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马会晚宴菜单揭秘
习马会晚宴菜单揭秘
揭秘1:习马互送礼 马送“台湾蓝鹊”
在习马会上,有一个环节,就是习近平与马英九将互送礼物。
记者了解到,台湾方面送给习近平的礼物,是一件手工瓷器“台湾蓝鹊”。
据了解,台湾蓝鹊是台湾特有品种,俗称“长尾山娘”,在低海拔山地,时常可见台湾蓝鹊的美丽身影。“台湾蓝鹊”长31公分、宽28公分、高53公分,重量约2.7公斤。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2005年“胡连会”后,胡锦涛送给连战一艘象征和平开放的“郑和七宝宝船”模型。而连战回赠的是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连战自己的新著《改变才有希望》、著名雕刻家朱铭的木雕——象征两岸交流的《拱门》和大批台湾水果。
2008年的“胡吴会”,胡锦涛送给吴伯雄的礼品上,刻有诗作《登鹳雀楼》,喻意两岸关系将“更上一层楼”。吴伯雄则准备了陶艺家孙超的结晶釉画。画面主题是“雨过天晴”。
揭秘2:晚宴餐费AA 主食吃担担面
昨日17时30分,习近平与马英九在香格里拉酒店的State Room 就餐。
State Room是一个100平米大小的宴会厅,位于香格里拉酒店峡谷翼三层,层高3.4米,可容纳60余人。State Room需要从酒店主楼经过一道回廊到达,相对独立和安静,可以让宾客不受打扰地用餐。
晚宴有湘、浙、粤菜等菜品 记者获悉的菜单是繁体字样,菜单显示,晚餐菜式很丰富,分为凉菜、热菜和甜点。
凉菜是两道,分别是金箔片皮猪,风味酱鲍片脆瓜。热菜有4道,分别是湘式青蒜爆龙虾、竹叶东星斑XO糯米饭、杭式东坡肉和百合炒芦笋,主食是四川担担面。甜品两道,分别是桂花糖雪蛤汤圆和水果拼盘。
习近平籍贯是陕西,马英九祖籍则是湖南,此前,媒体纷纷猜测“习马会”会以哪种菜系为主,有认为是陕北风味,也有认为是湘菜。一位常驻新加坡的记者则表示,既然在新加坡,应该吃一下新加坡的经典菜式咖喱蟹。但根据昨日披露的菜单来看,“习马会”选择的是双方都能接受的菜式和口味,有湘菜、有浙菜、有广式菜品,也有东南亚风味,而主食担担面更是考虑了北方人爱吃面食和湖南人爱吃辣的“双重需求”。
有媒体此前介绍,马英九办公室在晚宴上准备了2瓶由台湾方面安全部门秘书长高华柱珍藏的1990年份金门高粱酒,以及8坛马祖老酒。1990年9月两岸红十字组织在金门签署协议,当时高华柱在金门担任127师师长,因觉得很有意义,就买了金门高粱酒作为纪念,之后担任副司令,高粱酒一直珍藏。习近平则带了茅台酒,作为晚宴上的饮用酒。
马英九离开时红光满面
据知情人士透露,考虑到两岸的文字习惯不同,晚宴上的桌签和菜单根据宾客,分别采用简体和繁体标识。
据央视报道,值得一说的是,此次晚宴为体现对等原则,双方本次晚餐餐费实行AA制。
晚宴19时已结束,习近平与马英九先后离开酒店。记者从State Room所在的峡谷翼看到,峡谷翼一层有一道门直通酒店外,可以从此乘车离开。7日19时许,记者现场探访发现,State Room大门紧闭,有酒店工作人员和安保人员在现场守着,不允许媒体靠近,可以听到里面传来收拾碗筷餐具的声音。现场工作人员也向记者确认,晚宴已结束,两位贵客已经离开了酒店。
记者在现场看到,马英九走的时候从酒店正门离开,红光满面,看着很高兴。他向大家挥手,并与在酒店门口等待围观的住客握手寒暄,问他们“从哪儿来的”,有人回答“河南”,有人回答“江西”。
【晚宴菜单】
●凉菜
金箔片皮猪
风味酱鲍片脆瓜
●热菜
湘式青蒜爆龙虾
竹叶东星斑XO糯米饭
杭式东坡肉
百合炒芦笋
●主食
四川担担面
●甜品 桂花糖雪蛤汤圆
水果拼盘
■ 反应
台商朋友圈连刷九条“习马会”
7日下午,台湾各大电视新闻台、门户网站等媒体,对两岸领导人会面进行了长时间直播和滚动报道,对两岸领导人会面时的“历史性握手”做了反复报道,许多台胞也在社交媒体“刷屏”这一历史性画面。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两岸领导人见面是两岸关系的重要里程碑,国民党乐见任何有利于两岸和平的交流。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邵宗海说,两位领导人都强调要继续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也提出要为两岸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这令他印象深刻。两岸领导人的表态为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实现两岸共同繁荣,进一步筑牢了基础,给人信心,也让人看到了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担当。
台北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感慨地说,两位领导人握手互动的场面,毫无陌生感,让人感到温馨,给人一家人的感觉。
哈尔滨台商协会副会长徐正文一直收看直播,并在微信朋友圈连“刷”了9条相关内容帖文。他激动地说,两岸领导人握手非常有默契,奠定了历史性一刻。“兄弟再吵架,没有隔夜仇,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他说,只有先确立政治互信,两岸才不会走回头路,才能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金门王大夫一条根企业集团总经理王建顺对记者说,金门曾经是两岸对峙前线,金门人也是两岸和平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很高兴看到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回应了两岸同胞要和平、共发展的共同心声。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赖正镒对媒体表示,这是一场成功的会面,气氛比他预期的要好,对两岸和平发展有正面意义,也对两岸经贸往来有助益。
第二篇:揭秘2012诺贝尔奢华晚宴菜单及流程
揭秘2012诺贝尔奢华晚宴菜单及流程
