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简答与大题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23-419764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9 17:06: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简答与大题

1放射防护三原则为 实践的正当性,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职业人员平均年有效量不应超过20mSv,普通

人员不应超过1mSv)

2四方面

其一减少照射时间

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 2.提高记录和显像系统的灵敏度 3.提高成像质量及减少重复检查

其二.屏蔽防护

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 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锥形遮线筒 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

4.使用持片器 5.患者防护屏蔽 6.工作环境的屏蔽

其三.减少无效X线射线量

1.尽量合理采用高管电压投照 2.X线机应使用不小于规定的固定滤过厚度

3.增加管电压与加大滤过层厚度

其四 距离防护

1.尽可能远离受检者,以减少散射线的照射 2.最高管电压低于60kV时,焦点距患者皮肤不得小于100mm,若为60kV以上,则不得小于200mm.3.除受检部位外,身体其他部位应尽量远离有用线束。3龋病的影像学表现 浅龋 1.圆弧形凹陷缺损区 2.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 3.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翼片检查

4.区分于正常牙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的三角形密度减低区 中龋 1.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可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

2.牙髓组织受到激惹,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洞底边界清楚 深龋 进入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甚至与牙髓室相通 4根尖脓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肉芽肿 根尖脓肿(急性、慢性)

影像学表现:以病源牙为中心,骨质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骨硬板消失。

根尖周肉芽肿(轻微缓慢感染刺激 炎性肉芽组织 慢性根尖周炎)

影像学表现:在病源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原型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

根尖周囊肿(囊腔、囊壁、囊液)影像学表现:以病源牙根尖为中心,形成形状较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边缘清晰锐利。囊肿边缘形成一致密的线条影,继发感染时可消失。5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常用X线检查方法:下颌骨侧斜位片、曲面体层片、升支切线位片、咬合片、华特位片

影像学表现X线片:1.弥散破坏期 以病源牙为中心的单发或多发密度减低区,大小不等、边界模糊不清

2.病变局限期 急性期后病变逐渐局限,骨质破坏区与骨质硬化区可同时存在

3.新骨形成期 骨膜被掀起,骨膜内层被刺激,成骨细胞活跃生成新骨。

4.痊愈期 骨质破坏结束后病变区开始修复,修复后的原病灶区骨小梁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呈较致密的影像。

CT表现为松质骨内低密度透射影。鉴别于:

1.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前者有新骨生成)

2.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朗有线性骨膜反应,且很少发生骨质硬化反应且无死骨形成)

3.骨肉瘤(骨髓炎1.可见病源牙2.早期骨破坏3.线状或层状骨膜反应)6.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分为 骨质破坏 骨质增生硬化 两类 多见于青少年 常有冠周炎等病史 全身症状轻微 可出现经久不愈瘘管)

影像学表现(选用 下颌升支侧斜位片 曲面体层片 升支切线位片 下颌横断牙合片)1.骨质增生多见,骨质破坏少见

2.下颌升支侧斜位片或曲面体层片可见弥漫性的骨密度增高,其中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灶

3.下颌升支切线位片则可见密质骨外有骨膜成骨 4.增生骨质的边缘一般较整齐,且升支外侧密质骨无明显破坏。7婴幼儿颌骨骨髓炎 1.婴幼儿多见 2.好发于上颌骨 3.多为血源性感染 4.慢性期死骨形成

8.Garre骨髓炎(骨膜成骨、不形成脓肿、无骨坏死发生)1.通常与第一磨牙龋齿有关 2.好发于儿童和年轻成人

3.肿胀常见单侧下颌角下缘及升支 4.致密性骨硬化伴骨膜新骨形成 5.呈葱皮样改变 9.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下颌骨{曲面体层片}多于上颌骨{牙合片及华特位片},主要症状是疼痛和骨暴露)

1.牙及牙周 易发生龋齿,好发于牙颈部,病变初期为浅龋 2.颌骨 骨质呈弥漫性疏松,进而有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或虫蚀样。有时病变区中间有散在增粗的骨小梁和密度增高的小团块病理性骨沉积。3.死骨不易分离 4.很少发生骨膜成骨

10.成釉细胞瘤(10分)(多房型、单房型、蜂窝型、局部恶性征型)

1.颌骨膨胀明显,以向唇颊侧为主 2.牙槽骨浸润及硬骨板消失 3.密质骨断裂 4.周边局部硬化 5.牙移位明显 6.可含牙 7.牙根吸收多

8.病变边缘清晰,多被致密白线包绕

9.局部恶性征型少见,X线显示受侵颌骨无膨胀改变,但颌骨骨小梁和密质骨溶解消失,颌骨外形轮廓也随之消失。10.瘤内罕见钙化

11.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男性多于女性,下颌{第三磨牙}多于上颌{第一磨牙后区})(5分)1.单囊多见

2.肿瘤内可含牙或不含牙

3.颌骨膨胀可向舌侧发展,甚至穿破舌侧骨板。4.多囊者沿下颌骨长轴发展,囊腔大小相差不明显。5.牙根吸收少见,多呈斜面状 12骨肉瘤:是发生于颌骨内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1.呈灰白或灰红鱼肉状,质地松软 2.好发年龄为10到30岁,男多于女 3.一般沿血液循环转移

影像学表现:1.骨质结构改变(溶骨区骨小梁破坏吸收,溶骨者可在颌骨内出现虫蚀状边缘的低密度区)

2.瘤骨形成 是成骨骨肉瘤的重要标志之一,瘤骨表现为斑片状和日光放射状

3.骨膜反应 有层状和袖口状(骨膜三角:名解)4.软组织肿块形成

13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1.骨折线2.异常致密线3.骨小梁扭曲紊乱4.游离骨碎片5.压缩变形6.骨缝分离

骨折X线片观察要点:1.骨折的部位数目(间接骨折、多发性骨折)2.骨折的类型3.骨折的移位4.骨折线与牙的关系5.骨折线与营养管及正常骨缝影像的区别

14.下颌骨骨折(多发于颏部、体部,其次为下颌角部及髁突)

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可选择下颌骨侧斜位、下颌骨后前位、下颌开口后前位、下颌前部牙合片、曲面体层片)1.颏部骨折(1.发生于正中联合部2.如为双骨折或粉碎性骨折,显示下牙弓变窄)2.颏孔区骨折(1.长骨折段向下内移位2.短骨折段向上前方并稍偏内侧移位)3.下颌角部骨折(多发生在下颌骨体部第三磨牙的远中侧,最好同时进行正侧位片检查)4.髁突骨折(分类1.一般规律类,折断后髁突仍位于关节窝内2.髁突内弯移位类,发生于髁颈部3.前脱帽类,髁突头部一小部分骨折4.髁突骨折伴前脱臼类,多发生于髁颈部)CT检查可更明确反映髁突骨折的部位及移动方式

15上颌骨骨折(易发生部位:牙槽突、上颌窦、骨缝 首选华特位片)1.出现“眼睛征” 2.出现复视,视力障碍 3.颅脑损伤 上颌骨骨折分型:

Le Fort I 型:即牙槽突基部水平骨折,骨折线经梨状孔下缘、牙槽突基部,绕颧牙槽嵴和上颌结节向后至翼突;

Le Fort II 型:即上颌中央锥形骨折,骨折线从鼻根部向两侧,经泪骨、眶下缘、颧上颌缝,绕上颌骨外侧壁向后至翼突; Le Fort III 型:即高位水平骨折,骨折线经鼻额缝,横跨眼眶,再经颧额缝向后下至翼突,形成颅面分离。

4.颧骨、颧弓骨折(华特位片首选,颧弓位,三线骨折呈M形)

16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嗜酸性肉芽肿5到10岁男性儿童2.汉—许—克病2到6岁儿童,男性多见3.莱特勒—西韦病,2岁以下婴幼儿,男性多见)

影像学表现:1.颅骨改变

朗症引起颅骨损害,穿凿样骨质缺损,累及额骨,顶骨,枕骨,可呈“地图样破坏改变”2.颌骨改变(1.牙槽突型呈现“漂浮征”2.颌骨体型以溶骨破坏为主3.肺部改变

肺纹理增粗)17.骨纤维异常增殖症(Albright综合征)

影像学表现:1.投射性改变(表现为1.单囊性圆形密度减低影,具有硬化边缘2.单囊性密度减低影,无硬化边缘3.多囊性密度减低影,病变内一般不形成圆腔)

2.阻射性改变:(1.橘皮样型2.毛玻璃型3.硬化型)3.透射及阻射混合型改变(下颌骨常见)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鉴别诊断(鉴别于骨化纤维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无明显边界2.下颌管向上和外侧移位3.可多骨发病

