的存在是真实的,毋庸置疑。可乌蒙王是谁呢?是东爨“乌蛮仲牟由之裔”阿统的第十一世孙阿杓,还是江西汲水汉族人罗统“与夷女结合”养育的后代罗星?

出石门关,沿关河循昆水公路下行,去未远,便到了夷都山麓的普洱镇。丘岗起伏,山路回环,行十里许,迎面便是“天生桥”。绝壁千仞,俯临深渊,崖岫中空,天光透露,巨石连缀,横亘若桥。过了天生桥,是一山间草地,两股溪水分别源自东北向的沼泽、西南向的竹林,清流漫漶,一曲折,一婉转,盈虚互补,形若“太极”,当地人称“太极水”。横越草地,山路跌宕下沉,入峡谷,东折西转数百步,豁然开朗。遥望前方悬崖上瀑布高悬,一左一右,从水口处跌落数十丈,水珠激溅,雾雨蒸腾,俨然两幅水晶卷簾凌虚悬垂,霓虹焕彩处,山色有无中。据向导说,瀑布来水,即太极水;瀑布泻水,从“天生桥”下流过。陈一得先生说夷都山“风物优雅,人文荟萃”,应该不是虚饰过誉之词。

相传为“夷人都城”的夷都山遗址,未发掘过,历经风雨沧桑,地表遗存物不多。遗址面积3500余平方米,中心位置有一片用石板镶嵌的平整光滑的台面,台面四周残存柱础35个,其中最大一个直径55厘米,厚15厘米,圆边浮雕云纹。乌蒙王阿杓(罗星)墓,紧傍遗址,相距不远。1958年,墓石被毁,尚存内棺。墓碑高157厘米,宽78.5厘米,碑面无文,半圆形碑帽高6厘米,宽110厘米,浮雕“二龙抢宝”图案。墓前左右立石马、石羊、石狮各一对,线条粗犷,技法娴熟,造型生动,是精美的石雕艺术品。罗氏家谱记载:乌蒙王“卒,葬于座宅后边,有坟茔镌碑为记。”据此可以认为,所谓“夷人都城”,应该是乌蒙王的“座宅”;但乌蒙王墓残存的碑石上却一字不名,又与家谱所说“镌碑为记”相悖。虽然未经发掘的遗址没有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有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遗址残存的柱础、乌蒙王坟残存的石马、石羊、石狮及图案雕饰,与诸多史籍所载石门蕃、土僚蛮的民俗(葬式)不一样,而更多地透露出汉文化的气息。

距阿杓墓不远,有阿杓后裔,世袭冠带耆老将军指挥使罗口口墓。墓为泥土堆垒,用条石砌成圆丘形。墓碑高209厘米,宽82厘米,碑面文字已被破坏,仅残存“罗口口之墓”、“明正德十三年”等字。相去又未远,有镇远将军罗西湖墓。墓为土堆,无墓石。碑高166厘米,宽80厘米;半圆形碑帽高62厘米,宽108厘米,有云纹、花草图案。据碑铭,罗西湖籍贯江西,明代钦赐乌蒙军民府镇远将军指挥使。碑立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

乌蒙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的存疑只能留待历史去解答

采办皇木——掠夺

“皇木”晋京-云南昭通旅游简述,拜谒故宫,叩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走进乾清宫、坤宁宫、慈宁宫,沥粉贴金,和玺彩画,丹青辉赫,万千气象。置身其间,你是否会突然想到遥远的滇东北?想到滇东北云南旅游昭通的崇山峻岭、深谷幽箐?会从支撑和装点皇权至尊的檩、椽、梁、柱中真实地触摸到滇东北云南旅游昭通高原与历史相伴而行的生生不息的脉搏。

楠木、杉木,是常绿乔木,树干粗壮,笔直端伟,高可达四五十米。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细腻,有浓郁的香气,且储藏愈久,香气愈浓,故以“香楠”、“香杉”名之。明清两朝,香楠、香杉主要供应皇室建筑,便又有了“皇木”的别号。历史上,今云南旅游昭通地区金沙江、白水江、关河流域是香楠、香杉的重要产区,自然也是采办皇木的主要地区。

