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火把节 教学设计
4、火把节
教学内容:
4、火把节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他们特有的民族风情;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感情;
2、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收集、整理信息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同学们你喜欢这个节日吗?彝家人的火把节非常有特色。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字,积累词语。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三、展示交流: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解释词语的意思。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
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不屈不挠:不屈服。矫健:强壮有力。嫉妒:忌妒。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4、指名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如何分段?(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部分(1~3):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4~9):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第三部分(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第四部分(13):邀请人们的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5、读了课文,你对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6、你最喜欢那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情
1.教师:在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处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渎。3.指名交流;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四、检测反馈
1、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再组词。部字的左半部()()()乔()()()尧()()()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用带下划线的词语,各写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不屈不()不()而同 人声鼎()
()山遍野 兴高()烈 激情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4、火把节
①准备 ②热烈场面
③来历 ④邀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一、依据预习提纲,小组合作探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想象课文描写的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3、你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了什么?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他们特有的民族风情;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感情;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为了欢度火把节,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用横线画出来读。学生从“扎火把”“打扮”“食物”三个方面来做汇报(教师板书)。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集体交流
砍好蒿枝 扎好火把(板书:扎火把)
彩衣与头帕 披毡和花包(板书;民族服饰)
杀好鸡鸭 宰好牛羊 买来美酒和水果(板书:美酒佳肴)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时间的词语,体会不同的场景。①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学生一起读这些有关的句子,想象场面。
3、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2)指名说这个传说。(板书: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在小组内学生复述这个传说
3)集体交流。(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的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检测反馈
(一)、根据课文描述的情景,把句子补充完整。
1.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
2.夜幕降临了天上数不清的星星眨着,地上的火把犹如()
(二)、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和练习。
1.火把节是在每年农历的()月()日。到了那天,人们游行,举行()、()、()等纪念活动。
2.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象征。3.在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中,你最喜欢哪个场面,请你把描写它的语句摘抄下来,并写出喜欢的原因。
我最喜欢的场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饰、美酒佳肴 场面:饭菜、斗牛、点火把、跳舞
来历:消灭“天虫” 教学反思: 这个故事凄凉悲壮,语言朴实简洁,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把自己深受感到的地方多读几遍”,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是什么地方打动了你,读了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再边读边议,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刘三姐
教学目标
1.会认“喉”等七个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中的一些成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三姐。疾恶如仇、敢于斗争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教学难点: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的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
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刘三姐)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让我们先来听听刘三姐的山歌吧!2.播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3.教师:听了刘三姐的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自由说自己听后的感受。(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小结)
5.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刘三姐的歌声走近刘三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预习提纲,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以上内容先在小组内交流)
三、汇报展示: 1.学生自主汇报字词:
⑴教师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债”、“禽”。⑶教师再次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认读。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疾恶如仇:本课指刘三姐憎恨坏人坏事如同憎恨仇敌一样。仗义执言:本课指刘三姐主持正义,说公道话。面红耳赤:本课形容秀才们被骂得脸和耳朵都红了。气急败坏:指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狼狈不堪;形容受窘的样子。
扬眉吐气:扬起眉毛,吐出闷气。形容长期受到压抑得到舒展后的兴奋神情。蜂拥而上:像蜜蜂一样拥上前去。恼羞成怒:由于气恼、羞愧而发怒。幸灾乐祸: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高兴。
如坐针毡:好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篇课文写的是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3.理解感悟: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新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
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1)学生自由读文,指名反馈。
(2)默读课文,思考:刘三姐如何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 教师:刘三姐的山歌真神奇,竟能用山歌当作武器同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刘三姐唱的山歌,体会一下山歌的威力。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一读,可以给同学们读读,也可以唱一唱,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课件出示山歌内容:
⑴天地山川盘古开,飞禽走兽众人财。想吃鲜鱼就撒网,要吃野兔带箭来。(意思是说管家不能抢别人的劳动果实。)
⑵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和众人排。横梁不正刀斧吹,管你是斜还是歪。(意思是说什么事情都得讲道理,你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就可以站出来讲。)⑶没后悔,你会腾云我会飞,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锥。(意思是绝不后悔,我也不怕你。)
⑷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发大水,歌声塞断九条河。(意思是说我的歌比你们的歌多得多,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⑸笑死人,劝你莫进圣人门,若是碰见孔夫子,留神板子打手心。(意思是你们不配做读书郎,如果是孔夫子的学生,你们这么差,一定要被打手心的。)(4)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山歌,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反馈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qì jí bài huài yánɡ mãi tǔ qì nǎo xiū chãnɡ nù xìnɡ zāi lâ huî()()()()2.找近义词。
入迷()爱戴()嘲笑()气急败坏()轻蔑()崎岖()戏弄()无计可施()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她(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还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作斗争。(因此),她深受乡亲们爱戴。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你已理解的两个词语,各写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
()恶如仇()岖不平狼狈不()()拥而上
仗义()言 扬()吐气()魂落魄 聪明()俐()羞成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课文后,你能告诉我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刘三姐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永远深受乡亲们爱戴。(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刘三姐走遍了壮族的山川野岭,她的歌声也传遍家家户户。土豪劣绅听了。个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板书设计
5刘三姐
山歌唱得好
人品更好:热爱乡里 嫉恶如仇 深受爱戴
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 课后反思:
要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或半独立学习,并较好地把握课文内容。读懂刘三姐的山歌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刘三姐是怎样“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从而感受壮族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掌握学习成语的方法.2对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进行自我评价.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掌握学习成语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读成语,理解它们的意思.2搜集更多的成语和民间故事.3熟读积少成多.二、汇报展示
1读成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再找一找本单元课文中的成语,把它们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2拓展交流:同学们学完本单元的民间故事,有些什么想法?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3阅读平台:(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2)理解重点词语。
(3)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从文中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读一读,并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4积少成多(1)读准字音。(2)汇报各句的意思。(3)读一读背一背。5.语文大课堂:
(1)介绍自己搜集的民间故事。(2)交流本组搜集的办法体会。(3)办小报进行书面交流。
三、反馈检测 背诵默写名言。