18慢性复发性腮腺炎:1.主导管一般无异常改变或可轻度扩张不整2.分支导管因未成熟,显示稀少3.末梢导管扩张呈点状、球状、少数甚至可呈腔状4.排空功能迟缓

19舍格伦综合征(仅有口干症及眼干症者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口、眼同时伴有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肌炎}者为继发性)唾液腺造影检查分为四型:

1. 腺体形态正常,排空功能迟缓

2. 唾液腺末梢导管扩张(主导管扩张,呈腊肠状,或主导管边缘不整齐,呈羽毛状,花边状,葱皮状)3. 向心性萎缩 4. 肿瘤样改变

20.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后期髁骨骨质改变、关节盘穿孔)

诊断分类:1.咀嚼肌紊乱疾病2.结构紊乱疾病3.炎性疾病4.骨关节病或骨关节炎

临床表现(以青壮年为主):1.疼痛2.关节内弹响或杂音3.开口度及开口型异常(正常两横指,垂直向下)4.患侧头痛、耳鸣、耳痛

影像学表现(许勒位片或关节侧位体层片,CT及上腔造影片):1.关节间隙改变2.髁突运动度的变化3.两侧关节形态发育不对称4.骨质改变(1.髁突硬化,可呈斑点状硬化2.髁突前斜面模糊不清3.髁突小凹陷缺损4.髁突前斜面广泛破坏5,髁突囊样变6.髁突骨质增生7.髁突磨平、变短小8.关节结节、关节窝硬化)5.关节盘及其他软组织的改变 21.颞下颌关节强直

主要临床表现:开口困难(儿童时期可致小颌畸形)影像学表现:(许勒位片,下颌升支侧斜位片,曲面体层片,关节正、侧位体层片)

1.纤维性强直表现为关节骨性结构不同程度破坏,形态不规则,关节间隙密度增高

2.骨性强直表现关节正常骨结构消失,下颌升支侧斜位片显示为T形骨性融合。

3.儿童期X线检查升支短小、下颌角成直角状,角前切迹加深,牙萌出于下颌升支高处,不少患者喙突可以明显伸长。4.颞下颌关节脱位(急性前脱位常于过大开口时发生)

第二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口腔)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英文名称:《Imaging Diagnosi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iseases》 开课单位:口腔学院口腔放射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32学时

学分:1.7学分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X线诊断相关基础知识,掌握X线诊断原则和方法,掌握牙齿及颌面部的正常X线解剖标志和常见病、多发病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其他相关影像诊断方法如CT、MRI等。

内容简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

梁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性疾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检查内容。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马绪臣,4版,2003年。参考书目:《口腔颌面影像医学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马绪臣,1版,2004年。主讲教师:刘敏 讲师

第三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老师给的期末考试重点)

口腔颌面放射影像学期末考试老师给的重点

(适用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口腔医学本科)

一、发展简史

1、口腔放射学由单纯牙科放射学发展为口腔颌面放射学,并逐渐发展为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口腔颌面部介入性放射学和实验放射学开始得以发展。2、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2周之后用于拍摄牙科X线片。

二、历史人物 美国人C.E.Kells拍摄第一张根尖片。2 芬兰人Vellebonna设计出曲面体层机。1971年英国物理学家Hounsfild创制了CT装置。4 1961年iedses des plantes发明图像减影法。

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面对如此复杂的多种可供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口腔医务工作者必须深刻了解不同检查技术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切实和具体的帮助。影像医生要有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对疾病相关临床特征、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学基础的深刻理解。因同一种疾病的影像表现可以有较大的区别,甚至完全不同;完全不同的疾病亦可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

3、对于疾病的诊断是临床医师根据临床特征及多种客观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的过程,但不能作为医师临床诊断最终和唯一的依据。

(附加:电离辐射对正常口腔粘膜及颌面皮肤损害的临床表现。)

四、放射防护三个主要原则?(该考点的考试题型可包括问答/选择/填空三种)

1、实践的正当性:首先判断X检查的必要性。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剂量。

3、个人剂量的限制:限制个人所受总照射量。

五、放射防护的具体方法(该考点的考试题型可包括问答/选择/填空三种)1 减少照射时间:(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

(2)提高记录和现象系统的灵敏度;

(3)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2 屏蔽防护:

(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椎形遮线筒;(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4)使用持片器;(5)患者防护屏蔽;(6)工作环境的屏蔽。3 减少无效X线量:

(1)尽可能合理采用高管电压投照;

(2)X线机应使用不小于规定的固定滤过厚度;(3)合理增加管电压和加大滤过层厚度。4 距离防护:

(1)从事X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曝光时必须与X线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放射损害;

(2)X线检查时,焦点距患者皮肤应具有一定距离;(3)在接受X线检查时,除受检部位外,应使身体的其他部位尽量远离有用线束及其照射部位。

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

(一)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

1、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种类:(1)牙科X线机;(2)曲面体层X线机;(3)X线头影测量机;(4)口腔体腔X线机;(5)牙科X线数字影像设备。

牙科X线机种类:基本有三种形式:可移动立式、壁挂式和在综合诊疗台上的镶带式。

(二)曲面体层X线机

曲面体层摄影定义:是根据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利用体层摄影和狭缝摄影原理而设计的固定三轴连续转换的体层摄影技术。

曲面体层X线机特点:它一次曝光即可将全口牙齿、牙周组织及相邻解剖结构的体层影像投照在一张胶片上,显示范围广,适用于颌骨多发病变、颌骨外伤、颌骨发育畸形及牙齿、牙周疾患的诊断。

3曲面体层X线机种类:(1)专用于曲面体层摄影,(2)另一种在曲面体层X线机外增加了头颅固位装置,可用于X线头影测量摄影

(四)口腔体腔X线机

口腔体腔摄影定义:x线管伸人口腔内,胶片放置在口腔外围绕病人的颜面部进行摄影。

四、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

第1节 X线平片检查 1 X线平片检查种类——口内片和口外片 口内片检查种类——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片等; 3(选择或是非题)口外片检查种类——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鼻颏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颅底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踝状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 一 根尖片

(一)投照技术

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

(1)患者位置:患者坐在专用口腔治疗椅上,椅座呈水平位,背托呈垂直位,调节椅子高度,使患者口角与术者腋部相平,以利术者操作。患者坐在椅子上呈直立姿势,头部靠在头托上,矢状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上颌后牙时,外耳道口上缘至鼻翼之连线(听鼻线)与地面平行。投照上颌前牙时,头稍低,使前牙的唇侧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下颌后牙时,外耳道口上缘至口角之连线(听口线)与地面平行。投照下颌前牙时,头稍后仰,使前牙的唇侧面与地面垂直。(2)胶片分配:成年人进行全口牙齿检查时,需用14张胶片,对儿童进行全口 X线检查时,一般用10张2cm x3cm胶片.(3)胶片放置及固定:胶片放人口内应使胶片感光面紧靠被检查牙的舌(腭)侧面。投照前牙时,胶片竖放,边缘要高出切缘7mm左右;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边缘高出(牙合)面10mm左右。(4)X线中心线

1)X线中心线角度: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的长轴和胶片之间的分角线垂直。2)X线中心线位置:投照根尖片时X线中心线需通过被检查牙根的中部。

(三)正常图像

l.牙及牙周组织解正常图象概述(选择/问答/填空/是非)

(1)釉质:为人体中钙化程度最高的组织,X线片上影像密度亦最高,似帽状被覆在冠部牙本质表面。

(2)牙本质:矿物质含量较釉质少,围绕牙髓构成牙齿主体,影像密度较釉质稍低。

(3)牙骨质:覆盖于牙根表面牙本质上,很薄,在X线片上显示影像与牙本质不易区别。

(4)牙髓腔:在X线片上显示为密度低影像。下颌磨牙牙髓腔似“H”形,上颌磨牙牙髓腔呈圆形或卵圆形。年轻人牙髓腔宽大,老年人髓室较年轻人小,根管亦细,这是随年龄增长有继发性牙本质形成所致。

(5)牙槽骨:在X线片上显示的影像比牙密度稍低。上牙槽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呈交织状X线片显示为颗粒状影像。下牙槽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呈网状结构,牙间骨小梁多呈水平方向排列,而根尖部有时见放射状排列,骨髓腔呈三角形和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影像。牙槽骨的正常高度应达到牙颈部。

(6)牙硬板:即固有牙槽骨,为牙槽窝的内壁,围绕牙根,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高密度线条状影像。

(7)牙周膜: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低密度线条状影像,厚度约为0.15-0.38mm,其宽度均匀一致(图43)。