12月10日,也就是诺贝尔日,将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传统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仪式之后将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诺贝尔晚宴,包括瑞典皇室成员及各项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2200多人将出席晚宴。极富特色的菜肴和创造性的娱乐表演,将会晚会增色不少。
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晚宴
音乐厅的仪式之后,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诺贝尔晚宴。晚宴的节目单遵照传统进行,首先,19:00整,皇室成员和其他贵宾沿着宏伟的楼梯进入蓝色大厅。在此之前,贵宾先在市政厅的王子长廊先面见皇室成员。
司仪之后入场的是两名女性侍者,然后是H.M。国王及其晚餐同伴和H.M。皇后与诺贝尔基金会董事会主席马库斯·斯托屈MD h.c.,以及晚宴的主持。入场仪式过程中以及在稍后的出场仪式过程中,由马提亚斯·瓦格演奏市政厅的风琴。伴奏的还有多来和米卡埃尔·爱玛森演奏的小号。1901年在大饭店魔镜大厅举行的第一届诺贝尔晚宴有113名来宾。今天的诺贝尔晚宴则有将近1220名客人。当天晚上的菜单和娱乐
负责今年菜单的是Audreas Hedlund(2002年最佳瑞典厨师)和糖果制造人Conrad Tyrsen(2009年最佳瑞典糖果制造人),斯德哥尔摩甜点和巧克力的Ted Johansson。负责这个宴会的是Stadshusrestauranger(市政厅饭店),总经理Egon Persson、厨师Gunnar Eriksson和首席执行官Maria Stridh。诺贝尔基金会的美食顾问是Fredrik Eriksson,Langbro Vardshus是Restaurangakademien的艺术指导;Gert Klotzke是于默奥大学的美食学教授。
只有19.00点钟所有来宾都已经入座后才公布菜单。负责晚宴菜肴的人员包括大约40名厨师和260名侍者。餐桌上会摆放为了纪念诺贝尔奖九十周年而制作的诺贝尔餐具,餐具由三名瑞典设计师卡琳·比克斯特(波斯特安德/古斯塔夫斯伯格)、贡纳·赛伦(欧瑞诗)和英格丽德。德绍(Klassbols Linnevaveri)。蓝色大厅将布置大约超过60张餐桌,铺上大约470米的亚麻布,餐桌的布置大约需要不少于7000的陶瓷餐具、5400套玻璃餐具以及10000套银餐具。
晚宴的余兴表演已经安排好,由Tilde Bjorfors指导、Cirkus Cirkor表演。合奏的服装已经由安娜·博纳维尔设计,其同事丽芙·彼得森和萨拜娜·诺沃特尼协助设计。
咖啡和饮料端上来之后,蓝色大厅上方的楼梯和栏杆上将聚集大量的学生,这些学生来自瑞典各个地方的学院和大学。
2012年诺贝尔盛宴背后的创造性团队的详细介绍 Fredrik Eriksson,Langbro Vardshus饭店老板,十多年来一直是诺贝尔基金会的烹饪顾问。三十二年前,他在市政厅的厨房工作,当时还只是诺贝尔盛宴的见习厨师。他之前还担任过主厨。作为诺贝尔烹饪顾问之一,他对之前年份的盛宴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致力于在之前的基础上不断改善。Eriksson与Gert Klotzke一起负责厨师、诺贝尔基金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之间的联络。在菜单选择过程中,他偏向于成分与现代性。他与其他顾问一起筹划如何在一个晚上为那么多人提供丰盛的美食。在挑选厨师的过程中,顾问需考虑候选人的高科技、大规模食品烹饪等的经验。尽管Fredrik并不参与当晚的烹饪,他很了解厨师们的紧张,令他最为紧张的是如何确保1200多道主菜在从厨房到餐桌时仍保持温度。他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正确将菜品的娱乐元素与上菜过程中的错综复杂的动作编排到位,例如确保鼎鼎有名的“甜食游行”顺利进行。
主厨Andreas Hedlund,2002年瑞典厨师,担任Stadshusrestauranger的烹饪经理。Andreas从四月就开始研究诺贝尔菜单,而且必须在脑海中反复演绎很多限制:提供足够的营养、一丝不苟的时间表及市政厅提出的满足最大容量的限制,例如,精确划分出了厨师的工作空间,因为每位厨师需要约110厘米宽才能正常工作。除了与诺贝尔基金的烹饪顾问合作进行烹饪试验外,Andreas还在最近几个月试验了盛宴菜肴的各种烹饪方法,目的在于查看这些菜肴是怎样变化的。根据Andreas的经验,最大的挑战是无法对诺贝尔菜单进行全规模的测试:“你不能邀请1300位朋友到这里。” 糕点甜食师Conrad Tyrsen与Ted Johansson从五月底开始设计宴会的甜点。最初,他们一点也没有想过厨房必须拿出的甜点数量,而是想着做一个大甜点,这样一来1200位来宾都可以享用一样的甜点。
为此,他们进行了大量实验,试着铸造了特殊的模具来简化烹饪,这样一来在诺贝尔盛宴前五天准备就可以了。在联合试验过程中,这个甜点与开胃酒及Andreas Hedlund的开胃菜和主菜搭配。
这两位糕点甜食师收集了来自所有可能来源的灵感。例如,他们在家看到家用纺织品杂志,就会想“为什么我们不在巧克力和烘焙食物中做这些?”Conrad和Ted强调甜点的美感,但是他们都称自己的强处在于使用香料,正如那句座右铭所说“如果味道不好,看起来多有趣都没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新饭店老板
这是Stadshusrestaurestauranger及其首席执行官第一年负责诺贝尔盛宴。为了不遗漏任何细节,他们从前些年负责此工作的人处搜集了一些相关知识,然而也添加了他们自己在之前的工作中得到的经验。Maria称,这是一顿不简单的饭;必须与当晚的其他活动互动,而且所有东西都是电视直播的。与她的几位同事一样,她称后勤是最大的挑战。市政厅的空间非常有限,而且协调上菜与娱乐意味着工作空间更加有限了。但是,Maria Stridt喜欢解决难题,而且感觉在筹备过程中所有人都相互帮助,非常团结。Cirkus Cirkor – 十年后回归诺贝尔盛宴