课后反思:本节园地复习课我把课堂充分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深入交流、体会,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习作《编写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把所编故事写清楚写完整。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了本单元课文,同学们对民间故事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了解,同时也进一步开发了你们的想象力,那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神鸟和那些前来捉它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评价交流标准:
1.首先要确定故事中有哪些人物,神鸟与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2.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3.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引导学生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
《编写故事》习作讲评
一、回顾要求、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对习作要求再次进行分析。
2、学生对照习作要求回读自己的习作。
二、挑选例文、集体评改
1、展示交流示范性的佳作。
2、挑选存在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剖析病文。
三、回读习作、自评自改
自改作文:要求认真、反复地读习作。
四、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读:阅读小组其他同学的习作。
2、说,:一说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情况。
二说对他人习作的看法和意见。
五、接受建议、再次自改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
2、总结在习作讲评中的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很感兴趣,编故事时各小组互不示弱,课堂气氛活跃。因此编故事落到笔头上时也不觉得难了。
第二篇:《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过程:
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闻名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非常有特色。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蝗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 不约而同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2)全班读一读。
(3)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激情四溢”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不屈不挠:不屈服。矫健:强壮有力。嫉妒:忌妒。
3、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教师: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第二部分(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第三部分(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第四部分(13):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情
1、教师:在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处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读。
3、指名交流。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组词。
矫()幕()瞪()跤()搏()陪()娇()暮()蹬()狡()博()赔()
第三篇:《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闻名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
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非常有特色。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蝗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 不约而同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2)全班读一读。
(3)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激情四溢”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不屈不挠:不屈服。矫健:强壮有力。嫉妒:忌妒。
3、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教师: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第二部分(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第三部分(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第四部分(13):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情
1、教师:在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处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读。
3、指名交流。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组词。
矫()幕()瞪()跤()搏()陪()娇()暮()蹬()狡()博()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听写下列词语。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奖励 蝗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 不约而同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什么准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
找出来。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
砍好蒿枝 扎好火把(板书:扎火把)彩衣与头帕 披毡和花包(板书:民族服饰)
杀好鸡鸭 宰好牛羊 买来美酒和水果(板书:美酒佳肴)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3、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火把节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教师板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感受)
(1)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菜”,体会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
(2)斗牛:“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写出人多、热闹、快乐。“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住对方的犄角。”写出了斗牛比赛的精彩。
(3)摔跤:“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手,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骄傲。”体会摔跤手的欢愉和骄傲。
(4)点燃火把:“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想象这时壮观的场面。“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体会人们在节日里情绪高涨。
(5)围着篝火跳舞:“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这段话是一句排比句,写出山寨里所有的人围着篝火跳舞的欢乐场面,感受人们的快乐与幸福。
4、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5、教师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和同学交流。
2、指名说说这个传说。(板书: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3、在小组内学生复述这个传说。
4、集体交流。(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5、教师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板书: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让我们再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个传说。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的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pī zhān jiǎo jiàn shuāi jiāo jī qíng sì yì()()()()jí dù jiǎng lì huáng chóng bù qū bù náo()()()()
3、完成课后第2题。
4、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早已准备好的火把,()屋门,()三圈,然后()田野,()山川。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2)这一段的比喻句是什么?把什么比作什么?(3)“沸腾”一词说明了是什么?
5、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第四篇:《火把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关键: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师谈话,导人: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非常有特色。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广泛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在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中,丰富对火把节的认识和了解。再通过课堂的反馈、交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火把节的整体认知。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借助资料学习课文的习惯。)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蝗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 不约而同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通过小组自读,化难为易,简单的内容自己学,复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独立学习的畏难情绪,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激情四溢”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
不屈不挠:不屈服。
矫健:强壮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教师: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第三部分(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第四部分(13):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反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加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集体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情
1.教师:在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处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渎。
3.指名交流;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激情四溢的盛典。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写作上的特点,体会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感情基础。)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词。
矫()幕()瞪()跤()搏()陪()
娇()暮()蹬()狡()博()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学准备
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听写下列词语。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奖励 蝗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 不约而同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什么准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
砍好蒿枝 扎好火把(板书:扎火把)
彩衣与头帕 披毡和花包(板书;民族服饰)
杀好鸡鸭 宰好牛羊 买来美酒和水果(板书:美酒佳肴)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
第五篇:火把节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5、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介绍你了解的一些民族风俗。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⒊交流反馈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⒈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⒉指名说说这个拟说。⒊小组内交流。⒋集体交流。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板书:
4、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
民族服饰
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
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