2.上颌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1)在上颌中切牙位根尖片上常可见切牙孔、聘中缝、鼻腔及鼻中隔的影像;(2)在上颌磨牙位根尖片上常可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

3.下颌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1)在下颌切牙位根尖片上常可见颏棘、颏嵴、营养管等结构;(2)在下颌前磨牙位根尖片常可见颏孔;在下颌磨牙位根尖片常可见下颌骨外斜线、下颌管及下颌骨下缘等结构。

三、上颌前部(牙合)片常圖像

此位置可显示上颌前部全貌。常用于观察上颌前部骨质变化及乳、恒牙的情况。

四、上颌后部(牙合)片正常圖像

此片可显示被检查侧上颌骨后部的影像,包括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牙槽突和该侧上颌窦底部。常用于观察一侧上颌后部骨质变化的情况。

五、下颌前部(牙合)片正常图象

此片可显示下颌颏部影像。常用于观察下颌额部骨折及其他颏部骨质变化。

六、下颌横断(牙合)片正常图象

此片可显示下颌体和牙弓的横断面影像,常用于检查下颌骨体部骨质有无颊、舌侧膨胀,也可用于辅助诊断下颌骨体骨折移位以及异物、阻生牙定位等。如欲观察颌下腺导管结石,则需以投照软组织条件曝光。七.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投照片

第三磨牙X线片,一般采用口内投照法,胶片必须置放于口内被照牙区域。常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且往往由于胶片不能向后放置,水平阻生的第三磨牙根尖不能拍摄于X线片上,对于儿童患者检查第三磨牙牙胚时,采用口内投照法就更为困难。而使用口外投照法,使克服了这一缺点。正常图像 此片可清楚地显示双侧第三磨牙的影像及上颌结节部位。可用于观察第三磨牙的形态及萌出情况、阻生方向等;也可用于观察确定儿童第三磨牙牙胚的发育情况。

八、华 特 位 片

华特位(Water’s position)又称为鼻颏位。

正常图像: 主要用来观察鼻窦的情况,特别是上颌窦影像显示最佳。主要用于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

丸、颧骨后前位片

正常图像

上颌窦上部外侧密度高的影像为颧骨,其向后延伸为颧弓。

十、颅底位片

颅底位片又称为颏顶位片。

正常图像:本片可显示颅底的影像。

十一、颧弓位片

正常图像:此片可清楚地显示投照侧颧骨、颧弓的影像,位于颞骨及下颌骨的外方,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

十二、下颌骨侧位片

正常圄像:此片可清楚地显示下颌骨体磨牙区及下颌升支,但下颌骨体尖牙区与对侧下颌骨重叠,髁状突则和部分关节窝重叠。下颌管呈宽约0.3cm的长条形低密度影像,其两侧高密度线条状影像为下颌管。下颌管壁前部影像常显示不清晰。

十三、下颌骨后前位片

(二)正常图象

此片可显示上下颌骨后前位影像,以显示双侧下颌升支后前位影像最为满意,常用于双侧对比观察下颌升支各部病变,观察此片时需注意寰枢关节在上颌骨下部影像上重叠,勿误认为骨折线。

十四.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

(二)正常x线图像

此片可清楚地显示双侧下颌骨开口后前位影像。由于踝状突在开口位时滑出关节窝,显像于关节结节的前下方,可使髁状突影像避开重叠,从而踝状突显示较一般颌骨后前位清晰。常用于观察双侧髁状突内外径向的病变。

十五、下颔骨升支切线位片

(二)正常图像

此片可显示一侧下颌升支后前切线位的影像,在此位置上,下颌升支外侧密质骨板呈直线致密而整齐的影像。常用于观察下颌升支外侧密质骨膨出、增生及破坏的情况。

第四节 普通造影检查 1.腮腺造影后前位片

1)主导管在下颁升支上斜向后下走行。正常主导管长约5cm,最.9~4.0mm,平均2.0mm。主导管入口处因绕过咬肌前缘的走行不同,在本片上可显示为直线、略呈膝状弯曲或呈粗结状弯曲后再向后下走行。主导管走行以直线形和凹面向上的弧形者多见。

2)分支导管与主导管相连处近于直角,导管系统在腺体内逐级分支,由粗至细,最后进入腺实质内。根据造影剂注入量的多少,可分别显示出主导管、叶间导管及小叶间导管。主导管及各级分支导管边缘光滑。分支导管自主导管分出较早、主导管较短者称为干线型;分支导管几乎在主导管近腺体的1/3端同时分出,主导管较长者称为分散型。干线型较为常见。

3.腺体紧贴下颌升支外侧,其上下两端较薄,中间稍厚,外缘呈整齐的弧形,腺泡影像分布均匀。主导管自导管口向外侧伸延;在离下颌升支外缘约1cm多处转向后方并向上、下逐级分支。大部分导管分支位于下颌升支外侧,小部分导管分支可延伸致下颌升直内侧。

4、涎(腮)腺分泌功能片在拍摄涎腺造影片后5分钟,拍摄涎腺分泌功能片。在涎腺分泌功能正常时,造影剂应全部排空。但在用碘油造影时,往往在造影后5分钟功能片仍有少量造影剂滞留。排空情况除主要与涎腺分泌功能有关外。第5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及牙周疾病

一 定义:龋病(dental canes)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二 分类: 龋病按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三 临床表现: 仅限于釉质或牙骨质,患者无自觉症状。中龋是指龋坏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有较深的龋洞,有时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也可无自觉症状。深龋是指病变已发展至牙本质深层,有很深的龋洞,对各种刺激敏感或疼痛。

四 影像学表现

1.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浅龋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

2.中龋:龋病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X线片可清楚地显示病变。有的表现为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的缺损。

3.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X线片上可见到较大的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薄层清晰的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像,提示尚无穿髓;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有可能已穿髓。

4.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X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常不光滑。在观片时要注意与金用充填物下方的垫底材料鉴别,因为这些材料往往是透射性的,X线表现为低密度影像。第3节 根尖周病

定义: 根尖周病(perisgical diseases)是指根尖及其周围组织所发生的病变,包括根尖周炎、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骨质结构不良等。一 根尖周炎

(一)根尖脓肿 分类:根尖脓肿(PeriaPical abscess)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根尖脓肿多由急性浆液性炎症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所致。慢性根尖脓肿可由于根尖肉芽肿的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脓腔;或由急性根尖周脓肿转化而来。可变色,无活力。2 影像学表现:(1)急性期早期X线检查一般看不出根尖周骨质改变,有时牙周膜间隙稍微增宽;(2)随病情发展,可见以病原牙为中心,骨质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3)慢性期在根尖区出现一边界清楚、边缘不光滑的小范围骨质破坏的低密度区,骨硬板消失,病变一般较局限,外周可有骨质增生反应。

(二)根尖周肉芽肿 病因:根尖周肉芽肿(periapical ranuloma)是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的感染刺激而产生的炎性肉芽组织,是慢性根尖周炎的一种主要病变类型。临床表现:一般无自觉症状,初期症状可在叩诊时有不适感,有时感牙伸长,偶有轻微疼痛。如有牙髓坏死分解,则牙有变色。3 影像学表现:在病源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病变周围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

(三)根尖周囊肿 临床表现: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囊肿呈膨胀性扩张,使颌骨膨大。多数囊肿体积不大,平均直径为l-2cm。有的囊肿可发展较大,扪之有乒乓感或波动感。还可压迫邻牙,使之松动移位。影像学表现:多有龋齿、畸形牙等病原牙的存在。以病原牙根尖为中心,形成形状较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边缘清晰锐利。囊肿边缘形成一致密的线条影。当囊肿继发感染,致密线条影可消失。囊肿也可以增长很大,造成骨质膨胀畸形,骨密质变薄。有的由于骨阻力的不同而形成分叶状。牙可被推压移位,牙根偶有吸收。

二、致容性骨炎

(一)定义: 致密性骨炎(condensing osteitis)是指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低毒性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的防御性反应。

(二)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年人,下颌第一磨牙多见,常有较大的龋坏,一般无自觉症状。

(三)影像学表现: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分界。根尖部牙周膜间隙可增宽,根尖无增粗膨大。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周炎影像学表现:牙槽骨水平型吸收主要表现、牙槽骨垂直型吸收主要表现、牙槽骨混合型吸收

第六章 颌面骨髓炎

一、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是病原牙首先引起根周或根周组织感染,没能得到合理治疗,炎症由颌骨内向周围扩散,再累及密质骨和骨膜。