十年前,Cirkus Cirkor在诺贝尔盛宴上做了表演。今年,他们又回来的。蓝色大厅将安排给杂技演员、荡秋千演员、走钢丝者、音乐家、孩子、年轻人及老年人。全世界有120多万人在舞台和节日中观赏过Cirkus Cirkor的演出。在今年的表演中,Cirkus Cirkor将展示其全部活动,其中包括乐团及老年人、儿童与年轻人活动。他们早就开始观察市政厅,调查技术可能性。在像蓝色大厅这样的地方为1200多位客人演出,空间和时间限制将带来很大的挑战。Cirkus Cirkor的艺术总监是Tilde Bjorfors的创始人,马戏团的专家,称Cirkus Cirkor十年前参加诺贝尔盛宴,领导了教育学与头脑研究的新型长期合作,不仅进行了新表演项目,还开发出了跨学科的研究项目。
致感谢词
咖啡和利口酒端上后,晚会主持人Emma Johansson介绍后,诺贝尔奖获得者致感谢词。依照“诺贝尔次序”,也就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其遗嘱中列出的诺贝奖次序,每类诺贝尔奖获得者仅为一位: 教授Serge Haroche 教授Robert.J.Lefkowitz John B.Gurdon 博士 作家莫言 教授Alvin E.Roth
揭秘诺贝尔奢华晚宴
从1934年起,诺贝尔晚宴一直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办。在最初二十九年的时间里,晚宴在大饭店(Grand Hotel)的镜厅举行,后来改到市政厅的金色大厅,以便容纳更多宾客。1974年,晚宴又移到蓝色大厅举行,直到今天。晚宴上,有的桌子放不下,甚至被挤到蓝厅外面。厅内不仅要坐满1000多位来宾,还要留出缝隙供数百位服务员穿梭。据说每个人活动的空间宽度只有40厘米,诺贝尔晚宴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拥挤的奢华晚宴”。
不过众人对晚宴期待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正如一位瑞典人所说“这是我们国家最有名气的活动”。而一位曾受邀参加晚宴的女士这样评论道“诺贝尔晚宴是我参加过的最美丽的晚宴。礼服沙沙作响,珠宝闪耀,香槟酒冒着汽泡,整个市政厅里弥漫着烛光、鲜花与香水的味道。晚会不像我想像地那样僵硬老派,反而是既亲密又华丽。”追求文化韵味的奢华菜单
诺贝尔晚宴的菜单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而功能表的保密工作甚至和诺贝尔奖名单一样严格,只有到每年12月10日晚7点才会揭晓,就连烹制菜肴的厨师也只到宴会前三天才会拿到功能表,并且绝不能透露一个字。
伺候1000多人吃饭不是简单的事。宴会领班奥斯特伦·斯文松评曾价过晚宴的佳肴:“是有史以来最令人叹服的,美丽的色彩搭配超乎人们的想象,而且味道极佳。”除蔬菜外,北极虾、三文鱼、鳕鱼、鹿肉等瑞典特产一般每年都会出现。最近这些年来,一些野味也被取消了,因为会遭到动物保护者的抗议。当然,在“鹿甚至比人多”的瑞典,鹿肉算不上野味,而且几乎每年都会有鹿肉出现在晚宴菜单中,并且据说还是瑞典国王亲自宰杀的。
据诺贝尔官方网站介绍,负责确保晚宴顺利进行的工作人员包括一名餐饮经理,一名宴会厅经理,一名厨师长,8名侍者领班,210名男女侍者,5名专司倒酒的侍者,20名厨师,以及负责清洁和运输工作的约20名清洁人员。下面是诺贝尔基金会公布的一张过往宴会采购清单样本:“2692片鸡胸、475只龙虾尾、100公斤土豆、70升甜酸覆盆子醋汁、67公斤耶路撒冷洋蓟,53公斤费城干酪和45公斤微熏三文鱼。” 诺贝尔晚宴除追求可口外,还追求文化韵味。每场晚宴都有一个文化主题,往往通过大厅的室内装饰、9422把精心擦亮的餐刀、5384件洁净无瑕的水晶杯、6730件瓷器和餐具套、23000多朵由意大利进口的鲜花以及皇家爱乐乐团演奏的古典音乐来呈现。过去曾有过“北欧”这一主题,表现了斯堪的纳维亚的民间传统。例如在诺贝尔奖90周年晚宴上,瑞典人用四道不同颜色的菜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科学领域。绿色的汤代表物理学,红色的鱼和沙拉冷盘代表化学,黄色的主菜代表医学,蓝色的甜点则代表文学。宴会接近尾声时,诺贝尔奖得主们都要上台表示感谢。他们有讲幽默故事的,有谈感受的,甚至还有表示对社会不满的,可谓风格迥异。但不论怎样,晚宴总会在笑声中收场。
虽然一般人无法现场品尝到颁奖典礼丰盛的晚宴,但是在市政厅地下室的附设餐厅则可以让老饕一饱口福。从1901年至今,每年的晚宴都能尝到,只是年代越久价格越昂贵。最便宜的2006年诺贝尔晚宴也要每个人1300多瑞典克朗。只要事先预约,餐厅就会提供套餐,从餐前酒到咖啡都跟该年份晚宴一模一样。当然,餐具也是专为诺贝尔奖设计的,喜欢的话可以买下来,在自己家里过过瘾。据说,到这里用餐的人多来自诺贝尔奖得主所在的国家,例如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有近4万日本人点过1994年的诺贝尔晚宴套餐。全手工镀金打造名贵餐具 1991年,诺贝尔基金会授权为该奖项90周年纪念,设计制作诺贝尔宴会瓷器。这套金边瓷器为骨瓷,每套成本为6000克朗(约合665美元)。餐具出自北欧瑞典最受欢迎的品牌R?rstrand,由获奖无数的设计师卡琳?普鲁奎斯特(Karin Bj?rquist)设计,系列本身也夺得“瑞典杰出设计”大奖(Excellent Swedish Design)。
全套餐具包括十几把镀金刀叉,十多件金边的碟碗,还有全手工制作的十几种酒杯,上面标有色彩图案和“诺贝尔”标志。这些餐具只在一年一度的颁奖宴会上使用,平时被锁在市政厅的保险柜里。宴会结束后,餐具和酒具往往会拖到第二年初才清洗。主要是因为使用的餐具太多,宴会结束时,服务人员太疲乏,容易打碎昂贵的餐具、酒具。据说,2001年诺贝尔颁奖100周年时,就打碎了7件。
在与厨房相连的金色大厅里,3张28米长的桌子就是“装配线”,一对对白衣侍者就会双双走向蓝色大厅的阶梯。每个人都把盘子托在肩上,走到自己负责的桌前站定。当典礼官举起权杖,侍者就给国王、王后上菜;放下权杖,其他侍者就会给宾客上菜。负责配菜的人被称为“宴会指挥官”,由他决定上菜顺序。这项传统可追溯到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2万朵鲜花来自意大利小镇