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将北京元故宫毁去,征发20余万工匠在南京建造宫殿,在全国采办建筑材料。滇川边区盛产楠木、杉木,声名在外,朱元璋诏令四川督抚采办,主要采区在关河流域。至今,云南旅游昭通盐津县滩头还留有当时采办楠木、杉木的摩崖碑记:“宜宾县官岩都领夷夫一百八十名,砍剁宫阙香楠木一百八十四根”。此后的几百年间,朱棣迁都北京重建故宫,弘治建清宁宫,正德建乾清宫,万历建慈宁、慈庄宫,清康禙改建太和殿,雍正预置“万年吉地”,天坛、地坛的望灯杆、戗木,都无一例外地要采办大批楠木、杉木。史书记载,自明洪武八年至清嘉庆七年的427年中,在今云南旅游昭通地区盐津、永善、威信等县大规模采办“皇木”40多次。朝廷诏令,官府比限追索,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满足圣皇天子的不时之需,职司其事的工部、户部不能不作未雨绸缪的安排,派员督率地方官到产区实地查勘,凡已成材的楠木、杉木,便在树干刻上“皇木”二字作标记,严令地方慎加保护,不得妄取。事实上,既已成为“皇木”,苍生百姓又怎么消受得起?今云南旅游昭通永善县新田乡仍遗存刻有“皇木”的香楠,仍受到很好地保护,只是流年风水,保护的用意和过去已是殊途不同归了。

采办“皇木”,劳民伤财。清康禙六年议建太和殿,敕川、滇、黔、桂等省督抚查报“山中木植长径尺过数,需用粮钱确估”等情况。诏令一下,各省督抚大员闻风而动。四川巡抚张德地带着布政司官员,新临云南旅游昭通乌蒙、芒部、马湖等地踏勘后,向康熙呈递了一份《疏略》,反映采办“皇木”的诸多难处。张德地说:“……栋梁巨材,各箐冲皆可采办,以资国用。但其箐之大者,周围有五六百里,其小者亦有一二百里,非一朝一夕可以尽悉……如离小溪五十里至百里者,犹可采运。若百里之外者,山势愈峻,道路愈险,虽有大木,无可如何矣。”话似乎只能说到这一步,但有实地踏勘体验的张德地还有些话仍不能不说,又详而尽之地叙述了“皇木”采伐、拖运的过程:首先要有熟悉路径的向导引路,在沟壑林莽中开出一条通道,架设厢路。厢路上铺垫新鲜树皮,“取其滑以拽其木”。厢路所经之处,要设供民夫食宿的“塘”,十里一塘,一塘一塘地递送。“皇木”被拽运到可借助水力的河边,如果是枯水期,要先分段筑坝、蓄水,分段运漂;如果是汛期,滩险水陡,不敢放漂。好不容易将“皇木”集运到金沙江边,扎成大筏,诸多险滩,放筏的损失也不可预料。待旱路起驳运到北京,旷日费赀,又将几何?张德地算了一笔账:一个采伐点要用斧手100名,架设厢路的石匠20名、篾匠50名、领工20名;而运送一株合规格的“皇木”到水运起驳地,就需要厢路维护工50名、拖运夫役500名。这笔账一算,晋京“皇木”的身价也就大体可以估算出来了。

披露采办“皇木”劳民伤财事实的,张德地不是第一人。明万历三十五年负责采办“皇木”的乔璧星在上疏中就历数艰难,痛陈:“……以茕茕孑遗之民,任此艰难重大之役,其何以堪?”他的同事王德定的上疏言词更为激烈:“计材一株,山本仅十余金,而拽运辄至七八百人,耽延辄至八九月,盘费辄至一二千两。上之摩青天,下之窥黄泉,岂惟糜不赀之财,抑且殒多人之命。”在采办“皇木”的地方,已经到了“十室九空,赤子委于沟壑,白骨暴于林莽”的悲惨境地。《略议》也好,上疏也好,大体上是不起作用的。“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圣皇天子糟践自己的财富,谁管得着?呜呼,“皇木”!雍正六年至十一年,为清世宗建造陵寝,在今云南旅游昭通绥江、永善、盐津以及四川屏山、沐川等地共采办“皇木”1738件,规模超过以往任何一次。