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可分为局限性骨髓炎和弥漫性骨髓炎。

病理过程:化脓性致病菌——牙髓腔感染或根尖周感染——骨髓腔感染(骨髓腔充血、水肿和破坏——哈弗管引流,密质骨破坏,骨膜下脓肿,进而死骨形成。

影像学表现 2周前X线表现阴性。2W之后X线表现:弥漫破坏期(特点:骨质破坏越近病原牙破坏越明显,病变边界不清)、病变局限期(特点:骨质破坏边缘与正常骨质分界清楚)、新骨形成期、痊愈期。好发部位在下颌骨

二、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感染途径的特点主要是由病原牙首先引起颌周间隙感染,进而侵犯骨膜、密质骨乃至骨髓的炎症过程。

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少。下颌骨升支侧位片表现:下颌骨升支乃至下颌体弥漫性骨密度升高(骨膜成骨的表现),其中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表现:密质骨外有成堆骨质增生。升支外侧密质骨无明显破坏。有时可见线状骨膜反应。

第七章 颌骨囊肿

一、颌骨囊肿

分类:颌骨囊肿有牙源性和非牙源性囊肿,前者主要有炎症性的根尖囊肿和残余囊肿,发育性的含牙(滤泡)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等;后者主要有发育性的面裂囊肿和其它骨囊肿(如孤立性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二)含牙囊肿 临床表现:含牙囊肿是较常见的颌骨囊肿,最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最多见于20-40岁。2 影像学表现:含牙囊肿的X线表现特点是颌骨中边缘光滑的类圆形透射阴影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未萌出牙(恒牙多见,也可是埋伏多生牙)。所含冠一般朝向囊腔,囊壁常包绕着此牙的冠根交界处,但有时因投照角度的影响牙冠或牙冠和牙根的一部分包含在囊腔中。所含牙的数目多为一个,也可以是含牙囊肿一般以单囊表现为主,多囊少见。密质骨可膨胀变薄。

(一)成釉细胞瘤

定义:成釉细胞瘤(amelobastoma)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大部分成釉细胞瘤为骨内生长型,周围型者罕见。

临床来现:本病多见于青壮年(30-49岁)。下颌多于上颌,下颌者约 70%发生在磨牙和升支区,20%在前磨牙区,10%在切牙区。颌骨向唇颊侧膨大,扪之有乒乓球感。

影像学表现:X线上成釉细胞瘤表现多样,主要分多房和单房型,其它类型少见。

(1)多房型 多房型在成釉细胞瘤中最多见。其分房大小常不等,且成群排列,相互重叠。各房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房隔密度较高,可以是锐利光滑的高密度骨嵴,也可以是密度略淡的纤维条隔。有的病灶还表现为大囊周围有小子囊出现。整个病变边缘清晰,多为密度增高的白线所包绕。膨胀以向唇颊侧为主。被肿瘤包绕的牙根可因肿瘤侵蚀而呈锯齿状或截断状吸收。还可向牙根与牙根之间的牙槽骨内生长并造成牙槽骨吸收,两相邻牙根也可被推分开。

(2)单房型 :其X线表现特点为一个单房状低密度影像,边缘呈分叶状,有切迹。肿瘤含牙,多有牙根锯齿状吸收。

(3)蜂窝型 :大小基本相等的小分房,房隔厚且粗糙不规则,多为真性骨峡。肿瘤边缘清晰。完全呈蜂窝状改变的成釉细瘤并不多见,其多与成釉细胞瘤的多房型或单房型的大房同时存在。肿瘤内可以含牙。

(4)局部恶性征型: X线片显示受侵颌骨无膨胀,但颌骨骨小梁和密质骨溶解消失,颌骨外形轮廓也随之消失,这种X线表现颇似颌骨恶性用

(5).共同的X线特征:①颌骨膨胀,以颊侧为主;②牙根呈锯齿状吸收;③ 肿瘤侵人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硬骨板消失;④肿瘤边缘可有部分增生硬化;⑤肿瘤区牙齿可被推移位或脱落缺失;⑥瘤内罕见钙化;⑦瘤内可含牙。

(二)牙源性角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性瘤)1 临床表现:牙源性角化囊肿下颌较上颌多见,下颌者主要位于下颌第三磨牙区,约在一半左右的中可见病变向前伸展至下颌骨体部,向后伸展至下颌骨升支。位于上颌骨者,以第一磨牙后区多见。影像学表现:牙源性角化囊肿的X线表现有单囊和多囊之分,单囊多见。囊肿内可含牙或不含牙。部分囊肿波及颌骨范围较大,常沿颌骨长轴生长发展(下颌明显),颌骨膨胀可向舌侧发展,甚至穿破舌侧骨板。多囊者囊腔大小相差不明显。牙根吸收少见,多呈斜面状。手术后复发率高。

第九章 颌面骨折

第一节 概论

一、骨折基本X线表现

1、骨折线

2、异常致密线

3、骨小梁扭曲紊乱

4、游离碎骨片

5、压缩变形

6、骨缝分离

二、骨折X线片观察要点

1、骨折部位和数目

2、骨折类型

3、骨折移位情况

4、骨折线与牙齿的关系

5、骨折线与正常牙齿和颅缝的区别

三、骨折的愈合

1、血肿形成机化-骨样组织形成期——骨折线清晰(在颌面骨折,这个时期要1-2个月)

2、骨样组织钙化,致密骨痂形成期——骨折线模糊(在颌面骨折,这个时期要3-6个月)。

3、致密骨痂不断增多乃至朔形期——骨折线消失(1-2年)第三节 下颌骨骨折

1、是颌面骨折的好发部位,占45%-790%。

2、骨折于颏、体部最多,其次为下颌角和髁状突。

3、临床表现:局部软组织损伤、咬合混乱、开口受限。体检发现下颌畸形、骨摩擦感。

4、骨折类型:单发、多发及粉碎性骨折。颏部骨折、颏孔区骨折、下颌角部骨折、髁状突骨折的主要X线检查方法及其X线表现。髁状突骨折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CT)及作用。

5、上颌骨骨折的类型

1)LeFort I型骨折:看骨折线通过的部位。2)LeFort II型骨折 :看骨折线通过的部位。3)LeFort III型骨折:看骨折线通过的部位。

5、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骨折检查中的作用。

6、上颌骨骨折的间接征象:窦腔密度增高,立位窦内液平面。原因:上颌窦内出血、黏膜肿胀。

第四篇:PACS系统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模版]

PACS系统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系统在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2年PACS系统启用后,近两年来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逐步将其应用于《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PACS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255-02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一种集众多应用功能和海量数据存储于一体的大型数据应用系统。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医学成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并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影像医学科逐渐从传统的胶片化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PACS系统也许将会取代传统胶片成为影像学资料保存和共享的最主要手段,同时也将成为评价现代化医院的必备标准之一。

PACS系统在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2年PACS系统启用后,近两年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逐步将其应用于《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1}。随着学科发展,课堂教学内容急剧增多,尤其在大学扩招后,各专业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效果明显下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传统教学采用理论讲授加教学片讲解两部分组成。在引入PACS系统前,我院教师在讲授《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时采用传统观片灯+胶片+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其存在不足,急需改进。例如,讲解口腔根尖片时,每张教学片的大小为2.0cm*3.0cm,在观片灯上讲解时仅前排约4~5名学生能看清其影像学特点,教学过程中需安排学生轮流到前排听教师讲解、分析,而教师对同一班的学生就一张教学片的内容需多次讲解,使得教学节奏放缓,教学时间延长,挤占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师生均不满意此类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教学片的资料收集较困难,传统的胶片一般由患者保存,无法直接获取。复制胶片费用昂贵,教学经费往往欠缺,无力支付。现有的胶片经过多年反复使用必然会造成损坏、丢失、污染、错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用传统方法授课时,其教学的效果是有明显欠缺的。我院曾对2011级口腔专业本科32名学生就《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传统授课方式教学效果以《宁夏医科大学理论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3%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不理想,认为存在教师授课内容有限,教学媒体陈旧,课堂秩序不佳等问题。

我们也曾尝试把现有典型病例经由拍照或扫描的方式的转化成JPG格式,再将图像按系统、疾病、部位或检查方法进行归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个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且经过扫描仪、数码相机或软件转化的图像会损失掉大量信息。在临床教学中无法突出其典型表现。同时存在经过转化的JPG图像无法进行窗宽、窗位的调节等一系列弊端。所以我们也将此类方法淘汰。