诺贝尔诺奖每年花束的主题和品种都不同,每年用花多达2万朵,包括石竹、玫瑰、菊花、火烈鸟花和兰花等。卫星电视转播之前,电视台提前询问了花的主题色,以免和电视字幕的颜色重叠,影响收视效果。很多人可能以为,这些花是从当地花市购买的,其实其来头大有文章,是专门空运自意大利小城圣雷莫。诺贝尔晚年定居在圣雷莫,并于1896年12月10日猝死在那里。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敬,该地每年都运鲜花到瑞典来专门装饰颁奖仪式和晚宴。除了诺贝尔奖外,圣雷莫还向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提供花束,至今已有25年。各国酒水带来别样味觉盛宴 诺贝尔奖颁奖盛宴上喝的是什么葡萄酒似乎未曾见有相关报道。2006年晚宴的酒水如下:1996年的包玛瑞特级陈年香槟(Pommery Grand Cru Vintage1996),南非帕阿尔(Paarl)产的Veenwouden Classic 2002,以及法国索泰尔讷(Sauternes)产的“上贝热龙酒庄2003”(Chateau Haut-Bergeron 2003)。此外,还有人头马VSOP和君度橙酒(Cointreau),水则是斯德哥尔摩当地的Ramlosa牌矿泉水,以及咖啡。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出席诺贝尔基金会在此为其单独举行的2009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时,仪式结束后基金会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庆祝晚宴。晚宴上的菜单以北欧美食风味为主题,其中有一道菜是杜松子酒和百里香浸泡麋鹿,而东道主选择的与这道菜搭配的酒款则是来自美国的葡萄酒,它是一款由加州纳帕谷罗伯特蒙大维酒庄生产的2005赤霞珠干红葡萄酒(Robert Mondavi Cabernet Sauvignon 2005)。另外还有一款来自美国北方邻国——加拿大的葡萄酒也被选为这次颁奖晚宴用酒,是餐后酒,它是由加拿大云岭酒庄生产的2003尼亚加拉半岛橡木桶陈酿冰酒(Inniskillin Vidal Niagara Peninsula Ice Wine Oak-Aged 2003)。由这两款葡萄酒的选择足可以看出东道主所采用的国际外交手腕以及用心所在。
第三篇:习马会
“习马会”的划时代意义
来源:联合早报网 文/黄靖 2015年11月06日
1993年,汪道涵、辜振甫以“非政府”身份,分别代表中国大陆和台湾在新加坡会谈,打破了两岸互不往来的坚冰,为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23年后的今天,在习近平主席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期间,马英九总统也将专程前往新加坡,和习近平主席进行正式会面并共进晚餐。新加坡再次以其积极踏实、务实周到、谨慎低调的作风,为安排这次“习马会”做了十分重大和细致的工作。新加坡朝野在两岸关系发展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两岸人民将永远铭记于心。
台湾和海外的一些媒体,习惯性地从台湾大选的角度解读“习马会”,其实是“一岛”障目,失之千里!这次“习马会”,对台海两岸关系的正面发展,有着划时代的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习近平和马英九以中国“大陆领导人”和“台湾领导人”身份相会,以“先生”互相称谓。这样一来,就以两岸最高政府首脑峰会的方式,确定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长期以来,“一个中国”的定义和解释是困扰两岸关系的重大问题。尽管在马英九总统执政以来,双方接受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但毕竟“九二共识”的具体含义是“一个中国,各自解释”,是两岸求同存异的无奈之举。
而今天,习近平和马英九分别以“大陆领导人”和“台湾领导人”这样的身份正式相会,实际上是相互认可并接受了两岸各自在“一个中国”框架中的政治定位,从而解开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但在体制上却互不接受的历史疙瘩,将“一个中国”框架不可更改地确定下来,为今后的统一奠定了难以撼动的政治基础。
其次,“习马会”实际上确认了两岸“一国两府”的政治现实,达成了两岸“互相承认治权”的默契。长期以来,两岸政权互不承认对方政权的合法性。一方面,自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以来,国际社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另一方面,在台北的中华民国政府始终坚持自己的合法地位的正统性。两岸不仅互不承认主权,甚至连治权也互不承认。长期以来以非政府的政党对政党形式相互交流。尽管近年来进步到“国台办对陆委会”的“准官方”交流方式,但毕竟是怀抱琵琶半遮面。“习马会”一跃冲天,以两岸领导人峰会的形式,彻底打破了两岸政府间不交往的僵持局面,公开表明双方互相承认对方在各自管辖范围内的治权。这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重大突破,不仅造就了两岸最高政府领导人直接交往的现实,更重要的是为今后两岸的统一确定了行政框架。其重大意义自不待言。
再次,鉴于目前台湾大选局势以及民进党主席蔡英文风头正健、或持强势当选的趋势,“习马会”开创了两岸最高政府首脑举行峰会的政治范例。蔡英文反复公开表明她竞选的是“中华民国总统”。如果蔡胜选即位,这一“峰会”范例必将对其形成严峻挑战:作为“中华民国总统”的蔡英文要么遵循这一范例,以“台湾领导人”的身份与大陆领导人举行峰会,从而在事实上接受“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原则和行政框架;要么否认甚至推翻这一范例,从而也在事实上否认了她自身作为“中华民国总统”的合法性。