明清两朝历代帝王诛求无已的采办,使云南旅游昭通地区香楠、香杉资源遭受了灾难性的破坏。但是,占天时,得地利,又经过了近几十年的恢复性发展,云南旅游昭通地区仍是云南乃至全国香楠、香杉生产最有前途的地区之一。盐津县兴隆乡保存的一片楠木,有400多株,按树龄,有几百年的世纪古木,也有几十年的后进新秀。彝良县落旺一片楠木材地,达10000多株;永善、威信、巧家等县,仍有小片的杉木林存在,已列人保护树种。令人欣喜的是,用营养袋育苗培育楠木已取得成功,杉木的人工育苗栽培也已列入科研攻关项目。明清两代皇家不惜重金专属采买的“皇木”

“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不得,于焉踯躅;采采皇木,求之即得,奉之如玉,木即得矣,材即美矣,皇堂成矣,皇图筑矣!。”这首两章四言诗分别叙述了,刚接受采皇木任务时徘徊、焦急、郁闷的心情,和采到了皇木--即高大楠木,而视其为珍玉,且将完成使命的激动喜悦心情。

明清时期,封建王朝为修建宫殿、陵寝、园囿等,金沙江下游地区,大量采伐“皇木”,主要是珍贵树种桢楠,谓之⠜木政”。明清时期,金沙江下游两岸的崇山峻岭之中古木参天,覆盖着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其中不乏珍贵树种桢楠、香杉等,均为宫苑建筑的上乘木料。为明清两代宫廷金柱(擎天柱)的御用材。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乡界牌村柏杨社方碑湾的两处明代

摩崖题刻,均自右自左直书,其一为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伐植楠木,直书七行;其二为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拖运楠木,直书五行,皆为修建宫殿备料纪实,原文如下:(一)“大明国洪武八年乙卯十一月戊子上旬三日,宜宾县官部领夷人夫一百八十名,砍剁宫阙香楠木植一百四十根”。(二)“大明国永乐五年丁亥四月丙午日,叙州府宜宾县官主簿陈、典史何等部领人夫八百名,拖运宫殿楠木四百根。”(参见新编云南《盐津县志》第492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这两处摩崖石刻对研究明清时期在金沙江下游地区的“皇木”采伐活动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明清时期,金沙江下游两岸的崇山峻岭之中古木参天,覆盖着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其中不乏珍贵树种桢楠、香杉等,均为宫苑建筑的上乘木料。据《屏山县志》记载,该县老君山桢楠树为明清两代宫廷金柱(擎天柱)的御用材。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地方官即将老君山珍贵树木作为贡品向皇室进贡。现在老君山原始林区内的桢楠,裸径2米、高20多米,树龄三、五百年者甚多。清康熙《叙州府志・宜宾县》(手抄本)及嘉庆本《宜宾县志》均记有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冬,刑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御使刘南峰曾来宜宾“办理采运”。明嘉靖《四川总志》记有正德进士、江西人潘鉴,继刘南峰之后,以“钦差巡抚都御使允行粮储事宜”名义,也曾来宜宾办理采运“皇木”事宜。又据《四川通志・木政》记载,英宗正统年间(公元1436-1450年),“少监谢安在蔺州(今泸州市属之古蔺县)石夹口采木,亲冒寒暑,播种为食,二十年乃还。”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万历)二十四年三殿兴工,采楠杉诸木费银930余万两,征诸民间,较嘉靖年费更倍”。此次约由金沙江两岸采木5600根左右。《议略》中也说,明万历三十四年左右,“该本司在左布政史汤日照等看得今次采办大木通共二万四千六百根……木在夷方瘴疬之地(指今雷波、屏山、永善一带的彝、苗居住地)深山穷谷之内,寻求甚苦,伐运甚难,……查得嘉靖三十六年间,以三殿采木共木枋一万五千七百多根块,万历二十四年以两宫采木五千六百多根块,与今日所派较之嘉靖年间几于一倍,较二十四年多至四倍矣!”此外,明清时期,在金沙江下游地区进行的“皇木”采伐活动,还有两处极为珍贵的历史遗迹,这就是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乡界牌村柏杨社方碑湾的两处明代