二、将PACS系统及时应用于《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的优势

借着我院引入PACS系统的契机,我们将PACS系统及时用于《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我们总结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PACS系统引入《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是技术上的进步。口腔领面部解剖结构的复杂程度造成了单纯的理论讲解太过抽象的弊端,我们在理论讲解中引入PACS系统,在讲解一些结构或表现时,文字描述得再详细都不如直观地观察更形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要求我们向学生提供形象的展示。因此无论在理论或是实践教学中采用PACS系统共享典型的图像资料成为不错的选择。我院使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将所有影像设备获取的全部图像信息通过该网络存储于我院信息中心服务器,在被各个工作站的使用者随时调阅,十分方便,简化了教学片的搜集和查找工作,满足率随时调阅影像图片的需求。依据不同的软件功能,PACS系统的各终端可对调阅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图像储存、传送、共享、编辑工作的数字化,提高了医学影像资料保存的质量,为临床工作及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当今医学教学及实践体系改革的中心是围绕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将清晰、可追溯的数字化教学图像运用于医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是对教学实践体系改革的有益探索,PACS系统完美地满足了口腔影像诊断学教学的教学需求。

2.将BACS系统应用于教学,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彻底的变化,丰富了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在理论课教学上,我们要求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生通力协作,共同筛选日常诊疗的过程中的典型病例,做好病例的随访追踪及既往影像资料、病理结果的整理。使用PACS系统自带的分类归档的功能将存储在信息中心服务器中的不同病例依照拍照时间顺序排列并归档,结合电子病历等资料形成一份完整的为教学片。随着时间积累,在医院服务器内中就存储了许多的典型病例,形成了完善的口腔影像诊断教学病例库,其内容不仅涵盖了临床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也包含了特殊疑难病例,可用于教学展示、总结经验之用。影像科医生与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可随时提交新增病例,提交后由教研室组织教师共同阅片并审核是否纳入口腔影像诊断教学病例库,同时决定是否替换老旧病历,使教学病例库一直处在更新与更新中。在学期前备课时,通过使用PACS的查询功能输入所需病例的关键字,就能立即查询满足要求的典型病例的所有影像资料。这样的改进,使得我院《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PACS系统中存储的“教学病例库”为教师们提供了海量的数字化影像教学素材,不只方便了口腔影像诊断学教师,同时也利于口腔医学各专业教师收集教学图片及病例资料;简化了教学课件的制作,还节省了教师收集素材的时间,教师备课时间较往常缩短,教师用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将胶片转化成数字图片制作教学课件在我院已成为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授课题目的需求进行关键字查询,利用PACS系统中的影像资料制作多个专题鲜明、内容丰富、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2}。将PACS系统引入教学后,不仅为教师节约了备课时间,也向学生展示了高质量的教学片,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过程无胶片化。清晰、生动的影像资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后,对2012级口腔专业本科38名学生以《宁夏医科大学理论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的学生认为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有感染力,教学效果好,重点突出,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能够反映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

3.将BACS系统应用与教学,教师能向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加强了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师生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中,以往我院采取以小组阅读传统教学片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理论及提高实际阅片能力的重要环节。应用PACS系统进行实验教学前,带教老师每次授课时须携带大量规格不一的教学片。既不利于携带,又容易混淆和丢失。造成教学片效果不佳,难以达到实验课的教学要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已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PACS系统可通过输入关键字、影像描述或影像诊断等查询条件分别查询到所需病例图像及对应患者的病案号,必要时可查阅患者病历,了解早期症状及后期病理诊断。做到图像与病历相结合,症状与病理结合的教学。教师还能在PACS系统上对影像检查进行多种后期处理、标记,便于各病重影像征象的观察、理解和记忆。借由分组归类,我们还可使用PACS系统同时查阅同一患者不同时期多次影像检查的结果,做到前后对照,将疾病的演化、治疗、转归直观呈现给学生。将解剖学、诊断学、组织病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将多学科的知识点揉合在一起,促进临床诊疗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将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相互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基本的、重要的知识,还要学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临床诊断思维{3}。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PACS系统在实验教学上的优势、特点,在自身教学中进行教学方式的大胆探索,采取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向学生提供更多更充分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学习,加强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得枯燥乏味的医学理论与形象直观的临床病例紧密结合,增加了师生间互动,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病例分析、讨论,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将PACS系统应用于《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彻底的变化,通过临床长期积累大量的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料,在使教学、科研、临床治疗工作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制作医学课件更加简便,内容更加丰富、形象,较传统课堂教学讲授更加生动形象。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解决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丰富了教学方式方法与内容,必将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注释:

{1}马绪臣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杨明,刘斌,杨小庆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作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41-42

{3}陈欣,赵暹,刘振堂等.对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的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575-577

(作者单位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医院口腔放射科宁夏银川 750004)

(责编:若佳)

第五篇:口腔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题

1根尖肉芽肿 根尖囊肿 根尖脓肿 大小 <1cm 1~2cm 可以较大 不一定 形状 圆形 圆形 不规则 边缘 清晰 清晰有硬化边缘 模糊或者较清晰 包膜 无 可有 无 其他 周围骨质正常 偶有牙根吸收 周围骨质模糊或者硬化根尖脓肿影像学表现:早期看不出根尖周骨质改变,有时牙周膜间隙稍微增宽,随病变发展可见以病原牙为中心骨质被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慢性根尖脓肿)影像学表现:在根尖区出现一边界清楚,边缘不光滑的小范围骨质破坏的低密度区,骨硬板消失。病变一般较局限,周围可有骨质增生反应。根尖肉芽肿影像学表现:一般在病源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一般较小,直径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病变周围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根尖囊肿影像学表现:以病原牙根尖为中心形成形状较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边缘清晰锐利。由于囊肿发展缓慢,在囊肿边缘形成一致密的线条影。骨质变薄,牙可被推压移位,牙根偶有吸收 2颌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无症状;多早期即有偏侧痛、麻。(骨质破坏)膨胀性骨破坏,除骨纤外,边缘多清晰锐利。;进行性、侵蚀性骨破坏,无明显膨胀,边缘不清,不规则。(骨皮质改变)膨胀变薄连续,部分可因压迫萎缩、中断。少数如成釉细胞瘤可侵蚀骨皮质。;多数较早期即有皮质破坏中断。(骨膜反应)一般无,如伴感染或骨折 可见轻微骨膜反应。;除骨髓瘤、颌骨中央性癌外可有多种形式的骨膜反应,可见骨膜三角(生长速度与分房)生长慢,可见多房改变 ;生长快,无分房改变(牙齿变化)病区牙被推挤、移位扭转松动甚至脱落,牙根可有吸收 ;病区牙无移位而牙周骨组织破坏消失,牙浮立于软组织肿块中或脱落,一般牙根无吸收(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可见软组织被推挤、移位突出 ;常侵入周围软组织中形成肿块,边缘多模糊不清,其内可见肿瘤骨影 3骨肉瘤影像学表现:

1、骨质结构的变化:—— 骨松质变化:成骨型:病变区骨质增生,密度增高,形态不均匀性,呈片絮状,髓腔低密度影消失。溶骨型:斑片状、虫蚀状或范围较大的溶冰状 低密度区,边缘模糊,其内可残存骨小梁。混合型:两者兼有之,多以溶骨破坏为主,融冰状,间有残存骨,可有病理骨折。——骨皮质改变:早期肿瘤沿哈氏管向外侵犯,致密质骨内有不规则弯曲的隧道样缺损,进而肿瘤向骨皮质内外侧发展,使骨皮质凹凸不平,最后全部破坏中断、消失,伴有病理骨折。

2、瘤骨形成:在髓腔内可表现为斑片状或大块状高密度,如象牙质样。如肿瘤突破骨皮质向外发展则在其软组织肿块中显示斑片状或棉絮状高密度,部分呈日光放射状,乱发状、毛刷状等。

3、骨膜反应: 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距骨膜越近,骨膜反应越明显。早期:骨膜反应形成的线状高密度影与皮质间都有一个透亮间隙,随着肿瘤的发展,迅速破坏了新生的骨膜,即进入晚期改变。晚期:靠近肿瘤中间的新生骨膜破坏,而两端的骨膜残余呈现三角形,称之为袖口征或骨膜三角(codman三角)

4、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肿瘤突破新生的骨膜侵入软组织中,形成软组织肿块。X线检查:仅表现软组织明显肿胀,呈弥漫性,而内部细节和范围不能显示清楚。CT检查:受侵软组织多呈实质肿块表现,可见不规则瘤骨和液化坏死灶表现,强化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增强,往往与周围肌肉分界不清,向后可侵及颈鞘,向上可侵及颅底。MR检查: 肿瘤实质部分在T1WI像上呈低信号,T2WI像上呈混杂信号,病变瘤骨为低信号。