换言之,如果她不承认这个先例,不以台湾领导人的身份与大陆交往,她作为“中华民国总统”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毕竟马英九正是以此身份与习近平举行峰会、从而将这一会面形式纳入两岸关系的“现状”。因此,如果蔡要维护她作为台湾领导人的合法性,维持两岸“现状”,就必须循例而行,继续与“大陆领导人”交往。如此一来,蔡英文尚未当选,便已陷入“习马会”之甕。
“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如同23年前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一样,这一两岸“峰会”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最终的和平统一的划时代贡献,必将为历史的发展所证实。
(作者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
第四篇:习马会
从1949年开始,海峡两岸对峙长达数十年。直到1987年底,才打破相互隔绝的坚冰,两岸同胞开始往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翌年,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成为1949年以来两岸授权高层人士首次会谈。1998年10月,“汪辜会晤”在上海举行,拉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2015年11月7日15:00,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的动作,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那么为什么两岸领导人要选择在新加坡实现“习马会”呢?1993年,两岸两会负责人在新加坡进行了破冰的“汪辜会谈”,汪辜会谈所具有的意义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曾引起台湾岛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一直在两岸间扮演重要的斡旋角色。2015年,正值中新建交25周年,习近平应邀访问新加坡,为“习马会”创造了先机。再者台湾官方与新加坡有着良好的关系,马英九与李家也私交颇深,基于这层信任关系,加上有对“汪辜会谈”历史传承的意涵,新加坡也就成了大陆对“习马会”唯一认可的国际地点。马英九应该也是看准了这一机会,努力在他任内实现“习马会”做最后一搏。
习马会的一大亮点,就是两岸领导人会面时互称“先生”。先生,是汉语里表示恭敬的称呼,是对有一定地位与身份的人的一种尊称。而两岸领导人之间互称“先生”既是两岸领导人相互之间的尊重,也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展现了两岸中国人极大的政治智慧。
习马会上,两岸领导的着装都为黑色西装,而领带却十分讲究。习近平马英九分别打红蓝领带。领带一红一蓝,是两党之间的相互尊重,自不必多说。有学者称领带颜色代表各自的党旗颜色,中国共产党党旗颜色为红色,国民党党旗为蓝色,也不无道理。也另有说法,中国共产党用热情的红色敞开胸怀拥抱台湾,宝岛那边则以蓝色羞嗒嗒地回应。毕竟这么多年都“不主动”了,马英九迈出关了键一步,希望一步一步来。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出红蓝配。
当一个陕西人遇到一个湖南人时,什么菜才会最适合两人口味呢? 按照“习马会”行程,两岸领导人会在会谈和记者会之后,于当晚6点共进晚餐。晚餐时,双边坐的是圆桌,14人晚宴两岸12官员穿插着入座。一小时晚饭他们到底吃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菜单。Balabala(湘菜、川菜、杭帮菜)当然,吃饭喝酒是少不了的。台湾总统府在晚宴上准备了2瓶由台湾“国安会”秘书长高华柱珍藏的1990年份金门高粱酒,以及马英九最喜欢的马祖老酒8坛。最有趣的部分即两岸领导人AA制作风,在新加坡场地等费用,双方各出一半,会后便餐,“不是谁请谁,就是大家一起吃饭”。
习马会总结了两岸交往的历史经验,两岸领导人阐述对两岸关系的政策主张,其中不乏共同点和相互呼应之处。两岸领导人都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并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使命;两岸领导人都认为,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以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共同和谐发展。
第五篇:揭秘“习马会”:事先毫无征兆 媒体“猝不及防”
揭秘“习马会”:事先毫无征兆 媒体“猝不及防”
2015年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15时许,习近平、马英九相向而行,握手致意。(中新社记者廖攀/图)
“习马会”从宣布到登场,中间只有三天时间,这让要目睹这一盛况的两岸媒体记者猝不及防。许多台湾记者的证件信息录入错误,甚至连订机票的名字也错,差点卡在机场。
“习马会”登场并无半点预告。“岛屿大厅”现场没有司仪,没有主持人,没有音乐。快3点时,周玉蔻抬头一看,习近平从右手边走进来了。她身后的大陆记者也说,“啊,怎么进来了?”再看左手边,马英九也进来了。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2015年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的会面,在新加坡登场。这是自1949年以后,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习马会”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岛屿大厅举行。下午2时59分,习近平系红色领带从右侧进入,马英九系蓝色领带从左侧进入,现场超过600名记者的闪光灯立即闪成一片。