从明成祖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至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宋礼以工部尚书身份亲至四川督军民采木,其规模十分浩大。马湖府地区(今宜宾市属屏山县、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境内)是此次采伐“皇木”的重点。当时森林大材近河者多,以至在马湖府山中采得围以寻尺、干逾寻丈者若干。这许多超级木材要运出山外需砍树开道,“非有神输鬼运之术,何以卒办”。“庸万夫之力乃可”。可能是遇到山洪暴发,“一夕,木忽自行达于坦途。有巨石峭然当其冲,夜闻吼声如雷,石划自开,木由中出,无所龃龉。度越险岩,肤寸不损;所经之处,一草不掩。”于是永乐帝特封老君山为“神木山”,立祠祭祀,并命大学士胡广撰写碑文。(《嘉靖马湖志・提封上》)对此,今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西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著名青年史学家蓝勇先生撰有《四川屏山县老君山“神木山祠”考》一文,刊于《四川文物》202_年第2期,有兴趣者可参阅之。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四月辛酉(初五日)夜,“宗庙灾”,“群庙一时俱烬”。火灾后,“遣工部侍郎潘鉴、副都御使戴金于湖广、四川采办大木”《明史・食货志・采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四月丙申(十三日),“奉天等殿、门灾”,三大殿及其所有楼、门、廊庑全部烧光,并延伸到午门及午门外朝房,嘉靖帝也只好到端门上朝。由于连年修建西苑、南内,木厂存料基本用尽。嘉靖帝要求先恢复奉天门,于是,“命工部右侍郎刘伯跃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四川、湖广采办大木。”(宗实录》卷四四七)由于刘伯跃“专在荆州适中去处总理,”朝廷又任命李宪卿为左副都御史,代刘到滇、蜀各地,考察近水处已无大木可采,“乃行巴庸道,转荆岳,至东南川,往来督责,钩之荒裔中”,“于是万山之木稍出。”(归有光《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这次采木的重点仍是川滇交界处之金沙江下游地区,但即使“深入穷搜”,不过得丈围以上202_余根,丈四、五以上117根,仍比不上永乐时建三大殿所用金柱(擎天柱)的围长,嘉靖帝被迫同意“求其次”。木材的制约使故宫奉天殿从此变成现在太和殿的面貌。此次采木,按归有光所记,最终采得木材数量11280根,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四川巡抚乔璧星所录旧档为15712根,耗银仅在四川一省即达339万余两。