5、转移性表现:肺内结节或棉絮状表现。

4成釉细胞瘤;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影像学表现(1)多房型,为最多见。(2)单房型 较多房型少见。(3)蜂窝型,较多房型少见。4)既不恶性征型,最少见 除以上四型外,尚有一些共同的 X 线特征:(1)颌骨膨胀,以向唇侧为主;(2)牙根呈锯齿 状吸收;(3)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硬骨板消失;(4)肿瘤边缘可 有部分增生硬化;5)肿瘤区牙可被推移位或脱落缺失;(6)瘤内罕见钙化(7)瘤内可含牙。5原发性骨内癌(颌骨中央性癌)

影像学表现:

1、溶冰状骨破坏,边缘不清。2、无死骨,无新生骨;无骨质增生,无骨膜反应。

3、病区牙浮立于软组织中,可脱落,无牙根吸收,无牙移位。4、可有病理骨折。6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影像学表现

1、部位:以下颌第三磨牙区及附近多见,次之上颌及上颌窦区

2、单囊多见,多囊者分房大小相近

3、膨胀性骨破坏,沿颌骨长轴发展,膨胀以向舌侧为主,常穿破舌侧骨板

4、病灶无钙化,含牙与否不影响诊断。

5、累及牙根可见斜面状或截根状吸收。

6、破坏边缘多清晰,但感染时间较长时可模糊。

7、多发性伴皮肤基底细胞痣或癌者称为 “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或“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见:①大脑镰、小脑幕、蝶鞍韧带钙化。②脊柱、肋骨畸形如叉状肋。8术后复发率高,复发者可侵犯周围软组织 7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1)骨折线;是贯穿密质骨与松骨质的透光线,呈线状或锯齿状,宽度不一,其形态多为横 形,纵形,螺形或丫形等。(2)异常致密线,骨折两断相重叠时可见,多见于嵌入性骨折。(3)骨小梁扭曲紊乱,可见松骨质,牙槽骨骨折。(4)游离碎骨片;多见于粉碎性骨折。(5)压缩变形;如髁突骨折常表现有髁突变形,上颌骨颧骨骨折,可引起上颌窦变形及积液。(6)骨缝分离;常见为骨缝裂开,如颧额缝等 8骨折 X 线片观察要点1)骨折的部位数目;骨折线的具体部位,是单发或多发。要注意颌骨的特殊解剖形态,如 下颌骨的外形为 U 形结构,受外伤时可发生直接骨折或间接骨折。2)骨折的类型;分为完 全性和不完全性骨折;横形,斜形和纵形骨折;粉碎性,嵌入性和凹陷性骨折;以及青枝裂 隙骨折等。3)骨折的移位;骨折端断移位见于完全性骨折。4)骨折线与牙的关系;应注 意观察牙是否在骨折线上;有无牙折或病变牙;混合牙列期应注意骨折线与牙胚的关系以及 骨折段上的牙是否存在等。5)骨折线与营养管及正常骨缝影像的区别;骨折线是密质骨和 松质骨断裂而显示不整齐,密度减低的条状阴影,呈直线状,锯齿状或不规则状,密质骨和 骨小梁终止于骨折线的边缘而失去连续性,新鲜骨折线边缘清晰而锐利。正常骨缝和营养管 有恒定的位置和走行方向,显示为均匀的线状低密度影,正常骨缝连接端无错位,衔接紧密。

9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骨质的改变(器质性改变)1).髁状突的改变:功能区:髁状突前斜面 关节结节后斜面a.髁突硬化:髁状突皮质骨板不均匀增宽、增厚。髁状突弥散性硬化——骨髓腔内可见斑点状不均匀致密增高的影象。b.髁突皮质骨模糊不清c.髁突的凹陷性缺损d.髁突的广泛性破坏e.髁突的囊样变(假囊肿)由于微小创伤形成微裂,压力使滑液顺裂隙进入,开始很就在皮质下逐渐增大皮质下囊肿 f.髁状突骨赘(骨质增生)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好发部位:髁突前斜面 经咽侧位显示最清 g.髁突磨平变短:破坏、修复、变短、开合为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早期表现。2).关节凹,关节结节①关节凹,关节结节皮质硬化②关节结节骨髓腔硬化③关节凹浅平宽大

10阻生牙影像学表现:检查目的是为了确定或了解:①阻生牙的位置;(有无阻生牙,高或低位阻生)高位:牙颈部以上;低位:牙颈部以下。骨内阻生或软组织内阻生,部分阻生或完全阻生。②阻生牙的方向:近中还是远中、前倾或后倾、水平或垂直、颊舌向阻生。③阻生牙牙体情况:有无病变(龋、根尖周病变)④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是否紧密接触、邻牙有无龋或根尖周病变⑤牙根数目及形态:单个或多个牙根、牙根的形态及根的分叉 ⑥阻生牙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观察牙周膜及骨硬板的连续性。

11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X线表现:病变符合长管骨Osteomyelitis改变,早期骨破坏不明显,约10-14天后可见骨破坏。骨质变化分四期。

1、弥散性骨破坏期 局部骨小梁模糊 点状骨破坏 斑片状骨破坏,骨膜增生。特点:骨破坏以病原牙为中心,向周围发展与正常骨分界不清,呈移行状态无骨增生,但有骨膜反应。

2、病变开始局限期 有效治疗或减压成功,可见两种情况:①病变边界渐清晰,无明显死骨 新骨形成痊愈;②病变边界渐清晰,破坏范围大,死骨形成,伴或不伴病理骨折。如有死骨,密度较高。骨膜增生成骨明显。包壳渐形成。

3、新骨显著形成期: 病灶局限,边缘清晰,周围骨小梁粗大、增多、致密,死骨完全分离,包壳骨形成,死骨亦可自行向牙槽嵴侧移位。此期以骨质修复新生为主。

4、改建塑形期(痊愈期)病灶区已修复,骨小梁粗大致密甚至分不清皮质髓腔,不符合力学排列,可有畸形及颌紊乱。骨缺失时发育中心受影响 致小颌畸形。12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X-ray manifestation 片位首选:升支侧位与升支切线位。

1、升支侧位 软组织肿胀①升支部弥散性密度增高 骨膜增生②一般有 8┼8阻生③可见升支有局限性低密度区(骨破坏),但一般无死骨 周围有骨质硬化现象。④可见升支后缘及乙状切迹处有骨膜增生。

2、升支切线位 升支外侧(明显)骨膜增生,边缘光整,少见骨皮质有破坏,软组织肿胀 13舍格伦综合症 是一种以外分泌腺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可分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症及 继发性舍格伦综合症,经临床检查证实有口干及眼干者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症;口干和眼干 伴有结缔组织病者为继发性舍格伦综合症,常见的结缔组织病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 狼疮,硬皮病和多发性肌炎等。男女之比 1:10。影像学表现;1 腺体形态正常,排空功能迟缓,功能正常的腮腺,在正常的腺泡充盈状态下,经酸刺激 5 分钟后,适量碘水造影剂应当能够完全排空。舍格伦综合症患者排空功能迟缓的 表现。2 涎腺未梢导管扩张;其典型所见为主导管无改变,腺内分支导管变细,稀少或不显 影。未梢导管扩张分 4 期(1)点状期; 未梢导管呈弥漫,散在的点状扩张,直径小于 1mm.,(2)球状期;在较重的病例,未梢导管扩张呈球状,直径 1~2mm;(3)腔状期;更严重的病例显 示为未梢导管球状扩张影像融合,呈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腔状;(4)破坏期;在病变晚期,周围的导管及腺泡被破坏,不能显示,造影剂进入腺体分隔和包膜下。3 向心性萎缩,在涎腺造影片上显示为仅有主导管和某些叶间导管显影周缘腺体组织不显示,说明腺体萎缩变小。4 肿瘤样改变;这是由于局部腺小叶受侵,融合,形成包块;其中腺体已大部分被破坏,代 之以淋巴组织,形成一无包膜包绕的包块

牙源性角化囊肿与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鉴别? 成釉细胞瘤,分房大小不等,相差悬殊,有的大小基本一致,各房间分隔锐利,略呈弧形,骨皮质膨胀多向唇颊侧,可菲薄,邻牙牙根吸收,可呈锯齿状。牙源性角化囊肿,不易鉴别,但可多发,颌骨膨胀多向舌侧,邻牙吸收较少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 X 线早期无症状慢性期可出现 变化不明显,可见骨密质1)弥散破坏期 不光滑,有小片死骨形成。2)病变开始局限期 3)新骨形成期 4)愈合期。

球上颌囊肿和正中囊肿球上颌囊肿的鉴别 指发生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囊肿。X 线特点 ;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均 为活髓牙)之间有倒梨形囊状透射区,并可见两牙根被推分开。正中囊肿 系位于上颌或下颌中线区的囊肿。X 线特点上颌或下颌中线区有囊状低密度影,与 牙无关。