两岸领导人握手的各种细节,注定要被记入历史之中:习近平和马英九的手,握在一起长达81秒,两人随后向记者们挥手的时间是25秒。在记者会被问及握手感受时,马英九形容:“心情很好,而且我们都握得很用力。”
为了这次见面,两岸已经走了太长的路,用了太长的时间。“这次习马会是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与之前会见台湾其他层级领导人都不同。”在评价本次习马会的意义时,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原所长余克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次习马会将两岸沟通交流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为两岸其他层级领导人的互动交流打开了大门,真正打破了禁忌。”
事先毫无征兆
“习马会”能够达成,事先并无半点征兆。两岸民众乍一听到消息,感觉都有些“突然”。
11月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正式对外宣布,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
台湾方面则比大陆提前一天向媒体披露此事,原因在于有人提前“走漏风声”。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原本马英九方面计划在4日下午对外正式公布消息,但3日晚上,因为要将消息告知其他“需要提前得知消息”的台方政要、智库学者时,有人泄露给媒体,迫使马英九方面提前出面证实此事。
“习马会”将要举行的消息立刻在岛内引发巨大反响。11月5日早上,马英九特别召开记者会,对外说明“习马会”达成的始末:两年前,在印尼巴厘岛的APEC会议当中,当时“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跟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第一次碰面,两人互称官衔。后来“陆委会”主委换成夏立言,他今年10月在金门与张志军举行“张夏会”时,双方在闲聊时候就提到了“习马会”。
马英九透露,夏立言特别问张志军,今年在马尼拉APEC会议上是否可以“习马会”?张志军就说,这是国际场合,不方便。但他说,第三地是可以考虑的,夏立言就建议到新加坡。后来双方向高层请示,最后慢慢达成了共识。
马英九在记者会上特别提到,此次“习马会”上,双方不签订协议、不发布联合公报或者联合声明,而只是各自发布新闻稿。
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远景基金会董事长赵春山随后在台湾媒体发表文章称,“习马会”不是新议题,马英九原本就讲过“不排除也不强求”与习近平见面。自从2014年APEC会议以来,两岸智库一直在作类似研究,如今会面付诸实现,这也是过去七年多,两岸在“九二共识”下交流的成果。
“马英九现在的处境比较艰难。”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王建民研究员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在他任期只有半年多的情况下,能够做出这样一种举动,确实是要有勇气和胆量的。”
虽然过去台湾一些重要的政治人物都曾经访问过大陆,但在王建民看来,“不论连战还是宋楚瑜,他们主要与大陆进行党际交流,没有行政和法律效力,习马会的意义跟之前是有很大不同的。两岸领导人会面最好的当然是在中国领土上,大陆或者台湾,但为什么选择第三地,当然是妥协的结果。”
此前,困扰两岸领导人见面的称呼问题,也得到解决。双方以两岸领导人的身份见面,互称“先生”。“大陆做了很多妥协,对马英九目前的处境很是包容和谅解。”台北大学教授郑又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习近平务实有弹性,还有他政治能量足够,才能化解掉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头衔问题。”
郑又平记得,2002年海峡两岸在讨论“三通”时,到底要使用什么航线名称,是国内航线还是国际航线,两岸各有各的坚持。“很多航空公司都给台湾出谋划策,认为应该坚持国际航线,这样做的好处是西方航空公司以后就可以介入。”郑又平在两岸协商现场,听到一位大陆领导人当场拍板,不要用国际或者国内,就叫“两岸航线”,“这就是非常高的政治智慧”。
“很多人把这次习马会与台湾明年的领导人选举挂钩,其实没有必然联系。”社科院王建民研究员认为,习近平在台湾问题上有很大的政治自信和战略眼光,他不会以一时得失来计较,“他所考虑的是两岸未来大的历史框架”。
两岸媒体“猝不及防”
“习马会”从宣布到登场,中间只有三天时间,这让要目睹这一盛况的两岸媒体记者猝不及防。
由于台湾媒体记者都要跟随马英九的专机一起到新加坡,台湾行政机构的工作人员手忙脚乱,他们要在3天时间内搞定近300人的报名。据台湾媒体报道,因为行政机构人手不够,行程说明会直到起飞前13小时才召开。许多台湾记者的证件信息录入错误,甚至连订机票的名字也错,差点卡在机场。
大陆媒体记者事先也没有得到“习马会”的任何消息。北京一家媒体记者谭帅(化名)是在11月4日夜里接到“习马会”的采访任务。5日,新加坡驻华使馆集中为大陆记者办理签证。6日,谭帅下午打包起飞,航班晚点,在7日0时许到达了“习马会”会场。
“习马会”的见面地点是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过去香格里拉酒店就是许多大型会议的首选,包括每年召开的亚洲安全会议。香格里拉酒店周围有树木遮蔽,出入饭店也只有一条通道,非常便于安全管制和封路。
“习马会”主要在酒店里的岛屿大厅举行。这间会议厅位于饭店大厅右侧,可以容纳千人。香格里拉酒店专门将岛屿大厅划分出A区和B区,A区是两岸领导人举行会谈的场所,B区是见面握手的地点。90%的两岸记者只拿到了B区的证件,能够去A区的只有极少数媒体。新加坡作为“习马会”主办方,对于细节要求极其严格。关于记者证的问题,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据报道,由于台湾官方在记者证的时间标注上按照台湾惯用说法,有政治意涵,没有过得了新加坡政府这一关。结果到新加坡后,台湾记者要换了新证件才能入场。