二、清代“木政”活动之概况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工部议修太和殿,需用大楠木,请敕下四川、湖广等处督抚,稽查现有采就木植或山中可采木植的长径尺寸、根数,确估采运木材所需钱粮(按:清代采伐“皇木”,开始改变了明朝采木一平二调、无偿劳役甚至加赋增值的作法,尽量发挥商品经济的优势,物给其值,劳计其酬,其扰民程度远逊于明朝),并限部文到后两月内将上述情况报部酌议。四川巡抚张德地接文后,亲至马湖府一带考察,题报三疏备陈采木艰险,称“栋梁巨材,各箐之中,大约皆可采办”,“但其箐之大者,周围有五、六百里;其小者,亦有一、二百里”。因为明代连年采伐,离溪水、河流近处容易移运的木材已基本伐光,“若百里之外者,山势愈峻,道路愈险,虽有大木,无可如何矣。”(《四川通志・木政》)但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三月,张德地还是采得楠木80根送到北京。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日,太和殿发生火灾。为兴修太和殿,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九月,清廷令⠜户部郎中齐穑往四川,采办楠木”。二十二年,工部下令“采楠杉二木郎中齐穑会同四川巡抚杭爱踏勘”,并命“各官捐俸采运”。工部下达四川的任务是:楠木4503根、杉木4055根。齐穑等人查勘后,回奏朝廷:“马湖等府之楠木大材,尤俱产诸高山穷谷、老箐密林之中,非独人迹不到,即鸟道也稀”。非但采伐不易,即使踏勘也极为困难。“杭爱登山(屏山县老君山)督察时,遥望一木所在,必牵拽始至其地。足胝履穿,攀藤骨战,侧身也苦难”。(《四川通志・木政》)其时随同齐穑、杭爱前往老君山踏勘的马湖知府何源 于蜀下南道,条陈五事,极言采伐、运输之艰难。楠木皆生于深山穷谷、大箐峻坂之间。当砍伐之时,非若平地易施斧斤。必须找厢搭架,使木有所倚,且便削其枝叶。多用人夫缆索维系,方无坠损之虞。有时竟需搭天桥长至三百六十余丈,此砍木之拽运之路,俱极险窄,空手尚苦难行,用力最不容易。必须垫低就高,用木搭架,非比平地可用车辆。上坡下坂,辗转数十里或百里,始至小溪。又苦水浅,且溪中皆怪石林立,必待大水泛涨,漫石浮木始得放出大江。然木至小溪,以泛涨为利;木在山陆,又以泛涨为病。此拽运之难也。据此,何源请求清廷塜办此项差事。又新任四川巡抚姚缔虞熟悉蜀中情形,陛辞之日面陈采木困难,康熙帝命其赴川后再行亲查。姚查实后仍报采木之不可。恰好四川松茂道王陟升口北道,入觐之日亦为停止采木之事面奏康熙帝。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康熙帝终于决定停止四川采木。(见《耆献类征・卿贰王陟国史馆本传》及嘉庆《宜宾县志・木政》的记载)

但雍正、乾隆时期,又开始在金沙江下游地区采伐“皇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令四川巡抚宪德等遴员采办大楠木。据《四川通志・木政》记载,自雍正六年至十一年,共采楠木1738件半,“实用银一万七千四百四十两五钱六分零”。又据《四川通志》卷七十一引清《王德元疏略》:“自八年起至十四年止,共办圆方楠木二千零二十八件”,“三十年四川总督鄂尔泰进正楠木二十根,余木两根,富顺县宰、屏山巡检运送进京,送至圆明园交收”。“乾隆三十年又于屏山县、雷波县等处采办大楠木三十六根……运进京,送至圆明园佥收”。此外,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四川总督委托叙州知府、巴县知县在屏山县高竹坪等处采办大楠木36根运送圆明园。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朝廷以廷寄令采办天坛望灯杆3根、戗木9根,由泸州通判到云南永善县洗马溪采办多根。乾嘉时还有几次采办,天地坛望灯杆等所用楠木,均采自永善、雷波一带,每次数根而已,其规模已大不如前。

道光朝建造慕陵各殿,虽纯用楠木,但史料和档案中少见令地方官采办的记载。从此大规模的宫殿营建停止,工程用木自然减少。咸丰以降逐渐改由招募社会上的厂商承接,采木转由厂商到市场采购,并开始大量采用东北松木。于是,进行了数百年的明清“木政”活动终于废止。

三、明清两代,在四川境内采伐皇木的巨大危害

明清两代持续将近五百年的“木政”活动,给金沙江下游地区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也严重地破这个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堪称一场浩劫,其历史教训十分深刻。