龋病影像学表现1.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对于临面牙颈部的龋坏,需X线检查。常规用根尖片或合翼片。X: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牙颈部好发应与burnout征像相鉴别。2.中龋:龋病已进展之牙本质浅层。X: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的缺损。在洞底相应的有牙本质修复,故边界清楚。3.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于牙髓室相通。检查目的:了解龋坏的程度,是否伴有根尖周炎症X:见到较大的龋洞,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不能单从X线片确定龋坏的深度及是否穿髓,应结合临床。4.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X:在金属填充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窄缝,边缘常不光滑。牙龈癌平片:早期:表现为牙槽突破坏吸收 晚期:牙龈癌继续发展可使颌骨呈扇形破坏,边缘可整齐也可凹凸不平,对生长缓慢的病变其破坏的边缘可有增生硬化表现。

上颌窦癌

一、X线 受累鼻窦窦腔扩大,窦腔密度增高。窦壁骨质破坏,上颌窦壁骨质破坏,常见内侧壁。窦腔内肿瘤早期为窦壁周围高低不平肿块,后可充满窦腔。窦壁破坏后侵犯周围组织致密度增高。

CT/MRI诊断上颌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CT等密度,密度不均匀。MRIT1WI 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窦壁骨质破坏为其诊断的重要征像,最常见为内壁破坏,窦壁膨胀扩大。肿块向周围侵犯,如向内侵入鼻腔,也可破坏前壁,外侧壁以及向上向下侵犯,如后外方脂肪影被肿瘤占据则表明癌肿侵入颞下窝和翼腭窝 骨折的特点:僵硬、小梁中断、边缘锐利,可不规则。骨缝与营养管:有边缘硬化、柔合,走向固定。上颌骨骨折 Le—FortⅠ型:骨折线经梨状孔下缘-----牙槽突底部—上颌 结节------止于颌骨翼突。Le—FortⅡ型:骨折线 横过鼻根,通过眶内下眶底---颧骨下-----向后方终止于上颌骨翼突。致单/双侧上颌骨与周围骨骼分离。Le—FortⅢ型:骨折线横过鼻根-----经泪骨----横过眶底—经颧骨上方—向后终止于上颌骨翼突。伴有颅脑损伤。涎腺造影正常图像:腮腺造影侧位片:充盈良好的腮腺造影侧位片评价标准应清楚的显示导管系统及少量腺泡充盈影像。导管长约5㎝,最大管径0.9~4.0㎜。约半数人有副腺体,副腺体位于主导管上方。涎腺造影及X线表现:1.导管系统变化(1)良性肿瘤:导管受压移位、拉长、扭曲征、抱球征、密集的绒束征,近、远心端导管扩张征。(2)恶性肿瘤:导管受浸、紊乱、粗细不均、中断征。2.腺泡改变:(1)良性肿瘤:腺泡充盈缺损、周边腺泡呈过度充盈。(2)恶性肿瘤:腺泡不均匀的充盈缺损、周边不整齐。3.造影剂外溢:主要见于恶性肿瘤;点、片、斑4.临界征:5.腮腺深叶肿瘤:主导管后段移位变直;腺体后部与升支后缘间距离增大;末梢分支导管受推压下后移位。6.Warthin瘤:(1).多位于腺体后下部;(2).主导管屈曲(3).分支导管排列紊乱、扭曲、狭窄、扩张;(4).腺体内可多发肿瘤。7.下颌骨改变:良性肿瘤:可致下颌骨后下缘边缘整齐的凹陷5.6%;恶性肿瘤:可致下颌骨后下缘溶骨性破坏或骨膜增厚7.4%。

涎石病阳性结石的检查方法1疑颌下腺涎石在导管前段者,采用下颌横断牙合片2疑颌下腺涎石在导管后段者,采用颌下腺侧位片 3疑腮腺导管前段涎石可自制口内三角片检查4疑腮腺导管后段涎石可用鼓颊后前位片检查

涎腺肿瘤CT表现 :1.良性肿瘤: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平扫CT值多为30~45hu,增强可达60hu。于脂肪瘤的鉴别。2.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组织间模糊,邻骨破坏。3.低度恶性肿瘤或具有侵蚀性的良性肿瘤:(如多形性腺瘤)界限清楚,边缘不规则,密度均或不均。4.肿瘤的定位:腮腺深叶肿瘤和咽部肿瘤的鉴别,CT检查是一个优点。5.肿瘤与颈鞘的关系:(1).血管与肿瘤间有腮腺组织或脂肪间隙(2).血管形态正常,与肿瘤邻近;(3).血管被肿瘤推挤移位;(4).血管受压,弧形压迹,伴有或不伴有血管移位。(牙合)翼片,正常图像此片主要显示上下牙的牙冠部。常用于检查临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临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物边缘密合情况,主要用 于前磨牙和磨牙区检查。此外尚可清晰地显示牙槽嵴顶,可用于确定是否有牙槽嵴顶的破坏 性改变。在儿童可用于观察滞留乳牙根的部位及位置,恒牙胚的部位及其与乳牙根的关系以 及乳牙根的吸收类型。

釉质发育不全;影像学表现;患牙比正常的釉质薄,X 线片上显示牙冠部密度减低,牙冠 磨耗变短小,与邻牙接触点消失;严重者可显示釉质大部分缺损,密度不均匀,失去正常牙 冠形态;而牙根牙周膜间隙,骨硬板,髓室等无异常改变。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影像学表现;牙冠严重磨损,变短小,邻牙间隙增大。牙本质在髓腔侧的 异常形成,致使髓室和根管部分或全部闭塞,牙根短而尖细。此点为本病特点,也是与牙釉 质发育不全的区别点。19 牙周炎影像学的检查方法有;根尖片,曲面体层片,和(牙合)翼片 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常表现为三种类型:(1)牙槽骨水平型吸收:表现为多数牙或全口牙的牙槽骨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 方向高度减低吸收程度比较均匀一致。(2)牙槽骨垂直型吸收;表现为 牙槽骨或牙槽间隔的一侧,沿牙体长轴方向向根端 吸收。(3)牙槽骨混合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在水平型吸收的基础上,又同时伴有个别牙 或多数牙牙槽骨的垂直吸收,多见于牙周炎晚期。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 由放射线照射导致的,不能愈合的,细胞缺氧性损伤,而非受照射 骨的真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X 线检查下颌病变时拍摄照曲面体层片,检查上颌病变时可拍摄牙合片及华位片(1)牙及牙周,放射线对涎腺的损害使唾液分泌量减少,缓冲能力下降,黏度及酸 度增加,致使口腔正常的自洁作用和唾液的抑菌作用丧失,其结果是易发生龋齿;可有牙周 膜增宽,骨硬板密度减低或消失和牙槽突吸收,高度减低等。2颌骨,病变早期,由于少量放射照射可使成骨细胞的活力减低,破骨活动相对 增强,为骨质吸收创造了条件。因此,骨质呈弥散性疏松,进而有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或 虫蚀样。有时病变区中间有散在增粗的骨小梁和密度增高的小团块病理性骨沉积。由于多野 照射,多次照射,多疗程照射,致放疗中难以严格控制辐射范围,所以病变边界多不清楚。病理性骨折多发生于下颌骨。含牙囊肿;属颌骨发育性牙源性囊肿,系因牙胚胎期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之间,或缩余釉 上皮之间出现液体积聚所致。含牙囊肿包围着一个未萌出的牙冠且附着于该牙的颈部。在牙发育过程中,感染和外伤可能 是该囊肿形成的诱发因素。最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年龄最多见于 20~40 岁。男性多于女 性。临床检查常见于缺牙伴该区颌骨膨胀。手术治疗后很少复发,预后好。影像学表现: 颌骨中边缘光滑的类圆形透射阴影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未萌出牙(恒牙多见,也可有额外阻生牙)

牙瘤属于成牙组织发育畸形,而非真性肿瘤。分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影像学表现;X 线平片,混合性牙瘤主要表现为颌骨内异常高密度团块状影像,病变边缘光 滑,周缘多有一条清晰的低密度条带状纤维包膜围绕,颌骨可有膨胀。组合性牙瘤主要表现 为颌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牙堆积。瘤体大小变异很大,恒牙常为肿瘤阻挡而 不能萌出。有时牙瘤可与囊肿同时存在,故有囊性牙瘤之诊断。

骨化纤维瘤;影像学 X 线平片,骨化纤维瘤多以高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间有少量钙化或骨化。病变内部的异常高密度硬组织成分的形态变化多样,或为 纤细和粗糙的线隔;或为点状或斑片状形态。