新加坡曾经在1993年举行过开启两岸对话机制的“汪辜会谈”,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当时作为海基会副秘书长,曾完整经历整个会谈过程。“那次对于纪元的年代都使用两个版本。”石齐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签了四个协议,四个协议有四个繁体字版和四个简体字版,两岸各执一份,年代各自填写。说明那次互相之间都能有所尊重,有所体谅。”
台湾资深媒体人周玉蔻也来到了新加坡报道“习马会”。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两岸组织方来说,大陆比台湾做得更为周详。从7日早上开始,周玉蔻在香格里拉饭店大堂,发现没有一个台湾行政机构的官员,台湾记者“只有在一个角落里,要领记者证的人就会被告知,12点开始在那个角落会发记者证。”周玉蔻说,反观大陆方面,不管是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还是其他工作人员都忙得团团转,帮大陆记者协调处理问题。
“习近平到底见过大场合”
7日早上8时,北京记者谭帅开始在香格里拉门口排队。谭帅拿到的是B证,身为一名摄影记者,他当天的任务是要拍摄到习近平和马英九握手的照片。谭帅心里很清楚,“必须要早入场抢位置。”然而他一等就是大半天,一直到中午12时半,酒店方面才开通安检通道。
不过,来自广东的记者李文文(化名)没觉得安检有多严,她因为时间太赶没吃午饭,拿着一个三明治和咖啡排队,“安保人员也没让我喝一口咖啡,就让我进来了。”
通过安检后,记者们一拥而入B区,急着找位置。“大陆记者更想找一个习近平正着走过来的地方,所以如果选在会场偏马英九出场的方向一点或者正中间,是比较好的。”谭帅说,B区的现场比较混乱,本来会场后面有一个台子,供摄影记者架设机器,然而最前面还有一条线,“凡是这条线以外记者都可以待。”
这导致大多数摄影和摄像的记者,都直接冲到线跟前。他们立起了高高的三脚架,把后面的视线挡得严严实实,其中尤其以大陆记者居多。没想到,这引发了两岸媒体记者的一次“冲突”。
据台湾媒体报道,当时很多台湾记者大喊,希望“比较早”进场的陆媒“往后退”,并用掌声鼓励陆媒配合,但并没有人退去。后来台媒又自主喊起“拍不到、拍不到”。
幸好大陆方面紧急出面协调。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国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马晓光主动出面跟台湾记者说:“距离不是问题,高度是有的。”他建议第一排记者后退一点,保证每一个记者都能拍到“习马会”的历史镜头。随后,第一排记者接受马晓光的建议后退了一段距离。
台湾媒体人周玉蔻不是摄影记者,但她很想往前站。虽然前排已经挤满了摄影器材,她因为身材较小,从人群中钻到第一排的三脚架中间,在那里找到了一个小小的可以跪着等候的位置。
“习马会”正式登场的时候,并无半点预告。在岛屿大厅现场,没有司仪,没有主持人,没有音乐,也没有任何人宣布两岸领导人即将登场。接近3点的时候,周玉蔻还坐在地上休息。突然抬头一看,见到习近平从右手边走进来了。她身后的大陆记者也说,“啊,怎么进来了?”她把头转向左手边,发现那边马英九也进来了。
习近平率先伸出右手,跟马英九握在一起。两个人面带微笑,在长达81秒的握手时间里,不时变换角度,面向不同方向的媒体记者,现场的闪光灯也一直闪个不停。
就在习马紧握双手的时候,周玉蔻大声喊,“习主席你挥挥手。”
没想到,习近平竟然接受了记者的建议。在周玉蔻讲了两声之后,她紧接着又听到身后的大陆记者也说:“挥手啊,挥手啊。”习近平松开了马英九的手,两人一起向来自全世界的媒体记者挥手致意。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周玉蔻在采访中第一次和大陆领导人交流了。1989年老布什访华,在他与邓小平会谈时,周玉蔻也在场。“当时我介绍自己是台湾记者的代表,邓主席也跟我挥了挥手。”周玉蔻说。
这一次看到习近平泰然自若地挥手,周玉蔻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习近平主席到底见过大场合。”
当地时间2015年11月7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加坡就“习马会”举行记者会。当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中新社/图)
“见面的意义最重要”
“习近平本人比电视上看起来瘦,也比我想象中高,很稳重,有点腼腆的样子。”周玉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习近平应对媒体的弹性很大,她反而感觉马英九的举止有点“紧”。
马英九的“紧”表现在他向媒体记者挥手的那25秒。“习马会”之后,台大外文系教授张小虹在台湾媒体发表一篇《马英九的西装》文章,专门分析马英九的挥手:习近平举起左手,深蓝色西装沉稳大气、服贴不动;马英九举起右手时,顺道扯开了西装的第一个直排扣,他一下子就敞开了前襟,露出了衬衫与西裤。
习近平与马英九握手之后,便转到A场地进行双方的正式会谈。会谈时长大约1小时,分公开和闭门两个阶段。公开会谈时,习近平和马英九先后致辞,媒体可以摄影、拍照。
“会谈场地只有少数人才能进,比如《人民日报》一共来了十几个人,但是A证也只有几个。”一位在B场地的香港媒体记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都是在B场地等待双方会谈后的记者会。
在会谈中,马英九提出了五点主张: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马英九说的最后一点主张‘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最有价值,因为民族振兴里有很大的政治含义。”在社科院王建民研究员看来,“民族振兴就包括民族团结、民族振兴、国家统一、主权领土完整。”
马英九还提到,“根据一个中国原则,确立九二共识”,王建民觉得这也是一个突破,“这是马英九第一次明确一个中国原则。”