明人归有光曾记载:“而吏民冒犯瘴毒,林木蒙胧,与虺蛇虎豹错行。万人邪许,摧轧崩崒。鸟兽哀鸣,震天岌地”。(《四川通志・木政》)孙承泽《春明梦余录》更列举“山川险恶”、“跋涉艰危”、“焚动暴戾”、“疫疠时行”等,人民“宿负未偿,新逋是急;称贷不足,继以田宅;田宅不敷,继以子女⠜子女不给,随以妻妾”。致使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加之疾病、战争等原因,至康熙年间,“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而“产木之处,人民无几,即尽其州县之老壮男妇,不过一、二百人。即俱充木夫,不能运一木”。《四川通志.木政》这些记载,今天读来仍令人涕泪。

而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重修《四川通志》对“木政”活动则作了如下评价:“初未闻其芟柯削楝,远乘潦水之波,以充方物而输匠作也。近世以来,特重蜀之楠、杉,深岩丛箐,缒幽凿险,万工举斧以入,但乐其材之足用,而弗审乎纲运之艰,其弊遂有不可胜言者”。明人王德完在万历三十五年则作了一个统计:“计木一株,山本仅十余金。而拽运辄至七、八百人,耽延辄至八、九月,盘费辄至一、二千两。上之摩青天,下之窥黄泉,岂惟糜不赀之财,抑且殒多人之命”(《四川通志・采木》),王氏对“木政”活动的巨大危害的分析可谓十分透彻,促人深思。大兹真如宝殿: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五楹,重檐庑殿顶,是目前国内极为罕见的金丝楠木大殿。

南京明宫楠木来自云南盐津

http://www.teniu.cc 202_年07月26日06:18 扬子晚报

本报讯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委派专家杨国庆赴云南省盐津县考察,回宁次日即从媒体获悉盐津地震的消息。杨国庆告诉记者,他在盐津的考察结果令人振奋,首次找到证据证实600

盐津县历史上是香楠、香杉的重要产区。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征发工匠二次改造宫殿,并在川滇交界昭通盐津县境内大规模采伐楠木。本次考察就是寻找留在盐津县 年前南京宫殿建设的楠木来自盐津县的崇山峻岭中。

滩头乡界牌村的摩崖石刻,上面记述了当时伐木的情况。在当地村民的带路下,他在深山一条通向金沙江的溪流边找到了这块摩崖石刻。大意为洪武八年有180人到此砍伐建造宫阙的香楠木140根。杨国庆介绍,这正是朱元璋大规模采伐“皇木”的证据,南京明故宫的宫阙为香楠木所建。(柯卫)

第四篇:盐津部门联动

盐津部门联动,重拳治理铁路安全隐患

为提前做好汛期铁路安全防范工作,按照县护路联防领导小组的要求,在先期排查的基础上,5月7日至8日,县护路办主任廖高云牵头,召集铁路派出所、养路工区、县住建局等涉路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整治工作组,在涉路乡

……

第五篇:江西崇义检察院开展

江西崇义检察院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 为切实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容要求,江西省崇义县检察院近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五条标准,开展了一次“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主题大讨论。

大讨论让全院各职能科室选出代表通过设身处地站在相对人的立场上对检察院工作挑出不足、寻找改进之策。在大讨论中,公诉科提出了从理论学习入手增强公诉办案能力,以为民理念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的要求,表示要站在刑事案件受害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站在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度来开展工作;侦查科提出要从公正、细致、客观等三个角度做好侦查监督工作,确保做到不枉不纵,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控申部门认为,只有切实转变观念,真正与服务对象交心谈心、以心换心才能做好控申工作;反渎部门提出,要不断提升自身法律素养,自觉守卫法律底线,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努力做好反贪反渎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诉讼监督部负责人也表示,思想过硬、业务精通是满足群众需求、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

讨论结束后,该院检察长刘红卫行了全面点评,表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候召开这次大讨论十分必要、十分及时,只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做好全院各项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检察为人民”的工作目标。刘红卫还对全院干警提出了四点希望: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为自身工作注入力量;其次要有高度的忠诚,永葆共产党人本色,最后要有全面的能力,勇于担负起工作职责为。

通过本次大讨论活动,全院干警进一步强化了群众观念,增强了检察机关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家纷纷表示,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解决问题,这就是做好一名检察官的基本条件,也是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题中之义。

盐津检察院开展首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