骨折愈合在 X 线片显示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年龄,营养,健康状况,骨折的性质,程度及临床治疗情况等。颌面骨骨折 1~2 个月后,临床上已明显愈合但由于此时是未钙化的 骨样组织,X 线片上并不能显示骨性愈合。一般在 3~6 个月方可见骨性愈合 X 线 征象,儿童 则可在 2 个月或更短时间内便可显示。

上颌骨骨折按其好发部位,X 线分为 3 型 1,LeFort I 型骨折;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经牙槽突基底部,向后至上颌结节呈水平地延 伸至翼突,为一条密度减低不整齐的裂隙影。显示出上颌窦内侧壁,颧牙槽嵴折裂,并可伴 有牙损伤。此型骨折发生于上颌骨下部,为上颌骨低位骨折。2 LeFort 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通过眶内下,眶底,经眶下缘,颧骨下方向后达翼 突。还可波及颧骨,鼻骨和泪骨等相邻诸骨,甚至波及颅底。此型骨折为上颌骨中位骨折。3 LeFort I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眶部,经颧骨上方达翼突。常伴有颅脑损伤及颅底 骨折。还可致颅颌面骨分离。当此型骨折累及蝶骨翼突时,由于其位置隐蔽,常规 X 线摄片 不能显示,CT 显示良好。

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组织细胞增生症 X 或单核-吞噬细胞增生症,包括嗜酸性 肉芽肿,汉-许-克病和累-赛病。影像学表现主要 X 线表现是骨骼系统的损害,颅骨为最好发生病理损害的部位;其次为颌骨 等。部分患者可累及股骨等长骨。汉-许-克病和累-赛病常累及肺。37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影像学表现;骨纤维异常增殖一般仅依靠 X 线检查即可作出诊断。当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 症扩展进入上颌窦,鼻腔及眼眶时,进行 CT 检查是必要的。透射性改变,又称囊样型(2)(1 阻射性改变;包括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3)透射及阻射混合改变。同时存在透射 性及阻射性两类 X 线改变,为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最常见的类型。

名词解释

1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又名滤泡囊肿,属颌骨发育性牙源性囊肿,系因牙胚期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之间或者缩余釉上皮之间出现液体聚集所致,含牙囊肿包围着一个未萌牙的牙冠,且附着于该牙的颈部,感染和外伤是其诱因,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

2椒盐征:颈动脉体瘤在MRI检查时,病变在T1加权像表现等信号,T2表现高信号,并具有特征性的椒盐征,该征象主要因为丰富的血管流空所致 3静止性骨腔(static bony cavity):在迷走涎腺中下颌骨体内偶见涎腺组织,通常穿过舌侧密致骨,以蒂与正常颌下腺或舌下腺相连,称为舌侧下颌涎腺陷入,又称舌侧下颌涎腺缺损或者静止性骨腔

4点扩征: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涎腺造影时主要表现是导管系统的扩张不等,首先表现为主导管扩张,瘢痕形成可成腊肠状,逐渐波及叶间和小叶间导管,晚期可以看到末梢导管扩张即点扩征象

5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投照原理是使胶片与牙体长轴平行放置,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牙体长轴和胶片均垂直,这种方法产生的牙变形最小,投照时需要使用长遮线筒,采用高电压和快速胶片,以减少曝光时间和降低曝光量

6Burnout征:牙釉质在合面及切缘最厚,向侧方至牙颈部逐渐变薄,止于牙颈部,因此,拍摄根尖片时,牙颈部近中或远中因投照技术造成低密度影像,位于牙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称为Burnout,为正常表现,易与根面龋混淆

7codman三角靠近肿瘤中间的新生骨膜破坏,而两端的骨膜残余呈现三角形,称之为袖口征或骨膜三角

8牙髓钙化: 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髓室随着年龄增长其内层继发性牙本质也逐渐增多而 致髓室变窄,跟监控也逐渐变小,引起牙髓内血液循环减少,加之牙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牙髓组织发生代谢障碍,细胞变性,纤维成分增多,牙髓活力降低,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 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

9牙内吸收 是由于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其内产生破骨细胞而引 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一般由创伤或慢性炎症所引起,但在作过活髓切断术或种植术的牙也 可发生牙内吸收。影像学表现;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发生于根管者 有长短不一,粗细不均沿根管的扩大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可伴有根尖吸收和根尖感染,甚至发生折断

10囊肿;是一种内含流体或半流体的病理性囊腔,它不是真性肿瘤,也不属于脓肿性病理囊 腔。

11涎石病; 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涎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涎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与唾液内电解质平衡失调,炎症,唾液淤滞,唾液 PH 改变等因素有关。影像学表现:阳性涎石用 X 线平片即可检出。怀疑颌下腺涎石在导管前段者,用下颌横断片 检查。阴性涎石在平片上不能显示,需用涎腺造影术检查。

12鼻腭管囊肿; 因导致鼻腭管囊肿发生的残余上皮来自鼻腭管内。是非牙源性囊肿中最常见 的一种,发病年龄多在 30~60 岁,男性比例为 3: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腭中线前方局部隆 起。X 线表现特点为病变位于上颌中线和左右中切牙牙根之间或后方,多呈心形或圆形低密 度改变。中切牙牙根可被推开,但硬骨板和牙周膜的连续性存在。

13颞下颌关节强直是指由于疾病,损伤或外科手术而导致的关节固定和运动丧失。表现为开 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在临床上分为真性关节强直和假性关节强直两类。

14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 由放射线照射导致的,不能愈合的,细胞缺氧性损伤,而非受照射 骨的真性骨髓炎。影像学,X 线检查下颌病变时拍摄照曲面体层片,拍摄牙合片及华位片。填空

1涎腺缺失和发育不全 核素检查是首选方法 2牙槽突多发生于颌面前部 用根尖片 合片,颏孔区骨折 长段受降颌肌群下内移位 短骨升颌肌群上前方移位并稍偏内侧移位

3曲面体层是一种结合体层摄影和狭缝摄影原理,应用于曲面物体的体层摄影技术

4口外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矫正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状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X线头影测量片。口内片:根尖片(牙片)、合翼片、合片(上颌前部合片、上颌后部合片、下颌前部合片下颌横断合片)

5(1)上颌中切牙根尖片: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上合磨牙区2根尖片:上颌窦底、颧 骨,喙突,上颌结节,3翼钩下颌根尖片:切牙位:颏棘、颏嵴(内斜线,下颌舌骨线)、营养管,前磨牙位:颏孔、4磨牙位:下颌管、外斜线、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区 6正常图像:此为颞下颌关节外侧1/3的侧斜位影像 髁状突:运动度的范围。关节间隙:上间隙﹥后间隙﹥前间隙,关节结节、关节窝:关节结节高7mm左右,斜度约54度角,关节结节后斜面为功能面。两侧关节对称

7涎腺造影禁忌症:碘过敏、急性炎症期、涎腺导管阳性结石 8牙槽突多发生于颌面前部 用根尖片 合片,颏孔区骨折 长段受降颌肌群下内移位 短骨升颌肌群上前方移位并稍偏内侧移位

9骨折的愈合基本过程;先形成肉芽肿组织,再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内产生新骨,依靠骨痂使骨折端连接并固定

10放射防护的三个主要原则: ⑴实践的正当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的限 制。在符合放射防护三原则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 X 线检查的特点,防护应特别注意(1)减 少照射时间,(2)进行必要的屏蔽,(3)提高 X 线的透过系数,(4)与 X 线源保持一定的距 离;

12骨肉瘤是发生于颌骨内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1)骨质结构改变2)瘤骨形成;(3)骨膜反应;(4)软组织肿块形成;

13牙和牙周组织正常图像概述,牙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

14上颌中切牙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磨牙可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15下颌前牙根尖片可见,颏棘,颏嵴,营养管等结构。下颌前磨牙根尖片可见:颏孔,后磨牙可见:下颌骨外斜线,下颌管及下颌骨下缘等结构。16儿童 X 线中心线倾斜的角度应增加 5°-10°。

17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影像学表现;1 关节间隙改变;2 髁突运动度改变;3;两侧关节形态发育不对称;4;骨质 改变

18下颌骨骨折 X 线检查可选择下颌骨侧斜位,下颌骨后前位,下颌开口后前位,下颌前部(牙 合)片及曲面体层片等;髁突骨折可选用颞下颌关节正位及侧位体层片。曲面体层片对显示 多发骨折比较理想。此外,也可选择 CT 检查。下颌骨骨折部位可发生于 ;正中颏部,体部及升支。(1)颏部骨折;(2)颏孔区骨折,(3)下颌角部骨折(4)髁突骨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简答与大题
TOP