关于马英九的第四点主张,在两岸主管对岸事务部门首长间设立热线,习近平也积极回应。台湾方面也十分看重。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在“习马会”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就赴台湾立法机构报告热线的相关规划和运作方式等。
王建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次大陆考虑到台湾社会现实,提出了很多具体建议,包括大陆回应台湾参与国际区域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这些其实都是两岸讨论多年的事情。”
“两岸领导人见面的意义最重要,”在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看来,“会谈内容不能说不重要,相对来说是次要的。”
对于两岸领导人会面,美国官方也表示肯定。“习马会”适逢美东时间周六,美国国务院没有新闻简报会,但国务院发言人柯比发表书面声明称:美国欢迎台海两岸领导人会面及两岸关系近年来的历史性改善。
前美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也表示,习马“见面本身就是主要成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学系主任兰普顿则认为,“习马会”可能“为高效能的对话建立了新管道”。
“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
两岸领导人会谈之后,先由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召开记者会。张志军介绍会谈情况,并回答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家媒体记者的提问。
随后在马英九的记者会上,一连回答14道问题,仍招来周玉蔻不满,她不停大叫“我举手为何不问我”。一位在场的大陆记者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周玉蔻的确影响到了别人,“大家都在嘘她,后来她叫得太厉害的时候,在台湾的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比较友善地提出警告,说‘请记者不要扰乱场上秩序’。”
在两场记者会中,有一位日本记者发现,即便有那么多外国记者参加,但组织方没有提供翻译。这位日本记者不禁对一位台湾媒体同行说:这是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活动。
对于当天与习近平的会谈,马英九表示出了相当程度的肯定,他在记者会上表示,“与习先生会谈的气氛很融洽、非常正面,习先生讨论问题非常务实、坦率。”
“习近平今天这样做,他是把台湾问题放在整个大战略的思维下和框架里思考的。”台北大学教授郑又平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习近平向台湾人民递出了橄榄枝,表示善意,同时营造出一个和未来台湾当局互动的弹性空间。
作为台湾最大的在野党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已经确定参加明年1月16日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习马会”正是在台湾政党可能轮替的前夜,坚守了“九二共识”原则底线,并且明确划出了“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红线。
马英九在与习近平的会面中,提出把两岸互动对话常态化。“这应该说某种程度上为民进党上台留了一个空间,他们的两岸政策能不能做出调整,这里面是有想象的空间的。”王建民认为。
“大陆方面等于给蔡英文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如果她不承认‘九二共识’,就会像习近平曾经讲过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石齐平认为这次“习马会”提供了另一个选择,如果蔡英文愿意承认“九二共识”,就有一个两岸领导人见面的框架,“究竟她要怎么选择,自己看着办吧”。
事实上,在得知“习马会”的消息后,蔡英文和绿营人士明显变得很慌张。绿营政治人物在选举策略上也开始调整,“他们是打蓝不打红,批马英九,但肯定两岸交流,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一旦执政,留下足够弹性的回旋余地。”郑又平说。
通过对这次“习马会”全过程的观察,郑又平认为,习近平的政治风格直接、强势,也很有自信心,“他的自信心和底气也是因为国家这几年越来越强大了。”
“在两岸关系上习近平有大的战略和构思,有解决台湾问题的自信心和使命感。”王建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习近平在福建工作了十几年,他对台湾问题是有深度了解和掌握的。
在“习马会”最后一个环节——双方共进晚餐过程中,习近平也提到了他在福建工作的经历。据凤凰网报道,马英九在回程飞机上对媒体说,晚餐中,习近平提到他在福建任职过17年,“所以和他聊了很多厦门和金门的事情”。习近平还提到当年担任厦门市长时,就有人建议,金门可以向厦门买水,他现在看到计划终于落实,明年可望供水,感到很欣慰。
为了两岸领导人的这次晚餐,大陆带来了茅台酒,台湾则带了金门高粱酒和马祖老酒。有台媒传言马英九在晚宴中喝到微醺,马英九否认:“没有,没有,我没有醉!只是喝了酒有点脸红。”马英九说,我们用很小的杯子喝高粱,而且没有装满,“也没有拼酒,我和他都说自己酒量不好”。
7日晚上7时,习马会的最后一项行程结束。马英九出现在酒店大门口,他与守候在那里的民众及媒体人打招呼、寒暄,还笑着向众人道别,看得出来晚餐确实是“习马尽欢”。
在返程途中,当记者问马英九有没有可能在任内举行第二次“习马会”时,马英九回应:应该要先等些成果出来,看有哪些进展,至于之后要不要邀请习近平来台湾,可以再行协商,“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